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的相关知识

作者&投稿:俞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评书要学哪些曲艺知识?~

知识是从小说里来的。曲艺的不是知识,是技艺,光有这个知识,没练熟也是白搭
http://tieba.baidu.com/f?kw=%C6%C0%CA%E9

太多了。锻炼口才,丰富知识,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修养与文化。增强是非辨别,分析,社会交往能力。我亲身实践了,我是90后,我18,听书12年,自己录了几部书,现在不全了。学习文科在年级排前列,我感谢评书个我带来丰富知识和学习的兴趣。

  评书,又称说书,广东粤语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中国一种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改革开放后,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象“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评书。在北京流行的评书,相传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仪司立案授徒,流传到现在的。

  以说书者的说法:评书起源于东周时期,周庄公是评书的祖师爷。但这只是一个传说。

  评书形式
  唐代出现了一种曲艺艺术和评书的表演方式相似,这种曲艺形式称为:“说话”。到宋代中兴时期。最初是说评佛教典集。在中国古典文学认为,“说话”这种表演的形式对明清小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说话”发展到俗说后表演方式与“评书”是非常类似的。比如评书中的开场诗,说话称为“押座文”。也有“且听下回分解”一类用句。当然,这些都影响了明清的小说。

  事实上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三国演义》话本为《全相平话三国志》;《水浒传》则为《醉翁谈录》。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一诗写到:“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当时喜欢说话这门曲艺的百姓是非常多的。 说书人又叫搏君人,目的是为了搏君一笑,最喜欢讲述古代故事,百说不厌 研究“说话”,多数是从话本对明清的小说的影响加以研究。也有一些曲艺艺人写过专门的资料。很多证据表明“说话”类似于“评书”。但两者似乎没有任何确实的传承关系。

  实际评书的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称为“弦子书”,他的老师莫后光提到说话理论是:“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绎之欲其安,进而止之欲其留,整而归之欲其洁。非天下之精者,其孰与于斯矣!”。

  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晚清光绪年间,评书传入皇宫中,因皇宫唱歌多有不便,于是改说唱为“评说”,于是评书的艺术形式便固定下来。

  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据记载:当时“撂地”说书人说《三国》,便万人空巷,把街道围得满满的。另外,评书与相声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单口相声和评书的“片子活”技巧几乎相同。有些相声的“段子”也来源于评书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书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广播和收音机的普及,给评书极大的生存空间。评书艺人又创作了许多新的段子,比如《林海雪原》、《平原枪声》,文革结束,评书艺人又创作了不少段子,甚至也说几段外国书,比如《珍珠港》(书名《太平洋大海战》),还制作了Flash评书《白眉大侠》,但并不特别受书迷欢迎。

  年轻人少之又少
  现在,几乎每个广播电台都有评书专栏,部分电台更有专门的评书或故事频率。主要听众是老年人或出租车司机,评书仍很受听众的欢迎,其中原因除了本身评书喜闻乐见,还由于广播的局限。但一些评书演员担心评书会渐渐的消失,现在很难再看到年青的说书人了。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单田芳大师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现在流传下来的传统评书,都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它通过"册子"(一部书的详细提纲,也称"梁子")和口传心授方法流传下来。 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点。

  北京传统评书书目共分四类,三十二部书。

  (1)长枪袍带书(十二部): 西汉演义 东汉演义 三国演义 列国演义 隋唐传 薛家将 五代残唐 杨家将 十粒金丹 精忠说岳 明英烈 明清演义

  (2)短打公案书(十六部): 粉妆楼 大宋八义 宏碧缘 明清八义 永庆升平 三侠剑 彭公案 施公案 于公案 包公案 小五义 续小五义 水浒传 儿女英雄传 雍正剑侠图 龙潭鲍骆

  (3)神怪书(三部): 济公传 西游记 大周兴隆传

  (4)狐鬼书(一部): 聊斋

  这二十九部书大多是金戈铁马,英雄侠士的战斗故事。除《聊斋》外,很少有讲爱情故事的。无"淑女才子之相逢,春花秋月之柔情",也是传统评书的一大特色。

  评书语言
  评书的脚本必须案头能阅读,场上能表演,语言口语化,既生动又形象。这样,说起来才能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语言上要避免讹音、错觉或含混不清。 例如,小说中常称贪吃的馋人是"饕餮客",评书中也照这样说,很多人会听不懂。如果说这个人是"馋鬼",又不够形象。其实传统评书里早已有了示范。象《野猪林》中描写两个公差贪吃的丑态是这样的: 他俩举起了迎风的膀子,旋风的筷子,托住了大牙,垫住了底气,抽开了肚子头儿,甩开了腮帮子,吃的鸡犬伤心,猫狗落泪。这段描写形象生动,使人发笑。用演员们的话说,这是"立起来的语言"。

  顷浙中一士人,刻《皇明书苑十大家》,首祝京兆,而终董太史,乃以杭人汤焕、许光祚,居董之前。此士亦铮铮有书家名,自负良不浅。予规之曰:“此二人不但难与董雁行,并不可列大家,盍更订之?”其人艴然怒,似谓予本无所知,安得轻置雌黄?予亦干笑听之而已。又一浙绅谓予曰:“顷与学使者周斗垣(延光)晤于西湖,忽问曰:'近日书家,如黄贞甫、董玄宰二公俱巨手不必言,但不知谁当左次?'其言怪甚,因不置对。”予曰:“曷不明语之?”浙绅曰:“此等呓语,只可付罔闻,若欲与辨诘,惟有痛批其颊可耳。”贞甫以时艺名世,本不工书,而酷好濡染,精绫名茧,布满都下,即园亭中扁对亦多出其手,故周有此问。世间冤枉事极不少,但董无端屡遭折辱,亦高明鬼瞰之一验也。

  翻译

  最近浙江有一位读书人,刻印了《皇明书苑十大家》,把祝允明列为第一,董其昌最末,竟然把杭州人汤焕、许光祚放在董其昌之前。这位读书人也响当当地有书法家的名声,自我评价很不低。我劝他说:“这两个人不仅难与董其昌相比,更不可列为大书法家,为何不重新审订一下呢?”那人生气了,好像说我根本就不了解,怎能随口胡说?我也干笑一下姑妄听之而已。

  又有一位浙江的士大夫对我说:“最近跟学使者周延光在西湖上会面,他忽然问我说:‘近来的书法家,像黄贞甫、董其昌两位都是大家自然不用说了,但不知谁在其次?’他的话很奇怪,我就不作回答。”我说:“为何不明确告诉他呢?”那位士大夫说:“这种傻话,只当没听说,想跟他辩驳,只有狠抽他嘴巴子了。”黄贞甫的八股文有名气,本来不擅长书法,却特别喜欢刷两下子,他污染的纸张遍布城里,连园亭中的扁额对联也多是他题写,所以周延光就有那样的问题。世上冤枉事很多,但董其昌多次遭受辱没,也算是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一个例证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71304.htm


小说的一些相关知识?
小说知识点归纳]一.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什么世界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这是 《格林童话》的一句名言。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

书籍的发展史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

书籍是什么能什么 要三句
书是什么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小船,开往知识的海洋。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峰 。书是火把,能指引前进之路。书是明灯,能照亮未来道路。书是指南针,能指明前进的方向。书是食物,能给人精神上的满足。书是蜡烛,能点亮知识的明灯。书是明星,能照亮成功之路。书是小船,开往知识的海洋...

什么是书,书这种承载知识的“载体”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接下来就让我讲讲书的发展历程,我国最初的书是甲骨文,将一切有关生活方面的和表达自己感情的事情记录在龟壳或牛的肩胛上。但是在龟壳和肩胛上刻字十分困难,而且龟壳和牛的肩胛也十分稀缺,不容易找到,书写成本也很高!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竹简,把竹子削成一片片同样大小细细长长的竹片,然后用绳子把...

书法基本常识
最全的书法基础知识讲解,收藏了

书本的书怎么写
基本字义: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2、字体:楷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4、书信:家书。5、文件:证书。6、姓。相关组词 1、看书[kàn shū]指第二对脑神经在工作,两眼直视书本内容,全神贯注,通过视神经将书本内容传递给脑中杻。2、书本[shū běn](总称):~知识。3、书包[...

书是什么写一个排比句
书是什么写一个排比句如下:1、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是心灵的港湾。2、书是岁月的长河,是历史的记录,是文化的瑰宝。3、书是世界的窗口,是人类的导师,是生活的顾问。4、书是人生的灯塔,是心灵的航标,是灵魂的乐园。5、书是智慧的金矿,是知识的宝库,是思维的火花。6、书是人生的...

书籍的分类有哪些类型?
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把自己的相关工作内容汇编成册,然后出版。5、某个领域的专业著作 这类书有专业价值,但通常写得比较深奥艰涩,可读性差,受众群体很小。专业著作通常需要出版资金才能出版。6、专业知识普及读物 将专业知识化为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这类书有较大的市场价值。7、工作稿件结集 媒体...

图书分哪些种类?
图书按学科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按文种划分为: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按用途划分为:普通图书和工具书。内容划分:小说、儿童读物、非小说类、专业书、工具书、手册、书目、剧本、报告、日记、书集、摄影绘画集。特征划分:线装书、精装书、平装书、袋装书、电子书、有声读物、盲人书、民族...

永新区15987572580: 评书的相关知识 -
诺步单彤: 袁阔成 单田芳 田连元 刘兰芳 金文声 年轻点的 就是张绍佐 孙岩 再有就是郭德纲他们那边的 比如王玥波 曹云金 李菁 包括郭德纲自己也都说过书.

永新区15987572580: 评书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诺步单彤: 评书,古代称为“说话”,隋朝时就有了,侯 白《启颜录》记有亲王杨素喜听“说话”事.唐 玄宗更是一个评书迷.评书艺人昔称“说话 人”.评书到宋代已达艺术巅峰.当时说话又 分为四类:一为小说,二为讲史,还有讲经、合 牛.以小说、讲史影响最大,听众最多.剧场 当时称“瓦肆”,大者可容数千人.瓦肆又分为 若干“勾栏”.“说话”是从唐朝“变文”演化而 来,到了宋时已去掉变文那种以唱为主的形 式,与现在的评书表演方式相差不远.说话人 的脚本称为话本,有独创性和地方色彩,融合 口语,杜撰些小故事插曲.

永新区15987572580: 北京评书的产生、发展、形式、特点?
诺步单彤: 评书的南北两支派,都是明末清初柳敬亭传下来的.柳敬亭在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随漕运总都蔡士英北,曾在北京说评书,而且收了王鸿兴为徒,因此在京师播下了...

永新区15987572580: 如何学习评书 -
诺步单彤: 多听书,还要听懂,取人之长,有空就多揣摩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动作表情,设身处地的模仿人物当时当地的行为,久了也就无师自通了 并且拜师学艺也是必须的.(如果愁没有老师的话,你就多去演评书的地方,在表演者表演后,你已了解的技艺,这时你如果认为他不错,你就可以拜他为师了呀!!)这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当然了我并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以提的建议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嫌疑,对于这种缺点,望您能谅解,谢谢!

永新区15987572580: 什么是评书中的倒插笔?
诺步单彤: 评书中的倒插笔,分为倒笔和插笔. 倒笔,是和正笔截然相反的一种笔法.也就是说,说书人先将结果告知给听众, 或从中截取一段,然后返回头来揭示故事发生的原因...

永新区15987572580: 什么是评书中的伏笔?
诺步单彤: 伏笔,是对即将在评书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埋伏下笔墨,即毛宗岗所说的 “投种于地,待时而发”,以求前后呼应.金圣叹称之为“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 勤叙许...

永新区15987572580: 评书和播音有什么区别? -
诺步单彤: 评书: 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中国一种传统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播音: 广义: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

永新区15987572580: 讲评书的小窍门是什么 -
诺步单彤: 讲出自己的风格就够了.声音洪亮、清晰,语言诙谐、易懂就很好了.评书比赛,拿奖是次要的,让自己讲得开心就好!

永新区15987572580: 有关相声的知识 -
诺步单彤: 说学逗唱 曲艺术语. 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由于某些关系,...

永新区15987572580: 什么是评书中的惊人笔?
诺步单彤: 俗话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的“惊人”是吓人一跳的意思,而评书笔法之 “惊人”不仅要吓人一跳,更重要的是引申为艺术魅力之强.评书中的惊人笔不多, 但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