请问有人知道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教育小孩?家长如何教育幼儿?

作者&投稿:敏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长怎么做好学前教育~

家长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为什么要重视培养习惯?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2)要培养孩子的什么习惯?
1、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人是社会性的。孩子在一岁之后,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学前班有许多的家长或爷爷、奶奶给孩子送午餐喂着孩子吃,这很不好,您连孩子吃饭的习惯都没有培养,您还会培养孩子什么习惯呢?

4、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会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学校设置了门房,主要是为了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可是很多家长不能遵守门房的管理,没有到下课的时间强行进入校园,站在教室的走廊上,您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您自己都不能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怎么能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明年我们将不会让一个非学校人员进入校园。

5、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当然还有许多习惯,家长可以看一看幼儿教育的书籍,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确定训练内容。
(3)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从单个的行为训练开始的。具体要求分三步:首先让他会做,然后让他坚持做,最后是一直做。
如:想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先让他看扫地,然后告诉他怎样扫,再让他学着扫,学会以后,每天都想办法安排他扫一次(既使地面不脏),每次扫完都激励一番,不想扫时,就监督着让他扫,一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也就习惯了,他会认为扫地是他应该做的,只要让他做,他不但会做,而且会做得很好。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

首先,要保护孩子自然流露的好奇心。对他们的提问、质疑、探索,甚至不同意见给以支持和鼓励,为孩子表现好奇心和满足好奇心提供机会。

比如孩子们会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瞠目的傻问题,为什么月亮晚上不睡觉?公鸡为什么不下蛋?男孩和女孩为什么不上同一个厕所?……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家长不置可否,甚至取笑孩子,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不该提这些问题,否则会显得自己很傻,慢慢的孩子会将这些“傻问题”都埋藏在心里,为了不犯傻,即使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也憋着不问,这样就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其次,家长要用榜样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对周围的事物自己首先要有极大的兴趣,不要在孩子面前装着无所不知的样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积极与孩子一起探究,这样孩子会在家长的熏陶下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还可以通过讲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再次,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提问、追问等),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和孩子可以相互提问题,这样可以迫使双方去不断地阅读书籍,眼界不断扩大,知识不断丰富,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并从中获得巨大的乐趣。

3、学会与孩子交流。

(1)理解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2)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3)学会拥抱,学会耳语。《父母必读》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4)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

4、加强家 校联系

家长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

(1)家长与老师的交流要及时、主动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整天在学校,学校和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孩子回来说说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和片面的。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与每一位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而学生自身的传达作用是不到位的。  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切实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经常及时、主动地和老师联系,与孩子对话,以便一方面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和对老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反馈给老师,同时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2)诚恳虚心地听取孩子的在校表现,中肯坦诚地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现。找老师交流情况,要尊重老师,要诚恳、谦逊。具体来说,首先要虚心地听取孩子在校的表现,不仅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表扬,还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讳疾忌医,护孩子的短。同时,如果需要,还应中肯坦诚地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向老师反映,既不掩饰孩子的缺点,也不要隐瞒孩子的长处,尽量让老师对你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既要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适当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家长每次和老师谈话,事先都应该确定好交流的主要话题和要了解的主要方面,考虑好自己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以便交流时能有明确的目标,节省时间,取得最好的交流效果。同老师交流,家长既要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适当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不能把“配合老师工作”简单地理解成“老师怎么说,家长怎么做”。家长若发现老师掌握的情况有偏差或解决的办法不能奏效时,也可以开诚布公地同老师交换意见。

(4)用多方式与老师交流。

 家长同老师交流,考虑到老师工作繁忙,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到学校面谈,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建立起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密切沟通的平台。有些话当面不好说的,借助于这些平台也许可以更冷静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总之,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

读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的又一个起步,怎样成功跨好这关键的一步呢?许多父母对怎样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颇为关心,甚至可以说有点焦虑。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小衔接时期的教育既重视又不过分紧张。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 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学前教育。

   1、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制
   (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4)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
   (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迷路找民警。
  (6)重视的家长还可以入学前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2、做好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一般情况下,在 5月份会开始报名,办理入学手续。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的长短。议论要避开孩子进行。
   3、做好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毫无疑问,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小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实在是一种挑战。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干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们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
   4、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其中包括: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要独特的鼓励,如写作;帮助别人)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鼓励孩子会问)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遇难事,持之以恒)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5、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总之,我们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主持人殷智贤:现在我们就是会看到孩子被否定的比较多,因为大人总是认为自己比较正确,其实你现在所认为的正确不意味着你掌握的是真理。当你把这个正确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他如果真的奉行你所说的这个正确的话,不好说他将来是不是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这个是不好说的。

  刘学颂:我下面会讲7个习惯,就是妈妈应该通过主要的哪些习惯帮助孩子更好地顺应本能,活用他的本能,从而让他大脑的主要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开发他最大的潜能,其实也会涉及到您刚才说的这些问题。 第一个习惯,就是说不要只会批评孩子,因为这样你会毁灭孩子的挑战性,就是对新事物去挑战的精神。这个部位主要是要锻炼我们刚才说的当外部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步,就是脑神经细胞这一部分。不要只会批评孩子,要心平气和的,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妈妈都在说怎么说都不听,苦口婆心,都说穿了也不听。实际上再回到我刚才讲的人的大脑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你说的太多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如果说得太多的话他相应的自我保护就会过多的发挥作用,他会抵御。明明没在听他装着在听,另外他开始撒谎,因为他觉得他说实话你会批评他,他就会开始撒谎。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可以理解,很小孩子的撒谎其实是大人教的。

  刘学颂:对,因为他觉得这个太危险了。实际上我们妈妈要帮助孩子很好的成长,就是要挖掉他过度自我保护的墙。我们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时候会情绪失控,而且女性一旦发火会全身心的投入,会很急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都是觉得我为孩子好,但是实际上本末倒置,就是因为我们这样的行为去毁了孩子,过度的批评让他对自己不认可,我不敢做事了,因为我一做事就要犯错误,犯错误就要受到指责、批评。所以我不做了,我还是安稳的、平稳的待着,装着听懂了甚至撒谎,这个又跟我们妈妈一开始的期待完全相反的。 如果我们确实是一不小心火了,说得过分了,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抚,不是说对他做错的这件事和孩子本身去生气,而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过多的纠结他的错误和失败,而是要在这中间发现孩子实际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对不起,妈妈刚才说的太狠了,你看妈妈批评你的时候,你很诚恳的说你错了,你真了不起!你居然可以很诚恳的说你自己错了。而且蹲下身子来成为孩子的伙伴,孩子的本能是想寻求伙伴,哎呀,实际上妈妈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你姥姥也生气了,但是妈妈从那儿以后知道自己不对,咱们下次努力,下次不这样做了。妈妈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本能,培养孩子喜欢人、喜欢事,充满好奇、充满挑战的精神,这才符合大脑的本能。而妈妈本身也要培养,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要尊重别人、要喜欢、要有好奇心。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分享成长经历的关系,而不是教训的关系。你成长过你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孩子,并不是说孩子你必须听我的。

  刘学颂: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习惯,就是不要老批评孩子,因为就是你的一番好心通过批评本末倒置了,要跟孩子共同成长。 第二点就是不说老师的坏话,不要去说老师的坏话,因为这样会损坏孩子本身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对人的兴趣。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偏科,语文挺好的,但是数学不好。

  主持人殷智贤:肯定是语文老师喜欢他或者孩子喜欢语文老师,他就会语文好。

  刘学颂:实际上再回到我们刚开始说的大脑流程,当他对这个符号贴了一个喜欢的感情标签之后,他到了前头前叶理解判断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做。到后来自我报酬神经,很好这件事,我做了这件事我会很愉悦,我要奖励我自己,他的信念、他的意念就会生成。而且通过这种感情的分泌也好,他会更多的体验,他觉得很好玩,这件事情会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综合的学习。所以孩子天生的资质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不要灌输什么偏科不偏科,这个好学那个不好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这个科目,妈妈也不要说老师的坏话,要帮助孩子。因为这个老师很出色,非常聪明又很喜欢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很容易理所当然,但是老师也不是完人,很多老师也有自身的问题。喜欢好人这是谁都能做到的,但是正是因为有问题我们才去喜欢这个老师,帮助孩子找出哪怕是一点点这个老师好的地方。这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种体验,又会激发他的信心、好奇心,这样孩子会不断地有好奇心,向上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A10神经群的锻炼,以及他动态核心的锻炼。这是第二个不要去说学校、说老师的坏话,这样是为了保持孩子对各个科、各个老师、周边的人喜欢、尊敬、敬畏的心态,这样实际上还是会促进你自身大脑的发育。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你看我们小时候受的圣贤教诲都是说多去看别人的好处,少去看别人的坏处,其实也是说因为我们生命的本能是在你看到别人好处的前提下获得激励和启发的。

  刘学颂:对,实际上圣贤教育都是。 第三点,就是不要允许孩子等会再做。我们也经常看到吃饭了,妈妈我先看完这个电视再说,然后你赶紧收拾玩具,妈妈等会我先玩会这个再说。实际上我们对孩子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个部分会特别影响你这个孩子正确判断事情、理解事情的能力,因为这个地方用到的是前头前叶。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真正的大家、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执行能力特别强,说到马上去做,而且他的判断非常快。因为在前头前叶脑的部位是帮助你进行事物的判断,磨磨蹭蹭,说了也不做,没有执行力的时候,你永远集中不起来,不专注。所以越专注,你的潜能越集中,你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都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这个是需要通过集中去实现的。但是我们让他这个今天做也行,明天做也行,现在做也行,将来做也行,这样的话就很难培养他专注的能力,也就是他的执行力和他的判断能力会很差很磨蹭。在这个过程中,将来这个孩子可能对事情的判断很慢,而且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所左右,这个也是妈妈要注意的第三个习惯。 第四个习惯就是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什么事情都冲在孩子前面做,不要什么都对孩子下指示。因为这个锻炼的是A10神经群,这个如果妈妈都做了孩子就觉得没意思了。

  主持人殷智贤:因为不是他自己完成的,再有成就也是妈妈的,不是我的。

  刘学颂:对,我记得你们和谐家庭上次办了一个亲子夏令营电视台的节目,有一个小孩要退出比赛,原因是妈妈说的太多,就把孩子自身的自我报酬神经,自发的、自立的精神全部阻止了、停滞了。所以实际上我们自己觉得是对孩子好,但是我们替孩子做很多的过程中,把孩子才能成长的嫩芽亲手给摘掉了,特别的可惜。比如说我上次听了一个中国家庭文化委员会的委员长徐惟诚老先生讲,他说其实我们是文明的受益者,祖先传来了很多的文明,这个文明我们要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他要认知这个世界,要跟这个世界产生连接,他才有幸福感,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动手能力,你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享受。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做家务,他都会在这一点点小的事情当中体验一点点的达成感、成就感。比如说我原来不会叠衣服我现在会叠了,我原来不会整理书我现在会整理了,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自信心的建立不是单一一个支点,好像只要会考试就有自信心,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孩子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因为生活能力极差,他在其他方面经常体会到挫败感,其实这个会很伤害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你会发现他的自信心极其脆弱,离开考试这个环境他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刘学颂:对,其实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我们更主要的是要去激励他,要挑起他的兴趣,要把他的潜能帮他更好地发掘出来,而不是什么事都替他做。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是空间认知能力他是通过正确的拿筷子、正确的走路、正确的坐姿,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磨炼的,包括家务,包括一些日常生活当中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这样他才能够更完善的去发展。这是我们讲的第四个妈妈应该注意培养的习惯。 第五个就是要认真去听孩子的话。因为很多家长装着听,实际没在听,他认为孩子说的话不重要。

  主持人殷智贤:他认为孩子懂什么,我比你知道的多。

  刘学颂:对。实际上这样会特别影响孩子的独创能力,这个孩子就会因为你不在乎。

  主持人殷智贤:他的意愿没价值。

  刘学颂:对。他就会没有这种创造的欲望,这个时候其实是最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特思考的能力。就算孩子说的没有意思,你也要装作真好,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主意,你是怎么想到的,就是这样不断的激励他,就是怀着一颗感动敬畏的心去听孩子说话,那孩子会跟你同频共振。振动了之后他大脑的潜力会不断的得到开发,他会觉得真有意思,我还会再想别的。这样孩子独特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原创能力,他的创造性会得到极大的开发。

  主持人殷智贤: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安排,他认为他的安排是正确的,至于孩子提出的反对意见家长是漠视的。另外有一些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个想法,孩子只是提出了一个愿望,但是家长并没有问这个愿望发生的背后原因,结果可能错过了很多教育机会。我前两天听到一个例子,因为父亲值班,母亲跟儿子在家里共处。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大一些了,大概是9岁左右,这个孩子跟妈妈说今天爸爸值班,要么我跟妈妈一起睡吧。这个在往常妈妈断然否决,就说你都这么大的男孩了,不能再跟妈妈睡了,她认为这个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可是那一天她做了一个跟以往不同的反应,就说为什么你今天晚上要跟妈妈一起睡?这个时候她儿子表达出来的理由她特别的吃惊,她完全没有想到,后来她就接受了。所以你并不了解孩子说出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的时候,你就断然否决的话,伤害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你可能错过了一个发现他智慧或者发现他潜能的一个珍贵机会。你会发现孩子提供给你的角度非常特别,你根本就没想到,你在自己已经习惯的角度里面作出判断,这个肯定是不可以的,这个就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挫败感。第六个习惯是什么呢?

  刘学颂:第六个习惯就是不要责备孩子的失败,这个地方可以培养他积极向上的能力,他不断坚持到底的能力。因为现在家长太在乎输赢,实际上结果不重要,现在很多孩子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很好的开发,最多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分重视结果、重视效率。其实每一步都是过程,孩子失败的时候,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愿的时候,其实才是孩子更大开发潜能的契机。让孩子接受失败。因为只有失败的时候,老师或者是其他的教练或者是父母才能发现他哪个地方不足,这是他下一步更好成长的最好的契机。所以要让孩子享受失败,因为失败的时候就意味这你下一个更高的起点的契机开始了。比如说我在的小区六一儿童节举行小孩的游泳比赛,就看那帮家长急的,小孩一下了水妈妈拽爸爸推,就一定要让孩子成功拿第一名。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是大人的竞争心、攀比心,人家小孩本来没有这个想法的。

  刘学颂:对。所以当孩子考试考得好时候,一定表扬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成绩。当孩子输掉比赛的时候,一定批评的是这个事情在过程中我们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而不是批评孩子本身。因为每个过程都是享受,失败是一个特别好的体验,而大脑有一个本能,就是通过体验的记忆是最容易被形成记忆的。所以其实我们妈妈们为何不放宽一下心态,然后用从小时候的,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失败和冒险,换来我们孩子给长远的发展,更好的明天。

  主持人殷智贤:我记得一个世界500强大公司的总裁在谈他怎么招人的时候,他一定会问这个人犯的最大的错误或者经历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一个人如果最大的失败是赔掉了一百万,他觉得这个人在公司里坐的职位不能太高,如果这个人曾经赔掉过一千万,那他就会敢用这个人。为什么?他说一个人犯过如此大的错误,他至少知道犯这么大的一个错误是因为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有一天当危险发生他将毫无警觉。所以我记得台湾前几年曾经搞过一种夏令营,这种夏令营只培训学步机风行的时候,用学步机学走路的一代孩子。后来发现当这些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于危险非常迟钝。就是因为他们在学走路的时候,没有在反复摔跤过程中建立起身体对危机的预警系统。就像你刚才讲人有求生存的本能,本来身体会发出信号说好象有危险,你不一定看到所谓眼见为实的信息,但是你身体有本能的感觉,这个系统是要在失败中建立起来的,可是那一代用学步机学走路的孩子,他这个系统非常弱。最后那个夏令营给这些孩子补课,就是摔,就是在夏令营里用各种方式摔跟头,试图弥补这个系统。但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弥补都是有限的。

  刘学颂:是,因为没有顺应他的本能,合适的时间。

  主持人殷智贤:这是补救的方法,本来在他自然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一些失败之后,他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对事物的风险和收益评估的系统,但是错过了。

  刘学颂: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不要允许孩子差不多就行了。

  主持人殷智贤:这个很重要。

  刘学颂:因为林教授在做日本国家游泳队精神指导的时候,一直跟踪这些运动员脑部血流的测定。发现当这个运动员发现还有10米就到目标了,这时候他的血流量发挥作用的强度,远远不如在途中要拼还早着的时候,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他觉得差不多了快要到终点了,他的自我报酬神经会停止,大脑就会觉得差不多了。所以大家在看北岛康介游泳的时候,他永远觉得我手碰到板的时候这不是目标,当他慢慢的回过头来看到出来他的成绩的时候,那才是他的目标。所以他永远不把他眼前的目标,想成最终比赛第一、第二,得金牌、银牌的板,触那个板的时候不是他的目标,他要回过来。因为他一旦想那个是他的目标,他大脑自动就会停止一些功能,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我问林教授,我说很多的习惯要培养孩子,你说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什么?他说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不要计较得失,因为一计较得失就会想到输赢、好坏,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还是第二名,这些都会让你觉得差不多了。这个过程中你就不会发挥你自己的真正本能,你要把精力放在过程当中,这个过程中我哪一点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一丝不苟。至于结果那都不是目的,是一个顺便而来的结果,当你真的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地去拼搏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是信手拈来的,因为你可以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当北岛康介得金牌的时候,记者问他你最后赢了的时候,你的动作是代表什么?他说我有什么动作,我记不得了,因为那个时候是完全忘我的一种心态。像北岛康介这个人他在游泳训练的时候,每一次训练刚才还在说笑,但是一旦要到游泳池旁边开始训练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比赛和训练对他没有差别。这样你在过程中不去考虑输赢,能不能得金牌、银牌,而是如何把每一步泳好,让我更集中、更专注的去游,这样才会出现我自己都不到的成绩。比如说我们带孩子背唐诗,带孩子学钢琴,不要说差不多;这孩子就差两个字,要背就把它背得一字不差,要练就练得一个音符都不错,这样从小就培养孩子坚持到底一丝不苟,不要计较结果、得失,而是能够全力以赴,这是孩子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最大秘诀。

  主持人殷智贤:特别好。感谢刘学颂女士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知识和理念。和谐家庭基金今年的主题叫做“千万家庭共建和谐亲子关系”,事实上我们在延请各位专家来讲授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传递给大家一个信息,就是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主宰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其实是要先基于父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完整而独立的,他都有他来到这个世间的价值。如果父母使用否定的、讽刺的、挖苦的这种态度来对待孩子,其实本身已经开始了对生命的伤害。如果漠视孩子的意愿强制孩子必须要服从自己的命令,那其实是意味着父母高高在上,用一种傲慢甚至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当然这样说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是不是说起来太严重了,其实我们都是为孩子好。我们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怀着一颗爱护孩子的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教育本身还需要智慧,我们真正对孩子的爱护并不是说我希望为你好就一定是对孩子好,还需要了解正确的知识,知道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抗拒什么样的方式,这样的话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和谐。 感谢今天刘学颂女士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理念和知识,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和谐家庭基金公益大讲堂,下周四再见!祝广大网友过的愉快,祝各位家庭幸福,亲子关系和谐,谢谢!

早期教育是越早越好,如果已经有了小孩,我给你几条建议:
1.父母必须调整好心态,是整体心态,对事情,对社会,因为你的言行直接影响你的孩子。
2.家里可以放一些背景音乐,儿童歌曲。钢琴曲、等等!
3.教孩子正确的看待他遇到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要调整好心态。包括正面的积极地准确的回答孩子的问题,必须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积极地引导孩子,其实这也是要看父母的心态。
5.多夸奖孩子,千万注意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评价,尽量不要评价或比较。
6.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学习,成长,知识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更重要,积极快乐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自己养成什么习惯,孩子就会有什么习惯,所以自己要千万注意。
7.多看一些儿童心理书,有些你无法理解的行为,书中会告诉你,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暂时就这些吧,有兴趣科技加我,我们共同讨论。

那得看您想教育孩子的哪个方面了,如果是学识方面的,这个其实不难,0---3岁的孩子,属于被动吸收的时期,给他什么,他就吸收什么,而且速度很快,3-----6岁,是属于喜欢和不喜欢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很多时候看情绪了,开心时,啥都愿意,不开心时,啥都不愿意,这个时候,家长您要引导了!给孩子成就感,当孩子的学生,他就很有主动性了。6----12岁,这个时候就是要和不要的阶段了,很有主见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切记不要居高临下的去说教孩子,孩子是很敏感的!孩子慢慢大了,家长更要注重不要太强迫了!
如果孩子个性的培养,0---6岁,不要让孩子养成哭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榜样,给他好的环境!6岁以上,关注他看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很多内容的!慢慢来吧!

关于早教,我是老师,说一下我的看法.
习惯的养成最重要,要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主要是身教,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希望孩子早睡早起,家长要早睡早起,希望孩子爱看书,家长吃晚饭就看书,别一个人在旁边看电视,一个人教孩子读书,孩子读书也不专心,长大了,你把他关在里屋写作业,他也得偷偷从门缝里看父母在看什么电视.
总之,我发现孩子的很多缺点,实际上都是模仿家长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身教.
此外,现在的家长注重报兴趣班,孩子小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在他看来,学习,看书和跳舞画画一样,都是玩,她不觉得学习痛苦,他觉得很快乐,你看钱学森学了一辈子,那么刻苦,成就那么大,他觉得学习痛苦吗?他一生在学习,一生都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所以,家长别先入为主,认为孩子看书,学习太累,太痛苦,然后给报很多兴趣班,去玩,结果,孩子从小就认为,吹拉弹唱是正事,是玩,学习是痛苦的,等他上学时,你再告诉他,学习是主要的,他已经不爱学习了,其实报兴趣班比学习不轻松.
其实,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空白的纸,家长怎么画就成什么样(相对多数的孩子来说,当然也有天生聪明的),本人认为早期的教育,不要过多的去学什么。好多的家长都去帮孩子报名早期教育,或者是上幼儿园是选贵族学校,可是这是一个这期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到效果的,从一开始就要从心灵上着手,德、品、智 这个比较重要


真心话大冒险真心话有哪些奇葩问题
你和男\/女朋友进行到哪一步了?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会做什么呢?    你最欣赏自己哪个部位?    你每次睡觉前都会想起的人是谁?    你通常用哪只手指头挖鼻子?    你有没有不为人知的小癖好?    ...

我想问有人知道统计学的可以去那些地方实习,什么职位,主要是干什么的...
一、生物统计。该专业是探讨如何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学科。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进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在生物科技公司和制药公司进行统计分析,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进入了医疗机构、证券分析和保险公司工作。二、金融统计。该专业主要关注中央银行和...

如何通过提问迅速了解一个人?
一.提问的前提是聆听 很多人发现提问重要,就看很多这方面的书,然后模仿着问出来,但是很多时候效果并不好是因为,在我们和他人沟通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问什么,脑子里其实都是自己的对话,比如“一会我要问她下一步打算做什么?”其实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我们根本没有在听对方在表达什么。既然我们...

如何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其次,家长要勇敢解答孩子的问题,孩子问什么,家长就答什么,不回避,不编造故事。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儿童性教育绘本亲子共读的形式来更好的、更轻松的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三)家长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向孩子表达你的价值观。比如当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看到有两个人在亲嘴。家长不是去遮住孩子的眼睛,而是抓住合适的...

如何高情商的问别人名字嗯,如何高情商问女生的名字?
如何问女孩子名字?你有问女孩名字的经历吗?你是怎么问的?如果直接问女人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会显得唐突,并且女人也不一定会愿意告诉你。那如何问女孩子名字,才能不冒昧地得到答案呢?四种方法一问便知。1、和女人进行信息交换 其实女孩对不熟悉的人一般是不会主动告知自己名字的,一个是对自己的...

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是什么意思?沟通还有什么技巧?
(1)补偿称赞法:夸赞型沟通技巧。避其锋芒、避其锐气,意思是不要去夸赞别人人尽皆知的地方,而去夸赞他一些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地方。例如A很有钱,我们就不可以夸赞其富裕,我们可以夸赞其善良。(2)包装坏消息:对即将告诉别人的坏事进行包装。通常可用铺垫和反差两种方式。铺垫法是将一件坏...

与人沟通的说话技巧有哪些?
6、损人利己的事就不要说了,损人不利己的事那就更不能说了,任何人都不要说,无论是多么好的朋友.因为这关乎人品。7、遇到讨厌的事,要对事不对人,同时在任何时候都要记着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针对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别跨越那条模糊的界限,一旦过了就是得罪人。8、伤心的时候,不要说了...

...没有必要对自己不自信,再去跟别人说一遍这事,问别人的
人与人之间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有人敢做、有人敢说、有人敢想,要相信别人做成的事你也能做。 要做到自信,就必须要懂得自信的真正涵义: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能做的事情相信能够做好,对不能做的事情坦然处之或努力学习做的方法;培养自信的习惯;对事情进行。找出事情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非关键性因素,要正...

你知道警察是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吗?
警察是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公安人员接到受害人报警后,必须佩戴现场执法仪,迅速赶到案发现场,找到受害人问明事发经过。如果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传唤,拘传等方式对涉案嫌疑人进行讯问,但在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必须要佩戴现场执法仪,来证明自己没有违法办案。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

如何老练地与人沟通?
,改说"zui近怎么样?"工作顺不顺利是一个封闭式问题,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让对方有一种被盘问的感觉。zui近怎么样是kai放式的问法,让对方掌握话题的zhu导权。 3.不说“你还记得我吗?”改说“我是上次跟您见面的某某。"许久不见,谁记得你是谁,这样容易让双发尴尬。如果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

贵池区19499448016: 早期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
伯科普米: 要是2岁的话那就完全满足早教的年龄了哦,正常早教的黄金时期是0到3岁.家长可以看一些早教生活基础理论和宝宝护理方面的资料,宝宝可以听一些纯音乐等.冯氏早教系列,巧虎,米卡,布奇,这几种都是现在用的家长和宝宝比较多的早...

贵池区19499448016: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
伯科普米: 人类的大脑,基本在三岁就长成了,所以三岁之前早教非常重要.脑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内容就很广泛了 身体健康情商方面的,可以带他参加婴儿游泳,做游戏.智力方面有很多早教玩具都可以.比如:动作类,语言类,建筑类,模仿类、科学类的都可以.也要好好选取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涵养、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祝你宝宝健康成长~

贵池区19499448016: 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
伯科普米: 第一,为孩子制造一个良好的早教氛围.孩子虽然还没有分析判断能力,但是却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会模仿身边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大人最好谨言慎行,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言传身教,早教的关键所在.第二...

贵池区19499448016: 幼儿早教怎么做? -
伯科普米: 宝宝早教的5个原则: (1)应根据小儿大脑发育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训练,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性,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

贵池区19499448016: 怎样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具体怎样做啊 -
伯科普米: 一、认知能力的训练 1、观察能力: ①识别大小.选择大小差别显著的同类物品来练习,如大苹果与小苹果,大皮球与小皮球等. ②识别形状.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实物形状来描述,如圆皮球、三角...

贵池区19499448016: 怎样对宝宝做早期教育? -
伯科普米: 刚出生的孩子,只要孩子没有睡觉,就对孩子说话,轻言细语的说,这样有助于孩子说话早.到孩子一岁,开始可以教很多东西了,买智力玩具给孩子,和孩子一起玩,玩中教孩子知识.比如玩积木:这个是红色三角形,让孩子对形状、颜色有...

贵池区19499448016: 怎样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 -
伯科普米: 多让他看看连环画听听轻音乐想宝宝长大英文好点就放点英文的轻音乐还可以买点积木给他玩这些都是开动脑力的小孩子学东西很快的加油

贵池区19499448016: 如何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伯科普米: 如何培养小宝宝和宝宝智力的开发是个大问题,尽管大家很热心的说了一些不错的观点和方法,但绝不是靠这样的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这一问题已不知经耗费多少代人的心血.我国有位被称为早教之父的冯德全的老教授,在过去的30多年...

贵池区19499448016: 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伯科普米: 首先我们要想到孩子的心里问题,这就必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再想什么,平时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里教育.他做错事时不要武力解决,不要轻易对孩子做承诺,说过的就必须要实现,为孩子在心里上树立一种“言行必果”的心态.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孩子有成绩是要尽量表扬,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学习上,要有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适适吧,祝你们幸福

贵池区19499448016: 早教应该怎样进行 -
伯科普米: 早教应该注重儿童的动手能力,我不看重智力之类的提高,因为天才总是少数,靠培养是培养不出来真正的天才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