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课程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

作者&投稿:薛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艺术选修课对大学教育的意义~

体育舞蹈能促进大学生强身健体
舞蹈,作为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几乎和人一样古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拥有
表演自己精神特质的舞蹈。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现
今已发展为文艺舞蹈和体育舞蹈两大类别。尤其是体育舞蹈,已打破国籍、地区和民族的界
限,成为人类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风靡全世界,是全世界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
体育舞蹈的内容丰富多彩,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流行于全世界的国际体育舞蹈
(亦称国际标准交际舞),共有10个舞种,即现代舞(摩登舞)的5个舞种——华尔兹舞、探
戈舞、狐步舞、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舞和拉丁舞的5个舞种——伦巴舞、恰恰恰舞、斗牛
舞、牛仔舞、桑巴舞。现代舞或拉丁舞又可组合成队列集体舞。另一部分是流行于全世界的
各种迪斯科健身舞、现代交际舞和一些传统的、现代的集体舞蹈。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进行了生理运动指标的测定和研究。他们从能
量代谢率、能量消耗和运动心率变化等生理指标分析,说明体育舞蹈是最好的室内外娱乐活
动,是有氧代谢运动。有氧代谢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机能水平,而且
要求这两个系统的功能安全与肌肉活动时对氧的需求相适应。骨骼肌是人的运动工具,它运
28动时代谢率比安静时要高出50倍。肌肉剧烈收缩时局部产热速度,CO2及其它代谢产物的生
成和排泄速度应必然相应增加,才能保持活动肌肉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正常的氧化代谢
进行。否则,肌肉不能持久工作。这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正常氧化代谢的进行,完全依赖
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密切配合和协同活动,来保证肌细胞自始至终间接地、迅速地与外界环境
保持着不断的气体交换和吐故纳新。在有氧运动中,心、肺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体育舞蹈是最好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项目。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上课,身心多处在紧张、疲
劳状态。经常参加体育舞蹈活动,会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功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大脑反应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
强体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舞蹈能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先贤在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百病皆生于气”,“大怒伤肝,大
喜伤心,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的论断。现代医学研究也已证实,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它直
接影响生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心身疾病的产生与人的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情
绪又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人的情绪大致分为愉快的或积极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或消极的情绪两
大类。积极的情绪对人的生命活动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它能充分发挥肌体的潜在能力,提高
体力和脑力的工作效率,增强肌体免疫系统的防卫能力,保持生理健康。消极的情绪却促使
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导致神经系统活动的机能失调,久而久之会对人体智力发育、行为
协调和生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古人云:“舞则人之天性”。古代人通常以跳舞和身体动作代替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是
人们抒发感情、交流思想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和人们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舞
蹈运动中,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动人的舞姿、活泼欢快的群体气氛和自我身体律动,会以
十分微妙的信息传递感染人,使人体产生脑腓肽,刺激下丘脑,进而产生愉快的情绪,诱使
人们随着强有力的、欢快热烈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使人们身心处在振奋和欢悦之中,呈现
的是心灵的陶冶和肌体的展现,使人们精神得到愉快的休息和美的享受,因而忘掉了日常生
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紧张和学习中的压力,对人的情绪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过程中,一方面对技术掌握从不会到会,对理论从不理解到理解,
男、女同学动作配合从不协调到协调,这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技术掌握不好,男女同学动作配合失调,完不成动作要求,受
到对方的责难,甚至于对方弃之而去。这一切都会促使学生在情绪上承受压力,找出本身不
足,顽强进取,突破难点,以更积极的态度完成动作要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客观环境
的适应能力。
体育舞蹈,特别是集体舞蹈和队列舞蹈,是男女生合作的群体活动形式,它更能有效地
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全面发展,改变一个人孤独少言、消极离群的性情,使心胸变得更宽阔,形
成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性格,培养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精神。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情
绪健康、行为协调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9体育舞蹈能引导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个性的发展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的要求。健康的个性,从内部心理机制讲,应
是和谐发展的;从外部活动效能讲,应是有高度创造性的;从伦理讲,应表现为体力与智力、
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展现等方面高度协调的发展。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与时空艺术相结合的运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健康个性活动的
时间和空间。体育舞蹈是多层次的结构体,由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
全新的活动形式,以空间姿态和时间运动的完美融合,展现整体舞蹈艺术形象,形成各自独
立的风格体系,呈现不同个性风采。如国际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从总体上讲,其风格特点是
舞姿优美,舞步流畅,气质高雅,动作规范性强,一派绅士风度;又如拉丁舞,从总体上讲,
音乐节奏强烈,热情欢快,激情奔放,能培养人的韵律感和审美感。
因此,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去学习自己喜爱的舞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特点,培养自己的个性气质,如举止高雅、情绪稳定、热情活泼、反应灵敏等。同时体育舞
蹈还能提高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创造能力,在促进个性社会化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体育舞蹈能增强大学生审美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审美活动上的表现。培养
和树立正确的、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观,是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重要
的文化素质教育。
俗话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即人学,美的企盼追求是人类生存的价值定向。离
开了人类,离开了人的生命存在,离开了人类的生存活动,美也就无从谈起,人的生命存在
是美的本体。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人体是地球上最美的美”。诚然,并
不是所有的人体、所有的生命都是美的,只有那些健康的、强壮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生
命才是美的。人体美是在健身基础上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体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外在
美,即形体美、姿态美、风度美、动作美和健康美。人的内在美是心灵美,心灵美不能代替
人体美,但人们塑造人体美时是受美所制约的。人体美是最自然、最基本的美。形体美以其
匀称的体态和优美的曲线,成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一部分。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形
体很美,但由于姿态和风度欠佳,也引不起人们的美感,所以形体美又与姿态和风度有密切
关系。
人的形体是受遗传因素所制约,并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发育定型的。大学生时期正处在青
年中期,从人的整体发展过程看,是人生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和易变期,也是形体可塑期。体
育舞蹈对他们的姿态、动作和风度等进行严格的、专门的训练,可以修饰、改善和矫正身体
不良姿态,塑造健美的形体。体育舞蹈是和音乐融于一体的艺术,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优美
的旋律和激情的节奏,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从心灵深处领会到音乐的美感和魅力,从而陶冶情
操、激发美的思维活动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舞姿更优美,动作更协调,使舞姿、动
30作、服饰和风格达到完美统一。在这一实践中,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高。
体育舞蹈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
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进行素质教
育,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娱乐、体育活动,做到寓教于
乐、寓教于体、寓教于智、寓教于美,形成宽领域、高品味、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体育舞蹈活动可以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特有的体育和艺术文化氛围。这种
活动,参加的人员多,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建立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舞会,举办各种形式
的学习班和各种形式的表演、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
华,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到塑造,体质得到增强,社交能力得到加强,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体育舞蹈的运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功能,不仅能使大学生达到强身
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能有力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
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生不仅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承担着向其他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对我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调研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摸清制约因素,寻找解决法,有利于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为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概况前不久,本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本、专科在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师范院校学生、工科院校的学生和职业类院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为结构型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技术的评价和对科学素养的理解4个部分。分别用于调查学生的科学信息来源、科学知识水平、对科技利弊的认识、对高新科技领域的了解、对科技的兴趣态度、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等方面的信息。国际上普遍认为衡量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的条件是:对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都要达到基本的了解。按照这个标准,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与信息,对被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上述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当前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77.5%的学生对当代科学事件了解程度相当高;对科学技术具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②73.5%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来获取科学知识。虽然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方式,但是因特网、电视等现代媒体手段对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获取科技信息趋向多元化;③86.7%的学生对科技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技强国的信念等。从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只有20%的同学经常参加专题科学讲座和科学报告,不到25%的学生经常阅读科普书刊和观看科普展览等;调查还显示出大学生积累最多的科学知识是专业内的知识,而专业之外的知识知道的却很少;高达85%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发展史了解较少;科学实践能力较差,多数大学生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科学知识层面,即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层面,而对科学方法掌握、对科学的价值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反映出大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的缺失。另外,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科之间的“渗透”欠缺,理工科学生多数缺乏人文知识;文科生的自然科学知识一般停留在中学阶段。问题分析一、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不和谐的因素1.大学生科学素养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择校”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更激烈的高考竞争,在高考的竞争中又分化出一本和二本的竞争。使得中小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们为了能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几乎牺牲了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学校单方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了大学之后,专业知识又成为学生们的主攻方向。教育体制上的“一脉相承”最终带来两大弊端:①中小学不重视科学素养教育的风气在大学中延续;②学生长期保持着应对考试的“惯性”,即便到了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的大学却仍然沿袭过去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为考试而学,对于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大学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专业化。大学实行文理分科,造成了文、理科学生之间分界明显,不少文科生、艺术类学生因为高考不考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而在高中二年级放弃了对这些科目的学习,因而缺乏基础性、常识性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而由于同样的原因,理科大学生缺乏人文学科知识。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课和国家教育部规定必修的部分公共课,理科学生的课程中人文内容很少;而文科生的课程中自然科技知识不多,缺少文理的交叉和融合。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使得当前的大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二、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的取向偏差,使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评价大学生素质的主要量化指标是大学学习期间的专业成绩,科学素养是一种相对比较抽象的软条件,其高低对他们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导致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在这方面加强学习的意识,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大学生缺乏提高科学素养所需的主体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大学生所承载的带动国民科学素养水平提高的责任感。三、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上投入时间少由于学生、学校对就业的不可预知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目前一些地方院校将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成:本科+考研=就业,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分数、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四六级英语过级、各门功课过线、专升本、本考研,大学也变成了“应试型教育”。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之下,学生从入学开始为就业做“策划”,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为考取研究生。导致这部分学生把所学的课程分为“考研课”和“非考研课”而区别对待,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成绩”——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考研用得上的课或“专升本”用得上的课。在这种“氛围”的压力下,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能展现自己“成绩”以外的科学素养上多投入时间,这些大学生自然就成了大学中“应试教育”的积极响应者。四、学校的科学素养教育氛围不够浓郁调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着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方法训练的倾向,课堂讲授侧重于讲解科学原理、概念,较少采用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少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成绩的评估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再认识和重现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关注做考卷、解习题、背教科书,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本质缺少有效的理解和真正的掌握。在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方面,虽然学校每年都有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科技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过程体验放在首位,制定的预期成果标准过高,把国家级、省级的比赛名次看得过重,真正参加的学生却不多,组织科技活动预期效果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社团活动方面组织有唱歌比赛、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文体活动,然而与科技知识有关的比赛活动却不多。学校的学生社团数量不少,但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类社团却很少。没有营造出浓郁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与氛围。几点思考一、改革课程设置,选好用好教材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文理知识并不均衡,所以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基础课,加强实践课。具体措施是:①就理科专业而言,应该考虑提高理科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拓宽教学内容。如: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程、人文精神培养课程等,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②对于文科专业,可以开设一些科学类选修课程,如现代科技概论,科学史、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以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开设一些跨学科文理渗透的综合课程供学生学习,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课程。④邀请校内外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系列人文讲座、科普讲座等。通过文理渗透,让文科学生尽可能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让理科的学生尽可能接受人文学科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本专业的深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加强对选修课教学的管理。选修课是本科学习阶段及其重要的学习历程,是大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知识拓展和知识升华的重要学习环节,更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选修课在大学的课程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但多数学生未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地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提高学生对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选修课的考核力度,保证大学生这一重要的学习历程得到落实。二是教师要选好用好教材。目前高校教材版本很多,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关系处理好的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好教材,要选择教材,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新的开发。因为现在教材内容过多阐述“是什么”,而没有从“为什么”的角度给学生以详细解读,需教师去填补这些“空白”,搞好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变传授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导学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实践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引入课堂,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专题讨论、小组学习、问题学习、模拟实验、辩论会、实地调查、个案分析、课题研究等,引导学生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各种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将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写小论文、设计实验、拟定研究(设计、制作)题目和研究方案,使学生即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又得到科学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三、改革完善高校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要充分发挥高校考试制度对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导向作用,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切实将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改革高校传统的考试内容,有意识地将能体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考查的内容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考查中去。二是要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不仅要在书面考核题型的设置上体现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而且要在传统的书面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一步丰富考核形式,采取任务设计、模拟问题情境、对话等多样化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开展对大学生素养的考查与评价。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将对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一种合理的引导、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他们才能将学校教育活动当中各种有利于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变成为自身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为大学生这一掌握高级专门知识的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在全社会科学文化精神传播与普及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基础。四、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创立的教育环境。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浓厚的科学氛围,在校园文化中,强化科学导向,创造新的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广泛宣传科学。创立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创造性地建设多元立体的科技教育校园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资源,如宣传橱窗、校广播、校电视台、校园网介绍科技发展史、科技新发现、世界科技新动向和新成果、科学新知识、科学名人名家。二是挖掘、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利用校舍有限空间建设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及本地科技成果展览室等,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的科技操作室,使学生耳濡目染,达到自然地渗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创新科技活动内容,如举诺贝尔奖宣传展览,让的学生了解诺贝尔奖;举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讲坛、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竞赛、科技文化展览、科技讲座、放映科教电影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不断提高。四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科普宣传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深入到社区或乡村,开展义务实践活动;宣传科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破除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让大学生志愿者以科普宣传员、科普报告团成员、科技馆讲解员等身份出现,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生不仅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承担着向其他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对我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调研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摸清制约因素,寻找解决办法,有利于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为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查概况

前不久,本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本、专科在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师范院校学生、工科院校的学生和职业类院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为结构型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技术的评价和对科学素养的理解4个部分。分别用于调查学生的科学信息来源、科学知识水平、对科技利弊的认识、对高新科技领域的了解、对科技的兴趣态度、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等方面的信息。

国际上普遍认为衡量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的条件是:对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都要达到基本的了解。按照这个标准,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与信息,对被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上述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当前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77.5%的学生对当代科学事件了解程度相当高;对科学技术具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②73.5%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来获取科学知识。虽然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方式,但是因特网、电视等现代媒体手段对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获取科技信息趋向多元化;③86.7%的学生对科技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技强国的信念等。

从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只有20%的同学经常参加专题科学讲座和科学报告,不到25%的学生经常阅读科普书刊和观看科普展览等;调查还显示出大学生积累最多的科学知识是专业内的知识,而专业之外的知识知道的却很少;高达85%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发展史了解较少;科学实践能力较差,多数大学生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科学知识层面,即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层面,而对科学方法掌握、对科学的价值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反映出大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的缺失。另外,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科之间的“渗透”欠缺,理工科学生多数缺乏人文知识;文科生的自然科学知识一般停留在中学阶段。

问题分析

一、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不和谐的因素

1.大学生科学素养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择校”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更激烈的高考竞争,在高考的竞争中又分化出一本和二本的竞争。使得中小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们为了能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几乎牺牲了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学校单方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了大学之后,专业知识又成为学生们的主攻方向。教育体制上的“一脉相承”最终带来两大弊端:①中小学不重视科学素养教育的风气在大学中延续;②学生长期保持着应对考试的“惯性”,即便到了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的大学却仍然沿袭过去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为考试而学,对于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大学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专业化。

大学实行文理分科,造成了文、理科学生之间分界明显,不少文科生、艺术类学生因为高考不考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而在高中二年级放弃了对这些科目的学习,因而缺乏基础性、常识性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而由于同样的原因,理科大学生缺乏人文学科知识。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课和国家教育部规定必修的部分公共课,理科学生的课程中人文内容很少;而文科生的课程中自然科技知识不多,缺少文理的交叉和融合。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使得当前的大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二、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的取向偏差,使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评价大学生素质的主要量化指标是大学学习期间的专业成绩,科学素养是一种相对比较抽象的软条件,其高低对他们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导致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在这方面加强学习的意识,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大学生缺乏提高科学素养所需的主体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大学生所承载的带动国民科学素养水平提高的责任感。

三、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上投入时间少

由于学生、学校对就业的不可预知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目前一些地方院校将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成:本科+考研=就业,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分数、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四六级英语过级、各门功课过线、专升本、本考研,大学也变成了“应试型教育”。

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之下,学生从入学开始为就业做“策划”,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为考取研究生。导致这部分学生把所学的课程分为“考研课”和“非考研课”而区别对待,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成绩”——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考研用得上的课或“专升本”用得上的课。在这种“氛围”的压力下,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能展现自己“成绩”以外的科学素养上多投入时间,这些大学生自然就成了大学中“应试教育”的积极响应者。

四、学校的科学素养教育氛围不够浓郁

调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着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方法训练的倾向,课堂讲授侧重于讲解科学原理、概念,较少采用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少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成绩的评估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再认识和重现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关注做考卷、解习题、背教科书,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本质缺少有效的理解和真正的掌握。

在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方面,虽然学校每年都有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科技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过程体验放在首位,制定的预期成果标准过高,把国家级、省级的比赛名次看得过重,真正参加的学生却不多,组织科技活动预期效果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在社团活动方面组织有唱歌比赛、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文体活动,然而与科技知识有关的比赛活动却不多。学校的学生社团数量不少,但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类社团却很少。没有营造出浓郁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与氛围。

几点思考

一、改革课程设置,选好用好教材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文理知识并不均衡,所以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基础课,加强实践课。具体措施是:①就理科专业而言,应该考虑提高理科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拓宽教学内容。如: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程、人文精神培养课程等,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②对于文科专业,可以开设一些科学类选修课程,如现代科技概论,科学史、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以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开设一些跨学科文理渗透的综合课程供学生学习,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课程。④邀请校内外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系列人文讲座、科普讲座等。通过文理渗透,让文科学生尽可能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让理科的学生尽可能接受人文学科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本专业的深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加强对选修课教学的管理。选修课是本科学习阶段及其重要的学习历程,是大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知识拓展和知识升华的重要学习环节,更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选修课在大学的课程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但多数学生未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地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提高学生对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选修课的考核力度,保证大学生这一重要的学习历程得到落实。二是教师要选好用好教材。目前高校教材版本很多,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关系处理好的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好教材,要选择教材,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新的开发。因为现在教材内容过多阐述“是什么”,而没有从“为什么”的角度给学生以详细解读,需教师去填补这些“空白”,搞好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变传授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导学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实践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引入课堂,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专题讨论、小组学习、问题学习、模拟实验、辩论会、实地调查、个案分析、课题研究等,引导学生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各种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将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写小论文、设计实验、拟定研究(设计、制作)题目和研究方案,使学生即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又得到科学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三、改革完善高校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

要充分发挥高校考试制度对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导向作用,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切实将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改革高校传统的考试内容,有意识地将能体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考查的内容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考查中去。二是要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不仅要在书面考核题型的设置上体现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而且要在传统的书面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一步丰富考核形式,采取任务设计、模拟问题情境、对话等多样化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开展对大学生素养的考查与评价。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将对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一种合理的引导、激励作用。

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他们才能将学校教育活动当中各种有利于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变成为自身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为大学生这一掌握高级专门知识的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在全社会科学文化精神传播与普及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

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创立的教育环境。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浓厚的科学氛围,在校园文化中,强化科学导向,创造新的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广泛宣传科学。创立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创造性地建设多元立体的科技教育校园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资源,如宣传橱窗、校广播、校电视台、校园网介绍科技发展史、科技新发现、世界科技新动向和新成果、科学新知识、科学名人名家。二是挖掘、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利用校舍有限空间建设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及本地科技成果展览室等,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的科技操作室,使学生耳濡目染,达到自然地渗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创新科技活动内容,如举办诺贝尔奖宣传展览,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诺贝尔奖;举办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讲坛、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竞赛、科技文化展览、科技讲座、放映科教电影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不断提高。四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科普宣传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深入到社区或乡村,开展义务实践活动;宣传科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破除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让大学生志愿者以科普宣传员、科普报告团成员、科技馆讲解员等身份出现,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4.20交选修论文的同是唐娇的学生的路过……


急求课程设计:某公司视频会议系统!
电视会议系统可通过电视视频图象实现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现代图象通信办公与会议系统。该系统可设置于大楼内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办公室,以及重要的会议室内。使领导不出办公室就可以进行可视电话会议,或召开电视会议。节省时间,提高办公效率。系统包括:桌面电视会议终端、专业电视会议系统终端、多点电视会议控制器,以及电视...

建筑设计技术主修哪些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课、外语、计算机、体育、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2)素质拓展课程:即将素质教育课纳入公共基础课程中。2.专业主干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室内设计、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基础、中外建筑...

影视相关专业学的课程设计
截至2016年,有本科艺术类院校48余所,并且在各类师范类院校、综合类大学中多设置音乐、美术、传媒等学院(系、科)。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设计人物造型设计专业都开设哪些课程 本专业下设场景设计、人物造型两个方向,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开设专业
主要课程:绘画基础、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工业设计史、构成、表现技法、产品设计、设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摄影、多媒体设计制作、环境景观设计。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外企业、专业公司、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研究、管理等工作,或在大中专院校从事设计教育等...

某人给某设计院设计工程图纸获得设计费20000,10 天兼职翻译15000,技术...
如果按照个人所得税要求缴税,那就交多了,不说别的,就按2000以上10%交,也得1.23万,实际是远大于这个数,非常不划算 避税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对公,若有熟人,走个技术服务之类的发票,包括兑现,6%以内绝对搞定。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怎么样
企知道数据显示,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成立于1994-06-30,注册资本6000.0万人民币,参保人数124人,是一家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曾先后获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和荣誉。在知识产权方面,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拥有专利信息达到76...

当前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公务员培训的方式依旧是以面对面上大课为主,以教材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这种灌输式的培训,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不但难以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更无法着力培训公务员的分析能力和行政决策能力,致使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4、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不...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主修科目?
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传动的相关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系统等内容,使学生熟悉常用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能参照说明书阅读设备的液传动系统图;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并具有调试和设计一定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 14.电气控制技术(4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低压电器,常用金属...

设计专业考什么资格证书?
考试内容:色彩理论、传统动画、人体素描等基础课程,PHOTOSHOP纹理帖图、Maya、3DMAX等软件工具的应用,角色设定、3DMAX插件、游戏体系结构、游戏编辑器、后期合成等游戏设计技能。考生需完成一个完整的游戏设计作品。 9、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 发证机构;国家劳动部 报名条件: 1、房地产公司、各设计院(所)相关在职人员...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

临沂市18965573043: 关于艺术设计学生具备的职业素养要求及学校培养差异调研报告,不少于2000字 -
由胀紫金: 1.懂制图(土建制图、机械制图),能熟练地画出符合国家规范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2.能看懂各种土建施工图纸,除了结构施工图纸外,对给排水(上下水)工程图、采暖工程图、通风工程图、电气照明与消防工程图等,也都非常熟练.这对...

临沂市18965573043: 如何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素质 -
由胀紫金: 创新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推动社会发展,就要努力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素质.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要实现发展与进步,创新素质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当今社会中设计,抄袭的现象很严重,而且在艺术作品中,创新的东西很少...

临沂市18965573043: 艺术设计是属于什么类的学科?? -
由胀紫金: 艺术设计是属于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含:工艺美术品制作与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

临沂市18965573043: 艺术修养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
由胀紫金: 修养不是靠学习艺术就可以提高得,当然你愿意提高自己得艺术修养,是很让人可喜得,因为你注意到了修养得问题.我也是大学生,学得就是艺术.坦白说,回答你得问题,我只有几个字:作用因人而异.

临沂市18965573043: 艺术设计专业学信息素养的作用?急!!100字左右 -
由胀紫金: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它体现于设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设计冲动、设计观念、构思到最终的完成,无不体现出设计者的创造思维.由此,对于艺术设计大学生来说,可将信息素养养成教育的目标设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获得信息;第二层次为解读信息;第三层次为创造信息.这其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素养养成教育的第三层次,是养成教育的最高目标指向.

临沂市18965573043: 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观?
由胀紫金: 一篇论文,供参考.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景 毅 (新疆职业大学机械电子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

临沂市18965573043: 工科的工业设计和艺术的工业设计有何不同 -
由胀紫金: 工科侧重理工知识 较艺术更注重材料及加工 力学原理 成本等综合问题 艺术有美术优势 表现技法一般较强 设计思维不受约束 审美及空间感较强 就业方向并不是按照这个分的

临沂市18965573043: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要学什么? -
由胀紫金: 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装饰基础、摄影、标志设计、装帧设计、广告设计、艺术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丝网印刷设计、印刷工程导轮、数字图像技术与应用、工业产品鉴赏、服装设计、制衣工艺、室内外装潢设计、城规环艺工程设计等.

临沂市18965573043: 大学理科专业中有哪些与设计有关的? -
由胀紫金: 1、工业设计 本专业立足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产品...

临沂市18965573043: 艺术设计专业是指什么啊 -
由胀紫金: 我是艺术设计专业 这说明你去了那个学校以后可以选择专业 招生时这样写 去了学校大二可以选环境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等等设计专业 如果开始那个专业就是室内设计 说明你上的那个专业就不能改了 还有 专业如果是艺术设计 说明你将来毕业证上专业就是艺术设计 不是环境艺术设计等任意一个你学细的那个专业 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懂不? 关于就业 这个不好说 真正有本事的人什么工作都找不到 专业再好 不会操作也是白搭 不懂了再问我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