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记为中心论述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 多谢高手指点啦

作者&投稿:严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记》以什么为中心描述历史的~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历史著作之一)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史记》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司马迁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对材料精心选择使用,治学态度异常严谨。   汉代之前的历史著作在内容、史事、材料、作者编撰水平上都无法和《史记》相比。《史记》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编辑本段体例结构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特征
  严谨实录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客观公正
  司马迁坚持“实录”精神,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   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   司马迁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汉武帝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评价分明
  项羽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   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   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时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评论
  生平及成书
  《史记》流传经历浅谈: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原作有526500字,现存555660字。张大可教授对《史记》补缺的研究最详细,考证了后人补窜45220字,缺失16060字。在长达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史记》历经磨难能基本保留,可见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史记》的创作历经三代,不仅有司马谈准备材料,也有儿孙司马迁父子的具体创作。该书基本都是司马迁创作,虽然缺失了万字,大体保留了原貌。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太史公,负责史官,同时为完成父亲愿望,创作了《史记》,司马氏是世官担任太史,司马迁的历史创作一直到太初末,共有130篇,到他去世后终止,他的儿子担任太史公后有所补续,但是不多,一直延续到汉昭宣时期。史学界认同司马谈参与了创作少数篇幅,司马贞也说司马迁父子写《史记》,可见该书是经过三代人创作,但是从内容和笔法、体例的贡献看,说司马迁个人完成该书也是合理的。《史记》最早称《太史公书》,有两部,一部在他的工作场所,在宫廷,副本在家中,在汉宣帝时期,他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中止,因此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是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汉宣帝时褚少孙在宫廷中阅读该书,其中已经有些篇幅不对宫廷官员开放,到班固父子时,宣称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赐予《太史公书》副本,其中少十篇是皇帝没给他,不能说《史记》真的缺了。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东汉恢复肉刑,卫宏、班固等人也造舆论称司马迁受宫刑,在《史记》等书中加入肉刑事,篡改历史,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先哲误解历史,都是因此。在东汉以后,《史记》全部公开,流传在现代的《史记》经过张大千教授考证,仅亡一篇,残四篇,基本都保留下来,褚少孙续补了两万多字附骥在原书中,旁人也续补了两万多字,比原来还有所增加,只是班固为宣传肉刑篡改的极少部分内容没有甄别,造成了对历史的误解。原书中缺失一万多字虽然是损失,但是基本不影响《史记》的原貌,司马迁的进步思想和他记载的历史依然留存。
  地位和影响
  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鼻祖,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先秦《诗》《骚》的抒情传统,又吸收了先秦散文的酣畅风格,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2、《史记》所颂扬的进取精神、淑世情怀、人道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意志,以及一系列光辉的人物形象,为后世所追慕、景仰。   3、《史记》的文章技巧、风格、语言,无不令后世散文家宗奉。   4、《史记》的许多故事情节广为流传,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它构思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也不断为小说家们效法。

  1、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长期分裂的中国,但不到十五年就覆灭。秦在文学上几无建树,只有统一前的《吕氏春秋》、李斯的《谏逐客书》稍可称道。
  2、汉是中国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汉武帝时代的中国,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物产最丰富、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但统治者的奢侈,对外的扩张,使人民付出了“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两汉王朝后期的社会矛盾均异常激烈,各地起义暴乱不断。这个时代背景对汉文学的发展有极大影响。两汉时期的主要成就有两汉散文、汉赋、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
  3、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两汉史传文的代表作。特别《史记》是纪传体通史的鼻祖,是中国文学最杰出的散文作品之一。两汉的政论文也相当发达,汉初的贾谊、晁错,宣帝时桓宽,东汉时的王充、仲长统都写出的政论文。
  4、汉赋是一种新的文体。它主要从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形式以主客问答为特点,韵散间用,善于铺叙。汉赋虽在内容上多为汉帝国歌功颂德,但也不乏讽谏意义。在文体上汉赋对六朝文学影响颇大。
  5、两汉的乐府诗主要是底层人民的作品,多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格质朴,长于叙事,其五言的形式对文人五言诗产生巨大影响。
  6、东汉以后五言诗渐趋成熟,在诗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1、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长期分裂的中国,但不到十五年就覆灭。秦在文学上几无建树,只有统一前的《吕氏春秋》、李斯的《谏逐客书》稍可称道。
2、汉是中国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汉武帝时代的中国,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物产最丰富、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但统治者的奢侈,对外的扩张,使人民付出了“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两汉王朝后期的社会矛盾均异常激烈,各地起义暴乱不断。这个时代背景对汉文学的发展有极大影响。两汉时期的主要成就有两汉散文、汉赋、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
3、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两汉史传文的代表作。特别《史记》是纪传体通史的鼻祖,是中国文学最杰出的散文作品之一。两汉的政论文也相当发达,汉初的贾谊、晁错,宣帝时桓宽,东汉时的王充、仲长统都写出的政论文。
4、汉赋是一种新的文体。它主要从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形式以主客问答为特点,韵散间用,善于铺叙。汉赋虽在内容上多为汉帝国歌功颂德,但也不乏讽谏意义。在文体上汉赋对六朝文学影响颇大。
5、两汉的乐府诗主要是底层人民的作品,多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格质朴,长于叙事,其五言的形式对文人五言诗产生巨大影响。
6、东汉以后五言诗渐趋成熟,在诗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史记分为哪五部分 史记具体分为哪五部分
1、《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2、本纪。“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史记》《左传》是中国古代的大散文吗
是的。《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论述先秦的重要学派及其主要的学说主张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孝政”,即“以孝治天下”。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孝经...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对我国后代史学的发展有什么巨大影响_百 ...
一、传记文学的开端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二、《史记》对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 《史记》描绘古今,出入风骚,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战国散文...

《史记》它为我们研究什么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的《史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司马迁写《史记》首创了以“纪传”为体例的史学体裁,把人作为本位,以人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同文学以写人为对象是相通的.《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除十表、八书之外,其余一百一十二篇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描写对象的,几乎每一篇都是具体生动的人物传记,写出了许多惟妙惟肖的历史人物.因此,《史记》的最精彩部分不...

为什么说史记文学的成就取得是与先秦文学的继承分不开的
你好,亲 《史记》的叙事、写人手法,继承先秦历史散文尤其是《左传》的优良传统,追求叙事的故事情节化,注重塑造性格化人物,并在此两点上有所创新,更加成熟,这是《史记》最重要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意义是什么
(一)总结发展了先秦史学的旧有成果,另起炉灶,开创了一种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二)是我国写人文学的开创者,对我国后代小说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三)是中国与世界传记文学的始祖。

论述先秦散文的地位
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韩愈《进学解》说他“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传》。宋人把《左传》与《史记》、韩文、杜诗相提并论,同作为文学范本。情韵丰富的《左传》散文,也深为清代桐城派...

《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1)、先秦的史书:《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开始注意情节与细节的生动性;在描写人物时候,突出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史传文学的雏形.(2)、司马迁的《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书以记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全书以人物为中心来写历史,文学性较强.是史传...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简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脉络与主要成就.(限1000字)求教啊.最好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形式的~~谢谢了 特别好的 加分哈~~ -
歧蔡大安:[答案] 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若论历史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之相比.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发展的脉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以汉民族...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汉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与特色 -
歧蔡大安: 学界惯例,中国古代文学被划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若干个单元(或断代).为什么这样划分?为什么这样断代?学界似乎没有进行过真正讨论,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乍一看,上述划分以历史朝代更迭为依据,似乎...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
歧蔡大安: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 -
歧蔡大安:[答案] 答案:解析: ①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文学著作. ②是叙事写人的方法,巧妙的描写用语和人物的辞令等等. ③B、E、F ④A《汉书》因袭了《史记》的成果,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中国文学的发展 -
歧蔡大安: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 上古期 中古期 近古期 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 茫的云天,不可详辨.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那 口传时代...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程有哪几步 -
歧蔡大安: 有以下六步: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中国文学的发展是怎样的? -
歧蔡大安: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中国文学史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怎样写关于先秦两汉文学的论文,求思路... -
歧蔡大安: 这一时期,无论是历史还是思想,文章,都是很丰富的,建议你以专题来写,那样范围不是很多,例如解析诗经,九首古逸歌谣九首也是很能反映当时社会民风的,历史散文方面,从尚书,左转,国语,到战国策,在到史记,汉书,这些史家经典是很值得研究的,写起来范围内容也都很丰富,诸子百家是我最喜欢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是没的说的,美学方面,建议你看些辞赋吧,两汉时期的赋文是很多的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两汉文学有哪些主要形式和成就 -
歧蔡大安: 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结构与特征 1. 赋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它借鉴楚辞,、战过纵横之文主客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有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发,将诗歌融入其中.赋有传统...

三门峡市13762414704: 简述《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歧蔡大安: 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社会的全貌.《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②《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