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一生最大的荣幸

作者&投稿:潘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从来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朱棣文,这位史丹福大学第一位华裔教授,学生喊他Steven。平日里习惯穿着淡色长袖衬衫,袖子整齐地卷得高过手肘,显得很是清爽自然。自从1997年10月14日凌晨那个划破宁静夜空的、来自斯得哥尔摩的电话传来喜讯,他和他的家人便开始不得清静。从那时起,他就被媒体包围着。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仍是一身简单的休闲服装,在电视、报纸、杂志上出现。他还是一样的他。
朱棣文祖籍是中国江苏太仓。1948年2月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士市,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数学及物理双学士,1976年获柏克莱加大学物理学博士,并在学校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1978年,他到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电磁现象研究员,五年后,升为电子学研究部主任,并在1987年赴史丹福大学任教授至今,曾于1990年担任系主任。
1993年,他与另一名研究学者共得国际大奖沙乌地阿拉伯“国际科学奖”,两人合得奖金约十万美金。
同年又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第130届院士。1996年,荣获古根汉研究奖,并获美国物理学会学术奖。这次诺贝尔物理奖,朱棣文是与马里兰州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科学家菲利普斯以及法国科学家柯恩但诺吉一同分享这分殊荣。三人同时共分诺贝尔奖金约100万美金。
朱棱文是继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和11年前的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在他之后,还有一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六位华裔获奖人中,除李远哲为诺贝尔化学奖外,其余皆是物理奖。
朱棣文的获奖研究,得追溯到十四年前。当时他还是贝尔实验室的一员。在低温物理的研究领域中,“光束密糖(Molasses)”这个物理学名词它让朱棣文“甜在心中,爱不择手”。原来“光束蜜糖”指的是利用雷射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朱棣文他们所进行的“雷射致冷捕捉”,就是利用雷射冷却原子后,能够进行精确测量的研究。原子在室温中非常活泼,以百公里的速度活蹦乱跳,若利用雷射光达到冷却,气体冷却至几近绝对零度,原子一旦陷入,也在此时活动得非常缓慢,再利用光与原子交互作用的时间拉长了,便可用来精确测量物理量。
这个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应用。事实上,朱棣文最常引用的例子就是“重力测量”,这样的解析早已令学术界和科技业界感到惊喜乐观。利用原子在超低温状态时,科学家可进行重力分布研究,最佳的运用方式就是在油田勘探方面。这项应用将使得石油开采成本降低很多,己有不少石油公司对这项研究非常有兴趣。相同的应用还可能发现环宙间更多的秘密得以找到答案。另一重大应用则在生物物理,也是利用雷射致冷捕捉技术,可以解读DNA。
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也是当代科学家,1949年自大陆来美,现在已有八十高龄。朱汝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他的妻子是当年曾在同一大学念经济系的朱李静贞。朱汝瑾和朱棣文同属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父子档”。朱父于1964年当选第五届院士,朱棣文则在父亲以及另四名院士崔琦、卓以和、顾毓秀以及田炳耕共同推荐下,于1994年以高票获选为院士。朱汝瑾曾在美国圣路易、维吉尼亚、纽泽西等多个大学任教授,还担任过美欧地区化工、石油、太空等六十多个企业公司的顾问。 朱棣文是家中的老二。他的哥哥朱筑文为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哈佛医学院毕业,现在是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弟弟朱钦文是哈佛法学博士,现为洛杉矾执业律师。这个家庭,真的称得上是一个“博士之家”。
作为一名成熟的科学家,朱棣文有着自己的人生皙学。他常说:“我们不一定要是天才,但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我们会时常受到挫折,但不要失去热情。” 虽然朱父和三个杰出的儿子都是顶尖科学人才,其实,当年朱父不太赞同朱棣文念物理,因为“这一行要出头太难了”。从小就爱画画的朱棣文,父亲觉得或许建筑对于他是个不错的出路。然而,身上满是物理细胞的朱棣文把绘画的天分用在绘制物理结构图上了。好在父亲后来并没有太刻意地阻拦他;而他,也终于以自己的努力,冲破了这条被视为崎岖的路。
在学生及友人眼中,朱棣文有着浓厚的科学家气质,而且饶富幽默口才。他常常能即兴地发表学术演说,深度中还能穿插趣味。无论是在研究上、工作上,甚至是教学上,他都有一套“以退为进”的哲学。他对自己、对学生并不会定下过高的要求,他觉得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才会激起更旺盛的动力,使自己更有信心。他酷爱运动,每周五固定骑自行车到校园,并趁着实验空档“溜车”。在他,运动带来的爆发力正如同物理实验中击出的美丽火光一般,是物理之“力”与人生之“美”的结合。
朱棣文在研究中兢兢业业,悠游于物理的世界中。在他,获得全球的认同,是否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朱棣文却答:视自己为一名科学家,最大的希望是无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自己在斗大的实验室中的成果,能够对人类产生贡献,与人类的生活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诺贝尔奖设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多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了在自己国土上做出成绩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却有一个特别的个例——中国,至今未在自己的国土上产生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二亿九千六百万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他们虽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们却已不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了。台湾科学家李远哲有幸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他的成绩却不是在中国本土上做出的。欧洲一些小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还不如我国一个省大,也已有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的邻国日本仅在二战后就有9位自然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已经定下目标,要在本世纪前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成为“诺奖大国”。 而在一海之隔,有着960万平方千米国土和十二亿九千万人口的中国,别说有九位诺贝尔奖科学家,就连产生一位在本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目前看来也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想。更何谈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一天文数字。为什么中国本土上出现不了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我们中国人比外国人笨吗?不是!从殷商的甲骨文到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四大发明;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我国自六七十年代以来成功发射的的“两弹一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神舟”1,2,3,4号飞船;从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到世界上第一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阳阳”顺利降生;从“银河”、“曙光”超大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到中国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CPU “龙芯”的诞生,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智力并不比其他民族差。是我们国家不重视科教事业吗?不是!从我国实施的“863计划”到“最高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的设立,无一不体现出国家对科技、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那为什么至今中国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二是科普教育落后,缺乏优秀科学家成长的肥沃土壤。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回家的上听到了一对父子的谈话。一个四岁左右男孩说:“爸爸,是树上的叶子多还是地球上的人多呢?爸爸不耐烦地说:“你这娃咋提这样的问题呢,这两个有什么可比性!”听了爸爸的一顿训斥,孩子惭愧的低下了头,拉着爸爸的手慢慢地走远了。这个孩子提的问题多好阿!是一个多么有趣的问题呀,可他的爸爸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痛加训斥。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人本都是具有创造力的,儿童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多少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也许就在这一声声训斥中,放弃了想象,放弃了创造,失去了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可能。我曾经在一本介绍外国儿童生活的书中看到外国人是怎样发现、培养、发展孩子创造力的。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大人们总会首先表扬孩子问题提得好,然后耐心地启发孩子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和孩子一同讨论,并尽可能的给孩子一个准确的答案,引导孩子查阅有关资料,不断激发孩子去想象、去创造。孩子们便越来越爱想象,爱创造,爱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去思考世界上许多被大人们所忽视的现象和问题……。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说过,“在美国,学校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不断地有新的天才出现。他们喜欢乱闯乱碰,海阔天空,除非他们认为前人的思路对自己有帮助,否则会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不同,中国是用种种考试凝固学生。” 在我国,注重灌输书本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笼罩神州大地已有几千年历史了,至今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考试的成绩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成为大多孩子的主要任务,孩子也成为分数的奴隶,整天硬着头去学、去背,去争夺高分。而对高分之外的事却不闻不问。以至于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高材生”。我国是“奥赛”大国,每年在各种“奥赛”中获得了许多奖项,然而,这些“奥赛”获奖者中有大成者则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许多家长宁愿孩子“高分低能”也不愿“低分高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学们,以及希望自己孩子以这个模式发展的家长们,你们忘记了一点,我们国家需要的是能挑起国家建设重担的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需要一个个只会读、会记的“磁盘”!即使 偶尔有几个从大人们对创造、想象禁锢中逃出的孩子也会被创造、发明路上的艰难所压垮。现在,当我们走进大大小小的书店时,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有些书店里的书约80%都是应试参考书,甚至有些书店的招牌竟写上“考试书店”。对于在科学方面有兴趣、想购买一些科普和科技制作方面书籍的同学在这些书店里只能一次次空手而归,我已有过多次这样的体验。这样的现状会大大地限制青少年发明创造能力的发展,挫伤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积极性。偶尔有幸也会发现一二两本好书,但也会被其昂贵的价格吓退。在今天的中国,科普书籍对于渴望科学知识的孩子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水中月,镜中花。城市里有科学兴趣的孩子,也许还能买到几本科普书籍,而在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农村人口中,愿花这么多钱为孩子买科普书的家长能有几个?农村孩子对科学的向往也只会成为深藏在他们心底的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一个个闪烁着创造智慧光芒的火苗就这样被周围的冷水慢慢地浇灭了。中国的优秀 科普书籍为何这样少?中国的科普作家哪儿去了?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优秀科普作家或年事已高,或已去世,大都不能再写了。年轻科普作家们的笔头多半伸向了获利丰厚的选题,能坚守科普岗位者已寥若晨星了。放弃自己职责科普作家们,你们为什么不为中国千千万万爱好科学的孩子们着想?你们为什么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着想?难道是你们不知道“科教才能兴国”的道理吗?加之许多出版社因科普书获利少而不愿出版,科普书籍当然也就慢慢少了。有些贪婪的书商们只是想方设法地赚钱,一味地在书的包装、印刷上下功夫,借以不断地提高书价。谁可曾想过,一本本、一套套标价几十、几百元的科普书籍,里面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能有多少?又有多少家境并不富裕孩子能买得起它?其实这些书是完全可以印成几元钱一册的简装本,满足千千万万个渴求科学知识的孩子的求知需要。由于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存在不足之处,国家高考选拔人才看分数,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而不断追求升学率,抓分数;家长为了孩子进入名牌高校、学有所成一味地督促孩子去争高分;学生们为了不辜负家长期望,也为自己将来找个好出路想方设法考高分。在中国学生眼里所有事情都是为着分数转,分数似乎成了教育的最终目标,与分数关系不大的课外科技活动在很多学校已经不搞了。加之科普书籍的贫乏和科普教育的落后,中国的孩子们生活在没有发明创造和科学氛围的环境中,中国孩子对科学的向往和创造的欲望就像倒在漏勺里的水,一点点的消失了。大人们也像修剪树木一样,剪去孩子们发明创造的“侧枝”,只让它向高分的“主干”方向发展。试想,一棵大树只长主干,而几乎不长侧枝,叶片稀少,这样的树能活吗?这样的“高材生”能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吗?这样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吗?连一个诺贝尔奖都没有的科技水平与我国的“人口大国”相称吗?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难道不为之感到脸红吗?在新的世纪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国民创造意识的增强。发达国家青少年和广大民众对科学与创造的认识不断增强。而在我国,大家总觉得科学离我们很远,很远,创造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议会通过了《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遗嘱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为纪念诺贝尔,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该奖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个奖项同时颁发。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全世界为保护环境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这项被称为绿色诺贝尔奖的“联合国——地球是一体”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地球是一体”协会在联合国的赞助下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其中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20世纪60年代约为7.5万美元,80年代约为22万美元,90年代达到100万美元左右。2001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5万美元)。2005年每项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 诺贝尔遗产到底有多少钱

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鲜花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诺贝尔奖特别是和平奖在评选过程中有时仍受政治等因素影响。

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在发表最后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有关评选的记录和候选人材料等,50年内都不得向外界公开。即使过了这一时限,也仅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业人员查阅。诺贝尔奖各颁奖机构都极为强调其严格的独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对评选结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响。 诺贝尔奖的纰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音乐厅内,物理学奖得主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颁奖。新华社/法新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出。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负责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首建于1786年,是以维护和发展瑞典文学和文字为宗旨的国家学院。18名终身院士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四公开宣布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根据古老的传统,退出文学院的院士名额将不添加,只有在现任院士去世后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当日出版的《瑞典日报》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学院,原因是他对文学奖评委会2004年评选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满。

诺贝尔奖的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这个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和原则为:

——评选过程的第一步是推荐候选人。推荐者必须有一定资格,他们必须是: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某些国际性会议和组织的成员(和平奖)、各国议会议员和内阁成员(和平奖)。任何人都不能推荐自己为获奖者。瑞典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推荐候选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结束,9月份左右推荐人把推荐报告递交有关评选机构。评选委员会在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讨论后,于10月中旬公布评选结果。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评审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

2004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到9月份时,各领域的获奖人已基本内定,然后由评委会召开大会正式决定。

——10月的第二个星期里,选出本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选举结果揭晓,立即通知获奖者。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和平奖)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在瑞典,由国王为获奖者授奖。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6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10月第一周和第二周举行,各奖项的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奖金多,而且是科学界中最负有声望的一个奖项。获得了诺贝尔奖就等于他的科学成就被世界认可。

因为科学家的最大荣誉就是诺贝尔奖。。。可以留传后世。。能够得到诺贝尔奖的人所谈考出来的问题或发明的东西都是对现在人类有很大的作用。。人门也会记住他。。

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就是获得诺贝尔奖,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誉,当然所有的科学家都想得到啦。。

诺贝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获得他设立的奖项当然荣幸啦


诺贝尔都有哪些奖项?
2、化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3、生理学或医学(由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负责颁发)4、文学(由瑞典科学院负责颁发)5、和平(由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颁发)6、经济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从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美国已有279名获奖者,其中美国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有哪些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83,荣获1956年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1956: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莱共同荣获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贡献在于:1947年巴丁和布拉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

丘吉尔凭什么获诺贝尔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丘吉尔的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一部极具历史参考文献价值的回忆录,还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丘吉尔在1953年,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英国首相的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空前绝后唯一一次。书中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谁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威廉·康拉德·伦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在1901年,第一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威廉·伦琴、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苏利·普吕多姆、让·亨利·杜南和弗雷德里克·帕西,他们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威廉·康拉德·伦琴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

屠呦呦发明了什么获得了诺贝尔奖
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

中国三个诺贝尔奖是什么?
中国目前一共有三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分别是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还有一个就是杨振宁。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与杨振宁,这两位获奖时是中华台北籍贯,后来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而杨振宁在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之后,在2015又放弃了美国...

爱因斯坦是因为什么获得了诺贝尔奖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理论解释则由爱因斯坦提出。爱因斯坦主张,光的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负载于离散的光量子,而光子的能量和其所组成的光的频率有关。这个突破性的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光电效应,也...

有哪五个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分别是什么奖项?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多了 给你找几个华人吧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学奖。1986年...

什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首先,诺贝尔奖有辉煌的历史。诺贝尔奖正好设立于现代科学革命的开端,陪伴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的那些伟大的名字,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名字,多半也出现在诺贝尔奖得主名单里。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就有幸与他们排列在一起。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是无上的光荣。第二,诺贝尔奖的评奖比较慎重公正...

中国三个诺贝尔奖是什么?
5. 诺贝尔奖是国际上最高荣誉之一,设立于1901年,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则在1969年增设。6.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900多位个人或团体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约1.33%的获奖者是华人(包括华侨)或具有华人血统的外籍人士。中国是亚洲拥有最多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红安县15080119662: 为什么有诺贝尔奖? -
亢戴敏使:[答案]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 诺贝尔奖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

红安县15080119662: 诺贝尔奖对科学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
亢戴敏使:[答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许多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在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心中,诺贝尔奖总是充满着崇高色彩,人们对获奖的科学家敬仰有加.多少中国人在殷切期盼着中国科学家登上诺贝尔奖的奖台,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这是何等...

红安县15080119662: 诺贝尔对人类进步和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亢戴敏使: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可他一生却厌恶战争,向往和平.为此,他临终前将自己 920万美元的遗产作为基金存入银行,每年把利息奖给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理或 医学、文学...

红安县15080119662: 世界性的科学奖 - 世界上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有几位?
亢戴敏使: 只有一位,居里夫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

红安县15080119662: 有关诺贝尔生平及事迹 -
亢戴敏使:[答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

红安县15080119662: 诺贝尔生平简介不超过100个字 -
亢戴敏使:[答案]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而成为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

红安县15080119662: 诺贝尔为什么不设置数学奖! -
亢戴敏使:[答案] 诺贝尔奖里为什么不设数学奖? 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创设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生从事新型炸药的发明和研制工作,对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他的发明,使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在他去世之前,他立下了遗嘱说,将他的遗...

红安县15080119662: 居里夫人为什么是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的作文 300字 -
亢戴敏使: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年,从数以吨计的沥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