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题西溪无相院》诗词赏析

作者&投稿:长沙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题西溪无相院


  宋代: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译文


  秋雨过后,湖水上涨,白茫茫的,水色与天色同样清澄;溪边的人家,静悄悄的,仿佛浮卧在水边,与水相平。


  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一只小船,悠然归来,刺开了水草,发出沙沙的响声。


  僧人行走在入城的道上,消失在远远的红尘之中;回家的农夫,经过了小桥,好像在明镜中徐行。


  骤雨收歇,已足使这一派秋色更为迷人;岸边的芦苇,请不要再长,免得妨碍我欣赏明月东升。


   注释


  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


  涵虚:宽广清澄。


  尘:尘世,指热闹的人世间。


  修芦:修长的芦苇。


   创作背景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征聘张先为通判赴陕。三年后张先又重游长安,其间到过华州。时张先已年过六十,然精力旺盛,诗兴不衰。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华州时一次游览后创作的。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雨后无相寺前的景色,主景是水。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积水涵虚”四字,场面很大,仿佛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的景况。孟浩然写洞庭湖水,描摹了湖的渺茫宽阔;张先在这里突出江南雨后河湖溪塘涨满水的情况,是小环境组合成的大环境,都很神似。“上下清”即孟浩然诗的“浑太清”,都写秋天天空晴朗,水光澄碧的景象,移不到别的季节去。次句写水边人家,以“岸痕平”说水涨得高,与“几家门”成为一个平面,也活生生地画出雨后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气势。经过一番新雨刷洗,临溪屋宇显得明丽清宁,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别有一副悠闲的静态。


  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出句描述微风吹来,满池的浮萍裂开了,露出了一段水面,水面上倒映出青山的影子;对句写一叶小舟归来,船帮与水中的葑草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浮萍破”,这是一个极细小而不易察觉的物象,是水上微风初起所致,被诗人捕捉住了。一个“破”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草声是极微弱的声响,为诗人听到,足见其静,此乃以动衬静的笔法,给以生趣。此联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第三联仍然写景,但通过人这个主体来写,还是以水作背景。一句写入郭僧,照应题面“无相院”;一句写过桥人,点缀水乡,二句又相互呼应。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所在地的静寂清净;人过桥,以“鉴中行”形容,说出桥下水之清澈,回照首句,又以眼前环境的清旷与上句的“尘里”作对比,表达诗人自己对景色的欣赏。


  尾联用逆挽虚收法。“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束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态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以雨后芦苇长高作一虚设,便把白天所见的景色扩大到未见的溪月,拓出了另一番想象的世界,给人以回味。这一结余味悠然,又与首句“积水涵虚砂相应。


  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全诗几乎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古诗题西溪无相院的赏析
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题西溪无相院①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
一个破字,与他的名句“云破越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

题西溪无相院赏析
题西溪无相院赏析 一、概述 《题西溪无相院》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禅意生活的佳作。该诗通过对西溪无相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传达出宁静致远的禅理。二、赏析诗歌内容 西溪景致与无相意境: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溪的景色,从自然景观到寺庙的宁静氛围,都流露出无相院...

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的“影”诗词赏析
尤其是词之末句“ 隔墙送过秋千影 ”,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令人忆及荡秋千的伊人倩影,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诗,写景细致,错落有致: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

关于朔漠的诗句
1.关于倒影的诗句 元好问《泛舟大明湖》:“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张先(子野)《题西溪无相院》:“浮萍破处见山影。”体物穷形尽相的像唐代谢偃《影赋》:“平湖数百,澄江千里。群木悬植,丛山倒峙。崖底天回,浪中霞起。”杜甫《渼陂行》:“半陂以南纯浸山,影动袅...

关于倒影的诗句大全
——张先(子野)《题西溪无相院》3、“平湖数百,澄江千里。 群木悬植,丛山倒峙。”——谢偃《影赋》4、“半陂以南纯浸山,影动袅窕冲融间。” ——杜甫《渼陂行》5、“颠倒白阁影,错磨终南翠。”——杜甫《渼陂西南台》6、“有时倒影沉江底,万状分明光如洗。” ——窦庠《金山行》7、“鱼龙隐...

描写水中建筑倒影的词语句子
——张先(子野)《题西溪无相院》 3、“平湖数百,澄江千里。群木悬植,丛山倒峙。”——谢偃《影赋》 4、“半陂以南纯浸山,影动袅窕冲融间。”——杜甫《渼陂行》 5、“颠倒白阁影,错磨终南翠。”——杜甫《渼陂西南台》 6、“有时倒影沉江底,万状分明光如洗。”——窦庠《金山行》 7、“鱼...

宋诗三百首全解目录中有哪些诗人和作品?
柳开以边塞为背景,通过他的诗句,展现了壮丽的山河与边关战士的豪情壮志。王禹偁 村行:王禹偁的村行诗,细腻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淳朴,让人感受到田园诗的韵味。...每一篇宋诗,无论是张先的 题西溪无相院,还是梅尧臣的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作者的独特情感。作者小传...

湖面倒影的唯美诗句
15、湖水倒空如镜 宋 陆游 《苏武慢·澹霭空濛》 2.描写青山倒影湖水古诗词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元好问《泛舟大明湖》 浮萍破处见山影。 张先(子野)《题西溪无相院》 风乍起,吹绉一池...

2008年杭州市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

公安县15756808301: 题西溪无相院 赏析 -
集娣靖顺: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

公安县15756808301: 《题西溪无相院》相关解析 -
集娣靖顺: 溪水漫流,已是雨过放晴,天光山色浑融一片明净,与水齐平的溪岸上静卧着几家门庭.微风轻拨溪中繁密的浮萍,萍叶空隙现出远山的倒影.沿溪轻轻地飘来一叶归舟,悄然能听到船舷擦动水草的响声.忽见寻路入城去的僧入,像从净境走向...

公安县15756808301: 题西溪无相院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集娣靖顺: 首句和颔联一写目睹,一写耳闻,团扮做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末联回应“积水塌衡涵清”,写禅意而无禅语缺侍,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公安县1575680830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每题3分)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
集娣靖顺: 小题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小题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小题1:试题分析:明写好找,暗写相对难些.“暗写”也就时侧面描写,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几处”、“新燕”、“浅草”等表现“早”..小题2:试题分析:题目考查写景的手法、角度.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

公安县15756808301: 赏析题西溪无相院 -
集娣靖顺: 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

公安县1575680830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 -
集娣靖顺: (1)“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山之“影”;“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影”,溪水映照人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是暗写“影”,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影.(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写小船归来,听得到草丛中的虫声,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言之有理即可)

公安县15756808301: 《题西溪无相院》第二联是怎么写景的?
集娣靖顺: 第二联表现了微风轻拨溪中繁密的浮萍,萍叶空隙现出远山的倒影的美丽景色,动静相衬,寓“浮萍”之动于静,以“草声”之动衬静.

公安县15756808301: 张先的作品集有哪些 -
集娣靖顺: 诗作 【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词作【相思令·苹满溪】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