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国之子于归美文摘抄

作者&投稿:扈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接亲的队伍还没有出现,敲锣打鼓的声音就隐约从远方传来,悠扬的唢呐声萦绕在空旷的山野,由远及近,由微弱逐渐响亮,由柔和变得粗犷。正在忙碌的父老乡亲停下手中的活,竖起耳朵聆听,犹如一股春风在耳畔吹拂,成群结队的队伍好像在耳朵边行走,响声越来越大,脚步越来越近……
  我们站在山坡上翘首以盼,等了许久,终于看到一对红灯笼出现了,它们在明媚的阳光间摇曳,仿若红彤彤的火焰在寒冬中燃烧。接亲的队伍从远处慢慢而来,他们行走在蜿蜒的乡间小道,肩上的扁担就像跳舞似的,有节奏地上下晃动着。
  “头担”的男子挑着扁担,扁担两侧是装得满满的箩筐,里面摆放着染红的猪头、熟鸡,红蜡烛和鞭炮等,红色连成一串,汇聚成了一条流淌的河流,正缓慢朝我们涌来。听到声音的父老乡亲从自家房屋走出,站在屋檐下,像首长检阅队伍一般,观摩着队伍从家门口缓慢经过。队伍中的主事先生、伴娘、小郎、媒婆、吹倌个个欢声笑语,喜笑颜开。他们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齐鸣,寂静的村庄变得热闹非凡。
  新娘是我的堂姐。正在闺房的姐姐、伯母,还有同族的女性听到接亲队伍敲锣打鼓的声音,她们便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越哭越厉害,泪水犹如雨滴一样洒在地上,哭声和唢呐声相互交织,如波涛一般冲刷着土屋。
  接亲的队伍越临近我们家,吹倌就变得更加卖力了,他们使出浑身的力气对准唢呐,两腮鼓起,脸蛋圆得就像一个快要爆炸的气球。一群孩子簇拥而上,搬来长条形的凳子将我们家门口拦住,“头担”的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红包分发给大家,孩子们便乖乖地将凳子挪开。“头担”男子左肩挑担,左脚跨进门槛,队伍鱼贯而入,大红的颜色将祠堂照耀得格外明亮,喧嚣的唢呐声就像潮水一般淹没村庄,淹没古老的土屋,淹没密密麻麻的人群,淹没哭声阵阵的闺房……
  嫁女,在我们当地称之为“于归”。嫁女需两天,邀请亲戚朋友吃一顿正餐,一般是新娘出嫁当天的早餐。
  通红的太阳从山头升起,父老乡亲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张张八仙桌摆满祠堂、院子,一直延伸到门前的田野。密密麻麻的人群就像赶集一样朝我们家涌来,一派万人空巷的景象,他们纷纷找位置坐下,宴席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托盘在宴席间游走,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送到了餐桌,很快八仙桌就摆满了。吃酒席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有亲朋也有好友,一双双筷子伸向餐桌,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厨倌师傅从厨房走向宴席,为每一桌增添香喷喷的红烧肉,通红的肉块溢出瓷碗。几个添饭的女人在宴席中不停地走动,她们胸前抱着一盘米饭,见谁碗里的米饭吃得差不多了,就赶快上前添,吃酒席的人见状连忙站起来,一边递上饭碗,一边客气地说道:“多了,多了。”
  宴席结束,吉时已到,鸣炮和奏乐声响起。姐姐和伯母开始号啕大哭,她们抱在一起,像两条咆哮的河流正在激烈碰撞。姐姐的嗓子早已沙哑,声调凄婉,她一边哭泣,一边唱着兴国山歌《哭嫁歌》:
  十月怀胎娘落肉,眨眼女大就十六。嫁到婆家当媳妇,亲亲娘——为何不把女儿留?
  正月里来北风寒,爹着单衣女着棉。娘吃淡来女吃咸,亲亲娘——家再穷来女也不嫌。
  八月十五月光亮,亲娘帮妹来梳妆。半间草屋是闺厢,亲亲娘——听娘唱歌进梦。
  年年月月天天想,爹娘恩情比水长。婆家固有千般样,亲亲娘——再好也想回闺房。
  冬日暖阳洒落在沸沸扬扬的土屋上,姐姐凤冠霞帔,遍身通红,在众人的簇拥下,她从闺房款款走出,走向庄严的祠堂。一对火红的蜡烛在神台燃烧,火焰在不停地跳跃。阳光从祠堂的天井照进来,落在正在祭拜祖先的姐姐身上,她站立起来,红色的绣鞋踩在地上的鹅卵石上。姐姐走出祠堂,踏过高高的门槛,那一刻,姐姐从娘家走向了婆家。祠堂的门口贴着烫红的对联,横批为“之子于归”。
  姐姐仿如一朵绚丽的花儿在土屋移动,她从祠堂走出,小心翼翼走向红彤彤的花轿。伯母趴在地上,众人见状连忙将她搀扶起来,她望着接亲的队伍开始起轿,便又拉高了哭泣的声调。
  红色的队伍行走在乡间小道,就像一条游龙缓慢地往前走。一路锣鼓喧天,唢呐阵阵,鞭炮齐鸣,接亲的队伍在氤氲着一片烟雾的山间渐渐消失了……
  村庄由喧嚣跌入宁静,唢呐的声音愈来愈遥远,宛如袅袅炊烟一样渐渐消失在村庄的天空。似乎有一阵阵低吟在耳畔回荡,像花开的声音一般,无比温柔: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二
  明媚的阳光穿过窗户照进村小的教室,在一片光影之中可以看见成千上万粒灰尘在游走,一点一滴的时光在尘埃中慢慢消逝。这些远去的光芒,悄无声息地照射在我的梦境。
  语文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师,他身穿蓝黑色的中山装,胸前的口袋永远挂着一支钢笔。课堂上,说着一口客家方言的老师正在朗诵课本,他读得口沫四溅,神采飞扬。我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就每天跟着姐姐去村小上课,就像她的一条尾巴似的,每天和她形影不离。我坐在姐姐旁边,老师为此常常批评姐姐。
  课本上的小男孩叫小明,小女孩叫小华。姐姐的名字也叫小华。老师提问时总是顺口说:“小华,你来回答。”姐姐从座位上站起来,满脸通红,全身颤抖,双手拉扯着衣服,半天回答不出来。我望着紧张的姐姐,自己也吓得快要尿裤子了。中午,姐姐打开从家里带来的饭盒,她叫我先吃,我把饭菜吃得差不多了才给姐姐。我问她:“姐姐,你不饿吗?”她说:“姐姐不饿,弟弟你吃。”
  放学途中,我跌跌撞撞走在泥泞的田埂上,金黄的油菜花淹没了我的头顶。我走着走着,就坐在油菜花地里撒娇,闹着要姐姐背自己回家。姐姐蹲下,我跳到她背上,双手搂住姐姐的脖子。暮色的村庄因金灿灿的油菜花显得无比明亮,它们就像一块块地毯似的铺展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我随手采摘一朵油菜花插在姐姐头上,姐姐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新娘。我望着金灿灿的油菜花,它们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不知不觉我就在姐姐背上睡着了。等我醒来,天色已晚,我们已经到家了。
  没过几年,姐姐就辍学了。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她跟着外出务工的队伍去了浙江省义乌市的一个拉链厂。姐姐个子矮小,她背着一个偌大的行李离开了村庄。行李将姐姐的身体淹没,我望着渐渐远去的行李,它消失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之中。
  再过几年,说媒的人来了,她空手而来,临走时却怀揣着一张红色的庚帖,上面写着姐姐的生辰八字。男方是我姑父妹妹的大儿子,算是亲上加亲。可是男方家太远了,要从我们村庄翻过一座高高的山,才能到达他家。
  一大早,我们从村庄出发前往男方家。我们从山底一步步往上爬,村庄的房屋变小了,河流变瘦了,连绵起伏的山变得遥远。我们爬坡,过横排,下坡,再爬坡,终于抵达高山之巅。我们站在高高的山顶——这是三县交界处,一脚踏出可以踩在两市三县的土地上。我们从山顶俯视半山腰,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屋宇房舍,一条条炊烟从房屋升起,由细到粗,由浓到淡,最后消失在空中。这个挂在半山腰的村庄叫长寨村,这是姐姐要嫁去的地方。之后每年正月,我们都要去看望姐姐,这对于年幼的我而言是一段多么漫长的道路。实际上,现在修通公路仅有十公里,开车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
  这是我们一大家子第一次集体出门远行,当走进长寨村时,大家对眼前陌生的世界都充满好奇。走在前头的伯父有意放缓脚步,他东张西望,仔细打量着村庄的一切。田间的灰鹅停止了觅食,它们伸长脖子朝我们叫,像一叶轻舟似的在水面飞来飞去。田埂上的黄牛也停止了食草,它们不停地甩打尾巴,蚊虫在它的周围萦绕。看到我们这群外来的陌生人,它们似乎比我们还要兴奋。每家每户的狗都在朝我们汪汪叫,听到响声的主人从房屋出来,他们站在屋檐下伸长脖子盯着我们,像看到一群外星人似的。
  我们还没到男方家里,迎接我们的队伍就从不远处走来,他们点燃手中的鞭炮,一边提着爆竹一边走路,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村庄变得热闹非凡。我们在一片烟雾中走进院子,走向人头攒动的祠堂,只见满厅的八仙桌摆满热腾腾的菜肴。我们酒足饭饱后,每人领到一个大红包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这种走访男方家庭的习俗在我们当地称为“察家”,顾名思义就是女方察看男方家庭情况、亲戚邻里和当地习俗等,协商聘金彩礼,定下婚约。也就是在察家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姐夫,他个子高大,和姐姐站在一起,高过了她一个头。姐夫长得眉清目秀,看着挺舒服。姐姐看上了姐夫,她宁愿嫁到山旮旯里。没过几年,姐夫在乡镇买了一块地,建起了一栋小洋楼。
  姐姐家搬到镇上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长寨村。每一条走过的路总会在我们脑海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会在往后的日子不经意间得以复活,那些我们途经的土地,和我们的一生将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从长寨村打来的电话。对方是一个老人,他告诉我,他的儿子车祸去世了,因为赔偿问题一直躺在殡仪馆。当时,我还是一名电视台记者,老人拜托我找县里的交警。那一刻,长寨村突然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那里的山山水水、屋宇房舍,还有站在屋檐下的人一一重现……一段久违的回忆宛如号角一般响彻耳畔。
  多少年过去了,我和姐姐已经人到中年,通往姐姐家的道路修通了,可是它变得越来越漫长,越来越遥不可及。我和姐姐多年才见一次面。有一年春节,我们行走在乡间小道上,姐姐胖得就像一个水桶,她的背影在我前面不停地晃动。我情不自禁从姐姐身后搂住她的脖子,趴在她背上。
  三
  太阳掠过高高的山顶,落到姐姐家的长寨村,天空一片通红。我经常一个人望着太阳缓缓从西边落山,便会想到嫁到山背后的姐姐。她会不会每天也仰望着太阳,想到娘家的我们呢?
  竹管洞是社坪、石印、河溪三个村庄组成的一条峡谷长廊,因形状如同一条悠长的竹管而得名。据族谱记载:南宋宝庆年间,庐陵欧阳修后裔欧阳谓迁徙至竹管洞的山阳磜,开基创业。这是一个古老而闭塞的赣南客家山村,一条湍急的河流从村庄中间穿流而过,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河流两岸阡陌交错,近处绿树村边合,屋宇房舍星星点点,远处梯田层层叠叠,群山连绵起伏,客家儿女在这片肥沃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瓜瓞绵绵,繁衍生息。一代代客家先祖迁徙至竹管洞,形成了以欧阳姓氏居多,兼容兰、胡、李、张、曾、黄、刘、王等姓氏的一个一个自然村落。
  暮色降临,孩子们依然奔跑在田野,嬉笑和打闹的声音飘荡在夜色之中,大人呼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暗黄的白炽灯点亮漆黑的土屋,村庄星星点点,我们一家围坐在八仙桌上吃晚饭,年幼的堂妹刚学会使用筷子,她紧紧握住筷子的上端,伯母马上纠正她,将她的小手放在筷子底端。伯母对妹妹说道:“筷子拿得远,嫁给外地汉。”伯母补充道:“你不要像你姐姐一样,长大嫁到长寨村那么远。”妹妹是一名弃婴,是伯母从镇卫生院抱回来的。伯母对妹妹视如己出,对她的疼爱甚至超过了姐姐,她怎么会同意妹妹嫁到远方去呢!我在一旁嘲笑妹妹,伯母也嘱咐我,把手往筷子底端移动。妹妹长大后,果然就嫁到了我们隔壁的自然村。每天只要妹妹家炊烟升起,我们家就能看得见。
  小时候,我经常听到大人说,娶妻嫁女不要离开竹管洞。在竹管洞人眼里,姐姐和她婆婆是我们村庄嫁得最远的女人。姐姐的婆婆是不是在长寨村太孤单了,才从老家的村庄物色媳妇呢?
  我的母亲是我们桐家洲自然村对面兰屋的姑娘。十八岁那年,她从河岸的东边嫁到了西边,从娘家到婆家直线距离不足千米,走路也用不了十分钟。母亲嫁过来时,我的祖母已经去世了。为了给祖母治病,祖父一家变得一贫如洗。我们当地有句俗语:“只要郎子出得众,唔怕杉皮盖屋栋。”因为是近邻,外祖父对父亲知根知底,即便是身无长物,他也放心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父亲。外祖父心里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女婿就在家门口,农忙时节可以随叫随到,家里不就多了一个免费的劳动力?当年,外公没有要父亲多少彩礼,还随了母亲缝纫机、自行车和电视机三大件嫁妆。后来,因为弟弟出生,这些嫁妆被一群陌生人强行搬走。
  母亲穿过门前的河流,就走到了娘家。她站在家门口看到对面娘家院子的门开着,心想有人在家。于是,她提着一个竹篮子,走出了家门。年轻的母亲走过门前的田埂,再下一小段坡,就到了过河的地方。河上没有桥,仅依靠一块块大石头垫在浅水间。阳光照射在流水上,金色的河流泛起一片光芒。母亲轻快地踩在石头上,河里的鱼虾正在自由地游弋。她轻轻地将竹篮浸在水里清洗,有时还会捞到几只虾米,它们在篮子里活蹦乱跳。这时候,外公正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他手持烟斗,一直盯着母亲朝他们家走来。只是过河的那一会儿,母亲消失在外公视野中,但很快她又出现了。外公看着母亲的头慢慢从河岸升起,她慢悠悠地行走在河岸的芦苇荡,越来越近,不一会儿就到了外公家门口。母亲推开外婆菜园的篱笆,满园碧绿,她开始弯腰摘菜,菜篮子很快就装满了。母亲提着一篮子蔬菜,跳跃着过河,满载而归的她一脸欢喜。
  嫁得近在咫尺,母亲抬头就看到了娘家,走几步就到了娘家,她天天回娘家,可是她似乎又没有娘家。父母的婚姻就像门前的河流一般平淡无奇,却又是永恒不变的。隔岸的一举一动都在彼此掌握之中,母亲拉大嗓子骂父亲几句,声音就会传到外公外婆的耳朵里,何况是丢锅碗瓢盆的响声。近距离的婚姻,夫妻之间,婆家和娘家之间,似乎没有任何秘密,这种婚姻也因此变得日益牢固。
  逢年过节,对岸外公外婆一声吆喝,我们就知道饭熟了。我和弟弟就仿若箭一样飞奔到对岸。外公的吆喝声还在山野回荡,我们就出现在了他家门口。
  除了母亲,我的婶婶也来自河岸的兰屋。婶婶是母亲亲妹妹,我从小习惯叫她姨,从来没叫过婶婶。我的伯母也是兰屋的姑娘,只不过是兰氏的另外一个家族。左邻右舍的媳妇,娘家无一例外都是五公里之内的竹管洞。嫁得近的接亲“头担”到家了,后头的队伍还在娘家没有动身。
  竹管洞的女孩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她们出生在这里,嫁在这里,在这里生儿育女,又在这里慢慢老去。
  四
  时代就像滚滚洪流冲刷着山中的竹管洞,它被打开一道闸门,村庄的一切被无情地淹没,也无形之中开辟了竹管洞人通往外界的路。不知不觉中,竹管洞的河流被时代强行改道,变成了另外一条河流。这里的女孩跟着河流嫁到了远方,她们很少回来,还有的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20世纪末,竹管洞花季一般的女孩似乎是一夜之间离开了村庄,她们娇小的身体背负着沉重而未知的命运,在亲人的目送和阵阵爆竹声中消失在乡间小道。她们大多数人去了广东、浙江、福建、山西,还有的去了北京、上海等地,成为工厂车间里一名“打工妹”。每天坐在流水线上的她们,如同她们手上的原材料,被现实这台锋利的机器吞噬、碾压、撕碎,进行重组、塑造、修饰,最后包装成了一件件靓丽的商品。她们的命运在时代的流水线上加速流转,途经沿岸各式各样的风景,一路前行,而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去何方。
  她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异乡的城市生活:喜欢打扮,学会化妆,习惯穿牛仔裤,每天说普通话……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她们由陌生变得熟悉,就像一滴水一般,很快融入城市这片汪洋大海。一场场恋爱在工厂中应运而生,这些自由恋爱,让百般无聊的流水线生活变得充满期待,丰富多彩。她们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面对心爱的人脸红耳热,怦然心动,向阳怒放。
  恋爱无疑是一道光,照亮情窦初开的女孩,月光落在异乡,心有所属的她们全身上下变得无比透明。她们在朦胧的月色之中散步、牵手、拥抱、亲吻,那一刻她们忘记了竹管洞,忘记了父母,忘记了故乡的一切……
  她们将自己,还有自己的身体心甘情愿交给了竹管洞以外的男人。没过多久,她们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变化:肚子一天天隆起。一切早已生米煮成熟饭,她们挺着大肚子,跟着男人回到他的家乡。她们没有经过相亲、察家、做亲家座、扎庚、过礼、送节、送年、扫灶、探三朝、探月这些烦琐的程序,甚至简单得连迎娶和拜堂仪式都没有举办,就变成了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儿媳、孩子的母亲。她们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时习俗,离开了生养她们的父母和土地,去了千里之外的异乡。
  我的一个表姐秋莲,在一个天蒙蒙亮的清晨,跟着外出务工的队伍去了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鞋厂。和所有竹管洞的女孩一样,她渴望离开这个巴掌大的村庄,向往过上大城市的生活。
  婚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给人再一次投胎的机会。表姐秋莲做梦都想离开竹管洞,她也确实离开了,不过她嫁到了千里之外的贵州六盘水,一个比竹管洞还要偏僻的小村庄。
  绿皮火车将表姐带到遥远的西南高原山地,窗外是重峦叠嶂,山高谷深。表姐望着移动的山,她心想,世界上怎么还有比竹管洞山还多的地方。她一心想逃离大山,没想到自己又回到了大山。
  和表姐一起到贵州大山的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正是因为这个孩子让她没有回头路。她望着旁边的男人,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看上去无比陌生。把自己的一生交给这个陌生的男人,表姐心里没有一点底。可是,每一条路都是自己选择的,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
  到了贵州六盘水以后,表姐开始水土不服,她上吐下泻,肚子里的孩子差点流产了。她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吃不惯当地的饮食,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表姐就像变成了一个盲人,深陷一个黑暗而陌生的世界,伸手不见五指。
  表姐后悔莫及,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流泪。她想到了生她养她的竹管洞,那里亲切的山和水,那里熟悉的人和事,那里熟悉而亲切的一切。竹管洞成了表姐日思夜想的娘家,一个跨越千山万水才能回去的地方。
  而在遥远的竹管洞,姑母每当说起表姐就咬牙切齿。表姐私自远嫁他乡给姑妈心里埋下了难解的心头之恨,她总是用最狠的话数落表姐。在姑母看来,表姐是她心头的痛和恨,像是她心间的一把盐,煎熬她的一生。老实沉默的姑父当然也无法理解自己的女儿,他从来没有见过女儿的男人,怎么也不放心将她托付给一个遥远而陌生的男人。“就当我没有她这个女儿。”这是姑父的口头禅。
  事实也是如此,我再也没有见过远嫁贵州六盘水的表姐,她彻底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她再也没有回来过竹管洞。现实,让娘家成为表姐无法抵达的地方。
  仿若流水带走落叶,一片又一片,越来越多的女孩在时代的大浪潮中离开了小小的竹管洞,她们纷纷嫁到了遥远的地方。有的嫁到了繁华的大都市,有的嫁到了安逸的小县城,还有的嫁到了和竹管洞一样偏僻的小村庄。她们没有穿通红的嫁衣,没有坐绚丽的花轿,也没有敲锣打鼓的送亲队伍伴随,而是一人背上沉重的行囊,踏上一辆班车、一趟火车、一架飞机,独自前行。她们犹如一棵棵移植的树木,从熟悉的故乡,被连根拔起搬运到了他乡,在疼痛中渐渐地融入陌生的土壤。
  对于女人而言,从古至今,回娘家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诗经》中的《国风·周南·葛覃》写道: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即便是交通发达的今天,远嫁他乡的女子,回娘家的路,依然是她们世界里最遥远的路。
  五
  越来越多的女孩离开了竹管洞,也有外地的女孩嫁到竹管洞。娶妻嫁女不要离开竹管洞,已经成为历史。
  班车在黄昏开进村庄,一路尘土飞扬,它不停地鸣笛,似乎在宣告夜色降临。班车抵达终点,它停靠在村庄小卖部旁。表哥牵着一个女孩从班车上下来,女孩的到来顿时在村庄引起一片躁动,父老乡亲们纷纷站在屋檐下看着他们。身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将暮色的村庄照得无比明亮。
  表哥和女孩行走在坑坑洼洼的马路上,女孩脚上红色的高跟鞋在地上磕磕碰碰,表哥搀扶着曼妙高挑的她缓慢前行。最后,表哥干脆弯腰蹲下,背起女孩在村庄行走。表哥背着女孩途经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道,踩在细小瘦长的田埂上,穿过晚风吹拂芦苇摇曳的河岸……
  他们要经过一条河流,两条笔直的杉木架起了一座桥。不深不浅的河水在哗啦啦流淌,流过河床一块块褐色的石头。表哥双脚踩在杉木上,桥面微微颤抖,背上的女孩吓得大声尖叫。她闭上眼睛,紧紧地趴在表哥背上,双手搂住他的脖子。
  这是第一个嫁到竹管洞的外省女孩,她来自一千五百多公里外的天府之国——四川。女孩皮肤洁白,白嫩的脸蛋像是可以挤出水来。她长着一张修长的脸,一双迷人的大眼睛,一副小巧玲珑的鼻梁,一张樱桃般性感的小嘴……说到女孩的美丽,不管是村庄的男人还是女人,都惊讶得下巴差不多都要掉落了。竹管洞的人只是在电视里或画报中才见过如此美若天仙的女人。现在,她来到了竹管洞,成为这里的媳妇,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仙女下凡。
  这是表哥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他每天牵着女孩在村庄来来回回,明显是在炫耀。很快,女孩怀孕的消息在竹管洞传开,她应该是有了表哥的孩子,才千里迢迢跟他来到村庄。这对于表哥而言,无疑是双喜临门。很快,他们就顺理成章举办了结婚酒席。半年之后,表嫂生下一个女儿。
  为了生计,表哥不得不外出务工,他将表嫂和刚刚出生的孩子留在了竹管洞。没有表哥在身边,表嫂根本无法适应穷乡僻壤的生活,她感觉竹管洞简直就是一个牢笼,自己就像一只被禁锢的小鸟,抬头仰望,只能看到一片狭窄的天空。每天,表嫂以泪洗面,她后悔自己怎么嫁到这样一个鬼地方。加上刚出生的孩子整天哭闹,表嫂更加心烦意乱,她变得有些抑郁,并且越来越严重。她在竹管洞一刻也待不下去了,终于在一个清晨踏上班车离开了村庄。她望着四野茫茫的群山,心里应该没有丝毫留恋,要不然她怎么会舍得未满周岁的孩子呢?从此,她再也没有回来。
  十多年过去了,表哥的孩子在村小读五年级了。她长得和她母亲一样,是一个美人坯子,皮肤洁白,五官完美。她不知道自己母亲是谁,去了哪里。其实,和她一样,村庄的人都不知道。每年春节表哥回到村庄,左邻右舍就问:“你那漂亮的四川老婆呢?”表哥被问得一脸茫然,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女人在哪里。后来,表哥春节也很少回村庄了。那个美丽的四川女人,应该早就成了别人的女人,而表哥却一直单身。
  越来越多的外来媳妇离开了竹管洞,她们就像搭错了车的乘客一样,等反应过来,就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成为竹管洞匆匆的过客。竹管洞里和表哥一样,媳妇跑了的单身汉比比皆是,年轻的他们又是爹又是娘,开始了自己孤寂而漫长的余生。再婚,对他们而言,比登天还难。除了媳妇跑了的单身男人,竹管洞更多的是未婚的超龄男子。
  竹管洞的女孩纷纷嫁到了远方,而外地的女孩却不愿意嫁来竹管洞。婚姻大事,成为竹管洞人最头痛的事,不仅让到了结婚年龄的男子伤透了脑筋,还让一家人也跟着整天发愁。
  现在,农村婚姻嫁娶程序变得简单。一般不会有察家、做亲家座、扎庚、送节等复杂的程序,大多数简化为只剩“过礼”这个关键的环节。如今的高价彩礼,就像一座大山压在竹管洞人的身上。不知不觉中,竹管洞娶一个媳妇聘金和彩礼少则十几二十万元,多则五六十万元,平均也要二十万元。除了彩礼,男方还需要花几十万元盖一座漂亮的大房子。
  这就是两座大山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天空蓝得就像一片海洋,白色的太阳照射在绿油油的田野上。我站在竹管洞隔壁乡镇一个陌生的村庄上,河岸知了的噪声将这里搅动得无法安宁。一场商议聘金的拉锯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我看着艳阳高照,变成夕阳西下。
  这是我堂弟娶媳妇“过礼”的日子,女方提出的高价彩礼,是一个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屋内偶尔发出争论的声音,更多的时候是沉默。二叔从屋内走出,蹲在屋檐下,沉默不语。我看着苍老的二叔,他的背影就像河对岸突兀的山,显得无比沉重。
  几个月之后,在一个明媚的冬天,一串名牌轿车鱼贯而入开进竹管洞,每一辆车都一尘不染,崭新得闪闪发亮,就像是刚刚从4S店开出来的。前头的婚车放置了一簇巨大的鲜花,车队每辆车都贴着通红的“囍”字,两旁系着喜庆的气球。一名摄像师从轿车的天窗钻出来,举着摄像机记录着这一幸福的时刻。
  在阵阵鞭炮声中,堂弟牵着新娘的手从轿车款款走下,他们缓慢走在红色地毯上,走向古朴而神圣的祠堂。神台两侧贴着烫红的对联,横批为“宜室宜家”,一对红色的蜡烛正在神台中央燃烧,活跃的火苗不停地往上蹿动。在人头攒动的祠堂,主婚长者高举一只雄鸡喊道:“日吉时良,天地开张,娶亲归堂,归得早,正当好;归得迟,正当时……如有凶神并恶煞,自有雄鸡来抵挡。金刀落地,夫妻齐眉;金鸡在手,天长地久。”长者将雄鸡脖子割出血,拎着滴血的公鸡绕着新人连转三圈。
  鸣炮奏乐的声音犹如子弹一般穿越祠堂,主婚长者拉大嗓子呐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作者简介:欧阳国,1987年生,江西兴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青年文学》《天涯》《散文》等刊。已出版散文集《身体里的石头》。获丰子恺散文奖。现居南昌。】


美文摘抄和赏析
然后小女孩又从床上爬起来教导“坏蛋”改邪归正…… 这是小时候一个人的闹剧,一个人分饰两个...遥望更险峻的山崖;探得了瑰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

美文摘抄
给初生牛犊子一块征战的阵地给才闯世界者一个发展的舞台给阳刚男儿巴山夜雨的婉约给阴柔淑女野渡孤舟...饮尽中山之酒,蓦然回首,惟见杨花过无影。又是雁去雁归,我等待轻鸿,却又不知牵念着谁,迷茫地飞。

美文摘抄和赏析
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赏析: 从具体内容和写作技巧来说,本文可谓引用传说,开篇不凡;...

美文摘抄唯美
石榴子儿也出来热闹一下,他们把屋子挤破落到地。 29、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经典美文摘抄
经典美文摘抄 篇10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

350字美文摘抄:生命不轻言放弃,漫长的人生中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一出生就注定了成功,也没有人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成败的结果取决于过程,取决于自己,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坚持不懈,永不言弃,那便无悔于天地。让我们一起努力地坚持,努力为之而奋斗。 查德威尔是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但她并不满足,决定超越自己,她想从卡塔林那岛游到加里福利亚。旅程...

散文佳句的赏析
曾经的很多个夜晚,不想再匍匐于现实的尘世俗染里,然后逆着月光,品味着中国风的阳春白雪,奢求着那...还有那日日的皱痕,年年倚井盼归堂的眷恋,是太行之行带给我的最美的感动.物言无情人有情,无言泪已...优美散文摘抄加赏析【篇一:优美散文摘抄加赏析】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一)《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生活是一...

美文摘抄
600字美文摘抄:品茗心情 宁静的夏夜,独坐都市静寂一隅.一杯香茗,一缕清香.在氤氲的茶香里品味心情.品味生活.音乐幽幽的弥漫于空气之中,心情如溪水一样静静流淌. 淡月染西窗,我在清柔的月色中独守飘逸,在如水的宁静中品味隽永.生活如一杯清茶,虽然很淡,却总是有缕缕的清香.悠闲时,沏一壶清茶,静品红尘往事,...

美文摘抄
美文摘抄 篇1 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 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大地会对你微笑,天空也会对你微笑,世间万物都会对你微笑,让一天快乐地开始,也欢乐地结束。 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微笑能让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微笑能让你保持好心情;微笑能让有矛盾的人儿重归于好;微笑能让烦恼通通地远离你,预约微笑吧,保持好心情! 我最...

美文摘抄
洪湖之滨,半城之阳,地居高岗,迎湖遏浪,墓隐丹枫,塔耸碧云,花草松柏,四季常青,每当“清明”祭扫,人群络绎不绝,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 洪泽湖镇...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鸡”于大堤之上,以此镇水。如今已是虎归森林,鸟飞远去,只有憨厚的铁牛与洪泽湖朝夕相伴,...

路桥区19352034112: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用在怎样的文章 -
厨人显普乐: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之子于归③, 宜其室家④.桃之夭夭, 有蕡⑤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灼灼其华.】花儿开得红灿灿.【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室家.】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有蕡其实.】丰腴的鲜桃结满枝.【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家室.】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其叶蓁蓁.】叶子长得繁密.【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家人.】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可以用来言情 感情方面

路桥区19352034112: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是什么意思?只要一句解释 不要一大篇文章 -
厨人显普乐: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灼灼其华——花儿开得红灿灿.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室家——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有蕡其实——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家室——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其叶蓁蓁——叶子长得密稠稠.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家人——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路桥区19352034112: 要一篇关于诗经的赏析文章 -
厨人显普乐: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桃夭》属于汉唐古典舞,表现了姑娘待嫁的心情.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

路桥区19352034112: 之子于归歌词解析,歌词很多用词不懂意思,希望可以解释分析 -
厨人显普乐: 歌词对应原著《华胥引》会比较好理解,电视剧多有更改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主要是写叶蓁与苏誉,其中附有柸中雪情节,电视剧貌似对柸中雪删除所以不像其他单元有自己的主题曲 女:雁回顾 踏遍故城寒芜(叶蓁国...

路桥区19352034112: 以“ 凤头、猪肚、豹尾 ”为题,一篇800字文章,文体不限 -
厨人显普乐: 一篇作文,凤头猪肚豹尾――美文. 一番事业,凤头猪肚豹尾――成功. 一只动物,凤头猪肚豹尾――奇兽. 人生,凤头猪肚豹尾――?不敢苟同. 人这辈子你要是活出了个凤头猪肚豹尾,你是个怪物――毋庸质疑. 童年是人生的头,每个人生的头...

路桥区19352034112: 有关oppo手机怎么更新英语励志短文摘抄 -
厨人显普乐: 如果你说的是第三方app的话,可以到软件商店,我的,应用更新,更新升级软件

路桥区19352034112: 画出高的是麦子 矮的是豆荚这篇文章好的句子 好在哪里 -
厨人显普乐:【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篇文章好的句子是;运用色是黄黄的麦子,绿绿的豆荚,青草油油,还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那时候,麦子和豆荚都诱惑我们,我们都忙碌起来了........整篇文章用对仗手法来描写,是这篇文章鲜活、生动起来. 采纳加分哦.

路桥区19352034112: WORD中怎样一键复制整篇文章 -
厨人显普乐: ctrl+a 全选后 ctrl+c复制 ctrl+v黏贴

路桥区19352034112: 我想要描写终成眷属的诗词、简短散文亦可,谢谢. -
厨人显普乐: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

路桥区19352034112: 求《桃夭》赏析【在线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 -
厨人显普乐:[答案] 思想内容: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表现手法: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以艳丽的桃花起兴,祝福新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