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穆斯林的葬礼》和《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外,还有哪些作品获得过这个茅盾文学

作者&投稿:於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窗前的青春》《明朝那些事》《平凡的世界》摘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新年感想日记~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张恨水、琼瑶、金庸式的通俗文学作品(即使是它们,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是绝对属于正规的严肃文学,因此,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在人们对它颇为极端的褒扬和贬斥中,折射着时代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格局,也蕴涵着价值趋向和批评姿态上的一定问题。《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史写作的认识。

评价一种文学现象的基础是看作品本身。应该说,《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自有其不可忽略的优点。我以为,它最突出的长处,在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路遥是一个来自于农村、也始终关注农村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在读者大众中(尤其是在农村青年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广阔现实,尤其是揭示了在这个农村社会中最深刻而彻底的变迁中,农民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是现实的,但其底蕴则是几千年中国农民始终屈服在社会的底层的顽强身影。路遥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艰辛。

与这一关注相联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对书写对象——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并将这一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正如路遥自己所说的:“作为正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地关怀着他们在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②《平凡的世界》投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并且以无保留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作品经常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融注在人物性格和思想中,并对人物的命运和生活表现出深切的关怀。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别的理解和关注之余,他们的口中也经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的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③这可以说是人物的语言,同时也是作者的心声,二者的思想情感交融到了一起。客观来说,这一方法的艺术效果有利有弊,但它对于读者的感染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客观化写作正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创作潮流的时候,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创作展示出自己特别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两点,使《平凡的世界》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认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90年代进入高峰的中国社会变革,是中国农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许除了封建时代的各次农民起义,但那毕竟是动乱时代的产物,而且广大农民承担的也主要是炮灰的角色),像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样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的农村青年,实在是难以数计。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属于这种类型的应该也占到大半。如果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败更多只是加深他们的理性思考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生》在当代农村青年中获得的共鸣就不如《平凡的世界》),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兄弟的挣扎和成功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缩影,也成了他们的信心源泉。共同的生活道路,共同的命运选择,使这些读者自然地喜爱《平凡的世界》,像关注自己生活一样关注人物的起落与悲欢。

而且,《平凡的世界》的价值并非完全局限在现实本身,它也具有某些超越现实关注的意义,像作品表现的激情和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为当下的中国文学中,表现琐碎卑微生活的作品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张扬理想、充满激情的作品很难找到,但是,生活是不可能缺少理想和激情的照耀的,当前的文学状况,很容易让那些渴望逃出生活的平庸和麻木的读者感到失望(最典型的是年轻大学生,他们正处在对生活有所幻想也有所希望的年龄,从本能上就会排斥那种缺乏理想精神的作品),对《平凡的世界》表示认可和欢迎。

最后,我们还应该提到《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异化和畸变之后,现实主义方法已经为80年代后的大多数作家所不屑,但路遥运用这一方法,却取得了成功。像在现实生活的客观描摹方面,在对乡土乡情魅力的展现方面,《平凡的世界》表现出了认真的追求,也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点,固然能强烈感染那些来自农村却又到城市中讨生活的读者们,使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浓郁的思乡情绪,抚慰他们漂泊异乡的心灵,同时也能给城市青年读者一种新鲜感,在欣赏到乡村异域风情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更丰富的生活世界。

上述特点,是《平凡的世界》受到众多读者喜爱和关注的原因,也如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它同时及之后的许多其他创作的不足,折射出对它表示忽略和冷漠的当代文学史界在评价观念上的某些误区。

首先,《平凡的世界》对社会的关注意识与热情映照出当前文学对现实的淡漠和激情的匮乏。自80年代后期起,现实关注精神就退出了文学舞台的主流(除了张平和周梅森等人的反腐作品。尽管这些作品有自己的不足,但它们的现实关注热情还是有其积极意义,而它们也遭受到与《平凡的世界》相似的读者欢迎、学术界不认可的命运)。如果说90年代初的“新写实小说”尚体现出作家们对以往虚假现实主义的不满和矫正欲望的话,那么,此后文学向彻底个人化的转变,对现实进行排斥和疏离,则是对作家责任感和文学与现实关系的一种背离与割裂。文学越来越走向个人和自我,却失去了文学最根本的对人的关注。文学和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缺乏对社会和大众关注的作品自然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90年代文学日益被社会所遗忘,部分原因是商业文化的冲击,但文学远离现实,淡漠于人们大众现实中的苦难和追求,也应该承担部分原因。

由此,《平凡的世界》还折射出当前文学界对现实主义排斥的盲目和极端化倾向,它证明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价值。虽然方法的改变和多元是文学的发展,但绝对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简单地鄙弃某一种创作方法。正如文学不可能离开生活、离开读者,以真实再现生活细节为特点的现实主义不可能丧失其存在的意义。卡夫卡、乔伊斯的伟大,并不会损害到托尔斯泰、左拉的光荣。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讲的现实主义不是在五六十年代文学中泛滥的那种廉价的歌颂和典型化,而应该是对生活切实的刻画与描摹,是对于生活潜流的捕捉和把握。当代中国作家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摆脱以往现实主义僵化和虚假,抛弃“典型”的囿限,去寻找生活深层的真实与意义,而不是简单地鄙夷和抛弃。现实主义的复兴,将真正振兴当前的中国文学。

再次,我们要对当前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的技术化和文化化倾向表示质疑。20世纪后期的中国文学是越来越向技术化方向发展,文学研究也走向追求时髦的文化批判话语、忽视文本的潮流,情感这一在传统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因素更是受到极端的鄙视(80年代的先锋文学是一个极端,其流弊一直延续至今)。其实,这是对于文学本质的一个忽略和误解。正像中国从古至今的许多民歌,尽管形式并不完备,感情表达也相当外显,但凭借其感情的真诚和纯粹,却拥有着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过分的感情泛滥固然是缺陷,但以技术取代情感,将情感作为文学的一大缺点,无疑也相当偏颇。文学从根本来说是人类心灵的写照,文学史不应该是技术史,而是人的心灵史、精神史,文学研究也应该以文本为中心和基础。许多研究者之轻视《平凡的世界》,就是认为它停留在以情感人阶段,没有表现出更复杂的技术价值。这种评价显然是过于狭隘,也过于理性了④——事实上,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因感情色彩问题而受到文学史冷遇的作品不只《平凡的世界》一部,巴金的名作《家》也有类似的遭遇。《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也承受着某些学者“感情过于泛滥”、“结构不够严谨”的许多微词。它反映的是文学史界同样的问题。

“《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出现,与读者和评论界也不能说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平心而论,《平凡的世界》远非完美,评论界和读者对它一片赞美之声,却缺少必要的清醒的批评,自然体现了评论界和读者接受上的缺陷。

首先,从审美上来说,《平凡的世界》故事应该说是比较老套的,尤其是人物命运和爱情描写,都带有很强的虚幻浪漫色彩,“英雄美女”、“遇难呈祥”以至大团圆的结局,都显得颇为理想化,虽然情节也有跌宕起伏,却缺乏深刻的人性揭示和命运拷击,缺乏对现实冷峻的审视,可以说,它还不具备真正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从现代性方面来说,作品的思想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对女性形象品格的塑造和褒贬,如男主人公的理想模式等,都缺乏现代精神的映照,而是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才子佳人特征。《平凡的世界》中的理想和浪漫具有抚慰乡村游子精神的作用,却不能给予他们更强大更现代的精神力量,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更理性更稳固的支点。读者们对作品故事的普遍肯定,一方面反映了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抗争的青年读者(尤其是来自农村的青年人)寻求理解和安慰心理的饥渴,折射出这一抗争的艰难和社会对于他们的冷漠,同时也反映出这一代青年人还缺乏明确自主精神的建构,当他们在寻找自己命运时,还存在着对生活依赖和幻想的心理。

同时,它也反映出社会审美心理的简单和粗糙。在经历了“文革”和“十七年”虚假浪漫主义文学教育后的精神缺陷,中国的大多读者还没有彻底从以往的那种虚假的文学环境中解脱出来,培养出真正的现实主义审美心理。读者对《平凡的世界》审美模式的普遍认同,与当前文学中流行的那种虚假情感、粗制滥造的“散文”现象,体现出同样的审美缺陷。
其次,在创作精神上,《平凡的世界》也有一定的缺失,尤其是在主导精神上,它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服务者”角色中走出来,带有较强的政治功利色彩,这一点,影响了作品的向更深入的人性世界开掘,也局限了它的思想深度。

评论界对《平凡的世界》无条件的溢美,也反映出在当前的文学环境中,文学评论还没有完全真正地建立起自己的自主性,尤其是像诸如茅盾文学奖等各种主流文学评奖活动中,意识形态影响还很强烈,许多文学评论者还没有完全站在文学本身的角度,承担的主要是政治代言人的角色。同时,它也反映出当前文学中,评论界和学术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没有达到很好的和谐。

当然,对于上述批评,读者也有充分的理由将皮球踢回来: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比《平凡的世界》更切合他们心理需求的作品,他们才最终选择了它。毕竟,在当下文坛,像《平凡的世界》这样关注现实、能够使他们产生共鸣的作品已经是微乎其微,比它更好的,更能表达他们的心愿又能引领他们走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美学理想的作品,就更是难觅踪影了。所以,综合起来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和评价中所折射的,是创作界、文学史界和评论界以及读者等多方面的缺失,渗透的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某些精神和现实困境。

书摘:

这姑娘仍不失往日那种风度,薄毛衣外面象男孩一样披件夹克衫,两条胳膊帮在鼓囊囊的胸前,似乎陷入到一种深邃的沉思之中;但脸上还带着通常那种无意识的、骄傲的微笑。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远远近近,灯光点点,绿意朦胧,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甜丝丝的芬芳。
对这位二十三岁的大学生来说,日子过得既快活又不尽人意。她没有什么大苦恼,但内心常常感到骚动不安。一天里也充满了小小的成功与欢乐,充满了烦恼与忧伤,充满着愤懑与不平,也充满着友爱和思念。唉,时光就是在这样飞逝着——转眼又是冬去春来了!
田晓霞忍不住立在路边,面对着梧桐山那面升起的一轮明月发了会呆。她望着幽深的蓝天,吸吮着深春的气息,心里火辣辣的。
她突然发现自己未免有点“小布尔乔亚”了,便由不得哈哈一笑,稍微加快点脚步,向前面走去。
在刚踏入黄原师专的时候,有一件事就在田晓霞的内心深处搅动起来:师专毕业后,她去干什么?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所学校是师范性质的,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毕业后在黄原几个地区去当中学教师。这是她很不愿意从事的职业。一生当个教书匠,这对她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尽管她在理性上承认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绝对不合她的心意。她天性中有一种闯荡和冒险精神,希望自己的一生充满火热的情调;哪怕去西藏或新疆去当一名地质队员呢!
但要摆脱当教师的命运,又绝非易事。这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很少有过例外。首先必须去当教师,然后才可能从教师队伍中转向另外工作——这也是少数有能耐的人才可以做到的。当然,她父亲是地委书记,可以走点“后门”,把她分配到行政单位。但她对行政工作比当教师更反感。再说,她父亲也不一定会给她走这个后门。
她有时很为这件事苦恼;甚至都有点精神不振和自制力松懈,以至影响了学习和进取心。
但她也能较快地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每当她面临精神危机的时候,紧跟着便会对自己进行一番严厉的内心反省。她意识到,虽然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她成熟了许多,但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某些属于市民的意识。虽然她一直是鄙薄这些东西的,可又难免“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许人为了生存,有时也不得不采取一些。但这些东西象是腐蚀剂,必然带来眼界狭窄、自制力减弱、奋斗精神衰退等等弊病。田晓霞毕竟是田晓霞!即使有时候主观上觉得倒退是可以的,但客观上却是无法忍受的,她必须永远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经过内心的反复折腾后,晓霞迫使自己不要过分为这事而伤脑筋。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再说吧,反正现在苦恼也无济于事。当然,她不是把这件事完全抛在了脑后,只是先作“淡化”处理。
但最近以来,另一件事又在她心里七上八下地搅动——这是由于孙少平的出现而引起。她在上高中时,就和孙少平的关系非同一般。不过那时他们的交往的确很单纯。她和这个同村而不熟悉的乡下学生初次相识,他身上的许多东西就引起了她的重视或者说另眼相看。后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加深了。但她和他在黄原相见之前,这种关系仅仅在同学之外另多了一种友谊的成份。在他们的年龄,这种关系是正常的,只是稍稍有些不平常罢了。
自从她在东关电影院门口碰见到黄原谋生的孙少平以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对这个人的心情产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她现在总是在想着他。她常有点心神不安地等待星期六的到来,期望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和他一块吃顿饭,天上地下谈论一番。她发现,班上现在还没有一个男生能代替少平和她在广阔的范围内交流思想。
仅仅是为了交流思想,她才如此渴望和他在一块吗?不,这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牵动了她内心中那根感情的弦索。是爱情?但她又觉得一切还没那么明确。她笼统地认为,对她来说,爱情大概还是一件相当遥远的事。她在学习上的进取心和对未来事业的抱负,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她的心,使她对个人问题的考虑缺乏一种强烈追求的意识。
可是,她又为什么一想起他,心头就会泛起一层温热的波澜?她又为什么常常渴望和他呆在一块?甚至多时不见面一种想念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是爱情?也许这就是爱情!只不过她自己还没有明确承认罢了。
不管怎样,田晓霞觉得,她的生活中已经不能没有孙少平这个人了。这个人和他对生活所采取的态度,使她非常钦佩。现在,这样的男人可是不多罗!当然,社会上,大学里,不乏许多优秀青年;但象少平这样在极端艰难条件下的人生奋斗,时下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真的,他太艰难了,有时候真令人目不忍睹——可他的不凡正表现在这一方面!
现在,女同学们整天都在谈论高仓健和男子汉。什么是男子汉?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不是装出来的——整天绷着脸,皱着眉头,留个大鬓角,穿件黑皮夹克衫,就是男子汉吗?有些男同学就是这么一副样子,但看了就让人发笑。男子汉主要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装”和表演就能显示的。
她喜欢孙少平的正是他不伪装自己,并不因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义。她看得出来,少平甚至对苦难有一种骄傲感——只有更深邃地理解了生活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如此强大。
这样说来,她是不是就要真的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揽工汉了?
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小伙子”田晓霞也会臊得满脸飞霞。噢,不!最好先不要匆忙地说这种事。一种真正美好的感情,象酒一样,在坛子里藏得越长,味道也许更醇美。另外,从谈恋爱的意义上衡量,她和少平目前还有一种难以说清的距离感……
先就保持这种关系吧!这已经使她的内心够乱了,她还要集中精力把大学上完呢!
但不论怎样,她和少平每个星期六的相见,总使她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下来。前天晚上,他们又一块谈了那么多!并且再一次登上麻雀山,在月光下坐了好长时间。她知道,他现在又到地区柴油机厂给人家修建家属楼。他每星期在她手里拿走一本书,下个星期再换一本;他说他一个人住在正修建的楼房里,为的是晚上能安安静静看书。
她无法想象,他在没门没窗、也没电灯的房间里怎样读这些书的!有几次她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想晚上去找他,看他究竟住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但她又打消了这念头。她要顾及他的自尊心——他不会愿意让她目睹他的处境……田晓霞在温暖的晚风中走过校园内那条长长的林荫道。前面不远处就是图书馆——她正是到那里去的。晚饭后宿舍里同伴们叽叽喳喳,互相打闹个没完,她感到心烦,就想到图书馆的阅览室翻翻新出的杂志。
晓霞进入灯火通明的阅览室后,却意外地看见了中学时的同学顾养民也在这里。
养民也发现了她,手里拿一本翻开的大型文学期刊,热情地走过来和她握手。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她问顾养民。养民的父亲顾尔纯副教授是师专的副校长,还给他们班讲授唐宋文学课。“我爷爷病了,我回原西看了一下,今天下午才返回到这里。我父母亲现在又回去了。我准备过一两天就回学校去。”
风度翩翩的顾养民说着,就招呼她在一个长条木栏椅上一块坐下来。
田晓霞在中学时和顾养民不同班,但因为一块演过戏,彼此也很熟悉。前年高考时,原来的同学中就他们两个考上了。养民考进了省医学院——他爷爷是著名老中医,他报考医学院是很自然的。
“你也看文学杂志?”晓霞指了指他手中的那本期刊。“平时功课压得很重。没时间看。这几天没事,随便翻翻小说。现在文学创作很活跃,我们接触的不多。”顾养民谈吐自然,给人一种很成熟的印象。他瘦高个,脸色有点苍白,近视镜的度数看来不浅。
他和晓霞很快谈论起了中学时的生活,他向她打问原来一些同学目前的情况——但没有提起过郝红梅。因为不是一个班,晓霞实际上也并不清楚他和红梅的关系。
其他人的情况晓霞一无所知,她只是给他简单说了一下孙少平的情况——这是顾养民第一个就问到的人。另外,她还告诉他,听少平说,金波也在黄原东关的邮政所当临时工。至于她哥田润生,养民压根没提起过,她也几乎把他忘了。在他们的印象中,象田润生这样没什么特点的同学,根本不值得一提。
顾养民显得很兴奋,他说:“老同学们遇一回也不容易,你能不能把少平和金波找来,咱们一块在我家里吃一点饭,好好拉拉话,正好我父母亲也不在,家里很清静。”
晓霞也觉得这个聚会很有意思,就答应说她明天就去找孙少平。
第二天下午没有课,晓霞就骑了个自行车,破例到城南柴油机厂的工地上去找孙少平。
她以前很少来这里,一路打问着,才好不容易在一条小沟岔上找到了柴油机厂。进了柴油机,她又打听着找到建筑工地上来了。
孙少平站在脚手架上,往正在砌房墙的三层楼上扔砖。当田晓霞在下面喊他时,他都惊呆了——这家伙怎找到这儿来了?
楼上所有的民工都停止了手中的活,惊讶地朝下面观望。他们大概弄不明白,这么个花朵一般的“洋”姑娘,怎来找浑身糊着泥巴的揽工小子孙少平呢?她是他的什么人?
有的工匠立刻和孙少平开起了粗俗不堪的玩笑。孙少平很难堪地从脚手架上溜下来,搓着手上的泥巴,走到田晓霞面前。
晓霞立刻对他说明了来意。

假如不把作品篇幅放在考虑的首要位置,那么个人认为从思想深度以及笔法功力水平分析,当代中长篇小说能和《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相比的作品还是很多的,个人推荐:

谌容的《人到中年》

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

凌力的“百年辉煌”三部曲(《倾城倾国》、《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少年康熙》)

陆文夫的《美食家》

刘斯奋的《白门柳》

陈忠实的《白鹿原》

戴厚英的《人啊,人》

叶广芩的《采桑子》

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

张洁的《祖母绿》

王安忆的《长恨歌》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候》、《筑草为城》)

熊召政的《张居正》

这些作品水平都很高,只要你认真耐心地去阅读都会大有收获的,不会再沉迷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当然,要是把我读过的,自认为水平高的全列出来,恐怕你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去阅读。

现在很多人对当代文学的阅读都近乎荒漠,一部当代文学只承认一个路遥(顶多加上《穆斯林的葬礼》和《白鹿原》),这是很不合理的,不利于文学发展与评论分析。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东方》 魏巍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将军吟》 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芙蓉镇》 古华   

第二届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沉重的翅膀》 张洁   《钟鼓楼》 刘心武   

第三届 (1988年 五部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荣誉奖二部)   《浴血罗霄》 萧克   《金瓯缺》 徐兴业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篇小说)   《战争和人》 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白鹿原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抉择》 张平   《尘埃落定》 阿来(藏)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第六届 (2005年 五部长篇小说)   《张居正》 熊召政   《无字》 张洁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东藏记》 宗璞   

第七届 (2008年,四部长篇小说) 秦腔
《秦腔》 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暗算》麦家   《湖光山色》周大新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东方》 魏巍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将军吟》 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芙蓉镇》 古华   第二届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沉重的翅膀》 张洁   《钟鼓楼》 刘心武   第三届 (1988年 五部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荣誉奖二部)   《浴血罗霄》 萧克   《金瓯缺》 徐兴业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篇小说)   《战争和人》 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白鹿原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抉择》 张平   《尘埃落定》 阿来(藏)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第六届 (2005年 五部长篇小说)   《张居正》 熊召政   《无字》 张洁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东藏记》 宗璞   第七届 (2008年,四部长篇小说) 秦腔
《秦腔》 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暗算》麦家   《湖光山色》周大新

比较好看的还有,陈忠实的《白鹿原》,张洁的《无字》,王安忆的《长恨歌》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暗算》;贾平凹《秦腔》;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刘白羽《第二个太阳》;陈忠实《白鹿原》······


感《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为数不多的,使我流泪的书,我把它称为一部悲剧,只不过前半部分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罢了。自从韩子奇迷离恍惚地从楼梯上摔下来,断了几根肋骨起,后才引发了新月的心脏病等一系列厄运的来临。故事以回回家庭梁亦清与韩子奇因一只玉碗结缘而展开,按时间可分为两大部分,这两部...

轮回的苦与痛—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意蕴
冰心在《穆斯林的葬礼》序中评论道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呈现在作品中的悲剧意蕴萦绕在读者心中令人为之心颤,悲剧的暗流贯穿整部作品。作者以清丽凄美的故事情节,深度挖掘悲剧意蕴给万千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波动。 《穆斯林的葬礼》用玉和月作为两条交叉的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两...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中国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是一个爱情悲剧,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

看完《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
一、读完《穆斯林的葬礼》1、我是感动的,但同时又是心疼和迷茫的。初读故事的时候我看到梁亦清和韩子奇对玉的执着和热爱,以及他们对待玉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甚至把玉当做生命都是令人感动的。2、这个与玉共生的人家,悲悲合合,生生死死都与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这个家,兴于玉,也...

《穆斯林的葬礼》: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
当我读完这本《穆斯林的葬礼》后,这本最有生命力的奇书带给我的是一个全新的天地,他带我见识了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当我读完这本穆斯林的葬礼后就本最有生命力的奇书,也带我见识了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也带我了解了我们中华56个民族中,回族人的民族生活和独特的风情。最重要的是此书也让我为...

“情”作品之灵魂--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完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情之深,痛之切,感伤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 这是《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霍达在后记中说的最后一句话。她说: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九四深夜,我为《穆斯林的葬礼》点上最后一个标点。当时,我已经心力交瘁,但任然不忍释卷,怀着深深的爱与...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而又扭曲的爱情悲剧。一个是玉,一个是月,作者运用了穿插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一个穆斯林家族的风俗特色和戏剧人生。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玉清,原是回族的底层琢玉...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随笔
沉浸在《穆斯林的葬礼》的韵味中 这部力作的魅力犹如一块精心雕琢的翡翠,《穆斯林的葬礼》交织着韩子奇与韩新月的瑰丽篇章,七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与三次庄重的葬礼,共同编织了一幅回族文化与世俗生活的生动画卷。书中的爱情,既有甜蜜的芬芳,也有悲剧的苦涩,命运的波折与传奇人生的交织,让人深感震撼。...

读《穆斯林的葬礼》:6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两整天时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历经了6个人物一生的悲欢离合。特写此文。梁亦清 梁亦清是韩子奇的师傅,梁君璧、梁冰玉的父亲,奇珍斋主,琢玉高手。我被“玉器梁”做《郑和航海图》的技艺所赞叹,为他幸福的一家而感到温馨,也为他老老实实,只求靠手艺吃饭,不求做大奇宝斋而感到不甘。当蒲...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1 早在三周前就看完了这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当时看完后心里感觉很沉重,让我无从下笔,所以,直到今天才写下这篇读后感。想到书中讲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心里还是很难平静下来。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

临澧县13221976266: 类似穆斯林的葬礼和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书介绍一些 -
漕点化瘀: 哥们 这个都是我看过的 不错的 希望你没看过的话 找时间看看啊都梁的《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 (小说版的)看着品味一下过去的峥嵘岁月贾平凹《白夜》《商州》陈阵《狼图腾》叫人热血的巨著路遥《人生》极大的讽刺意味 汪曾棋 《大卓记事》《受戒》纯美与天性的高歌 ............................ 陈忠实的《白鹿原》真的很好的《西圣地》也很美的.............读了这些你会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教会你生命的含义 理解人性的丑美

临澧县13221976266: 请帮我介绍几本像《穆斯林的葬礼》和《平凡的世界》一样好看的名著,谢谢. -
漕点化瘀: 《穆斯林的葬礼》和《平凡的世界》我也很喜欢诶........话说,偶当初看了《平凡的世界》觉得很不错,就推荐给寝室的同学,有三个同学看了,都觉得很好看........然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也不错,是同学推荐我看的...

临澧县13221976266: 大家推荐几本好书吧...像《穆斯林的葬礼》一样,描写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
漕点化瘀: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临澧县13221976266: 茅盾文学奖作品 推荐几部相对来说更值得看的 五部 谢谢 大概说下 -
漕点化瘀: 熊召政的《张居正》,姚雪垠的《李自成》,这两部非常好看,建议买书读,不要看电子书,我因为马上上高三了,准备明年再买,第一本我已看过,第二本看了一点,不过要有点历史知识,否则会有点吃力,《白鹿原》也是挺不错的!

临澧县13221976266: 求与《平凡的世界》类似的小说 -
漕点化瘀: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是一个人的奋斗史,那么《人生》就是一个人的堕落史. 这是路遥的安排的两种人生,一种思想. 《穆斯林的葬礼》可以说是中国旧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思想、奋斗、爱情…… 只要坚持读下去,定会大有收获. 另外还有《贝多芬传》,十分激励人心.祝愿你读的得愉快!

临澧县13221976266: 介绍几本有内涵有深度的书,类似《平凡的世界》,看过这本书的朋友谈谈你的感觉 -
漕点化瘀: 平凡的世界我没看完,看到一半就纠结得看不下去了. 书写得很好,但是看得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据说当年写完书作者都呕血了.可见耗费了多少心力. 我也不会写书评啦,总之是本好书. 现在看这本书的年轻人很少哦. 另外,我喜欢史铁生...

临澧县13221976266: 朋友们能介绍几本像《穆斯林葬礼》那样的好书 -
漕点化瘀: 老大,同期的作家有一大堆呢.说几本我看过的,很不错的.路遥-平凡的世界 张贤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霍达-未穿的红嫁衣 王跃文-龙票(但国画我更喜欢) 狼图腾也不错 哎呀,就说这些了.个人口味不一样,但上面这些值得看一下.

临澧县13221976266: 初中生看什么书好 -
漕点化瘀: 可以看看现代的,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少年天子》; 《都市风流》; 《年轮》. 尤其是《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的确值得一看.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 《史记》; 《战国策》; 《资治通鉴》; 《三国志》; 《汉书》; 《后汉书》. 尤其是《史记》、《三国志》值得一看!!! 如果喜欢国外的名著,可以看看, 《笑面人》; 《简爱》; 《茶花女》; 《三剑客》; 《双城记》. 我所介绍的这些书,知识含量都是很高的, 无论哪一本,只要你细心看过,就一定会有收获!!! 另附白鹿书院网址: http://www.oklink.net/book/nav/112_1.shtm 在这里下载或者在线阅读都很方便!!!

临澧县13221976266: 有哪些类似<穆斯林的葬礼>这样 很好看的书额
漕点化瘀: 路遥《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浪》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四部)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部) 刘玉民《骚动之秋》

临澧县13221976266: 和平凡的世界一样好的名著有哪些? -
漕点化瘀: 推荐:穆斯林的葬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