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首词,第一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求全文。

作者&投稿:纵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少年不识愁滋味 是哪首词里的额?~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魂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是辛弃疾 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高中的时候挺喜欢这首词的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以前看不懂这首诗,现在体会到了。。。


辛弃疾的诗词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为将来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

辛弃疾《元夕》
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作者简介: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辛弃疾真的是写词的文人吗?
祖父辛赞给他取名“弃疾”,除了想让他一生弃疾而生,平安长大;更深一层寓意:像霍去病一样,驱除胡虏,复我河山。 父亲早逝,祖父对于他的教育更是特别注重。 文化方面:找山东第一名师刘瞻教他识文断字; 武功方面:寻遍山东有名的武将猛将,一一学习武艺; 兵法方面:看遍天下兵书,学习兵法,还得去实地考察地形。 二十...

《清平乐·村居》的是宋朝弃疾的一首什么
《清平乐·村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一首宋词的作品。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

...人写的一首吟咏什么风光的词什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描_百度...
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时间是夏天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

幸弃疾的全部诗词按时间排
辛词现存词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不只是个词人,还是个将领
文的方面知道的人虽不少,但知道辛弃疾是一个身怀绝技武艺超群的人不会太多。辛弃疾,字幼安,为什么叫弃疾,幼安呢?很可能是仰慕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丰功伟绩,深怀报国大志,也想建立不世功业,封狼居胥,那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辈子最高的荣耀,弃疾、幼安、去病意思都差不多。辛弃疾出生时,“靖...

“蓦然回首,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的出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

泊头市17818615712: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东郭唯怡诺:[答案]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

泊头市17818615712: 辛弃疾的一首词,第一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求全文. -
东郭唯怡诺: 是辛弃疾 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泊头市17818615712: 有关辛弃疾的词原诗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
东郭唯怡诺:[答案] 一腔衷情,报国无门 【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

泊头市17818615712: 求辛弃疾的一首词 -
东郭唯怡诺: 丑奴儿①书博山道中壁②【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④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注释】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

泊头市17818615712: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说你对这首... -
东郭唯怡诺:[答案] 我就按照考试的格式给你我的理解吧:这首词上下两阙都围绕一个愁字来写,上阙写了作者年少时不知道愁是什么味道,为了写出新词还强迫自己发愁,而如今真正知道愁是什么滋味了却又不愿意说起.整首词深深的表达出作者那种内心深处的哀愁,...

泊头市17818615712: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东郭唯怡诺: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简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

泊头市17818615712: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尝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
东郭唯怡诺: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南宋词人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泊头市17818615712: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
东郭唯怡诺: 以前听到那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曾经不屑的一笑,哼!年少之人,有何愁.可长大了,想的事多了,真觉得的这个世界很不简单,心中常有种说不清、道不出的愁,常常需要深呼吸一下,把心里的浊气通通呼出,换取一种...

泊头市17818615712: 辛弃疾的一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首词叫什么 -
东郭唯怡诺: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泊头市17818615712: 求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那个 -
东郭唯怡诺: 辛弃疾 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意为: 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 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