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的测量方法

作者&投稿:亥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万有引力测量方法?~

万有引力 的测量大致可分为地球物理学方法测量、空间测量、实验室内测量等三大类. 地球物理学方法测量G 是利用大的自然物体(如形状规则的山体、矿井和湖泊等)作为吸引质量。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作为吸引质量的自然物体很大, 引力效应明显. 但由于吸引质量的尺度、密度及其分布等都不能精确测量, 所以实验的精度比较低.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人们期望在太空开展测G 实验。 空间测量方法可以避免地面实验室中遇到的两大难题:一个是地面实验环境中的附加背景引力场作用, 另一个是地面振动噪声的干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空间测量G 的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 仍在探索之中.实验室内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 的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和天平。 与地球物理学方法相比, 精密扭秤的最大优点是将待测的检验质量与吸引质量之间的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置于与地球重力场方向正交的水平面内, 这样就在实验设计上极大地减少了重力及其波动的影响。 天平可以绕刀口在垂直面内上下倾斜以探垂直方向的引力作用。常用的测量方法有: 直接倾斜法、补偿法、共振法、周期法和自由落体法等

  应该强调的是,在牛顿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关系时,已经渗入了假定因素。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在对一些物体间的引力进行测量并算出引力常量G后,又测量了多种物体间的引力,所得结果与利用引力常量G按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所得的结果相同。所以,引力常量的普适性成为万有引力定律正确的见证。

  这是一个卡文迪许扭秤的模型。这个扭秤的主要部分是这样一个T字形轻而结实的框架,把这个T形架倒挂在一根石英丝下。若在T形架的两端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丝就会扭转一个角度。力越大,扭转的角度也越大。反过来,如果测出T形架转过的角度,也就可以测出T形架两端所受力的大小。先在T形架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小球,再在每个小球的附近各放一个大球,大小两个球间的距离是可以较容易测定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球会对小球产生引力,T形架会随之扭转,只要测出其扭转的角度,就可以测出引力的大小。当然由于引力很小,这个扭转的角度会很小。怎样才能把这个角度测出来呢?卡文迪许在T形架上装了一面小镜子,用一束光射向镜子,经镜子反射后的光射向远处的刻度尺,当镜子与T形架一起发生一个很小的转动时,刻度尺上的光斑会发生较大的移动。这样,就起到一个化小为大的效果,通过测定光斑的移动,测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转的角度,从而测定了此时大球对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许用此扭秤验证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这个数值与近代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测定的数值是非常接近的。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确测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令人遗憾的是,G是历史上最早被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常数,但它的精度至今仍是最差的。自卡文迪许(Cavendish)1798年采用精密扭秤取得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值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将不断发展的近代科学技术与巧妙的实验设计相结合,力求得到精确可靠的结果。但两百年来G的测量精度提高不到两个数量级。近三十年来,尽管大部分实验者都认为自己的测G实验达到了10-4数量级的相对精度,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测量结果的吻合度仅达到10-3数量级。因而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作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为各国科学家所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精确测量。

目前测G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地球物理测量、实验室测量和空间测量等三大类。地球物理学方法引力效应明显,但实验的精度比较低。空间测量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实验室内测量是目前获得高精度G值的主要手段,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采用扭秤测量引力常数G有以下方法:直接倾斜法、共振法和周期法等。其中扭秤周期法是采用得最多并且测量结果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当扭秤周围放置吸引质量之后其运动周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实验室内测量引力常数G是一项艰巨而又困难的系统工作,实验精度的提高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引力作用不可屏蔽;质量、长度以及时间的绝对测量;引力常数G的独立性等。

该论文采用扭秤周期法对万有引力常数G进行绝对测量,系统地研究了扭秤的特性和系统误差,同时对实验环境背景进行同步监测,从而确保了实验精度。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长周期、高Q值扭秤并使之在一个恒温、隔振以及外界引力干扰相对较小的环境下工作,从而克服了扭丝滞弹性和热弹性对测G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A.扭秤系统误差研究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弄清楚扭秤系统的各种误差来源,对于提高扭秤的实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扭秤系统误差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1)扭秤系统的检验质量和吸引质量之间存在最佳配置,采用这种配置可降低源于吸引质量的非线性效应,从而使扭秤可在较大振幅下运行,提高系统的信噪比(Phys.Lett.A,238,1998:337);2)在扭秤运动的暂态进行测量,而不是在扭秤的平衡态进行测量可获得更高的实验精度(Phys.Lett.A,238,1998:341);3)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当扭秤在10-2弧度下工作时,扭秤悬丝的非线性效应对测G的影响不到1 ppm,因而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结论消除了人们对扭丝非线性效应的担心(Phys.Lett.A,264,1999:112);4)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扭秤系统的品质因数Q值随其振幅的增加而衰减,这一结论对减小滞弹性对测G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hys.Lett.A, 268,2000:255)(5)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的变化极大地影响扭秤悬丝的扭转系数k,对于实验中常用的钨丝而言,其温度系数。即当环境温度变化 时,带给测G的误差将高达165 ppm(Rev.Sci.Instrum. 71, 2000:1524 )。扭丝的这一热弹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很多的测G的结果值得怀疑,并且我们可以利用它对目前测G结果不吻合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B. 超长周期信号的基频拟合方法研究

扭秤的周期一般从几分钟到1个小时以上,这是因为周期越长,灵敏度越高。但长周期扭秤的基频拟合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传统的FFT (快速傅氏变换)和All-Poles(极值点)方法由于其原理上的限制,为了达到10-5的相对拟合精度,需要N=105个周期的实验测量数据。如果扭秤周期为1个小时,实验数据长度为15年,显然这是不现实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所谓的非线性拟合,例如对于正弦信号采用目标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这一方法对频率 的拟合精度取决于振幅 和相位的拟合精度。为了得到最小的整体方差,三个参量的方差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我们仅对频率的拟合精度感兴趣,因而可牺牲其它参量的拟合精度,从而获得高精度的频率拟合。利用这一思想,我们提出了周期拟合法(Period-Fitting Method)。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数据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含有十几个周期的低频信号(周期长达1小时)的数据拟合精度可达到10-7以上,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长周期扭秤的基频精确拟合的难题。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需要确定超低频信号基频的领域(Rev.Sci. Instrum., V70,1999:4412)。

C. 折叠摆倾斜仪的研究

为了对测G实验环境的地倾斜固体潮背景进行同步检测,我们将用于激光引力波检测实验中的水平隔振技术用于地倾斜固体潮的研究,成功地研制了折叠摆倾斜仪。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正摆和一个倒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以减小整个摆系的回复系数,从而获得极低的运动频率(长周期)。我们研制的折叠摆的周期长达 60秒以上,等效的单摆长度达到1公里以上。利用折叠摆进行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实验结果表明,折叠摆的灵敏度已达到3.5 10-9弧度(Phys.Lett.A, 256, 1999:132)。这一结果明显优于常用的水管倾斜仪和水平摆倾斜仪。此外,折叠摆也可以作为高精度的拾震器,利用它可对地震尤其是地震前的临震异常信号进行监测,我们已利用折叠摆检测到许多地震及其前兆信号。关于折叠摆倾斜仪的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批准(专利号:ZL951148222)。

D. 精密温度传感系统研究

在测G扭秤实验中,微小的环境温度变化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为了对实验环境的温度场进行同步监测,我们研制出高精度的微小温度变化测量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重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特性的不同去探测微小温度的变化。我们研制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分辨本领达到0.0001 oC,从而解决了实验环境背景温度场监测的难题,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其它许多领域(Rev.Sci.Instrum.,68,1997:565)。

E. 超低频隔振系统研究

由于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外界振动对测G实验的干扰必须进行隔离,而且隔振系统的频率越低,隔振效果也就越好。我们首次提出准静止参照系的概念,并实施了基于准静止参照系主动阻尼的新隔振方法。设计并制作了超低频的垂直扭杆弹簧系统,其固有周期达20秒,在6Hz上系统隔振率超过3个量级。将其作为准静止参照系,成功地实现了对一大型隔振系统进行主动阻尼,其隔振性能比传统隔振方法好一个数量级以上(Rev.Sci.Instrum. 69,1998:2781; Phys,Lett.A,253,1999:1)。

独特的实验设计(长周期、高Q值),优越的实验环境(安静、恒温、隔振),扭秤仪器系统误差的深入细致研究,加上背景环境的同步监测,确保了实验精度。我们最终测得G为(6.6699 0.0007) 10-11 m3kg-1s-2,其相对精度达到105 ppm,该结果发表在美国的Phys. Rev. D(《物理评论D》)上。这不仅是我国至今为止的第一个高精度G值,而且也是目前国际上几个最好的测量值之一,并于1998年被国际物理学基本常数委员会推荐的CODATA值采用
参考资料:http://www.cdgdc.edu.cn/yxbslw/pxjg/2002/luojun.htm

万有引力 的测量大致可分为地球物理学方法测量、空间测量、实验室内测量等三大类. 地球物理学方法测量G 是利用大的自然物体(如形状规则的山体、矿井和湖泊等)作为吸引质量。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作为吸引质量的自然物体很大, 引力效应明显. 但由于吸引质量的尺度、密度及其分布等都不能精确测量, 所以实验的精度比较低.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人们期望在太空开展测G 实验。 空间测量方法可以避免地面实验室中遇到的两大难题:一个是地面实验环境中的附加背景引力场作用, 另一个是地面振动噪声的干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空间测量G 的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 仍在探索之中.实验室内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 的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和天平。 与地球物理学方法相比, 精密扭秤的最大优点是将待测的检验质量与吸引质量之间的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置于与地球重力场方向正交的水平面内, 这样就在实验设计上极大地减少了重力及其波动的影响。 天平可以绕刀口在垂直面内上下倾斜以探垂直方向的引力作用。常用的测量方法有: 直接倾斜法、补偿法、共振法、周期法和自由落体法等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确测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令人遗憾的是,G是历史上最早被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常数,但它的精度至今仍是最差的。自卡文迪许(Cavendish)1798年采用精密扭秤取得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值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将不断发展的近代科学技术与巧妙的实验设计相结合,力求得到精确可靠的结果。但两百年来G的测量精度提高不到两个数量级。近三十年来,尽管大部分实验者都认为自己的测G实验达到了10-4数量级的相对精度,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测量结果的吻合度仅达到10-3数量级。因而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作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为各国科学家所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精确测量。

目前测G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地球物理测量、实验室测量和空间测量等三大类。地球物理学方法引力效应明显,但实验的精度比较低。空间测量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实验室内测量是目前获得高精度G值的主要手段,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采用扭秤测量引力常数G有以下方法:直接倾斜法、共振法和周期法等。其中扭秤周期法是采用得最多并且测量结果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当扭秤周围放置吸引质量之后其运动周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实验室内测量引力常数G是一项艰巨而又困难的系统工作,实验精度的提高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引力作用不可屏蔽;质量、长度以及时间的绝对测量;引力常数G的独立性等。

该论文采用扭秤周期法对万有引力常数G进行绝对测量,系统地研究了扭秤的特性和系统误差,同时对实验环境背景进行同步监测,从而确保了实验精度。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长周期、高Q值扭秤并使之在一个恒温、隔振以及外界引力干扰相对较小的环境下工作,从而克服了扭丝滞弹性和热弹性对测G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A.扭秤系统误差研究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弄清楚扭秤系统的各种误差来源,对于提高扭秤的实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扭秤系统误差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1)扭秤系统的检验质量和吸引质量之间存在最佳配置,采用这种配置可降低源于吸引质量的非线性效应,从而使扭秤可在较大振幅下运行,提高系统的信噪比(Phys.Lett.A,238,1998:337);2)在扭秤运动的暂态进行测量,而不是在扭秤的平衡态进行测量可获得更高的实验精度(Phys.Lett.A,238,1998:341);3)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当扭秤在10-2弧度下工作时,扭秤悬丝的非线性效应对测G的影响不到1 ppm,因而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结论消除了人们对扭丝非线性效应的担心(Phys.Lett.A,264,1999:112);4)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扭秤系统的品质因数Q值随其振幅的增加而衰减,这一结论对减小滞弹性对测G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hys.Lett.A, 268,2000:255)(5)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的变化极大地影响扭秤悬丝的扭转系数k,对于实验中常用的钨丝而言,其温度系数。即当环境温度变化 时,带给测G的误差将高达165 ppm(Rev.Sci.Instrum. 71, 2000:1524 )。扭丝的这一热弹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很多的测G的结果值得怀疑,并且我们可以利用它对目前测G结果不吻合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B. 超长周期信号的基频拟合方法研究

扭秤的周期一般从几分钟到1个小时以上,这是因为周期越长,灵敏度越高。但长周期扭秤的基频拟合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传统的FFT (快速傅氏变换)和All-Poles(极值点)方法由于其原理上的限制,为了达到10-5的相对拟合精度,需要N=105个周期的实验测量数据。如果扭秤周期为1个小时,实验数据长度为15年,显然这是不现实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所谓的非线性拟合,例如对于正弦信号采用目标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这一方法对频率 的拟合精度取决于振幅 和相位的拟合精度。为了得到最小的整体方差,三个参量的方差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我们仅对频率的拟合精度感兴趣,因而可牺牲其它参量的拟合精度,从而获得高精度的频率拟合。利用这一思想,我们提出了周期拟合法(Period-Fitting Method)。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数据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含有十几个周期的低频信号(周期长达1小时)的数据拟合精度可达到10-7以上,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长周期扭秤的基频精确拟合的难题。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需要确定超低频信号基频的领域(Rev.Sci. Instrum., V70,1999:4412)。

C. 折叠摆倾斜仪的研究

为了对测G实验环境的地倾斜固体潮背景进行同步检测,我们将用于激光引力波检测实验中的水平隔振技术用于地倾斜固体潮的研究,成功地研制了折叠摆倾斜仪。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正摆和一个倒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以减小整个摆系的回复系数,从而获得极低的运动频率(长周期)。我们研制的折叠摆的周期长达 60秒以上,等效的单摆长度达到1公里以上。利用折叠摆进行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实验结果表明,折叠摆的灵敏度已达到3.5 10-9弧度(Phys.Lett.A, 256, 1999:132)。这一结果明显优于常用的水管倾斜仪和水平摆倾斜仪。此外,折叠摆也可以作为高精度的拾震器,利用它可对地震尤其是地震前的临震异常信号进行监测,我们已利用折叠摆检测到许多地震及其前兆信号。关于折叠摆倾斜仪的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批准(专利号:ZL951148222)。

D. 精密温度传感系统研究

在测G扭秤实验中,微小的环境温度变化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为了对实验环境的温度场进行同步监测,我们研制出高精度的微小温度变化测量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重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特性的不同去探测微小温度的变化。我们研制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分辨本领达到0.0001 oC,从而解决了实验环境背景温度场监测的难题,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其它许多领域(Rev.Sci.Instrum.,68,1997:565)。

E. 超低频隔振系统研究

由于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外界振动对测G实验的干扰必须进行隔离,而且隔振系统的频率越低,隔振效果也就越好。我们首次提出准静止参照系的概念,并实施了基于准静止参照系主动阻尼的新隔振方法。设计并制作了超低频的垂直扭杆弹簧系统,其固有周期达20秒,在6Hz上系统隔振率超过3个量级。将其作为准静止参照系,成功地实现了对一大型隔振系统进行主动阻尼,其隔振性能比传统隔振方法好一个数量级以上(Rev.Sci.Instrum. 69,1998:2781; Phys,Lett.A,253,1999:1)。

独特的实验设计(长周期、高Q值),优越的实验环境(安静、恒温、隔振),扭秤仪器系统误差的深入细致研究,加上背景环境的同步监测,确保了实验精度。我们最终测得G为(6.6699 0.0007) 10-11 m3kg-1s-2,其相对精度达到105 ppm,该结果发表在美国的Phys. Rev. D(《物理评论D》)上。这不仅是我国至今为止的第一个高精度G值,而且也是目前国际上几个最好的测量值之一,并于1998年被国际物理学基本常数委员会推荐的CODATA值采用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确测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令人遗憾的是,G是历史上最早被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常数,但它的精度至今仍是最差的。自卡文迪许(Cavendish)1798年采用精密扭秤取得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值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将不断发展的近代科学技术与巧妙的实验设计相结合,力求得到精确可靠的结果。但两百年来G的测量精度提高不到两个数量级。近三十年来,尽管大部分实验者都认为自己的测G实验达到了10-4数量级的相对精度,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测量结果的吻合度仅达到10-3数量级。因而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作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为各国科学家所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精确测量。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确测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令人遗憾的是,G是历史上最早被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常数,但它的精度至今仍是最差的。自卡文迪许(Cavendish)1798年采用精密扭秤取得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值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将不断发展的近代科学技术与巧妙的实验设计相结合,力求得到精确可靠的结果。但两百年来G的测量精度提高不到两个数量级。近三十年来,尽管大部分实验者都认为自己的测G实验达到了10-4数量级的相对精度,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测量结果的吻合度仅达到10-3数量级。因而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作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为各国科学家所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精确测量。

目前测G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地球物理测量、实验室测量和空间测量等三大类。地球物理学方法引力效应明显,但实验的精度比较低。空间测量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实验室内测量是目前获得高精度G值的主要手段,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采用扭秤测量引力常数G有以下方法:直接倾斜法、共振法和周期法等。其中扭秤周期法是采用得最多并且测量结果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当扭秤周围放置吸引质量之后其运动周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实验室内测量引力常数G是一项艰巨而又困难的系统工作,实验精度的提高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引力作用不可屏蔽;质量、长度以及时间的绝对测量;引力常数G的独立性等。

该论文采用扭秤周期法对万有引力常数G进行绝对测量,系统地研究了扭秤的特性和系统误差,同时对实验环境背景进行同步监测,从而确保了实验精度。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长周期、高Q值扭秤并使之在一个恒温、隔振以及外界引力干扰相对较小的环境下工作,从而克服了扭丝滞弹性和热弹性对测G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A.扭秤系统误差研究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弄清楚扭秤系统的各种误差来源,对于提高扭秤的实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扭秤系统误差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1)扭秤系统的检验质量和吸引质量之间存在最佳配置,采用这种配置可降低源于吸引质量的非线性效应,从而使扭秤可在较大振幅下运行,提高系统的信噪比(Phys.Lett.A,238,1998:337);2)在扭秤运动的暂态进行测量,而不是在扭秤的平衡态进行测量可获得更高的实验精度(Phys.Lett.A,238,1998:341);3)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当扭秤在10-2弧度下工作时,扭秤悬丝的非线性效应对测G的影响不到1 ppm,因而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结论消除了人们对扭丝非线性效应的担心(Phys.Lett.A,264,1999:112);4)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扭秤系统的品质因数Q值随其振幅的增加而衰减,这一结论对减小滞弹性对测G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hys.Lett.A, 268,2000:255)(5)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的变化极大地影响扭秤悬丝的扭转系数k,对于实验中常用的钨丝而言,其温度系数 。即当环境温度变化 时,带给测G的误差将高达165 ppm(Rev.Sci.Instrum. 71, 2000:1524 )。扭丝的这一热弹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很多的测G的结果值得怀疑,并且我们可以利用它对目前测G结果不吻合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B. 超长周期信号的基频拟合方法研究

扭秤的周期一般从几分钟到1个小时以上,这是因为周期越长,灵敏度越高。但长周期扭秤的基频拟合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传统的FFT (快速傅氏变换)和All-Poles(极值点)方法由于其原理上的限制,为了达到10-5的相对拟合精度,需要N=105个周期的实验测量数据。如果扭秤周期为1个小时,实验数据长度为15年,显然这是不现实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所谓的非线性拟合,例如对于正弦信号采用目标函数 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这一方法对频率 的拟合精度取决于振幅 和相位 的拟合精度。为了得到最小的整体方差,三个参量的方差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我们仅对频率的拟合精度感兴趣,因而可牺牲其它参量的拟合精度,从而获得高精度的频率拟合。利用这一思想,我们提出了周期拟合法(Period-Fitting Method)。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数据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含有十几个周期的低频信号(周期长达1小时)的数据拟合精度可达到10-7以上,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长周期扭秤的基频精确拟合的难题。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需要确定超低频信号基频的领域(Rev.Sci. Instrum., V70,1999:4412)。

C. 折叠摆倾斜仪的研究

为了对测G实验环境的地倾斜固体潮背景进行同步检测,我们将用于激光引力波检测实验中的水平隔振技术用于地倾斜固体潮的研究,成功地研制了折叠摆倾斜仪。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正摆和一个倒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以减小整个摆系的回复系数,从而获得极低的运动频率(长周期)。我们研制的折叠摆的周期长达60秒以上,等效的单摆长度达到1公里以上。利用折叠摆进行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实验结果表明,折叠摆的灵敏度已达到3.5 10-9弧度(Phys.Lett.A, 256, 1999:132)。这一结果明显优于常用的水管倾斜仪和水平摆倾斜仪。此外,折叠摆也可以作为高精度的拾震器,利用它可对地震尤其是地震前的临震异常信号进行监测,我们已利用折叠摆检测到许多地震及其前兆信号。关于折叠摆倾斜仪的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批准(专利号:ZL951148222)。

D. 精密温度传感系统研究

在测G扭秤实验中,微小的环境温度变化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为了对实验环境的温度场进行同步监测,我们研制出高精度的微小温度变化测量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重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特性的不同去探测微小温度的变化。我们研制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分辨本领达到0.0001 oC,从而解决了实验环境背景温度场监测的难题,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其它许多领域(Rev.Sci.Instrum.,68,1997:565)。

E. 超低频隔振系统研究

由于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外界振动对测G实验的干扰必须进行隔离,而且隔振系统的频率越低,隔振效果也就越好。我们首次提出准静止参照系的概念,并实施了基于准静止参照系主动阻尼的新隔振方法。设计并制作了超低频的垂直扭杆弹簧系统,其固有周期达20秒,在6Hz上系统隔振率超过3个量级。将其作为准静止参照系,成功地实现了对一大型隔振系统进行主动阻尼,其隔振性能比传统隔振方法好一个数量级以上(Rev.Sci.Instrum. 69,1998:2781; Phys,Lett.A,253,1999:1)。

独特的实验设计(长周期、高Q值),优越的实验环境(安静、恒温、隔振),扭秤仪器系统误差的深入细致研究,加上背景环境的同步监测,确保了实验精度。我们最终测得G为(6.6699 0.0007) 10-11 m3kg-1s-2,其相对精度达到105 ppm,该结果发表在美国的Phys. Rev. D(《物理评论D》)上。这不仅是我国至今为止的第一个高精度G值,而且也是目前国际上几个最好的测量值之一,并于1998年被国际物理学基本常数委员会推荐的CODATA值采用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确测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令人遗憾的是,G是历史上最早被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常数,但它的精度至今仍是最差的。自卡文迪许(Cavendish)1798年采用精密扭秤取得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值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将不断发展的近代科学技术与巧妙的实验设计相结合,力求得到精确可靠的结果。但两百年来G的测量精度提高不到两个数量级。近三十年来,尽管大部分实验者都认为自己的测G实验达到了10-4数量级的相对精度,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测量结果的吻合度仅达到10-3数量级。因而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作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为各国科学家所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精确测量。

目前测G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地球物理测量、实验室测量和空间测量等三大类。地球物理学方法引力效应明显,但实验的精度比较低。空间测量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实验室内测量是目前获得高精度G值的主要手段,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采用扭秤测量引力常数G有以下方法:直接倾斜法、共振法和周期法等。其中扭秤周期法是采用得最多并且测量结果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当扭秤周围放置吸引质量之后其运动周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实验室内测量引力常数G是一项艰巨而又困难的系统工作,实验精度的提高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引力作用不可屏蔽;质量、长度以及时间的绝对测量;引力常数G的独立性等。


万有引力
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

开文迪许用什么装置测得万有引力常常量
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Cavendish)带来了启示,他解决了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并在1798年成功测量出地球的质量。()虽然地球体积巨大,无法直接用秤来测量,但卡文迪许是如何测量出地球的重量呢?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他和当时的一些科学家发现,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地球的...

谁测得万有引力常量
卡文迪许在热学理论、计温学、气象学、大地磁学等方面都有研究。1798年他完成最后的实验时,已年近七十。在物理学上他最主要的成就是通过扭秤实验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引力常数和地球平均密度。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他是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推算地球密度 卡文迪许测量地球的密...

地球的引力有多大,怎么量,用什么单位来标记?
两者距离(或者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式:F=GMm\/r^2,其中,G为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M,m分别为两物体质量,r为距离。引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单位采用力的单位:牛顿(N)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即上述公式。卡文迪许最早测定出引力常量,...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是多少,引力如何测
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G=6.67×10⁻¹¹ N·m²\/kg²(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r(地月平均距离)=380000000mM(地球质量)=596.5×10²² kgm(月球质量)= 7.349×10²² kgF=6.67×10⁻¹¹×596.5×10²&#...

什么是万有引力
比如航天中,航天器与天体接近时的万有引力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加速办法(弹弓效应);宇宙物理中常常以测定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的效应来断定天体的位置和质量;在电磁探测受局限的地域,可以通过万有引力的测量计算,来探知地下的物质密度,从而断定地下矿藏的分布或是地下墓穴的规模和位置;在另外一些领域,比如精密工业中的超...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验证的?
他将小金属球系在长为6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木棒的两边并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哑铃一5261样。再将两个350磅(1磅等于0.4536千克)的铜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的4102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转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1653测量结果惊人地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是多少,引力如何测量计算
地球月球之间引力=常数*地球质量*月球质量\/地球月球之间距离的平方 太阳月球之间引力=常数*太阳质量*月球质量\/太阳月球之间距离的平方 我们知道太阳月球之间的距离大概是地球月球之间距离的400倍,而太阳的质量大概是地球质量的326,000倍.因而得出太阳月球之间的引力大概是地球月球之间的引力的2倍左右 万有引...

万有引力常数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在实验室测量出来的() A.牛顿 B.杨振...
C 牛顿在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并没能得出引力常量G的具体值.G的数值于1789年由卡文迪许利用他所发明的扭秤得出.卡文迪许的扭秤试验,不仅以实践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时也让此定律有了更广泛的使用价值.解:顿在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并没能得出引力常量G的具体值.G的数值于1789年由...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概念: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

海安县13330526125: “万有引力”的测量方法 -
董莎曲安: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确测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令人遗憾的是,G是历史上最...

海安县13330526125: 现在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和原理.谢谢. -
董莎曲安: 应该强调的是,在牛顿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关系时,已经渗入了假定因素.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在对一些物体间的引力进行测量并算出引力常量G后,又测量了多种物体间的引力,所得结果与利用引力常量G按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所得...

海安县13330526125: 引力常量是怎么测出来的?(详细过程) -
董莎曲安: 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启示,解决了困扰他几十年的问题,终于在1798年实验成功把地球的质量给量出来了.()地球那么大,当然不可能发明一个秤把地球整个拿来秤,那卡文迪...

海安县13330526125: 万有引力G的求法 -
董莎曲安: 卡文迪许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倒挂在石英丝下端的T形架,T形架水平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T形架的竖直杆上装一块小平面镜,用它将射来的光线反射到一根刻度尺上.再将两个大球分别放在小球附近,并且跟小球的距离相等.由于小球受大球的吸引,石英丝被扭转.扭转的角度,可从小镜反射光在刻度尺上移动的距离求出,即可对两球的引力进行计算.为防止气流的影响而将扭秤置于密闭室内,用望远镜在室外进行观测.但是万有引力常数G是现在众多自然常数中精度最差的,现在的测量最高精度是13个ppm,是利用角加速度法测量的.

海安县13330526125: 卡文迪许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用到的物理学方法是什么? -
董莎曲安: 卡文迪许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用到的物理学方法是微小量放大法

海安县13330526125: 万有引力定律中那个G值,卡文帝是怎样测定的?越详细越好 -
董莎曲安: 卡文迪许扭矩实验牛顿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到底多大?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决定要找出这个引力.他将两边系有小金属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哑铃一样;再将两个350磅重的铅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动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下左图是卡文迪许使用的装置图.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卡文迪许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卡文迪许的计算结果是:地球重6.0*1024公斤,或者说13万亿万亿磅.

海安县13330526125: 万有引力常量是怎样测出的??
董莎曲安: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思想:增大力矩,增大扭转角度,利用平面镜测出较小角度,提高金属丝扭转角度的精度.

海安县13330526125: 开文迪许用什么装置测得万有引力常常量
董莎曲安: 因为库仑扭力计的发明,给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西 (Cavendish, 1731~1810) 很好的... 很好的启示,但是,用库仑的方法,还是测不出万有引力,因为万有引力比电力小了...

海安县13330526125: 卡文迪许是怎样测出万有引力G的? -
董莎曲安: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

海安县13330526125: 万有引力定律
董莎曲安: 万有引力: F=GMm/R^2 (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