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作者&投稿:中叔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
内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扩展资料:
《月夜忆舍弟》的创作背景:
《月夜忆舍弟》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月夜忆舍弟》鉴赏: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①   【唐】杜甫    《月夜忆舍弟》诗意画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④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⑤,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⑥   寄书长⑦不达⑧,况乃⑨未休兵⑩。[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2]
  作品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沉痛。[3]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梁启超在“情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而这首《月夜忆舍弟》所给人的感动和冲击,正是如上所说的那样。[4]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繁,生死茫茫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读者可以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常常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3]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繁,生死茫茫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1、首联和尾联。首联写目之所及,“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尾联更是直言“未休兵”
2、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怀乡思亲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繁,生死茫茫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如下:《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白话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

《月夜忆舍弟》原文和译文?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原文如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如下: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

《月夜忆舍弟》原文译文及赏析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

月夜忆舍弟翻译及原文
《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翻译:城楼上响起了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夜的边塞上传来孤雁的哀鸣。从今夜进入白露节气,月亮依然是家乡的最圆。虽然兄弟们都已散去,却已无法再 打听他们的...

《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的原文是什么?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

“月夜忆舍弟”是什么意思?
月夜忆舍弟意思:在有月亮的晚上思念自己的弟弟。《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原文如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

月夜忆舍弟的翻译及原文是什么?
原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二、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港北区17679296371: 《月夜忆舍弟》 - 搜狗百科
舒单索马:[答案] 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①断人行,秋边②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③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①戌鼓:戌楼上的更鼓.②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③长:一直,老是.【评析】诗...

港北区17679296371: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文 -
舒单索马: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

港北区17679296371: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 -
舒单索马:[答案] 1.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荒凉凄清的氛围 2.但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是战事频繁、激烈,道路阻隔,音信不通的时期 也表达了作者担忧国家的安危

港北区17679296371: 古诗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1.杜甫诗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 -
舒单索马:[答案] 1.诗圣 五言律诗. 2.戍鼓断人行 况乃未休兵 3.本来,月亮无处不明,但诗人思乡心切,思弟心切,因此心里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幻觉.与其说是思念故乡,不如说是哀恸国家目前所罹的战乱.

港北区17679296371: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望 (唐)杜甫国破... -
舒单索马:[答案] 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照应,意思是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死是生,表达了诗人与兄弟因战乱而分离,相互思念,牵挂的感情,以及对战争的痛恨,对饱受战乱之痛人民...

港北区17679296371: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舒单索马:[答案] A 对月夜美景的赞美 B 崇高的理想与立志报国 C 思念家国之情 D 对朋友的思念与赞美

港北区17679296371: 《月夜忆舍弟》原诗 -
舒单索马: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港北区17679296371: 赏析 月夜忆舍弟 月是故乡明 是千古名句 请从融情于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妙处 -
舒单索马:[答案] 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

港北区17679296371: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意思是什么?也就是诗意 -
舒单索马: 1、诗意:通过对边塞秋天图景的描绘,写出了一片凄凉的景象,进而烘托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原文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