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慈禧死得早,戊戌变法会怎样

作者&投稿:敏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慈禧会是什么下场?~

我们以往的认识是这样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能让中国强大起来的运动,只因为守旧势力的过分强大而被终止,戊戌六君子的血仍让我们唏嘘,而慈禧老太后的阴狠仍让我们愤恨,每当读起这段历史,就为维新运动不能成功而痛心疾首,估计此题的立意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好像戊戌变法的成败与慈禧太后的生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答案是戊戌变法成功了,慈禧就得薨逝了是不是更完美了此题呢?

在这里,必须明晰两个问题。一,慈禧不可能因为戊戌变法的成败而受到影响,就更别提生死了!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她治国也许不怎么样,但是驾驭臣属,稳定政权的本事却是相当大的,给人一种狠毒女人的感觉,其实慈禧本人性格并非那样刚硬,尤其在对待子女上,慈善的有点昏了头。
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苗,也是慈禧唯一的儿子,却在十九岁上就因为出宫瞎混惹了脏病而亡,可以说,这与慈禧平时的溺爱是分不开关系的,由于对儿子的百般顺从,才出了这一档子事情,后来在光绪帝的时候,慈禧接受教训,变得严格起来,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慈禧对光绪仍是很照顾和溺爱的,加之光绪随和的性格,两人的关系和感情还是很好的,即便最后政权都回到了光绪身上,以光绪的性格加上他和慈禧的感情,是不可能做出不孝之举的,就更别说杀了,光绪是皇帝,慈禧是太后,政权就是人家自家的事,就是武则天,最后不也把政权还给儿子了,这场纠结的重点不在于此。
二是再来说说戊戌变法。说句实话,大家要是仔细看过康梁变法的核心内容,就应该明白,他们的变法成功不了,说句大白话,那简直就是一场胡闹!康有为变法的核心是工商立国,可是我们那时候还是农业国家,怎么工商立国呢?至于其他效仿西方的改革,钱从哪来呢?没钱怎么改?

康梁的变法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用画饼充饥的方式给大家描述了一个看似美好的愿景,但是如同动画片一样不切实际!中国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缓解国内矛盾,建立有效经济基础。用法律的形式重新厘定社会关系,才能逐步富国强兵,而不是依靠那个腐败的官僚机构,单靠行政命令通过人治来发布根本执行不了的政策来改变国家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内容上,还是手段上,康梁都没有到位,他们的改革注定失败,这就叫命令出不了紫禁城。
他们把改革不畅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慈禧太后领导的守旧派阻挠所致,虽然军国大权还在慈禧手上,但真是让人无法苟同!然后康梁竟然想出委派袁世凯率领新军包围颐和园,或囚或杀慈禧的方式来强化光绪帝的实权,以促进改革的推行。袁世凯是个军人,但是并不是傻子,光绪杀慈禧,这是违背中国文化的,康梁这么有决心,康梁怎么不去干这事?再说改革不成功是你的改革脱离实际的问题,杀了慈禧你还是成功不了,中国的问题岂是能在一个人身上坏了事的?
袁世凯要是干了这事,他不就成了忤逆不孝,败坏纲常的帮凶和刽子手了,他还有活路吗?那么维新派康梁将置光绪帝于何地?但是这事却寒了慈禧的心!这也是后来慈禧为何深恨光绪的原因,死前还不忘把他也一块带走,慈禧不能释怀的肯定是我对你光绪这么好,你竟然受外人挑唆,要来杀我,好吧,不能废了你,我就毒死你,咱俩一块走!

整件事中最糊涂的就是光绪。就好像清朝前面的皇帝用光了爱新觉罗家的才智一样,光绪帝的辨识能力和驾驭政治的才能让人堪忧。他完全让康梁不符合实际的改革给忽悠住了!没错,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是需要维新来重振国家,但绝不会是康梁那种方法,他们这种激烈的,不合实际的改革措施,以及简单依靠官僚机构和行政命令的改革手段,注定长久不了,可惜,光绪未能察觉其中之虚,还差点被这帮无良之人利用,真是让人唏嘘。
所以说,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就假设它成功了,对慈禧也没有任何危害,因为他们唯一能依赖的就是忠于慈禧的那个守旧的官僚集团,难道维新的影响是可以让自己杀自己吗?

你好,诺是早死10年,我想应该会出现因为当时的社会性质和政治都不好,如过早死,就算戊戌变法成功了,但不太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依然会反对。
如果晚死十年那更容易有辛亥革命,因为慈禧是向着帝国主义的,她会继续压迫人民,使人民会更急迫的推翻清朝统治。对了,最终要的是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他始终是向着人民的。我手头也没好的文章,但你可以从我写的角度去写写。主要写写为什么要辛亥革命。
望采纳

假如慈禧死得早戊戌变法会怎样?

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下的急就产物,它过早的登上了历史的前台,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一)
自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国土大面积被割占,而此时软弱的清政府却任凭帝国主义列强宰割。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1)哀求光绪帝行新政,光绪鉴于民族危机也不的不考虑如何使中国富强进而抵抗外国侵略,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场变法运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证明,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需要有一定的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但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阶级力量弱小,戊戌变法却缺乏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中国当时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其中最弱小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以及阶级力量和政治势力十分强大,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都没有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新兴的经济及阶级力量,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被扼杀,只有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才逐渐兴起。但是他们的力量一直都很弱小,根据统计,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前,中国总共只拥有商办企业100多家,其中有50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2)页这100多家商办企业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在一个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大国中,只能是九牛一毛而已,况且还有50家企业是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它的力量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可以想象到的。再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便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据资料统计,1895年到1900年创办的资本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04家,资本总额估计为2300 万元。这6年兴办的厂矿数相当于甲午战前20年的总和, 其资本总额已超过了官办或官督商办的企业,占据了我国工业的主要地。(3)但自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以来,他们备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为了生存他们不的不或者依附帝国主义或者攀附本国的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一产生便带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反侵略、反封建性,具有革命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如果让带有双重性的资本主义力量来对抗强大的牢固的封建体制,失败是一种必然,如果我们把时间向后推移到二十实际初,我们再看一下中国民族资主义的发展状况,“1901到1911年,民间设厂矿386家,资本总额为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此前三十年的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4)到这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真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
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先看一下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
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世以理学传家”(5)的官僚地主家庭。幼年随其祖父学习四书五经,后来师从于广东理学家朱次琦,1879年结识编修张鼎华,“尽知京朝风气,近时人才,及各种新书,道咸同三朝掌故”,(6)开阔了眼界。康有为生活的年代,正当清王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为一名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发起和领导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他在七次上书和几十道奏折以及当时的著作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变法维新的思想。 1888年,康有为第二次到北京应乡试,极感时事多艰,他发愤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这是他第一次上书,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主张,强调只要“变成法”,“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耻不难矣”。(7)这是康有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发表其维新变法思想,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关心时政的要求。 甲午战败以后,1895年4月, 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此时,康有为正在参加会试。得讯后,非常激愤,他与弟子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在京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卖国条约,这是第二次上书,即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这次上书虽未能上达,但对于当时的一切爱国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戊戌思潮发韧的起点。 不久,他又将“公车上书”中有关变法部分以个人名义单独上书,提出“富国、举民、教士、练兵”之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保护民族工商业。光绪帝看到这次上书后,表示赞许。之后,他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了“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在不改变清朝统治的条件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次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递,未能上呈。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听到消息后,再度进京上书,指出:“外国蔑视,海内离心,职忧愤迫切,谬陈大计及时变法,……如再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外患内讧,间不容发……”(8)他提出了“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的三点具体计划,希望光绪帝能“下发愤之诏”,“一意维新”。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光绪帝未能及时看到这个上书。 1898年1月,康有为奉命上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书折》。 在这次上书中,康全面阐述了变法的建议和主张,强调依靠光绪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他指出:“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9)并提出设立制度局的主张,认为制度局是实行变法的重要步骤。不久,他又最后一次上书,提出“中国变法,莫如法俄,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彼得。”(10)从他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直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厚土壤中,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所以,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有局限性。康有为借发挥孔子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的道理,他的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观念,康有为等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家的传统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两部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另外,康有为是开明的地主富商要求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带言人,是介于顽固派和革命派的半封建资本主义政治团体的代表人物。从康有为的阶级属性来分析他正处在从地主阶级转化的过程中,他的思想也正处在从传统的封建思想向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转化的过程中,他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此他们害怕群众甚至敌视群众。他们主张变法,但却反对革命。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把革命描写得十分残暴吓人;“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11)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康有为在戊戍变法以后还死抱住保皇的主张不放,坚决反对革命,最后成了阻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
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既想实行一些改革,又极端害怕人民,因此,他们虽然常把“民权”挂到嘴上,但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至于民权的实现在梁启超等人看来那是很遥远的事。他说:“西国之所以能立民政者,以民智既开,民力既厚也。人人有自主之权,虽属公议,然当孩提之是时,则不难不籍父母之保护。今中国尚孩提也,孩提而强使自主,是曰助长,非徒无益,将又害之。故今日倡民政于中国,徒取乱耳。”基于这种认识,梁启超和整个改良派所倡导的变法,就是要依靠皇帝,依靠王公大臣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照样失败,因为慈禧只是清王朝保守派的一个代表人物,她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当时国家的政治走向.但是在她的背后一依旧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失败,中国不适合用资产阶级革命来改变现状,就好比辛亥革命的失败

中国也许已经进入资本主义 也许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wnvkwq i rj p wh ukjg2yivb b


光绪死后不到一天慈禧也相继去世 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除去以上两种观点外,还有人认为是慈禧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下毒害死了光绪,理由是害怕慈禧死后光绪对他进行打击报复。也有人认为是袁世凯下的手,因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袁世凯背叛了光绪,向慈禧告密而致,袁世凯害怕光绪对他进行报复从而先下手毒死了光绪。但这两种说法,目前看来都缺少证据...

光绪皇帝实行百日维新,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导火索是什么?
因此,说“戊戌变法”触及到了保守派势力的根本利益其实并不太说得通。至少直到“戊戌政变”发生之前,清王朝的朝堂之上当权的基本还是原来的那些人,维新派大多都在一些如军机章京之类的“中层干部”岗位上,根本不足以影响清王朝的政局。那么,慈禧太后为何要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呢?光绪帝“掺...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慈禧会是什么下场?
两人的关系和感情还是很好的,即便最后政权都回到了光绪身上,以光绪的性格加上他和慈禧的感情,是不可能做出不孝之举的,就更别说杀了,光绪是皇帝,慈禧是太后,政权就是人家自家的事,就是武则天,最后不也把政权还给儿子了,这场纠结的重点不在于此。二是再来说说戊戌变法。说句实话,大家要是仔细...

为什么在光绪死后的20小时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吗?
为什么在光绪死后20小时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吗?惊人真相曝光

清朝在慈禧死后才开始大乱乃至亡国,她真的有那么大震慑力呢?_百度知 ...
最后放眼大历史来看,慈禧太后也就是在腐朽封闭的框架之内,修修补补的延续了清朝的统治,并没有像邻近的日本那般进行明治维新彻底改革,以此进入强国序列。虽然诸如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慈禧太后支持的,甚至光绪帝的戊戌变法,刚开始慈禧太后也是支持的,但是这些改革变法的前提是不触及既得利益集团(...

为什么慈禧的权利在清朝末年没人可动摇?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挑战权威,最后被消灭。所以在当时的人们,经历了历代王朝的思想灌输,思维早已成为定式,所以没有人敢去挑战权威,就算挑战了,也没有好下场。皇上虽然顶着头衔,其实并没有实权,只是慈禧太后的傀儡。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帝触犯了权贵的利益,导致权贵不满,请求慈禧太后解决此问题,...

光绪与慈禧相隔一天去世,死因到底如何,有什么隐情?
在历史上,让中华人无比惋惜的估计就是清王朝了,曾经那个无比强大的国度,在近代竟然被打成七零八落的景象。而在末代清朝,“慈禧”,和支持“戊戌变法”的光绪,在那段历史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两人的死亡原因竟然很是迷幻,有人传言是慈禧在自己死之前将光绪皇帝毒死了,也有人说是就是...

晚清时,慈禧如果把实权交给光绪,情况怎么样?
除此之外,维新派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些没当过官的的书生,很多事情只会夸夸其谈,如果光绪皇帝真的依靠这些人的话,估计清朝土地但凡有点价值的都被他们卖掉了,到时候收回来比登天还难,或许清朝比慈禧当权的时候还要更早灭亡。比如作为“戊戌变法”重要人物的康有为在变法失利后,直接逃到了国外。

如果当年慈禧不是死在1908年,而是多活10年还能为清朝续命吗?
再说慈禧这个人是一个极度奢侈的人,如果她继续在位几年我相信清朝的情况会变得更差,根本不会有好转。而且她这个人根本不支持变法,这点从戊戌变法上面就看得出来,光绪皇帝就是因为支持了一个变法,最后被她活活的软禁致死,这对一朝的皇帝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耻辱。因为她觉得这个变法会触及到她根本...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第一是敢。第二是不会杀。会将这个反面教材的活靶子留着,时不时地拿出来批一批,以警效尤。慈禧太后就惨了,生不如死呢。有人会疑问,没有了慈禧这个领路人,中国怎么办?怎么发展?放心!八国联军一直就是要光绪皇帝复辟的主。无奈慈禧这个老狐狸逃命时也要把光绪这个...

江口县13649252826: 如果慈禧太后不死,清朝会灭亡吗? -
傅狭赛福: 会,清朝的灭亡是不可阻挡的,先不说外国军队清朝完全打不过,就说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越来越过分,而清朝政府又完全不作为,就算慈禧太后不死,也早晚会被推翻的.

江口县13649252826: 假如慈禧在甲午战争战死 -
傅狭赛福: 其实慈禧就算早死了,中国也不会走向君主立宪制的,因为慈禧只是顽固派里的明面人物,而顽固派在当时的力量远比改革派强,改革派触动的是顽固派的利益,维新变法仅仅只持续了百日.

江口县13649252826: 如果没有慈禧,光绪皇帝会成为明君吗?
傅狭赛福: 明君不明君不敢说,看历史来说光绪变法是不是有效果也不论,至少他搞不过慈禧,搞不过慈禧,搞不过慈禧,假使没有慈禧,权利可能会大点,清朝会晚点领盒饭,但估计没有翻盘的可能,开创不了盛世怎么判断这个明君....

江口县13649252826: 戊戌变法中如果没有慈禧太后变法会成功吗?(原因)
傅狭赛福: 书生误国啊,你觉得就凭康有为,梁启超几个毫无从政经历,除了满腔热血的书生什... 你认为被慈禧压制十几年的光绪会傻到自卸其器吗,归根到底所谓的戊戌变法其实就...

江口县13649252826: 如果光绪变法成果,历史会如何
傅狭赛福: 做这种假设需要一点儿精力,而且此事费力不讨好.不过没关系,权当娱乐! 时光倒推一百年,假如戊戌变法成功,我假设中国会出现以下等景象: 戊戌变法只能是场自...

江口县13649252826: 清末如果光绪没有先于慈禧而死,历史会有怎样的走向 -
傅狭赛福: 不会,历史的车轮无法挽回,体制的腐朽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光绪不死的话他的下场往好了说也就是溥仪那种程度.

江口县13649252826: 如果慈禧太后不死的话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对清朝有威胁吗袁世凯能取而代?
傅狭赛福: 肯定有,因为袁世凯废帝是因为和孙中山谈判后定的条件,袁世凯手里由北洋军,北洋军也只听袁世凯的,但是并不是因为清朝害怕袁世凯而给他权力,而是只有北洋军有战斗力打革命党.慈禧死了袁世凯就被罢官了,官方解释为足疾,但是北洋军没有袁世凯不干活,没办法才又把足疾未愈的袁世凯找回来了,权力也越来越大.就算慈禧活着,她那个老太太除了搞政治斗争和享受外什么都不会,打仗就更不用说了,不靠袁世凯,她能怎么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