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祖国山河风光的诗句、文章(精彩部分,注明出处)

作者&投稿:薛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关于描写祖国山河风光的诗句、文章?~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访成都杜甫草堂
熊召政

春来惆怅浣花乡,无限江山一草堂。
细雨酥泥红满路,竹筒楠影绿盈窗。
每因战乱伤襟袍,历尽沧桑壮酒肠。
流寓锦城听杜宇,诗人独自话凄凉。
坐在杜甫草堂的茶馆里,我写下这首诗。数年来借助银翼,频到成都,也曾得暇三访杜甫草堂。诗人出身的我,一直想为这草堂写点什么,但不知为何,总找不到感觉。此番从峨眉山归来,心如青衣江上的行舟,还航行在盛唐的烟雨里。再来到这成都的杜甫草堂,细细浏览柴门花径,穿过一丛丛凝烟滴翠的新竹,看高大的楠树把四月的烟雨中的春光,撑了一个满庭,心中便突然生起无尽的惆怅。于是,就有了上面这首诗。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是绕舌的一群。中国以诗国著称,诗歌在中国,如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状态。在古代,中国的为官者,几乎没有谁不会写诗,他们中产生了许多大诗人,像屈原、宋玉、鲍照、庚信等等。这情形在唐宋两代尤为突出。在唐有张九龄、王维、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等:在宋有王安石、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等,都是诗坛中雄视千古的人物,同时又都是高官。同以上这些人相比,杜甫官职卑微,所谓工部,比之如今,充其量是个处长级别。但论诗不论官,何足挂齿的小官并不妨碍他获得“诗圣”的地位。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十分优秀,但同时又极尽虚荣之能事,凡事都要夸张。譬于圣人,全世界获此封号的,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咱中国多。周公且是中国政治家中的第一位圣人,孔夫子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有“万世宗师”之美誉。另外,诸如书圣、草圣、诗圣、棋圣、艺圣、画圣、歌圣等等,不一而足。发展到当世,愈演愈烈。这种现象的产生,实乃是远古生民图腾崇拜的余绪。圣人是崇高的,不可企及的,我辈仰望,窃窃惭愧自己的愚笨。可是站在这杜甫草堂中,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这草堂,从来没人称它为“诗圣草堂”而要直称为“工部草堂”?难道圣人的头衔,还敌不过一个级别卑下的工部员外郎?

公元758年冬,从华州司功参军任上弃官流浪的杜甫,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借寓于浣花溪畔。翌年春,在友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上游选了一块地,盖起了几间茅屋。这便是最初的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写下了两百四十多首诗,在他死后,草堂数度易主终成废墟。直到一百多年后,来成都做官的晚唐诗人韦庄,在浣花溪畔找到了草堂遗址,缅怀先贤,他在遗址上头盖了一间茅屋,这是后人纪念杜甫的第一座建筑。又一百七十年过去,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有一位名叫吕大防的进士仕宦锦城,在再度顷圯的韦庄版的草堂遗址上又一次重建。这一次规模略大,其壁间绘有杜甫遗像,供人瞻拜。半个世纪后,已是南宋初年,时任成都知府的张焘来到浣花溪边,面对草堂凋敝之甚,遂再度培修,新增二十六通石碑,遍刻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历时四月而成。经过这次修葺,草堂渐有气势,大殊于从前。元明改朝换代之际,草堂毁于战火。明初,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到了成都,下令重建草堂,这次规模更为宏大。自此,终明一朝,草堂修葺扩建了七次,亭馆祠堂,曲水园囿,草堂已成胜景。明末,张献忠人蜀,杀人如麻,川中浩劫,草堂亦不能免。1670年,清康熙朝川湖总督蔡毓荣履任成都,联络四川布政使金凌、成都知府冀应熊倡议重修。清代累朝扩建五次。民国期间,地方人土筹款对草堂中的工部祠与诗史堂进行了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草堂成了杜甫纪念馆,成立了管理处,向游人开放。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所见的草堂建筑群,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所留下。这穿逗式的民居建筑,典型的川西风格。层轩累阁,华堂丽庑,清流散绮,雨浥红渠。此般景象,华贵有如王府,与诗人的故居相去甚远。

唐代诗人中,最穷的有两个,一个是杜甫,另一个是杜荀鸫。如果给他们划成分,都是贫农。在新中国,他们可算是无产阶级诗人。宋代,曾主持过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砺,为这草堂写了十二首诗,第一首头两句“灿灿诗翁锦城西,只缘诗好合穷栖。”开宗明义就点明了杜甫的身份,这个“灿灿诗翁”穷栖于人世。同时表述了一个观点:唯其穷栖,才能写出好诗。杜甫自己也说过“文章憎命达”。这无异于告诉人们:文学是穷人的事业,这观点与孔夫子的“仓廪实然后知礼节”显然违背。文学与财富的关系,也就是说杜甫的立论是否正确,值得另写一篇文章探讨,这里略下不表。在这里,我想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诗圣,一个瘦骨嶙嶙的穷老头子,生前颠沛流离,为五斗米折腰尚嫌不能,强抑嗽齿的穷愁,在达贵官人面前强颜欢笑的这位在大热天吃腐牛肉中毒而死的诗人,为何寓居三年多的一座草堂,竟有如此的宏敞亮丽?在这草堂里,杜甫写下了那首呼天怆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草堂是今天这般气象,杜甫会如此痛哉惜哉,稍带着还把抢走茅草的邻家的孩子咒骂一番?
答案只有一个:这座草堂是后人盖的。从第二节里列举的历代重修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官府所为。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的官府,为什么在杜甫生前如此吝啬,任其穷愁潦倒。但在他死后,又要如此大费财力,不厌其烦的修缮、扩建这一座已没有杜甫的杜甫草堂呢?生前穷愁死后荣耀都达到了极致,这究竟是荒诞的黑色幽默呢,还是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
前面已经讲过,诗在中国,首先是一种生存方式,其次才是艺术。且不说官场的附庸风雅已成痼疾,就是天生龙种威加四海的皇帝老儿,同样也要往诗人堆中凑。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几乎是两个文盲,然而都有诗传世,刘邦的《大风歌》写得还不赖。御制诗应算是中国诗歌中特殊的一种。乾隆皇帝御制诗一万多首,这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大诗人。尽管中国的统治阶级爱好诗歌,但爱诗与爱诗人是两码事。历史上,爱诗人的皇帝不多,但给诗人制造苦难的皇帝却不胜枚举。远的不说,就说开创新中国的毛泽东,他自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可是,这并不妨碍他无情打击胡风、艾青等数以千计的诗人、作家。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残酷迫害手无寸铁的文人,从来都不会有道德上的障碍。
基于以上考虑,漫步在这杜甫草堂中,我的确产生了“诗人独自话凄凉”的感觉。

仅就园林而言,杜甫草堂堪称西南胜景。邓小平以八十高龄来游草堂时,说:“来成都没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来成都。”我不知道这句话确切的含义是什么。既可以理解成对杜甫的推崇,提示国人不可丢掉了杜甫一生坚持的忧患意识。又可理解为对这一片园林建筑的赞美。是的,田舍农居风格的草堂,如含蓄淡远的水墨画,有着闲逸的韵致。特别是1996年动工兴建的茅屋景区,曲水林塘,莫不充满杜诗的意境。在洞庭湖上客死孤舟的杜甫,绝对想不到,他靠友人赞助而建起的流寓蜗居,竟然被改造成锦城佳构,从而吸引了八方权贵,万国衣冠。仅从这一点看,诗人的荣幸,此地可称为“海内孤本”。
我在草堂中时,正值暮春,烟雨蒙蒙,园中游人熙攘。我细心观察,游人最少的地方,是杜诗碑林。啊,他们并不为寻诗而来,像游鱼唼喋浮萍,他们需要的是这里春光的溪流,娱情的小径。细心一想可以理解,在中国历史中,诗人是一种时尚。而在当今,在利益追逐成为社会首选的今天,诗人早巳变成了社会中的边缘人物。再没有人愿意欣赏铿锵的音韵,更没有闲人来倾听诗人的诉求。尽管这诉求发自心灵,注满忧患,也不借助于语言暴力。但是,它仍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因为,产生于情感的诗,毕竟离铜臭太远。

登黄鹤楼
熊召政
历史播迁,春秋数易。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几次焚毁,又几次重建。耗资之巨,气势恢宏而趋鼎盛的,则是今天的这一座了。
古时的黄鹤楼是文人骚客聚首之地。五月登楼,望短笛之梅,落瓣于芙蓉雪浪;九月凭栏,看长亭之柳,系舟在米市渔街。弄笔者对此,各有各的感悟:托兴寄情,写忧患文章者有之;叹乡关无觅者,更是不少。
今天登楼的人,旺季时如蚁聚。然而在这里发思古幽情的,却没有几个人了。人们当然不必追寻汉朝的黄鹤翩然何处,唐代的白云又飘向哪里。鸡犬桑麻的往事,早已失落在满楼喧响的迪斯科舞曲中。夹在旅游的人群中,我也曾好几次置身这高拔的仿古建筑,临观苍茫河汉,回之望之,歌之啸之。
人的视觉世界建立在两种经验之上:重力线是垂直的,水平线与它直角相交,成十字架结构。九省通衢的武汉,正在这十字架结构的交叉点上。万里长江自西而东,京广铁路自北向南,两条大动脉在黄鹤楼前的长江大桥交汇,车骑舟航,达至东西南北。而漫步黄鹤楼的高层回廊,亦能任乱发飘然,把四面江山,看个痛快。
倚楼西望,苍茫一片。乃是莺飞草长的江汉平原。这云梦大泽的遗址,尚有碧水千湖。牧歌与渔歌揉成的水彩平畴上,更有一水横来。涌入楚地的长江,开始有了大气魄。溯江而上,在进入南津关,探奇二百里三峡,继而去巴蜀买醉,天府搜神之前,不妨先来欣赏葛洲坝的水利枢纽工程。鬼斧神工,耸大江铁门;经天纬地,锁高峡洪波,好一幅精美绝伦的智能风景画。更有旋转于江心的巨型水轮发电机,让你体会到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宏伟。凭栏东眺,拍天而去的长江早已挣断了西塞山前的千寻铁锁。轮船穿梭在吴头楚尾,往返穿过迷蒙烟雨,当然也有二十四番花讯。如果在黄花初吐,紫蟹才肥的季节,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大小游船就多于过江之鲫了。十年改革中的经济建设,正在改变金粉故都,烟雨六朝的江南情状。金山寺没有了法海,寒山寺远度的钟声,已滤净旷古的忧愁。买棹而去的游人,可在江浙的莺花月露中,乐成一尾春江上的活泼泼的游鱼。
在黄鹤楼上引颈面北,胸中顿生侠气。在古典的中原大地,是谁在黄河的左岸磨剑?又是谁在萧萧的易水上放歌?古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他们的忧患意识凝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情结。中原逐鹿,多少人逐老了青春,多少代又逐瘦了国脉。这一头政权之鹿,吸纳数千年的中原精气,跃过一个又一个漫漶着雾障的历史陷阱,最后终于纵身一跃而上天安门城楼,化为五颗金星,在人类文明的灿烂星系中闪射异彩。现在,一场新的中原逐鹿战又开始了。不过,人们逐的不再是政权之鹿,而是经济之鹿。这一只鹿,再一次凝聚全民族的信心和力量,跳跃在中原大地崭新的地平线上。
当我站在黄鹤楼上遥望南方,俄顷中,一颗心已随着呼啸而去的火车,越洞庭烟波,过潇湘峻岭,载欣载奔,去到南粤的椰林蕉雨中,体会新世纪的大氛围。南国多山,山生雾,雾生神秘,神秘而生智慧。智慧则如南国山外的海。在这片海中,中原之鹿更化为拨浪长鲸。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它仪态万方,锦鳞游泳。飚风回溜,概莫能阻。在一个春天,它忽然一口气吐出十四颗明珠,在古老的东方海岸,串成了一条光芒四射的黄金项链这是我们民族新的自豪。
置身黄鹤楼头,眼界宽,心界更宽。与楼相对,汉阳的龟山之侧,是俞伯牙碎琴谢知音的古琴台遗址。龟蛇对峙,控扼大江;一琴一鹤,隔江呼应。然而我眼前翩跹的,不再是那一只汉朝的黄鹤。我心中弹奏的,也绝非春秋时代的那一张古琴。在今天,恐怕没有人愿意当跨鹤巡天的仙人了。要么做中原大地的逐鹿英雄,要么当大海上的骑鲸勇士。当然还有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在这黄鹤楼上看翻船。但这种人毕竟很少很少。至于我,虽不能逐鹿骑鲸,却甘当勇士们的知音,自觉幸甚至!

游洞庭西山记
熊召政
二千五百度的春花秋月,二千五百度的风刀霜剑,给苏州留下的温馨与痛苦,坚挺与剥蚀,都不无鲜活地存在于今天世人的眼中。
榴花似火,枇杷如金,虽是初夏却全无暑气。此时置身江南,在江南的苏州,在苏州的太湖,在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上,我感受到“春寒泽国隐鱼龙”的寥廓,更陶醉于“不尽春山叠翠螺”的美景。
自苏州至太湖,即胥江入湖处,约20公里。于此分道,右去东山,左往西山。东山为半岛,西山则孤悬水中。两山合称洞庭山,与湖南的洞庭湖,称名虽一而毫无关涉。
昔日游洞庭西山,只可舟楫往还。数年前,苏州相关单位斥资建桥,一连三座,如卧波的长虹跨越连接的螺屿,历十几公里而入西山。轿车水鸟般掠过湖面,为游人节省了不少时间,但是少了荡漾波心,与鸥凫共浮沉,与帆影共进退的情趣。
未来之前,我以为浪花簇拥的这一座西山,只是一只小岛,却没有想到,它有86平方公里之大。山间古树,坡上茶圃,岸畔稻田,村头花坞,不但向我诉说鸡犬桑麻的往事,更向我展示盛世农家的风情。
我来西山,原是为寻找2500多年前的吴王夫差的遗迹,这位将父王阖闾创立的诸侯霸业丧失殆尽的亡国之君,曾在西山筑消暑宫。每到夏日,夫差就会带着越国献来的美女西施,乘着金笼玉饰的箫鼓楼船,自姑苏而木渎,自木渎而胥口,自胥口而西山。在新筑的层台累榭的消暑宫里,把长长的夏日,过成转瞬即逝的美人养眼、美酒醉心的花朝。美则美矣,畅亦畅也,只是代价太大。难怪唐代诗人皮日休写诗讥道:“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消暑宫建在梭山与龙头山之间,面临一个深9里、阔3里的湖湾。袭消暑宫之名,这湖湾被称为消夏湾。此处山环水绕,春日的柳线花痕,秋日的蓼矶枫渚,冬日的霜情雪意,都大可玩赏。当然,最好的还是溽暑时节,这里的红莲白鸭、月影星踪、菱芡蒹葭、烟云鱼鸟,无不让人陶醉。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吴王的遗踪早就渺不可寻。今日所能见到的,只是“橘柚千头烟外树,芙蕖四面画中山”的自然美景。月下的笙歌、馆娃的调笑、深闱里的横陈的玉体、水榭上燃烧的香兽,都一一风化在线装版的历史中。
我们这个地球上,2500年前的城市,究竟还有几座存在呢?风流的庞贝,朴拙的镐京,只给我们留下遥远的记忆。苏州则不同,二千五百度的春花秋月,二千五百度的风刀霜剑,给它留下的温馨与痛苦,坚挺与剥蚀,都不无鲜活地存在于今天世人的眼中。苏州太丰富了!城内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园林,城外的每一条小河,每一处山峰,都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串起熠熠闪光的历史的项链。
因此,与拙政园、虎丘、寒山寺、灵岩山等名胜相比,这相对较为偏远的西山,这西山的消夏湾,便显得不怎么重要了。何况它除了遗址,更不见一点点些微的遗迹了。但我独自一人在这里徘徊的时候,却依然生出了强烈的沧桑感。大约出于传统文人的旧习,我对吴越文化素有偏爱。这文化的基调是精致、温婉,即便剑拔弩张,也可以从中化出诗情;更能让吴侬软语,消解所有的暴戾之气。但是,凡事适度为宜。像这最具东方情调的吴越文化,用于盛世,则能提升生活的品质,使其高雅而惬意。但若用之太过,则会露出腐朽气的端倪。男儿的意气消磨,是国力疲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然,在黄池会盟的夫差,为何在被推为诸侯霸主的三年之后,就在馆娃宫中刎剑而死呢?
消夏湾一片空阔,回首看西山的最高点缥缈峰,林木葱茏,倒真像是耸向青空的碧螺了。与消夏湾毗邻的,是明月湾,亦是吴王赏月处。这里除了苍茫的湖水,古渡头前,还有一座名叫明月湾的古村落。我停车走进去,村中多明清建筑。村民半数姓吴,虽是农人,却都彬彬有礼。我走进村头第一家,主人用自家的特产碧螺春茶招待我。这茶,原叫吓煞人香,乾隆下江南,曾下榻于洞庭山,品赏过,盛赞其香,但嫌其名不雅,亲改其名曰碧螺春。因此,村民在我前临争说乾隆,对他们自己的远古的祖先,那个倒霉的夫差,却是不置一语。
品饮三杯,抚今思昔,不觉技痒,便吟了八句五言:
夫差赏月处,我品碧螺春。
耳幻吴越曲,胸藏梁父吟。
鸟啼山入梦,花放路迷津。
盛世人间好,悠悠沧浪情。
(本文源自人民日报2006.01.07,或许有删节。)

峨眉山散记
虽然,我游过许多山,但因未到峨嵋,与人谈起山时,仍不免气馁。久欲探峨嵋,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这遗憾一直伴我度过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漫长的二十余年,峨嵋山中的暮鼓晨钟总是在不紧不慢地敲响,佛光与圣灯也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展现;桫椤花开着,绝珍的美人红也每年撩人一次。而我,却早已告别了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游山的兴趣,也从奔跑傲啸变成了踞坐一块顽石,静静地、静静地看着花开花落,云起云飞。
古人咏峨嵋山,留下许多佳作。这些名篇,都曾是我寒夜佐酒的佳肴。其中,最让我喜爱的,是李白的《峨嵋山月歌》与《听蜀僧浚弹琴》两首。第一首是他二十五岁的作品。峨嵋山的半轮秋月,送我们诗人上路,开始他一经起步就永不停歇的人生壮游。每当吟诵这首诗,我的眼底就会浮起一条一千二百年前的青衣江上的行舟。峨嵋山如此之大而行舟又如此之小,这种极富颠覆性的乡愁,的确让李白难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第二首诗,是李白离开峨嵋山三十年后的作品。咏叹再三,我禁不住还是要把它抄录出来: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诗,李白写自安徽宣州的敬亭山。他在这里邂逅了三十年前在峨嵋山中认识的和尚广浚。他乡遇故知,何况在两鬂斑白的暮年。广浚解下了背囊中的瑶琴,只轻轻一拨,久违的峨嵋山,原版的一峰一壑,一花一叶,又都在蜀国音乐的旋律中生动地再现。




闲话半天,读者还以为我这是在山外谈山。其实,这会儿,我正在峨嵋山息心岭下的万年寺中。这寺的前身,即唐代的白水寺,广浚和尚是白水寺的高僧。寺左有一水池,即白水池。峨嵋山十大景中,就有一个白水秋风。秋之于山,犹如十八岁之于少女,是最绚丽多彩的季节。白水寺之秋,大概最能代表峨嵋山的韵致了。在霜钟破晓的十月,站在白水池畔,看狮子岩边,天池峰上,钵盂山前,功德林中,处处的层林,都是色彩的交响乐。熟透了的西瓜瓤似的枫叶,胭脂色的岩桑,金箔一样闪光的银杏,苍郁的扁柏,翡翠般的古楠,还有水白蜡树组成的一片一片的灌木林,在深浅不一的绿色中盛开着抢眼的小白花,如同无涯的碧波中翔舞着成千上万只缟素的鸥鸟。这铺展在无尽岗峦峰谷中的燃烧的秋色,面对它,你的内心会突然掠过一阵惊悸。太美的风景,也会把人灼伤。
一千二百年前的某一个晚上,或者,某几个晚上,广浚和尚就是在这白水池畔,面对四山合围的醇厚秋色,用他闲雅的琴声,招待我们旷代的诗人李白。三秋的桂子不焚而香,绕膝的秋风,比爱人初洗的秀发还要爽滑。此情此景之中,广浚十指如飞,弹奏出一曲又一曲优美的旋律。如秋风,在万千红叶间簌簌踱步;如芳醪,令人不醉不止。
从李白诗中看,广浚属于那种大气魄的且有着幽玄境界的艺术家。在我来看,这两点也正是峨嵋山的特色。两人所处时代,佛教禅宗已开始流行于中国。初期的禅,以恢复人心的本性为目的,让盲目挣扎的生命,有一个愉快的归宿。广浚显然是一个得道的禅师,琴声中流露的是他对生命的理解,用向上奋进时必须凭借的特殊情感来关照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打从一来到息心岭下,蹀躞在白水池畔,我的耳畔就一直萦绕着广浚的琴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琴声是峨嵋山的一种象征。此前,我已登上了金顶,在海拔三千七百七十七公尺的华藏寺中拈香礼佛。尔后,我在岩丛间漫步,乱云弥漫,冻雨潇潇,什么都看不见,唯有寒冷而已。正自懊恼,忽然一阵风来,云被推上高空,万千峰头,都亮出宝蓝色的剪影。它们在积云的苍穹下所表现的轮廓线,不正是广浚禅师指间流露的有着幽玄境界的旋律吗?




白水池边,原有一块“唐李白听广浚弹琴处”石碑,不知何年立,亦不知何年毁
。大凡上峨嵋山的游客,来息心岭下只想游览万年寺。比起山中其它寺庙,这万年寺所存文物最多,最著名的有两个:一尊高七点三米,重六十二吨的普贤菩萨青铜像,造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还有一座放置普贤菩萨青铜像的砖砌无梁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也有四百年历史了。看到这些年代久远的佛器,的确能让一个人的心思宁静下来,生一些超凡脱俗的遐想。我也是虔诚的礼佛者,但焚香稽首后,仍想去追寻李白与广浚的遗踪。
其实,白水池很小,不过十几平方公尺,一粒松籽掉进去,击起的涟漪,也会在整个池面浮漾久久。我伫立池边,看到许多游人步履匆匆,都不肯在这池边稍一驻足,心中难免生起感伤。
对人世间事物的认识态度,对精神生活的感悟能力,佛家称之为慧根。现代人生活的旨趣,已与古人相去甚远,若用禅家评判慧根的标准,大部分都是钝而又钝。这的确是现代文明给我们留下的尴尬。一方面,科技进步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衣食住行的舒适大大提高。由于整体的发展,今天一个普通人的享受,已是超过了远古的帝王。可是,另一方面,人类的精神生活却大大退步了,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们,屈服于商业的压力,再也不可能无条件地倾心于艺术。达摩面壁九年,始悟禅机;瞎子阿炳终生穷愁,但留下了《二泉映月》;贾岛“三年两句得,一吟双泪流”;王羲之一辈子都在揣摩一个“鹅”字;曹雪芹十年食粥,隐于荒村写出《红楼梦》
这随手拈来的几例,在远古的艺术家中,决不是极端的个案。存在于农业文明中的艺术,是纯真而执著的。广浚和尚孤独地隐居在这山中,化禅为琴,飞瀑鸟鸣,山风松啸,其聚散、其抑扬、其跌宕、其节奏,不穷其一生,你怎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以,远古的艺术家,是为艺术而艺术,将人生容纳其中。今天的艺术家,大部分是为金钱而艺术,将名利列于首选。所以,他们决不肯一辈子做一件事情,一个画家可以一年画数十幅画,一个作家可以一年写好几本书,一个歌手可以一年出几张歌碟。这里头究竟有多少真正的艺术呢?可悲的不是这现象的存在,而是这现象已成了艺术家的主流。
像留不住游人的脚步一样,真正的艺术也几乎要在我们这时代消失了。感官的享乐代替了精神的追求,这一切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对于生活,科技是福音;对于艺术,科技则是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唐李白听广浚弹琴处”石碑的被毁,而且再也不恢复,则不能认为是一个简单的事件。




感伤并不如同流行感冒,可以传染给他人。我一起的旅伴,在这万年寺中,尽在快乐的浏览。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峨嵋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但峨嵋山的声名,不仅仅因为佛教。它的风景,它的文化,也是让人常读常新,不但眼热,而且心仪。徜徉在万年寺中,在虚无飘渺的广浚禅师的琴声里,我吟出了这样一首律诗:
为到峨嵋品雪芽,三春三月过三巴。
檐桃金顶风兼雨,雾暗青衣气若霞。
古刹梵钟菩萨道,白云苍狗杜鹃花。
瑶琴一抚千年后,谁携余音过酒家?

天色向晚,在青紫的阴影中,踽踽地,我踏上了归途。雨后的峨嵋山,处处沟壑莫不争流着代代相传的琴音诗韵。车子一拐,路左闪出一排小木楼,其中一幢门前挂了一个“峨嵋酒家”的招牌,我吩咐司机停车。立刻,我找到了与李白对饮的地方。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访成都杜甫草堂
熊召政

春来惆怅浣花乡,无限江山一草堂.
细雨酥泥红满路,竹筒楠影绿盈窗.
每因战乱伤襟袍,历尽沧桑壮酒肠.
流寓锦城听杜宇,诗人独自话凄凉.
坐在杜甫草堂的茶馆里,我写下这首诗.数年来借助银翼,频到成都,也曾得暇三访杜甫草堂.诗人出身的我,一直想为这草堂写点什么,但不知为何,总找不到感觉.此番从峨眉山归来,心如青衣江上的行舟,还航行在盛唐的烟雨里.再来到这成都的杜甫草堂,细细浏览柴门花径,穿过一丛丛凝烟滴翠的新竹,看高大的楠树把四月的烟雨中的春光,撑了一个满庭,心中便突然生起无尽的惆怅.于是,就有了上面这首诗.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是绕舌的一群.中国以诗国著称,诗歌在中国,如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状态.在古代,中国的为官者,几乎没有谁不会写诗,他们中产生了许多大诗人,像屈原、宋玉、鲍照、庚信等等.这情形在唐宋两代尤为突出.在唐有张九龄、王维、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等:在宋有王安石、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等,都是诗坛中雄视千古的人物,同时又都是高官.同以上这些人相比,杜甫官职卑微,所谓工部,比之如今,充其量是个处长级别.但论诗不论官,何足挂齿的小官并不妨碍他获得“诗圣”的地位.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十分优秀,但同时又极尽虚荣之能事,凡事都要夸张.譬于圣人,全世界获此封号的,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咱中国多.周公且是中国政治家中的第一位圣人,孔夫子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有“万世宗师”之美誉.另外,诸如书圣、草圣、诗圣、棋圣、艺圣、画圣、歌圣等等,不一而足.发展到当世,愈演愈烈.这种现象的产生,实乃是远古生民图腾崇拜的余绪.圣人是崇高的,不可企及的,我辈仰望,窃窃惭愧自己的愚笨.可是站在这杜甫草堂中,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这草堂,从来没人称它为“诗圣草堂”而要直称为“工部草堂”?难道圣人的头衔,还敌不过一个级别卑下的工部员外郎?

公元758年冬,从华州司功参军任上弃官流浪的杜甫,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借寓于浣花溪畔.翌年春,在友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上游选了一块地,盖起了几间茅屋.这便是最初的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写下了两百四十多首诗,在他死后,草堂数度易主终成废墟.直到一百多年后,来成都做官的晚唐诗人韦庄,在浣花溪畔找到了草堂遗址,缅怀先贤,他在遗址上头盖了一间茅屋,这是后人纪念杜甫的第一座建筑.又一百七十年过去,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有一位名叫吕大防的进士仕宦锦城,在再度顷圯的韦庄版的草堂遗址上又一次重建.这一次规模略大,其壁间绘有杜甫遗像,供人瞻拜.半个世纪后,已是南宋初年,时任成都知府的张焘来到浣花溪边,面对草堂凋敝之甚,遂再度培修,新增二十六通石碑,遍刻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历时四月而成.经过这次修葺,草堂渐有气势,大殊于从前.元明改朝换代之际,草堂毁于战火.明初,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到了成都,下令重建草堂,这次规模更为宏大.自此,终明一朝,草堂修葺扩建了七次,亭馆祠堂,曲水园囿,草堂已成胜景.明末,张献忠人蜀,杀人如麻,川中浩劫,草堂亦不能免.1670年,清康熙朝川湖总督蔡毓荣履任成都,联络四川布政使金凌、成都知府冀应熊倡议重修.清代累朝扩建五次.民国期间,地方人土筹款对草堂中的工部祠与诗史堂进行了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草堂成了杜甫纪念馆,成立了管理处,向游人开放.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所见的草堂建筑群,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所留下.这穿逗式的民居建筑,典型的川西风格.层轩累阁,华堂丽庑,清流散绮,雨浥红渠.此般景象,华贵有如王府,与诗人的故居相去甚远.

唐代诗人中,最穷的有两个,一个是杜甫,另一个是杜荀鸫.如果给他们划成分,都是贫农.在新中国,他们可算是无产阶级诗人.宋代,曾主持过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砺,为这草堂写了十二首诗,第一首头两句“灿灿诗翁锦城西,只缘诗好合穷栖.”开宗明义就点明了杜甫的身份,这个“灿灿诗翁”穷栖于人世.同时表述了一个观点:唯其穷栖,才能写出好诗.杜甫自己也说过“文章憎命达”.这无异于告诉人们:文学是穷人的事业,这观点与孔夫子的“仓廪实然后知礼节”显然违背.文学与财富的关系,也就是说杜甫的立论是否正确,值得另写一篇文章探讨,这里略下不表.在这里,我想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诗圣,一个瘦骨嶙嶙的穷老头子,生前颠沛流离,为五斗米折腰尚嫌不能,强抑嗽齿的穷愁,在达贵官人面前强颜欢笑的这位在大热天吃腐牛肉中毒而死的诗人,为何寓居三年多的一座草堂,竟有如此的宏敞亮丽?在这草堂里,杜甫写下了那首呼天怆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草堂是今天这般气象,杜甫会如此痛哉惜哉,稍带着还把抢走茅草的邻家的孩子咒骂一番?
答案只有一个:这座草堂是后人盖的.从第二节里列举的历代重修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官府所为.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的官府,为什么在杜甫生前如此吝啬,任其穷愁潦倒.但在他死后,又要如此大费财力,不厌其烦的修缮、扩建这一座已没有杜甫的杜甫草堂呢?生前穷愁死后荣耀都达到了极致,这究竟是荒诞的黑色幽默呢,还是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
前面已经讲过,诗在中国,首先是一种生存方式,其次才是艺术.且不说官场的附庸风雅已成痼疾,就是天生龙种威加四海的皇帝老儿,同样也要往诗人堆中凑.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几乎是两个文盲,然而都有诗传世,刘邦的《大风歌》写得还不赖.御制诗应算是中国诗歌中特殊的一种.乾隆皇帝御制诗一万多首,这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大诗人.尽管中国的统治阶级爱好诗歌,但爱诗与爱诗人是两码事.历史上,爱诗人的皇帝不多,但给诗人制造苦难的皇帝却不胜枚举.远的不说,就说开创新中国的毛泽东,他自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可是,这并不妨碍他无情打击胡风、艾青等数以千计的诗人、作家.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残酷迫害手无寸铁的文人,从来都不会有道德上的障碍.
基于以上考虑,漫步在这杜甫草堂中,我的确产生了“诗人独自话凄凉”的感觉.

仅就园林而言,杜甫草堂堪称西南胜景.邓小平以八十高龄来游草堂时,说:“来成都没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来成都.”我不知道这句话确切的含义是什么.既可以理解成对杜甫的推崇,提示国人不可丢掉了杜甫一生坚持的忧患意识.又可理解为对这一片园林建筑的赞美.是的,田舍农居风格的草堂,如含蓄淡远的水墨画,有着闲逸的韵致.特别是1996年动工兴建的茅屋景区,曲水林塘,莫不充满杜诗的意境.在洞庭湖上客死孤舟的杜甫,绝对想不到,他靠友人赞助而建起的流寓蜗居,竟然被改造成锦城佳构,从而吸引了八方权贵,万国衣冠.仅从这一点看,诗人的荣幸,此地可称为“海内孤本”.
我在草堂中时,正值暮春,烟雨蒙蒙,园中游人熙攘.我细心观察,游人最少的地方,是杜诗碑林.啊,他们并不为寻诗而来,像游鱼唼喋浮萍,他们需要的是这里春光的溪流,娱情的小径.细心一想可以理解,在中国历史中,诗人是一种时尚.而在当今,在利益追逐成为社会首选的今天,诗人早巳变成了社会中的边缘人物.再没有人愿意欣赏铿锵的音韵,更没有闲人来倾听诗人的诉求.尽管这诉求发自心灵,注满忧患,也不借助于语言暴力.但是,它仍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因为,产生于情感的诗,毕竟离铜臭太远.
登黄鹤楼
熊召政
历史播迁,春秋数易.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几次焚毁,又几次重建.耗资之巨,气势恢宏而趋鼎盛的,则是今天的这一座了.
古时的黄鹤楼是文人骚客聚首之地.五月登楼,望短笛之梅,落瓣于芙蓉雪浪;九月凭栏,看长亭之柳,系舟在米市渔街.弄笔者对此,各有各的感悟:托兴寄情,写忧患文章者有之;叹乡关无觅者,更是不少.
今天登楼的人,旺季时如蚁聚.然而在这里发思古幽情的,却没有几个人了.人们当然不必追寻汉朝的黄鹤翩然何处,唐代的白云又飘向哪里.鸡犬桑麻的往事,早已失落在满楼喧响的迪斯科舞曲中.夹在旅游的人群中,我也曾好几次置身这高拔的仿古建筑,临观苍茫河汉,回之望之,歌之啸之.
人的视觉世界建立在两种经验之上:重力线是垂直的,水平线与它直角相交,成十字架结构.九省通衢的武汉,正在这十字架结构的交叉点上.万里长江自西而东,京广铁路自北向南,两条大动脉在黄鹤楼前的长江大桥交汇,车骑舟航,达至东西南北.而漫步黄鹤楼的高层回廊,亦能任乱发飘然,把四面江山,看个痛快.
倚楼西望,苍茫一片.乃是莺飞草长的江汉平原.这云梦大泽的遗址,尚有碧水千湖.牧歌与渔歌揉成的水彩平畴上,更有一水横来.涌入楚地的长江,开始有了大气魄.溯江而上,在进入南津关,探奇二百里三峡,继而去巴蜀买醉,天府搜神之前,不妨先来欣赏葛洲坝的水利枢纽工程.鬼斧神工,耸大江铁门;经天纬地,锁高峡洪波,好一幅精美绝伦的智能风景画.更有旋转于江心的巨型水轮发电机,让你体会到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宏伟.凭栏东眺,拍天而去的长江早已挣断了西塞山前的千寻铁锁.轮船穿梭在吴头楚尾,往返穿过迷蒙烟雨,当然也有二十四番花讯.如果在黄花初吐,紫蟹才肥的季节,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大小游船就多于过江之鲫了.十年改革中的经济建设,正在改变金粉故都,烟雨六朝的江南情状.金山寺没有了法海,寒山寺远度的钟声,已滤净旷古的忧愁.买棹而去的游人,可在江浙的莺花月露中,乐成一尾春江上的活泼泼的游鱼.
在黄鹤楼上引颈面北,胸中顿生侠气.在古典的中原大地,是谁在黄河的左岸磨剑?又是谁在萧萧的易水上放歌?古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他们的忧患意识凝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情结.中原逐鹿,多少人逐老了青春,多少代又逐瘦了国脉.这一头政权之鹿,吸纳数千年的中原精气,跃过一个又一个漫漶着雾障的历史陷阱,最后终于纵身一跃而上天安门城楼,化为五颗金星,在人类文明的灿烂星系中闪射异彩.现在,一场新的中原逐鹿战又开始了.不过,人们逐的不再是政权之鹿,而是经济之鹿.这一只鹿,再一次凝聚全民族的信心和力量,跳跃在中原大地崭新的地平线上.
当我站在黄鹤楼上遥望南方,俄顷中,一颗心已随着呼啸而去的火车,越洞庭烟波,过潇湘峻岭,载欣载奔,去到南粤的椰林蕉雨中,体会新世纪的大氛围.南国多山,山生雾,雾生神秘,神秘而生智慧.智慧则如南国山外的海.在这片海中,中原之鹿更化为拨浪长鲸.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它仪态万方,锦鳞游泳.飚风回溜,概莫能阻.在一个春天,它忽然一口气吐出十四颗明珠,在古老的东方海岸,串成了一条光芒四射的黄金项链这是我们民族新的自豪.
置身黄鹤楼头,眼界宽,心界更宽.与楼相对,汉阳的龟山之侧,是俞伯牙碎琴谢知音的古琴台遗址.龟蛇对峙,控扼大江;一琴一鹤,隔江呼应.然而我眼前翩跹的,不再是那一只汉朝的黄鹤.我心中弹奏的,也绝非春秋时代的那一张古琴.在今天,恐怕没有人愿意当跨鹤巡天的仙人了.要么做中原大地的逐鹿英雄,要么当大海上的骑鲸勇士.当然还有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在这黄鹤楼上看翻船.但这种人毕竟很少很少.至于我,虽不能逐鹿骑鲸,却甘当勇士们的知音,自觉幸甚至!
游洞庭西山记
熊召政
二千五百度的春花秋月,二千五百度的风刀霜剑,给苏州留下的温馨与痛苦,坚挺与剥蚀,都不无鲜活地存在于今天世人的眼中.
榴花似火,枇杷如金,虽是初夏却全无暑气.此时置身江南,在江南的苏州,在苏州的太湖,在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上,我感受到“春寒泽国隐鱼龙”的寥廓,更陶醉于“不尽春山叠翠螺”的美景.
自苏州至太湖,即胥江入湖处,约20公里.于此分道,右去东山,左往西山.东山为半岛,西山则孤悬水中.两山合称洞庭山,与湖南的洞庭湖,称名虽一而毫无关涉.
昔日游洞庭西山,只可舟楫往还.数年前,苏州相关单位斥资建桥,一连三座,如卧波的长虹跨越连接的螺屿,历十几公里而入西山.轿车水鸟般掠过湖面,为游人节省了不少时间,但是少了荡漾波心,与鸥凫共浮沉,与帆影共进退的情趣.
未来之前,我以为浪花簇拥的这一座西山,只是一只小岛,却没有想到,它有86平方公里之大.山间古树,坡上茶圃,岸畔稻田,村头花坞,不但向我诉说鸡犬桑麻的往事,更向我展示盛世农家的风情.
我来西山,原是为寻找2500多年前的吴王夫差的遗迹,这位将父王阖闾创立的诸侯霸业丧失殆尽的亡国之君,曾在西山筑消暑宫.每到夏日,夫差就会带着越国献来的美女西施,乘着金笼玉饰的箫鼓楼船,自姑苏而木渎,自木渎而胥口,自胥口而西山.在新筑的层台累榭的消暑宫里,把长长的夏日,过成转瞬即逝的美人养眼、美酒醉心的花朝.美则美矣,畅亦畅也,只是代价太大.难怪唐代诗人皮日休写诗讥道:“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消暑宫建在梭山与龙头山之间,面临一个深9里、阔3里的湖湾.袭消暑宫之名,这湖湾被称为消夏湾.此处山环水绕,春日的柳线花痕,秋日的蓼矶枫渚,冬日的霜情雪意,都大可玩赏.当然,最好的还是溽暑时节,这里的红莲白鸭、月影星踪、菱芡蒹葭、烟云鱼鸟,无不让人陶醉.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吴王的遗踪早就渺不可寻.今日所能见到的,只是“橘柚千头烟外树,芙蕖四面画中山”的自然美景.月下的笙歌、馆娃的调笑、深闱里的横陈的玉体、水榭上燃烧的香兽,都一一风化在线装版的历史中.
我们这个地球上,2500年前的城市,究竟还有几座存在呢?风流的庞贝,朴拙的镐京,只给我们留下遥远的记忆.苏州则不同,二千五百度的春花秋月,二千五百度的风刀霜剑,给它留下的温馨与痛苦,坚挺与剥蚀,都不无鲜活地存在于今天世人的眼中.苏州太丰富了!城内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园林,城外的每一条小河,每一处山峰,都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串起熠熠闪光的历史的项链.
因此,与拙政园、虎丘、寒山寺、灵岩山等名胜相比,这相对较为偏远的西山,这西山的消夏湾,便显得不怎么重要了.何况它除了遗址,更不见一点点些微的遗迹了.但我独自一人在这里徘徊的时候,却依然生出了强烈的沧桑感.大约出于传统文人的旧习,我对吴越文化素有偏爱.这文化的基调是精致、温婉,即便剑拔弩张,也可以从中化出诗情;更能让吴侬软语,消解所有的暴戾之气.但是,凡事适度为宜.像这最具东方情调的吴越文化,用于盛世,则能提升生活的品质,使其高雅而惬意.但若用之太过,则会露出腐朽气的端倪.男儿的意气消磨,是国力疲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然,在黄池会盟的夫差,为何在被推为诸侯霸主的三年之后,就在馆娃宫中刎剑而死呢?
消夏湾一片空阔,回首看西山的最高点缥缈峰,林木葱茏,倒真像是耸向青空的碧螺了.与消夏湾毗邻的,是明月湾,亦是吴王赏月处.这里除了苍茫的湖水,古渡头前,还有一座名叫明月湾的古村落.我停车走进去,村中多明清建筑.村民半数姓吴,虽是农人,却都彬彬有礼.我走进村头第一家,主人用自家的特产碧螺春茶招待我.这茶,原叫吓煞人香,乾隆下江南,曾下榻于洞庭山,品赏过,盛赞其香,但嫌其名不雅,亲改其名曰碧螺春.因此,村民在我前临争说乾隆,对他们自己的远古的祖先,那个倒霉的夫差,却是不置一语.
品饮三杯,抚今思昔,不觉技痒,便吟了八句五言:
夫差赏月处,我品碧螺春.
耳幻吴越曲,胸藏梁父吟.
鸟啼山入梦,花放路迷津.
盛世人间好,悠悠沧浪情.
(本文源自人民日报2006.01.07,或许有删节.)
峨眉山散记
虽然,我游过许多山,但因未到峨嵋,与人谈起山时,仍不免气馁.久欲探峨嵋,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这遗憾一直伴我度过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漫长的二十余年,峨嵋山中的暮鼓晨钟总是在不紧不慢地敲响,佛光与圣灯也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展现;桫椤花开着,绝珍的美人红也每年撩人一次.而我,却早已告别了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游山的兴趣,也从奔跑傲啸变成了踞坐一块顽石,静静地、静静地看着花开花落,云起云飞.
古人咏峨嵋山,留下许多佳作.这些名篇,都曾是我寒夜佐酒的佳肴.其中,最让我喜爱的,是李白的《峨嵋山月歌》与《听蜀僧浚弹琴》两首.第一首是他二十五岁的作品.峨嵋山的半轮秋月,送我们诗人上路,开始他一经起步就永不停歇的人生壮游.每当吟诵这首诗,我的眼底就会浮起一条一千二百年前的青衣江上的行舟.峨嵋山如此之大而行舟又如此之小,这种极富颠覆性的乡愁,的确让李白难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第二首诗,是李白离开峨嵋山三十年后的作品.咏叹再三,我禁不住还是要把它抄录出来: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诗,李白写自安徽宣州的敬亭山.他在这里邂逅了三十年前在峨嵋山中认识的和尚广浚.他乡遇故知,何况在两鬂斑白的暮年.广浚解下了背囊中的瑶琴,只轻轻一拨,久违的峨嵋山,原版的一峰一壑,一花一叶,又都在蜀国音乐的旋律中生动地再现.




闲话半天,读者还以为我这是在山外谈山.其实,这会儿,我正在峨嵋山息心岭下的万年寺中.这寺的前身,即唐代的白水寺,广浚和尚是白水寺的高僧.寺左有一水池,即白水池.峨嵋山十大景中,就有一个白水秋风.秋之于山,犹如十八岁之于少女,是最绚丽多彩的季节.白水寺之秋,大概最能代表峨嵋山的韵致了.在霜钟破晓的十月,站在白水池畔,看狮子岩边,天池峰上,钵盂山前,功德林中,处处的层林,都是色彩的交响乐.熟透了的西瓜瓤似的枫叶,胭脂色的岩桑,金箔一样闪光的银杏,苍郁的扁柏,翡翠般的古楠,还有水白蜡树组成的一片一片的灌木林,在深浅不一的绿色中盛开着抢眼的小白花,如同无涯的碧波中翔舞着成千上万只缟素的鸥鸟.这铺展在无尽岗峦峰谷中的燃烧的秋色,面对它,你的内心会突然掠过一阵惊悸.太美的风景,也会把人灼伤.
一千二百年前的某一个晚上,或者,某几个晚上,广浚和尚就是在这白水池畔,面对四山合围的醇厚秋色,用他闲雅的琴声,招待我们旷代的诗人李白.三秋的桂子不焚而香,绕膝的秋风,比爱人初洗的秀发还要爽滑.此情此景之中,广浚十指如飞,弹奏出一曲又一曲优美的旋律.如秋风,在万千红叶间簌簌踱步;如芳醪,令人不醉不止.
从李白诗中看,广浚属于那种大气魄的且有着幽玄境界的艺术家.在我来看,这两点也正是峨嵋山的特色.两人所处时代,佛教禅宗已开始流行于中国.初期的禅,以恢复人心的本性为目的,让盲目挣扎的生命,有一个愉快的归宿.广浚显然是一个得道的禅师,琴声中流露的是他对生命的理解,用向上奋进时必须凭借的特殊情感来关照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打从一来到息心岭下,蹀躞在白水池畔,我的耳畔就一直萦绕着广浚的琴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琴声是峨嵋山的一种象征.此前,我已登上了金顶,在海拔三千七百七十七公尺的华藏寺中拈香礼佛.尔后,我在岩丛间漫步,乱云弥漫,冻雨潇潇,什么都看不见,唯有寒冷而已.正自懊恼,忽然一阵风来,云被推上高空,万千峰头,都亮出宝蓝色的剪影.它们在积云的苍穹下所表现的轮廓线,不正是广浚禅师指间流露的有着幽玄境界的旋律吗?




白水池边,原有一块“唐李白听广浚弹琴处”石碑,不知何年立,亦不知何年毁
.大凡上峨嵋山的游客,来息心岭下只想游览万年寺.比起山中其它寺庙,这万年寺所存文物最多,最著名的有两个:一尊高七点三米,重六十二吨的普贤菩萨青铜像,造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还有一座放置普贤菩萨青铜像的砖砌无梁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也有四百年历史了.看到这些年代久远的佛器,的确能让一个人的心思宁静下来,生一些超凡脱俗的遐想.我也是虔诚的礼佛者,但焚香稽首后,仍想去追寻李白与广浚的遗踪.
其实,白水池很小,不过十几平方公尺,一粒松籽掉进去,击起的涟漪,也会在整个池面浮漾久久.我伫立池边,看到许多游人步履匆匆,都不肯在这池边稍一驻足,心中难免生起感伤.
对人世间事物的认识态度,对精神生活的感悟能力,佛家称之为慧根.现代人生活的旨趣,已与古人相去甚远,若用禅家评判慧根的标准,大部分都是钝而又钝.这的确是现代文明给我们留下的尴尬.一方面,科技进步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衣食住行的舒适大大提高.由于整体的发展,今天一个普通人的享受,已是超过了远古的帝王.可是,另一方面,人类的精神生活却大大退步了,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们,屈服于商业的压力,再也不可能无条件地倾心于艺术.达摩面壁九年,始悟禅机;瞎子阿炳终生穷愁,但留下了《二泉映月》;贾岛“三年两句得,一吟双泪流”;王羲之一辈子都在揣摩一个“鹅”字;曹雪芹十年食粥,隐于荒村写出《红楼梦》
这随手拈来的几例,在远古的艺术家中,决不是极端的个案.存在于农业文明中的艺术,是纯真而执著的.广浚和尚孤独地隐居在这山中,化禅为琴,飞瀑鸟鸣,山风松啸,其聚散、其抑扬、其跌宕、其节奏,不穷其一生,你怎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以,远古的艺术家,是为艺术而艺术,将人生容纳其中.今天的艺术家,大部分是为金钱而艺术,将名利列于首选.所以,他们决不肯一辈子做一件事情,一个画家可以一年画数十幅画,一个作家可以一年写好几本书,一个歌手可以一年出几张歌碟.这里头究竟有多少真正的艺术呢?可悲的不是这现象的存在,而是这现象已成了艺术家的主流.
像留不住游人的脚步一样,真正的艺术也几乎要在我们这时代消失了.感官的享乐代替了精神的追求,这一切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对于生活,科技是福音;对于艺术,科技则是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唐李白听广浚弹琴处”石碑的被毁,而且再也不恢复,则不能认为是一个简单的事件.




感伤并不如同流行感冒,可以传染给他人.我一起的旅伴,在这万年寺中,尽在快乐的浏览.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峨嵋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但峨嵋山的声名,不仅仅因为佛教.它的风景,它的文化,也是让人常读常新,不但眼热,而且心仪.徜徉在万年寺中,在虚无飘渺的广浚禅师的琴声里,我吟出了这样一首律诗:
为到峨嵋品雪芽,三春三月过三巴.
檐桃金顶风兼雨,雾暗青衣气若霞.
古刹梵钟菩萨道,白云苍狗杜鹃花.
瑶琴一抚千年后,谁携余音过酒家?

天色向晚,在青紫的阴影中,踽踽地,我踏上了归途.雨后的峨嵋山,处处沟壑莫不争流着代代相传的琴音诗韵.车子一拐,路左闪出一排小木楼,其中一幢门前挂了一个“峨嵋酒家”的招牌,我吩咐司机停车.立刻,我找到了与李白对饮的地方.

其实很多的,只是我们的看诗的角度不同罢了,各人有各人一体会~!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咏雪,眼光不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雪来写祖国壮阔的大地,可谓所见者大。北方下雪天的风光,千万里都是冰封雪飘,这就写得气魄宏大,北国即北方,千里、万里两句是正文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北方雄伟的景物要推万里长城,黄河和高山、高原,作者要通过雪来写祖国雄伟的山河,所以先写长城、黄河,再写高山、高原。登高远望,在冰封雪飘的北方,看到长城内外只是白莽莽一片,再看黄河之水,上下游已经结冰,顿时失掉滔滔滚滚的水势。“山舞银蛇……试比高”这是写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雪后的群山呈银白色,山跟山绵延起伏,登高望去象银白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盖着雪,在高处望去,象白蜡样的象群在奔跑着。这里写的银蛇和蜡象的银和蜡,都是形容雪的白。这里更重要的是写北方山和高原与天公比高,写出雄伟的气象。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的日子,看到红艳艳的太阳跟雪裹着的大地山河互相映照,格外里显得娇艳。红装指红太阳,素指白色的丝织品,素裹指白雪包裹土地,作者地祖国山河的赞美,除了指出雄伟的一面,也指出娇艳的一面。写红日跟雪盖的大地相映照,既雄伟又艳丽,具有气象万千之概,总之上纯借景抒情——对祖国在好河山的热爱。
下片写人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人物竞折腰”承上启下过度写出英雄人物地祖国山河怀着崇警 心情。“惜秦皇汉武……射大雕”列举五个英雄从物。他们都有雄才大略,能建功立业,可惜“文采”—文治方面都差一些,就跟祖国山河的既雄伟而又多娇不能相称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过去了,数一数即能建功立业又有文采的人物,还得看今朝的革命英雄,今朝的革命英雄才无愧于祖国山灌的雄伟和多娇,比起历史上的英雄强多了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鹿柴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乌衣巷
王维 李 白 李 白 刘禹锡
空 山 不 见 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
但 闻 人 语 响。 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
返 景 入 深 林,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两岸青山相对出, 旧时王谢堂前燕,
复 照 青 苔 上。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杭州城》
扬眉
华美之都杭州城,人间万象百媚生。
苏堤桃柳知春晓,六桥烟岚锁双峰;
虎跑青茶泉水绿,曲院糟香荷风浓。
三竺禅寺梵呗响,满陇花糕桂雨蒸;
断桥丝连卧残雪,保俶清秀老衲横。
美景处处城中立,游人时时画里萦。
《姑苏城》
扬眉
人间烟火姑苏城,满池芙蕖弦琶铮;
栀子香艳平江路,桐油伞过笑语盈。
芊芊女子最多情,绣出红妆君郎赠;
吴门才子天下墨,岁月静好枕河生。
《瘦西湖》
扬眉
十里长堤曲水酣,松柏竞翠掩徐园,
荷蒲熏风花间醉,四桥烟雨睡梦甜。
金山观月殊峰翠,吹台钓鱼白塔宽,
五亭桥边莲性寺,杨柳依依晴云间。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
10、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

夸赞祖国山河之美的短句
1、祖国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犹如一幅画卷,令人心生敬意。2、祖国山河如画卷,壮美无边,展现出无尽的魅力。3、祖国的河山广袤,峦峦叠翠,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壮美。4、祖国的山河无比壮美,无论山川、河流、湖泊还是森林、草原,都拥有独特的魅力和风光,令人心旷神怡。5、祖国的山河如诗如画...

夸赞祖国山河之美的短句
1、祖国的山河壮丽无比,令人心旷神怡。2、大好河山,风景如画,展现出祖国无尽的魅力。3、秀美山河,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4、祖国的山水景色壮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5、河山大好,风光无限,展现出祖国独特的自然风光。6、祖国的山河景色秀美,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7、壮丽的山河,...

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的句子
1、山河壮美、大气磅礴,巍峨雄壮,连绵起伏;一条条黄河,滔滔不绝地奔向大海,浩浩荡荡。2、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3、巍峨高耸的群山,连绵起伏,浩浩荡荡;壮丽无比的河川。4、登高望远,长城渐远渐隐...

描写祖国山水风光的句子
描写祖国山水风光的句子如下:1、祖国的山河大地,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崇山峻岭,连绵不绝,绿意盎然,无比魅力。2、青山绿水间,流淌着无尽的诗意与画意,那是祖国大地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心中的无尽宝藏。3、遥望远处的雪山,雪峰高耸入云,白雪皑皑,仿佛是神圣的仙子在守护着这片土地,让人心生...

描写祖国美丽的山河的句子有哪些
关于描写祖国山河的句子,详细的信息有如下这些:1、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登崇山峻岭,旁边那些茂林修竹和郁郁葱葱的大树尽收眼底。树林里的空气特别新鲜,让人觉得幽雅宁静,仿佛置身于无声世界。2、天已泛出白色,恍若有淡红的朝霞徐徐升起,像滴在淡蓝色布匹上的红颜料,由浓渐淡,温润的晕散开来...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有哪些
2、我跃雷池惊涛浪,浪打浪花一山高。山蒙海啸已无路,踏破苍穹遍地花。3、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4、山河换了新颜,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曾经的十里长安街,如果繁华如斯。5、我的祖国, 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

描写赞美祖国山川的句子
1、回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回望着这一片绿水青山、回望着这一片人与自然的和谐,我由衷的赞美您!我的祖国!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更好的去建设您,保护您!2、我们祖国的山河是多么的壮阔美丽。3、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

描写祖国山河的诗
描写祖国山河风光的古诗有:望岳、旅夜书怀、望天门山、登高、凉州词等等。1、望岳,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

赞美祖国山河壮美的佳句
赞美祖国山河壮美的佳句如下:1、大好河山,钟灵秀;无垠林海,毓英杰。2、巍峨高耸的群山,连绵起伏,浩浩荡荡;壮丽无比的河川。3、黄河犹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 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咆哮、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东山区15591412601: 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
叱干强氨酚: 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包括: 1、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

东山区15591412601: 关于描写祖国山河风光的诗句、文章(精彩部分,注明出处)诗中精彩的一句和文章中精彩的一句,并请注明出处!谚语都行 -
叱干强氨酚:[答案]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众鸟高飞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孤云独去闲.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相看两不厌,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敬亭山....

东山区15591412601: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有哪些? -
叱干强氨酚: 1、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释义: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2、唐代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东山区15591412601: 关于祖国锦绣山河的诗句 -
叱干强氨酚:[答案]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1.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

东山区15591412601: 求有关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_ --
叱干强氨酚:[答案]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

东山区15591412601: 摘抄 - ---描写祖国的山河的文章或诗歌 -
叱干强氨酚: 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我的祖国, 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 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东山区15591412601: 描写风景(祖国大好河山的)的诗句有哪些 -
叱干强氨酚:[答案] 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挂前...

东山区15591412601: 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诗句 -
叱干强氨酚:[答案]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