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

作者&投稿:赧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资治通鉴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一书,君王宋神宗称其“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有一书,史学家王鸣盛赞其“此天地间必不可无此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有一书,与司马迁所著《史记》并称“史家两司马”。此书名曰《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然而,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它至上的'史学地位,也不是它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名声,而是它其中纷呈,精彩,曲折的故事,如同一幅活灵活现的历史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每看完书中的一篇章,心中都会有感待发。其实我认为,《资治通鉴》本身就是一篇观后感,以史实为材料,以朝代为提纲,纵观古今,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加入了对历史的看法评判,这也是《资治通鉴》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春秋末期,晋国被称为中原霸主,大权旁落于智、韩、赵、魏四家,其中智家势力最大。然而智家继任族长智瑶却是一个心胸狭隘,狂妄自大的人。他公然戏弄韩康子和魏桓子,甚至无故索取三家土地,最终三家分晋,晋国自此灭亡。智家原为四家中实力最强悍的,但在智瑶昏庸的领导下灭亡,令人叹惋。而智瑶昏庸的源头,便是由于他目中无人,不能宽容待人,听不进劝谏,又得罪了其他三家,以致他们联手攻打智家。一个骄傲自大的人,终会在他的自大中自取灭亡。不能因为眼前的一时得意而忘乎所以,肆意妄为,应该时刻懂得谦虚,谨慎。与此同时,也应当多与有才干,有品德的人结交,不嫉贤妒能,还要虚心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受人爱戴。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的长孙皇后、马太后。长孙皇后的贤良淑德被后世传颂。她虽贵为皇后,衣食住用行均不求奢华。她从不徇私,凡事秉公处理;她还常劝唐太宗亲近贤臣,减轻百姓徭役。长孙皇后将贤德诠释到了极致;马太后与长孙皇后相似,崇尚节俭,甚至穿粗布衣裳,直接带动了当时清明的良好风气。当年汉章帝的继位离不开马家几位舅舅的扶持,因此,继位之后,他准备封赏自己的舅舅。原本,这只是按惯例办事,但遭到马太后的严词拒绝。马太后认为,马家并无德才出众之人,没有被封赏的理由,也以免将来外戚专权。历史上因外戚专权导致王朝覆灭的例子比比皆是,马太后能看清根本,不为家族谋取私利,以国家为重,此等气魄让我惊叹之余敬佩不已。当然,我们当前很难做到长孙皇后那般端庄贤惠,也无须刻意如马太后那般布衣草席。学会大公无私,懂得知书达礼,对她们心存敬意,足矣。

  《资治通鉴》中还有很多类似以上的史实,作为之后中国古代君主的必修书目,它教人勤俭节约,教人治国之道;教人如何得民心,如何用贤臣,如何除奸佞。

  如果用一句话说明《资治通鉴》,那必然是: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资治通鉴》,那将会是:博古通今。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资治通鉴》,我觉得,应该是:镜。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范文,读罢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丢开手机静心读书,这是一本罕见的巨著,我们不能被世界上的纷纷扰扰困住,下面是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范文的范文。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1 培根曾说过:“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是的,培根说的...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
《资治通鉴》是一部深具启示的史书,它汇聚了无数历史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和当今人们学习。宋神宗的赞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正是其价值所在。通过阅读,我深刻体验到历史故事中的智慧,如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谦虚之理,智伯的狂妄导致败亡,以及唐太宗的谦恭与治国之道。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

《资治通鉴》读后感是什么?
写作思路:从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开始说,说到资治通鉴对我所产生的感悟和意义,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资治通鉴》读后感:我喜欢读历史,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的问题或者时代的躁动不安一筹莫展,觉得我们走进了现实的死胡同,根本无路可走。这时候,我们...

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
我早就听说《资治通鉴》这本书十分有趣,所以我利用寒假剩余的时间,将《资治通鉴》这本书读了一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

通鉴读后感5篇
通鉴读后感篇2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史书---《治资通鉴》。之所以说它令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给我补充了不少“营养”。本书的记载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直到唐朝的结束。这些知识,填补了不少我对历史知识的空缺,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此外,这些历史知识也使我懂得了不少生活或学习的方法。 每一次...

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
当一个时代面临不尽隐忧的时候,历史学家往往为了有资于当下治国安邦,为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借鉴,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此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资治通鉴》-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

怎样评价《资治通鉴》这本书,读完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在我们几万册的史学典籍中,如果你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那必有《资治通鉴》。但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历史学家在叙述...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利用寒假时间读完了《资治通鉴》这本书,其中**的更迭以及气势的盛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

资治通鉴:豫让漆身吞炭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一)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一书。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非常大,更给后人予警示。【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知道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300字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豫让,因主公智伯被赵襄子等人杀害,心里气愤不已,便道:我一定要为他报仇,为他而死,我只有尽忠尽义,才有脸对他。这是他发下的誓言,他也去做了。在第一次刺杀行动中,他被发现了,但赵襄子因为看豫让是个仁义之人,便放了他;在第二次...

馆陶县18075982163: 《资治通鉴》读后感 -
典以柴银:[答案] 历史无时无刻不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历史上的每一天... 最近我阅读了宋朝司马光用19年的心血主编的一部长达四百多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

馆陶县18075982163: 资治通鉴读后感 -
典以柴银: 我认为读《通鉴》,并不能像读寓言故事或者童话那样简简单单的了事,我们要通过读来思考,并通过思考来筛选对自己和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通鉴》的记述,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化,对比现在的社会和人生价值观,...

馆陶县18075982163: 求一篇资治通鉴的读后感 -
典以柴银: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

馆陶县18075982163: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字左右 -
典以柴银: 读《资治通鉴·周处除三害》感受_100字周处除“三害”讲的是他为乡亲们除掉白额猛虎、水中蛟龙和自己弃恶从善的故事.周处小时候父母早忘无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养成了一身恶习,成为一条祸害乡里的恶棍.周处虽然替乡里除...

馆陶县18075982163: 资冶通鉴读后感150字 -
典以柴银: 资治通鉴读后感:自从第一次读这本书,就好像让我着魔似的迫不及待往下看…… 这本书叫《资治通鉴》.是北宋的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著作的,是一个史学巨著.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资治通鉴”这个名字是...

馆陶县18075982163: 资治通鉴第193 - 195卷 任选一卷 写一篇读后感 1500字 大学水平 因为没时间所以在此征文请在圣诞节晚上6点前回答 不要拿假的糊弄人```` -
典以柴银:[答案]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

馆陶县18075982163: 跪求《资治通鉴》读后感《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速速的 -
典以柴银:[答案] 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看电视的时候,在广告间隙,随便切换了几个台,发现浙江卫视在放《争霸传奇》,第一次看见我欣赏的范蠡在电视上面出现,忍不住发点感想.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确是不少,有战功显赫的名将,有...

馆陶县18075982163: 通阅读《资治通鉴》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一两句即可 谢谢 -
典以柴银: 五年前,购得盗版《通鉴》.字小书厚,裁而读之.求学期间,读此书如游云梦,几欲放弃.三年前,学业毕,恰逢五十年不遇之危机,余浮沉漂泊于京.近年来,燥气渐挫,沉心而读,觉其词旨微远,较其类有云泥之别.于今日读毕,津津之余感慨万千,有“白驹过隙”之伤,有“不见古人”之憾,特署此为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