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大家有是怎样评《变形记》?

作者&投稿:壬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评价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

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希望能帮助到你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归入“表现主义文学”中。
著名外国文学学者袁可嘉先生指出:“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4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4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这4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它的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于此。”(《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前言》第5页,袁可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我以为,袁可嘉先生的这一论述是深刻的、全面的,抓住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本质特征。循着这样一种思路,我们来分析一下《变形记》的思想内容。
18、19世纪的作家一般是从社会人的角度去揭示、批判具体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如****政体、官僚政治、道德堕落等等,目标比较具体明确。而卡夫卡这些现代派作家,则是从个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个社会,目标是笼统的、抽象的、全面的。这就比现实主义作家的揭露更加尖锐、彻底。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职业呢?是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这环境是具体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绝大多数人所每天面对的。人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社会是强大的,而人是被动的、软弱的。
再看《变形记》中对人与人关系的描写,这是小说的重心所在。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格里高尔一朝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老板要炒他的“鱿鱼”而焦虑,他为父亲暗暗地存了一笔钱而欣慰,他为妹妹明年上音乐学院的事而筹划,他为今后一家人的生计而忧心……这是一个善良、勤劳、正直、有责任心的优秀青年。但专横暴躁的父亲却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丑”外扬,要把他赶回房间关起来。他甚至怀疑儿子会对家人采取暴力行为,而恫吓他、用苹果砸他,想致他于死命。慈父之爱在他身上已消失殆尽,暴露出来的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母亲对儿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点,她同情儿子遭受的厄运,她不能接受儿子变成甲虫的事实,因此悲痛欲绝,但她内心已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了。更可恨的是妹妹葛蕾特。哥哥最喜欢他,时刻想的是她的快乐、前途,当哥哥最初变形后,她尚能做一点照料工作,如打扫房间、送饭等。但时间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着向父亲请求:“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他必须离开这儿”。并狡猾地辩解说:这只大甲虫并不是格里高尔,如果是的话,他就应该“自愿跑掉”。这实际是在暗示格里高尔。她还无中生有地说:格里高尔会“要了你们俩(指父母亲)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占领整幢寓所”。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诉,把她内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格里高尔对一家人的言语行动,并没有惊诧,也没有愤怒,而是用一种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态,接受了这种事实。他一边“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一边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使萨姆沙一家如释重负,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身轻松出外郊游去了。格里高尔的死并没有影响了别人的生活。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维系人际关系的是金钱、利益,这种维系一旦断裂,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了对峙、冲突、隔膜、猜忌、残杀。卡夫卡用冷漠的笔调,描写了一幅冷漠的人间图画。



《变形记》读后感
今天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觉得心中的压抑感像巨石一样压在我的身上。拘束,压抑,扭曲,种种感觉把我捆住了,周身动探不得,仿佛变成甲虫的不是哥里高尔而是我,是我拘束在巨大的皮沙发下,动探不得。
曾经见过卡夫卡的照片。还是蛮帅气的,只是一双大大的眼睛中,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绝望?远远不止。许是扭曲的绝望吧。他,是被一生的孤独所造就的巨人;他,站的太高太高,他的眼睛从我们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往下俯瞰,看到了整个人类的绝望。
《变形记》,以一种绝望的笔调开头。主人公在一夜好梦结束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全家都因此惶恐。还不够绝望吗?我以为这就是最绝望的事。不单单如此,绝望之中还有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一家人的惶恐,全人类的绝望。惶恐之后,余下的办法只有一个--------接受。习惯了就好。到这里,在绝望的大山中似乎看到了一块希望的石头。淡淡的爱意出现了,妹妹细心的照顾,母亲温暖的语言,都让主人公看到了一阵阵的温暖。主人公也很知自己的情况,默契的陪和着。开篇紧张的节奏渐渐慢了下来,事情又得到了缓解,让人开始浮想联翩:也许,哥里高尔还会再变回来的,生活还会恢复原状。可卡夫卡不这么认为。我看到的只是光明,而卡夫卡看到的却是全貌。熟悉,不过是厌倦的第一步,稍稍熟悉之后,无限的厌倦就在前面。终于,经济上的重负让这个家疲惫不堪也狼狈不堪,心理上的重负让哥里高尔越来越多的做出他不该做的事-------绝望终于把他逼疯了。他想克制,又无法克制。理智已经无法战胜本能。对过去的回忆已经占据了一切。他虽然拥有甲虫的外壳,但他还有一颗人类的心,只要他在世界上还存在一刻,他就仍然是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把他当作恶心的爬虫,他渴望自己像原来一样!但是,他又对曾经的生活充满恐惧。对生活的恐惧又使他有些爱上了现在的状况。矛盾,是矛盾让他心力交瘁,是矛盾让他死在自己房间的地板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人物,哥里高尔,他就是卡夫卡的真实写照。卡夫卡不仅仅在写小说,他在写自己,在写自己的生活。
除了主人公,他的妹妹也是卡夫卡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像劣等小说那样,把他妹妹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在《变形记》里,每个人都是普通的,社会基层的小人物。他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小市民。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生存和金钱的基础上的。当自己的生活美满时,他们会去爱别人,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但是,一但别人破坏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时,爱就不副存在了。余下的,只是血淋淋的冷酷。从主人公妹妹上的变化上,这一点表现的入木三分。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也看出来卡夫卡不可估量的天赋。
小说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从结尾中,可以看到不止一种感情。哥里高尔在挣扎中死去了,生活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也许,比原来还要美好,在哥里高尔妹妹的跳跃中,哥里高尔被忘记了。不,这个人就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过是幻觉。在一场闹剧过后,生活又滑回了原来的轨道。而他,哥里高尔,不过是萨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划过的一道流星……
这是寓言,还是梦魇?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恶梦?主人公究竟是什么,一只大甲虫?还是格里高利?萨姆萨?无数的疑问,伴随着这篇荒诞不经的旷世奇作的展开而展开,进行而进行,结束而延续。
最初的荒诞不仅体现在主人公格里高利无端地变为一只大甲虫,而更在于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处境,甚至还以为自己能够生活得依旧正常,对于别人的态度巨变毫不理会。可试想世上谁人能自己一觉之后变成一只甲虫后不大惊失色,格里高利这种失常的浑然不觉,使小说中随着故事的开展而逐渐弥漫开的荒诞更甚于人变虫的异象。
小说在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应当中进行着,隐藏在小说中的梦魇也由最初的一小点向四面八方铺设开,同时,心中却生起一股莫名的厌恶,自然不是厌恶这篇小说,而是对小说中潜台词的共鸣。如果说卡夫卡塑造的大甲虫及它身上的烂苹果只是给人以造型上的厌恶感,那么格里高利在这样一个被异化的社会环境中奇异的生活经历,则给人以心理上的厌恶。
曾是格里高利(或许现在还是?)的巨大甲虫就这样蜷缩在萨姆萨一家屋中的角落,经历了最初的恐怖之后,仍没有忘记他(它)曾是这个家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的母亲试图关心它却又不敢接近,他的父亲憎恶这个可怕的东西,屡次攻击它,伤害它,并在最终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唯独格里高利的妹妹,聪明的葛蕾特敢于接近并关心他,可却无能为力。最可怜的当属格里高利本人,他试图靠自己改变一切,甚至想重回职位,可在小说构建的被异化的环境中,一切抗争都变得徒劳。结果只是——“‘当然死了。’老妈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说,一面用扫帚将格里高利的尸体远远地拨到一边去。”
荒诞情节中生出的梦魇与蒙克在其著名画作《尖叫》中那现代式的忧虑极为相似。美国作家W?H?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文中人物的无助,那种被束缚在异化环境中的个人与四周那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无希望的挣扎,才是人厌恶之所在。
为什么我们厌恶?因为厌恶即恐惧,恐惧我们的无助,我们的无能为力。我们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强的力量,我们几乎改变一切,无助似乎是不应该的。可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揭露的事实却破碎了我们的美梦,所以我们厌恶,可其实对象却是我们人类自己。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虚、固执的怀疑,向前追求一种无信仰的安全感,这种焦虑,正是人类文明千百年发展中不曾除去的隐痛。这种痛楚并没有因为文明的日趋完善,人类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强而减弱,反而愈加凝重。
或者换言之,我们什么也没有改造成功。作为对人类改造的回报,一次次的自然灾害,疾病横行,真是对人类莫大的讥讽。我们改造了什么?曾经,我们将树木一棵棵伐去,盖上摩天巨楼,并惊呼,我们创造了新世界。可转瞬,我们却又不得不一株株地种上。毁屋种树,退耕还林,一切依旧是原样,什么都没变。
此刻,个体的无能为力被扩大为群体,可在浩渺无垠的嚣嚣尘世中,群体又退化为个体。如此这般,和谐只能是唯一的出路。我们无权选择自然,而自然却在选择我们。
和谐共处,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继续无能为力。


故事的发展似乎合情合理,就象生活一样,平淡无奇而又真实无比,仿佛发生自己身边的片断一样。随着格里高尔---家庭的经济支柱的倒塌,一家人不知所措,不得不外出就业或是重操旧业---“父亲在银行里帮小职员们买早点,母亲把自己的精力耗费在替陌生人缝制内衣上,妹妹听从顾客的命令在柜台后面急匆匆地跑来跑去”。为了生计,他们采取了一切穷人应该做的一切:辞去了保姆,出租了本就不大的公寓,典当了那些曾经为之自豪的手饰。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

卡夫卡的创作旺盛期正值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时期。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的。它反对“复制世界”,即不把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作为真实的依据,而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为此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以造成审美主体与被描写的客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引起你的惊异,迫使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探悉同一个事物的本质。这种艺术手段通称“间离法”,在布莱希特那里叫作“陌生化效果”。《变形记》的变形即是一种间离(或“陌生化”)技巧。作者想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是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之所以亲亲热热,因为互相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维系着,一旦割断这种关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的真相。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所揭示的:“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可谓一针见血。你看,当格里高尔身体健康,每月能拿回工资供养全家的时候,他是这个家庭里一名堂堂正正的而且受人尊敬的长子。

但当他一旦患了不治之症,失去了公司里的职务,因而无法与家庭保持这种经济联系的时候,他在家庭里的一切尊严很快被剥夺干净,甚至连维持生命的正常饮食都无人过问。

他变成“非人”,他的处境无异于动物。当然也可以让主人公得一种致命的重病或遭遇一次丧失劳动力的重残,然后写他被家人厌弃的过程。但这样的构思其艺术效果不如变形那样强烈。因为作为病人,他有口会说话,有眼睛会看人,你不能当着他的面表现出对他的厌倦,或不给他送饭吃。而一只甲虫,既不会说话,也没有表情,他的孤独感就更加令人感到凄然了——以上是从社会学观点去看的。

如果从西方流行的“异化”观念去看,这篇小说也是写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一篇杰作。在实际生活中,卡夫卡在家庭里与父亲的关系确实是不和谐的,但与母亲关系是正常的,与他第三个妹妹特别要好。但卡夫卡却在一封信中说:“我在自己的家里比陌生人还要陌生。”现在卡夫卡通过《变形记》暗示我们:即使像他的妹妹那样爱着哥哥,但一旦这位哥哥得了一种致命的绝症,久而久之,她也会像小说中的那位女郎那样厌弃他的。这里,卡夫卡写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生存状况。人的变形,也是自我“异化”的一种写照。尤其是主人公变成甲虫以后,人的习性渐渐消失,而“虫性”

日益增加,仿佛格里高尔异化出人的世界以后,倒是在动物的世界里找到“虫”的自我了。这样的写法是绝妙的。

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也是一种象征,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伤残、政治袭击等),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

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变形是一种怪诞的表现手段,是一种创造“距离”或“陌生化”

的技巧。按照美国美学家桑塔那那的说法,怪诞也是一种创造;它违背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因此它已进入现代美学的范畴,成为表现主义文学艺术偏爱的一种手法。

表现主义文学创作强调从主观的内心感受出发,作品往往具有一种个人的真实性,这在卡夫卡笔下呈现为自传色彩。不仅主人公的身份(公司雇员)和心理(作为长子必须尽家庭义务)与作者近似,其他人物如父亲、母亲和妹妹几乎都可以与卡夫卡的家庭成员进行比较。

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 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 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 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 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 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
对卡夫卡作品的四种看法

综合国内外对卡夫卡作品各不相同的意见,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它们分为下列几类:
第一类从神学观点出发,认为卡夫卡的作品将宗教的题材具体化了,描写了人的罪孽和神的宽宥。这类分析典型的代表当推布洛德。他认为卡夫卡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寻求“与上帝恩惠的结合”;认为《审判》和《城堡》按犹太教教义表现了神的两种现身的形式:法庭和宽恕。托马斯·曼也认为卡夫卡是“宗教幽默作家”。直至今天,仍有人认为卡夫卡的作品表达了东欧犹太人“虔诚”教派的世界观。
第二类是存在主义的分析。推动这一分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卡夫卡研读过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都视卡夫卡为先行者;存在主义哲学以人存在的本质为中心,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到存在的本身和存在的意义两点上去。这些观点确实和卡夫卡的作品有不谋而合之处。卡夫卡的作品描写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孤独和恐惧;他认为事物的发展纯粹取决于偶然性,人无法预测未来。他的晚期作品《狗的研究》被认为是借狗喻人,揭示了人的生存意识。
第三类是侧重于对卡夫卡的作品进行社会分析,侧重于研究卡夫卡所处时代的特征:帝国主义的战争和社会主义的崛起;侧重于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卡夫卡的社会地位,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表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异化的骇人画面,暴露了统治阶级、官僚机构的腐败实质。
第四类则是从卡夫卡的生平和心理入手。认为他的作品既然是他内心生活的反映,就一定可以在他的实际经历和内心活动中找到与书中的描绘相对应的事实,从而得到解开其作品意义之谜的钥匙。这一类的分析特别重视卡夫卡父子间的矛盾和冲突,以此为主线去解释卡夫卡的作品,认为完美的例子当推《判决》和《变形记》。然而据卡夫卡亲人后裔的回忆,卡夫卡的父亲并非是一个专横暴戾的父权的典型,所以有人认为卡夫卡的作品如《致父亲的信》其实是卡夫卡极敏感、极脆弱的病态心理的写照。卡夫卡1920年有过精神崩溃,所以他的作品,特别是晚期作品晦涩难懂,近于梦呓,多反论悖论,按正常的逻辑往往难以理解。
随着卡夫卡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第一,对卡夫卡的任何一种解释只能是在局部上讲得通,在全部著作的范围内则往往难以自圆其说;任何一种解释一面促进了对卡夫卡的“理解”,一面又孕育了见木不见林的危险,以局部代全体,以主观代客观,反而曲解了卡夫卡。第二,无论从神学、哲学还是社会学、心理学出发来解释卡夫卡,其实目光都只是局限于作者、作品以及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对作品即文本、读者以及文本在读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文本语言学和接受美学的兴起和发展,大致上从60年代起对卡夫卡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才能获得信息,再也没有旁观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从这一点上讲,卡夫卡和法国的普鲁斯特(他打破了叙述的时间顺序)以及爱尔兰的乔伊斯(他采用了独白形式的意识流手法)一起改革了传统的叙述艺术。
先分析作品对读者的召唤结构。第一,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慢慢消失了,读者和主人公之间一开始就建立起直接的交流;第二,卡夫卡的作品往往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客观世界没有特殊的关系,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他的作品中都没有直接的反映,这样给读者的想像力留下了纵横驰骋的活动余地;第三,卡夫卡的语言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他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且细致;解释事务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逻辑;第四,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非现实主义的内容,一场幻想过分地逼真便成了一场噩梦;第五,他的作品具有多层次交叉在一起的多元结构,按一种结构往往难以读通全文,即使读通,比照其他作品又往往读不通,这样就迫使读者去重读卡夫卡的全部著作,去不断寻找新的结构。每一次都要推翻前一次的推测,每一次都要从零开始。
评论界对卡夫卡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视之为珍宝,有人斥之为“无聊透顶”;既遭到纳粹的明令查禁,又享有战后哲学界的热烈推崇;有人将他贬为“资产阶级的颓废派”,有人则褒奖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卡夫卡的艺术成就正在于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产生多元内容的潜力,在作品和读者之间留下了巨大的空间,通过卡夫卡,读者得以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表达自己的工具。卡夫卡对中国的文化怀有特殊的兴趣,当代德语作家卡奈蒂就称卡夫卡为“西方惟一中国式的作家”。
卡夫卡钻研过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著作,对于中国文学,卡夫卡的兴趣主要在诗歌上,他喜欢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
(选自张玉书主编《20世纪欧美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卡夫卡的小说刚读的时候给你一种苦涩难懂的感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越来越发现,人生的荒延,其实就是卡夫卡笔下的寓言,比如这一部变形记。若干年后,你再重读的话,肯定会有跟现在不同的感悟。

阅读时,感觉自己就是K,越想进入城堡,越进不去,深陷在错综复杂的生活的迷宫中:悲哀,矛盾,困苦,终如<<在法的门前>>里的主人公一样,在一个被设计好的天大的荒谬中,绝望...
作为人,<<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没有独立的地位,没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和选择生活的自由,在他身上,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卡夫卡写的是思想者的童话


有人说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自己,对吗?
作为世界美术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必然会有无尽的问题为后人探讨。对于《蒙娜丽莎》人们过分熟悉,很难再产生新鲜感;然而醉心于此画的人,却是每看必有新得,各中奥妙怕是只可意会了。《蒙娜丽莎》不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当年《蒙娜丽莎》曾经失窃,千万人为之痛不欲生,政府则把当日定...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将欧式华丽和优雅的风格与俄罗斯朴素的乡土色彩融为一体,充满了神奇的艺术力量。其钢琴曲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表现了俄国知识分子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对黑暗现实苦闷压抑的感受。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

文艺复兴后三杰简介
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 ,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 :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

拉夫卡迪奥·赫恩文学的发生学研究内容简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位名叫拉夫卡迪奥·赫恩的作家以其独特身份,向西方世界展示了日本的魅力。他原是英国人,后选择成为日本人,取名“小泉八云”。赫恩的作品深受东西方文化影响,成为了比较文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拉夫卡迪奥·赫恩文学的发生学研究》这部作品,以“比较文学发生学”理论...

安东诺夫卡苹果写作背景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布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

介绍一些好看的日本爱情动漫
8.天使怪盗(虽然有点不切实际,但是还是让人难忘!)9.增血鬼果林(其实一点也不可怕,根本没有名字那么吓人,只不过有点怪怪的,不过说不上来)10.天空之城 11.哈尔的移动城堡(经典了!~不看会后悔的)10和11的都是宫崎骏的,他的作品真的很好,很有意义,很人性,比现在一些泡沫垃圾的动漫...

契诃夫的作品简介
夫呢?读完《福音书》,他接着读宗教史和神学著作。 在监禁的最后两年,囚徒不加选择,读了很多的书。有时他研究自然科学,有时要 求拜伦①和莎士比亚②的作品。他的一些纸条上往往要求同时给他送化学书,医学书, 长篇小说,某篇哲学论文,或者神学著作。他看书就好像他落水后在海中漂浮,为了救 自己的命,急不可待地...

推荐一些经典的穿越言情小说。
下面就是这八部小说的简介了:1、《神医凰后》女主是21世纪被家族遗弃的天才少女;男主是傲娇腹黑帝国太子,一怒天下变的至高王者;她扮猪吃虎坑他、虐他、刺激他、每次坑完就跑。是个男人就忍不了!他只能猎捕她,宠溺她,诱惑她为他倾心,谁知先动心的人却变成了他。简评:文笔优美,女强文,...

有关人高尚的故事
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

“风之圣痕” “空之境界” “翼” “家庭教师” 哪个好看?
动画前十几话都是在介绍各个人物及他们的出场,在二十集左右的黑曜篇,主角便开始了以黑手党世界为背景的战斗,战斗不仅充满了刺激感也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热血沸腾起来,适合全年龄向。(真的是很好看的动画啊~)翼是CLAMP的骗钱工具之一。如果楼主喜欢百变小樱魔术卡的话,不妨去看看翼,因为翼是百变...

嘉鱼县14794383893: 卡夫卡的作品的深意是什么?总让人有点看不懂 -
谭逃百咳:你说的很对.他的作品确实是晦涩难懂,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

嘉鱼县14794383893: 卡夫卡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
谭逃百咳: 1.写作方法:意识流手法.通过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小 说的主题. 2.思想:孤独意识,恐惧意识,障碍意识,负罪意识 3.艺术手段:悖谬,荒诞怪诞,象征梦幻,因此充满了神秘性和多义性. 4.语言特色:朴素

嘉鱼县14794383893: 卡夫卡是个怎样的人 包括他的作品风格 不要个人简介 最好是个人感觉 -
谭逃百咳: 卡夫卡的作品代表著现代人的疏离与寂寞、孤独与绝望,在困境中不断探求、寻索出路,却往往发现生命的怪诞与荒谬;人,发现自己处在世界庞大组织底下,竟然无路可走.卡夫卡因此被推崇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被冠上虚无主义、不可知论者,甚至无神论的头衔;人们普遍认为卡夫卡必然也是病态、忧郁、怪僻与荒诞.

嘉鱼县14794383893: 你们熟悉卡夫卡这位作家吗?你们对他是怎么评价的? -
谭逃百咳: 算是较熟悉,有一段时间对这他很感兴趣.而且也是少见的发 现还有要把自己的作品摧毁的人.他的名字以及他的座右铭都 让奇怪这是一个多么弱小的人啊! 个人对他的评价就是:悲惨的人,悲惨的人生,以他的“渺小”与 “被忽视”却为后人开出一条不可忽视的文学之路.

嘉鱼县14794383893: 如何看懂卡夫卡的小说? -
谭逃百咳: 很有效. 当然啦,那可以参考一些解读卡夫卡小说的文章或书狠狠看几遍,如果看了几遍还不理解,比方《论卡夫卡》(叶廷芳著)《卡夫卡现象学》(胡志明著)之类的书,这些书对卡夫卡的文章很有研究,理解小说背景,理解作者的内心之类的,不是连想都没想就直接参考,自己思考后再来(我在说废话,别介意,谁都知道的事情),包括理解个别词语,句子

嘉鱼县14794383893: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有哪些点? -
谭逃百咳: 一、卡夫卡小说情节中带有荒诞色彩 二、卡夫卡的小说主要是一种寓言式小说,不求社会生活面得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内涵包蕴其中 三、卡夫卡常使用象征的或隐喻的形象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 四、佯谬也是卡夫卡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五、为了表现世界的非理性和存在的痛苦无望,卡夫卡把荒诞作为他的最基本的艺术方法

嘉鱼县14794383893: 卡夫卡的小说我怎么看不懂?? -
谭逃百咳: 你高一就看卡夫卡?那你还看过其他什么文学名著么? 我现在诗文学院的本科生,而且我很重爱外国文学,但我得承认我看不懂.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这种文学被称为精英文学,是直接深入人的心灵的,而淡化了故事,而且应用了...

嘉鱼县14794383893: 什么是卡夫卡式小说 -
谭逃百咳: 卡夫卡的小说以其特有的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反映着“现代人的困惑”.一篇篇风格迥异的卡夫卡小说组合成一个扭曲的非理性的世界.每篇小说都寄寓着卡夫卡对现实的特有理解,寄寓着他的独立价值观.以下的文字,是对他的一些小说进...

嘉鱼县14794383893: 从真实的角度谈卡夫卡和余华的作品 -
谭逃百咳: 一、荒诞与真实的交织 三、利用空间的象征与欲望言说 卡夫卡在这些荒诞的情节背后表现的是一种封闭与自由的对抗,习惯了封闭就会对自由不适应.窗子与门在表达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同时,还勾勒出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内心...

嘉鱼县14794383893: 卡夫卡的作品反映了什么?
谭逃百咳: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