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绝顶,贞观名相“褚遂良”为什么会落得贬死的下场?

作者&投稿:仝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要说封建时代的顾命大命,荣则荣矣,安则未必,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终养天年?不拿别人说事,就拿唐太宗给李治安排的两大重臣长孙无忌和遂良来说,结局就很惨。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李治为了武则天(当然不全是为她,只是那么一个借口),生生地把老舅给流放到黔州,逼得上吊死了。至于遂良,虽然没有这么亲近的血缘关系,但也是李治上位的大恩人,只可惜,最终也是孤独死在流放地越南。作为顾命大臣,他们顾了李治的命,可是转身,上位后的李治却要了他们的老命。

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君王固然无情,可他们本身也不是完全被冤屈,玩政治的人,手上可不会那么干干净净,褚遂良也一样。

遂良根子不浅。他父亲当过隋朝东宫学士,与杨素的公子杨玄感关系很好,如果杨玄感造反得胜的话,那么家无疑是另一番风光。历史是没有如果,杨玄感成了贼,亮自然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西海郡司户。

后来,薛举在兰州称帝,他就把名动天下的亮给请去担任黄门侍郎,而公子遂良则成为薛举的通事舍人,专门掌管诏命及吴奏案章。虽然薛举只是一方割据政权,但隋末乱世,都是这么干的,管它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是家时运未到,薛家的靠山不太牢,薛举死后,薛仁杲的皇帝位子还没坐热,就被李世民给拉下来了,自然,作为薛家班底,遂良也被接收,成为李家王朝的一份子。

李世民杀兄上位,逼父退位的举动是不太光彩,但他个人的魅力也不可挡,他对于人才的眼光还是很辣的……褚遂良在众多的铠曹参军中被发现,并得到李世民忠诚耿直有学术的考语。

贞观年间,原来的弘文馆馆主遂良领到了一份新差事,那就是承皇命,将隋末战场改修成庙宇,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件,没有任何风险,怎么做都对。这无疑是李世民送给一向忠诚的遂良一份礼。而后,慈云寺新建,遂良书碑,又一件功德。

以后不久,褚遂良出任起居郎,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尔后,经魏征的推荐,遂良担任侍书;后任谏议大夫;李承乾被废,劝立晋王李治……

辽东一向不平,隋炀帝几乎倾尽全部国力讨伐,结果不但没成功,还把天下给弄丢了。到了李世民手上,他就想着要啃掉这块骨头,所有人都被美好前景乐晕了。只有遂良不同意。李世民不听,可结果呢,最终无利而返,印证了遂良的看法。从此,李世民对褚遂良言听计从,一路青云也极为自然。

李治能当皇帝,遂良和长孙无忌是帮了大忙的。虽然李治嫡出,但是在当时他的兄弟当中,他并没有十足的优势。为了扶他上位,褚遂良和长孙做了不少脏事。

李世民临死时,把他们比作霍光、诸葛,让他们永保李家社稷,不负所托。而对李治则说只要有二人在,国家大事,他就放心了。

李世民能否真能料定武周夺权不清楚,但是李家政权,在有遂良长孙二人的情况下的确还算是稳定的。不过,天命未必会如人所愿。李治上位后,遂良虽然爬到了人生的巅峰,当过吏部尚书,太子宾客,当过尚书右仆射,修过国史,掌过朝权,一时荣宠无比。但是转身,他就摔进了泥潭,不能翻身。

原来,所谓君臣之间的美好,只是暂时的。热血青年李治强烈希望废王皇后立武后,可两老头遂良及长孙,力泼冷水,尤其是遂良,甚至耍起无赖——以辞官威胁皇帝。李治翅膀硬了,再不是当初那个要扶上位的年轻人了,顾命大臣老了,已经成了绊脚石了。而武则天,这个强势女人,对褚遂良自然也深深地恨上了。

事实证明,遂良扭不过。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褚遂良也被赶出朝廷,到潭州去当一个都督。以后,又到桂州当都督了,再以后,就是被许敬宗等人给整了个谋反的罪名,贬到越南了。

其实傻子都知道,正当壮年的遂良一门心思的扶弱势李治上位,到老了老了,还会想着推翻他亲手扶持上台的君王吗?这也太扯了。但就是这么扯,权斗嘛,只要有个遮羞布就行,反正说你谋反就谋反,就算你不想反,但是你的家人呢?朋友呢?于是,老就被谋反了,再难翻身了。

聪明一世的遂良不会不明白,自己要前往爱州时,赶紧上疏,大意是说他还在李承乾李泰夺位时就已经效忠陛下,暗示要不是有他力保,东宫之位可未必是李治的。他侍奉先帝一生,先帝也极尽恩宠,他虽然力量小,但为国家耗费了全部,现在老了就如一只卑微的蚂蚁,也没几天活头了。褚遂良打上了最后一张感情牌,自然是希望李治能想起从前的点滴,那些真挚的往事,可惜李治没能见到这奏疏,或者说假装没看见。最后,六十三岁的遂良孤独老死。他死后,他的子孙也全部被流放到越南,直到四十六年以后,他才真正被 *** 。只是于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李治武后之流的确是毫无情义可言,但是性格决定命运,从某方面来说,褚遂良有必死的因由。这么说,有人不高兴了,谁不会必死?是的,谁都会死,但是为人为官,都应该对得起人的本心,而在这一点,褚遂良应该不算合格。

遂良很努力,但魏征给的机遇更重要。魏征是唐太宗身边的红人,他推荐了褚遂良,在魏征眼里,遂良是正人君子。他临死前,把自己所写的所有奏疏的底稿交给了史官褚遂良,出于什么心思不确定,青史留名也好,保存史料也罢。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魏征把这东西交给他,是出于对褚遂良的信任。但是后来,有人告黑状,说魏征生前党附太子,还把证据都给了史官保存。于是,被魏征压了一辈子的李世民,毁了与魏家的婚约,砸烂了魏征的墓碑,褚遂良没有为恩人说过一句话。

在这事里,褚遂良为了往外摘,不说什么,勉强也说得过去。但是刘洎却的的确确是被他给害死了。刘洎是个大直臣,朝中都知道,但这人有个毛病,说话比较随便。唐太宗还专门提醒过他,身为太子的属官,一定要谨言慎行。但刘洎没改,这怎么改呢?东征失利后,太宗患病,刘洎出来就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这刘洎也是嘴大,谁不知道陛下的身体是高度机密,这一嗓子喊出来,让太宗情何以堪?人家还想着万岁万岁的,你就扯个什么忧惧的,这不找死呢吗?于是,褚遂良,把这事就夸张了那么一点点,汇报给太宗听,说: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这一改,好了,刘洎有异心了,想变李家天下了。马周等人作证无效,唐太宗示意,刘洎自杀。事后,太宗后悔了,拉了一票人马给刘洎垫背。

武则天时代,褚遂良倒霉了,刘洎后人趁势申冤,认为是褚遂良添油加醋乱说话,害死了刘洎。正好,谋逆大罪,诬告大臣,陷先帝于不义,褚大人不死也不行了。平心而论,这事还是李世民的错,可是,身为同僚,褚遂良这样做,不但与君子之风离得远,就连为人本份都差那么一些!




唐朝有几位名相
1、房玄龄,唐朝具有远见卓识的名相,协助唐太宗完成了“贞观之治”这一历史大业,使唐朝自此出现了政治修明、经济繁荣的局面;2、杜如晦,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唐武德元年,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是唐太宗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

历史最著名的诤臣有哪些
历史最著名的诤臣有魏征,包拯,狄仁杰等等。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包拯(999...

贞观后期的唐太宗,究竟有多骄纵奢侈?
房玄龄为贞观名相,曾经辅佐太宗建立过不朽的功勋,在贞观后期也多次因小事被太宗赶回家中赋闲,经人劝解,又数次任用。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下,不少朝臣战战兢兢,唯恐大祸临头。贞观十八年(644),岑文本被任为中书令(宰相),回家后面带忧色,其母询问何故,岑文本说:“非勋非旧,滥荷宠荣,位高责重,所以忧惧。”亲朋...

唐朝名相,唐朝有几位名相
唐朝有几位名相 有: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狄仁杰,张九龄,姚崇,宋景等。1、魏征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

贞观时期编撰的《隋书》,为何能受到后世好评?
个人认为《隋书》“二十四史”中名列前茅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学术水平较高。《隋书》编撰工作的主持人就是贞观名相魏征,而参加编撰的长孙无忌、颜师古、孔颖达、于志宁、李淳风都是学术大家。南宋学者评价《隋书》是“极有伦理,而本末兼明,可以无憾”。更难得的是,《隋书》的编撰者对隋朝承上启...

贞观时期,名相辈出,其中富有谋略和善断大事的宰相分别是
选A,著名的房谋杜断 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望采纳 ...

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一些名相?
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张九龄和文坛巨擘陈子昂、刘知几等,都是这时期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杰出人才。 武则天为了加快培植自己的势力,放开关卡,大量录用有才学的考生。

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徵的成就
魏徵,也是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中国古代名人去了解看看魏征的成就都有哪些吧。政治: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

魏徵:唐朝一代名相,曾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自贞观十六年(642年)起,魏徵的病情加重,李世民常派中使探望,还让中郎将留宿魏徵家中,随时奏报他的病情,期间赏赐的药食不计其数。魏征的住宅原先没有正室,李世民把原来自己准备建小殿的材料移给魏徵营造正室,五日就修成了;同时派中使携带白色的褥子和布被赐给魏徵,以此满足他崇尚简朴的心愿。 贞观十七年(64...

唐初四大名相
1.王珪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东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贞...

梨树区13798127191: 唐太宗时期名将名相辈出的原因 -
亥彦风湿: 1.唐人多胡气,比较开放,包容性强.2.唐太宗征战一生,慧眼识人.3.科举制度消除出身制度.

梨树区13798127191: 历史上著名的丞相都有哪些 -
亥彦风湿: 1、才高其天 谋深如海--秦相 李斯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一...

梨树区13798127191: 内容,人物,时间,意义解释贞观遗风 -
亥彦风湿: 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她喜欢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当时的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后来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都是经她提拔的.她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在她的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之治的模子,而又继承于差不多与唐太宗一样的统治方法,便叫“贞观遗风”

梨树区13798127191: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 狄仁杰公正护法 课文 -
亥彦风湿: 唐朝有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ē)的政治家,他就是一代名相狄仁杰.公元67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寺负责人.大理寺是当时中央的审判机关.他到任第一年,便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

梨树区13798127191: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黄金时代?
亥彦风湿: 不知道黄金时代的主体是什么? 如果是纵横开阖的武将和智者,那么乱世无疑是他们发挥最大作用和实力的黄金时代,比如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都是将星辈出的年代,也是思想开放的时代. 如果是对统治者,那么四方来朝、开疆扩土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比如贞观、比如永乐,甚至成吉思汗的时代,都是黄金盛世. 如果是我等小民,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那么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政局稳定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一般也就是传统史家评价中的治世和盛世,例如汉之文景时代、唐之贞观到开元、北宋初直到中期、明宣德、弘治、清康乾时代.其中含金量较高的恐怕还是开元盛世,可惜盛世之后的衰败也让人感慨唏嘘

梨树区13798127191: 唐朝名相有哪几个 -
亥彦风湿: 唐朝前期,只有三省长官才是宰相: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注:尚书令自唐太宗登基后再无人任) 唐高宗之后,尚书仆射也不再是宰相,只有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的才算是宰相.(注:中书令与侍中仍是宰相) 所以比较有名的而且是对唐代有杰出贡献的很多,试举几个,供参考. 裴寂、温彦博、房玄龄、杜如晦、马周、李靖、褚遂良、长孙无忌、于志宁、李义府、周兴、狄仁杰、姚崇、宋璟、张九龄、李吉甫、裴度等等.

梨树区13798127191: 《红楼梦》中王熙凤手掌大权,机关算尽,却为何落得凄惨的下场?
亥彦风湿: 王熙凤的惨不是一两个字可你说清楚的.凄惨二字也不光指死的惨,其实死前死后都是比较凄惨的.其实,贾府抄家后不光王熙凤惨,贾宝玉、薛宝钗、贾惜春、贾迎春、...

梨树区13798127191: 唐太宗即位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实现了"贞观之治
亥彦风湿: 1,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③沿用和完善...

梨树区13798127191: 唐代初年名相 -
亥彦风湿: 初唐宰相之贞观篇(627-649) 因为李世民任职过尚书令,从此没有大臣再任职 [宰相]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 中书令:房玄龄.宇文士及/侍中:高士廉 六月:封德彝 薨. 萧禹为尚书左仆射.七月: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八月:高士廉贬为安...

梨树区13798127191: 唐朝李治初期,朝中大权掌握在谁的手理
亥彦风湿: 唐太宗宾天时为了扶植刚上任的太子!临终托孤于国舅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等四个宰相!其中以长孙无忌为核心大臣,掌控朝政!后因反对武则天册封为皇后.武则天的陷害这四个名相都被就放!后逼其自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