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我的母亲》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扈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的母亲》的写作背景~

  1、创作背景
  该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这一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忆。
  2、赏析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写作背景: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的母亲于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平(今北京)。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中国抗战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他的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于1942年12月26日才在家信里透露噩耗。《我的母亲》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
老舍的母亲有她独特的性格软中带硬。并且,这种性格在老舍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舍本人的生与死都与这种软中带硬的性格密不可分。
如老舍在文中所说,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难中保持着传统美德的伟大母亲形象,更让读者理解了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

扩展资料:
《我的母亲》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和作为母亲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作者在抒写母子间至爱亲情的同时,也袒露了他对母亲深切的忏悔之情。我们在作者深沉而炽热的情感世界中感悟到一个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母亲是爱的源泉,她珍藏于儿女的心底,永不枯竭。
《我的母亲》一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上,老舍刻画人物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白描来表现其性格特征,虽着墨不多,人物的形象却逼真传神,俭省的笔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的母亲 (老舍散文)

本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冯顺第(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是家中第一个女儿。贫困的生活使冯顺弟学会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贤惠。16岁那年,成了胡传(胡适的父亲)的填房。第三年冬天生下了胡适。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胡传病死在厦门任上。虚岁23的冯顺地带着小胡适在胡家“一少年做后母,周旋于诸子诸妇之间”,度过了23年漫长而痛苦的寡居生活。这一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忆。
如果对答案满意的话,请追加赏分啊!!!
参考资料:中学教材创新讲解

文章记叙了胡适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胡适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胡 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责职,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


朱德我的母亲仿写作文
这篇文章我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读过,朱老总写于1944年4月5日,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难免会有些时代的烙印,掺入了一些阶级感情,但朴实的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对母亲朴素的爱和深深的愧疚!正好这次毛概课老师要交篇读后感,想了想,我再次打开了《回忆我的母亲》,眼睛竟有些湿润的感觉。突然想起要给母亲打个电话,尽...

仿写作文我的妈妈
9. 仿写胡适的《我的母亲》记叙文 母亲,多么让天下儿女敬仰的字眼;母爱,多么像哺育我们成长的宁静港湾.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

老舍我的母亲写作背景的大概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的母亲于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平(今北京)。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中国抗战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他的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于1942年12月26日才在家信里透露噩耗。《我的母亲》便是...

母亲节教会献诗赞美诗哪些诗歌
母亲节是庆祝母爱的伟大和珍贵的日子,教会中常常通过献诗来赞美母亲。以下是一些适合在母亲节教会活动中演唱的赞美诗歌:1、《颂赞你,母亲》2、《母爱的恩典》3、《母亲之歌》4、《感谢上帝赐给我母亲》5、《祝福我的母亲》6、《母亲的爱》7、《母亲的心声》8、《母爱如海》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对...

五年级下册必读书目有哪些?
本书文章内容多样,思路开阔,配以难字注音和注释,方便学生阅读。收入了《蜜蜂》《蝌蚪》等写人与动物关系的文章,《曲高和众》《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偏说理的文章,《菊林》《阿庆》《我的母亲》等写人的文章,还有《黄山印象》《钱江看潮记》等写景说理的文章。书后“作家和你面对面”收入作者...

能把八年级下册1-5课的注释发给我吗
凄凉悲惨。【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酷似】极其像。酷:极,程度深的。【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荒寒】荒凉。【欣慰】喜欢而心安。【磨磨蹭蹭】形容动作迟缓。《我的母亲》词语解释...

急~~~急求老舍母亲的简介或小传
老舍母亲长年以礼奉养大姑子,在这样的民俗中,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母亲坚忍、要强,把尊严看得很重,在一切大悲大难底下,她都“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我的母亲》),平时她一想起见官就紧张,可到了非找衙门里办交涉不可的地步,她又能毫不示弱地挺身而往,这和满族妇女的...

有哪些适合父母(65后)看的电视剧可推荐?
而《情满四合院》则主要表现的是剧中主人公为了院里的老人们,办起了养老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相互理解共创和谐 社会 的主题。 笔者觉得这两部剧特别适合父母看,因为我的母亲就是69年的,她感觉这两部剧拍的特别好,很真实。 父母辈喜欢的剧,如果是爸爸妈妈一起看的话,我家那两位的口味比较范,我都是...

写作文如何升华主题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前部分花了大量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母亲的本质特征: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勤劳俭朴的习惯。在结尾部分,作者 写到:“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作者由赞美母亲扩大到赞美具有母亲本质特征的劳动人民,感情...

我的母亲独一无二的教案
课文题目就叫《我的母亲独一无二》,别下错了!!!急用,有赏钱!!!1题:这篇文章大致可以依据“战前”和“战时”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叙写“母亲”在清苦生活中的两三件事,主要表现她___.___.___等品质特征;后一部分内容大意,概括地说是写___。从叙述方法角度看,第九自然段是作“补述”,但上文已有...

东兴区18232088371: 胡适的《我的母亲》的写作背景 -
竹制内美:[答案] 本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冯顺第(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是家中第一个女儿.贫困的生活使冯顺弟学会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贤惠.16岁那年,成了胡传(胡适的父亲)的填房....

东兴区18232088371: 问胡适作品:《我的母亲》的写作背景
竹制内美: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责职,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

东兴区18232088371: 问胡适作品:《我的母亲》的写作背景2楼,你家是不是也很惨那? -
竹制内美:[答案]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

东兴区18232088371: 胡适写《我的母亲》时的背景资料 -
竹制内美: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东兴区18232088371: 胡适<我的母亲>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
竹制内美: 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写母亲在痛苦的生活处境中“当家”的艰难,写母亲“气量大,性子好”,仁慈,温和,但又不缺乏“刚气”. 总的来说,是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胡适的母...

东兴区18232088371: 胡适为什么写我的母亲 -
竹制内美: 因为他是大文学家,大作家,文人最爱写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

东兴区18232088371: 《我的母亲》胡适 文章分段问题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是按内容分的那种 比如前三段写作者童年生活背景之类 -
竹制内美:[答案]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一 (1-4)我童年的身体和性格特点,表达对童年往事的追忆和惋惜,同时为后文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做了铺垫.二 (5-12)母亲对我的教育直接教育(言传)5自然段: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东兴区18232088371: 关于胡适的《我的母亲》的资料 -
竹制内美: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

东兴区18232088371: 胡适的《我的母亲》中的“母亲”的背景? -
竹制内美:[答案] 胡适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她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不料在她23岁那年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

东兴区18232088371: 《我的母亲》 胡适的写作特点 -
竹制内美: 1、深挚母爱,怀念母亲. 2、对比鲜明,褒贬分明. 3、语言质朴,直白坦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