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历史碰撞历程及重大事件的意义启示?与今后的发展关系和趋势?

作者&投稿:慎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的发展历程给中国及中日关系发展的启示~

日本的发展是从二战后吗?应该是教育为先,以人为本。中日关系有什么好发展的?只不过是经济上的需要,早晚要打。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 国 神社问题。二、中日关系的症结 1、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2、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3、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这可能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律,我们沿着这个规律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可能还得从外部的整合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与问题。换言之,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动向已经显现了。日本开始寻找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日本技术和投资转向印度、俄罗斯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日的和解与合作又将大大推动东亚联合的事业。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汉时,中日有记载接触;隋时中日开始交往;唐时,日本大规模向中国学习;宋时,中日经济交往密切;蒙古灭宋后,两度征日,均以失败告终,日本遂逐渐对中国开始蔑视;明时,日本因与中国正常交往不成,采取和中国海商合作,扮演海盗角色,劫掠中国,后又妄图征服中国,但被中国打败;满清时,在鸦片战争前,大量中国人流亡日本,希望复国,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不愿放弃继续欺压汉人的政策,妄图继续保有中国统治权而不愿变革,而日本富国强兵,掌握了对中国优势,遂在此背景下决定征服中国,称霸世界。但在抗日战争时被国共两党打败;后又被美国占领,直至今日。
我只看到,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不断强大,逐渐超越了中国,但中国也逐渐在现在追上日本,这说明,中日两国的力量是此消彼长的,具有某种互相追逐的意味。在本国统治者贯彻代表本国利益时,该国就能超越,该国统治者只愿贯彻自己的利益时,则该国就逐渐被超越。
在今后,中国会超越日本而重新掌握对日本优势,但应注意世界各国的因素,美国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变数,美国不愿意,即使日本愿意,日本也不能和中国交往,美国愿意,日本即使不愿意,也会和中国交往。
在中日关系上,还有台湾因素,台湾地位重要,虽然不如网上说的对日本具有的那种绝对的威胁,但互相减少对手对自己的不利影响是国际关系中永恒的铁则,所以日本不会坐视中国统一,会阻挠中国的统一事业,但只要我们强大,与美国不发生大的冲突,则台湾可能会在一场地区性冲突后回归中国,日本会认识到中日的力量对比而采取更理智态度来对待两国关系。
所以,中日两国未来会有冲突,甚至小规模战争,但绝不会有你死我活的冲突,双方会理智的对待双边关系 ,但仍应警惕日本,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利益。

中日历史碰撞事件很多的,就以奴性,你强它就弱。强大了,他就不敢欺负你了

只有强大了,才能称霸,才有说话的资格,别人才能把你当回事!所以只有强大才是硬道理!用邓小平的话说就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日本位于什么地震带 日本地震历史有哪些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的主要地震带,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环,环绕着太平洋。该地震带的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0%,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浅源地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日本地震历史 1923年9月1日,东京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14,2807人死亡。1927年3月7日,西部京都地区发生里氏7....

蒙军战刀与日本刀的两番碰撞,蒙古帝国为何输的这么惨?
日本居民高度的纪律性和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古代军队 第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虽然征服日本的计划失败,但也给日本带来了很大损失,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军事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交钱纳贡,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也不肯轻易罢休,此时他已经...

日本武士道:历史、全球视角与国家策略的矛盾?
知识分子的角色: 知识分子在思想碰撞中推动变革,从西化到民族主义,再到对天皇体制的塑造。第二章:政治的微妙转折从共产党到右翼,再到执政党的分裂,每个阶段都揭示了日本政治的动态。招魂行为背后的深层政治意图,以及政权更迭的历程。第二编:亚洲舞台的日本身影 日本的地理位置赋予了独特的战略优势,...

简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丰岛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晨,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经过“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

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目录
满蒙政策”和“西原借款”,试图蚕食中国领土。然而,建立伪“满”政权与蚕食华北的野心并未得逞,反而触发了全面侵华战争。尽管有日德意同盟和对美战争的举措,试图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但最终以“大日本帝国”的崩溃告终。这一过程,通过《国策基准》和一系列历史事件,揭示了日本东亚战略的兴衰历程。

有关日本历史想问一下
1562年1月11日,脱离今川家在三河自立的德川家康来到清州,和自己幼年的朋友织田信长会盟,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清州会盟”。这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坚持得最...斋藤道三追放了主君土歧赖艺而取得了美浓一国;同时,与其邻接的尾张国织田信秀以奉行身份取代了守护斯波氏成为尾张守护,两个势力在对外扩张中不断有碰撞...

日本历史上的典故?
两把名刀相遇,终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武士间的比试,是武士修行的一个重要内容,连主君都不能干涉。庆长十七年(一六一二)四月十三日上午,宫本武藏与佐佐木小次郎在小仓舟岛决斗。这一战的经过连黄口小儿都知道,在下就不再饶舌了,只想在此为小次郎抱几声不平。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宫本武藏。

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内容简介
这部名为《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的著作,是一部深度挖掘晚清时期中日关系史的力作。它专注于清代后期外务省档案的详细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视角。研究的焦点之一是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他的角色在中日外交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书中详尽描绘了他的外交活动和决策...

日本女相扑(探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之道)
1. 日本女相扑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最初作为表演艺术在寺庙庆典中表演,寓意祈求丰收和平安。2.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相扑逐渐从传统表演形式演变成现代竞技运动,选手接受专业训练,参与激烈比赛。3. 尽管女性相扑在日本有着悠久传统,但它仍面临男性主导文化中的挑战,女性选手曾遭受歧视和排斥。4. 在...

历史上东西方文明最大的碰撞是什么时候?
如果题主问的是东方与西方的首次文明碰撞,那么就是著名的希波战争。但是在这里我更要回答的是,中西方的第一次文明大碰撞。而那次碰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更是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

保康县13888515305: 中日关系的历史事件 -
阳府冻干:[答案] 中日《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保康县13888515305: ...中日关系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日关系简表(部分)时间 重大事件、... -
阳府冻干:[答案] (1)本小问的填表,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结果和影响是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是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保康县13888515305: 概述中日交流史的标志性事件,并说其作用 -
阳府冻干: 田中角荣访华.田中角荣1972年出任日本首相,同年9月底,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日中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因此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作用: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战后中日关系的不正常状态,不仅使日本在与美国的外交争斗上首次居于主动,而且为亚洲的安定奠定了基础.

保康县13888515305: 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日本发动的... -
阳府冻干:[答案] (1)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了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2)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

保康县13888515305: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
阳府冻干: 日打着“清君侧”旗号,打“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李鸿章不敢胜日本”(胜了反会被杀头).顾意败给日本的……

保康县13888515305: 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影响中国胜败主要因素,并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
阳府冻干:[答案] 第一次,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因素:1落后的政治体制和腐败无能充满官僚主义的政府;2落后的军事体制;3无能落后缺乏现代战争意识的指挥官;4较为落后的武器装备;5松垮的军事纪律. 战争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

保康县13888515305: 42.(10分)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 -
阳府冻干:[答案]42.(10分)(1)原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1分)国共两个战场配合,协同作战(1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配合支持(1分)(3选2)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1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1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