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

作者&投稿:车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举建国初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内容:
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合作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方面: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期间提出一五计划,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项目。工商业方面变成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
编辑本段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是:“为着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根据几年来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和各地方已经达到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到1957年参加现有的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左右。其中,东北各省、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和其他老解放区,合作化的规模可能达到农户半数左右。”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了党在农村工作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决议肯定了我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是,由互助组到初级形式的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的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就是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决议特别提出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和重要作用,指出了它是“引导农民过渡到更高级的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适当形式。”它“日益变成为我们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因此,党中央号召,“必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以推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向前发展。 在党中央的号召和具体领导下,1954年,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很快。1954年3月底,全国共有农业生产合作社95000多个,到夏季,有农业生产合作社111400多个,到10月初,全国发展到229000多个。秋收后,全国大批建社,到年底止,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497000多个。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高潮,到秋收分配时,有农业生产合作社634000多个(其中高级社529个),入社农户1692万户。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点是,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在初级农业合作社里,土地仍然是农民的私有财产,牲畜和大农具一般也是为农民所有。不过,在合作社中也有了公有财产。这种公有财产,其中一部分是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份基金,一部分是合作社的公积金。 在初级社里,土地、牲畜和大农具虽然仍为私人所有,但却不是分散使用,而是归合作社集中统一使用,因此,合作社就可以组织集体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 在劳动力方面,参加初级社的社员的劳动,是合作社总的集体劳动的一部分,归合作社统一调配。因此,合作社对劳动力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协作。 在农业合作社的产品分配方面,对社员入社的土地、牲畜和大农具等,也分得一份报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到社员的私有观念不能一下子消除,同时也是为了调节贫农和中农之间的关系,在合作社生产发展时,不但贫农可以增加收入,即占有生产资料较多的中农也能增加收入。另外,这样做也可以照顾一部分分了土地但缺乏劳动力的社员生活的困难。总的来看,这样做使社员可以自然地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制,有利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产品分配方面的具体做法:首先在合作社的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资料的消耗,剩下的就是合作社的总收入,在总收入中一部分是用于向国家交纳的税款和社内公积金,另一部分则用作劳动报酬、土地报酬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报酬,在合作社总收入中用于劳动报酬的部分,应按照社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多和劳动好的多得,劳动少和劳动不好的少得,即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在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已经有了公有财产,土地、耕畜、农具等虽然仍然是私有财产,但是已经由社里统一使用,社员从事集体劳动,劳动力也由社里统一调配、统一组织,社员的收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是,土地、耕畜、农具仍为社员私有,并且还通过对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取得一份收入。这是私有经济的因素。因此,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种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决议》中指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当时条件下具有的优越性: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解决互助组中难以解决的一些矛盾,特别是关于共同劳动和分散经营的矛盾……。第二,实行土地统一经营,能够因地种植,而且比互助组更能够在集体劳动的基础上,进行较合理的、有计划的分工分业的劳动,合理地统一使用劳动力,因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集中经营也就有更大的劳动力量和经济力量,能够更多地和更好地利用新的农业技术,便于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革和基本建设,因而可能有效地逐步扩大农业的再生产。第四,由于能够更多地节约劳动的时间和更多地节约出劳动力,所以能够更好地发展副业的生产事业,并从而加强农民的经济地位。第五,由于实行一定的按劳分配制度,所以能够大大地鼓励农民对于劳动和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六,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有力量保证贫农和中农的团结,因而也就能够更有效地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活动和贫富分化的现象作斗争。第七,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逐步地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因而也就能够在供、产、销方面更容易地和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而便于逐步地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轨道。在当时情况下,初级农业合作社,在一些主要农作物的每亩产量上,比个体农民有所增加。据12个产稻谷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稻谷多产10%;据9个产小麦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小麦多产7%;据8个产大豆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大豆多产19%;据9个产棉花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棉花多产26%。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实现的。中共中央当时认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虽然有很大优越性,但是仍然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主要是社会主义因素和私有经济之间的矛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集体劳动,但是土地仍然是社员的私有财产,这必然会妨碍土地的合理利用;另外,社员仍然保留对牲畜、农具的私有权,这也会影响对牲畜、农具的更合理使用;再有,土地、牲畜和农具等因为仍归私人所有,还要分取一部分报酬,这也就不能不影响另一部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由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内部存在着这些矛盾,所以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及其他条件成熟时,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就需要逐步过渡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中指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合作社对于社员的土地逐步地取消报酬;对于社员交来统一使用的别的生产资料,按照本身的需要,得到社员的同意,用付给代价的办法或者别的互利的办法,陆续地转为全社公有,也就是全体社员集体所有。这样,合作社就由初级阶段逐步地过渡到高级阶段。 由初级农业社转变为高级农业社时,必须贯彻社员自愿互利原则;社员交出生产资料后,应保证不降低收入,而且一般能够增加收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中规定:对于社员交来统一使用的别的生产资料,按照本身的需要,得到社员的同意,用付给代价的办法或者别的互利的办法,陆续地转为全社公有。这就是说,对社员土地的报酬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取消的。因为废除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取消生产资料的报酬,对于一般社员来说,是会增加收入的。但对那些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较多的中农或富裕中农来说,取消生产资料报酬,只有在生产有了较大增长的情况下,他的收入才会增长,否则收入是要减少的。所以,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一定要贯彻社员自愿互利原则,对于转为高级社后,收入减少或者有其他困难的社员,社里应该给予照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社员的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以后,对于不能担负主要劳动的社员,合作社应该适当地安排适合于他们的劳动,如果他们在生活上有困难,合作社应该给以适当的照顾;对于完全丧失劳动力,历来靠土地收入维持生活的社员,应该用公益金维持他们的生活,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暂时给以适当的土地报酬。社员私有的耕畜、大型农具和社员经营家庭副业所不需要而为合作社所需要的副业工具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要按照当地的正常的价格议定价款的数目,分期付给本主。付清的时间一般地是3年,至多不超过5年。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农业生产合作社(即高级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党和国家当时认为,在高级社里,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已经实现了公有制,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使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可以更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从事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同时由于取消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报酬,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社员的积极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样,高级社就比初级社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到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高潮。据统计,1955年6月全国已有农业生产合作社63.4万个,1955年10月底,发展到128万个,入社农户3813万户;11月底为158万个,入社农户4940万户;12月底达到190万个,入社农户7545万户。每社平均户数,10月底为29.9户,11月底为31.2户,12月底为39.6户。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比重,10月底为32%,11月底为41.4%,12月底则达63.3%。 在这一时期,全国也试办了相当数量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5年底,全国共有高级社17000多个,参加的农户为470多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每社平均户数达到275户。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大批转向高级社发展是从1956年开始的。在这一年中,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总社数是逐月减少,但高级社的社数却逐月增加;入社农户继续增加,特别是参加高级社的农户比重大大提高。
编辑本段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三种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这三种形式,把大量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贯彻了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及随着手工业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技术逐步由手工业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5月中共中央对手工业的改造,提出了“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要求各地对手工业生产的原料、品种、产量、销路、劳动力等工作作统筹安排,要兼顾国家、集体、手工业者的利益,因此要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加强对手工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明确社会主义的经营思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巩固发展手工业合作社。 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编辑于 2011-07-0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5个回答
超好玩的小游戏,休闲又解压,我已经3天没吃鸡了!

00:33
行星粉碎模拟器
版本 1.4.1 隐私 权限
广州燃油科技有限公司
立即下载
行星粉碎模拟器
广告
更多专家
建国后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列举建国初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内容: 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合作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赞·531浏览
举例建国初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农业方面: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期间提出一五计划,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项目。工商业方面变成全行业公私合营。
5赞·1,491浏览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扩展资料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大改造
69赞·24,319浏览2019-08-23
建国后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改造
14赞·8,570浏览2019-07-14
建国后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546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8分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之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从上层建筑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确立。我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22赞·3,394浏览2020-02-25
正在加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
编辑本段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是:“为着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根据几年来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和各地方已经达到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到1957年参加现有的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左右。其中,东北各省、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和其他老解放区,合作化的规模可能达到农户半数左右。”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了党在农村工作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决议肯定了我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是,由互助组到初级形式的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的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就是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决议特别提出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和重要作用,指出了它是“引导农民过渡到更高级的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适当形式。”它“日益变成为我们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因此,党中央号召,“必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以推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向前发展。   在党中央的号召和具体领导下,1954年,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很快。1954年3月底,全国共有农业生产合作社95000多个,到夏季,有农业生产合作社111400多个,到10月初,全国发展到229000多个。秋收后,全国大批建社,到年底止,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497000多个。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高潮,到秋收分配时,有农业生产合作社634000多个(其中高级社529个),入社农户1692万户。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点是,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在初级农业合作社里,土地仍然是农民的私有财产,牲畜和大农具一般也是为农民所有。不过,在合作社中也有了公有财产。这种公有财产,其中一部分是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份基金,一部分是合作社的公积金。   在初级社里,土地、牲畜和大农具虽然仍为私人所有,但却不是分散使用,而是归合作社集中统一使用,因此,合作社就可以组织集体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   在劳动力方面,参加初级社的社员的劳动,是合作社总的集体劳动的一部分,归合作社统一调配。因此,合作社对劳动力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协作。   在农业合作社的产品分配方面,对社员入社的土地、牲畜和大农具等,也分得一份报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到社员的私有观念不能一下子消除,同时也是为了调节贫农和中农之间的关系,在合作社生产发展时,不但贫农可以增加收入,即占有生产资料较多的中农也能增加收入。另外,这样做也可以照顾一部分分了土地但缺乏劳动力的社员生活的困难。总的来看,这样做使社员可以自然地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制,有利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产品分配方面的具体做法:首先在合作社的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资料的消耗,剩下的就是合作社的总收入,在总收入中一部分是用于向国家交纳的税款和社内公积金,另一部分则用作劳动报酬、土地报酬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报酬,在合作社总收入中用于劳动报酬的部分,应按照社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多和劳动好的多得,劳动少和劳动不好的少得,即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在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已经有了公有财产,土地、耕畜、农具等虽然仍然是私有财产,但是已经由社里统一使用,社员从事集体劳动,劳动力也由社里统一调配、统一组织,社员的收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是,土地、耕畜、农具仍为社员私有,并且还通过对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取得一份收入。这是私有经济的因素。因此,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种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决议》中指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当时条件下具有的优越性: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解决互助组中难以解决的一些矛盾,特别是关于共同劳动和分散经营的矛盾……。第二,实行土地统一经营,能够因地种植,而且比互助组更能够在集体劳动的基础上,进行较合理的、有计划的分工分业的劳动,合理地统一使用劳动力,因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集中经营也就有更大的劳动力量和经济力量,能够更多地和更好地利用新的农业技术,便于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革和基本建设,因而可能有效地逐步扩大农业的再生产。第四,由于能够更多地节约劳动的时间和更多地节约出劳动力,所以能够更好地发展副业的生产事业,并从而加强农民的经济地位。第五,由于实行一定的按劳分配制度,所以能够大大地鼓励农民对于劳动和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六,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有力量保证贫农和中农的团结,因而也就能够更有效地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活动和贫富分化的现象作斗争。第七,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逐步地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因而也就能够在供、产、销方面更容易地和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而便于逐步地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轨道。在当时情况下,初级农业合作社,在一些主要农作物的每亩产量上,比个体农民有所增加。据12个产稻谷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稻谷多产10%;据9个产小麦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小麦多产7%;据8个产大豆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大豆多产19%;据9个产棉花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棉花多产26%。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实现的。中共中央当时认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虽然有很大优越性,但是仍然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主要是社会主义因素和私有经济之间的矛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集体劳动,但是土地仍然是社员的私有财产,这必然会妨碍土地的合理利用;另外,社员仍然保留对牲畜、农具的私有权,这也会影响对牲畜、农具的更合理使用;再有,土地、牲畜和农具等因为仍归私人所有,还要分取一部分报酬,这也就不能不影响另一部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由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内部存在着这些矛盾,所以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及其他条件成熟时,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就需要逐步过渡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中指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合作社对于社员的土地逐步地取消报酬;对于社员交来统一使用的别的生产资料,按照本身的需要,得到社员的同意,用付给代价的办法或者别的互利的办法,陆续地转为全社公有,也就是全体社员集体所有。这样,合作社就由初级阶段逐步地过渡到高级阶段。   由初级农业社转变为高级农业社时,必须贯彻社员自愿互利原则;社员交出生产资料后,应保证不降低收入,而且一般能够增加收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中规定:对于社员交来统一使用的别的生产资料,按照本身的需要,得到社员的同意,用付给代价的办法或者别的互利的办法,陆续地转为全社公有。这就是说,对社员土地的报酬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取消的。因为废除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取消生产资料的报酬,对于一般社员来说,是会增加收入的。但对那些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较多的中农或富裕中农来说,取消生产资料报酬,只有在生产有了较大增长的情况下,他的收入才会增长,否则收入是要减少的。所以,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一定要贯彻社员自愿互利原则,对于转为高级社后,收入减少或者有其他困难的社员,社里应该给予照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社员的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以后,对于不能担负主要劳动的社员,合作社应该适当地安排适合于他们的劳动,如果他们在生活上有困难,合作社应该给以适当的照顾;对于完全丧失劳动力,历来靠土地收入维持生活的社员,应该用公益金维持他们的生活,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暂时给以适当的土地报酬。社员私有的耕畜、大型农具和社员经营家庭副业所不需要而为合作社所需要的副业工具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要按照当地的正常的价格议定价款的数目,分期付给本主。付清的时间一般地是3年,至多不超过5年。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农业生产合作社(即高级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党和国家当时认为,在高级社里,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已经实现了公有制,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使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可以更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从事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同时由于取消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报酬,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社员的积极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样,高级社就比初级社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到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高潮。据统计,1955年6月全国已有农业生产合作社63.4万个,1955年10月底,发展到128万个,入社农户3813万户;11月底为158万个,入社农户4940万户;12月底达到190万个,入社农户7545万户。每社平均户数,10月底为29.9户,11月底为31.2户,12月底为39.6户。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比重,10月底为32%,11月底为41.4%,12月底则达63.3%。   在这一时期,全国也试办了相当数量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5年底,全国共有高级社17000多个,参加的农户为470多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每社平均户数达到275户。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大批转向高级社发展是从1956年开始的。在这一年中,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总社数是逐月减少,但高级社的社数却逐月增加;入社农户继续增加,特别是参加高级社的农户比重大大提高。
编辑本段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三种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这三种形式,把大量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贯彻了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及随着手工业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技术逐步由手工业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5月中共中央对手工业的改造,提出了“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要求各地对手工业生产的原料、品种、产量、销路、劳动力等工作作统筹安排,要兼顾国家、集体、手工业者的利益,因此要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加强对手工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明确社会主义的经营思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巩固发展手工业合作社。   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1953年,先后发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来自手工业。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至此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是,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底完成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方面,称作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论述解放后,中国人民能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由
(2)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3)1952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1949年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是什么性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通过公私合营走上社会道路的。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1949年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

谁能把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时间阶段排一下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分四个时间段,分别为:1、过渡时期(1949——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过渡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一)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二)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时期。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在建国后到...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哪些阶段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对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大力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入...

过渡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进行三大改造。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56鯠年洎头基本筿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
我国建国的时候仅仅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为此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还不是公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从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确定,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社会主义建设。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建国后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 -
韦武止喘:[答案]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是,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韦武止喘:[答案]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谁知道三大改造的内容! -
韦武止喘:[答案]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对            B.错 -
韦武止喘:[答案] A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是指() -
韦武止喘:[选项] A.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C. 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简述新中国初期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韦武止喘: 楼主你好!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和平赎买.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形式.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这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三大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还是在完成土地改革后 -
韦武止喘:[答案] 三大改造实在土地革命完成后开始的.从下面的材料可以看出: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

科尔沁左翼中旗13121273204: 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些内容 -
韦武止喘: 1、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回答完毕,若有价值,请予以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