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已学过的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

作者&投稿:荣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归园田居》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800字左右。~

陶渊明的归隐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变自己,学会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明选择了前者。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质、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的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

“乐天安命”的人生情怀非但不完全消极,而且是一种豁达、一种达观,一种智慧、一种真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受,如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的感受,如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的感受,如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受,本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真实的,人人都会有的人生 感受。基于这种感受之上所产生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人生态度,尽管有消极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一种达观,一种智慧、一种真实。“乐天安命”的人生情怀,和陶渊明务本求实、不慕荣利、追求本真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高度一致的,因而也能因此说他不乐观、不积极、不上进。


“进则朝廷庙堂,退而江湖山野”。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说,心中有着两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或是出仕或是归隐。


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古代没有现在的户口,也没有现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法规,所以当一个人厌倦了社会,厌倦了生活就归隐山林。这在古代是很平常的现象。
关于古代的归隐,有很多种原因,但是我们看得最多的听得最多的也就是从官场归隐,以及名人的归隐。
古代官场归隐派的人又可以分为一种是卸甲归田的还有一种是厌倦官场的黑暗的。
厌倦官场黑暗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但是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陶渊明在归隐山林之后反而越来越多的人登门拜访,名气越大。
历史上归隐山林以致湮没无闻者数不胜数,缘何陶渊明名垂青史收万众敬仰。我感觉这主要与他的成就分不开的。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绝对是东晋历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风格,清新脱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渗入骨髓。不过陶渊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横溢的才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大人们认可,等他死后才被人们所接受,推崇,直到现在万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放光的。这并非作秀,这是一种人格操守,这是心灵的抉择。
归隐归隐,回归自然,隐身于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说是逃避也好,说是清高也好,只要内心无杂念,灵台常空明,到哪里其实都是隐居。

对现实不满,又无力改变现实,这能逃避了。
治国,平天下做不到,做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修身齐家。 关于陶渊明的性格爱好,在他的著名作品《五柳先生传》中作了自我介绍。文章中说: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并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由此可见,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总是喝得酩酊大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有高尚的情操和志趣,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拉帮结派,安贫乐道。要是想了解他的话,他有点愤世嫉俗,很多诗作都有归隐二字穿越其中,有避世情节,这些都是因为政治上不得意造成的,他的思想很消极。

  古代隐者 或者狂士 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的 竹林七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大多是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的 当理想得不到实现时 他们开始践行老庄的思想 即独善其身 并以此明志 陶渊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他归隐田园 采菊东篱 同时 等待那个可以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时代的来临
  我们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窥见一个 不一样的陶潜那就是 闲情赋 在其中 那个 在人们心中飘逸了太久的陶渊明竟也热情奔放起来了
  附 闲情赋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淡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某不才 若有纰缪 请见谅)

我觉得我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一个恬淡的隐者、一个高洁傲岸的诗人、一个留恋于田园的传奇。我认为古代的归隐现象其实有一类是因为仕途受挫希望能够远离朝堂,还有一种是有种欲拒还迎的一种想要入仕的途径。古代这样的归隐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但一搬那些归隐后的诗人似乎写诗也自然颇有些自然的味道。(个人拙见)


三台县13717397340: 结合已学过的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 -
冶非奥沙:[答案] 古代隐者 或者狂士 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的 竹林七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大多是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的 当理想得不到实现时 他们开始践行老庄的思想 即独善其身 并以此明志 陶渊...

三台县13717397340: 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结合已经学过的《归田园居》和《五柳先生传》等,说说在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
冶非奥沙:[答案] 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还是理想主义者.想必这位仁兄定是对陶渊明作了一番研究,才下此定论.先且不说这... 咱也来先研究研究陶渊明,再说这位仁兄的定论如何.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

三台县13717397340: 急求语文必修五第四课课后第四题答案问题是结合《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说说你心目中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 -
冶非奥沙:[答案] 《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升官. 形象:悠闲自适,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隐士形象

三台县13717397340: 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
冶非奥沙:[答案] 略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即可. 如对陶渊明的认识可以有: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代表等,但要注意到陶渊明曾有远大抱负和壮志,只是很难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注意...

三台县13717397340: 结合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说明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
冶非奥沙: 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归田园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 ,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定是难受得很.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

三台县13717397340: 1,结合以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中的陶渊明是怎样的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 -
冶非奥沙: 1,陶渊明是一个向往自由和向往平静生活的人,我觉得归隐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因为想过平静生活而去归隐,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怎样?归隐说的直白点就是对生活的逃避,你觉得呢?

三台县13717397340: 求各位帮忙.结合《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对古代 -
冶非奥沙: 他是个疾世愤俗的人,追求着清净高雅,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归隐是带有逃避,隐瞒色彩的,所谓“大隐隐于市”便是归隐.

三台县13717397340: 请你结合《五柳先生》《桃园源记》和《归园田居》说说对陶渊明的认识 -
冶非奥沙: 《五柳先生》《桃园源记》和《归园田居》都表现了陶渊明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展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无论是《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的和谐社会,还是《归园田居》中的自我满足,还是《五柳先生》的淡泊处世,都是反映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的与污浊的社会完全不同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不愿流浊官场,甘心过自己的理想国生活的超凡精神境界,体现了作者继承屈原的那种品性高洁,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性.

三台县13717397340: 求教 - ------高中语文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后习题第四题: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 -
冶非奥沙: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是淡薄名利的雅士;他归隐田园,自己耕种,他是寄情山水的高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自还”他是卓然独立的志士.在我心中,他的归隐不是无奈于世事,而是内心的驱使,是真正地归隐. 古代的归隐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被迫,社会黑暗,自己又无力改变,可是文人心中不同流合污的情节使他们归隐;另一类是理想家,认为人从自然来,还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归隐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在我看来,古代的归隐其实是古代文人千年以来追求精神高度的体现!

三台县13717397340: 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5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中的陶渊明是怎样
冶非奥沙: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