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佛家有很多关于静心的方法,希望讨教

作者&投稿:官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家经典学说(有关静心的)~

我才刚成为佛弟子没有多久,我也觉得静下来是挺难的一件事!

不过很幸运的是,成为了佛弟子后,我的烦恼越来越少了!越来越知足!越来越快乐了!越来越懂得感恩了!埋怨越来越少了!讲话越来越好听了!心情越来越自在啦!

太殊胜了!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

南无阿弥陀佛!

希望有懂得更多佛学知识的师兄帮你解答啦!

我只知道学习了佛学后,明白了人世间的无常,我们这个色身所带来的得与失终有都会没有,即一切皆是虚妄! 万般带不走,只有业(善恶)随身!

既然一切都是虚妄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为这个色身所带来的烦恼而烦恼呢!

我们应该利用这个色身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色身这辈子就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那里没有生老病死,没有众苦!不需要生死轮回!呵呵!

好心情百病消,静心安神身体康,6个静心小方法

关于静心、禅修有多种修行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修行法对于你的禅修过程会有很大的益处,观呼吸的禅修法便是修行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观呼吸
  一般来说,观呼吸是禅修的第一个方法,这种禅修法能够起到安抚心神的作用,并可以培养对于自身想法与感觉的洞察力,而平静与洞见是任何有所成就的禅修者不可或缺的条件。
  不难发现,专注于某一个地方的呼吸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简易,而且没有什么引起贪、嗔、痴的可能性。呼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普遍的动作,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地进行着这一动作。在禅修之时,修行者只要将注意力放在鼻尖或嘴唇上方,都可以感觉到呼吸,另外还有数息的方法,都是简单易行的寻找呼吸的方法。而且只要我们有放松的状态,能集中注意力的话,连这些简单的方法也没有必要使用也可以找到呼吸所在。
  另外,呼吸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过程,是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体验的事。它是一种有规律的循环动作。呼吸本身是细微的,但当它作为观想对象时,它又是清晰可辨的。呼吸实现是一个理想的禅修对象。
  ●呼吸也用修炼吗?
  既然呼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那还值得我们去修炼吗?其实,呼吸乍看上去平凡无奇,但对于禅修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复杂与迷人的程序。在呼气与吸气之间充满了微妙细致的变化。长息与短息,深呼吸与浅呼吸,平顺的呼吸与不顺畅的呼吸,它们彼此交错。
  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在禅修时,不应该控制呼吸的力量和节奏,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去注意呼吸的这些细致的变化。这些变化确实存在,而且很难忽略,如果将注意力专注于呼吸上,这些细致的变化便更加明显。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感受上,而不是其他,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鼻子上面或嘴唇上面最有感觉的点,整个呼吸过程都要注意同一点的感觉,并透过这一点完成修行。如果不先找出这一点,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追逐呼吸,却总是赶不上它的脚步。
  ●禅定的修法
  吸入呼出,气息进出时会接触到鼻端、上嘴唇或是这个范围的某个部位,将心固定在这个接触点上,数着气息进出的次数。这是第一个方法,要数息,而数字是一种概念。
  再吸入呼出,将心固定在气息的接触点上,清楚了知气息的长短。气息长时,知道是长的气息;气息短时,知道是短的气息。这是第二个方法,要去注意气息长短的形式,而形式是一种形象。
  再次地吸入呼出,将心固定在气息的接触点上,清楚地了知气息的出入,但是不要跟着气息进到腹部或是呼出到外面,只是固定在接触点上,而清楚了知整个气息进出的过程。就像锯子一样,锯齿只接触到木头上的一点,但是那个接触点却经历了整支锯子的长度,因为整支锯子都经过那一点磨锯着。这是第三个方法,要去注意气息的进出,这是经由创造进出的观念而达到的。
  所有这三个方法,禅修者都是专注在气息的接触点上,而不在其他地方。且概念、形象、观念都是属于我们为自己所创造的事物,因此这些都是属于禅定的修法。
  ●内观的修法
  吸入呼出,将心固定在气息的接触点上,去醒觉气息的接触。不要数息、不必知道气息的长短,也不用知道气息的进出。这第四个方法只是去醒觉接触实相,因而是内观的修法。
  即禅修者做到这点,先决条件是醒觉:醒觉于接触或感觉,然后盯牢、看紧这种醒觉——这是因为杂念是很容易闯入心中的,只有非常严密地、努力地保持警觉,才能“看紧”杂念。这样当处于醒觉中,念头在外而无法闯入,就没有机会形成各种概念、想象或观念,因此便能直接在这些过程生起的当下,如实地观照它们,而不受任何杂念的扭曲,这才是真正内观的修法。
  有的修行者在开始禅修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能专注到呼吸上,他们会不自觉地凸显呼吸的力量和节奏,这样的努力使呼吸不再是一种自然的自发的平和的动作,而成为强制的结果。这样一来,它就成了禅修的障碍,不但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修行四念处.四梵住.四禅八定.
修行的过程.即是明心见性走向觉悟跟解脱的过程.
佛教与世法不共的神通是漏尽通.漏是烦恼的意思.漏尽即烦脑断尽.所追求的最终境界即是涅盘.即心得解脱.正个修行的过程都是趋向于心得解脱.
佛陀涅盘时,阿难问佛陀,佛涅盘后修行人以何为住.佛说以四念处为住.
四念处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有四法,为不净、苦、无常、无我。即观心不净、观受是苦、观行无常、观法无我。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嗔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
大概说一下四念处的意义和修法:
一、身念处:
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心中了了分明。既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者对于行、住、坐、卧,一举一动,内心对这些行动,要了了分明。
二、受念处:
受念处是观察六根与外境接触时身心所产生的感受。它可分为身受:苦、乐、舍受;心受:忧与喜受,共五种。
三、心念处:
当我们感受到外境时,心在作用,这个知觉的心,我们要知道;但是我们往往会在知觉的心上加入贪、嗔、痴等种种烦恼,我们也要觉知;乃至这个心念是否专注在禅定或散乱等,我们也都要念念觉知这个心识所在之处。
四、法念处:
法念处主要的是指法尘。法尘是:心中念一、二、三、四……。心中的念就是法尘。当念‘一’时,心知道念‘一’,就是心识。念‘一’时心识知道念‘一’;念‘二’时心识知道念‘二’,……。没念‘四’时,心识不知道,还没念‘五’时,心识不知道。念‘一’时,心识就生灭一下,念‘二’时,心识就生灭一下,所以我们的心识念念在那儿生灭而觉知。古代开悟的禅师说:‘念念不相到。’意思既是说:我们的前心念与后心念毫不相干,互不相到。而每一念的法尘组成凡夫所以为的心,其实它不是心,那是法尘。我们的法尘有很多,每每想东想西,想要骂人的心想等等,都属于法尘。

说情请见广超法师的佛学基础知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31.htm#a10

“收摄五心,净念相继”
想伏住烦恼并非很简单的事情,首先是自己真的希望断掉烦恼,然后不去想它,心口同念“阿弥陀佛”圣号,要做到行住坐卧无时无刻心中都在念,时间长了(一月两月或一年两年吧,一个人根性和是不是真心断烦恼而定),做到“念而不念”的境界,此时就心地清静了

如果是痛苦的想念经
可以看金刚经,然后对着去分析自己的痛苦根源,慢慢解脱,百法明门论也很好
也可以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但先看看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会增加信心
双管齐下也可以,闲时读经,每天定时念佛,痛苦的时候念佛

其实痛苦是人生的真谛,而我觉得大悲心是对治的最佳良药
众生中还有很多更痛苦的人
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痛苦忘记他们的存在,你说是吗?

楼主应该说说比较欣赏哪几个帖子,别人才好作修改啊,呵呵

百花园中不染尘
红尘污泥不变节
万事万法不生心
大风大浪不翻舟
释义:
六根清净尘不染,
三身四智永不变。
万德周圆烁迦心,
苦海度迷行慈船。

希望你能参透其中奥妙!


静心养气佛家人生禅语
但你感到内心很痛苦的时候,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这时应该看一些能够静心养气的佛家禅语。下面是由我整理而成的静心养气佛家人生禅语,谢谢你的阅读。 静心养气佛家人生禅语摘录 1. 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景德传灯录》释:镜子明澈,映出影像千姿百态;心地澄清,成就众生的法力就千变万化。 2. 如过...

静,能生百慧
静能生慧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所谓“静能生慧”,是说静不仅是一种状态,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

佛家的静观是什么意思?
佛家的静观是指通过观察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受,认清世界的真相,达到心灵上的平静和释放。静观修行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观察和觉察,它需要我们能够专注并放下杂念,进入深度的内省状态。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在,发现自身的短板和过失,然后努力去改进和修复自己。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佛家静心禅语
一切皆为虚幻。不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叶菩提。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

佛家使人心静的佛语
佛家使人心静的佛语,那就是心经里面讲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句话就能够让你的心静下来。

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2. 道家的静,意味着内心的宁静和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摒弃内心的欲望和浮躁,像道士一样进行内心的修炼,远离尘世的纷扰。只有清心寡欲,才能实现道家所倡导的“清静无为”。3. 佛家的净,是指内心的纯净无染,如同明镜般清澈。这种境界要求修行者放弃对食物、财富和色欲的渴望,保持...

佛家静下心来的口诀
禅定(道家):千古必静,万物必静,心要定,愿我灵独,心要合,灵要伴,若无相生,绝不会惊,绝不会痴,绝不会怒,绝不会欲,绝不会舍,绝不会离,绝不会无。清心绝招(道家):清心如水,清水即心。无风不起浪。一个人坐着,吹着口哨弹着钢琴。禅定,毒龙藏。我对此一无所知,天道酬勤。

佛家的动与静是什么意思?
静就是不动 静止 但是静中有动 那种动就是随机而动 什么是机 就是宇宙运动的自动的力量 他能推动地球自转 他不受你的意志控制 你体内的脉动也是不受你控制 但却在自己动 就是 机 随着他而动 而自己心不动 安静

佛学静心语录,有哪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静心最高境界语录,佛学静心语录,那些能让人静下心来的佛家语录,赶快来看一看吧。佛学静心语录大全 如果你不贪求、不占有,那就是自在圆满。惟宽禅师说:“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曰不可思议。”佛曰...

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2. 道家的静,讲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要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必须摒弃内心的浮躁和欲望,通过清修来放弃世俗的牵绊。道士选择隐居修炼,远离尘世干扰,因此能够保持心态的沉稳,进而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3. 佛家的净,是指心灵的纯净无瑕,不被食欲、财富欲、色欲等世俗欲望所玷污。正如“心如...

马村区18160411107: 听说佛家有很多关于静心的方法,希望讨教
尉孙和血: 百花园中不染尘 红尘污泥不变节 万事万法不生心 大风大浪不翻舟 释义: 六根清净尘不染, 三身四智永不变. 万德周圆烁迦心, 苦海度迷行慈船. 希望你能参透其中奥妙!

马村区18160411107: 求让人心静方法
尉孙和血: 佛家是最讲究清净的,下面介绍下佛家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佛教的静坐,止观,都是很好的行为训练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让我们适时的清理大脑的拉圾,还有情绪的混乱,解除因此而代来的压力. 静坐一法,佛法叫做坐禅,也可...

马村区18160411107: 想要拥有一个清静的心态我该怎么做?我特别希望拥有佛教中所说的清静
尉孙和血: 人生浮沉变幻,苦与乐都是暂时的.一朝缘尽,风流云散去,只有业力随身,放下执着,清凉现前,认真过好每一天. 建议您先看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如果有心皈依佛门,找个正宗的寺院,受持三皈五戒,不断修行,才可能获得您说的“佛教中的清静之心”.

马村区18160411107: 佛学说的无欲无求可以让心静下来吗? 当自己心里很浮躁的时候如何用佛学的哲理说服自己让自己静心? -
尉孙和血: 佛学是针对学佛的人咱们俗人,弄佛干嘛.佛的无欲无求是不可能的,因为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浮躁的时候呢,冷静点,出去走走,深呼吸一下..或者叫几个朋友出去玩也行

马村区18160411107: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尉孙和血: 我建议你听下佛经、如{大悲咒}因为佛经很多都能让人静心、或者是做一些你平时喜欢做的事情、尽量的做到周边环境的安静、尽量保持心灵的快乐、有可以在你所烦恼的事情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言少、希望会对您有用、祝您好运!

马村区18160411107: 什么佛经可以静心,清心 -
尉孙和血: 严格讲,所有佛经,皆可静心和清心.因佛教修行,本就是修心,佛经万本,皆不离心. 但佛教又讲因缘,各人因缘不同,根基不同,在世俗的身份、学历、工作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 从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和您是初学佛这些特点的来看,可选心经,最短之佛经,直指最上乘空性之理,不需理解,但能诵持,自有静心清心之奇效. 也可选《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诵之即明佛理,也并不长,语言优美、通俗易懂,静心之效自然而来,清心消业,功德无量. 如果有时间,亦不妨读《金刚经》.毛之太祖也常用来修心养性,六祖惠能更闻一句而开悟.

马村区18160411107: 佛学是怎样修身养性静心的? -
尉孙和血: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错误的东西.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不可能给你烦恼.只因你执著放不下.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 你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人 . 因为他成就你.

马村区18160411107: 佛经中,有什么可以静心,清心的经 -
尉孙和血: 亲爱的朋友事实上,您希望静心、清心本身就在我执去寻找静、清本身就不会得到这样的静、清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经律论能是您静清的药石您需要做的是先了解佛陀教育,培育空性心,慈悲心,菩提心假若:您有了对佛陀教育的大信心,几乎所有的经律论都能让您静心、清心希望您能明白我说的并且对您有帮助

马村区18160411107: 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佛家能使人静下心,求大家帮帮我
尉孙和血: 佛法使人静心的方法是明理,是教育,佛法都是教育,多看看法师讲经

马村区18160411107: 佛家静下心来的口决 -
尉孙和血: 很多方法都可以,但是要看你自己适合哪一种.比如念佛,持咒,念诵经文,打坐参禅,观想佛像等等都可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