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律令制的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昔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律令制官职~

国----古日本的地方行政区划
国守--就是该地方行政区划的主官

国介--就是该地方行政区划的次官

身份等级制度,皇族近亲的社会地位,明确高级官僚和低级官僚的门第差别,以及中央贵族与地方豪族,地方豪族与平民的身份等级差别

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度称为身份制。所谓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身份即是等级,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身份等级所反映出的差别主要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在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在阶级社会中,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身份等级集中体现为不同身份等级的成员在政治权利上、经济利益上、社会地位上享有的(或根本不享有的)各种特权,以及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讲,阶级是与生产关系的体系相关联,属于经济的范畴,而身份等级则属于政治的、社会的范畴(1)。所谓身份等级制,是指以法律的形式(包括习惯法、宗教法和国家基本法等不同的形式)将身份等级的划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秩序(或社会制度)固定下来,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在19世纪中后期日本跨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日本人曾长期生活在按身份区分人的贵贱的所谓身份制社会中。前近代的江户时代(1602年—1867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身份制社会,这种封建等级身份制是从古代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古代律令制国家中的“良-贱”身份等级制即是日本古代身份等级制的体现,而这种等级制的源头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探讨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发生发展的历史,对于搞清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理解日本前近代典型的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前史,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回顾公元七八世纪律令制时代的历史,对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的确立及其具体形态作一些考察。

一、律令制国家的“良-贱”身份等级制的确立

公元7世纪以后,日本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积极引进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这些变革给旧有的身份等级制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从古代身份等级制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变革主要是沿着两条途径进行的。一是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旧有的氏姓制度(2),使其适应新的国家体制和社会体制;另一个就是模仿中国的身份制度,发展出一种新的身份体制,即“良-贱”身份等级制(以下简称良贱制)。经过一系列的变革,良贱制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随着良贱制的建立,身分制度日趋复杂化。由于原来用以表示从属于大和王权的畿内贵族身份的氏姓制度已不能涵盖所有身份等级,于是逐渐降到次要地位,被纳入到良贱制的体制中,成为良贱制的重要补充。

所谓良贱制,就是日本古代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在天皇和皇族之下将全体人民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身份,并且规定这两者之间禁止通婚和收养。不仅如此,还规定了贱民身份中的各身份阶层之间原则上不得通婚和收养。在刑罚上,也对良人和贱民规定了各种等差。另一方面,在做出上述法律规定的同时,在法律上为良人身份中的上层、即贵族官人阶层规定了诸多的权利和特权。从7世纪初的改革至8世纪前期律令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看作是良贱制发生、实施和确立的过程。

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推古天皇的支持下实施了被称作“冠位十二阶制”的官阶形式的改革,用德、仁、礼、信、义、智来表示官僚冠位的大小,同时以紫、青、赤、黄、白、黑等颜色的冠帽和官服来区别官位的等级。这项改革的真正目的是由王室独揽授予冠位的大权,用不能世袭的官阶等级来表示官吏身份的高低,以此打击世袭的氏姓贵族的势力。公元604年圣德太子又进一步制定了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原则,即《十七条宪法》。其中明确提出“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士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承诏必谨,君则天之。”“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3)《十七条宪法》中主张的“君-臣-民”的基本社会结构与后来律令法中确定的基本社会结构、即“天皇-官人-百姓”的结构,是一致的(4)。

公元645年,皇极天皇之子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领导新兴的政治革新势力策动了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变革,史称“大化改新”。从社会等级结构的角度来看,大化改新及其以后一段时期的改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改去旧职”,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确立了古代天皇的绝对君主的地位。各级官吏的任命与罢免权归于中央朝廷,从而沉重打击了反对建立集权制国家的氏姓贵族的世袭特权。二是实施“公地公民制”,通过解放部民把原来归氏姓贵族私有的部民变成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统治下的公民。三是先后两次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编户造籍,一次是天智九年(670年)的《庚午年籍》;另一次是持统天皇四年(690年)依据净御原令编造的《庚寅年籍》。编造全国范围的户籍不仅是古代律令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全国人民进行统治的前提,同时也为中央政府搞清全国的氏姓分布、确定良贱身份提供了基本的数据。四是进行了氏姓制改革。天武天皇(公元672—686年)在位时期,进一步对全国的氏姓作了整顿改订,统一为八种姓的称号,也就是“八色姓”。八色姓分别表示贵族阶层内部的八种身份,其中真人、朝臣、宿弥为上位姓,忌寸、道师、臣、连、稻置为下位姓(5)。八色姓的制定并非要恢复旧时代的氏姓制度,而是要使旧时的氏姓制度为新确立起来的身份秩序服务,具体说就是要提高皇族近亲的社会地位,明确高级官僚和低级官僚的门第差别,以及中央贵族与地方豪族之间的地位差别。


封建是什么意思?
在口语的封建一词指思想保守落后。现在通常说的封建确实多半是贬义,从包办婚姻、裹小脚、烧香拜佛、爱占小便宜,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到以前存在过的政治经济制度等等无不属于“封建”。封建,词本义为封邦建国。引申含义为,特殊权利财富由特殊个人所拥有。以此解释词本义,则意味着:以土地为特殊财富,...

谁知道 在中世纪 日本的封建制度和欧洲的封建制度有什么区别?
早期和中期 大化改新确立以公地公民为基础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后,出现了早期封建经济以“公地公民”的土地国有制、班田授受的“计口分田法”、租庸调徭榨取农民剩余劳动为基本特征。 8世纪初,日本政府为增加耕地,多次颁布法令,如“三世一身法” (723)、“垦田永年私财法” (743)等,鼓励民间垦田并承认垦田私...

大宝律令的主要内容
受田人对口分田只有终身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若受田人死去,其口分田归国家。除了口分田外,政府永久分给各户一定数量的园田、宅地,这些土地可以买卖。山川沼泽为公用。为了便于班田;逐步实行将耕地纵横区划的条里制。农民负担租庸调和杂徭。租额为每段稻2束2把(公元706年改为1束5把),约占...

封建制是什么意思
封建制度 (欧洲):盛行于5到15世纪的中世纪,随着16、17世纪民族国家的兴起而式微;封建制度 (日本):发源于8到12世纪平安时代的律令制,在12到19世纪武家政权时代成为主流体制,止于19世纪后半叶的明治维新。需要注意的是,“封建”的定义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封建”就是指类似西欧分封制的...

什么是封建制?
封建制度:在奴隶社会,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在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

电大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名词解释1.刖刑 :商朝的一种肉刑,具体见教材P28。2.非所宜言罪:秦朝的一个罪名,P101。 3.劓殄:商朝的一种死刑方法,P28。 4.官当:《北魏律》和南陈律里规定的贵族官僚的特权,见P175。二、简答题1.简述《法经》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主要意义:P74。2.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P195。3.简述太平天国处决死刑...

日本的国家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到5世纪,自由民主党内部派系林立,日本奴隶社会进入繁盛时期。646年,大和国发生“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701年以后,又积极推行律令制度,于702年和718年分别制定和颁布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进一步...

日本平安时期指的是什么时期
淳和朝于天长10年(公元833年)修成养老令官撰注释书《令义解》10卷,统一和固定了令的解释,并具有令的同等效力。清和朝于贞观11年(公元869年)制定《贞观格式》(格12卷,式20卷),还模仿唐制进一步改进了宫廷仪式。这样,桓武之后的几个天皇企图通过设置令外官和制定格、式,为重建和维持动摇了的律令制作了不懈...

2007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试卷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国人暴动 22、张居正 23、子口税 24、近卫声明 25、圣像破坏运动 26、幕府制度 27、开明君主制 28、黑幕揭发者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你掌握的历史只是,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

从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法律形成的影响。
律令制至唐代臻于成熟,而此时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了自身的国家建设,大量摄取唐朝律令制度,整体而言,七、八世纪的东亚,以汉字文化的普遍性存在为其特征、以律令制度的适用为普遍要素而自成一历史世界。此后尽管中国和周边国家迭有王朝更替和政治变迁,皆不影响律令制度的摄取。 因此可以说,中华法系在七、八世纪随着中国...

任城区19191838733: 日本律令制 - 搜狗百科
伯牙吾台海盐酸: 『日本令制国』的主要内容就是五畿七道,五畿七道是古代日本全土在律令制下的行政区域划分.“五畿”指京畿区域内的5国,又称“畿内”或“五畿内”.京畿之外的日本全土则仿中国唐制,以“道”称之,共分为“七道”.七道中皆建有同名的官道,构成古代日本的交通路网.七道之间有大路、中路、小路的等级差别,间接代表着繁荣的程度.据说是在天武天皇时所确立的. 另外,北海道(虾夷地)迟至明治维新后才着手开拓,不属于古代即有的五畿七道.但北海道之名是仿自此命名法,加上北海道而有“五畿八道”的称呼.令制国的行政机关称「国衙」或「国厅」,国衙所在地的都市称「国府」或「府中」.

任城区19191838733: 日本古代六十六国的分别命名有什么历史缘故或来由吗 -
伯牙吾台海盐酸: 日本古代的六十六国即令制国、律令国,是7世纪天智天皇时期在律令制(近江令)下确定的行政区划.令制国不是藩国,后者是对江户时代大名领地的称呼,数量也远不止六十几个.摘自知乎

任城区19191838733: 唐朝时期,日本曾派遣使节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唐朝可供日本学习的制度有哪些?(列举 -
伯牙吾台海盐酸: 1、中央集权制度;2、三省六部制;3、律令制;4、科举制度.最终学习了1,3.

任城区19191838733: 飞鸟净御原令是什么? -
伯牙吾台海盐酸: 是日本的一部令,日本天武天皇在公元681年着手制定的,是日本律令制的组成部分

任城区19191838733: 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尺是多少? -
伯牙吾台海盐酸: 战国时期每个地方对于一尺的定义都不一样,大致是30CM~35CM左右(京都地区).最早平安时代日本有律令制,当时规定了一尺等于29.6CM,但是后来随着律令制的消失导致各个大名对于长度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就参差不齐了,甚至有大名故意把长度给弄断一截,这样其他地方的布匹进入该地的时候就能收更多的税了.

任城区19191838733: 日本古代的官职和官位有什么区别 -
伯牙吾台海盐酸: “日本古代职官”是指日本前近代、律令制废止之前的统治机构.“官位”代表官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享受某某级待遇”,“官职”代表实际执掌事务,特殊情况下,官位与官职未必需要完全相符左示官职表.在社区中的朝廷俸禄应按照官位统一计算.

任城区19191838733: 日本律令制下的正一位不是只有太政大臣才能授予嘛? -
伯牙吾台海盐酸: 貌似关白 将军 都是正1的 左大臣是从1也不正2的 可能他是执行左大臣的职务 但是给正1的级别

任城区19191838733: 7世纪时,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封建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
伯牙吾台海盐酸: 大化改新, 这一事件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