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诗歌中语言特点

作者&投稿:伯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巩诗歌风格~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在《答李沿书》里他说:辱示书及所为文,……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爱且畏者也。末曰其发愤而为词章,则自谓浅俗而不明,不若其始思之锐也。乃欲以是质乎予。夫足下之书始所云者,欲至乎道也;而所质者,则辞也。无乃务其浅、忘其深,当急者反徐之欤?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天下国家而已,非汲汲乎辞也。其所以不已乎辞者,非得已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此其所以为孟子也。

  此外,在《与王向书》、《回傅权书》中也有类似的见解。先道德而后辞章,这是曾巩的一贯主张。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曾巩的文章同韩、柳、欧、苏各家相比,便显得质朴少文。韩、欧诸公虽也说过先道后文一类的话,但他们毕竟还是重视文采,曾巩则不很讲求文采。
  当然,曾巩虽然不讲文采,而文章却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这是曾巩文章的特色。这特色体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例如《赠黎安二生序》一开始说: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然后说,读了他们的文章,认为:"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再说下去,便说到黎生将行,求曾巩赠言,以"解惑于里人“。于是曾巩乃大发议论如下: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之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像这样的笔墨虽然不及韩愈的赠序那样纵横变化,故作姿态;却也写得曲折尽意,很有波澜。而且语出自然,无造作之迹,这一点又近似欧阳修。再有,曾巩的文章又是善于记叙的,其特点是条理分明,无不达之意。例如《越州赵公救灾记》,写知越州的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云: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还有,曾巩为文,一般说来,是长于记叙、不多写景的,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几乎不写景物。但有的文章也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即是一例:其路在闽者,陆出则厄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土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上下,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豪分,辄破漏。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势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这段文字是写道山亭所在之地的山川之险的,形容刻画,可谓精工。同柳宗元山水诸记相比,自有特色。由此看来,曾巩为文虽少景物描写,却并非不能,而是不为。偶一为之,也能臻于极妙之境。
  此外,曾巩还有一些论及学术、艺术的文章,例如《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纵论古今,更多学者气息。


  《宋史》本传论及曾巩的文章:"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这一评语,比较切合曾巩文章的实际。"纡徐简奥“,概括了主要特点。


  曾巩生前与身后,都不曾以诗见称。但他一生作诗也并不少。而且有些诗中还抒发了不见于文的思想和情感。在文章里,曾巩不像欧阳修那样指陈时弊,而在诗中却有所涉及。例如《胡使》诗云:南粟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骨,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双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这样的言语,在曾巩的论政之文中不曾有过。"斗食尺衣皆北输“,"胡骑日肥妖气粗“,这是对北宋朝廷刮民髓赍盗粮的苟安政策的生动概括。剥夺百姓的衣食,养肥入侵的军马。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曾巩循循儒者,于此也不能不慨乎言之。
  曾巩还有《追租》一诗,其中有句云:"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公卿饱天禄“,"每肆诛求虐“。这是说天旱民饥,而官方不恤。曾巩在这里颇有为民请命之意。最后说:"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面对民间疾苦,曾巩是无能为力的。
  曾巩一生,历任地方官职,鞠躬尽瘁,似乎没有什么抱怨。几次上书,皆以侍亲为言。但在诗中,有时也微露不满。例如《东轩小饮呈坐中》云:二年委质系官次,一日偷眼看青山。念随薄禄闲垂首,似见故人羞满颜。及门幸得二三友,把酒能共顷刻间。海鱼腥咸聊复进,野果酸涩谁能删。谈剧清风生尘柄,气酣落日解带镮。瑰材壮志皆可喜,自笑我拙何由攀。高情坐使鄙吝去,病体顿觉神明还。简书皇皇奔走地,管库碌碌尘埃间。功名难合若捕影,日月遽易如循环。不如饮酒不知厌,欲罢更起相牵扳。

  又如《人情》诗云 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天禄阁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将风月上扁舟。

  在这样一些诗里,曾巩流露了更真切的情感。曾巩不是诗人,但在诗里却更体现了他的"全人“。总的看来,曾巩一生,政治表现不甚突出。《宋史》本传说"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曾巩绝句大多写的优美流畅,与王安石晚年诗风颇为接近。他运用朴实、优美的词句,构筑了一幅幅诗趣盎然的画面,一直为曾巩诗中的佳品,弥足珍贵。如《夜出过利涉门》写得较出色:“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八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这首《夜出过利涉门》描写了红灯笼罩着桥水,明月在水中,人在画船上的诗情画意。妙就妙在三、四两句,唐代诗人张继作《枫桥夜泊》,有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者都有是描述夜行人夜泊客船的感受,张继是从听觉上来表现,而曾巩却着重从视觉上入手来表现的,两者是殊途同归,极有神合之处,曾巩在这首诗中的描画的悠远之境界,并不输于张继之下。又如曾巩描述湖上景观,有“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等诗句,写湖面芦苇繁茂、清波碧天倒影,鱼儿戏游船间,鸟雀欢鸣绿阴,意象何等幽雅宜人!诗人徜徉其间,发出了“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的咏赞,把大明湖比为天堂仙境。曾巩咏名泉的诗,如《趵突泉》(《曾巩集》卷七):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四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此诗是说,趵突泉从地下净洁的水质中分流出来,倾洒历山大地,滋润冬草早荣,冲泡春茶味香,路傍清流似明镜,沙边泉涌如车轮,成就了齐鲁乡邦的都会,这里还有娥皇、女英的传说令人惊叹。全诗由山泉的水质、作用写到它清澈喷涌的景象,末从山东全境和悠久文化等广大时空视角取材收结,字里行间隐涵着深湛的文化意蕴。 在曾巩任职的六七个州郡中,他对济南府山川人文感受最深,情有独钟,文集中有关济州的诗文也最为丰富多彩。“俯仰林泉绕舍清,经年闲卧济南城”(《曾巩集》卷宗七《酬强几圣》)。“何如潇洒山城守,浅酌清吟济水边”(同上《芍药厅》)。诸如此类的咏唱,体现了他知济州期间轻松忻慰、悠然自得的情。在来济第二年春间,他到农村巡视,看到田间雨足麦秀、桑闲蚕眠,深为庆幸,唯恐离开这片宝地,曾发出“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同上《到郡一年》)的内心独白。果然为时未久,他被调知襄州,离任途中,他写了一组告别诗,表达了依依难舍的襟绪。如: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 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前首言:大明湖尖利的竹笋如带纹的犀角,荷花娇嫩的圆脸刚刚出水,正当西亭消夏之日,我却满怀离恨寄托于烟水而匆匆离去。后首说:我须携家迁往襄州(习池在襄阳),可是难于放下西湖的一派秋光,从此环七桥的风月美景,只有向梦寐的舟楫中寻求。可见曾巩对济南一往情深,殊难割舍。直到离开许久,他对济南的风物人情,依旧梦绕魂牵、缅怀不已。正如《寄齐州同官》(《曾巩集》卷七)诗所云:“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七桥代表大明湖,当年环湖有七座画桥。诚然,披览有关著述与史料,确可随处感受到,这位文化巨星对泉城抱有眷顾难舍的深挚情结。故而,曾巩在济南的岁月和其间的作为与作品,堪称是齐鲁文化史上令人瞩目的珍闻佳话。 四借古讽今关注民生 一个文学家的文学风格不是固定单一的,往往是多种风格并存,曾巩也不例外,在他的诗中,除了忧国忧民、抨击时弊、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作品之外,还有许多浪漫主义的诗篇。在这些诗中,曾巩或登山临水、描摹险景胜景或神游天地苍冥,抒发壮志情怀,写得神采飞扬,激情奋发,笔触间极其鲜明地透出一脉太白遗风。 曾巩还受宋代世风的影响,当时正值北宋诗学革新运动之后,宋诗已形成了它的经世致用的风格和它为国为主的主流传统。曾巩的诗受宋诗风格与传统的影响,他力图使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历史和社会,力图经世致用。他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如《胡使》:“南粟鳞鳞多送此,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寒头弯弓士如无。”这首诗描写宋朝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边界,然而宋朝的军队却毫无作用,只要胡吏一来,宋朝的军队就和没有一样,这四句用的是叙述的手法,接着是两句议论“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保卫边疆本要靠你们,结果这些将军、官吏毫无用处;接着是四句叙述,然后是两句议论。再如《楚泽》:“泽荒凉白露根,盈虚无处问乾坤。虫虫早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盗贼恐多从此始,经纶空健与谁论。诸公曰议云台上,忍使忧民独至尊。”经过连年的旱灾,楚泽地区已经到了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而且遍地是盗贼。这是叙述;下面接着议论,对官史的满腹经纶不务实际,表示了强烈地谴责。再如:《追租》一诗,其句云:“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饥赢乞分寸”,“斯须死苔缚”。“公卿饱天禄,每肆诛求虐”,这是说天旱民饥,而官方不恤。曾巩在这里颇有为民请命之意,最后说:“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面对民间疾苦,曾巩是无能为力的,像这样的诗歌还有《边将》等。 曾巩的吟史诗歌多借古讽今,如《咏史》:“仲尼一旅人,吴楚据东南。不知千载下,究竟谁贵贱?”用疑问的语气,抒发了千年历史纷纭难定的沧桑之感。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时期,曾巩此时借古人之口来自述不得志的感慨。然而,将来谁胜谁负还未定。除了这首借古讽今的诗,还有如《侯荆》:“侯嬴夷门白发翁,荆轲易水奇节士。偶邀礼数车上足,暂饱腥膻馆中侈。师回拔剑不顾生,酒酣拂衣亦送死。磊落高贤勿笑今,豢养倾人久如此。”其中的侯荆二人是古代“士为知已者死”的典范,但诗人却不去歌颂他们,最后两句就揭示出了题旨。“勿笑今”一句是正话反说,意味着当今也不会沽名钓誉的权贵,他们呼朋唤友结为私党,利用门生故旧的关系沆瀣一气,虽然作者没有确指何人何事,但只要看一下北宋时期的党派斗争,就可知道这是有感而发的。“豢养倾人久如此”更是一语双关,既说明侯荆二人不过是被贵族豢养的爪牙,也说明现在仍然有人继续干着这种勾当。 曾巩学有根底,博古通今,善于运用历史故事说明现实问题。他的作品“言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往住能旁征博引,于平淡之中见透辟。上面这首咏史诗《侯荆》也颇得“《春秋》笔法”,用字精审而暗含褒贬,如“偶”“暂”两字点出了魏公子与燕太子的虚伪,“豢”字也暗含褒贬。由此再看开头的“白发翁”、“奇节士”就愈见其嘲讽之意了。 曾巩诗中还有不少咏史之作。多凭借古人来抒发人生的感慨,这些咏史诗写得慷慨悲壮,流露出的感情深沉凝重、隽永悠长。如《垓下》:“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诗以叹惜之笔调表达了对不识时务者的历史英雄人物项羽的缅怀之情。再如《孔明》:“称吴称魏以纷纷,渭水西边独汉臣。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这首诗则带有很浓重的借古讽今味。这首诗写于襄州,此年神宗下诏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吕惠卿上台后,想找曾巩的过失,未果。曾巩借《孔明》这首诗借古讽今:诣指神宗不能慧眼识金,为自己空有满腹经纶而未能施展才华感到惋惜,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曾巩咏史的诗歌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此年他奉诏到襄州,襄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庞统等名人生于此。加上他没被重用,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如《明妃曲》、《隆中对》、《刘景生祠》、《汉广亭》等,曾巩这些诗歌都是借古人之口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谓之借古讽今,字句清新。 通过以上的考察探求,我们对曾巩诗的艺术特色有了粗略的认识:曾巩的诗风受宋朝诗风的影响,尤其是写景物的诗歌成就较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自幼身受儒家传统经典的影响,而“心性”及“性善”说对他思想影响最深,他的诗文艺术特色:自然淳朴自成一家;言必寓理,文必及道;借古讽今,字句清新。今天,我们读曾巩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学宝库的精华,增长知人论世的本领,养成纵贯古今的浩然之气,还可以通过认真揣摩仔细咀嚼曾巩诗的章法、技巧、艺术特色,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曾巩,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在《元丰类稿》中有古诗190余首,律诗210首。对于曾巩的诗歌,他的学生秦少游与陈后山认为其诗:有韵者辄不工“《东坡题跋》,彭援才也引述世语自谓:第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冷斋夜话》;而今人钱钟书先生与古人的观点大相径庭,指出:他的诗远比苏洵.苏辄父子的好,七言绝句更有王安石的风致。曾巩的一生,在治学和为政方面都成就不凡。其诗歌雕词琢字赋吟景物,寓情于景;,对仗精美;笔调细致,格调超逸;借古讽今,关注民生。本文拟对曾巩诗歌作一考察.探求,以求全面了解其文学成就。
  一、严于炼词巧于工对
  曾巩诗现存有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种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的写景佳作。就“唐宋八大家”而论,其诗不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和王安石,但胜过苏洵、苏辙。曾巩的诗以对仗见功力,工整精巧,华美靓丽,读来妙味无穷。
  风雨对:“飞花不尽随风起,野水无边带雨流。”(《群楼》)
  绿树青山对:“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闲行》)
  苍松乱石对:“苍松翠竹东南道,乱石峰前踏月行。”(《疏山》)
  凡对仗者,精髓即在于对一两个关键字眼的选取。曾巩博学多知,文学修养很深,尤其善于在炼字上下工夫,做到巧妙、形象而贴切,常常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也是方东树所谓的曾巩诗“字句奇特”之所在。又如曾巩写的《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首句突兀而起,有泼墨之势,以云比浪,见出海浪翻卷奔涌、铺天盖地的气势。次句写狂飙裹挟着惊雷,用笔健举,尤其“吹起”二字将惊雷形容为风吹所致,更增加了风暴的威力,水天之间,风卷浪涌,雷声滚滚,从视觉和听觉描写了海浪、云涌、风吹、雷鸣,诗人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与气势,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尤其是三、四两句,推出诗人的主体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一帖“闲卧看雨”的悠闲意境。在这风起雷鸣之时,他不是关闭重门以挡风雨,而是索性把四面的帘子都给挂起来,卧着观察那席卷千山的急雨,一个“卧”字把诗人雍容豁达的气度表达了出来,动中寓静,动荡的环境与宁静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爽快的感觉不言而喻,一面是千山急雨,翻天浪色;一面是卧览、静观,超然而闲散。前者是宋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迭起,党争倾轧不断的国势写照,后者则显示了北宋士大夫的消极心态和人格风范。
  二、笔触细腻格调超逸
  曾巩的一生仕途坎坷,转徙频繁,不能久之于其任,尤到老年兼带病体而平生壮志终未能酬,难免产生悲世之感,曾巩经历在尘世中颠踬之后,对回归自然充盈着一股强烈的兴趣和愉悦,“欲将志义斯千载,只合溪山过一生”.他要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给人的清新之感,深深地陶醉于天地自然的宁静和生机,或山林觅幽,或茅舍闲生,意态阑珊,自得其乐。《茅亭闲生》诗描写闲适静逸的山林幽居:“荆门常昼掩,不必云山深。岂敢尚孤绝,自能收寸心。”其中“草萌被远径,鸟语变桥村”,描写自然景物尤为清丽爽朗,一股欣喜爱山爱水之情溢于言表。
  曾巩对自然观察细致入微,常能敏感地捕捉到自然界十分细小的变化,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了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又如写花开:“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开”(《七星杉》);写古树:“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七星杉》),写瀑布:“飞泉一丈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瀑布泉》)。各景各色,美不胜收,而且是一句一景居多。《城南》尤其出色:“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水满横塘雨过时,一番红景杂花飞。送春无限情惆怅,身在天涯未得归。”《城南》二首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巩诗豪放健爽,变格别调。宋仁宗庆历初年,曾巩二十岁刚过,正在京师太学读书,献文章《一鹗》与文坛巨匠欧阳修,大受赞赏。“北风万里开蓬蒿,山水汹汹鸣波涛。尝闻一鹗今始见,眼驶骨紧精神豪。……酒酣始闻壮士叹,丈夫试用何时遭!”诗的开头,就为鹗的出场渲染了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强劲的北风扫荡着腐朽的蓬蒿,呼啸的山林如同汹涌的波涛,这是脆弱的生物凋零萎缩的季节,却是强悍的鹗鸟显示生机的大好时光。“尝闻”句表现了诗人对鹗鸟的向往之情。“眼驶骨紧”四个字,写出了鹗鸟锐利的眼神与慓悍的身姿,堪称传神之笔。五、六两句,极写鹗鸟的飞动之势。天色昏暗,大雪纷飞,在这样阴沉重浊的背景,鹗鸟像闪电一样地万里翱翔。日幕还在东海,清晨已到了大西北的临洮,可见其飞行之速。以下数句,次第描述了鹗鸟击杀社狐狡兔等的壮观场面。结尾四句,写诗人观猎归来,兴奋异常,案上摆满了丰盛的洒菜,正好为之饮一大杯。“酒酣始闻壮士叹,丈夫试用何时遭。”曲终奏雅,点明题旨。所谓壮士,正是以鹗鸟自比的诗人。他渴望能像鹗鸟翱翔云天,扫荡群丑,建不世之功,行兼济之志。然而环顾现实,前途渺茫,故不由慨叹。全诗到此,激昂奔放的格调一变而为沉郁悲凉,从理想的云天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然而嗟叹之声,不掩英雄本色。诗人那昂首天外,顾盼自雄的神色,那担当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已经渗透在字里行间,留在读者的印象中了。
  和李白的《大鹏歌》、杜甫的《画鹰》一样,这首诗也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诗中的鹗鸟即为诗人自况,其他的狐兔凡鸟也无不具有象征意义。这首诗的风格豪放健爽,气势不凡。修辞上或不免有生硬之处,然而正于不圆润处见骨力,与曾巩的散文或其他诗歌相比,这首诗堪称变格别调。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曾巩绝句大多写的幽美流利,与王安石晚年诗风颇为接近。他应用朴素、精美的词句,构筑了一幅幅诗趣盎然的画面,一直为曾巩诗中的佳品,弥足珍贵。如《夜出过利涉门》写得较杰出:“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八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这首《夜出过利涉门》描述了红灯覆盖着桥水,明月在水中,人在画船上的诗情画意。妙就妙在三、四两句,唐代诗人张继作《枫桥夜泊》,有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者都有是描写夜行人夜泊客船的感受,张继是从听觉上来表示,而曾巩却侧重从视觉上入手来表示的,两者是殊途同归,极有神合之处,曾巩在这首诗中的描画的悠远之境界,并不输于张继之下。又如曾巩描写湖上景观,有“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等诗句,写湖面芦苇繁茂、清波碧天倒影,鱼儿戏游船间,鸟雀欢鸣绿阴,意象何等幽雅宜人!诗人徜徉其间,发出了“何须辛劳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的咏赞,把大明湖比为天堂仙境。曾巩咏名泉的诗,如《趵突泉》(《曾巩集》卷七):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四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此诗是说,趵突泉从地下净洁的水质中分流出来,倾洒历山大地,滋润冬草早荣,冲泡春茶味香,路傍清流似明镜,沙边泉涌如车轮,成绩了齐鲁乡邦的都会,这里还有娥皇、女英的传说令人惊叹。全诗由山泉的水质、作用写到它清澈喷涌的气象,末从山东全境和悠长文化等宽大时空视角取材收结,字里行间隐涵着深湛的文化意蕴。
  在曾巩任职的六七个州郡中,他对济南府山川人文感受最深,情有独钟,文集中有关济州的诗文也最为丰盛多彩。“俯仰林泉绕舍清,经年闲卧济南城”(《曾巩集》卷宗七《酬强几圣》)。“何如潇洒山城守,浅酌清吟济水边”(同上《芍药厅》)。诸如此类的咏唱,体现了他知济州期间轻松忻慰、悠然自得的情。在来济第二年春间,他到农村落巡查,看到田间雨足麦秀、桑闲蚕眠,深为庆幸,唯恐分开这片宝地,曾发出“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同上《到郡一年》)的内心独白。果然为时未久,他被调知襄州,离任途中,他写了一组告别诗,表达了依依难舍的襟绪。如: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
  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前首言:大明湖尖锐的竹笋如带纹的犀角,荷花娇嫩的圆脸刚刚出水,正当西亭消夏之日,我却满怀离恨寄托于烟水而匆匆离去。后首说:我须携家迁往襄州(习池在襄阳),可是难于放下西湖的一派秋光,从此环七桥的风月美景,只有向梦寐的舟楫中追求。可见曾巩对济南一往情深,殊难割舍。直到分开许久,他对济南的风物人情,依旧梦绕魂牵、怀念不已。正如《寄齐州同官》(《曾巩集》卷七)诗所云:“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七桥代表大明湖,当年环湖有七座画桥。诚然,披览有关著述与史料,确可随处感受到,这位文化巨星对泉城抱有眷顾难舍的深挚情结。故而,曾巩在济南的岁月和其间的作为与作品,堪称是齐鲁文化史上令人瞩目标珍闻佳话。
  四、借古讽今关注民生
  一个文学家的文学作风不是固定单一的,往往是多种作风并存,曾巩也不例外,在他的诗中,除了忧国忧民、鞭挞时弊、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作品之外,还有许多浪漫主义的诗篇。在这些诗中,曾巩或登山临水、描摹险景胜景或神游天地苍冥,抒发壮志情怀,写得神采飞扬,豪情发奋,笔触间极其鲜明地透出一脉太白遗风。
  曾巩还受宋代世风的影响,当时正值北宋诗学革新活动之后,宋诗已形成了它的经世致用的风格和它为国为主的主传播统。曾巩的诗受宋诗作风与传统的影响,他力图使他的诗歌真实地反应历史和社会,力图经世致用。他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如《胡使》:“南粟鳞鳞多送此,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寒头弯弓士如无。”这首诗描述宋朝的食粮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边界,然而宋朝的部队却毫无作用,只要胡吏一来,宋朝的部队就和没有一样,这四句用的是叙述的伎俩,接着是两句议论“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巨须。”捍卫边境本要靠你们,成果这些将军、官吏毫无用途;接着是四句叙述,然后是两句议论。再如《楚泽》:“泽荒漠白露根,盈虚无处问乾坤。虫虫早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盗贼恐多从此始,经纶空健与谁论。诸公曰议云台上,忍使忧民独至尊。”经过连年的旱灾,楚泽地域已经到了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而且遍地是盗贼。这是叙述;下面接着议论,对官史的满腹经纶不务实际,表现了强烈地谴责。再如:《追租》一诗,其句云:“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饥赢乞分寸”,“斯须死苔缚”。“公卿饱天禄,每肆诛求虐”,这是说天旱民饥,而官方不恤。曾巩在这里颇有为民请命之意,最后说:“试起望遗村落,霾风振墟落”,面对民间疾苦,曾巩是无能为力的,像这样的诗歌还有《边将》等。
  曾巩的吟史诗歌多借古讽今,如《咏史》:“仲尼一旅人,吴楚据东南。不知千载下,毕竟谁贵贱?”用疑问的语气,抒发了千年历史纷纷难定的沧桑之感。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时代,曾巩此时借古人之口来自述不得志的感叹。然而,将来谁胜谁负还未定。除了这首借古讽今的诗,还有如《侯荆》:“侯嬴夷门白发翁,荆轲易水奇节士。偶邀礼数车上足,暂饱腥膻馆中侈。师回拔剑不顾生,酒酣拂衣亦送死。磊落高贤勿笑今,喂养倾人久如此。”其中的侯荆二人是古代“士为知已者死”的典型,但诗人却不去歌唱他们,最后两句就揭示出了题旨。“勿笑今”一句是正话反说,意味着当今也不会沽名钓誉的权贵,他们呼朋唤友结为私党,应用门生故旧的关系沆瀣一气,虽然作者没有确指何人何事,但只要看一下北宋时代的党派奋斗,就可知道这是有感而发的。“喂养倾人久如此”更是一语双关,既解释侯荆二人不过是被贵族喂养的帮凶,也阐明现在仍然有人继续干着这种勾当。
  曾巩学有根底,博古通今,擅长应用历史故事阐明现实问题。他的作品“言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往住能旁征博引,于平庸之中见透彻。上面这首咏史诗《侯荆》也颇得“《春秋》笔法”,用字精审而暗含褒贬,如“偶”“暂”两字点出了魏公子与燕太子的虚假,“豢”字也暗含褒贬。由此再看开头的“白发翁”、“奇节士”就愈见其嘲讽之意了。
  曾巩诗中还有不少咏史之作。多凭借古人来抒发人生的感叹,这些咏史诗写得大方悲壮,吐露出的情感深沉凝重、隽永悠久。如《垓下》:“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诗以叹惜之笔调表达了对不识时务者的历史好汉人物项羽的怀念之情。再如《孔明》:“称吴称魏以纷纭,渭水西边独汉臣。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这首诗则带有很浓厚的借古讽今味。这首诗写于襄州,此年神宗下诏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吕惠卿上台后,想找曾巩的过失,未果。曾巩借《孔明》这首诗借古讽今:诣指神宗不能慧眼识金,为自己空有满腹经纶而未能发挥才干觉得可惜,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曾巩咏史的诗歌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此年他奉诏到襄州,襄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庞统等名人生于此。加上他没被重用,刺激了他的创作愿望,如《明妃曲》、《隆中对》、《刘景生祠》、《汉广亭》等,曾巩这些诗歌都是借古人之口来抒发自己感情的,谓之借古讽今,字句清爽。
  通过以上的考核探求,我们对曾巩诗的艺术特点有了粗略的认识:曾巩的诗风受宋朝诗风的影响,尤其是写景物的诗歌成绩较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自幼身受儒家传统经典的影响,而“心性”及“性善”说对他思想影响最深,他的诗文艺术特点:自然淳朴自成一家;言必寓理,文必及道;借古讽今,字句清爽。今天,我们读曾巩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学宝库的精髓,增加知人论世的本事,养成纵贯古今的浩然之气,还可以通过认真琢磨细心咀嚼曾巩诗的章法、技能、艺术特点,进步自己的写作程度。

曾巩,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在《元丰类稿》中有古诗190余首,律诗210首。对于曾巩的诗歌,他的学生秦少游与陈后山认为其诗:有韵者辄不工“《东坡题跋》,彭援才也引述世语自谓:第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冷斋夜话》;而今人钱钟书先生与古人的观点大相径庭,指出:他的诗远比苏洵.苏辄父子的好,七言绝句更有王安石的风致。曾巩的一生,在治学和为政方面都成就不凡。其诗歌雕词琢字赋吟景物,寓情于景;,对仗精美;笔调细致,格调超逸;借古讽今,关注民生。本文拟对曾巩诗歌作一考察.探求,以求全面了解其文学成就。
一、严于炼词巧于工对
曾巩诗现存有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种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的写景佳作。就“唐宋八大家”而论,其诗不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和王安石,但胜过苏洵、苏辙。曾巩的诗以对仗见功力,工整精巧,华美靓丽,读来妙味无穷。
风雨对:“飞花不尽随风起,野水无边带雨流。”(《群楼》)
绿树青山对:“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闲行》)
苍松乱石对:“苍松翠竹东南道,乱石峰前踏月行。”(《疏山》)
凡对仗者,精髓即在于对一两个关键字眼的选取。曾巩博学多知,文学修养很深,尤其善于在炼字上下工夫,做到巧妙、形象而贴切,常常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也是方东树所谓的曾巩诗“字句奇特”之所在。又如曾巩写的《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首句突兀而起,有泼墨之势,以云比浪,见出海浪翻卷奔涌、铺天盖地的气势。次句写狂飙裹挟着惊雷,用笔健举,尤其“吹起”二字将惊雷形容为风吹所致,更增加了风暴的威力,水天之间,风卷浪涌,雷声滚滚,从视觉和听觉描写了海浪、云涌、风吹、雷鸣,诗人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与气势,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尤其是三、四两句,推出诗人的主体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一帖“闲卧看雨”的悠闲意境。在这风起雷鸣之时,他不是关闭重门以挡风雨,而是索性把四面的帘子都给挂起来,卧着观察那席卷千山的急雨,一个“卧”字把诗人雍容豁达的气度表达了出来,动中寓静,动荡的环境与宁静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爽快的感觉不言而喻,一面是千山急雨,翻天浪色;一面是卧览、静观,超然而闲散。前者是宋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迭起,党争倾轧不断的国势写照,后者则显示了北宋士大夫的消极心态和人格风范。
二、笔触细腻格调超逸
曾巩的一生仕途坎坷,转徙频繁,不能久之于其任,尤到老年兼带病体而平生壮志终未能酬,难免产生悲世之感,曾巩经历在尘世中颠踬之后,对回归自然充盈着一股强烈的兴趣和愉悦,“欲将志义斯千载,只合溪山过一生”.他要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给人的清新之感,深深地陶醉于天地自然的宁静和生机,或山林觅幽,或茅舍闲生,意态阑珊,自得其乐。《茅亭闲生》诗描写闲适静逸的山林幽居:“荆门常昼掩,不必云山深。岂敢尚孤绝,自能收寸心。”其中“草萌被远径,鸟语变桥村”,描写自然景物尤为清丽爽朗,一股欣喜爱山爱水之情溢于言表。
曾巩对自然观察细致入微,常能敏感地捕捉到自然界十分细小的变化,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了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又如写花开:“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开”(《七星杉》);写古树:“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七星杉》),写瀑布:“飞泉一丈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瀑布泉》)。各景各色,美不胜收,而且是一句一景居多。《城南》尤其出色:“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水满横塘雨过时,一番红景杂花飞。送春无限情惆怅,身在天涯未得归。”《城南》二首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巩诗豪放健爽,变格别调。宋仁宗庆历初年,曾巩二十岁刚过,正在京师太学读书,献文章《一鹗》与文坛巨匠欧阳修,大受赞赏。“北风万里开蓬蒿,山水汹汹鸣波涛。尝闻一鹗今始见,眼驶骨紧精神豪。……酒酣始闻壮士叹,丈夫试用何时遭!”诗的开头,就为鹗的出场渲染了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强劲的北风扫荡着腐朽的蓬蒿,呼啸的山林如同汹涌的波涛,这是脆弱的生物凋零萎缩的季节,却是强悍的鹗鸟显示生机的大好时光。“尝闻”句表现了诗人对鹗鸟的向往之情。“眼驶骨紧”四个字,写出了鹗鸟锐利的眼神与慓悍的身姿,堪称传神之笔。五、六两句,极写鹗鸟的飞动之势。天色昏暗,大雪纷飞,在这样阴沉重浊的背景,鹗鸟像闪电一样地万里翱翔。日幕还在东海,清晨已到了大西北的临洮,可见其飞行之速。以下数句,次第描述了鹗鸟击杀社狐狡兔等的壮观场面。结尾四句,写诗人观猎归来,兴奋异常,案上摆满了丰盛的洒菜,正好为之饮一大杯。“酒酣始闻壮士叹,丈夫试用何时遭。”曲终奏雅,点明题旨。所谓壮士,正是以鹗鸟自比的诗人。他渴望能像鹗鸟翱翔云天,扫荡群丑,建不世之功,行兼济之志。然而环顾现实,前途渺茫,故不由慨叹。全诗到此,激昂奔放的格调一变而为沉郁悲凉,从理想的云天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然而嗟叹之声,不掩英雄本色。诗人那昂首天外,顾盼自雄的神色,那担当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已经渗透在字里行间,留在读者的印象中了。
和李白的《大鹏歌》、杜甫的《画鹰》一样,这首诗也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诗中的鹗鸟即为诗人自况,其他的狐兔凡鸟也无不具有象征意义。这首诗的风格豪放健爽,气势不凡。修辞上或不免有生硬之处,然而正于不圆润处见骨力,与曾巩的散文或其他诗歌相比,这首诗堪称变格别调。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曾巩绝句大多写的幽美流利,与王安石晚年诗风颇为接近。他应用朴素、精美的词句,构筑了一幅幅诗趣盎然的画面,一直为曾巩诗中的佳品,弥足珍贵。如《夜出过利涉门》写得较杰出:“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八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这首《夜出过利涉门》描述了红灯覆盖着桥水,明月在水中,人在画船上的诗情画意。妙就妙在三、四两句,唐代诗人张继作《枫桥夜泊》,有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者都有是描写夜行人夜泊客船的感受,张继是从听觉上来表示,而曾巩却侧重从视觉上入手来表示的,两者是殊途同归,极有神合之处,曾巩在这首诗中的描画的悠远之境界,并不输于张继之下。又如曾巩描写湖上景观,有“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等诗句,写湖面芦苇繁茂、清波碧天倒影,鱼儿戏游船间,鸟雀欢鸣绿阴,意象何等幽雅宜人!诗人徜徉其间,发出了“何须辛劳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的咏赞,把大明湖比为天堂仙境。曾巩咏名泉的诗,如《趵突泉》(《曾巩集》卷七):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四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此诗是说,趵突泉从地下净洁的水质中分流出来,倾洒历山大地,滋润冬草早荣,冲泡春茶味香,路傍清流似明镜,沙边泉涌如车轮,成绩了齐鲁乡邦的都会,这里还有娥皇、女英的传说令人惊叹。全诗由山泉的水质、作用写到它清澈喷涌的气象,末从山东全境和悠长文化等宽大时空视角取材收结,字里行间隐涵着深湛的文化意蕴。
在曾巩任职的六七个州郡中,他对济南府山川人文感受最深,情有独钟,文集中有关济州的诗文也最为丰盛多彩。“俯仰林泉绕舍清,经年闲卧济南城”(《曾巩集》卷宗七《酬强几圣》)。“何如潇洒山城守,浅酌清吟济水边”(同上《芍药厅》)。诸如此类的咏唱,体现了他知济州期间轻松忻慰、悠然自得的情。在来济第二年春间,他到农村落巡查,看到田间雨足麦秀、桑闲蚕眠,深为庆幸,唯恐分开这片宝地,曾发出“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同上《到郡一年》)的内心独白。果然为时未久,他被调知襄州,离任途中,他写了一组告别诗,表达了依依难舍的襟绪。如: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
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前首言:大明湖尖锐的竹笋如带纹的犀角,荷花娇嫩的圆脸刚刚出水,正当西亭消夏之日,我却满怀离恨寄托于烟水而匆匆离去。后首说:我须携家迁往襄州(习池在襄阳),可是难于放下西湖的一派秋光,从此环七桥的风月美景,只有向梦寐的舟楫中追求。可见曾巩对济南一往情深,殊难割舍。直到分开许久,他对济南的风物人情,依旧梦绕魂牵、怀念不已。正如《寄齐州同官》(《曾巩集》卷七)诗所云:“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七桥代表大明湖,当年环湖有七座画桥。诚然,披览有关著述与史料,确可随处感受到,这位文化巨星对泉城抱有眷顾难舍的深挚情结。故而,曾巩在济南的岁月和其间的作为与作品,堪称是齐鲁文化史上令人瞩目标珍闻佳话。
四、借古讽今关注民生
一个文学家的文学作风不是固定单一的,往往是多种作风并存,曾巩也不例外,在他的诗中,除了忧国忧民、鞭挞时弊、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作品之外,还有许多浪漫主义的诗篇。在这些诗中,曾巩或登山临水、描摹险景胜景或神游天地苍冥,抒发壮志情怀,写得神采飞扬,豪情发奋,笔触间极其鲜明地透出一脉太白遗风。
曾巩还受宋代世风的影响,当时正值北宋诗学革新活动之后,宋诗已形成了它的经世致用的风格和它为国为主的主传播统。曾巩的诗受宋诗作风与传统的影响,他力图使他的诗歌真实地反应历史和社会,力图经世致用。他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如《胡使》:“南粟鳞鳞多送此,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寒头弯弓士如无。”这首诗描述宋朝的食粮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边界,然而宋朝的部队却毫无作用,只要胡吏一来,宋朝的部队就和没有一样,这四句用的是叙述的伎俩,接着是两句议论“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巨须。”捍卫边境本要靠你们,成果这些将军、官吏毫无用途;接着是四句叙述,然后是两句议论。再如《楚泽》:“泽荒漠白露根,盈虚无处问乾坤。虫虫早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盗贼恐多从此始,经纶空健与谁论。诸公曰议云台上,忍使忧民独至尊。”经过连年的旱灾,楚泽地域已经到了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而且遍地是盗贼。这是叙述;下面接着议论,对官史的满腹经纶不务实际,表现了强烈地谴责。再如:《追租》一诗,其句云:“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饥赢乞分寸”,“斯须死苔缚”。“公卿饱天禄,每肆诛求虐”,这是说天旱民饥,而官方不恤。曾巩在这里颇有为民请命之意,最后说:“试起望遗村落,霾风振墟落”,面对民间疾苦,曾巩是无能为力的,像这样的诗歌还有《边将》等。
曾巩的吟史诗歌多借古讽今,如《咏史》:“仲尼一旅人,吴楚据东南。不知千载下,毕竟谁贵贱?”用疑问的语气,抒发了千年历史纷纷难定的沧桑之感。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时代,曾巩此时借古人之口来自述不得志的感叹。然而,将来谁胜谁负还未定。除了这首借古讽今的诗,还有如《侯荆》:“侯嬴夷门白发翁,荆轲易水奇节士。偶邀礼数车上足,暂饱腥膻馆中侈。师回拔剑不顾生,酒酣拂衣亦送死。磊落高贤勿笑今,喂养倾人久如此。”其中的侯荆二人是古代“士为知已者死”的典型,但诗人却不去歌唱他们,最后两句就揭示出了题旨。“勿笑今”一句是正话反说,意味着当今也不会沽名钓誉的权贵,他们呼朋唤友结为私党,应用门生故旧的关系沆瀣一气,虽然作者没有确指何人何事,但只要看一下北宋时代的党派奋斗,就可知道这是有感而发的。“喂养倾人久如此”更是一语双关,既解释侯荆二人不过是被贵族喂养的帮凶,也阐明现在仍然有人继续干着这种勾当。
曾巩学有根底,博古通今,擅长应用历史故事阐明现实问题。他的作品“言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往住能旁征博引,于平庸之中见透彻。上面这首咏史诗《侯荆》也颇得“《春秋》笔法”,用字精审而暗含褒贬,如“偶”“暂”两字点出了魏公子与燕太子的虚假,“豢”字也暗含褒贬。由此再看开头的“白发翁”、“奇节士”就愈见其嘲讽之意了。
曾巩诗中还有不少咏史之作。多凭借古人来抒发人生的感叹,这些咏史诗写得大方悲壮,吐露出的情感深沉凝重、隽永悠久。如《垓下》:“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诗以叹惜之笔调表达了对不识时务者的历史好汉人物项羽的怀念之情。再如《孔明》:“称吴称魏以纷纭,渭水西边独汉臣。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这首诗则带有很浓厚的借古讽今味。这首诗写于襄州,此年神宗下诏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吕惠卿上台后,想找曾巩的过失,未果。曾巩借《孔明》这首诗借古讽今:诣指神宗不能慧眼识金,为自己空有满腹经纶而未能发挥才干觉得可惜,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曾巩咏史的诗歌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此年他奉诏到襄州,襄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庞统等名人生于此。加上他没被重用,刺激了他的创作愿望,如《明妃曲》、《隆中对》、《刘景生祠》、《汉广亭》等,曾巩这些诗歌都是借古人之口来抒发自己感情的,谓之借古讽今,字句清爽。
通过以上的考核探求,我们对曾巩诗的艺术特点有了粗略的认识:曾巩的诗风受宋朝诗风的影响,尤其是写景物的诗歌成绩较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自幼身受儒家传统经典的影响,而“心性”及“性善”说对他思想影响最深,他的诗文艺术特点:自然淳朴自成一家;言必寓理,文必及道;借古讽今,字句清爽。今天,我们读曾巩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学宝库的精髓,增加知人论世的本事,养成纵贯古今的浩然之气,还可以通过认真琢磨细心咀嚼曾巩诗的章法、技能、艺术特点,进步自己的写作程度。

2009年杭州市中考题: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分。意思符合即可)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分。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登高》杜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中杜甫以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

登高 杜甫诗中写了哪些秋天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句中黄师塔前江水东及后面三句的正确解释及表达的...
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

曾巩的资料
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又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为人们所注意。 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

诗歌《登高》说课稿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诗歌《登高》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分别是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关于诗的问题。。。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

明代诗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三个显著特点:①形成的诗歌创作流派较多。

分析新诗与古代诗在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差别
首先让我们回顾“五四”文化运动的先趋们对新旧诗的定义。所谓“新诗”,即不受一切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写的是诗,我们用的文字是散文的文字,就是所谓自由诗。这与西洋的“散文诗”不可相提并论。中国的新诗,即是说用散文的文字写诗。”而“...

诗歌的资料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

康县18542648795: 韩愈曾巩的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
村雨降脂: 文质并重、学习秦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深刻有力,通情达理:《送董邵南序》,代表作:中小地主阶层出身,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刻、《师说》、《杂说》.曾巩也...

康县18542648795: 古诗曾巩(咏柳)的赏析怎么写 -
村雨降脂: 曾巩《咏柳》赏析 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

康县18542648795: 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
村雨降脂: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称质朴.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

康县18542648795: 曾巩在《城南》一诗中三四句采用什么写作手法,暗示了什么哲理 -
村雨降脂: 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雨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料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康县18542648795: 曾巩的咏柳赏析这首诗抓住了柳的什么特征?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道理? -
村雨降脂:[答案]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释】 ①倚--仗恃,倚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 解得,懂得....

康县18542648795: 曾巩 城南 诗中1,2句雨的什么特点?那些词眼可以看出? -
村雨降脂: 1、2: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康县18542648795: 诗歌语言的特点 -
村雨降脂:[答案] 诗歌的语言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

康县18542648795: 曾巩《城南》古诗赏析第二句写出雨的怎样特点 -
村雨降脂: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第一,二句写出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表现雨量之大,雨势之猛.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雨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料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康县18542648795: 阅读诗歌《城南》,完成下列各题.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怎样的... -
村雨降脂:[答案] (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的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这一句写出了雨水大、迅猛的特点. (2)本题考查诗歌哲理.本诗后两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

康县18542648795: 诗歌语言的特点
村雨降脂: (1)平淡,也叫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2)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3)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4)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物象描写中的动与静,声与寂,情与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衬、烘托,语序倒置的修辞色彩等.(6)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