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的相声

作者&投稿:穆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侯宝林说过哪些相声?~

侯宝林说过的相声:
77号(侯宝林、郭启儒)
北京话(侯宝林、郭启儒)
不宜动土(侯宝林郭全宝)
猜谜语(侯宝林 郭全宝 )
猜谜语(侯宝林、胡仲仁)
猜谜语(侯宝林、姜宝林)
猜谜语[全本](侯宝林、姜宝林)
猜字(侯宝林、郭启儒)
猜字(侯宝林、姜宝林)
曹操打严嵩(侯宝林、张傻子)
串调(侯宝林 郭启儒 )
打百分(侯宝林、郭启儒)
打灯谜(侯宝林、郭启儒)
方言(侯宝林、郭启儒)
非洲独立进行曲(侯宝林、刘宝瑞)
汾河湾(侯宝林、郭启儒)
服务态度(侯宝林、郭启儒)
改行(侯宝林、郭启儒)
改行(侯宝林、胡仲仁)
关公战秦琼(侯宝林 郭全宝 )
关公战秦琼(侯宝林、郭启儒)
规矩套子(侯宝林、郭启儒)
黄金台(侯宝林、张世芳)
婚姻与迷信(侯宝林、郭启儒)
讲帝号(侯宝林 刘宝瑞)
讲帝号(侯宝林、郭全宝)
交地租(侯宝林、郭启儒)
交租子(侯宝林、郭全宝)
酒鬼(侯宝林、郭启儒)
开场小唱(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
砍白菜(侯宝林、郭启儒)
空城计(侯宝林、郭启儒)
宽打窄用(侯宝林、郭启儒)
离婚前奏曲(侯宝林、郭启儒)
买佛龛(侯宝林、郭启儒)
卖包子(侯宝林 郭全宝 )
卖布头(侯宝林、郭启儒)
卖马(侯宝林、刘宝瑞、高凤山)
妙手成患(侯宝林、郭启儒)
南来北往(侯宝林、郭启儒)
南腔北调(侯宝林、郭启儒)
歪批三国(侯宝林、郭启儒)
普通话与方言(侯宝林、郭启儒)
谦虚(侯宝林、李国盛)
谦虚(侯宝林、郭启儒)
全家福(侯宝林、郭全宝)
三棒鼓(侯宝林、郭启儒)
似是而非(侯宝林、郭启儒)
抬杠(侯宝林、郭启儒)
谈规律(侯宝林、李国盛)
体育与广告(侯宝林、郭启儒)
跳舞迷(侯宝林、郭启儒)
万吨水压机(侯宝林、郭全宝)
王二姐思夫(侯宝林、刘宝瑞)
文昭关(侯宝林、郭全宝)
我是家长(侯宝林、郭启儒)
武松打虎(侯宝林、郭全宝)
戏剧与方言(侯宝林、郭启儒)
戏剧与方言(侯宝林、郭全宝)
戏剧杂谈(侯宝林、郭启儒)
戏迷(侯宝林、郭启儒)
戏与歌(侯宝林、郭启儒)
相面(侯宝林、郭启儒)
向您道喜(侯宝林、于世猷)
橡皮膏(侯宝林、郭启儒)
笑的研究(侯宝林、郭启儒)
笑的研究(侯宝林、郭全宝)
笑的研究(侯宝林、李国盛)
新式马甲(侯宝林、郭启儒)
学大鼓(侯宝林、郭全宝)
学越剧(侯宝林、郭全宝)
阳平关(侯宝林、郭启儒)
夜行记(侯宝林、郭启儒)
一等于几(侯宝林、郭启儒)
一顿饭(侯宝林、郭全宝)
一贯道(侯宝林、郭启儒)
阴阳五行(侯宝林、郭启儒)
阴阳五行(侯宝林、郭全宝)
阴阳五行(侯宝林、姜宝林)
英台吊孝(侯宝林、常宝华)
贼说话(侯宝林、郭启儒)
贼说话(侯宝林、郭全宝)
找调儿(侯宝林、郭全宝)
捉放曹(侯宝林、郭全宝)
醉酒(侯宝林、郭启儒)
醉酒(侯宝林、郭全宝)
醉酒(侯宝林、李国胜)
降神会(马季、侯宝林)
窗口(侯宝林、郭启儒)
新式马甲(侯宝林、郭启儒)

《北京话》《猜字》《打百分》《汾河湾》《77号》《服务态度》《打灯谜》 《串调》《方言》《改行》《关公战秦琼》 《规矩套子》《婚姻与迷信》 《交地租》《离婚前奏曲》《酒鬼》《砍白菜》《空城计》 《宽打窄用》《买佛龛》《卖布头》 《妙手成患》《南来北往》《南腔北调》《普通话与方言》 《体育与广告》《谦虚》《三棒鼓》 《似是而非》《歪批三国》《抬杠》《跳舞迷》 《我是家长》《戏剧与方言》《戏剧杂谈》《戏迷》《戏与歌》《相面》《笑的研究》 《橡皮膏》《新式马甲》《阳平关》《夜行记》《一等于几》《一贯道》《阴阳五行》《贼说话》 《醉酒》《窗口》《新式马甲》《不宜动土》《猜谜语》《关公战秦琼》《讲帝号》 《交租子》《卖包子》《全家福》《万吨水压机》《文昭关》《武松打虎》《戏剧与方言》《笑的研究》《学大鼓》《学越剧》《一顿饭》《阴阳五行》《贼说话》《找调儿》 《捉放曹》《醉酒》《猜谜语》《改行》《猜谜语》(全本)《猜字》《阴阳五行》《曹操打严嵩》《非洲独立进行曲》《讲帝号》《王二姐思夫》《黄金台》《谦虚》《谈规律》《笑的研究》《醉酒》《英台吊孝》《向您道喜》《降神会》《开场小唱》《卖马》

你说的相声《戏剧与方言》

在线听:
http://club.tingxs.com/searchs.asp?stype=Music&q=%CF%B7%BE%E7%D3%EB%B7%BD%D1%D4

文本: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啊,可不容易。

乙:怎么?

甲:起码的条件儿,得会说话。

乙:这个条件倒很容易呀,谁不会说话呀?

甲:说话跟说话不同啊。

乙:怎么着?

甲:你看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让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哦,那么说相声的呢?

甲:相声它是艺术形式啊,就得用艺术语言。

乙:噢。

甲:它这个艺术语言跟一般人说话有很大的不同。

乙:是啊?

甲:相声的语言哪,它必须得精炼。

乙:哎。

甲:您看我们表演,说的是北京话。

乙:是啊。

甲:我们说的北京话不是一般北京话,是精炼的北京话,是经过了提炼,经过了艺术加工。

乙:相声台词儿啊,就是语言精炼。

甲:哎,相声语言的特点呢,就是短小精干而逻辑性强。

乙:对。

甲:您看我们说的北京话,外埠观众他也听得懂。

乙:噢。

甲:这怎么回事?经过了艺术加工了。

乙:哦。

甲:不像一般北京人说话那么啰唆,什么名词、副词、代词、动词、语气词、感叹词用得那么多,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那么您给举个例子,要用这啰唆的北京话怎么说?

甲:啰唆北京话?那比如说吧,哥儿俩,住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间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老北京话能说得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怎么说?

甲:比方说夜间了,都睡觉了,忽然间那屋屋门一响,这屋发觉了,“哟嗬!”

乙:“哟嗬”?

甲:啊!先来个感叹词。

乙:你瞧瞧这个。

甲:“哟嗬?那屋‘咣当’一下子门响,黑更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呀,怪吓人的。”

乙:嗬!这一大套啊。

甲:这回答也这么啰唆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着您的吧,甭害怕,您哪。”

乙:这位比他还啰唆。

甲:这位还关照他呢。

乙:还要说什么?

甲:“黑更半夜的穿点儿衣裳,要不然就冻着可不是闹着玩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嗬!

甲:这说:“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

乙:这够多少字啦?

甲:三百多字。要用精炼的北京话,说这点儿事情,分成四句话,用十六个字就解决问题。

乙: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一问:“这是谁呀?”

乙:四个字。

甲:回答也四个:“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哎!这个省事多啦。

甲:您听这个省事啊?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山东人要说这点儿事情,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十二个字……噢!三个字一句啦?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山东话啊。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这是谁?”(学山东话)

乙:嗯,三个字。

甲:回答也三个字:“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嘿,这个更省事啦。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上海话。

乙:上海?

甲:上海人说话呀,八个字就够了。

乙:噢,两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呀?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去?”“撒尿。”

乙:嘿!这有点儿意思,省事多喽。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还有比这省事的?哪儿的话?

甲:河南话。

乙:河南?

甲:哎,河南人说话,说这点事情,四个字就解决。

乙:一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

乙:嗐!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是啊。

甲:说相声就用北京话。

乙:那是啊,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对,可是不归土产公司那边儿卖。

乙:地方剧的一种。

甲:是嘛。北京的地方戏曲:相声、单弦、京戏。

乙:京戏,就带着地名儿哪嘛。

甲:是嘛,京戏。它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他唱出来也是按照北京音,北京味儿。

乙:是!

甲:比如说京剧唱《空城计》。

乙: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诸葛亮念白是这味儿,“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之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上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嗯!是北京味儿。

甲:原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诸葛亮是山东人呢。

甲: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

乙:什么味儿?

甲:山东人说话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三哥,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

乙:这就是山东话呀。

甲:可京戏里的诸葛亮,一点儿这味儿也没有。

乙:那是怎么回事啊?

甲:有这味就不好听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山东味儿的,(学山东话)“哎,我说马谡哪去啦?马谡上哪个地方去啦?哎,马谡听令。”马谡过来,“啊,是!”

乙:也这味儿。

甲:“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吧!”“哎,马谡我告诉你说,那个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完啦!”

乙:这像话吗?

甲:是嘛,要这味儿就不行了嘛!

乙:要这么唱就不叫京戏啦。

甲:哎,京戏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都不管。

乙: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有啊,关云长。

乙:是啊。

甲:你比如京戏唱这个《古城会》。

乙:啊,关公戏。

甲:关公唱这个“吹腔”,唱起来是这个味儿。

乙:怎么唱啊?

甲:(学唱)“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京字京韵。

甲: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啦。

乙:对。

甲:叫板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有劲。

甲:可是山西人说话没这么硬。

乙:山西人说话什么味儿啊?

甲:说出来那么温柔、那么缓和、那么好听,山西人说话都这味儿,(学晋中话)“老王,你上哪儿啦?近些来生意很好吧,没有事到我们家去吃饭吧!”

乙:哎,这个语言呢,非常的柔和。

甲:哎,京戏里头关云长要这味儿,可就没劲儿啦。

乙:那是啊。

甲:一叫板,(学晋中话)“马童,抬刀带马,咱们一块儿出去吃饭吧。”

乙:嗐!也没有这么唱的呀。

甲:是吧?

乙:啊。

甲:各地的地方戏呀,都是按照当地的方言去发展。

乙:是。

甲:北方的这些地方戏呀,我们北方人都听得懂。南方人有时候听着差一点儿。

乙:是啊?

甲:它是语言关系。

乙:对呀。

甲:到南方啊,有很多剧种,我们北方人听不懂。

乙:是吗?

甲:到上海,有沪剧呀。

乙:上海本滩的。

甲:哎,沪剧!你要不懂上海话,你就不知道他那儿说的什么话。

乙:是吗?这沪剧您会唱吗?

甲:会唱啊。

乙:您可以唱几句。

甲:这儿唱两句?这儿唱两句有人听得懂吗?

乙:您唱两句。

甲:南方人听得懂。

乙:对。

甲:北方人听不懂。

乙:您唱。

甲:唱出来这味儿:(学唱)“我与你是两……”这什么词儿这是?

乙:我不知道。

甲:你不懂上海话。

乙:对,这听不懂。

甲:我去过上海,刚一到那儿的时候,我也不懂。

乙:是啊。

甲: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慢慢学,就行啦。你要是不学上海话,在上海呆着,那可别扭啦。

乙:是啊?

甲:说话就闹误会,人家说是这么一个意思,你体会呢,另外一个意思。我刚到上海那儿,我到理发馆去刮刮脸,洗洗头吧。哎,闹笑话啦。

乙:怎么?

甲:它名词不一样啊。

乙:刮脸?

甲:刮脸,他们叫“修面”。

乙:修面。

甲:哎,到上海我修面。

乙:修面?

甲:就是刮脸。

乙:洗头呢?

甲:洗头啊?那你一听就得害怕!

乙:怎么?

甲:他们叫“汰头”。

乙:打头?

甲:洗什么东西都叫“汰”。咱们说“洗一洗”,他们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就叫“汰”。

甲:哎。

乙:咱们洗洗手绢儿。

甲:叫“汰汰绢头”。(学上海话)

乙:什么?

甲:“汰汰绢头”。

乙:噢,汰汰绢头。洗洗大褂?

甲:叫“汰汰长衫”。(学上海话)

乙:汰汰长衫。

甲:哎,长衫。我刚一到上海的时候,我想我得刮刮脸呢,我就到理发馆去啦。我说:“掌柜的,你给我拾掇拾掇这个。”(指头)

乙:你干吗还比划着说呀?

甲:我怕他听不懂啊。

乙:人家怎么样?

甲:乐我啦。(学上海话)“好格,侬坐屋来呀。”我说,“什么?”“让侬坐屋来。”我坐屋里?我说,“我没在街上啊?是在屋里哪。”他说,“是要侬坐屋来。”

乙:怎么句话呀?

甲:喔,是让我坐下。坐下怎么叫“屋里”呀?

乙:言语不同嘛。

甲:哎。给我刮脸。刮完脸呢,把椅子推起来,我在前边这儿坐着。

乙:是啊。

甲:他在后边儿站着啊,他指着我脑袋问我。

乙:问什么?

甲:(学上海话)“喏!侬汰一汰好不哦?”

乙:要打你。

甲:我一想解放以后不准打人啦!在这儿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哪?

乙:你可以问一问他呀。

甲:是啊,我很不高兴地问他了,“你是就打我一个呀?还是来的几位全打呀?”

乙:他说什么?

甲:他说啦,“一样了,统统汰了。”

乙:统统打?

甲:我一想统统全打呀?

乙:您怎么样?

甲:咱也别给破坏这规矩呀。“哎……那就打吧!”一会儿给我洗头、吹风,临完拿镜子一照,告诉我,“好啦!”

乙:好啦?

甲:我说:“好了您怎么不打我呀?”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打过啦?

甲:“打过啦,我怎么一点儿不疼啊?”

乙:嗐。

甲:你说闹多大笑话。

乙:说的是啊。

甲:他不懂话嘛。

乙:对,这就要吃亏。

甲:慢慢学就行啦。你要不懂南方话,越剧多好啊,你听不懂啊。

乙:越剧是绍兴戏。

甲:绍兴戏呀,那唱出来那调子多好听啊。

乙:是啊。

甲:哎,可是非得懂话。唱出那味儿可好听。

乙:越剧?

甲:越剧呀!唱出这味儿。

乙:你唱两句。

甲:(学越剧)“天花传播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病便难医。”

乙:哎,好听!

甲:后来我喜欢学。我最爱听的就是《梁祝》。

乙:梁山伯、祝英台。您会唱吗?

甲:会唱。

乙:您唱两句儿。

甲:一个人儿唱没意思。

乙:怎么?

甲:梁山伯、祝英台得俩人儿啊。

乙:那我帮您唱,唱吧?

甲:那可以啦。你来小生。我唱那个女的——祝英台。

乙:我这儿梁山伯。

甲:哎。“侬两个在这儿唱啊。侬是梁山伯,我是祝英台。”(用绍兴方言)

乙:对对,咱们唱哪点儿啊?

甲:咱们就唱“吊孝”那点儿。

乙:给谁吊孝啊?

甲:给梁山伯吊孝啊。

乙:那……这幕里头没有我啦?

甲:也可以有你呀。

乙:有我?

甲:啊,你在那床板上停着。

乙:噢!死的?

甲:啊。(用绍兴方言)“侬也来戏唱。”

乙:那我还唱个什么劲儿啊?去活的呀?

甲:活的?你连话都不懂,一句也不会唱,你活的了吗?那个!再者说,真要唱你这模样?唱小生也不好看哪。你就来死的吧。

乙:那么就听你这段唱。

甲:哎,你就来这道具。

乙:我就来那死梁山伯?

甲:对。

乙:那我得躺这儿吧?

甲:哎,别躺下呀?

乙:我不死了吗?

甲:那你也立在这儿。

乙:死了还立着?

甲:因为咱们这不是“立体艺术”嘛。

乙:哎,特别。唱吧!

甲:(学唱)“梁兄,梁兄,梁兄啊!”你这死人,你还晃悠啊?

乙:这是咱们两个人的感情。

甲:噢,死人还有感情啊?没有。

乙:没有动作?

甲:哎!

乙:那您唱吧。

甲:(学唱)“一见梁兄魂魄消,不由英台哭号啕。楼台一别成永诀,前世无缘同到老。我只望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道姻缘簿上名不标。”

乙:嘿嘿!

甲:你乐什么呀,你别乐啊。你听这个字啊,你听不懂。

乙:哎。

甲:它非得用人家这个方言,唱出来才好听。

乙:是啊。

甲:你比如说这句词。

乙:哪句呀?

甲:“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那人家唱起来呢,字就变啦。

乙:怎么唱?

甲:(学唱)“我本当笙箫管笛来迎尺。”

乙:不是娶吗?

甲:哎,要唱这个“来迎尺”。

乙:啊,得这么唱。

甲:哎,唱出来好听啊。

乙:噢!

甲:你用北京字唱出来不好听啊。

乙:是吗?

甲:(用普通话唱)“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

乙:是不好听。

甲:它南方的艺术就得用南方话。

乙:对喽。

甲:还有一种弹词。

乙:弹词是苏州的地方剧呀。

甲:非得用苏州话才好听。

乙:是啊。弹词你也会吗?

甲:会唱。

乙:那你唱两句儿。

甲:我这儿唱?有人懂吗?

乙:也许有人懂啊。

甲:北方人多。这样,先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对,把词儿介绍介绍。

甲:我唱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乙:啊,什么故事?

甲:《林冲发配》。

乙:野猪林?

甲:哎。回头我一唱这字可就变了,大家听不出来啦。懂南方话的能听出来;北方人就听不懂了。我先用北方话把这个词儿介绍一下。大家注意听啊,要记住啊。啊,最好能记录的尽量记录,那么听完以后咱们就分组讨论啦!

乙:嗐!这不是听报告哪?

甲:啊?

乙:这有什么讨论的呀?

甲:没必要讨论?

乙:没有必要讨论。

甲:那好吧,那听完了就自由活动吧。

乙:嗐。您把这词儿介绍出去。

甲:《林冲发配》。

乙:哎。

甲:林冲刚一出东京,第一句词儿,

乙:什么词儿?

甲:“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我此仇不报枉为人。”

乙:这么四句。

甲:哎,唱出来是这样。(学唱评弹)“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我此仇不报枉为人。”哎?鼓掌的人不多呀?鼓掌的人都是南方人!北方人还是没听懂。

乙:哎。

甲:南方人听着好。哪一点不对,请南方朋友提提意见,哪点儿不对您尽管说。啊,是腔调是韵调?哪点儿不对您告诉我,别客气!哪位要说我唱的不对!

乙:怎么样?

甲:那……你来唱。

乙:啊?

甲:管保比我唱的好。

乙:是喽!就咱们唱。

甲:啊,我们唱啊,很困难。我们是北京人呢,

乙:是啊。

甲:学的是苏州话呀,难啦。我们这个嘴呀,很吃力的。

乙:喔,用劲。

甲:哎,还学着不完全像,吃力呀。

乙:是啊。

甲:您比如说这句词儿吧,

乙:哪句呀!

甲:“可恨高俅用毒谋”。你要用北京话说,我们嘴上一点儿也不吃力——“可恨高俅用毒谋”;要唱这弹词用苏州字,我们嘴上就吃力了。唱出来得这个样。

乙:怎么唱?

甲:(学唱)“可恨高桔(俅)”。

乙:不是“俅”吗?

甲:“不是,桔!”(学唱)“用毒谬(谋)”。

乙:谋啊!

甲:“谬”!“害得我,披枷戴锁配沧揪(州)”

乙:州啊!

甲:是“揪”。

乙:嗬。

甲:非得这样它才像那个字。

乙:是啊?

甲:北方人学南方的就这么费劲。可是南方人你让他学京戏呀,也很费劲。

乙:费劲?

甲:上海人唱京戏?他也不好听。

乙:我听着也有唱的不错的呀。

甲:上海的名演员,名票?

乙:啊。

甲:那功夫大啦。

乙:噢。

甲:他得学北京话。按照北京音唱京戏,他才好听。要用上海话唱京戏那绝对不好听。

乙:上海话好听啊?

甲:上海话?有的人讲话好听。妇女讲话好听。有时候你走街上,看见两个上海妇女,人家在那儿说话,你在旁边听着,对话也是很美。

乙:是吗?

甲:不但是发音美,你在旁边看着,连她那个表情显得那么活泼。

乙:喔?您来来。

甲:两个人碰到啦,(用苏州话)“你到啥地方去啦?”“大马路白巷白巷!”“依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啦!”“我勿去格!”你听这话蛮好听吧?

乙:哎,音调蛮美的。

甲:那你要用这话唱京戏,它就不好听啦。

乙:是啊?

甲:念出白来不是味儿啊。你比如说唱《朱砂痣》。

乙:这是老生戏呀。

甲:老生叫板有一句白。

乙:什么词儿?

甲:“丫环掌灯,观看娇娘。”用北京话说就是“丫头,点个灯来,看看新娘”。

乙:是啊。

甲:要用上海话一说,这字就变啦。

乙:喔,字音就变啦?

甲:变啦。丫头啊,上海话叫“乌豆”。

乙:什么?

甲:(学)“乌豆”。

乙:乌豆!

甲:“乌豆”干吗呀?(轻声地)“乌豆”。

乙:掌灯。

甲:掌灯?上海话说“拿一把灯火来呀!”

乙:噢,拿一把灯火来。

甲:“看看”,上海人说“觑觑”,“觑觑”,“觑觑”!

乙:噢。

甲:比如说念这京白。

乙:怎么念啊?

甲:是这味儿,(学京戏道白)“丫环,掌灯观看娇娘!”这好听,

乙:好听。

甲:你要用上海话它“觑觑”就不好听了。

乙:还念这句白。

甲:这味儿啦!(用上海话)“乌豆!侬格拿盏灯火来,阿拉觑觑小娘子啥格面孔啊!”

乙:嗐!

走近相声宗师侯宝林先生:新中国相声行业的改革先行者



戏剧与方言


郭德纲和侯宝林相比,谁的相声水平更厉害?
改革开放后,侯宝林的相声更是焕发了艺术的新生命,侯宝林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后期更是专门为国家领导人进行表演,在烟台、文登、青岛、济南、徐州、开封、郑州、安阳等地巡回演出56场。二、把相声从殿堂带回大众——郭德纲 郭德纲和侯宝林一样都是自小学艺,最开始...

十大最好听的相声
十大最好听的相声:《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论捧逗》、《我是黑社会》、《我要上春晚》、《大双簧》、《大返场》、《酒令》、《济公传》、《列宁评戏》、《我要穿越》。1、《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这个作品真的非常厉害,郭德纲的粉丝们硬盘里肯定都会有这个作品,各大视频网站也会疯传。同时,...

都说老郭是大师!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老郭的年纪都说些什么相声呢?
按某些人的逻辑,老郭只能在商业领域讨论,同理,侯宝林先生就只能在政治领域讨论是否成功,而不能在艺术领域成为大师。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机愚不同,岂能以年纪论英雄?林帅25岁任军长,上将王新亭参军三年从战士到军政治部主任!现在即使战争时期也绝不可能!候宝林把相声从地摊艺术,领进大雅之堂。

侯宝林有什么成就
而侯耀文师胜杰石富宽版的《新扒马褂》,三位私下的好哥们,舞台上的最佳搭档,侯耀文一身狗气,石富宽稳如泰山,师胜杰正气凛然,台风互补之下,观众情绪自然被带到了最高点,可以说这个版本的扒马褂,是仅次于刘宝瑞马季郭全宝版的经典。侯宝林的相声表演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他创作和表演了...

同为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地位都比侯宝林弱,为何要“尊侯抑马...
相声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就是因为相声为了招揽顾客,会说一些荤口、脏口,而侯宝林大师却坚持说文明相声,算是给相声整个层次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解放前就有观众评价说:侯宝林的相声,文明。相声之前说学逗唱的唱主要是太平歌词,其并不怎么优美,主要是招揽顾客,而侯宝林大师则将柳活融入了相声之中,...

相声表演艺术家姜宝林去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有过哪些成就?
这些经典的桥段,都被人们广为流传,并且人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听。在1985年的时候,姜宝林和侯宝林成为相声搭档,在相声界前强强联手,也收获了众多粉丝的关注。不过后来侯宝林去世,姜宝林又将表演形式改成单口相声的形式,并且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流行的元素。二、结语。所以由姜宝林先生创作...

有人说侯宝林除了唱外,说学逗三门都不行,您觉得呢?
我是马三爷的粉丝,但我从来不觉得候大师说学逗不行,有我这种观点的不住少数吧?个人觉得提问者多少有点挑事之嫌。说侯宝林大师对相声四门三门中的说学逗不行,说明此人根本就不懂相声的说学逗唱。而且根本就没有看侯宝林演过的相声。侯宝林的相声无人相提并论,他有很多相声流传至今,也成了...

侯宝林的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
因此迎来了他表演事业的又一个巅峰时期。三、侯宝林对于相声行业的意义。侯宝林所创作的相声作品大多都具有讽刺的意义,敢于批判现实中的不良社会现象。并且侯宝林大师的相声作品对于后生学习相声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并且侯宝林还培养了很多的相声演员,为中国相声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在早年,天津相声一哥之争是侯宝林和常宝堃,没马三爷什么事,你怎么看...
不管是论身世还是辈分,他都要高侯宝林和常宝堃一头。在三四十年代,相声还是小剧场、天桥上的民间艺术,当时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相声演员想要闯出名声很难,基本都要靠着自己的实力和观众们的口口相传。所以谁更红也只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相声“一哥”也并不能代表真正实力。常宝堃,他走红比较早...

在当今几位相声名家中,郭德纲垫底,只有侯宝林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为何...
侯宝林的相声是真正做到让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在八大相声名家中,侯宝林的相声作品最为经典,艺术价值最高。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侯宝林相声也丝毫不落后于时代,具有时代意义。他的相声常听常新,能够给人们既带来欢乐,又带来思考。这种高水平的相声技艺,其余七位相声名家都做不到。侯...

赣榆县19339789421: 侯宝林大师说的相声有哪些? -
一景干安: 主要作品77号(侯宝林、郭启儒)北京话(侯宝林、郭启儒)不宜动土(侯宝林 郭全宝)猜谜语(侯宝林 郭全宝)猜谜语(侯宝林、胡仲仁)猜谜语(侯宝林、姜宝林)猜谜语[全本](侯宝林、姜宝林)猜字(侯宝林、郭启儒)猜字...

赣榆县19339789421: 侯宝林都说过哪些相声??说的相声都是和谁搭档??说全喽!! -
一景干安: 关公战秦琼——侯宝林 郭全宝 侯宝林、郭启儒_戏剧与方言 侯宝林、郭启儒_夜行记 侯宝林、郭启如-醉酒 侯宝林 刘宝瑞--讲帝号 醉酒——侯宝林 郭全宝 似是而非-侯宝林/郭启儒 万吨水压机(1965年10月26日录制)-侯宝林/郭全宝 南来北往(...

赣榆县19339789421: 侯宝林有一个模仿京剧流派唱腔的相声段子,在哪儿找? -
一景干安: 相声《串调》(又名《四大须生》):侯宝林、郭启儒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B4%AE%B5%F7%BA%EE%B1%A6%C1%D6%20mp3 谢谢

赣榆县19339789421: 求侯宝林相声,要最好听的啊 -
一景干安: 看你想听什么了侯宝林先生在相声界以全能著称,而他的柳活(唱工)更是一绝.向您建议以下几个他的作品:《改行》:《卖包子》:《卖布头》:《关公战秦琼》:《三棒鼓》:《戏剧与方言》...

赣榆县19339789421: 请教一个侯宝林大师的相声段子 -
一景干安: 相声《空城计》侯宝林 郭启儒 动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caIQ0tbBWs/ 相声TV(原声:侯宝林、郭启儒;表演:侯耀文、韩善续、高玉庆、郑天,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zYHApvSAuI/

赣榆县19339789421: 谁有侯宝林的相声《抬杠》的台词? -
一景干安: [相声文本] 抬杠--传统相声 侯宝林 乙 今天这个节目啊,是相声. 甲 怎么着?你干什么? 乙 相声. 甲 相声? 乙 啊. 甲 相声这玩意儿怎么吃啊? 乙 怎么吃? 甲 啊. 乙 一半儿打卤,一半儿炸酱. 甲 好啊!好好. 乙 怎么样? 甲 给我来两碗. ...

赣榆县19339789421: 求侯宝林一段相声的名字 -
一景干安: 单说这个小段叫《蛤蟆鼓》,从前是《铃铛谱》前面的垫话,后来也用作《五红图》的垫话.

赣榆县19339789421: 侯宝林的相声挑几个经典的
一景干安: 郭全宝侯宝林搭档演出相声名段 视频:侯宝林经典相声《北京话》

赣榆县19339789421: 侯宝林相声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
一景干安: 1、通俗易懂 如果说,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对相声来说,恐怕应当冠之以“更加”二字.不论对口相声还是单口相声,都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相声语言口语话的特色,单...

赣榆县19339789421: 求侯宝林《 打百分》 相声稿 -
一景干安: 相声《打百分》表演:侯宝林 郭启儒甲 人下班以后就是找点娱乐,有意思.乙 对!您像打篮球啊……甲 那没意思.乙 怎么?甲 篮球、排球、足球这都没意思.乙 没意思?甲 跟我没缘.乙 怎么?甲 我这体格不行,弄一身汗,打完了我得一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