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家

作者&投稿:逄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方古典音乐派别及代表人物~

一、巴洛克流派:
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代表人物:
巴赫、蒙特威尔第、柯瑞里
二、古典主义流派:
这个时期的音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成就,确立了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重要的音乐形式,并且室内乐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对之后音乐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代表人物: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三、浪漫主义流派:
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代表人物:
帕格尼尼、韦伯、罗西尼、舒伯特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典音乐

时期: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20世纪音乐。
1、古代音乐
西方艺术音乐的历史始于基督教音乐。4世纪初,随着罗马帝国国势的衰落,基督教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在帝国内部崛起。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给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他本人也在临终前受洗入教。基督教乘势在各地兴建教堂,广泛传教。音乐作为传播信仰的工具,依附于宗教仪式,得到迅速发展。
没有代表人物。
2、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主要是方言歌词的歌曲。世俗歌曲的歌词采用押韵的诗,有明快的节奏,曲调是歌谣性的。
没有代表人物。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
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汴舒阿、奥凯格姆等。

4、巴罗克
巴罗克原意“怪异”,17、18世纪指装饰华丽的建筑风格,后来指一个艺术风格时期。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是:歌剧的诞生和器乐音乐的发展,复调风格逐渐向主调风格转移,教会调式逐渐被大小调体系代替,数字低音的运用引起了“和声学”的新概念。大量新的音乐体裁涌现,音乐语言在不断更新。
代表人物:.弗雷斯科巴尔迪、布克斯特胡德、库泊兰等。
5、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6、浪漫主义
从19世纪开始,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占据重要地位,音乐史上将这100余年称为“浪漫主义时期”。经过法国大革命的洗礼,人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在音乐中表现自我尤为盛行的同时,公开的音乐会成为重要的形态,为取悦听众,音乐家们追求高超的技巧、富丽堂皇的音响和丰富多彩的风格。
代表人物:.舒曼、勃拉姆斯的间奏曲,舒伯特、舒曼、巴拉基列夫等。
7、20世纪音乐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后浪漫主义音乐家把浪漫主义的理想与语言推向极致,激发了年轻一代作曲家的反叛。
代表人物:古斯塔夫·马勒、理察·施特劳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音乐

1. 475年至1450年--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和一切艺术的是基督教。这种纯粹宗教用途的音乐只限于在教堂中由唱诗班演唱,没有乐器伴奏,是纯粹的单音音乐(不分声部,大家都唱一样的旋律),单声的圣咏后来开始在旋律线下方四度加上平行的旋律线,形成了最早的和声。
2.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罗马教庭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挫败,威信与势开始衰落;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起始于1450年左右。到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线、五线谱记谱,教会调式逐步解体,大-小调体系逐渐形成。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在16世纪后期,中世纪的调式音乐逐渐进化成以大小调为基础的调性音乐;单声音乐随著古希腊和罗马衰亡而消失1000年后再次回到了历史舞台上。
3. 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
巴罗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大体上自十六世纪末到1750年间的音乐称为巴罗克音乐, 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梯安·巴赫去世之年,代表巴罗克的对位法音乐可以认为以巴赫的去世而告结束.巴罗克一词,原来的意思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巴罗克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特征,是不拘泥于典型美,表现比较自由,从语义上来说,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的强度的一种形式.总而言之,巴罗克的形式比文艺复兴的形式在感情上更为丰富,且具有戏剧性的起伏,而使用绘画式和幻想式的手法者为多.也很能说明总是另外巴罗克音乐在技法方面的一个特征,是在整个那一时代所通用的通奏低音.这就是在演奏时根据低音的旋律在键盘乐器(古钢琴、管风琴)上,按一定的规则,弹奏出半即兴式的和声伴奏.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中存在,各有它们的地位。许多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家使用协奏曲或复协奏曲形式,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体裁叫做“单声部歌曲”(monody)
4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逝世后。大约从18世纪中后叶海顿的带助奏性声部的主调音乐至19世纪初的贝多芬晚期的开端为止的这一时期,产生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由三位伟大的作曲家组成,即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及风格方面较为接近,所以三者被称为一派。而海顿在创造这种风格方面可谓开先河之人。,莫扎特紧紧追随海顿,贝多芬在其音乐方面也有其相同之处。他曾随海顿学习过作曲,在他的早期或中期创作中也体现出这些风格, 但是,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表现出他强烈的个性,成为过渡到浪漫主义的先驱.古典主义音乐得以在维也纳兴盛,维也纳乐派初期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为数不少,最初出现一位大师是格鲁克.继而出现了海顿和莫扎特,之后贝多芬又来到此地,以维也纳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以上四人都不是维也纳出生的人.他们都是被维也纳的音乐气氛所吸引来到这里,创造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光辉传统,并在维也纳结束了自己的生涯。
5. 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
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上半个世纪,在欧洲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由此带来了从理性转向为可理解的神秘和超自然力。音乐家的眼光开始投向自然,在那里投入自己的情感。在所有艺术中,音乐被绝大多数的画家、诗人和哲学家认为是最理想的形式。这是由于音乐似乎能以最不明确的方式来表达最多的内容,而且由于它存在于时间中,因此有条件来表现感情状态中的流动、变化发展及活动。观念的变化,也带来音乐的技法方面的变化,虽然调性和声在19世纪的和声规则仍然起主导作用,但是浪漫主义的宗旨是要在调性和声系统不崩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它扩展。浪漫时期的音乐由于使用变化产和附加音,大量啬没有准备的和不解决的一协和和弦,以及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的使用,调性和声扩展了。以至于到了李斯特、肖邦、瓦格纳的晚期创作,其各自通过不同途径达到调性和声的更远边缘。
6.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
自十九世纪末的浪漫主义的圆熟期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音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变得更为复杂.音乐脱离了注重形式的纯音乐领域,向着标题音乐的方向发展,其最大的表现之一就是印象主义.创始并完成印象主义音乐的人是以法国的德彪西为代表.正如在印象主义绘画中轮廓不明确一样,印象主义音乐也不以旋律为生命,而以作为色彩和光线的和声来代表.但印象主义音乐的和声已超越了古典式的和声理论,把和声当作画具一样,不管它是三和弦还是不协和弦,任意地混合使用.因此即使旋律得到承认,也只是次要的或偶然的现象.其作品只是模模糊糊地反映被描写的事物所散发的气氛。

  您好呀,也只能列一些著名的音乐家

  帕格尼尼(Paganini Niccolo 1782-1840)是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贫穷家庭中,五岁学习曼陀林,两年后改学小提琴。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已的作品,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十三岁开始公开演出。他曾从师于努拉。洛卡泰里于1733年编著的《小提琴艺术》教材对帕格尼尼日后的创作影响极深。1828年他开始了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等地的旅行演奏。1834年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停止了演奏。他的小提琴演奏技艺精湛,令不少音乐家、作曲家与乐评家为之而疯狂。所作的二十四首随想曲是他演奏技艺的荟萃。他的作品还有六部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及其他小提琴曲等。

  巴赫(Bach Johnnsebastian 1685-1750)德国人。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自幼随父学小提琴。十岁时父母去世后,随兄一起生活,并开始学习键盘乐器和管风琴。1700年在吕内堡的圣密歇尔教堂唱诗班任歌手,并从师于伯姆拿。1703-1708年在阿恩斯塔德、廖尔豪逊任教堂管风琴师。1708年在魏玛,任宫廷管风琴师,1714年升为乐长。1723年到莱比锡,任圣多马斯教堂管风琴师和宫廷乐长。1749年双盲失明,且身体明显衰退。1750年7月28日在莱比锡因中风去世。他的作品极为丰富,除歌剧未涉及外,有各种体裁的作品。他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西洋音乐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
  巴赫生前默默无闻,发表作品极少。去世五十多年后,经门德尔松竭力推崇,开始受后人重视。

  肖邦(C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是波兰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幼年受波兰民间音乐熏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二岁学习和声对位并开始创作。1826年入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离校成为知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赴奥、捷、德等国演出。波兰起义失败后定居巴黎,潜心创作。并与浪漫派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等等杰出音乐家有交往,常在贵族沙龙中演奏。肖邦的音乐创作植根于波兰民间音乐,富爱国主义精神,善于写作奔放的旋律与灵活多变的和声。作品以钢琴曲为主不用标题,常以圆舞曲、夜曲、波洛涅兹、玛祖卡等旧体裁抒发其富于诗意的音乐构思。

  门德尔松(Felix Mendessohn 1809-1847)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作曲家之一。1809出生于汉堡, 父亲是一位大银行家,母亲是有广博修养且具音乐才能的贤妻良母。
  他十岁时就发表了许多作品。17岁时既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他曾在1829年指挥了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这次著名的音乐会令听者在巴赫死后第一次听到此曲。为此,这首尘封达百年之久的神剧杰作,终于能重新得到世人的重视,同时更激发了19世纪早期重新发掘巴赫音乐的热潮,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从见天日作出了最重要贡献。同年,他以钢琴演奏家兼指挥的身份,在欧洲各地展开旅行演奏,所到之处听众无不为之风靡。1831-1832年滞旅意大利,1833年任柏林歌唱协会指挥,同年在杜塞道夫举办"低地莱茵音乐节",从此三年间以指挥身份游走与该市的教会、歌剧院及合唱团。1835年-1847年,门德尔松拥有了众多的头衔: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普鲁士宫廷的“音乐总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森音乐厅”指挥,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等。期间1843年与舒曼等人成立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并出任院长。由于积劳过度,于1847年因脑溢血病逝莱比锡,享年仅38岁。
  以神童著称的门德尔松,在短暂忙碌的演奏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作曲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曲曲旋律优美,洋溢着浪漫唯美的气息。此外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48首,其形象生动多变,是最早标题音乐的代表。对19世纪德国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舒曼(Schumann 1810-1856)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1810年出生在茨维考的一个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家庭,自幼便开始展现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舒曼幼年时对文学的喜爱并不亚于音乐,也因此培养出丰富的感情与过人的想象力,从6岁开始学习音乐,到9岁时已能写作歌剧及作曲。他孜孜不倦地学音乐,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当中。
  1830年当他欣赏过帕格尼尼在法兰克福的演奏会后受到启发。当年毕业后转功音乐,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生涯。舒曼本想做一个出色的钢琴家,但却因急于求成,训练方式错误导致手指受伤,后改学作曲并兼写音乐评论。1840年与著名钢琴家、恩师的爱女克拉拉相遇并结婚,他们的结合可称为19世纪乐坛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一。随之舒曼的创作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如:《蝴蝶》、《妇人之恋》、《狂欢节》等等。1854年因患严重的精神衰竭而处于精神分裂边缘,并曾企图自杀,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疗养院中休养,就此结束了作曲生涯。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富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的《新音乐杂志》在其主持下,成为德国最具权威的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正面的意义与重要的作用。 

  舒伯特(Schudert Frant Peter 1797-1828)奥地利人,1797年生于维也纳,在一个拮据的家庭中成长。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也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他幼年随兄长及父亲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后来在一个教会唱诗班担任童高音,并开始正式学习学习。1808年十一岁时考入维也纳帝国及皇家学校,以后加入维也纳宫廷礼拜堂合唱团,并完成了《第一交响曲》。1812年与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萨里埃利学习。1814年10月19日,舒伯特第一次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据说是这首歌曲导致德国艺术歌曲的诞生,此说虽不精确,却有一定道理。1818年被邀请到匈牙利担任艾斯特哈萨公爵府中(海顿曾与此担任宫廷乐长,直到1790年乐团解散为止)任其女儿的音乐老师,廉取固定收入。在1821年出版他的《魔王》一曲时,己经谱写了将近七百首乐曲。1823年,疾病开始折磨舒伯特,住院期间,他写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中的一些歌曲。1828年舒伯特溘然长逝,时年31岁。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1732年生于罗劳,家境贫寒,其父曾做过修车匠、教堂杂役、管风琴师和男高音歌手。海顿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后入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勤奋学习音乐并学习作曲。十六岁因倒嗓,被唱诗班革职,无处栖身,借友人一陋室教徒为生。后成为音乐教师波儿波拉的助手。1759年任摩尔辛伯爵的音乐领班。1761年长期在匈牙利王子埃斯特哈门下服役,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了大量作品。1781年与莫扎特相识,情义至深。他曾两次访问伦敦,并创作了著名的《伦敦交响曲》(此曲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1798年与1801年又分别写成《创世纪》与《四季》。此后他的身体开始每况愈下。1809年5月13日在维也纳去世。
  海顿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民间气息。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柏辽兹(Hector Berlioz 1803-1869)法国杰出的作曲家。180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的医生家庭里。自幼酷爱音乐,但家庭都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医生,在经过短暂学医后,最终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选择了音乐道路。
  1826年柏辽兹入读巴黎音乐院。他年轻时是个富于小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作家,曾写过《希腊革命》大合唱。法国七月革命时,也曾走上巴黎街头高唱《马赛曲》。后又把该曲改编为大型管弦乐队与二重合唱的乐曲。歌德、贝多芬和莎士比亚等人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使他在1830年创作的清唱剧《沙丹纳普之死》一举赢得罗马大奖。同年,自传式的《幻想交响曲》首演,令他成了当代最具革命性的作曲家。
  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乐派重要代表人物,他除了以铜管乐器的扩充,为管弦乐的表现打开崭新的空间外,还以新颖、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戏剧化的处理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并以独创的"固定乐思"曲法,开创了标题音乐的作曲,李斯特的交响诗和瓦格纳的歌剧,无不深受其影响。尽管如此,柏辽兹生前在法国国内并未受到重视,反而在国外,特别是德国备受尊荣。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1869年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莫扎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兹堡,他的父亲李奥普特是宫廷乐师。他3岁弹琴,5岁作曲,是一位在音乐上非常早熟的天才,并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他的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五岁时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1762-1763年间他与姐姐就在慕尼黑、维也纳、法兰克福、布鲁赛尔、巴黎和伦敦等地演出,并发表生平最初的作品集。1764年前往伦敦随同阿贝尔和J.C.巴赫学习作曲。68年在维也纳演出首部歌剧《巴斯丁与巴丝蒂娜》。莫扎特长时间的演出、旅行、创作所到之处都传出赞誉之声。在旅途中,莫扎特更结识了多个对他甚有影响的人物与重要音乐家。使他的创作更广泛,更完美。在他人生最后的也是最为贫困的9年中,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创作出大量的杰作。如:歌剧《唐璜》、《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等。

  比才(Bizet Georges 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十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阿列维等人学作曲。十九岁获罗马大奖后,在罗马学习三年,立志写作歌剧。1863年发表歌剧《采珠者》,1872年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演出未获成功,而其配乐则以交响曲形式流传后世。最后一部歌剧《卡门》正在巴黎上演之际,他却在不得志中抑郁而死。
  比才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早年曾师从戈赛尔、马克森学习钢琴。一生交友甚广,并特别得到舒曼夫妇及阿希姆赏识与支持。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他的交响乐作品既有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又有其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形式繁多的重奏曲作品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
  1862年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潜心创作了多部巨作。1897年作为最后一位古典作曲大师的勃拉姆斯在维也纳去世。
  勃拉姆斯的作品主要表现了日耳曼民族严肃质朴的气质和维也纳的甜蜜韵味。

  德彪西(debussy 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1862年生于圣热曼昂莱,自幼学钢琴,十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其后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他常运用全音音阶、东方五声音阶及平行五度;自由使用不协和和弦;不作一般的主题发展;配器上突出个别乐器的音色。这些技法,曾遭多人反对,后被公认为继浪漫派之后的一大乐派。《牧神午后》是作者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1918年德彪西因患癌症在巴黎去世。
  德彪西的作品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桑(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法国作曲家。五岁起开始作曲,十一岁即以钢琴家姿态登台演出,十三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管风琴和作曲,后在教堂任管风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尔音乐学校教钢琴。 
  1877年他辞去教堂的职务,埋头作曲。他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积极从事音乐活动,又以钢琴家和指挥家身份到各国演出。其创作技巧纯熟,作品数量超过一百七十部,几乎涉及每个音乐领域。作品旋律流畅,和声典雅,结构工整,配器华丽,色彩丰富,通俗易懂。但某些作品过于追求表面的华彩效果,质量不匀。其代表作有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等。

  亨德尔(Handel Georg Frderic 1685-1759)德国‘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父为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宫廷侍从。亨德尔七岁从师学习双簧管、古钢琴、管风琴和对位法。十二岁成为助理管风琴师,并写成双簧管奏鸣曲等。1702年入哈雷大学学法律,一年后离校去汉堡,任凯塞歌剧院小提琴师,同时从事歌剧创作。1706年去意大利接触那不勒斯乐派歌剧及科莱里、斯卡拉蒂的器乐创作。1710年回国任汉诺威宫廷乐长。1712年去英国演出歌剧。取得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随之定居英国,并领导歌剧院的工作。1727年加入英国籍。1741年转入清唱剧写作,创作了著名的《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等。这些作品都因其符合当时英国民族主义爱国思想,而受欢迎。
  亨德尔由于勤奋地创作和操劳,晚年患眼病,1753年双目失明。1759年4月6日《弥赛亚》演出时,担任管风琴演奏。但八天后与世长辞。他一生有歌剧四十六部,清唱剧三十二部,康塔塔一百部,以及大量声乐曲、器乐曲等。

  奥芬巴赫(Offendach 1819-1880)法国作曲家,古典轻歌剧创始人之一。原籍德国,父为科隆犹太教堂乐师。幼时随家迁巴黎。188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同时在巴黎歌剧院任大提琴师。1849年任法兰西剧院指挥。1853年开始写作轻歌剧。1855-1861年任巴黎人滑稽剧院经理。1873-1875年经营快活剧院。一生共写歌剧九十六部。他的轻歌剧情节有趣,大胆采用当时各种歌曲、舞曲、小夜曲与进行曲形式,音乐通俗易懂,至今流传不衰。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匈牙利雷定。在音乐上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的体裁,作品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受帕格尼尼的影响,作有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表现力。1875年创建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亲任院长。

  马斯内(Massenet 1842-1912)法国作曲家。1842年5月12日生于卢瓦尔省经营制铁业的家庭。像所有伟大的音乐家一样,从小就显露音乐才赋。9岁时便被送进巴黎音乐学院。老师中有著名的作曲家托玛等人;在学期间,他多次获奖,1863年毕业时,以一首大合唱获得罗马大奖,从1873年起,马斯奈的戏剧音乐作品,如《巴赞的唐恺撒》和《艾林尼》、神剧《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夏娃》等,赢得了公众的承认。在70年代和8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了最辉煌和最有成果的时期,写出了包括长期流行不衰的《曼侬》(1884年)和《维特》(1886年)在内的几十部歌剧。
  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即使如此,他后期创作中的歌剧《泰伊思》(1894年) 、《莎芙》(1897年)和《唐吉诃德》(1910年),仍然有很大影响。

  西贝柳斯(Sibelius,Jean 1868-1957)芬兰人,父为军医。九岁起学钢琴。十四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1885年进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1889年上演所作弦乐四重奏,颇或好评。后又以公费赴柏林、维也纳深造。
  1892年回国,致力于创作,常以芬兰民间文艺为题材。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900年所作《芬兰颂》上演,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1904年定居赫尔辛基附近的耶尔文佩。1914年访问美国,接受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过着隐居生活,但仍从事创作。1929年起停止创作。他是十九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作品有戏剧配乐、交响曲、交响诗、合唱曲、歌曲等。
  福莱(Faure 1845--1924)法国人,父为教育行政官。幼年被送到巴黎学音乐。1861年师事圣-桑。1866年任圣-桑韦尔教堂管风琴师。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加了义勇军。1877年任马德伦教堂管风琴师,1896年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其音乐教学成绩斐然,拉威尔、艾奈斯库等人皆出其门下。1905年继杜布瓦(Dubois,1837-1924)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
  1920年因耳聋及健康不佳而辞职。所作钢琴曲、歌曲与室内乐甚多,是法国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安魂曲》是其代表作。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
  他1864年出生在德国的慕尼黑,其父是著名的圆号手。4岁起学习钢琴,6岁开始作曲,8岁学小提琴。1875年他随迈尔学习作曲理论,毕业于慕尼黑大学。1880年创作了最早的《第一交响曲》(未发表),1882年为管乐而作的《小夜曲》引起彪罗注意,1885年继彪罗任迈宁根乐队指挥。1886年任慕尼黑宫廷剧院指挥。1889年任魏玛乐团指挥。189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歌剧院总监。1919年任维野纳歌剧院总监。因一度任纳粹政府"国家音乐局"总监,第二次大战后曾受审于慕尼黑特别法庭。1949年,在到处隆重庆祝他85岁生日后不久,于加米勒-帕滕斯兴去世,享年85岁。
  创作上初期受勃拉姆斯影响较深,后倾向李斯特与瓦格纳。其交响诗与歌剧对现代音乐影响较大。他的成名作是《唐璜》,较著名的作品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生涯》等等。

  马勒(Mahler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1860年出生波希米亚卡利什特在6岁时起学习钢琴,1870年举行首次钢琴独奏会。1875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爱博斯坦学钢琴、福克斯学和声、弗朗茨·克伦学作曲,是布鲁克的追随者。音乐学院毕业后,开始指挥生涯,1885年任维也纳歌剧院指挥,1888年任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897-1907年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1907年任纽约大都会剧院首席指挥,兼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曾经有评价说:“古斯塔夫·马勒无疑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
  马勒出身贫寒,在童年时就因波希米亚和犹太人双重血统而被受欺凌幸而其父发现了他的音乐才华,送他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马勒是一个充满忧郁而又极端浪漫的作曲家,他是一个连接浪漫主义顶峰和现代主义的作曲家,马勒的音乐常常交织着一种浪漫温馨的抒情和无法挣脱的对人类生存痛苦的感叹,最终化为一种灵魂的呻吟。
  马勒的创作的黄金期基本是从1896-1907年的10年间。在这期间他创作了第三到第八交响曲和声乐套曲《亡儿之歌》。1911年5月8日他因心脏病去世,年仅51岁。去世后仍有三布作品为发表它们是:《大地之歌》、第九和第十交响曲。
  曾有报道说,马勒的过早辞世与他的妻子阿尔玛有很大的关系。1910年阿尔玛与著名的“包豪斯”设计院的创建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相遇,两人一见钟情,这使马勒受到了重大打击,可以说直接促成了一年后这位伟大作曲家的辞世。

  德沃夏克(Dvorak,1841-1904)捷克(波西米亚)作曲家。
  德沃夏克16岁(1857年)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布拉格国民剧院乐队梅斯塔那手下任中提琴手。1873年始有作品问世引起音乐界的注意。后离开剧院,专业从事创作与受徒。曾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德沃夏克对各种音乐形式都有涉猎,但基本上还是一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1885年到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在美国3年使他创作了代表最高艺术的水平的《第九交响乐》、《大提琴协奏曲》、《第十二美国四重奏》和《10首圣经歌曲》

  威尔第(Verdi 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客站老板之子,幼随乡村风琴师学习音乐。后受人资助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纳学作曲。1836年创作的第一部歌剧是《罗彻斯特》,后被斯卡拉歌剧院老板梅雷利赏识,于1839年在斯卡拉剧院上演。1842年以歌剧《纳布特》轰动乐坛。他是意大利杰出歌剧作家,有29部作品传世。大家熟知的《麦克白》、《奥赛罗》、《茶花女》、《阿依达》等作品都出自他手。

  拉威尔(Ravel,Maurice1875-1937)法国作曲家。父为机械师,祖籍瑞士;母为西班牙人。拉威尔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二岁学和声。1889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贝里奥学钢琴、弗雷学作曲。1901年获罗马次奖。以后四次竞争首奖失败,酿成“评奖不公”事件(1905年),评委会主席巴黎音乐学院院长杜瓦尔引咎辞职,由福莱接任。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巴黎过半隐居生活,专事创作。其早期作品接近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作品有芭蕾舞剧《达菲尼与克罗埃》,管弦乐曲《西班牙狂想曲》、《圆舞曲》、《G大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曲《水之游戏》、《鹅妈妈组曲》、《镜》等。

不用多说的,去卓越上买本“古典音乐家排行榜”,古尔丁写的,海南出版社的,你就一目了然了!!!这本是古典音乐入门的权威著作

去百度百科 键入“古典音乐”按enter即可


欧洲古典音乐家著名代表有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

西方古典音乐派别及代表人物
一、巴洛克流派: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代表人物:巴赫、蒙特威尔第、柯瑞里 二、古典主义流派:这个时期的音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成就,确立了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重要的音乐形式,...

古典音乐家有哪些
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1700年,赴吕内堡,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在职的9年...

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音乐家与作品?
音乐家: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贝多芬 作品:《魔弹射手》、《幻想交响曲》1、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

被誉为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音乐人西方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欧洲近代音 ...
巴赫。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同时也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和欧洲近代音乐之父。他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复调音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赫的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技巧性,他精通对位法,这是一种在多个声部中同时进行独立旋律的技术。他的作品,如《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和《...

请问 西方古典乐派的钢琴家及代表作品是??
莫扎特 海顿 贝多芬 是古典主义三杰!莫扎特以他的歌剧最为经典,还有奏鸣曲集 海顿是弦乐四重奏的创始人,自然这方面的作品较突出,也有钢琴奏鸣曲集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最大的成就,《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也是意义非凡。

方翊古典吉他演奏家?
方翊,中国的具体协会会长,大家有没有听过它所演奏的古典吉他音乐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介绍 方翊,1969年出生于厦门,先后毕业于厦门鹭江大学社会科学系、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厦门大学成教院英语专业。 现任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吉他协会会长、厦门市外商投资协会物流分会会长等职。他是中国著名的吉...

盘点世界上最著名的十位作曲家莫扎特第四贝多芬第二
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管风琴、小提琴和大键琴的杰出演奏家。他被公认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现代西方音乐之父”和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巴赫出生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生前是著名的宫廷音乐家,在德国...

2列举古典主义时期三位音乐家及其作品,并简单表述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
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则出现了成熟而伟大的音乐家群体,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二、古典主义的到来 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标志着古典主义风格高峰期的到来,而同属古典主义的贝多芬则横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时期。 1、海顿奥地利作曲家海顿被称作“交响乐之父”。交响乐这种体裁虽然不是海顿所发明的,但他却...

德国音乐3b是哪三个人
平时喜欢听古典音乐的朋友们,或许都曾听过“3B”这个名词。3B其实是指三位杰出的古典音乐大师: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他们的姓氏恰好都以字母B开头,因此被统称为“3B”。这三位音乐家在古典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作品从入门到发烧,都是古典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

黑山县13496232718: 西方古典音乐 - 搜狗百科
钟离兴复方: 海顿,代表作《第九十四交响曲》、《创世纪》等; 莫扎特,代表作《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安魂曲》等. 贝多芬,代表作《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注:古典音乐不完全等于古典主义音乐.古典主义的音乐家的代表人物,一般都只讲到三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其他的像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肖邦等一般都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家.

黑山县13496232718: 外国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有哪些(越多越好) -
钟离兴复方: 莫扎特,海顿,贝多芬.

黑山县13496232718: 西方古典音乐家 -
钟离兴复方: 这是一篇关于莫扎特的(可以不?):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很小就显...

黑山县13496232718: 欧洲古典音乐家 -
钟离兴复方: D不是欧洲古典音乐家,欧洲古典音乐家著名代表有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

黑山县13496232718: 古典音乐家有哪些? -
钟离兴复方: 不朽的:1. 巴赫——西方艺术的巨人2. 莫扎特——最杰出的天赋音乐奇才3. 贝多芬——强烈而激情的不朽咆哮者半人半神的:4. 瓦格纳——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5. 海顿——近乎不朽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6. 勃拉姆斯——最纯正的浪漫主义...

黑山县13496232718: 欧洲古典音乐家著名代表有谁? -
钟离兴复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弗朗兹·李斯特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黑山县13496232718: 世界十大古典音乐家 -
钟离兴复方: C·L·哈农 卡尔·车尔尼. 弗伦兹·李斯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 费德利克‧弗朗梭‧萧邦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 柴可夫斯基 舒伯特

黑山县13496232718: 欧洲古典音乐时期的大师有哪些? -
钟离兴复方: 1. 完全正确 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95) 朗兹·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

黑山县13496232718: 古典音乐名人有几个? -
钟离兴复方: 有德国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理查·施特劳斯,罗伯特·舒曼, 韦伯, 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海顿,舒伯特, 西班牙的:多明戈,索尔,泰雷加,叶佩斯 , 意大利的:卡尔卡西,帕格尼尼,威尔第,维瓦尔第, 法国的:比才,德彪西,圣-桑,拉威尔, 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 东欧的:肖邦,李斯特, 小举了一下.还有太多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