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

作者&投稿:成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

再怎么样也是换汤不换药的,落后的!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以武昌首义为标志,是在无奈地前提下提前爆发而当时孙中山,黄兴等人并不在武昌,而是由蒋翊武与刘复基领导。不过其后领导权主要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掌握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性质——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国内方面——
A、推翻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B、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际方面——
A、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B、鼓舞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局限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戊戌变法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洋务运动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䜣,文祥、沈桂芬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曾国藩(汉族,道光十八年进士,湘军领导人)
崇厚(满洲贵族)
左宗棠(曾国藩的同僚,汉族士绅,率领军队收复新疆)
沈葆桢(曾国藩的属下,进士出身,接替左宗棠创设福建船政,任南洋通商大臣)
李鸿章(曾国藩的门生,汉族,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淮军领导人,清朝后期的实力派)
张之洞(汉族,同治二年进士,号称“香帅”创设汉阳兵工厂)
刘坤一
唐廷枢

历史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比较一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者之间的异同。

异:
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史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运动是和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变,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目的: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洋务运动——成功;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可说失败也可说成功。
向西方学习内容:洋务运动——仿造器械;戊戌变法——学习制度;辛亥革命——学习思想
指导思想不同:洋务运动——魏源、林则徐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主张政体:洋务运动——君主专制;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共和国


同:
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都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都是向西方学习。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3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

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局限性,其政权制度并没有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想.
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约两千万人丧生。估计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1亿人,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及境内的穆斯林等起事祸乱后,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在抵制商品输出、促进思想解放、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支持新政的光绪推行速度过快,因此变法被相对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慈禧太后因此获得实权。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立宪派: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改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清末新政多为清廷在辛丑和约后,因为反清情绪高涨及革命党开始座大,为了收揽人心的缘故,而推行的敷愆政策。各省咨议局中的精英,连同回国的留学生,及新军是后来辛亥革命的主要响应者。中国的警察制度是从清末开始发展,民国早年的官僚及国会议员多是清朝已经是各省咨议局中的成员,单靠革命党单薄之力并不能创见民国早年已略具之政党政治规模。立宪运动虽然是清廷的缓兵之计,却普及了民权观念,推动了民间的自省精神。

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发生在宣统辛亥年(1911年),是一场推翻了清朝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这场革命最终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民国二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
由宋教仁遇刺引发兵戎相见的二次革命,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袁世凯在事件中的责任是不容旁贷,事后的历史亦证明了他的野心。

护国运动
护国战争(又称护国战役、护国运动、反帝制战争;民国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国战争标志着民国成立以后,南北分裂的开始。袁世凯本来是拥有中华民国法统的大总统,但是因为其称帝野心,引致众叛亲离。南方各省军人以军事实力反抗北京政权,但中央已无力制服。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再无足以号令全国的强人政治人物。之后原北洋系军阀互相开战,分裂局面持续到十多年后,经历多场内战,到最后蒋中正在抗战前巩固其权力,才大致得以改变。

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1917年—1922年)指由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在中国国民党历史中,亦称为“三次革命”。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由对全国产生重大变化影响的情况来看,护法运动有相当实际显注的效果。也替国民革命军日后北伐统一中国开启了成功之路。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宣布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顺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中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五卅运动爆发后,随着中国国民党北伐运动的推进以及成功,中国反帝国主义爱国民族运动空前高涨,但是北伐长期造成的国力日渐衰弱和自己中国人自相残杀的后果,是日本三年后却发动了九一八事件和八年抗战的诱因

无产阶级: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国共内战
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土地革命战争),国军在第五次对中共南方根据地战役中得胜,红军长征至陕西延安。由于西安事变、日军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双方停战近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随即爆发。结果中共取得中国大陆和多数沿海岛屿,于1949年10月1日 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认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右派。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由器物到政治体制再到思想观念,层层递进,逐步推动的

封建社会淘汰了原始社会它从基础上将劳动生产力集中了!资产阶级威信派失败了!
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大量的新鲜的社会理论带给了大家!给推翻封建主义埋下了种子!
近代史自己去看看吧!
在历史的大潮中有些东东是必然的产物!就想1个领导一群人使得一群人的力量集中了!
可他在领导位置呆久了就会自谋私利~

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 康有为 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你把这三派的时间,做的事及历史意义答上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洋务派推行的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改革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经济领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在政治领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是资产积极革命派掀起的近代化探索,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阶级是怎样划分的?
1、资产阶级是指那些拥有一定财产的人群,例如资本家和地主等。2、相对地,无产阶级是指没有任何财产的人群,例如工人和农民等。3、阶级主要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4、无产阶级,也称为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拥有生产资料,而是通过出卖劳动力来维持...

什么是资产阶级?什么是地主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经济基础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按两种谋生手段生存。一种是投资者,主要靠投资的回报来获得经济利益。另一种是工薪者,主要靠拿每月的薪水来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投资者,就被定义为资产阶级。 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有一定程度上的模糊化。比如说一个工薪阶层的人也会有一定...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是什么?
中国资产阶级来源于地主、官僚、买办。地主阶级分为大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在本质上属于落后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是封建生产关系下的阶级,其拥有巨大财富,由于社会变化和自身原因可以转变为资产阶级,乃至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适应外国侵略的需要,为外国人服务,是外国侵略势力...

简述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

毛泽东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包括
毛泽东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为五大部分,即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毛泽东集中当时党内...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 ...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包括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一、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 后来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 .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统治阶级剥夺人民的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

简述旧社会中中国农民的几个阶层?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凭借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资产阶级(又称布尔乔亚)是根据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学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当中的富有阶级之一。无产阶级,包括工人...

初中历史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等概念的区别_百度...
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而这种制度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被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也就是说这种制度是为从事资本生产有关的阶级服务的。美国,英国等大多数国家就是这一种 2.封建专制得搞清是两个概念的结合,封建和专制,所谓封建,是特指封建社会,也就是中古时代,其特点是封建地主阶级把握国家政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我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分别是哪三个?_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我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分别是:1、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昌都县18548415213: 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藩复爱大: 封建地主阶级:改良封建制度,如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如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 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如五四运动

昌都县18548415213: 史学界一般认为,应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观点,在中国近... -
藩复爱大:[答案] (1)地主阶级的抵抗派:使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清朝军事装备的落后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威胁.启迪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在19世纪中期推行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派:在19世纪...

昌都县18548415213: 洋务运动的性质,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 -
藩复爱大:[答案]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昌都县18548415213: 比较分析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探索国家出路方法上的异同及根源.700字, -
藩复爱大:[答案]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物质层面,不学制度层面,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因为引进机器大生产); 维新运动学习到了制度层面,主张君主立宪,属于保皇思想.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提出政...

昌都县18548415213: 戊戌变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是什么 -
藩复爱大:[答案] 戊戌变法的物质基础可以认为是洋务运动积累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财富,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实力及其弱小,不足以支撑起国家、 精神基础是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思想(戊戌变法就是希望保留皇帝,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中国). 可惜的...

昌都县18548415213: 洋务运动,戊戌变发,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是什么? -
藩复爱大:[答案]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昌都县18548415213: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先后有哪些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
藩复爱大: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和无产阶级

昌都县18548415213: 洋务运动叫资产阶级什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洋务运动是资产阶级什么派,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什么派? -
藩复爱大:[答案] 洋务派是地主阶级改良派,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答案绝对正确请放心

昌都县18548415213: 请问中国近代史有哪些派别? -
藩复爱大: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开眼看世界 保守派:慈禧太后,主张: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薛福成,王涛,郑观应 维新派=立宪派=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主张:通过改良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道路 保皇派分保守派和维新派,严格来说不算派别 革命派: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翻清王朝—三民主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反对儒家文化,打到“孔庙”—新文化运动

昌都县18548415213: 维新派代表的是[ ] -
藩复爱大:[选项] A. 地主阶级 B. 农民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大资产阶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