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蔡廷锴是谁吗?他是谁, 那里人?

作者&投稿:艾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蒋光鼐.蔡廷锴姓戴的友人是谁?~

戴笠

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清光绪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做裁缝和兽医。蔡廷锴童年就帮农活,9岁入塾,11岁丧母,12岁辍学,即随父做裁缝、学医。蔡性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1920年孙中山返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派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第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政治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国民共,军事政治认识与日增进。1921年,蔡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922年5月,孙中山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激战。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924年,升为营长。1925年初,蔡营与第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1925年7月,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下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1927年初,蒋介石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蒋介石,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激战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颖、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共产党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起义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此后,蔡廷锴在蒋介石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930年,蒋蔡两师参加蒋介石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1年初,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反革命“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十九路军受到红军严重打击,伤亡3000人,蔡本人经冒死抵抗才得以生还。

  日军发动“九一八战争”,占我东北,全国一致要求团结抗日。10月,十九路军陆续从江西调赴沪、宁,十九路军总部和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派兵来沪,并进一步制造事端,甚至无理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国民党这政部长何应钦及张静江先后劝蔡廷锴撤兵,蔡表示反对,认为十九路军驻地是中国领土,殊无撤退之理,我十九路军守土有责,万一日军胆敢来犯,决定迎头痛击。1月23日,蔡与蒋光鼐在上海召开了十九路军驻沪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抵抗日军的各种部署。24日,蔡又至苏州召开十九路军驻苏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抗战决心。虽然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退让,日军仍于1月28日夜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在广大群众的鼓舞、支援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十九路军全军约三万人,加上2月中旬来援的张治中第八军,计共只有4万多人。日方经不断增兵约七八万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飞机、战舰。但十九路军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凭着民族精神,与敌血战33天,前仆后继,死伤约万人,经历了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斗、八字桥战斗、蕴藻浜战斗、江湾与庙行战斗、浏河战斗等战役,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最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锴、蒋光鼐等于3月2日通电全国,表示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日军经过十九路军严重打击,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我国对日作战从未有过的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锴由于指挥淞沪抗战功勋卓著,被海内外誉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蔡廷锴抵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坚持抗战的立场,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满,蒋于5月6日令十九路军3个师分别调往江西、湖北、安徽“剿共”,蔡等据理反对。蒋乃改令调往福建,冀图在与红军的作战中使十九路军消亡。蔡于9月任十九路军总指挥。

  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蒋介石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次第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东征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十九路军七十八师约3个团,继在闽北歼灭两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蔡认识到进攻红军是中了蒋介石的计谋,反蒋抗日和“剿共“决不能并行,毅然决定把“反蒋抗日反共”的方针改为“反蒋抗日联共”,立即采取积极步骤与共产党红军联络,于9月下旬实现停战。10月26日,他们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使事变发动时无西顾之忧。11月20日,“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李济深为主席,蔡廷锴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国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蒋介石迅速集中十几万大军向福建进攻。十九路军众寡悬殊,又孤立无援,福建事变于1934年1月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

  蔡廷锴于福建事变失败后,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他以爱国主义激情,向侨胞和各国友好人士宣传抗日主张,介绍淞沪抗战和福建事变,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他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以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南京蒋介石政府,建立人民政权,组织联合战线,武装抗日为已任。他们还创办《大众日报》。

  “七七事变”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蔡廷锴爱国心切,赶抵南京共赴国难。但蒋介石仅委以军委会特任参议官这一虚职。11月,蔡在南京被车撞伤,回罗定休养。1939年他先后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所部驻桂南、粤西。11月日军在防城、龙门等地登陆,进攻南宁,蔡廷锴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从年底至翌年初,在桂南会战中,指挥桂南及广东南路各部对敌作战。7月,二十六集团军改为粤桂边区总司令部,但所辖部队皆调离,只剩些游击队,蔡成无兵司令,无法实现抗日抱负,乃于9月辞职。以后几年,蔡以特任参议官虚职闲居桂林。1944年8月回归罗定后,与谭启秀等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政策,蔡与李济深、何香凝、李章达等于1946年3月在广州正正式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实现革命三民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幸福的新中国为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前往朝鲜慰问中朝军民。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病逝。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清光绪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做裁缝和兽医。蔡廷锴童年就帮农活,9岁入塾,11岁丧母,12岁辍学,即随父做裁缝、学医。蔡性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1920年孙中山返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派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第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政治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国民共,军事政治认识与日增进。1921年,蔡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922年5月,孙中山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激战。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924年,升为营长。1925年初,蔡营与第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1925年7月,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下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1927年初,蒋介石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蒋介石,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激战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颖、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共产党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起义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此后,蔡廷锴在蒋介石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930年,蒋蔡两师参加蒋介石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1年初,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反革命“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十九路军受到红军严重打击,伤亡3000人,蔡本人经冒死抵抗才得以生还。

日军发动“九一八战争”,占我东北,全国一致要求团结抗日。10月,十九路军陆续从江西调赴沪、宁,十九路军总部和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派兵来沪,并进一步制造事端,甚至无理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国民党这政部长何应钦及张静江先后劝蔡廷锴撤兵,蔡表示反对,认为十九路军驻地是中国领土,殊无撤退之理,我十九路军守土有责,万一日军胆敢来犯,决定迎头痛击。1月23日,蔡与蒋光鼐在上海召开了十九路军驻沪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抵抗日军的各种部署。24日,蔡又至苏州召开十九路军驻苏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抗战决心。虽然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退让,日军仍于1月28日夜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在广大群众的鼓舞、支援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十九路军全军约三万人,加上2月中旬来援的张治中第八军,计共只有4万多人。日方经不断增兵约七八万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飞机、战舰。但十九路军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凭着民族精神,与敌血战33天,前仆后继,死伤约万人,经历了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斗、八字桥战斗、蕴藻浜战斗、江湾与庙行战斗、浏河战斗等战役,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最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锴、蒋光鼐等于3月2日通电全国,表示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日军经过十九路军严重打击,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我国对日作战从未有过的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锴由于指挥淞沪抗战功勋卓著,被海内外誉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蔡廷锴抵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坚持抗战的立场,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满,蒋于5月6日令十九路军3个师分别调往江西、湖北、安徽“剿共”,蔡等据理反对。蒋乃改令调往福建,冀图在与红军的作战中使十九路军消亡。蔡于9月任十九路军总指挥。

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蒋介石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次第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东征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十九路军七十八师约3个团,继在闽北歼灭两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蔡认识到进攻红军是中了蒋介石的计谋,反蒋抗日和“剿共“决不能并行,毅然决定把“反蒋抗日反共”的方针改为“反蒋抗日联共”,立即采取积极步骤与共产党红军联络,于9月下旬实现停战。10月26日,他们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使事变发动时无西顾之忧。11月20日,“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李济深为主席,蔡廷锴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国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蒋介石迅速集中十几万大军向福建进攻。十九路军众寡悬殊,又孤立无援,福建事变于1934年1月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

蔡廷锴于福建事变失败后,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他以爱国主义激情,向侨胞和各国友好人士宣传抗日主张,介绍淞沪抗战和福建事变,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他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以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南京蒋介石政府,建立人民政权,组织联合战线,武装抗日为已任。他们还创办《大众日报》。

“七七事变”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蔡廷锴爱国心切,赶抵南京共赴国难。但蒋介石仅委以军委会特任参议官这一虚职。11月,蔡在南京被车撞伤,回罗定休养。1939年他先后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所部驻桂南、粤西。11月日军在防城、龙门等地登陆,进攻南宁,蔡廷锴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从年底至翌年初,在桂南会战中,指挥桂南及广东南路各部对敌作战。7月,二十六集团军改为粤桂边区总司令部,但所辖部队皆调离,只剩些游击队,蔡成无兵司令,无法实现抗日抱负,乃于9月辞职。以后几年,蔡以特任参议官虚职闲居桂林。1944年8月回归罗定后,与谭启秀等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政策,蔡与李济深、何香凝、李章达等于1946年3月在广州正正式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实现革命三民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幸福的新中国为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前往朝鲜慰问中朝军民。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病逝。

蔡廷锴(1892年-1968年),中国政治家,军事家。出生于广东罗定。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与了1930年进攻苏区的战斗,对于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抱有疑虑。1932年一二八事变,率领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战。1933年带十九路军参加福建革命(闽变),失败后逃亡海外。1935年回国后,担任第16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抗日战争。抗战结束后,积极倡导和平。1947年组织了反国府军,并于次年奔赴解放区。1949年后,曾担任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人民代表大会广东省代表等职务。

广东罗定人,早年出来当兵找出路,作战英勇,一级级升到十九路军军长,淞沪一战成名,与十九路军都成了民族英雄


抗日名将蔡廷锴简介 一代名将蔡廷锴怎么死的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后参与...

蔡廷锴将军生平简介
蔡廷锴(1892.4.21--1968.4.25),76岁蔡廷锴简介,广东罗定罗镜人。1892年4月21日,出生于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从小爱听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故事,受到爱国思想的教育,不满清朝的腐败,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立志要为中华民族雪耻图强。1910年,全国人民起来进行反清斗争,18岁的他应募投身到广东新军...

抗日名将蔡廷锴的资料???
蔡廷锴 蔡廷锴(1892-1968) 广东省罗定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军长蔡廷锴等...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简介
(历史lishixinzhi.com) 蔡廷锴人物平生 裁缝从军 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罗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蔡廷锴到邻村的书馆入学读书。母亲突然去世,仅上了3年学的蔡廷锴被迫辍读。13岁的蔡廷锴过早地担起生活的重担。忙时他和姐姐种地,闲时他和父亲学裁缝。生活的磨难,练就蔡廷锴倔犟的性格和...

蔡廷锴将军是哪一年当兵
你好!蔡廷锴,1892年4月15日生于广东省罗定州。1910年,新军来到了罗定县,蔡廷锴瞒着父亲、妻子,以外出替人裁缝衣服为借口,加入新军。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蔡廷锴将军是哪一年当兵
蔡廷锴,1892年4月15日生于广东省罗定州。1910年,新军来到了罗定县,蔡廷锴瞒着父亲、妻子,以外出替人裁缝衣服为借口,加入了新军。当时才18岁的蔡廷锴终于实现了参军的夙愿。

蔡延楷怎样死的?
1968年4月25日,蔡 廷 锴因病医 治无效 在北 京逝世

蔡廷锴故居蔡廷锴将军
蔡廷锴,一位1892年至1968年出生的抗日英雄,原籍广东罗定县。作为杰出的军事领袖,他曾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十九路军的副总指挥,其卓越指挥在淞沪战役中留下了深刻印记。这场战役中,他迫使日军更换了三位统帅,展示了强大的军事才能,令国际社会瞩目。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与李济深等人在福建共同建立了“...

蔡廷锴身高
1米8。蔡廷锴是广东罗定人,身高1米8,南方人有此身高实不多见,故有外号叫“高佬蔡”。蔡廷锴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第一次北伐、讨伐桂军沈鸿英及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

抗日名将蔡廷锴的后人情况介绍
蔡廷锴后人,三国名将介绍,名将人物介绍,抗日剧猎狐剧情介绍,蔡廷锴,蔡廷锴简历,蔡廷锴蒋光鼐,蔡廷锴故居,蔡廷锴将军故居,蔡廷锴简介 蔡廷锴简介是这样的。蔡廷锴,十九世纪末生于广东,贫苦出身。九岁上学,三年后母亲去世辍学回家。小小年纪的蔡廷锴成为了家中最重要的劳力,秋收的时候下地干活,闲暇的...

下陆区18018151684: 蔡廷锴和宋哲元谁的官大 -
墨烟乌灵: 两人都是上将,军衔一样,且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不存在谁大谁小.蔡由于倾向共,被蒋不待见,多次赋闲,沪淞会战后已经没有表现和升迁的机会,但是沪淞会战的时候就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上将司令官了.而宋是在病死后才被追认的上将,在这一点来看,宋的实际军衔是不如蔡的.

下陆区18018151684: “一·二八”事变后,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奋勇抵抗日军的爱国将领是 -
墨烟乌灵:[选项] A. 蔡廷锴、李济深 B. 蔡廷锴、蒋光鼐 C. 冯玉祥、吉鸿昌 D. 杨靖宇、马占山

下陆区18018151684: 国民党统治时期各省的省长或者是主席是谁啊 -
墨烟乌灵: 各地均为军阀担任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阎锡山为首的晋绥军,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即大西北军),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紘的桂系军队,湘军(早期3大派系,即谭延闿系,程潜系,唐生智系,后来前两系瓦解,唐系演变成以何健为首的新...

下陆区18018151684: 抗日英雄有哪些 -
墨烟乌灵:收复察哈尔的将军——方振武 中国人民的朋友——约瑟夫·史迪威 ·战功显赫的开国上将——杨得志· 舍身救国的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 美洲洪门爱国老人——司徒美堂 · 与中国人民并...

下陆区1801815168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领导人是[] -
墨烟乌灵:[选项] A. 冯玉祥、吉鸿昌 B. 马占山 C. 蔡廷锴、蒋光鼐 D. 杨靖宇

下陆区18018151684: 谁知道淞沪会战有关影视剧有哪些 -
墨烟乌灵: 《蒋光鼐将军》 《蒋光鼐与一·二八》 《抗日名将蔡廷锴》 《广东十虎之奔雷虎:蔡廷锴》

下陆区18018151684: “国家有难,军人当马 “国家有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句话是谁说的[ ] -
墨烟乌灵:[选项] A. 蔡廷锴 B. 佟麟阁 C. 张自忠 D. 赵登禹

下陆区18018151684: “国家有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句话是谁说的 [ ] A、蔡廷锴B、佟麟阁C、张自忠D -
墨烟乌灵:B

下陆区18018151684: 《两国大业》中黎明扮演的是谁?
墨烟乌灵: 在建国大业中 黎明——蔡廷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