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古老传说有那些?

作者&投稿:陶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沈阳的历史,传说等,最好是清朝的~

地名传说之沈阳九门
今天辽宁省的省会沈阳--山海关外富庶美丽的松辽平原上一座古老的城市,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可以经山海关直通华北平原,北可以直通吉林和黑龙江,沈阳以北的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在历史上大多是游牧渔猎民所住,因此沈阳是东北地区南北交通的要道,也是联系汉民族和满, 蒙兄弟民族的一个城市.
从历史上可以看到,沈阳城历史非常之久远,战国时燕国开拓辽东,在此设置哨所并驻扎军队。到了秦汉时,辽东地区设置了郡县,这里变成了一个县城,称为“候城”。唐朝时把这里叫做沈州,到了元代的时候,就称为;沈阳了.
明朝时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的经营,沈阳就是在明代修筑了砖墙,并且初步形成了规模,清太宗皇太极定都在这里,国号为大清,在原来的城墙上加以改筑,开了九座城门,又修筑了关墙,成为九门八关。
然后修建宫殿。天坛,地坛,太庙和六部衙门,还把沈阳称盛京。意思当然是想和明都城北京一比高下了,到了顺治帝时,清迁都到了北京,沈阳这才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但是还是被看作是陪都,现在的沈阳有很多古迹和古建筑,当然陪伴这些的一定是非常多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皇太极改建沈阳之后,城里非常的繁华.可是呢, 就在一个闷热的夏夜,突然之间乌云遮盖了整个天空,伸手不见五指,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血腥的味道,但凡闻到这个味道的人们都昏了过去.等到他们醒来的时候,己经是第二天白天了,这时人们惊恐的发现,城里的女人的小孩都不见了!一时人们到处寻妻觅子,城里面乱成了一团,慢慢的人们听说,九门出了一个蝎子精,那天晚上就是他在城门上作法,放出了大片的毒气,让人们昏迷,然后把女人和小子都卷走了.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城市马上变的人心惶惶,恐怖的气息四处蔓延...
话说这沈阳城里有这么一户人家,主人叫姬耀祖,据说还是很早很早以前周武王姬发的后代,这户姬姓的人家在这年的夏天生下了一个孩子,就碰上城里出了这么个妖怪,邻居们全都搬走了,只有这家姬姓的人因为主妇刚产完小孩,没办法走,一家人急的团团转,有一天晌午来了这么一个化缘的和尚,这家人虽然很愁,但是还是热情的招待了和尚,吃过饭后,和尚说:这么大个沈阳城,十户人家九户空,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姬耀祖就把事情的来由一五一十的说与了和尚,还让和尚早日离开这是非之地..谁知和尚听了哈哈大笑道:施主不必担心,你家公子乃是今年所生,属相是鸡,你家还又姓姬,鸡能吃蝎子,此是天意啊,让你家解救这里的灾难,光耀门楣啊;。话音刚落,只见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小孩,正是姬耀祖的孩子,身上还穿着红肚兜,
姬耀祖还没来的及说话,那和尚抱起孩子就走,出门化作一陈风飞走了....姬家人那个急啊。。。
就在这天晚上,蝎子精又在城门上放出了毒雾,毒雾弥漫了整个城市,就在这时,天空中一道金光,一只金尾红冠的大雄鸡长鸣一声,飞上了城墙,与蝎子精斗在了一起,只见天上狂风大作,刮的是天昏地暗。那金鸡和蝎子精打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琢死了蝎子精,把它整个吞了下去。然后在天空中三声长鸣,飞下了城墙,变成了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
这里,城里的雄鸡全都飞了出来,直冲九门,把砖缝和地上的蝎子全都吃光了,当然,那些被妖怪捉去的妇女和小孩全都从妖怪洞里跑了出来,回到了各自家中,沈阳城中又恢复了繁华的景象。因为一只雄鸡救了全城的百姓,所以从此家家养鸡成风,还特别喜欢养那种赤冠金尾的大雄鸡。

  据说沈阳是一块宝地,地下有七十二煞保佑,传说的详细经过是这个样子滴.相传清朝努尔哈赤在沈阳建都时,城市主体建设完工后,曾亲自查看主体工程,查看过程中他发现诺大一个沈阳城竟然没有一个大型的排水设施,他想如果发起大水来,损失可就大了,于是找来专管水利的大臣严辞查问,那个大臣答曰,沈阳乃风水宝地,地下有七十二煞保佑,根本用不着浪费钱财在排水设施上.但是努尔哈赤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并以一个什么罪名(记不太清了)杀了他.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后,有一年帝都水患,暴雨不断,努尔哈赤突然想起了这件事,非常担心,就日日杳问灾情,可大臣们都说没什么灾情,大雨一落到地上就渗到地下去了,地面上一点积水也没有.努觉得奇怪,想起了当年主管水利的大臣说的话,就请了一位当时有名的老道士来看风水,没想到老道士说的竟然跟那大臣说的一样,努尔哈赤后悔极了,好像最后给那个大臣平反了。
  据说沈阳当年有一个蝎子精,经常危害百姓,有一道士路过就告诉地方官,说在酉时在城里的某一个城门下杀好像是49个属鸡的人,并把人头埋在城门下三尺的土中,就可镇住那精怪。地方官依言而行,果然城里没再出现过蝎子精。解放以后那个城门整修时,据说在地下三尺挖出了一窝大大小小数千只蝎子。
  知道沈阳的东西南北四个塔不,据说沈阳城是被一个大鳌托着的,在忘了哪个时代了,老地震,当时的地方官就请道士来看,说是大鳌四肢在动,得在它的四肢上建四个塔压住它的四肢,这样沈阳就不会再地震了,那官修了这四个塔后果然不地震了。可是据说文革时因破四旧被拆了,后来好像就发生了不好的事,于是又重修了一下,现在沈阳的四个塔就是后建的


  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归顺的肃慎氏所有。西汉时期,汉王朝在今沈阳一带置侯县城,后辽东郡,后汉时改属玄菟郡。从后汉中叶起,沈阳被作为玄菟郡郡治,称高句骊县。今天,我们在沈阳市博物馆里看到的汉代遗存物,是从距市区东南10公里左右的浑河南岸出上的,据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前汉侯城县治及后汉宫菟郡治所在。至东晋中后期,玄菟郡为后燕所有,郡治徙置今朝鲜的咸兴,沈阳仍称高句骊县。公元407年,北燕灭后燕政权,沈阳又为北燕所据,高句骊县废。此后,沈阳又曾先后归属北魏和隋、唐政权。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渤海国在今沈阳一带置沈州。唐末,沈州为新崛起的契丹族人所占。辽太祖神册六年(921),辽兵将在沈水北岸置三河县。后改为乐郊县。成为沈州兴辽军及昭德军的治所,其址就在今沈阳附近。金代,沈阳为沈州显德军治所。元初仍称沈州,后因沈州地居沈水以北之故,更沈州为沈阳路(古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关于“沈阳”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沈水北岸的石嘴头山(今指柱山)下、住着一个小伙子沈哥。这年,沈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来是沈水的龙王三头蛟在兴风作浪。一沈哥发誓要找到三头蛟,为民除害。恰好东梅龙王的三公主羊妹听说父母要将自己许配于表哥沈水龙王三头蛟,就背着父母跑到沈水龙宫来,想亲自观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头蛟正在大摆“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气炸了,决心帮助沈哥除掉三头蛟。她脱下龙衣给沈哥穿上,说:“穿上龙衣,你就可以飞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阳哥哥搬来,只有太阳哥哥的火才能烧死三头蛟”沈哥闯进火海,太阳烤得沈哥都冒烟了,但是沈哥还是咬紧牙关,扛起太阳就跑。回到沈水,三头蛟正在拼命地把羊妹往水里拖,沈哥连忙将太阳扔了过去。三头蛟被太阳哥哥烧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进了河里。羊妹见状。万分着急,喊了声;“沈哥——”便跳进河里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龙衣已经脱给沈哥了。乡亲们找遍了沈水也没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尸体,就在沈水北岸立了块碑,上刻“沈羊”二字。后来,以这块石碑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这地方就叫沈羊,因为正好又在沈水的阳面,后人不知道沈哥羊妹斗蚊龙的故事,就误以“沈羊”为“沈阳”了

  老罕王迁都沈阳的故事
  萨尔浒之役后,老罕王努尔哈赤势力大增,随之便将都城由赫图阿拉迁到了辽阳,起名为东京。可是定都刚刚三年,突然又决定迁都沈阳。努尔哈赤为什么执意要迁都沈阳城呢?长久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努尔哈赤跟王公贝勒们一起议事,突然提出迁都沈阳的主张。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使大家十分意外,一时间七嘴八舌,纷纷表示反对。这样一来,君臣们在殿堂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诸王、大臣们认为东京城已经颇具规模了,如果再次迁移,势必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努尔哈赤据理力争道:“沈阳是形胜之地,四通八达,进可攻,退可守。在那里建都,西可以进攻大明,北可以攻打蒙古,南可以征服朝鲜。况且沈阳山青水秀,林子深,野兽多,鱼虾肥,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君臣们各持一端,一时难以达成共识。
  正在这难解难分之际,忽然门军报告说有一老人前来求见。努尔哈赤传令请进。这位老人刚刚踏进殿门,就大声向罕王报喜:“王爷,我家住在沈水南边的奉集堡。前天村东头的树林子里忽然飞来了一只凤凰。凤凰是鸟中之王,吉祥之兆,飞临这里,必定是王爷您洪福齐天,因此特地跑来向您报喜。”努尔哈赤听了大喜,重重地赏过老人,然后便派人前去查看,果然有一只美丽的凤凰落在林中。努尔哈赤心中一动,忙问诸王大臣这是什么意思。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谁也不吱声。只有四贝勒皇太极应声说道:“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落凤之地一定风水好,这是上天指示我们迁都那里。”努尔哈赤兴奋地说道:“四贝勒言之有理,我们就随凤凰的行踪行事!”众王公大臣也都点头赞成。
  努尔哈赤一边派人察看地形,一边征集民工车马,准备大兴土木。谁知刚一开工,那只凤凰忽然一声长鸣转身飞走了,一直飞到沈水以北的沈阳城才落下来,还不停地向努尔哈赤点头叫唤。努尔哈赤见状大声说道:“现在凤凰飞落沈阳城,长鸣不止,可见那里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新都应该迁往那里。大家意下如何?”众人默然不语。努尔哈赤果断地一挥手,大声道:“看来凤凰是奉天旨意,命我在沈阳修建新都。上天既然指示我迁都那里,我又怎敢不从?”众人见他决心已定,又见天意如此,就都纷纷同意迁都沈阳了。
  努尔哈赤果然命人在凤凰落脚之地修建京城,取名“凤天”,后又改为“奉天”,意思是“奉天承运”。新城修毕,努尔哈赤便由辽阳东京城迁都沈阳了。
  关于“沈阳”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归顺的肃慎氏所有。西汉时期,汉王朝在今沈阳一带置侯县城,后辽东郡,后汉时改属玄菟郡。从后汉中叶起,沈阳被作为玄菟郡郡治,称高句骊县。今天,我们在沈阳市博物馆里看到的汉代遗存物,是从距市区东南10公里左右的浑河南岸出上的,据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前汉侯城县治及后汉宫菟郡治所在。
  至东晋中后期,玄菟郡为后燕所有,郡治徙置今朝鲜的咸兴,沈阳仍称高句骊县。公元407年,北燕灭后燕政权,沈阳又为北燕所据,高句骊县废。此后,沈阳又曾先后归属北魏和隋、唐政权。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渤海国在今沈阳一带置沈州。唐末,沈州为新崛起的契丹族人所占。辽太祖神册六年(921),辽兵将在沈水北岸置三河县。后改为乐郊县。成为沈州兴辽军及昭德军的治所,其址就在今沈阳附近。金代,沈阳为沈州显德军治所。

  元初仍称沈州,后因沈州地居沈水以北之故,更沈州为沈阳路(古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关于“沈阳”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沈水北岸的石嘴头山(今指柱山)下、住着一个小伙子沈哥。这年,沈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来是沈水的龙王三头蛟在兴风作浪。一沈哥发誓要找到三头蛟,为民除害。恰好东梅龙王的三公主羊妹听说父母要将自己许配于表哥沈水龙王三头蛟,就背着父母跑到沈水龙宫来,想亲自观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头蛟正在大摆“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气炸了,决心帮助沈哥除掉三头蛟。她脱下龙衣给沈哥穿上,说:“穿上龙衣,你就可以飞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阳哥哥搬来,只有太阳哥哥的火才能烧死三头蛟”沈哥闯进火海,太阳烤得沈哥都冒烟了,但是沈哥还是咬紧牙关,扛起太阳就跑。回到沈水,三头蛟正在拼命地把羊妹往水里拖,沈哥连忙将太阳扔了过去。三头蛟被太阳哥哥烧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进了河里。羊妹见状。万分着急,喊了声;“沈哥——”便跳进河里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龙衣已经脱给沈哥了。

  乡亲们找遍了沈水也没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尸体,就在沈水北岸立了块碑,上刻“沈羊”二字。后来,以这块石碑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这地方就叫沈羊,因为正好又在沈水的阳面,后人不知道沈哥羊妹斗蚊龙的故事,就误以“沈羊”为“沈阳”了。

  八旗和汉八旗

  在人们的口语中,谈到清朝八旗制,常常会听到汉军、汉八旗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时期,由女真民族首领努尔哈赤统率,逐渐强大,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把自己属下的部民,按旗编制组成军队,先是四旗,即四种颜色的旗子。后来,人数增多,变为八旗,这便是八旗的由来。满族人都编入旗内,都称为旗民,也称为在旗的。由于满族全部编入旗下,所以,便出现了凡满人都是旗人之说。但旗人并不都是满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努尔哈赤、皇太极势力增大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编入旗内,统归八旗管辖,被称为蒙古八旗。后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尔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编成五个“牛录”,隶属于满洲八旗。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把蒙古五牛录扩编成两个蒙古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又把两旗扩编成八旗,至此,蒙古八旗出现了。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大量汉人被掠为奴,编入满洲八旗之内,成为家内奴或拖克索(农庄)内从事生产的奴仆。同时,为扩大兵源,从为奴的汉人中抽出一些壮丁(规定每20人抽一人当兵),其所需马匹器械由20名汉人共同出钱购买。其壮丁家为汉军户,对汉军户有优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迁入努尔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极即汗位后,改变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汉人编入满洲八旗人家为奴,编庄别居,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对这些汉人,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金提拔的汉人官员来管理。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二月,明朝辽东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从山东登州前来辽东投奔后金。皇太极对他们来投非常重视。当他们来到沈阳城郊时,皇太极在浑河岸边亲自迎接,行满族特有的抱见礼,可以说是非常之举。为与满洲八旗有别,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镶皂旗帜,即白旗镶黑边,受皇太极直接统辖。这是第一次出现打着有别于满洲八旗旗帜的汉军。汉人既然可以编成军,皇太极决定自己建立汉军,下令从所属的满洲八旗的汉人壮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组成一旗汉军,这是皇太极组成汉军的开始。随着军队的发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汉军旗为两旗。又过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汉军八旗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是旗人,也称汉军旗人。因此,应说旗人是由满、蒙古、汉三族人组成的,而不能说旗人都是满人。

  张学良和张恨水

  1929年8月的一天,住在北平的张恨水,刚刚给报纸写完连载的一段小说,突然,一位东北军的军官闯进家门。张恨水虽然满面笑容递烟倒茶,心里可有些紧张,不知什么事将要降临到头上。来人自称是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的副官,并送上张学良的一张名片,说:“张司令请你同我一起到沈阳去见他。”张恨水试探着问:“可知道是什么事吗?”那位副官不动声色地答道:“不知道,到那就清楚了。”“几时动身?”“火车票已经办好,就搭今晚的车。”这可使张恨水狐疑起来:自己过去与张学良素无交往,只是去年年末在沈阳《新民晚报》上刊登过《春明新史》,那也是被该报的朋友逼着写的,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呀,再有就是前几天才寄去代销的《春明外史》,也不能出任何差错。这时,脑袋里忽然跳出近时在上海《新闻报》连载的《啼笑因缘》,一定被张学良看到了。于是张恨水在向家人告别时说:“《啼笑因缘》出事了,可能张学良认为书中刘将军是暗写他父亲的,要我去沈阳走一趟。此去后果如何,很难料定,家中要有个准备,万一出了事,就先向朋友告借,及早迁回安徽老家。”家人闻讯很是惊慌。张恨水倒还镇静,带上几件更换的衣服,就跟那位副官去了沈阳。

  下车之后,张恨水也没心思去观赏市容,由那位副官引导直接进入帅府。没想到,张学良当晚即设宴欢迎。席间谈到《啼笑因缘》的创作,张恨水解释说:“沈凤喜确有其人,只是姓名改了。刘将军则是纯属虚构的。”张学良豁达开朗,笑着说:“你不愧是个大手笔,也希望你能帮助我们活跃东北的文坛啊!”这时张恨水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张学良听到寄来新印的《春明外史》100部,托《新民晚报》代售,立即遣副官去买20部,随后发给府中任事者,几乎是人手一部。第二天,张学良又邀张恨水在帅府老虎厅长谈,如同老朋友一样,谈得很融洽。接着便为他安排游览故宫和北陵,并与省城文艺界、新闻界人士进行会面、座谈。临行时,张学良还特意送给他一些土特产品。后来张恨水又写了小说《黄金时代》,连载于《新民晚报》上。

  蒲松龄手稿落沈阳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他一生贫困,设馆课徒,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大量搜集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终其一生创作了12卷、491篇短篇小说,这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的《聊斋志异》手稿,也一直由他的后人世代珍藏在故乡蒲氏家祠中。但清同治年间,山东遇百年少见的大旱,民不聊生,蒲氏家族便分头投奔各地谋生。蒲松龄七世孙蒲价人携妻带子远走关外,定居于陪都盛京,也带来了分到的先祖珍贵遗物、传家之宝《聊斋志异》、《聊斋杂记》原稿和六丈多长的巨画《聊斋行乐图》。蒲价人读过蒙学,粗通占卜之道,在沈阳城里摆了个卦摊,以此为生,成了当时沈阳有名的术士。

  蒲价人死后,传家之宝由他的长子蒲英灏和次子蒲英芳收藏。英灏习武,青年从军,历任清军哨官、帮统,后为盛京将军依克唐拉幕僚。依克唐拉得知蒲英灏是蒲松龄后人,并藏有《聊斋志异》原稿,便要借阅。蒲英灏虽然从未将原稿借出过,但上司要看,不好违拗,只得答应。当时原稿分装为两函八册,蒲英灏怕依克唐拉不还,就先将上函四册借给他,等看完上函,再换下函去看。但依克唐拉换去下函不久,就因事赴京,并带走了《聊斋志异》下函。不久传来噩耗,依克唐拉在京病故。蒲英灏这时追悔莫及,好端端的先人遗稿下半部从此就再没有回到他的手中。

  1900年,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英灏作为清军巡防官被派往西丰,家属也随他迁往西丰。民国初,浦英灏去世,《聊斋志异》原稿上半部及《聊斋行乐图》等便由儿子蒲文珊保存。伪满期间,汉奸袁金铠得知此事,便通过伪西丰县县长冯广民找到时任县图书馆馆长的蒲文珊,让蒲文珊将藏书藏画转让给他。蒲文珊说:“这是我祖先留下的东西,谁也不能给。”无奈,袁金铠仗势威逼,他只好把清画家穆通阿所作的《聊斋行乐图》转让给他,并将《聊斋志异》手稿借给他。这一借,袁金铠便用了5年,从手稿中选出十篇在沈阳影印出版,经蒲文珊多次催要,才把原稿交还。

  解放后的1950年,蒲文珊知道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正搜集珍贵文物,便将《聊斋志异》手稿上半部及《聊斋杂记》共32册捐献给人民政府,经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先生鉴定,确为蒲松龄真迹,珍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何为“剃头挑子一头热”

  沈阳的理发业始于清末,当时叫“剃头”。剃头是从清初开始的。清朝统治者取代了明王朝,下令剃发,结束了几千年束发戴冠的发式,改为剃头打辫子了。剃头一举,是清朝封建专制政策的一环。剃头打辫子这种形式,直到民国又变成剪辫子。之后欧风袭来,遂逐渐改成分头、光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寸头也风行一时。

  过去,沈阳民间有句歇后语,叫做“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对旧社会的沈阳理发业是个真实的写照。

  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或一头沉),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上挂钢(读去声)刀布和手巾。剃头挑子的这种模式,不但在沈阳如此,就是从黑龙江直到四川也没有两样的。如今,在沈阳的街头巷尾还会看到类似的个体理发者,但这种剃头挑子已很难见到了。

  从前剃头匠在走街串巷时还使用一种“唤头”。它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一头微张,全长一尺二寸,左手拿着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从两根条铁的缝隙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声音,这就算是剃头的叫卖声(即市声)。清初,剃头的并不是什么行业,而是推行剃发令的官差,那旗杆上的钢刀布原来是道圣旨,上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道圣旨便被钢刀布所替代了。剃头行业里还有套行话,如从事剃头的叫“取三”,取自满音。这句行话隐语不但在沈阳,就是大江南北称谓皆同。另外,男活叫“瞧背”,女活叫“八条”,剃的样式叫“帽缨子”等。

  日俄战争后,沈阳以南广大地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大批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开始流入沈阳,促使沈阳的剃头业向理发转变。辛亥革命以后,男子普遍剪掉了辫子,剃头被理发所替代,工具也发生了变化,由剃头刀改为手推子与剪刀并用。其时,沈阳繁华的街头也出现了专门经营此行业的理发馆(店),生意也渐兴隆起来。当时,还有理发行会组织,其内部的陈规陋习甚多,如规定在若干距离之间不许开设两家理发馆,要祭祀理发业的祖师爷罗祖等。解放前,沈阳设备较好的理发馆多集中在中街和太原街一带。


汉族民间传说
1、《女娲造人》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_古神。女...

中国古老的传说
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

一米阳光的含义?
最普遍的介绍:一米阳光,是爱情一闪即逝的意思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也有人说一米阳光是一个典故,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终年云雾缭绕,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意思就是让大家去把握现在可以得到的东西,追求一瞬间的真爱。其它含义:而现在,一...

商丘古城里有哪些民间故事或传说?
2、玄鸟生商:商是黄河下游的古老的夷人部落,帝喾高辛氏后裔。相传有娀氏女简狄与二女行浴,有玄鸟飞过堕其卵,简狄取而吞食,因而怀孕生契,契为商人始祖,契是商族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第一位男性首领。3、连理枝传说:连理枝传说的根在商丘,已经是中华文史中不争的事实。而作为非...

告诉我一些中国的古老传说
应龙逐渐爱上了拥有美丽歌喉的女子,但是,却始终无法见到女子的面容。在一次的圣战中,应龙被黄帝自云端释放出来。黄帝与蚩尤大战涿鹿。当时,蚩尤得风伯雨师、魍魉魑魅、山精鬼怪之助;然,黄帝则有风后力牧、应龙女魃、天女之辅等众神的帮助。使得最后让黄帝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圣战胜利打败蚩尤的同时,...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概括20字左右
牛郎织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神话故事,它的流传早于七夕节的形成。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有现存文字记载的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见于汉代史籍。我们用“牛郎织女”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2、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关于地府,黄泉,奈何桥等等之类的古老传说
地府:在中国,大量的古代神话和佛教典籍中都有阴曹地府的记载,中国人把世界万物都分为两极,这就是中国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把人类生存的空间分为天(阳)、地(阴);人分男(阳)、女(阴);时分白(阳)、昼(阴);天分日(阳)、月(阴);在中国有三界之说,就是天上、人间、地狱;认为人是...

上古神话
在我国的神话天地中,姑且不说被后世改造过的神话,就是古老的原始神话,我们也看不到对大神们爱情生活的描写,见不到他们这方面的生活细节。由于中国上古神话中有关爱情的内容极少,因而嫦娥奔月神话和后起的巫山神女传说在中国神话天地里就显得秀丽旖旎,风景这边独好了。 二“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是中国上古...

悬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寓言
在《淮南子》的古本中尚有嫦娥到月宫化为蟾蜍的记载,今本已无,显示了人们对嫦娥从谴责到同情的转变。魏晋六朝到唐代这段时期,人们对嫦娥的同情愈加发展,化蟾之类的古老传说渐被遗忘。有些学者认为嫦娥即《山海经》中的常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日全食的古代传说
在过往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由于对日食认识的局限,曾经出现过无数神话与 传说,而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也曾出于需要,散布和渲染过种种 恐惧。如今,科学的发展已经使人们对日食这一天文现象有了 更真切的了解。以下所录,是数则与日食有关的传说和趣闻。▲全球大部分地区对日食最流行的古老传说———妖怪 吃掉太阳。▲...

博山区13292472549: 沈阳老故事 有哪些? -
逯卞乐唯: 我知道从观光角度来说有盛京八景 这可能很多老沈阳人都不知道 第一景天柱排青 第二景辉山晴雪 第三景浑河晚渡 第四景塔湾夕照 第五景柳塘避暑 第六景花泊观莲 第七景皇寺鸣钟 第八景万泉垂钓 要看你想了解沈阳哪方面的故事了

博山区13292472549: 沈阳这个地名的命名与什么有关,和沈阳的资料 -
逯卞乐唯: 因为当时奉天府设在盛京城里,所以还有奉天之名,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博山区13292472549: 沈阳的命名与什么有关 -
逯卞乐唯: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3万年前,沈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据对新乐遗址考证,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母系氏族社会...

博山区13292472549: 沈阳名称的由来 -
逯卞乐唯: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军事要冲,战国时期便在这里建立了军事观察设施———“候”,驻扎有大量军队守卫着.由于军人家属的迁入,逐渐形成规模,就在这里建了城,名叫“候城”.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沈阳”了呢? 传说候城居民中...

博山区13292472549: 有关于沈阳城,沈阳故宫,帅府的一些传说,或者故事吗?比如沈阳的一
逯卞乐唯: 关于大帅府,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我也就不知道了.那里面比较有名的就是帅府里的老虎厅了,在那里张学良为了巩固自己对东北军的控制,毅然决然地处决掉了杨雨亭、常荫怀两个东北军大将.关于这次事件的传说或者史实,你在网上都能查到的.当时张学良刚接任他死去的父亲不久,刚上台就要这么做,他当时也很矛盾,而且当时杨、常二人手握大权,桀骜不逊.一旦这次计划失败了,张学良极有可能反倒被他二人搬倒.至于沈阳故宫,那里是清初关外三个帝王曾经住过的地方,那里当然上演过无数的权谋较量了.故事就更多了.你在网上都能查到的,何必来这里问呢,呵呵.

博山区13292472549: 沈阳故宫有什么传说 -
逯卞乐唯: 游故宫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索伦杆的传说了.在清宁宫的正门前,有一根近7米高的木杆在当院竖立着.这根木杆被安放在一个汉白玉石座之上,顶部套着一个锡斗叫做索伦杆.它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神杆”.按照满族的传统,在用此神杆祭天时,还要在上面的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用来喂食乌鸦以示祭天.相传,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早年曾被追杀,努尔哈赤实在无路可逃了,就躺在一条草沟里听天由命.这时突然飞来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将努尔哈赤严严实实地遮盖住,因此努尔哈赤逃过了追兵.后来,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做了皇帝.他为了感报乌鸦当年的救命之恩,下令满族百姓都要在自己的院子里竖立木杆套锡斗,以美味祭祀乌鸦.

博山区13292472549: 沈阳的历史遗迹 -
逯卞乐唯: 沈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名胜古迹有福陵、昭陵、新乐遗址博物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叶茂台辽墓、永安石桥等.沈阳故宫是除北京故宫外我国仅存的一座皇宫建筑群,具有较高的...

博山区13292472549: 谁知道,沈阳故宫,昭陵,福陵的传说?
逯卞乐唯: 清代入关前,皇宫在沈阳,迁都北京后,沈阳的皇宫就称作陪都宫殿,后来叫沈阳故宫.孝懿庄皇后李氏,死后迁葬昭陵.福陵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沈阳东陵全景 东陵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是东陵风景区的中心.1629年(后金天聪三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福陵建成.

博山区13292472549: 小学四年级作文题目(沈阳民间传说故事) -
逯卞乐唯: 很久很久以前,在府内(大分市),有个叫中屋玄通的穷商人.有一次,玄通去浦边卖酒,走过高崎山的山脚下.这时,不知从哪传来“吱,吱”的声音,听着很是痛苦.“这声音是怎么回事!”玄通急急忙忙往有声音的方向去,看到猴子...

博山区13292472549: 沈阳西湖的美丽传说 -
逯卞乐唯: 说起西湖的满塘荷花,至今还 流传 着一段美妙的传说.据说,清朝初年,此地有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李莲.她家境贫寒,命运多艰.两岁丧父,十年后妈妈又撒手人寰.那年夏天,李莲给妈妈上坟却没钱买纸,就从西河塘采来荷花和莲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