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关于党史剧本。。。。跪求。。。。

作者&投稿:彘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关于建党的剧本,十分钟左右 跪求啊 急用~~~~~

建党伟业,开头10分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婚姻法等宣传,县文化部门组织创作《光荣之家》、《寡妇翻身》、《互助变了样》等表现生活的剧本40多本和《美帝暴行》、《新旧婚姻对比》等评话书帽(序头),在各乡镇宣传演出。此期间,由县组织创作的福建省第一本反映农村生产题材的大型现代闽剧《红橘记》,在全县演出获得成功,后经省文联作家改编成话剧《种橘的人们》和电影《闽江橘子红》,推向全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陈春生创作《九命沉冤》、《一字千金》、《小小牛司令》、《罗汉钱》、《赤水岩》、《凤窝巨变》、《邹金财入社》等现代评话。县业余作者创作的闽剧小戏《双轮双铧犁》、《手巾换钢笔》等参加省文艺会演。
  20世纪60年代,剧本、话本创作活跃,收获颇丰。闽剧小戏《回娘家》、《过年》、《探亲路上》、《锄稻根》、《八面红旗迎风飘》等均在地区或省会演中获奖。独幕话剧《育种人》、《小事不小》、《站在一条道上》,均在地区以上刊物发表或出专集发行,其中《育种人》被收入《华东独幕话剧选》。由县闽剧团作者杨基、方予等创作的大型现代闽剧《虎山行》,参加省第三届戏曲汇演,受到好评,被专家誉为福建的《朝阳沟》。陈春生口述、黄宗沂整理的现代评话《王秀珍》,由省人民出版社出单行本。
  20世纪70年代,县闽剧团创作有影响的2本大型闽剧,一是集体创作,杨基、刘世今、游凯执笔的闽剧现代戏《东海战歌》,1975年5月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一是杨基、张英惠创作的新编近代史剧《五虎口》,1979年10月参加省文化局在福州举行的国庆30周年创作剧目调演。黄宗沂、李友清记录整理的《陈春生评话选》,也由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出版专辑。业余创作中,在省、市有影响的作品小戏有《队长一家》、《一株稻穗》、《新老队长》、《新来的嫂子》、《二个队长》、《丰收新曲》、《瓜园红哨》,评话有《阵地烈火》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戏剧创作上较有成就的有:张英惠创作的儿童剧《长胡子的青蛙》参加全国会演并获奖;话剧《妻子》,获福建省第十五届戏剧会演优秀创作奖;戏曲《午夜梦回》,在“榕城杯”全国戏曲剧本征文大赛中获优秀剧本奖;现代戏曲《大小夫人》与人合作改编成同名电影,获第十五届卡布洛沃国际讽刺喜剧节荣誉奖;1992年他与杨基合作创作的8集电视剧《马江之战》,在中央、省电视台播放后,送美国纽约、旧金山播放。洪可人创作大型方言喜剧《红白喜事》,获1984年福建省“演出百场万元奖”;讽刺喜剧《鱼·肉·乡里》,获福州市国庆35周年戏剧调演剧本二等奖;闽剧《贻顺哥戴高帽》(与人合作)获福州市第十四届戏剧会演剧本一等奖;小品《呼唤》、《红色》,分获华东地区第四届戏剧小品大赛特等奖、一等奖。黄宗沂创作现代闽剧《铁莲花》(与陈元挺合作)获省创作奖;小闽剧《铁公鸡请酒》获省创作二等奖;《人约黄昏后》获市创作二等奖。周平的小话剧《锁》参加市会演获创作一等奖。林高在创作的小闽剧《龙眼树下》、《单脚蛏》均获市创作一等奖。杨基的《偷福穗》获市创作剧目会演剧本二等奖。
  评话曲本创作方面,黄宗沂的《考验》1980年获全国创作奖;《五县寨风情》(入选福州现代评话选)1988年获省最佳创作奖;《白水壮歌》、《铁公鸡放炮》均获市创作一等奖。洪可人的《撞车记》,获省首届民间评话大赛最佳创作奖;《五龙村恩仇记》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曲艺会演创作奖。李友清的《痛说革命家史》参加全国曲艺会演,《金不换》获市创作一等奖、省创作三等奖。林高的《弃婴记》在市评话书帽会演中获一等奖。此时期,全县发掘、整理、创作的评话书目达135本,参加市级以上会(调)演或比赛15次,有16本获奖。

 表34-11950年以来主要文学作品选目表




作者
姓名

代表作品

体裁

发表
年份

发表报刊或
出版单位

附  注







海帅沉浮录

小说

1986

福州晚报

获1986年全国报纸连载评比金奖



澳门掠影

散文

1987

福建地图出版社





萨镇冰

传记

1988

福建教育出版社





闽海怒涛

小说

1990

福州晚报





黄性贤传

传记

1991

马来西亚吉隆坡立成所务公司





林白水

传记

1992

福建教育出版社





魂系青山白水间

散文

1991

福州晚报





左海语丝

杂文



福州文化生活报社





福州



1982

旅游出版社









双连杯

歌舞剧

1981



省首届歌舞剧调演优秀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团结奖



草原一号

报告文学

1988



“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



我们看海去

散文集

1991

鹭江出版社





寻找自己

随笔集













长胡子的青蛙

儿童剧

1983

福建戏剧

参加全国儿童剧会演



妻子

话剧

1984

福建戏剧

福建省第十五届戏剧会演优秀创作奖



大小夫人

讽刺喜剧

1987



与人合作改编成同名电影获第十一届小百花优秀故事片奖;第十五届卡布洛沃国际讽刺喜剧节荣誉奖



马江之战

电视剧

1992



(与人合作),在中央台播放并送纽约、旧金山播放







红白喜事

方言喜剧

1984



获福建省演出百场万元奖



鱼肉乡里

讽刺喜剧

1984



获福州市现代戏调演剧本二等奖



撞车记

评话

1988



获福建省首届民间评话大奖赛最佳创作奖



五龙村恩仇记

小说

1988

福建通俗文艺





贻顺哥戴高帽

戏曲

1986



获福州市第十四届戏剧会演剧本一等奖(与人合作)



呼唤

戏曲小品





获华东地区第四届戏剧小品大赛特等奖



红包

小品





获华东地区第四届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



海局长及其一家

话剧

1983

福建人民出版社









王秀珍

评话

1965

福建人民出版社

黄宗沂整理



陈春生评话选

评话

1981

福建曲艺分会

黄宗沂李友清整理



瑞云痛史

评话

1986

中国曲艺出版社

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



虾米弟

评话

1986

中国曲艺出版社









虎山行

闽剧

1964



参加福建省第三届现代戏汇演(与人合作)



东海战歌

闽剧

1975



参加全国戏剧调演(集体创作)



五虎口

闽剧

1979



(与人合作)获省庆祝建国30周年调演创作三等奖



偷稻穗

闽剧

1982



获市创作剧目会演创作二等奖







育种人

话剧

1964

华东独幕话剧选





站在一道上

话剧

1964



参加福建省业余独幕话剧会演



考验

评话

1980

福建通俗文艺

获1986年全国新书目调演创作奖



猎人借宿

闽剧

1986



获福州市普法宣传文艺调演创作二等奖



五县寨风情

评话

1988

福州现代评话选

获福建省最佳创作奖



铁莲花

闽剧

1991

福建戏剧

(与人合作)获福建省创作奖







再见

小说

1983

福建文学





什么时候才能成人

小说

1984

文学青年





坡地

小说

1986

福建文学





好好爱我

小说

1987

奔流





茫茫人海你像谁

散文

1988

福建青年





驾起方舟

报告文学

1991

文明建设





真情流淌

报告文学

1992

文明建设





咖啡色的故事

小说

1993

海峡









雾茫茫

小说

1982

福建文学





把关

小说

1983

萌芽月刊





两情若是长久时

小说

1983

春风月刊





小草

小说

1985

福州《榕花》





快乐的女工

小说

1986

福建日报





春蚕

散文

1987

厦门日报





艄公

散文

1985

福州晚报





甜蜜的事业

报告文学

1988

北方文学









龙眼树下

话剧

1982

福建人民出版社





单脚蛏

话剧

1983

福建通俗文艺





弃婴记

评话

1984



获福州市书帽会演一等奖







痛说革命家史

评话

1975



参加全国曲艺会演



追贤记

评话

1989



获福州第十四届曲艺会演二等奖



金不换

评话





获福建省创作二等奖



真情假意

评话





获福州市创作三等奖



徐木林

双轮双铧犁

闽剧

1953



参加福建省民间小戏会演



刘宜梅
(执笔)

红橘记

闽剧

1954



(集体创作)后被改编成电影《闽江橘子红》



苏俊人

过年

闽剧

1961

福建群众演唱





林端生

小事不小

话剧

1965

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 平



话剧

1985



全国校园剧会演剧本三等奖

《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丰 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雪山小太阳》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 地点: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魂驻小红桥》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春 地点:甘南。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 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顿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一去七十年!白云苍狗,世事变迁。很多事情改变了,但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褪色。就像此刻——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山青水碧、草青花艳,和平的阳光照耀大地。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不一样了,但又一点都没有变。”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又开口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下列关于中共党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A、B、D 本题考查中共党史。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发展的三民主义,其加入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下列关于我国党史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A 本题考查中共党史。A项错误,中共二大上确定了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分别是实现共产主义和是实现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胜利,即民主革命纲领,从而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项正确,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党史的侧重点在于
党史侧重点在于政党层面的发展史。党史的四个阶段 一、擎天撼地大胜利 1、工农运动崭露头角 2、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浪潮 3、土地革命战争波澜壮阔 4、抗日战争挽救民族危亡 5、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改天换地大建设 1、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 2、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关于党史国史的作文(2oo字)
写作思路:需要写出中国共产党发展相关知识,艰难困苦的阶段,以及赞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怎样结尾,哪一段详,哪一段略,分别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作前,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使写作过程有章可循,不再盲目与随意。正文:八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

2022年学党史内容
一、建党一百周年关于党的历史简介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924年,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掀起第一次国民革命高潮,但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党内发生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失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关于国史党史的作文300字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

关于党史的故事(150字)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他们说:“我活到...

关于党史,国史,爱国的作文
认真学好党史和国史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历史连着未来,历史通向未来。只有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历史证明,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党史的简单概括
关于党史的简单概括如下: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氏的后代。《姓氏考略》上记载,鲁大夫有党氏,是周的公族的后代。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根据《韵府郡玉》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而《广韵》则记载,党氏原来是西羌...

党史主题作文500字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党史作为主题,可以主要写出党的历史,之后进行赞颂。正文:如今是数字时代,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是随着提高。我静静的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脑海里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革命人民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又是团结...

应城市18811653018: 跪求一部关于纪念建党的话剧剧本.帮帮忙、 -
龚哄联谊: 和你一样 跪求

应城市18811653018: 我是一名大学生,学校要搞一个庆建党90周年的话剧,麻烦各位给个好剧本,关于红色题材的 -
龚哄联谊: 抗战的小戏吧~这样也方便演~ 推荐你去看火线剧社集体创作崔嵬整理的《十六条枪》

应城市18811653018: 5分钟历史短剧剧本(觉醒年代情景剧剧本) -
龚哄联谊: 题目:觉醒年代场景:19世纪末的中国,古老的皇宫和现代的工业设施并存.角色:1. 皇帝2. 青年李鸿章3. 洋务派大臣4. 保守派大臣5. 外国使者6. 普通工人7. 农民场景一:皇宫内部皇帝:(焦虑地看着窗外)今年的收成又不好,洋务派整天吵...

应城市18811653018: 求8 - 10分钟历史剧本(中文) -
龚哄联谊: 商鞅变法的历史剧本 时间:公元前356年 地点:秦国都城咸阳 人物:商鞅 士兵 农民甲,农民乙,农民丙,阿呆,母亲 旁白: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商鞅为获取民心,在咸阳南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凡将此木移至北门口者,赏金10两 第一幕 咸阳...

应城市18811653018: 急求寝室5人表演的历史剧 剧本! 要简单点的..5分钟左右!必须是近代史的 我们都是男生!急求 谢谢!剧本 -
龚哄联谊: 这不知道是不是算近代史,应该算开端吧,,(虎门销烟)我这是多幕剧,不知道符不符合,是我自己想的.不合适...

应城市18811653018: 关于党史的电视剧、小说、传记 -
龚哄联谊: 开国大典,五星红旗飘

应城市18811653018: 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读后感 -
龚哄联谊: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