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投稿:邴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诗赏析: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诗赏析: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出处:《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所作。

原文节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扩展资料

首联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㬎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

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作者简介:文天祥,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出处:《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

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插画合辑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是诗人在回忆往事之后,对“死”的大义表白,更深沉地倾吐出为国捐躯的心愿,体现了他为国家,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

古诗赏析: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析怎么读?
xī,声母:x,韵母:i,声调:。析字详解:一、拼音:xī 二、笔顺图:三、基本释义:1、分开;散开:~居。条分缕~。分崩离~。2、分析:剖~。解~几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3、姓。

析怎么读
1、析读音为“xī”;2、部首:木 , 总笔画:8;3、基本字义:(1)、分开;散开:~居。条分缕~。分崩离~;(2)、分析:剖~。解~几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3)、姓;4、形声,字从木,从斤,斤亦声。“斤”指斧钺。“木”指树木、木材。“木”与“斤”联合起来表示“...

汉字“析”是什么意思析字笔画是多少
析xī分开:条分缕析。分崩离析解释:分析。剖析。析疑。赏析。析出。辨析笔画数:8;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312笔画顺序:横竖撇捺撇撇横竖详解析xī【动】同本义〖cut〗析,破木也。《说文》析,劈也。《声类》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明...

析的意思
又如:析木(劈开木头);析薪(劈柴)。2、分析,辨认。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潜《移居》又如:析理(分析事物的道理);析句(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等);析字(辨析字义);析微(分析精深细微的道理);析辩(分析论辩)。3、...

析是多音字吗,它的拼音是什么?
析是多音字,它的拼音分别是:xī和sī。部首:木。五笔:srh。笔画:8。xī解释:1、分开;分散。2、分析;辨别。3、姓。二字词:分析、剖析、透析、析木、析产、离析。三字词:分析师、析木津、析零零。四字词:分崩离析、条分缕析、分家析产、析骸以爨、利析秋毫、荡析离居。sī解释:...

析能组什么词语
“析?”的词语:析木 析薪 析字 析居 析出 析圭 析言 析羽 析疑 析产 析箸 析微 析珪 析惕 析辩 析中 析愿 析辞 析户 析翳 析句 析阶 析谢 析律 析荡 析裂 析类 析伐 析洒 析耕 “?析”的词语:分析 剖析 解析 辨析 缕析 赏析 离析 荡析 辩析 崩析 晓析 研析...

分析的析字组词
析字组词 :分析、赏析、剖析、辨析、析疑、析产、析居、析出、离析、缕析、解析、寻析、判析、无析、析羽、析律、综析、滗析、讲析、析薪、晓析、开析、析解、脾析、析惕、析辞、析酲、析伐、析析、整析、崩析、析理、淘析、供析、析枝、割析、析窣、放析、破析、析微 ...

析的笔顺
析的笔顺:横,竖,撇,点,撇,撇,横,竖。析(拼音:x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用斧子伐木,本义指劈开木头,引申指分开、离散。由分开引申表示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会意字。"析"的古字形描绘的是一辐古人挥动斧子砍伐树木的情景图。

带析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分条析理、 分家析产、 铢分毫析、 分毫析厘、 分丝析缕、 条分缕析、 分崩离析、 析圭分组、 分章析句 B. 含“析”的成语有哪些 荡析离居:dàng xī lí jū,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

析字取名寓意
析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寓意着孩子将来能够通晓天地间的道理,能够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析字五行属性为木,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析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析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这样读起拗口,没有节奏感;析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析字,晚辈...

阜城县17818433468: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巨妹清开:[答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

阜城县17818433468: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赏析是啥
巨妹清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

阜城县17818433468: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巨妹清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阜城县1781843346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怎么赏析这个句子 -
巨妹清开: 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阜城县1781843346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怎么赏析这个句子
巨妹清开: 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阜城县17818433468: 试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巨妹清开:[答案] 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其中“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

阜城县17818433468: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简要赏析网上的赏析太长 有没有简短一点的赏析 -
巨妹清开:[答案]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

阜城县17818433468: 请问谁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锝赏析?
巨妹清开: 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诗句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阜城县17818433468: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巨妹清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简单解释为: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宋诗鉴赏辞典》赏析: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阜城县17818433468: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00字 -
巨妹清开:[答案]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