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有什么窍门?对联是怎么来的?对对联有什么好处?这个对联怎么对:海上日出圆有缘,映的大地红扑扑

作者&投稿:鄣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联怎么说下联~

如何区分对联上下联

1、杨柳岸 (杏)(花)村
2、鸟归沙有迹 (帆)过水无(痕)
3、山间明月 (海)(上)日出
4、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5、黄菊倚风村酒熟 (紫)(门)临水(稻)(花)香


仅贡参考

  注意事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补充: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对联六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
  (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严格按规则的标准格式可称正格,相对正格有所变化者可称变格)。 当然,采用特殊手法的对联,其句脚安排可以不依常规。
  2.忌同声收尾 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
  (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所谓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4.忌孤平或孤仄 所谓忌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中,避免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对联起源: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 春联习俗
  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

  (回答楼上的问题:所谓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

对联禁忌很多的,有空好好学学,我也在学,最基本的仄起平收,要做到,还要防止三仄或三平尾,平仄对应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呵呵,皮毛!

天对地,类似这种

词对词,字对字,

只要对得上,对得通就行了


对联有何规则
一是联意的“圆融”,一般说来下联是上联联意的延伸、拓展,当然也有平行、并列的,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二是势的“圆融”,这是指上下联要气势相称,要尽可能避免一联排山倒海、而另一联和风细雨之现象;三是要注意字句间的“圆融”,如上联联中采用了自对技巧,下联也采用自对等等,这里不...

春节贴对联时总要想上下联,对联究竟怎么区分上下联?
区分上下联:通过上下联最后一个字区分,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平仄的区分以现代汉语发音为准的话,三四声为仄声,一二声为平声。左右顺序: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不过现在为了方便现代人阅读,也有上联在左,下联在右的,但要...

过年贴对联,上联贴左边还是右边?怎样辨别上联下联?
过年贴春联,上联贴在左边还是右边?看完恍然大悟,下次别乱贴了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吖
对联分上下联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声四声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因为先有因后有果。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

春联应该怎样区分上下联?
3.用含义方法来区分 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4.用时间关系来区分 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

春联年年换新,有什么小窍门轻松去除旧春联的痕迹?
这时,许多人会头疼,因为旧的春联很难撕。人们贴春联时,会根据需要选择粘贴、透明胶、双面胶、胶水等固定春联。事实上,用面粉煮的糊直接可以用清水擦拭干净。如果把一大盆水倒在旧对联上,水浸透旧对联后,拿起扫帚上下左右摩擦。不一会儿,旧的春联被摘掉了。虽然门上还有一些痕迹,但效果还是令人...

过年对联老是贴错,怎样正确辨别对联的先后呢?
贴春联,可以说是中国流传着几千年的习俗了。在杨柳青镇,有这样一段民谣,是这么唱的:“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道友(春联),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所以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是贴春联的日子,当然也不是非要是二十九...

谁来帮菜鸟对对子?
牛头不对马嘴那是不行的。2.词:每个词都要遥相呼应,相互对应着,也不能瞎整。名词要对名词,量词要对量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3.字:每个字的含义和上下的关联一定要紧密结合,使整个对子的含义和外观要融为一体。4.音:上联与下联读起来一定要有个音符的相通,使人念起来对联不会很别扭。

对联左边是上联还是右边啊??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对联顺序是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
2、接下来要区分对联的上下联,可根据内容来区分,关键还有一个窍门,就是看左右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的,就是上联,而是平声的就是下联,当然还需再结合联对内容来定,一般对联是要求仄起平收!3、这样我们确定了上下联,再确定了张贴方位。进行张贴时先把横批贴在门顶,下来贴左右联对。当然...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联是怎么样对出来的 ? -
贝邰赛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对联有什么方法? -
贝邰赛乐: ...,下联也一定要对一个相对应的除了词性要相对外还要押韵. 当然,字数是一定要一样...”记不清了,一般上联如果有典故,一般下联都是平声韵. 有一个口诀叫什么“天对地、雨对风、晚霞对...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对联有什么技巧? -
贝邰赛乐: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联的诀窍
贝邰赛乐: 补充:除楼上说的,还有一些是对联必须注意的! 1,关于平仄:今古发音有不同,其中现代的轻声应该属仄音. 2,一般情况下,除了末尾字,平仄对仗可以1,3,5不论,2,4,6字平仄相对(当然,能够都相对更好) 3,要充分熟读古诗词、古文及成语、古今故事:文字要精练,用词精准,格调高雅、且别出心裁---尤其是语法修养,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 4,韵:现代对联一般不讲韵,但一副高雅的对联,肯定有精美的韵律!写得像古诗歌,那肯定是很美的对联.韵:就是音调(平仄)、节拍(用词断句)、和旋律(诗词体). 如:紫薇栖凤,白浪潜龙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联是怎么形成的? -
贝邰赛乐: 简单认识对联对联起源于桃符,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悬桃符了.形成于五代,广泛应用则在宋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力提倡,这一时期对联艺术蓬勃发展,到了清代,对联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为对...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对联的技巧 -
贝邰赛乐: 一、了解对联命题形式 1、填空式.这种形式可以将对联和教材内容、文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如: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②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与...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联的起源是什么?
贝邰赛乐: 对联,俗称对子,又名楹联、联语,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构成的独立文 体,一般用汉字书写在两条长幅上.长幅必须是对称的形式,悬挂在左右相对...

文峰区17362546106: 对联是怎样形成的 -
贝邰赛乐: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简单认识对联<br> 对联起源于桃符,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悬桃符了.形成于五代,广泛应用则在宋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力提倡,这一时期对联艺术蓬勃发展,到了清代,对联已经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