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古姓名人有哪些

作者&投稿:苏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姓“古”的名人有那些?(正面的)~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古姓
一、姓氏源流
古(Gǔ)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担任周族人的首领时,率领族人定居在岐山脚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这里,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使周国初具规模并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为周大公。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古姓人口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了古氏。北魏时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为古的。古氏在台湾的居住地区,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古氏迁台,发生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时,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其中义民古兰伯、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至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上杭县志·氏族志》载:“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为氏。”新安为古姓远祖居地,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上杭古姓,人口不多。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云:“县东安乡有古姓十数户”。这些“安乡”古氏住的村子——马祖滩,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20来户村民,务农为业。他们由于历史变迁,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其他无谱可依。
三、历史名人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新安郡:秦置新安县,故址在今促池境内,属宏农郡,汉代因之.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改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大业初省东垣入新安,唐贞观间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复变。
新平郡:隋末以北地郡之新平县置新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豳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邠州,后曾一度改为新平郡。治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下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辖区约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等县地。
河内郡:楚汉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一带)。
2、堂号
新安堂:源自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
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国宝堂”等。

  古 弼:
  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
  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耕虞:
  古耕虞,1905--2000,祖籍广东,出生于重庆山货业世家。世界闻名的“猪鬃大王”,被誉为“社会主义陶朱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知名的爱国实业家,古耕虞多年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参政议政,为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称赞古耕虞“为抗战立了功”。古耕虞评价周恩来说:“国民党把我往外推,中国共产党把我往里拉,其代表人物就是周恩来”。“是周恩来的力量,使我改变了对国共两党不偏不倚的立场,逐步靠拢中国共产党。”
  自上世纪30年代起,古耕虞旗下四川畜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虎牌猪鬃出口量达到全国猪鬃出口总量的85%以上,几乎垄断了世界猪鬃市场。
  古耕虞21岁即继承父业经营古青记山货字号,仅两年便“拥有重庆山货业天下之半”,仅8年便垄断了四川猪鬃出口业,使其“虎牌”猪鬃驰名欧美市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行物资统制,猪鬃的收购、出口指定由官办的川畜公司经营,但因国际市场只认古青记虎牌猪鬃,故仍任其拥有该公司大部分股份,并任总经理。抗战胜利后,古耕虞又将川畜业务推向全国,以致垄断了全国猪鬃出口总量的80%以上,被誉为“猪鬃大王”。解放后,为突破西方经济封锁使我国猪鬃顺利出口做了大量工作,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其财经委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外经贸部顾问等职。
  猪鬃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物资,主要用途是制刷。猪鬃在战时是重要的军用物资,油漆军舰、飞机及各种军车,清刷大炮的炮筒等,都离不开它。
  当时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在重庆,常常邀请古耕虞等一些民族工商业家谈话,交换有关战时经济问题的意见。在抗战中间,国民党官僚资本借抗战名义,对13种传统出口物资进行垄断,实行所谓统购统销。其中特别是猪鬃,因系战略物资,出口利润大得惊人,官僚资本企业向民营企业收购的猪鬃,按牌价每箱只有法币5万元,而在昆明或宜宾一装上飞机,出口到美国的价格竟高达67万元,相差达10多倍之巨。古耕虞坚决反对这种不顾民间疾苦的官方垄断。周恩来与古耕虞谈话时,一方面指出这是官僚资本凭政治特权与民营企业争夺暴利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指出猪鬃是美、英、苏等盟国急需的战略物资,为了支持中国长期抗战,应当保持政府必要的外汇收入。国民党种种阻碍生产发展的措施必须改进,使鬃商有一定的利润,但为支援抗战,鬃商又不应要求过高的利润,工商业家要有远见。周恩来的开导给了古耕虞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因此,为了抗战大局,古耕虞作出牺牲,接受了国民党政府贸易委员会下的复兴公司与官办机构富华公司的统购统销。当时重庆市场上猪鬃的价格已由每担900元猛跌到380元,古耕虞果断地将所有猪鬃全部收购下来。当时销售到美国市场去的猪鬃占中国出口总金额约80%,其余20%销售到西欧市场。对中国来说,猪鬃出口不仅是中国战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用以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易货的物资。抗战初期,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古耕虞率先利用公路试运猪鬃到越南,通过东南亚转运到美国市场,结果很顺利。抗战后期,中国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相继断绝。古耕虞旗下的虎牌猪鬃又通过中印航线,源源不断输往美国,换回宝贵的外汇,支撑起中国抗战的财政命脉,也支持了反法西斯盟军的作战。
  古 柏:
  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大存:
  (1896-1966) 广东五华人。1917年春入梅县中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春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受共产党人和马列主义书刊的影响,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毕业后,即参加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的东征军,任战地政治宣传员、宣传队负责人。1925年7月,受党委派回五华县组织群众武装,领导农民运动,年底成立党的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1926年初,被选为国民党五华县党部委员,同年2月,任五华县农民协会副会长兼军事部长。1927年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他组织了东江人民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同年11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团团长。1928年率部到五华、丰顺、揭阳三县交界的八乡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任五华、丰顺、梅县、兴宁、大埔五县暴动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领导梅县暴动胜利后,任中共七县(兴宁、五华、丰顺、梅县、大埔、揭阳,潮安)联合委员会书记,领导开展土地革命运动。1929年春,率农民武装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同年6月,任东江特委常委、军委书记,后成立东江工农武装总指挥部,任总指挥。1930年5月,东江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任副主席。同时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任军长兼代政治委员。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委员。1932年8月,任东江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1933年10月,任东江游击总队政治委员。1934年任东江特委常委、组织部长、政治保卫局局长。1935年春,率部突围后与党失掉联系,仍隐蔽在群众中坚持斗争。1938年带病外出寻找党组织,经汕头、香港、广州到武汉找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同年9月,长江局任命他为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11月,粤、桂、湘、赣、沪、浙、闽、闽西南等地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四十余人组成代表团,任团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1940年底率代表团到延安后,便参加了高级干部学习组的整风学习,任小组长。1942年2月,全党开始整风,他调中央党校,先后任支部书记、一部主任。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被选为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日本投降后,受党中央委派,参加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工作,从延安去东北,途经张家口时,曾奉命帮助晋察冀中央局办党校,任校长。1946年5月到达东北后,任中共西满分局常委、秘书长、土改工作团团长,精心指导肇县的土地改革试点。1947年调任东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1948年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广东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委书记兼副省长等职,主持省人民政府工作。1954年9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57年在广东反地方主义时受到错误的处分。1958年下放到增城县,任县委书记。1966年11月4日病逝于广州。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做出决定,为古大存平反,恢复名誉。
  古之奇:
  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
  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
  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古永锵 :优酷CEO,
  古戴恩 :
  诗人, 笔名金润河,1979年6月3日生,生肖羊,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人。作有一首1.5万行左右的长诗《跨越时空的情恋》,为中国诗人个体创作最长的诗歌之一,诗歌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反映中国的历史,另外,金润河的万行以上长诗还有《星球外传》等。另外,此人还创作有大量的短诗。
  古天乐(Louis Koo)
  著名演员;生日生肖:1970年10月21日(星期三)/戊狗;籍贯:广东省中山市。代表作《神雕侠侣》《宝贝计划》《一个好爸爸》等。
  古巨基(Leo Ku)
  香港粤语流行曲歌手、演员、主持人,籍贯广东茂名。他是粤语流行曲歌手中少数常用假音技巧的半实力半偶像派歌手。亦是2005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区火炬接力第八棒火炬手。
  古润金
  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古润金于195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第三代华裔,是马来西亚青年企业家,也是中、马两国颇具知名的慈善家,祖籍广东中山市。古润金在吉隆坡循人学校毕业后,便投身于创业兴家的社会大潮中。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拼搏,事业有成。
  现担任马来西亚中山会馆联合会会长、广肇联合总会副会长、雪隆中华大会堂理事、华人剧艺研究会副会长、华人艺人公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企业家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工商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广东省希望工程民企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山市侨资企业协会会长、中山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山市总商会副会长、中山市侨联会名誉主席、珠海市海外联谊会顾问、中国红十字总会名誉会员等多个职务。古润金于1994年到中国中山创立“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现已发展壮大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古润金以个人和完美公司的名义向社会各项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9600多万元人民币,范围遍布希望工程、抗洪救灾、西部水窖、体育教育、敬老爱幼、扶危济困等等各方面。此举为他赢得了各方赞誉。
  古润金先生祖籍广东中山。古润金的祖父在20世纪初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靠着勤劳的双手,给人做苦力艰难度日。后来,古润金的父亲在此降生,成为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一代最是贫困的华裔。1959年,古润金先生就诞生于这样一个贫困的华人家庭。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秉承了父母勤劳善良的优良传统,懂事很早。读小学时,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每天6点起床,7点之前就已将一大捆报纸,挨家挨户送到订户手中,挣几个铜板贴补家用。从书本上和父母的口中,他知道了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先生“天下为公”的博爱胸襟深深打动了他,由此培养了他对人生价值的孜孜追求和一颗慈爱众生的心。
  在马来西亚,古润金曾从事多项商业活动,涉及房地产、建筑、服务、金融、美容、健康日用品制造业等。经过十多年努力拼搏,现在已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颇具知名度的青年企业家,担任包括吉隆坡嘉沙特拉(上市公司,全世界最高建筑物——吉隆坡双峰塔承建商)、雪隆中山同乡会会长、马来西亚中山会馆联合会署理会长等十多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董事及华人社团领袖职务。他热心公益事业,赞助了大型的反吸毒、反贩毒义演活动;在东南亚乃至港澳、台地区积极筹募资金、资料,兴建东南亚首座“孙中山纪念堂”,并亲自担任筹委会主席,既出钱、又出力;捐赠两台先进的洗肾机给马华洗肾中心……鉴于古润金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杰出成就,在公元2000年由马来西亚国家元首亲自颁发“太平局绅”(即太平绅士)于古润金先生,以彰显其对社会的突出贡献。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耕虞:古耕虞,世界闻名的“猪鬃大王”,被誉为“社会主义陶朱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知名的爱国实业家,古耕虞多年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参政议政,为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大存:(1896-1966) 广东五华人。1917年春入梅县中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春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受共产党人和马列主义书刊的影响,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毕业后,即参加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的东征军,任战地政治宣传员、宣传队负责人。1925年7月,受党委派回五华县组织群众武装,领导农民运动,年底成立党的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1926年初,被选为国民党五华县党部委员,同年2月,任五华县农民协会副会长兼军事部长。1927年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他组织了东江人民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同年11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团团长。1928年率部到五华、丰顺、揭阳三县交界的八乡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任五华、丰顺、梅县、兴宁、大埔五县暴动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领导梅县暴动胜利后,任中共七县(兴宁、五华、丰顺、梅县、大埔、揭阳,潮安)联合委员会书记,领导开展土地革命运动。1929年春,率农民武装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同年6月,任东江特委常委、军委书记,后成立东江工农武装总指挥部,任总指挥。1930年5月,东江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任副主席。同时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任军长兼代政治委员。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委员。1932年8月,任东江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1933年10月,任东江游击总队政治委员。1934年任东江特委常委、组织部长、政治保卫局局长。1935年春,率部突围后与党失掉联系,仍隐蔽在群众中坚持斗争。1938年带病外出寻找党组织,经汕头、香港、广州到武汉找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同年9月,长江局任命他为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11月,粤、桂、湘、赣、沪、浙、闽、闽西南等地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四十余人组成代表团,任团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1940年底率代表团到延安后,便参加了高级干部学习组的整风学习,任小组长。1942年2月,全党开始整风,他调中央党校,先后任支部书记、一部主任。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被选为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日本投降后,受党中央委派,参加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工作,从延安去东北,途经张家口时,曾奉命帮助晋察冀中央局办党校,任校长。1946年5月到达东北后,任中共西满分局常委、秘书长、土改工作团团长,精心指导肇县的土地改革试点。1947年调任东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1948年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广东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委书记兼副省长等职,主持省人民政府工作。1954年9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57年在广东反地方主义时受到错误的处分。1958年下放到增城县,任县委书记。1966年11月4日病逝于广州。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做出决定,为古大存平反,恢复名誉。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金润河:诗人,科幻小说家, 原名古戴恩,1979年6月3日生,生肖羊,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人。已经完成一首数万行的长诗《跨越时空的情恋》,为中国诗人个体创作最长的诗歌,诗歌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反映中国的历史,另外,金润河的万行以上长诗还有《星球外传》等。,另外,此人还创作有大量的短诗。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古 柏,古大存,古公亶父,古耕虞,古之奇


真正的贵族“八大古姓”有哪些?现在还剩几个?
真正的贵族“古八姓”有哪些?现在还剩多少?接下来,我将和校易搜一起享受它。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所以中国古代很多姓氏都在女性性格的旁边或者底层。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姓。只有贵族才能拥有。八姓最为突出。这八个姓氏被称为“古八姓”。同时,这些姓氏在漫长的传承...

中国的古代姓有哪些?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相传人类始祖黄帝轩辕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功德卓著,黄帝给了他们12个姓,以后世代沿袭,使用至今。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

历史上姚姓的名人有哪些
姚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四大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并列。姚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子孙后代便以这个地方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姚姓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

历史上姓谷的名人有哪些
姓谷的名人:谷永、谷倚、谷那律、谷崇义、谷氏。1、谷永:谷永字子云,长安人。西汉时期官员。本名谷并,据说因尉氏男子樊并造反,改名谷永。因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他才德优异,拜任他为自己的属吏,后举荐他为太常丞。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做北地太守一年多,卫将军王商薨,曲阳侯王根做了骠骑...

古姓家谱中有叫‘古龙’的人吗
古龙(1938.6.7—1985.9.21),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是笔名,所以他不可能出现在古姓家谱。但是在古姓家族中有可能出现叫古龙的人,更有可能排入家谱。

古姓的来源及姓古的名人
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⑵古军喜、古小彬编著《古姓史话》,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p#分页标题#e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

•叶姓氏的发源地和由来
3. 出自中国古姓。中国古姓中的“叶阳氏”、“叶大夫氏”今天已经见不到。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4. 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叶姓: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是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姓上官的名人?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九月,联合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打算设宴谋杀霍光,事败被杀。2、上官凤儿,孝昭上官皇后(前89年-前37年),上官氏,6岁为汉昭帝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年幼的皇后。左将军上官桀的孙女,车骑将军上官安之女,大司马霍光的外孙女。其母为霍光之女敬夫人霍氏。出生于公元前...

王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姓”。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

请问姓氏“白”的来历?
历史悠久的古姓——白姓 白姓的由来 白姓源出有二:1、据《姓氏寻源》和《元命苞》记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炎帝手下有一个叫白阜的人,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项献。他的子孙便以“白”为姓,史称白阜为白氏始祖。2、源出于芈姓。春秋时,楚平王有个宠臣叫费无极,专喜欢出坏主意。平王...

盐田区17137599148: 古代名人名字 -
龙温吡贝: 曹操曹孟德 刘备刘玄德 孙权孙仲谋关羽关云长 张飞张翼德 赵云赵子龙 马超马孟起 黄忠黄汉升张辽张文远 徐晃徐公明 张合长携幼 于禁于文责 乐进乐文谦袁绍袁本初 董卓董仲颖 吕布吕奉先 马腾马寿成 刘表刘景升魏延魏文长 许褚许仲康 孙策孙伯符 张昭张子布 鲁肃鲁子敬 周瑜周公瑾......

盐田区17137599148: 古代名人复姓名 -
龙温吡贝: 司马迁宇文恺东方朔诸葛亮司马迁 字子长 司马懿 字仲达 司马光 字君实 欧阳修 字永叔 夏侯敦 字元让 公孙瓒 字伯圭 太史慈 字子义 欧阳询 字信本 耶律楚材 完颜阿骨打

盐田区17137599148: 古代两字姓氏的名人有那些? -
龙温吡贝: 司马光,诸葛孔明,夏侯嵩(据说是曹操的亲爹),欧阳修,东方朔,上官仪还有他孙女上官婉儿,公孙秧(商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门神),百里奚(具体干什么的我忘了)

盐田区17137599148: 齐鲁大地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
龙温吡贝:[答案] 舜帝,山东诸城人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

盐田区17137599148: 古代史上的文化名人 -
龙温吡贝: 书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献芝、郑道昭、欧阳询、楮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蔡襄、黄庭坚、苏轼、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刘镛、康有为、翁同禾、文学家: 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吕不韦、韩非、贾宜、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张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谢道韫、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骆宾王、王勃、宋子问、陈子昂、贺知章、张九龄、高适、杜甫、韦应物、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李后主、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李清照、陆游、朱熹、辛弃疾、文天祥、关汉卿、王实甫、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汤显祖、冯梦龙、徐霞客、蒲松龄、孔尚仁、郑板桥、曹雪芹、龚自珍、等

盐田区17137599148: 人类历史,上古时期比较有名的人物.例如盘王.仓颉之类的! -
龙温吡贝: 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伏羲与女娲成婚而繁衍了人类,传说二人为人面蛇身(外星人,头大身子小,头脑发达,身躯退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古希腊传说: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为人间盗...

盐田区17137599148: 历史上的叶姓名人 -
龙温吡贝: 历史上叶姓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叶姓名人分布 叶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芈姓,颛顼为其远祖,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望出南阳、下邳,堂号有下邳堂、梅州堂、辽东堂、南阳堂等.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海南...

盐田区17137599148: 中国最聪明的13个姓氏 -
龙温吡贝: 一、李姓李在姓氏中排名第一,是无可厚非的,在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李姓名人,比如李世民、李白、李隆基,历史上李姓的名人更多,李姓在之前为理姓,在商纣王时期,因为得罪了商纣王,在逃亡的过程中吃了李子,所以改名为李姓,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