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投稿:茅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沁园春长沙>上篇的“看”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应该由谁来主宰的豪迈情怀。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原文节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扩展资料《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词语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词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统领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从江边遥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都染上了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许多船只争着在水上行驶。雄鹰展翅搏击长空,迅猛矫健;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原文为: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扩展资料:

赏析: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而来的船舟?

全词上片即目写景,下片回忆往事。发端“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笔平平,语气舒缓,实为下文蓄势。以“看”字领起的几句,是一组完整的领字长句,一气呵成,文势陡急,吐露出作者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极度倾倒。众多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山是红的,水是碧的,色彩对比;山上的树,如朝霞一般的绚烂,江中的船,又如群马奔驰喧闹,动静互衬;仰观鹰飞,俯看鱼游,视角转换,呈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生机勃发的活动着的楚天秋江图。于是作者不禁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由衷赞叹。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生存发展,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情景!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开始,悲秋成了我国古代诗人墨客笔下的恒久主题;虽也有个别颂秋赞秋之作,如刘禹锡《始闻秋风》“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指秋风)扶病上高台”,感谢秋风使自己克服疾病,振作精神,在古代诗歌中已属凤毛麟角,但其境界和气魄,自然不能也无须与这里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比较。作者后来的咏秋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都反映出作者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爱好。这句对秋景的礼赞,已使词情趋于高昂。然而,百尺竿头再翻进一层,突发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全词遂达于高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年代】:现当代
【作者】:毛泽东
【作品】:沁园春
【内容】:长沙(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长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秋景图 -
鞠婷怡美:[答案] 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

莒县15896599775: 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意境 格式是: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的情感 -
鞠婷怡美:[答案] 描绘了一幅南方满山红叶,空中水面及水中万物悠然自得的画面,渲染了国家日趋兴盛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于无声处听惊雷,敢于力挽狂澜的情感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 长沙 “看”字统领了哪些文字,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案? -
鞠婷怡美:[答案]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描绘了一幅山水美画,山林从跌,枫叶将万山让出红色,层层叠叠分外美丽.湘江江水碧绿透彻,江中各种船只交汇,热闹非凡.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长沙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又表达了怎样的豪情壮志?200字. -
鞠婷怡美:[答案] 上阕描写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 长沙》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类似于画出个图还有诗中用了哪些意象? -
鞠婷怡美:[答案]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远处湘江碧水缓缓北流,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看万座山全都变成了红色,好像染过颜色一样.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 长沙 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
鞠婷怡美:[答案] 秋天景色,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在绚丽的水光山色中,主要看到鹰鱼在不同的空间翱翔,自在生活. 因而引出自己也要抓住光阴大有作为一番.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长沙上片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鞠婷怡美: 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选取了景物:山、林、江、舸、鹰、鱼.此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赏析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长沙描绘了几幅画面 找出意象分析 -
鞠婷怡美: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长沙描绘了几幅图画?(每一幅图画用5个字概括.)急!每一幅图画用5个字概括.必须的, -
鞠婷怡美:[答案] 一共描绘了4幅图画分别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希望能够采纳!

莒县15896599775: 沁园春长沙"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
鞠婷怡美: 翔:精细的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翔字能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张力,表达出一种炽热的的对生命蓬勃,表现出青年诗人当时的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自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