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州、县、乡各有哪些官员?

作者&投稿:壹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州府级别及以下的官员有哪些?简单罗列、~

知府、知州、同知、通判、知县、县承、典狱吏(司刑)、主薄。这些是正式编制

明初用元制设行省,洪武九年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称“行省”,每布政司(省)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贵州只设左布政使),属官有左右参议政、左右参议等官。布政使掌一省的政务。宣德时,定全国为十三布政使。

每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全省刑名按劾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政法委书记。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属官有副使、佥事等官。

布政、按察二司为一省的最高行政、司法机构,合称“二司”。在明初权势极重。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因事派都御史出任总督或巡抚,总领一方军政,逐渐成为地方实际首脑,权力凌驾于两司之上,总督或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

明代各省在两司与府之间设“道”,道有两类:于布政使司内置参政、参议,各分司诸道,称为分守道;按察使司置副使、佥事,分司诸道,称“分巡道”;还在一些地方设有整饬兵备道、清军道、驿传道。根据情况不同还设有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提学道、招练道、巡海道、抚民道、监军道等。道的设置,在明代较为复杂。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各省的厅,为专门机构。

明代于道下设府,府有知府一人,属官有同知、通判等。知府掌一府的政务,同知是知府的副手,通判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之事。府分上、中、下三等,税粮额在20万石以上的为上府,10-20万石的为中府,10万石以下的为下府。

府下设州,州有二种:一为直隶州,地位相当于府而低于府,直属于省;一为散州(即属州),隶属于府,地位与县相当。各州长官为知州,属官有同知、判官等官。

府、州下设县,各县长官为知县,属官有县丞、主簿、典史等。还设有教谕、训导等官,掌管一县教育。县也分上、中、下三等。

县以下的区划都属于自治系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了。

各省具体为:
布政使司:
布政使,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各一人,从三品;左、右参议,初各一人,后无定员,从四品。
司下属机构有:
经历所:掌衙门的内部事务——经历一人,从六品;都事一人,从七品。
照磨所:主管文书、卷宗——照磨一人,从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
理问所:掌刑名案件——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
司狱司:管理囚犯的机构——司狱一人,从九品。
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杂造局(负责工艺制造)、军器局(负责兵器制造)、宝泉局(负责铸币)、织染局(掌管织染绸缎事务),各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按察使司:按察使,正三品;副使,二人,正四品;佥事,无定员,正五品。司下属机构有:
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九品;检校一人,从九品。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通判,一人,正六品,推官,一人,正七品。下属机构有:
经历所——经历,一人,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八品。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直隶州:
知州,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从六品,后裁革;判官,一人,从七品;吏目一人,从九品。

散州:
知州,一人,品。

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未入流,掌文书收发,如果是编户不到二十里的县,是不设县丞、主簿的,由典史承担县丞、主簿的责任。

另外,各府、州、县多设有巡检司、驿站、税课司等业务部门。
巡检司:主管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维护地方治安。
巡检,正九品;副巡检,从九品。
驿站:主管邮传、迎送之事,相当于现在的邮政局兼政府招待所。
驿丞,未入流。
税课司:当然就是收税的了。
大使,从九品;副使,未入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149467.html

明初用元制设行省,洪武九年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称“行省”,每布政司(省)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贵州只设左布政使),属官有左右参议政、左右参议等官。布政使掌一省的政务。宣德时,定全国为十三布政使。

每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全省刑名按劾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政法委书记。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属官有副使、佥事等官。

布政、按察二司为一省的最高行政、司法机构,合称“二司”。在明初权势极重。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因事派都御史出任总督或巡抚,总领一方军政,逐渐成为地方实际首脑,权力凌驾于两司之上,总督或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

明代各省在两司与府之间设“道”,道有两类:于布政使司内置参政、参议,各分司诸道,称为分守道;按察使司置副使、佥事,分司诸道,称“分巡道”;还在一些地方设有整饬兵备道、清军道、驿传道。根据情况不同还设有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提学道、招练道、巡海道、抚民道、监军道等。道的设置,在明代较为复杂。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各省的厅,为专门机构。

明代于道下设府,府有知府一人,属官有同知、通判等。知府掌一府的政务,同知是知府的副手,通判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之事。府分上、中、下三等,税粮额在20万石以上的为上府,10-20万石的为中府,10万石以下的为下府。

府下设州,州有二种:一为直隶州,地位相当于府而低于府,直属于省;一为散州(即属州),隶属于府,地位与县相当。各州长官为知州,属官有同知、判官等官。

府、州下设县,各县长官为知县,属官有县丞、主簿、典史等。还设有教谕、训导等官,掌管一县教育。县也分上、中、下三等。

县以下的区划都属于自治系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了。

各省具体为:
布政使司:
布政使,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各一人,从三品;左、右参议,初各一人,后无定员,从四品。
司下属机构有:
经历所:掌衙门的内部事务——经历一人,从六品;都事一人,从七品。
照磨所:主管文书、卷宗——照磨一人,从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
理问所:掌刑名案件——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
司狱司:管理囚犯的机构——司狱一人,从九品。
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杂造局(负责工艺制造)、军器局(负责兵器制造)、宝泉局(负责铸币)、织染局(掌管织染绸缎事务),各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按察使司:按察使,正三品;副使,二人,正四品;佥事,无定员,正五品。司下属机构有:
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九品;检校一人,从九品。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通判,一人,正六品,推官,一人,正七品。下属机构有:
经历所——经历,一人,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八品。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直隶州:
知州,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从六品,后裁革;判官,一人,从七品;吏目一人,从九品。

散州:
知州,一人,品。

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未入流,掌文书收发,如果是编户不到二十里的县,是不设县丞、主簿的,由典史承担县丞、主簿的责任。

另外,各府、州、县多设有巡检司、驿站、税课司等业务部门。
巡检司:主管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维护地方治安。
巡检,正九品;副巡检,从九品。
驿站:主管邮传、迎送之事,相当于现在的邮政局兼政府招待所。
驿丞,未入流。
税课司:当然就是收税的了。
大使,从九品;副使,未入流。

明朝的俸禄有:
洪武四年正月所定的标准:
正一品900石,从一品750石,正二品600石,从二品500石,正三品400石,从三品300石,正四品270石,从四品240石,正五品180石,从五品160石,正六品100石,从六品90石,正七品80石,从七品75石,正八品70石,从八品65石,正九品60石,从九品50石。

洪武十三年二月重新制定的标准为:
正一品1000石,从一品900石,正二品800石,从二品700石,正三品600石,从三品500石,正四品400石,从四品300石,正五品220石,从五品170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110石,正七品100石,从七品90石,正八品75石,从八品70石,正九品65石,从九品60石。正一至从四品给俸钞300贯,五品给俸钞150贯,六品给俸钞90贯,七品给俸钞60贯,八品给俸钞45贯,九品给俸钞30贯。

洪武三十年重新制定的标准为:
正一品1044石,从一品888石,正二品732石,从二品576石,正三品420石,从三品312石,正四品288石,从四品252石,正五品192石,从五品168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96石,正七品90石,从七品84石,正八品78石,从八品72石,正九品66石,从九品60石。

明代的俸禄以是大米的计量单位——石来计算的,但事实上并非全部支付米,而另有繁杂的“俸钞折色”。洪武时,官俸全给米,偶尔兼给钱钞(洪武时规定钱一千或钞一贯,可以抵米一石)。明成祖时,公、侯、伯全部支米,文武官俸则米钞兼支,官高者支米十之四、五,官卑者六至七成都是用米支给的,惟有九品的杂职以及那些无品级的吏典、知印、总小旗军全部支米,并规定玺十贯可以抵米一石。到仁宗朱高炽时,钞越来越贬值,乃至一石米可以抵二十五贯钞。
这些当然都是官方规定,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有时用绢、盐、布、胡椒、木材等来支给。但无论怎么支给,只要不是全支米的话,实际所得到的多少都会打了折扣。

中流砥柱:
明朝:佐弘治中兴---刘健(明史:卷一八一《刘健传》)
刘健明英宗天顺4年(1460)中进士,明世宗嘉靖5年(1526)死.

明朝:郁然负公辅之望---杨廷和(明史:卷一九零《杨廷和传》)
明英宗天顺三年—明世宗嘉靖八年(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蜀郡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县)人.系文学家杨慎之父.官至首辅,性沉毅持重,于涪国经邦,革除弊端,政声蜚著;是明代一位著名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少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十九岁中进士.于明弘治二年(489)进修撰,参修《宪宗实录》和《会典》。正德二年(1507)初由詹事人东阁,专典诰赦,因与宦党相抗,得罪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改官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及至刘瑾伏诛,于正德七年(1512)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出任首辅。曾屡向武宗帝奏以去奸,正朝纲之计.奈宦官恶势力如瘟疫一般迷弥充蔽,诱导皇帝日事荒淫。既然无心振作,自不会认真采纳.但杨廷和认定目标,镇静持重以待发展,表现了政治家的气度.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继统、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侯朱厚熄自驻守地安陆(今湖化应山县)回京继位。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并9多余的工程。收纳宜府(河北宜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最后并说服皇太后,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倍将领江彬,于世宗即位后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辑拿,分别惩办。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史称“中外倚以为安”。世宗朱厚熜即位时,杨廷和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漕运等,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翕然称治”,朝野大悦,皆称颂新天子圣明并杨廷和之功德.因此进为左柱国,兼《武宗实录》总裁、“大礼”议起,杨廷和受到排诉。所谓“大礼”即议论世宗朱厚熜父亲的主祀与尊号,世宗帝意欲舍去原有宗法制度抬高本支身价,尊自己父母为帝为后,杨廷和以首辅之位据理规劝,以为应“继统继嗣”,尊武宗之父孝宗为皇考,与世宗议想不合.帝终按已意强行确定新帝系,重新培植亲信,进而打击阁臣,废除“新政”,恢复原来革除之弊政,旧势力重新抬头, “皇庄”、“官庄”重新发展。杨廷和痛心疾首,全力抗争,上奏章约三十道,然世宗无视,乃于嘉靖三年(1524)二月将其罢归故里新都.杨廷和去位后,世宗用大狱、廷杖、罢黜等暴力镇压了二百多位朝臣,勉强定了“大礼”。七年(1528)世宗《明伦大典》成,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籍为民。世宗八年(1529)杨廷和病故于四川新都县,享年七十一岁.于穆宗隆庆初年得以复官,赠太保,谥文忠.生平著有《杨文忠公三录》、《石斋集》传世.亦善书,笔法工整.清魏坤《倚晴阁杂钞》谓:“明《昌运宫碑》,大学士李东阳撰,杨廷和书。”
杨廷和一生博学鸿毅,光明正大,积极倡导励行“新政”,对明朝之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不愧为一位有胆识卓见的政治改革家。诚如李东阳说:“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

明朝:强直豪迈勇于任事---夏言(明史:卷一九刘《夏言传》)
夏言明武宗正德12年(1517)中进士,死于明世宗嘉靖27年(1548)
嘉靖七年,夏言调吏部,当时世宗正着意于向神佛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典章,认为"天地合祀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夏言却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
继夏言出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乡称,对夏言甚恭谨,遂提拔他以自代。严嵩内心却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靖及武定侯郭勋等人的矛盾,便不断进谗言陷害夏言。每次太监到夏言家时,夏言都气势岸然,以"内竖"待之。而太监到严嵩那里时,严嵩却亲自让坐,"礼极恭",而且送钱给太监。故太监们按严嵩之意,在嘉靖面前总说夏言的坏话。夏言渐渐失去了世宗的宠信,接二连三地遭受斥责,如"稽缓敕之洁,不遵用印记之,人阁晏晚以及禁内扛舆(坐轿子)之洁。"小有过失即蒙申斥。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待嘉靖之子穆宗继位,柄政祸国二十余年的严氏父子终于败死。夏言家人上书伸冤,穆宗予以昭雪。下诏复其官爵,重祭安葬并追溢"文憋"。夏言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宫奏稿》传世。他的部分创作能揭露社会矛盾,一些写景抒情之作技巧也比较纯熟。《安乡道中观妇人插田》中写道:"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儿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吁嗟乎!长安多少闺中人,十指不动金满身。"夏言墓葬于上饶市郊。

明朝:功在国家难在身家---张居正(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
张居正明世宗嘉靖26年(1547)中进士,明神宗万历年死.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浴血疆场:
明朝:刻志平倭---俞大猷(明史:卷二一二《俞大猷传》)
俞大猷(1504年~1580年),福建泉州人。明朝一代名将,官至都督同知。保卫东南海防,抵御倭寇进犯,战功卓著。舟山多处留有他率兵剿灭倭寇的史迹。440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山河改观,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然而这块珍贵的文化遗产——“平倭碑”,如今仍然竖在沥港下街头。此碑高近1丈,上刻 “平倭碑”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铭记叙了明朝嘉靖年间参将俞大猷率兵围歼倭寇的英勇事迹。该碑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戚继光,(1527~1587) 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钯、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大忠大奸:
明朝:锦衣卫头子---陆炳(明史:卷三零七《陆炳传》)
陆炳(1510—1560),字文明,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父松袭职。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媪,炳幼小从母出入宫禁。稍长,武健沉鸷。明嘉靖十一年(1532)武进士,授锦衣副千户,父卒后转任指挥佥事,进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随世宗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夜行宫失火,冒死救世宗,深得宠幸,擢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未几,擢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升都督同知。陆炳为扩充权势,对朝廷大臣表面敬重,暗中设计陷害。又巴结阁臣夏言、严嵩,曾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弹劾,夏言拟旨欲逮治,反被其勾结严嵩致死。后大将军仇鸾与严嵩争权,陆炳收集仇鸾不法之事,劾其虚报战功,阴谋不轨,世宗即收仇鸾敕印,致其忧惧而死。陆炳因揭发有功,进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再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嘉靖三十三年,值内苑。越三年,弹劾司礼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盗工所物料,仿帝陵建坟,使其处斩。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陆炳笼络凶豪恶吏为爪牙,侦知民间富人有小过,即收捕并没收其财富,积资数百万,营造别宅10余所,庄田遍四方,权势倾天下。嘉靖三十九年卒,谥武惠,赠忠诚伯。墓在今平湖市秀溪乡溪漾(俗称“指挥坟”)。其子绎袭锦衣卫佥事。隆庆初,御史追论陆炳罪,削秩,夺其家产。万历三年(1575),宰相张居正等上奏陆炳救驾有功,为其开脱罪责。其孙陆逵遂世袭锦衣千户。京剧《一捧雪)(又名《审头刺汤》)演绎严世藩迫害莫怀古的故事,剧中陆炳为主持正义的清官,与史实不符。

清浊世道:
明朝:不怕丢官---海瑞(明史:卷二二六《海瑞传》)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初任南平教谕,后升任淳安知县、兴国知县。在任内推行清丈、均摇,廉洁自恃,人言“布袍可脱粟”。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其时世宗宠信方士,专意斋蘸,妄求长生不死之药,忽朝失政.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备死上疏。犯颜直谏,震惊朝野,被罢官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抚,任内誉主持疏浚吴松江、白茹河,大力推行 “一条鞭法”,遭到张居正等人的反对,被革职回乡。海瑞一生刚直不阿,居官期间,平反了一些冤狱,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他 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仍力惩贪污官员,不久病逝于住所。死后,朝廷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溢号忠介,造官员许子伟护灵枢归葬。出殡那天,南京城里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大众夹道送殡,哭奠者百里不绝。

黑白之间:
明朝:人皆指目为奸臣---严嵩(明史:卷三零八《严嵩传》)
严嵩(1480年-1567年),明朝人,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专国政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 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著有《钤山堂集》40卷。

祸起萧墙:
明朝:辑宁中外两建奇勋---张永(明史:卷三零四《张永传》)

州:知府(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无定员正六品),推官(一人正七品).属官(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所照磨一人从九品,未入流检校一人,司狱司司狱一人)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属典史一人未入流.乡:地方自治,无官无吏.

明朝沿袭了元朝“省”的设置,以 承宣布政使司 负责一省的行政与民政事务;而 提刑按察使司 负责司法与监察事务;都指挥使司 负责一省的军事事务。三机关合称 “三司”共同作为一省的长官。(分权制衡)省 下设府,县等地方机构!(府以 知府 为长官,下设同知,通判,推官等属官)县以 知县 为长官!(设县丞,主簿等属官)

明朝废丞相..实行三私分权还设立了一系列监察制度..例如东厂,西厂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
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更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清初令各直省的府、州、县置社学,每乡置社学一所,社师择“文义通晓,行宜谨厚”者充补。凡近乡子弟,年12以上,20以下,有志学文者,...

明朝 县乡是怎样划分的有一乡,二乡吗
明朝最末的行政区划为县级,没有乡这一级别。县按照地域再划分为“都”,但这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没有行政长官,多以当地的宗族自己维护治理。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明朝的地方行政建置就元朝的十行中书省,改为十三布政使司区。简称为十三省,另设南北两直隶,犹如元朝的“腹里”。皇帝(中央政府) 北京顺天府 府、直隶州 县、属州南京应天府 府、直隶州十三布政使司 府、直隶州 县、属州皇帝(中央政府) 布政使司(省) ...

明代的省级单位叫什麽?(最好有各级单位于现在的比较)
明代以纳粮数量为标准确定府州县的等级。洪武六年(1373)规定,纳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十万石以下为下府。县也有三等,吴元年(1367)规定,纳粮十万石以上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府州县主管长官为知府、知州、知县。此称始于明,清沿用。

明朝郡县名的问题!好的加分
明 朝 明朝政府除南、北直隶以外,分设十三个布政使司(俗称“省”) 布政使司或 直隶名称 治所或 行政中心 府 州 县 统 计 北直隶 顺 天 共计八府,二直隶州,南直隶 应 天 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 山 东 济 南 济南、兖州...

明朝时期的乡镇划分有一乡,二乡吗
明朝最末的行政区划为县级,没有乡这一级别。县按照地域再划分为“都”,称一都、二都等,但这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没有行政长官,多以当地的宗族自己维护治理。

朱元璋处理大明朝贪官的手段
明朝建国之后不久,官吏贪赃枉法的事到处发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想出了一个惩治贪官污吏的办法。他让各府、州、县和卫所在衙门的左边,修一座小庙,里面供土地冲,在官衙大堂公座的左边,悬挂着一个人皮揎满草的袋子,叫“皮草囊”,据说全国都是如此。土地庙到处都有,为什么这座小庙必须修...

明朝地方上的各种官职都叫什么?都是几品?都管什么?
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吏目:从九品,掌管文书。3. 县级官职:- 知县:正七品,管理一县行政。- 县丞:正八品,辅佐县长。- 主簿:正九品,掌管文书。- 典史:未入流,掌管缉捕、监狱。4. 巡检司官职:- 巡检:从九品,州县所属捕盗官。- 副巡检:从九品,州县所属捕盗官。

科考三元,是古代状元的考试吗?
4. 科举制度共有四级: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由提学官主持,乡试每三年在各省市大城市举行,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殿试由皇上主持。通过院试获得生员资质,才能进入府、州、县学习。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会试考中者称贡士,殿试考中者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用,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

明嘉靖年间地方《宿州志》!看看你家明朝叫什麼?
初州治在虹县(今泗县),後搬到埇桥镇。 明朝,宿州由归德府改属凤阳府,辖灵璧县。州境包括今淮北市和涡阳县的一部分、固镇县的一部分。 明宿州州境图,下辖一城坊、七乡坊和灵璧县。 宿州下辖一城坊和东、南、西、北关。明朝时期,今淮北市为相城乡和涣阳乡。 仁义乡,在州治西南,...

新绛县13153906312: 明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郸详贝洛: 明朝官职品级(中央官员品级)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

新绛县13153906312: 明朝时的官级制度是怎么样子的呀我的意思是说明朝时有哪些官职?比如
郸详贝洛: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

新绛县13153906312: 古代的州、县分别有那些官员呢一个州的长官设有 知州一个县设有县令、县丞、县蔚等等……知州下面的还有那些小官吏,小差役呢?他们官职名称叫什么, -
郸详贝洛:[答案] 知什么院、知什么府、知什么州等等官名皆出自宋代,我试着你的问题. 宋之前,州的最高长官叫刺史,下官有长史、司马等. 宋代,州的最高长官也有叫刺史的,但只有此官职不加知某某州事,不得问该州之政,所以知某某州才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

新绛县13153906312: 明朝时的府州县乡社甲都是什么 -
郸详贝洛: 明朝 府 比县高一级 比省底一级 但凡重要的城市 就称府 明朝 府下设州,州有二种:一为 直隶州,地位相当于府而低于府的 ,直属于省;一为 散州(即属州),隶属于府,地位与县 相当 明朝 县 府、州下设县,各县 长官 为知县明朝 乡 村庄 小镇明朝 社 集体性组织;团体 如复社 几社 明朝 甲 户口编制单位 20户为一甲

新绛县13153906312: 明代地方官僚体系讲解 -
郸详贝洛: 明代地方官制 明初沿用元制设行省,洪武九年改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行省”.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官.“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凡僚属满秩,廉其称职、不称职,上下其考,报抚、按以达于吏部、都察...

新绛县13153906312: 古代官员的名称 -
郸详贝洛: 每一朝的制度不同.太繁复可能100万字难以尽诉,在此本人谨以明朝部分官位说明 明朝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

新绛县13153906312: 明清的官吏 -
郸详贝洛: 清朝: 文官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大学士从一品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总督 侍郎 内务府总管从二品 内阁学士 翰林院掌管学士 巡抚 布政使正三品 都察院左...

新绛县13153906312: 各级地方官名称古代的
郸详贝洛: 我国历史悠久,各朝代的区域划分和地方官的名称不尽相同.现以西汉为例. 皇 帝... 州下为郡,设有官员为 郡 守: 又名太守,为一郡中的最高长官. 郡 尉: 专为掌管一...

新绛县13153906312: 明清官臣等级 -
郸详贝洛: 明朝官阶 明朝部门:三公、三孤、六部(明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六科、廿四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都司)、卫指挥使(卫)、千户所(所)、总督(总理)巡抚、府、州、县、詹士府、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医院.清朝分九品十八级官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新绛县13153906312: 明朝的文官等级制度是什么? -
郸详贝洛: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太师 太傅 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都督俭事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