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

作者&投稿:僪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以是什么意思?~

1、解释
“以”字在本句中通“已(止)”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意思为”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没有停止过一瞬)“
2、来源段落(节选《赤壁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段落翻译
苏子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扩展内容:《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赤壁赋-百度百科

这里的“曾”的读音是:zēng,意为乃、竟然。整句意思: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原文选段: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释义:
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扩展资料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本段中,苏轼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读”zeng,”第一声,这个字意为表示让步语气,意思是“乃、连、尚且、甚至”的意思。同样用法如《列子●汤问●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整句话意思是: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

原文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意思是: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是没有穷尽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原文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豪迈的心态。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曾,就是不可以的意思,或者说是曾经的意思。

竟然.(《汉语大字典》)

《古代汉语词典》中,“曾”有“竟然”之意,读作“zēng”。

苏轼《赤壁赋》是传统名篇,又被选进高中语文教材,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赤壁赋》中,以江水、山月作比发表议论,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揭示全篇主旨的“盖将”几句,则被称为“这篇赋的灵魂”[1].然而,“盖将自...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而又何羡乎翻译
翻译: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2、且夫天地之间,物...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曾的意思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是什么意思
1、“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曾”的意思是:竟,简直。2、“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原文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句话的意思是: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来观察,天地无时无刻不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从哲学意义上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指的是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强调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是什么意思啊?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读”zeng,”第一声,这个字意为表示让步语气,意思是“乃、连、尚且、甚至”的意思。同样用法如《列子●汤问●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整句话意思是: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前...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的意思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的意思是乃、连、尚且,表示让步语气。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前赤壁赋》。2、《前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将”是什么意思?_百度...
将:从 全句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全句翻译如下:如果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它,那么天地无时无刻都是变化的;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它,那么它对我来说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

以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其不变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
这是苏轼的《前赤壁赋》,本句的意思是:“如果从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事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原样;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桓不灭的”这是苏轼和朋友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抒发了人生短促的感慨,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参考资料...

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自:从;其:指示代词,可译作它;而:连词,表示来;之:代指客观世界,也可不翻译。苏轼《前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翻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的意思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的意思为:尚且、还。整句话的意思是:天地间万事万物(一瞬间)也不能停止运动。所以,“曾”在这里是表示程度,可理解为“连……都……也……”的意思。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一瞬是什么意思
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一瞬,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清远市18379258991: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中 曾的意思 -
刁有小儿:[答案] 苏轼文章在这里的全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里的“曾”应该读zeng第一声,表示让步语气,意思是“乃、连、尚且、甚至”.同样用法如《列子●...

清远市18379258991: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曾的意思 -
刁有小儿:[答案] 苏轼文章在这里的全句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里的“曾”应该读zeng第一声,表示让步语气,意思是“乃、连、尚且、甚至”. 所以,这一句可翻译成:“要是从...

清远市18379258991: 苏轼的第四段中,"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读音应为? -
刁有小儿:[答案] 应独“zēng”“曾”字读zēng时,有意思为:竟,竟然.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

清远市18379258991: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怎么读? -
刁有小儿:[答案] 读zeng.意思是“从来,一直”. 好像古汉语字典能查到 我记得是第一声,在否定句中表示“竟然”的意思

清远市18379258991: 《赤壁赋》中的读音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上句中的“曾”念zeng还是ceng -
刁有小儿:[答案] 通假字 曾通增 所以读zeng

清远市18379258991: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曾的意思 -
刁有小儿: 苏轼文章在这里的全句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里的“曾”应该读zeng第一声,表示让步语气,意思是“乃、连、尚且、甚至”. 所以,这一句可翻译成:“要是从那变zhidao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是没有穷尽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清远市1837925899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字读音是什么? -
刁有小儿:[答案] ceng,曾经的曾 大概意思是,如果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那么这世间的万事万物连一刻的静止不变动都不存在. “曾”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可翻译为“竟然、连”.

清远市18379258991: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
刁有小儿: “曾”zeng第一声,意思是“乃、连、尚且、甚至”.

清远市1837925899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应怎么读? -
刁有小儿:[答案] zēng,根据“曾”在这里是表示前后相承的关系,所以断定它是副词,相当于“就”,因此该字在这里读“zēng”

清远市1837925899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应怎么读? -
刁有小儿: zēng,根据“曾”在这里是表示前后相承的关系,所以断定它是副词,相当于“就”,因此该字在这里读“zēng”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