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般若境界???

作者&投稿:尤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般若?佛教的般若到底是什么意思?~

般若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或者“般若波罗蜜”。在印度瑜伽经典《瑜伽(合一)经》中有明确定义: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
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扩展资料:
一、求声闻智慧有三种:学、无学、非学非无学。
1、非学非无学智慧 非学非无学智慧者,如干慧地、不净观、安那般那、欲界系、四念处、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等。
2、学智 学智者,苦法忍慧,乃至阿罗汉第九无间中金刚三昧慧。
3、无学智 无学智者,阿罗汉第九解脱智,从是已后,一切无学无尽智,无生智等。是为声闻智慧。
二、求辟支佛智慧亦如是
但以是人无漏善根纯熟,虽生无佛之世,不从他闻,自然觉悟得禅定,三界漏尽。所得三明六通等,为德小胜声闻,是为辟支佛智慧。又以观十二因缘智慧深利,能侵除习气,胜于声闻,从四谛观门断结,此为异也。
三、求佛道智慧者
菩萨从初发心已来,行六波罗密,破魔军众,及诸烦恼,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无余涅槃。随本愿力,从是中间,所有智慧,总相别相,一切尽知,是为佛智。若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三种智慧,故名为般若。
‘波罗密’波罗密者,翻名如前。若菩萨随所修智慧中,能具足五种心者,是时般若名波罗密也。何等五?一者了知智慧实相,非境非智,心无所得,而能遍学三乘智慧,及一切世间知见。余四心如檀中分别。
菩萨能如是,于所修智慧中,具此五心者,随所得智慧,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所修智慧,皆名行般若波罗密。若至无上菩提道果,方是般若波罗密具足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

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般若,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 ,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扩展资料:
般若的分类:
1、文字般若:“现在请大家仔细看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这句话是文字般若;方便般若:大家仔细看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这个行为是契入般若境界的方便,是方便般若。
2、观照般若:您仔细看金婆罗华的时候行为就是观照般若,妄想皆无,这时已经远离了分别意识,就是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这时候您的心灵境界就是实相般若。
3、眷属般若:这时候您已经成就了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所以,其它五度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宇宙万法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所以是眷属般若。
4、境界般若:这时候您的自心一方面没有妄想,一方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同时具备这两点的现前一念、当下一念就是佛境界,所以是境界般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

不可说不可说
领悟不难,证悟很难;领悟了没有用,证悟才会了生脱死。阿难多闻,可是修的不够也没有足够的定力摆脱外道的邪法。我认为大家好好修行就最好。

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为过去翻译佛经的原则是观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宁可译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现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译气字(气功的气,修道的气)就不能翻,因为不能译成瓦斯,也不能译成空气,或其他的气。由于外文每一个气都有一个专有的字,而中国字欲不同,气字上面多加一个字意思就不同了。空气、煤气、电气,就是人发脾气,都是气字上面加字不同而有异,所以单独一个气字只好翻音,然后再加注解。当时般若不译成大智慧,也是这个原因。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也是一个名称,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大家要注意!他并没有说不能思议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挡住,不准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推测、去思想道是什么。假如实相道体能够用思想得到的话,那还是属于妄想意识的范围。所以说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因为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议的境界。
到了后世禅宗,讲一个道字,无所在,无所不在,很难表达。如果讲一个佛字,又带了一个佛的观念。虽然有时侯佛法里头,佛字就代表了这个道体,但是一般人一听到佛,脑子里马上想到大殿上那个塑得发亮发光的佛像,不免又着相了。所以,唐宋以后,禅宗干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反正都是代名辞而已。华严经上说: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盘也可以,说了一大堆,一百多个名辞,反正这些都是代号,代表实相般若道体。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

这些年来,有许多外国同学研究如何翻译境界两个字,我说假使翻成外文的话,勉勉强强可翻译成现象,但是那仍属于自然界的观念。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注解,很难翻译。譬如修道见道的境界,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个境界。又譬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我们常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就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禅师们因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个和尚住茅蓬的时侯,就写了一副很好的对子:‘万里青天开笑口,三间白屋竖拳头’。
像弥勒菩萨一样,哈哈大笑,就是我们喜欢塑的一个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道,什么都空掉,什么都喜欢。三间白屋就是三间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里海阔天空。像这一类的文字,就描写一种境界,但也并不足以代表悟道那个境界。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侯,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高兴的时侯,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了,专门回头想少年时代的事。有时侯自己坐在那里想起来,还摇个头笑一下,回味那个境界。这些都属于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此外,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至于我们没有修道的人,有什么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苦恼境界。如古人诗中所讲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这是普通人生的境界,不是烦恼,就是病痛,或者是衰老了,眼花了,头发白了,这就是人生苦恼境界。所以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我们晓得,文字本身就具备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语;因为把我们言语记录下来,就变成了文字。中国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叫做中文,英语系统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是英文,其他法文、德文、俄文,都是代表他们的思想、言语的记号。文字有它的境界,我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金刚经在中国,为什么那么吃得开呢?是鸠摩罗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译了很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此外还有维摩经的文字,也都很特别,是另创一格的文字意境。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所以同样的读书学文字,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同样的修道,有些只能够成为修行人,而不能够成佛,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清朝有位历史学家赵翼,也是大诗人,大文豪,他晚年写了三首有名的诗,其中有一首说: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他说,年轻的时侯学讲话,讲不圆满,自己以为学问功夫还没有到家。到年纪老了才知道,学死了也没有用,因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过这是指普通人而言,据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那真是不可想像。
八十年前我的老师见过一个和尚,本来是一个剃头师傅,挑个担子在乡下到处走,在满清的时侯,剃头的孩子不准参加考试,限制极严。可是这位剃头的大禅师悟了道,什么都懂,无所不知。他也有一个庙子,是方丈圆寂时侯,护法给他的。有人叫他杨和尚,有人叫他杨剃头。一般读书人去考他:杨和尚我有句话忘掉了,你看是出在那本书里?他说:这在第几页那一本书嘛!我老师年轻的时侯很调皮,故意去问他红楼梦上一句话,他都能回答得不错,那怪极了。有一个很有钱的人抽鸦片,想戒也戒不掉,后来只有去求这个杨和尚,杨师父啊,你来帮我剃个头。剃头的时侯鸦片烟瘾发了,鼻涕、
眼泪直流,很痛苦,这位杨剃头在他背上拍了一下说:‘脱了!’就是解脱,头也帮他剃好了。从此以后,这个人也再不抽鸦片了。
这些是讲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聪明是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事想得起来,前一辈子读的书都知道。这个话,你们诸位听了,大概觉得很稀奇,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所以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要读书要早读,这一辈子的书是为来生读的。悟道的时侯,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学问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强。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佛经上经常讲方便,假使我手里没有纸,请你给我一张方便方便,这可不是佛学的方便。东汉的霍光大将军,是大元帅,也是大宰相,东汉一代的天下,是他扶正的。可是历史批评他四个字:‘不学无术’,说他读书太少,处理国家大事,在知识见解上,没有恰当的方法,所以是‘不学无术’。
术,不是手段,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艺术。譬如说看佛经,他能够用特殊的一种方法,把难懂的立刻就懂进去,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一听就懂了,这就属于方便般若。
我们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头上有三只眼睛。这位菩萨代表什么呢?一个人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你说这个人办法多不多?当然很多。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行。像一个会魔术的人,随手抓一个东西,都可以变一个魔术,这就是方便般若。

眷属般若

眷属般若是跟着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名辞叫行愿,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是属于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所谓眷属就是亲戚、朋友、家人等亲眷。
般若的眷属又是什么呢?我们都晓得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证功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关于这方面,我暂时不作详细的报告,因为金刚经的本身内容,就提到了这五样事。
现在我们已经晓得般若所包涵的内容这样多,没有适当的字可以翻译,所以只能译音了。般若的内容,包含了悟道之愿,换句话说,这个修道的道愿,本身就具备了这么多的内容。

无坚不摧

现在我们手里的这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什么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刚两个字呢?金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一切法,而且无坚不摧,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密。金刚经有五六种不同的翻译,我们惯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这一种。有的翻译,上面加‘能断’两个字,意思是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烦恼,而成圣成佛。所以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可能鸠摩罗什认为,这种能断的精神,已经包含在经文里了,所以经名不需要特别再加上去。
所谓‘波罗密’,一般的翻译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后加一个多字,成为般若波罗密‘多’。这个‘多’字是尾音,现在的音来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拿古代的梵音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达’。‘多’就是‘达’的音。我们大家惯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常常有人把它称为‘多心经’,因为西游记上,把这两个字与上面切断了,变成多心经。
现在我们讲的这一本经,如果照含意来说明经名,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如果我们照旧式庙子里的讲经方法,这个经的题目,一天讲两个钟头,连续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事实上,那一种讲经的方法非常好,解释得非常详尽,由文字教育开始,什么叫经?这个经字就可以讲一个礼拜。什么叫金刚?又可以讲上一个礼拜,因此一个题目讲完了,个把月过了,金刚经的边在那里啊?那叫做无量无边。现在我们不采用那个办法,我个人的个性,也是不大适合那种讲法,所以我们采取简单明了的解释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这里称佛说而不称如来说,何也?佛是觉悟的人,则从事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体上说的。此经文称佛说,则是说人证果,是由修般若而证,指给我们这些修行的人,也必须走这条路,必须明般若之理。般若是众生本性具足的,它是如来智,称佛乃性相全彰之名。如果称如来,乃性德之称也。“佛说”的说字,说什么?说般若非般若,两边不著,这即是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修行亦然,是在生活的五欲六尘相中修,非灭掉相、远离生活而修行。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此三句,是本经的纲领,大藏经之精要,是佛祖心肝,圣凡脑髓。三教五宗,无量妙义,尽在于兹。三昧经曰:“心无心相,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般若之法,心法也。不可立说也。 世尊恐后人误会而偏空,所以不说如来说,而曰佛说,乃指般若则非般若,即名字以离名字也,明了虽不坏相,仍应会归于性。令一切众生开佛知见耳,开佛知见者,令知性本无相,须离相修持,而后方可见性也。故曰般若非般若。若不明此理,心中有般若波罗蜜名字相,便取法相,怎么能说是我奉持般若波罗蜜呢?为什么?因为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寿者故。 众生不取法相,以修持一切法,则法法无不是般若。总而言之,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若有所说,即是毁佛谤法。 佛是应机施教。如药材无论贵贱,能疗愈疾苦的便是好药。如来大医王方便有多门,不但能疗色身疾病,还演说各种境界,示现种种方便与修行之方法:对悭贪心,方便示现施舍的法门;对放逸心,方便示现戒律、约束心的法门;对于盲动、冲激心,方便示现安忍的法门;对于怯退、不坚信者,方便示现勇进的法门;对无明妄动心,方便示现休止的法门;对于烦恼、迷惑心,方便示现觉照的法门;对于污浊境界,方便示现洁净的净土境界;对于烦热境界,方便示现清凉的法门;对于急迫境界,方便示现和缓的法门;对于浓艳、欲念等涨心,方便示现恬淡的法门;对于束缚境界,方便示现解脱的法门……为了多方救济众生,如来在苦海中放着八万四千(无量)种方便筏子,为接引人们度登彼岸。但世间人迷者多、悟者少,聪明反被聪明悟,“机关算尽太无情,反算了卿卿性命”。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世上的危险,大半是从失却了眼目,失却了正当主张来的,故佛在迦兰精舍,演说般若波罗蜜多,认般若为一切菩萨道的根本。荷担如来大法,亦非难事,只要在大觉如来无量法门中,任你选取一个与自己根机适合的法门,按信愿行证去修、去证,终有登峰造极之日。 古人曰:十围大木始于幼芽,百尺高台筑于寸土,万里行程起自脚下,千秋大业造自现在。古来多少成功的人,都从勇猛精进中来,不从因循观望中出。须从信愿行证,逐级不懈地努力

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是属於道体上根本的智慧,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般若这个智慧包括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是属於智慧的部分。真正的道体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议的境界。
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持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至於我们没有修道的人,有什么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苦恼境界。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上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身的智慧仓库打开了,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同样的修道,有些只能够成为修行人,而不能够成佛,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文字般若是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悟道的时候,过去千万世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学问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到老不衰。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艺术。譬如说看佛经,他能够用特殊的一种方法,把难懂的立刻就懂进去,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一听就懂了,这就属於方便般若。
眷属般若是跟着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上叫行愿,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是属於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般若的眷属又是什么呢?我们都晓得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证功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

离一切法相的智慧心,是般若境界。
何为离一切法相?即离一切境界相,没有境界可得,名为般若境界。

般若 境界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是因为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的话,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很痛苦。越是没有智慧的人,越是没有般若。有智慧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要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现象。科学家是先得智,这种智慧是生出来就有的。

先得智是自己前世所修的因,所得到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就很聪明,而有些人生来就很笨。

很多听众会问:白话佛 法的究竟意义所在?白话佛 法就是用佛法的理论指导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面 临的各种问题。佛法要用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要学以致用。有些听众学佛已经很多年了,有一定的基础。

而有些听众,则刚开始学佛、念经。所以台长选题时会由浅入深,有所兼顾的。

台长首先给大家讲讲佛法对宇宙的理解。很多人以为信佛是年龄大的人的事情。其实信佛是宇宙间的一个大真 理。从信佛到完全开悟,就是大觉圆 满,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为佛菩萨。学佛法就是要理解宇宙人生的真 相,理解了宇宙空间的运作之后,得到的就是智慧。有些听众问我:“学佛法是为了什么呢?”我告诉你们,学佛法,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求平安、身 体好。学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大智慧。只有有了智慧,才能够断烦恼、破无明。

佛菩萨把我们人道称为烦恼道。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烦恼,比如身 体不好了,家里钱不够用了,孩子的教育培养等,各种烦恼会伴随着人的一辈子。学佛法就是帮助我们开智慧、断烦恼、破无明。

和尚和尼姑修的是出世法,台长教的这个法 门就是让大家把在人间的生活过得更好。要记住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就是智慧。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是因为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的话,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很痛苦。越是没有智慧的人,越是没有般若。有智慧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要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现象。科学家是先得智,这种智慧是生出来就有的。先得智是自己前世所修的因,所得到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就很聪明,而有些人生来就很笨。

对宇宙空间的理解,要看万有现象。什么叫万有现象?所有的现象已经存在了,只需要去理解而已。比如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这个定律已经是存在的了。我们现在学佛,实际上,佛早就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把佛法的理论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佛法的理论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是末法时期,人必须学佛修行,修行才能解脱,唯有念佛才能得 度众生,才能得 度生死。念佛和放生有关系。佛菩萨劝导我们要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名为佛性。大慈大悲的人一定具有佛性。例如:当一个人 大慈大悲的时候,佛性才会出来。当一个人很凶、做坏事时,就没有佛性。当小孩子捉弄人、欺 骗人时,也是没有佛性的。

慈即如来,如来即慈。每个人都有慈悲心,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慈悲心。

佛菩萨在经 文中说到:慈悲心是一切安乐之因缘。多想想别人是好人,自己的心才能够得到平安、快乐。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慈悲心。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菩提心就是慈善心,所学的佛法有慈悲心时,才是正确的因果、正确的因缘。大家跟台长学佛法,台长总是教大家与人为善、大慈大悲,教大家放生、救 度众生等。这是何等的慈悲啊!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四十九年,悟出原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良心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慈悲心。我们学佛的人要懂这个道理。

佛菩萨在经 文中说到: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如果一个人具有善良的心、慈悲的心,这个人就是菩萨的化身。要常生佛性,如孝顺、慈悲等。慈是人的本性,悲悯众生是根性。帮助别人、乐善好施可以得到幸福和快乐,即助人为乐。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当我们的心是佛菩萨的心时,我们就是很慈悲的人。慈悲是缘,是无缘慈。我们学佛、学菩萨,不要说有缘慈,无缘慈悲才是真正伟大的大慈大悲。




佛家所说的般若是什么意思?
譬如“般若”,因为代表了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为了表示尊重,所以翻音不翻义。属于“尊重不翻”。发音也不是“bān ruò”而是“bō rě”,即“波惹”。如果要展开,就有六种含义分别是:①实相般若,②境界般若,③文字般若,④方便般若,⑤眷属般若,⑥观照般若。合起来又叫“金刚般若”,...

什么是般若?佛教的般若到底是什么意思?
般若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或者“般若波罗蜜”。在印度瑜伽经典《瑜伽(合一)经》中有明确定义: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这个辨识智慧...

什么是佛说的般若?
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不能够顿悟(参透佛的道理)那么他的智慧(思想)也就不会打开(获得),如果一个人能够顿悟(理解佛得道理)那么他就打开了他的智慧,真正参透了世界。这句话是佛教的经典禅语,讲的是关于佛家的顿悟思想,出自《六祖坛经》中的《般若品第二》章。般若念bō rě,也作班若、波若...

般若什么意思
意思是:“终极智慧”、“辨识智慧”。出自:印度瑜伽经典《瑜伽(合一)经》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般若是什么意思?
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般若,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 ,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

般若是啥意思?
那么般若就是其中的一个名字,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和我们所说的智慧不一样,它包含了“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观照般若等六种智慧,合起来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所以这么复杂的词语没法翻译,只有音译了,比较准确的中文翻译应该是:大智慧 般若是什么意思? 【般若】...

“般若”的三重境界
所以普通人看到苹果,它是苹果;聪明的人看到苹果,看到的是缘起。般若的第三重境界是——空。空,很多人理解是无、没有,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真正的意思是:空,是存在、是有,因为空,才有。杯子的中间是空的,但就是因为这个空,才能装水;房子,因为中间是空的,才能住人;同样,我们的内心,...

般若的意思是什么?三昧的意思是什么?
如下:1、般若(bō rě):意译“智慧”。2、三昧(sān mèi):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3、十方:佛教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4、莲华:生长在沼泽中的宿根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古来于印度最受珍视。5、顶礼:顶礼指...

佛教文化中说的“般若”是什么意思?
进而产生贪嗔痴,内心根本没有达到清净的状态。反而你拥有什么东西越多,就会越为它们所困,越得不到解脱了。而出世间智慧才是最究竟的,彻底的断除了烦恼以及一切障碍。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清静无为的状态,最清净的时候,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才是修行人真正要达到的境界。这种智慧才是般若智慧。

般若怎么解释?
世界上许多人都在寻找这个东西,找到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找到这个东西叫做悟道,叫做明心见性。所以,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二、境界般若 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行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慧能的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见到...

剑阁县18626787215: 什么叫般若境界??? -
常苗白葡: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这里称佛说而不称如来说,何也?佛是觉悟的人,则从事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体上说的.此经文称佛说,则是说人证果,是由修般若而证,指给我们这些修行的人,也必须走...

剑阁县18626787215: “入般若境”是什么意思? -
常苗白葡: 进入到大智慧的境界里,就叫“入般若境”,“般若”,意译“智慧”,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大智慧,不是我们认为的普通的智慧,普通的智慧是通过我们的大脑考虑而显现的聪明才智.而“般若”是通过修行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不需要通过大脑考虑,就知道一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观察自在的菩萨,需要“行深”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入般若境”,而佛不需要“行深”,本来一直就在“般若境界”里.

剑阁县18626787215: "般若"是什么意思?
常苗白葡: 般若的含义 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为过去翻译佛经的原则是观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宁可译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现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译...

剑阁县18626787215: 什么是一种境界 -
常苗白葡: 在佛语中,境界般若是五般若的一种,五般若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主要给你讲讲境界般若.境界就是境界,是很难阐述的,譬如修道见道的境界,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

剑阁县18626787215: 《多罗密心经》全文.! -
常苗白葡: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 耳鼻...

剑阁县18626787215: 佛法中的般若在道教叫什么 -
常苗白葡: “般若”这个词,是佛教最深奥的概念之一,没法翻译,只能简单的翻译为“大智慧”.这个智慧包含六种智慧,就是所谓的六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第六种...

剑阁县18626787215: 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 -
常苗白葡: 般若」一般的解释,是「智慧」,但「智慧」二字只能描写「般若」的表面,不能完全透彻地解释这二字的神髓,因此「般若」不直译为「智慧」,而跟原梵语音(古时之印度音)直翻过来,其目的在说明,「般若」二字,在中国文字 ,无法找...

剑阁县18626787215: 佛学“盘若”是什么意思?请行家说明一下…… -
常苗白葡: 您说的是般(bō)若(rě)吧. 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佛教名词,当年唐僧取完西经后,组全国之力来翻译成中文时,有六种单词是不翻译的,号称“六不翻”,只音译.那么般若就是其中的一个名字,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和我们所说的智慧不一样,它包含了“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观照般若等六种智慧,合起来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所以这么复杂的词语没法翻译,只有音译了,比较准确的中文翻译应该是:大智慧阿弥陀佛

剑阁县18626787215: 般若在佛教里什么意思 -
常苗白葡: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您这个问题问得好!般若(bō rě),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答案是这句——般若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