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文化

作者&投稿:福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信阳茶文化知识~

  信阳市是河南省主要产茶区,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的90%以上。在早些年,信阳毛尖与国内其他一些著名的产茶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名气不够。与同为中国十大名茶的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相比,名气都远不如别人。二是产量不大。2005年,全市茶叶产量为1.5万吨,而同期云南普洱茶产量为5.2万吨,安溪铁观音产量为4.5万吨,这些茶叶的产量都比信阳毛尖产量大得多。三是产值不高。2005年信阳市茶叶总产值为10亿元,按单产28.9公斤计算,单产值为1928元,而2005年西湖龙井平均单产值达10591元,云南普洱茶产值达到39亿元。其他还有市场占有率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等。2003年4月,信阳毛尖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也经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从而使信阳毛尖茶的生产及市场进一步规范,这对保护信阳毛尖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保护信阳毛尖品牌,保护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信阳毛尖茶的精品名牌优势、应对入世挑战、做大做强信阳茶叶产业,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小毛尖成为地方支柱产业

  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暖温带草类生长。境内大别山逶迤连绵,形成天然的绿色宝藏,是信阳毛尖茶叶天然的家园。信阳毛尖与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同为三大著名绿茶。信阳毛尖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浓”誉满海内外。信阳是中国北纬最高的产茶区,位于江淮之间,大别山和桐柏山的结合部,峰峦叠嶂,云遮雾绕,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奠定了信阳毛尖茶香浓味厚的品质基础。近年来先后兴起、并在国内外各种展评中连获大奖的龙潭、五云山、九华山、仰天雪绿、青峰云雾、新林玉露、文新等茶叶知名品牌,就足以使信阳人为之振奋,引为自豪。信阳毛尖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2005年又成为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Origin)的新成员。信阳市十分珍惜这些荣誉,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信阳毛尖茶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管理,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模式,使信阳毛尖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一方面对信阳毛尖茶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信阳毛尖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使信阳毛尖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公平竞争秩序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成为信阳的一大支柱产业,形成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信阳卢氏茶叶有限公司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10余家,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百余家。茶农20余万人,经营信阳毛尖的商户遍及全国各地,信阳毛尖已成为信阳的一大支柱产业。

  地理标志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它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该地域的全体群众,不仅增加了农民个体的收入,也有效推动了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目前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带动了多业联动发展。地理标志在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两个环节中发挥了连接与纽带作用,农民通过公司订单参与市场竞争,商标意识逐步增强。市场通过地理标志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公司+地理标志(商标)+农户”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目前信阳市茶园面积已达5万多公顷,开采投产面积近5万公顷,年产春茶干茶800多万公斤,夏茶600多万公斤,总产值8亿多元,社会总投入(包括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经营增值)12亿元以上。现全市茶叶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近130个,行政村近1300个,有国营、集体、个体等各类茶场1200多个,形成了茶叶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品牌效应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证明商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保证其指向的商品或服务品质独特、质量上乘,一方面能够提醒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注重保证商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能使消费者立刻知道该商标指向的农产品产于何地,品质如何,产生信任感和选购欲望。这种基于对信阳毛尖这一名牌农产品质量的信任确立了信阳毛尖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进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2003年信阳毛尖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信阳市出台了《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划定的信阳毛尖茶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原产地域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茶叶品牌的高效应。截至目前,固始县九华山茶场的九华山牌信阳毛尖、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文新牌信阳毛尖、固始县仰天洼茶场的仰天雪绿牌茶叶、河南新林茶业有限公司的新林玉露牌蒸青绿茶、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龙潭牌信阳毛尖荣获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信阳毛尖茶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链条迅速加长,经济效益蔚为可观。茶叶已成为信阳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信阳茶文化-毛尖的起源发展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 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 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 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 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 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条小溪边。 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 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 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估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 ,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 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 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 ,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 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 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 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然,这只是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阳 毛尖确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明,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 有两千余年,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 一;相传武机时天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 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 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漂洋过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夺 得金奖;1958年,“龙潭牌”特级、一级信阳毛尖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 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 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浓”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全国 名茶仅两枚金牌,“龙潭牌”信阳毛尖不仅与“西湖龙井”并驾齐驱,且在 色、香、味上更胜一筹。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 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阳茶文化-毛尖的功能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形状细、圆、光、直并多白毫,茶质清香、味浓、汤色绿,因茶叶节茸毛显露,紧直峰尖而称之为“毛尖”,信阳毛尖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具有强身健体作用。信阳毛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尖、有机酸、芳香物质和维生物A、B1、B2、C、K、P、PP等以及水溶性矿物质。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能。具有医疗功效。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压。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促使人体血管壁松弛,并能增血管有效直径,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消除脉管痉挛。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对松弛血管壁的效应更显著;临床证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受血管紧张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紧张素活力,就能达到降压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对人体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常饮茶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不饮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饮茶能促进脂类物质转化吸收。由于茶叶中具有嘌呤碱、腺嘌呤等到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可与磷酸、戊糖等物质形成核甘酸,核甘酸类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对脂类物质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含氮化合物具有极妙的分解、转化作用,使其分解转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质,从而达到消脂作用。
  茶叶具有净化人体消化器官的作用。茶叶中的黄烷醇可使人体消化道松弛,净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同时还对胃、肾、肝脏履行特殊的净化作用,不但有助于脂肪等物质的消化,而且还能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
  茶叶中抗氧化组合提取物GAT具有显著的抗癌物质的突变作用。由于GAT有抑制黄曲霉素、苯并吡等致癌物质的突变作用,故有抑制肿瘤转移的效应;茶叶中含有大量EGCG,它能有效地抑制人体中促瘤剂活性,可有效地防癌细胞的生成;茶叶提取物T—8750剂对胃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硝胺及亚硝基化合物,是公认的主要致癌物质,而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是阻断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活性物质。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强。

  信阳茶文化-信阳毛尖分布概况

  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区皆有种植,荣获国家金质奖 的龙潭牌信阳毛尖的原料则主要来自信阳县西南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 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所产 毛尖茶质量最优。一是高山云雾多,光照适宜,短光波的蓝、紫、红光易被 叶绿素吸收,增强光合作用,使茶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茶叶味香浓。二是 高山雾浓,空气湿润,芽叶持嫩性强,粗纤维少。三是高山日夜温差大,茶 叶经光合作用积蓄物质,有效积累多,故高山茶叶味浓郁。四是高山林茂, 枯枝落叶多腐烂为土,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松软,偏酸性,有利于茶树生 长。五是空气、水质洁净,很少污染,茶叶质量纯正,无杂味。
  除信阳县外,商城、光山、罗山、新县、潢川、固始、信阳市等地皆产 茶叶,并且多出名茶。商城县金刚台、大苏山等地层峦叠翠、去雾缭绕,所 产“雀舌茶”形如鸟雀舌尖,汤钯淡黄微绿,滋味香醇。“银针”茶以谷雨 前采嫩芽焙制外形细直有毫,汤色翠青,入口馥郁。“金刚碧绿”、“大别 山龙井”也各具特色。固始县有“仰天雪绿”,光山县有“苏山茗芽”、“ 净居毛峰”、“赛山翠绿”、“赛山毛峰”,新县有“香山翠峰”,地区茶 叶试验场有“雷沼喷云”。“灵山云茶数千年,古今中外美名传。清香明目 延年寿,长生何湎术仙丹”。罗山县灵山茶也有鲜明的特色,“灵山剑峰” 在1990年河南省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级新名茶,又有“天山香”为代表 的一优质茶相继问世。目前,信阳拥有国家级名优茶1个,省级名优茶14个, 地区级名优茶11个。

  信阳茶文化-信阳毛尖采摘制作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 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 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 制也称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结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为夏茶,采摘 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八、九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 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 说。
  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 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 展;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 对夹叶。三级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 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新鲜芽叶采摘后需及时炒制。炒制的工艺规程是:青叶入生锅—熟锅 —初烘—摊凉—复烘—择拣—再复烘—包装入库。炒制“生锅”起杀青、 初揉作用,叶片软绵,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即全部转入“熟 锅”。除继续起蒸发水份作用外,主要是进行做条、整形加工,并使之发 挥香气。熟锅炒制后,及时进行初烘,彻底毁灭茶叶残余酶的活性,防止 氧化劣变,并初步发挥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状作用。初烘后摊凉2至於小时进 行复烘,复烘之后择拣,再热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叶外,还有 机制。唐代时用水车带动茶磨,将磨碎的茶叶制成团茶;50年代,用过简 易筒形揉茶机和水利揉茶机,大大提高了工效。特别是由信阳县茶叶总公 司、龙潭牌茶叶总厂开发研究的茶叶机械初制加工技术,结束了信阳毛尖 必须依赖手工炒制的历史,把信阳毛尖的炒制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信阳茶文化-信阳毛尖饮用保健
  好茶用好水,好水沏好茶。茶圣陆羽曾有《六羡歌》曰:“不羡黄金垒, 不羡白玉杯......千羡万羡江西水......”乾隆皇帝为求好水饮茶,特制一 银斗,以水的轻重来品评泉水。《红楼梦》中的妙玉则用珍藏的梅树之上雪 水煮茶待客。宋代大政治家、大诗人王安石用三峡水饮茶的故事更是让人津 津乐道:传说,王安石患了痰火之症,需“瞿塘中峡水”沏“阳羡茶”方可 治愈。苏东坡欲过三峡,王安石便托他带一瓮瞿墉中峡水。苏东坡等船过了 中峡才想起此事,因无法返回,便带回一瓮下峡水交王安石。王安石喝了茶 水之后则大呼此水不是中峡水,苏东坡大吃一惊,忙问为何,王安石说:上 峡水泡茶味浓色重,下峡水味淡色清高,只有中峡水浓淡相宜,此水泡茶半 晌方有色,故知为下峡水。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水质对冲茶确实至关 重要。信阳多山则多泉,清碧澄澈,绝无污染,以山泉沏山茶,慢斟细饮, 乐在其中。陆羽《茶经》曾有这样描述: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 ,如听松涛 ,倾泻入杯,云光潋滟,此时幽趣,难与俗人言矣!可见品茶的 乐趣。
  “茶贵新而善藏”。茶叶制作十分不易,要保持茶的色、香、味、形不 变则更加不易。茶山上的茶农炒制出茶叶后,用能装几十斤及至上百斤的白 铁罐装好封牢,放在避光干燥的库房里能持久不变。家庭储藏则有多种方式 ,有将新茶放进白铁罐里,用宣纸包裹燃烧之后除去烟气的木炭里在茶叶之 中,盖严封口。不用铁罐,用无损的暖水胆也可。忌用小罐、小瓶、小盒放 置,启开后再存放则容易变质。可现在好啦!信阳县茶叶总公司笼潮茶叶总 厂,引进力争上游先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兴建的我国第一座茶叶保鲜库, 可使茶叶保持常年三绿(条索绿、汤色绿、叶底绿)及香气永驻、滋味醇爽 常鲜的特色。还要注意,茶叶的吸附力特别强,千万不可与香皂、樟脑等气 味较重的物品存放在一起。
  1992年5月15日至22日,第一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在信阳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00多位宾客参加了茶叶节。开幕式上,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文艺表演,并请著名艺术家和歌星前来助兴,茶节以茶叶搭台,经贸唱戏,成交总 额达7亿多元。从1992年开始,信阳茶叶节将于每年5月举办一次。信阳茶叶节已成为信阳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信阳茶文化-如何选购信阳毛尖
  一般说来,茶叶的品质是由色、香、味、形4个因素构成的。
  一、干看评外形
  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
  其次,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二、湿看识内质
  湿看,就是开汤审评。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一般先取茶叶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然后冲上滚沸适度的开水200毫升左右。开汤后,应先嗅香气,接着看汤色,先尝滋味,后评叶底。
  (1)嗅香气
  茶叶经杯中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 。
  (2)看汤色
  看汤色应及时进行。一般在茶叶冲泡3-5分钟后,倾出杯中茶汤于另一碗内,在嗅香气前后立即进行。凡属上乘的茶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
  (3)尝滋味
  滋味是靠人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一般认为,绿茶茶汤浓醇爽口,属上等绿茶;如果平淡涩口,多为粗老绿茶。
  (4)评叶底
  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家中,生炉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鱼眼起;听那煮茶声,嗖嗖如松风带雨鸣,未饮便先心神俱荡,孤窗外,偶尔传来长长短短的更声。这样的一个夜,真是“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宋朝杨万里亦给了此诗以高度评价:“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诗人以我观物,虽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谓言有尽而禅意无穷。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诗《烘豆》为证:“乍收豆荚已齐檐,薰豆初添火一杯。生怕点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盐。”

1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联古诗千古流传。九州华夏,大凡品茗者,对此联无不知晓。联中所指的蒙山,即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的蒙顶山,名山县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诗云,12‘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13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略)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入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泽,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诗仙李白自号“酒中仙”,他的诗作中咏酒诗占一半多,颂茶的诗只有一首,而这首诗赞颂的正是峡州茶。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有一位远在三峡地区玉泉寺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将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带到金陵(南京)栖霞寺给他品尝,李白饮后诗兴勃发,挥毫写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附诗序:“……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中字禅师仅给李白送去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唯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三峡地区出产茶叶品质之魅力。


14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 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
15皎然的《访陆处士羽》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17著名诗人郑谷游历三峡时,曾亲自品尝了峡茶,并即兴写了《峡中尝茶》一诗:“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前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菊里休夸乌嘴香,入座半瓶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18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19清郑燮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20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阑者,惭非负鼎贤。 (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湋)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羽)
闻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湋)
历落惊相偶,衰赢猥见怜。 (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楼兰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绿笺。 (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湋)
何事重香案,无端狎钓船。 (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湋)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1午后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
清茶一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余或可添诗兴, (文征明)
好向君前唱一篇。 (周文宾)


22唐代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曾邀请友人月夜啜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23苏轼的茶回文诗有《记梦二首》。诗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
序中清楚地记载了一个大雪始晴后的一个梦境。在梦中人们以洁白的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人的歌,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细细地品茶。梦中写下了回文诗。梦醒之后蒙眬间只记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续写了两首绝句: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24清代的黄伯权(清本着名诗人黄遵宪之侄)还创作过一首《茶壶回文诗》,其诗如下: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25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26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由于回文诗的用韵、形式要求苛刻,所以历代留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回文茶诗诗意不够新鲜、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辞意混乱,成为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
[批注] 玉连环
回文诗的一种,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竹枝词
竹枝词是原唐代巴蜀一带的民歌,自刘禹锡仿作后,成为文士竞相习用的文学形式。
竹枝词专以泛咏地方风土为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乡、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几首:
27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28元人马祖常的一首竹枝词:

红蓝染裙似榴花,盘蔬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29明 王稚登一首,专咏西湖龙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
茶绿采芽不采叶,梅花论子不论花。

30清康友祥一首专咏茶器:

州西陶老制茶垆,赤日行天雨伞舒。
一至官场人送礼,陶垆名已传江湖。

31清佚名作《上海洋场竹枝词》咏高大雅致的上海丽水台茶楼:

台名丽水上三层,龙井珠兰香味腾。
楚馆秦楼环四面,王孙不压曲栏凭。

32清周顺侗《篿川竹枝词》描写了当时西乡茶户的生活:
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
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
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白芙蓉。
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二 词
从宋代起,诗人把茶写入词中,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以1黄庭坚最为有名,如《品令》: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零。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下快活自省。
2《满庭芳》:
北苑春风,方圭圆壁,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3《看花四》:
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触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4另外,苏轼有一首《行香子》: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放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三 元 曲
元曲中有相当部份是与茶有关的,如李德载《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下面节录其中的三首:
(一)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未尝。
(七)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 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闻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四 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著名的有
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苏东坡《叶嘉传》
唐庚《斗茶记》
张岱《闽老子茶》
张岱《阳和泉》
张潮《中冷泉记》。南京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天下第一泉”之称。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带领张潮攀登嶙嶙的乱石,到山顶看见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几行字,说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间,必须在子午两个时辰,用特制的铜瓶,用长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间的石窟中汲取。张潮跟随道人答乘夜行船,两天后到了闰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个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这就是中冷窟!”

  信阳市是河南省主要产茶区,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的90%以上。在早些年,信阳毛尖与国内其他一些著名的产茶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名气不够。与同为中国十大名茶的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相比,名气都远不如别人。二是产量不大。2005年,全市茶叶产量为1.5万吨,而同期云南普洱茶产量为5.2万吨,安溪铁观音产量为4.5万吨,这些茶叶的产量都比信阳毛尖产量大得多。三是产值不高。2005年信阳市茶叶总产值为10亿元,按单产28.9公斤计算,单产值为1928元,而2005年西湖龙井平均单产值达10591元,云南普洱茶产值达到39亿元。其他还有市场占有率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等。2003年4月,信阳毛尖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也经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从而使信阳毛尖茶的生产及市场进一步规范,这对保护信阳毛尖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保护信阳毛尖品牌,保护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信阳毛尖茶的精品名牌优势、应对入世挑战、做大做强信阳茶叶产业,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小毛尖成为地方支柱产业

  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暖温带草类生长。境内大别山逶迤连绵,形成天然的绿色宝藏,是信阳毛尖茶叶天然的家园。信阳毛尖与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同为三大著名绿茶。信阳毛尖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浓”誉满海内外。信阳是中国北纬最高的产茶区,位于江淮之间,大别山和桐柏山的结合部,峰峦叠嶂,云遮雾绕,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奠定了信阳毛尖茶香浓味厚的品质基础。近年来先后兴起、并在国内外各种展评中连获大奖的龙潭、五云山、九华山、仰天雪绿、青峰云雾、新林玉露、文新等茶叶知名品牌,就足以使信阳人为之振奋,引为自豪。信阳毛尖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2005年又成为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Origin)的新成员。信阳市十分珍惜这些荣誉,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信阳毛尖茶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管理,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模式,使信阳毛尖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一方面对信阳毛尖茶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信阳毛尖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使信阳毛尖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公平竞争秩序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成为信阳的一大支柱产业,形成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信阳卢氏茶叶有限公司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10余家,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百余家。茶农20余万人,经营信阳毛尖的商户遍及全国各地,信阳毛尖已成为信阳的一大支柱产业。

  地理标志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它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该地域的全体群众,不仅增加了农民个体的收入,也有效推动了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目前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带动了多业联动发展。地理标志在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两个环节中发挥了连接与纽带作用,农民通过公司订单参与市场竞争,商标意识逐步增强。市场通过地理标志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公司+地理标志(商标)+农户”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目前信阳市茶园面积已达5万多公顷,开采投产面积近5万公顷,年产春茶干茶800多万公斤,夏茶600多万公斤,总产值8亿多元,社会总投入(包括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经营增值)12亿元以上。现全市茶叶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近130个,行政村近1300个,有国营、集体、个体等各类茶场1200多个,形成了茶叶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品牌效应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证明商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保证其指向的商品或服务品质独特、质量上乘,一方面能够提醒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注重保证商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能使消费者立刻知道该商标指向的农产品产于何地,品质如何,产生信任感和选购欲望。这种基于对信阳毛尖这一名牌农产品质量的信任确立了信阳毛尖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进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2003年信阳毛尖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信阳市出台了《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划定的信阳毛尖茶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原产地域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茶叶品牌的高效应。截至目前,固始县九华山茶场的九华山牌信阳毛尖、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文新牌信阳毛尖、固始县仰天洼茶场的仰天雪绿牌茶叶、河南新林茶业有限公司的新林玉露牌蒸青绿茶、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龙潭牌信阳毛尖荣获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信阳毛尖茶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链条迅速加长,经济效益蔚为可观。茶叶已成为信阳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信阳茶文化-毛尖的起源发展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 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 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 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 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 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条小溪边。 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 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 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估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 ,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 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 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 ,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 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 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 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然,这只是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阳 毛尖确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明,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 有两千余年,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 一;相传武机时天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 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 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漂洋过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夺 得金奖;1958年,“龙潭牌”特级、一级信阳毛尖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 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 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浓”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全国 名茶仅两枚金牌,“龙潭牌”信阳毛尖不仅与“西湖龙井”并驾齐驱,且在 色、香、味上更胜一筹。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 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阳茶文化-毛尖的功能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形状细、圆、光、直并多白毫,茶质清香、味浓、汤色绿,因茶叶节茸毛显露,紧直峰尖而称之为“毛尖”,信阳毛尖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具有强身健体作用。信阳毛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尖、有机酸、芳香物质和维生物A、B1、B2、C、K、P、PP等以及水溶性矿物质。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能。具有医疗功效。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压。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促使人体血管壁松弛,并能增血管有效直径,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消除脉管痉挛。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对松弛血管壁的效应更显著;临床证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受血管紧张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紧张素活力,就能达到降压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对人体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常饮茶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不饮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饮茶能促进脂类物质转化吸收。由于茶叶中具有嘌呤碱、腺嘌呤等到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可与磷酸、戊糖等物质形成核甘酸,核甘酸类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对脂类物质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含氮化合物具有极妙的分解、转化作用,使其分解转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质,从而达到消脂作用。
  茶叶具有净化人体消化器官的作用。茶叶中的黄烷醇可使人体消化道松弛,净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同时还对胃、肾、肝脏履行特殊的净化作用,不但有助于脂肪等物质的消化,而且还能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
  茶叶中抗氧化组合提取物GAT具有显著的抗癌物质的突变作用。由于GAT有抑制黄曲霉素、苯并吡等致癌物质的突变作用,故有抑制肿瘤转移的效应;茶叶中含有大量EGCG,它能有效地抑制人体中促瘤剂活性,可有效地防癌细胞的生成;茶叶提取物T—8750剂对胃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硝胺及亚硝基化合物,是公认的主要致癌物质,而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是阻断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活性物质。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强。

  信阳茶文化-信阳毛尖分布概况

  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区皆有种植,荣获国家金质奖 的龙潭牌信阳毛尖的原料则主要来自信阳县西南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 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所产 毛尖茶质量最优。一是高山云雾多,光照适宜,短光波的蓝、紫、红光易被 叶绿素吸收,增强光合作用,使茶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茶叶味香浓。二是 高山雾浓,空气湿润,芽叶持嫩性强,粗纤维少。三是高山日夜温差大,茶 叶经光合作用积蓄物质,有效积累多,故高山茶叶味浓郁。四是高山林茂, 枯枝落叶多腐烂为土,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松软,偏酸性,有利于茶树生 长。五是空气、水质洁净,很少污染,茶叶质量纯正,无杂味。
  除信阳县外,商城、光山、罗山、新县、潢川、固始、信阳市等地皆产 茶叶,并且多出名茶。商城县金刚台、大苏山等地层峦叠翠、去雾缭绕,所 产“雀舌茶”形如鸟雀舌尖,汤钯淡黄微绿,滋味香醇。“银针”茶以谷雨 前采嫩芽焙制外形细直有毫,汤色翠青,入口馥郁。“金刚碧绿”、“大别 山龙井”也各具特色。固始县有“仰天雪绿”,光山县有“苏山茗芽”、“ 净居毛峰”、“赛山翠绿”、“赛山毛峰”,新县有“香山翠峰”,地区茶 叶试验场有“雷沼喷云”。“灵山云茶数千年,古今中外美名传。清香明目 延年寿,长生何湎术仙丹”。罗山县灵山茶也有鲜明的特色,“灵山剑峰” 在1990年河南省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级新名茶,又有“天山香”为代表 的一优质茶相继问世。目前,信阳拥有国家级名优茶1个,省级名优茶14个, 地区级名优茶11个。

  信阳茶文化-信阳毛尖采摘制作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 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 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 制也称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结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为夏茶,采摘 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八、九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 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 说。
  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 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 展;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 对夹叶。三级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 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新鲜芽叶采摘后需及时炒制。炒制的工艺规程是:青叶入生锅—熟锅 —初烘—摊凉—复烘—择拣—再复烘—包装入库。炒制“生锅”起杀青、 初揉作用,叶片软绵,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即全部转入“熟 锅”。除继续起蒸发水份作用外,主要是进行做条、整形加工,并使之发 挥香气。熟锅炒制后,及时进行初烘,彻底毁灭茶叶残余酶的活性,防止 氧化劣变,并初步发挥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状作用。初烘后摊凉2至於小时进 行复烘,复烘之后择拣,再热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叶外,还有 机制。唐代时用水车带动茶磨,将磨碎的茶叶制成团茶;50年代,用过简 易筒形揉茶机和水利揉茶机,大大提高了工效。特别是由信阳县茶叶总公 司、龙潭牌茶叶总厂开发研究的茶叶机械初制加工技术,结束了信阳毛尖 必须依赖手工炒制的历史,把信阳毛尖的炒制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信阳茶文化-信阳毛尖饮用保健
  好茶用好水,好水沏好茶。茶圣陆羽曾有《六羡歌》曰:“不羡黄金垒, 不羡白玉杯......千羡万羡江西水......”乾隆皇帝为求好水饮茶,特制一 银斗,以水的轻重来品评泉水。《红楼梦》中的妙玉则用珍藏的梅树之上雪 水煮茶待客。宋代大政治家、大诗人王安石用三峡水饮茶的故事更是让人津 津乐道:传说,王安石患了痰火之症,需“瞿塘中峡水”沏“阳羡茶”方可 治愈。苏东坡欲过三峡,王安石便托他带一瓮瞿墉中峡水。苏东坡等船过了 中峡才想起此事,因无法返回,便带回一瓮下峡水交王安石。王安石喝了茶 水之后则大呼此水不是中峡水,苏东坡大吃一惊,忙问为何,王安石说:上 峡水泡茶味浓色重,下峡水味淡色清高,只有中峡水浓淡相宜,此水泡茶半 晌方有色,故知为下峡水。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水质对冲茶确实至关 重要。信阳多山则多泉,清碧澄澈,绝无污染,以山泉沏山茶,慢斟细饮, 乐在其中。陆羽《茶经》曾有这样描述: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 ,如听松涛 ,倾泻入杯,云光潋滟,此时幽趣,难与俗人言矣!可见品茶的 乐趣。
  “茶贵新而善藏”。茶叶制作十分不易,要保持茶的色、香、味、形不 变则更加不易。茶山上的茶农炒制出茶叶后,用能装几十斤及至上百斤的白 铁罐装好封牢,放在避光干燥的库房里能持久不变。家庭储藏则有多种方式 ,有将新茶放进白铁罐里,用宣纸包裹燃烧之后除去烟气的木炭里在茶叶之 中,盖严封口。不用铁罐,用无损的暖水胆也可。忌用小罐、小瓶、小盒放 置,启开后再存放则容易变质。可现在好啦!信阳县茶叶总公司笼潮茶叶总 厂,引进力争上游先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兴建的我国第一座茶叶保鲜库, 可使茶叶保持常年三绿(条索绿、汤色绿、叶底绿)及香气永驻、滋味醇爽 常鲜的特色。还要注意,茶叶的吸附力特别强,千万不可与香皂、樟脑等气 味较重的物品存放在一起。
  1992年5月15日至22日,第一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在信阳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00多位宾客参加了茶叶节。开幕式上,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文艺表演,并请著名艺术家和歌星前来助兴,茶节以茶叶搭台,经贸唱戏,成交总 额达7亿多元。从1992年开始,信阳茶叶节将于每年5月举办一次。信阳茶叶节已成为信阳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信阳茶文化-如何选购信阳毛尖
  一般说来,茶叶的品质是由色、香、味、形4个因素构成的。
  一、干看评外形
  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
  其次,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二、湿看识内质
  湿看,就是开汤审评。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一般先取茶叶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然后冲上滚沸适度的开水200毫升左右。开汤后,应先嗅香气,接着看汤色,先尝滋味,后评叶底。
  (1)嗅香气
  茶叶经杯中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 。
  (2)看汤色
  看汤色应及时进行。一般在茶叶冲泡3-5分钟后,倾出杯中茶汤于另一碗内,在嗅香气前后立即进行。凡属上乘的茶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
  (3)尝滋味
  滋味是靠人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一般认为,绿茶茶汤浓醇爽口,属上等绿茶;如果平淡涩口,多为粗老绿茶。
  (4)评叶底
  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有关于茶文化的文章3篇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文章,一起来看看。有关于茶文化的文章1 茶与道 茶,喝的人可着实不少,但能品味的人却实在不多。道,说的人可多如牛毛,但能领悟的人却少之又少。然而,茶道绝不是...

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欣赏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1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 方法 研究 摘要: 以茶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出以物质层面———茶 种植 、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和以精神层面———茶艺、茶诗词、茶境、茶 传说 为切入点的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

很想了解有关茶文化的知识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 、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

道教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文化发展历史
与佛教极其重视茶文化一样 ,众多的道教茶文化事象也成为茶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道教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道教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真人道士品茶,带上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超尘脱俗的意识,从而赋予中国茶文化空灵虚静的意境。唐朝道士李冶、施肩吾、吕岩 洞宾 、郑遨 ,五代时期高...

茶文化的介绍
唐代著名品茶家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成为历代推崇的“茶圣”、“茶神”。世界上第一部专论茶汤与水质关系的专著——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也成书于唐代,均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

中国茶文化
带领大家学习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
扩展资料: 茶艺的分类 中国茶艺按照茶艺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四大类: 1、表演型茶艺 表演型茶艺是指一个或多个茶艺师为众人演示泡茶技巧, 其主要功能是聚焦传媒,吸引大众,宣传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 这种茶艺的特点是适合用于大型聚会、节庆活动,与影视网络传媒结合,能起到宣传茶文化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

中国茶文化
带领大家学习中国茶文化!!!

关于茶文化的知识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

茶文化的典故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那茶 文化 的有什么 典故 ?下面是我整理的茶文化的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典故 汉人王褒所写《僮约》记载了一个 饮茶 、卖茶的 故事 。说西汉时蜀人王子渊去成都应试,在双江镇亡友之妻杨惠家中暂住。杨惠热情招待,命家...

安福县19146593514: 你对信阳茶文化,有什么了解,感觉信阳毛尖和其他茶口感上有什么区别? -
琴蝶希柏: 河南的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含蕴. 相传在河南名茶信阳毛尖产地的茶山里,随处可以看见一种尖尖嘴、大大眼、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小鸟.这种鸟叫唤起来可好听啦,因为它爱蹲茶树林,爱捉茶树虫,茶农很喜欢它.据说,茶山...

安福县19146593514: 关于信阳毛尖有着怎样的故事?
琴蝶希柏: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信阳毛尖,因 其条索细圆、紧直有锋芒,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相传在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

安福县19146593514: 信阳毛尖出名吗? -
琴蝶希柏: 常饮绿茶的人,无人不知“信阳毛尖”的品牌.当绿色食品风靡全球的时候,“信阳毛尖” 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令人津津乐道.“信阳毛尖”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因质佳味浓久负盛名.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 毛尖)列为茶...

安福县19146593514: 茶文化800字作文 -
琴蝶希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应运而生,而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节性、文化性等特点[1],深受爱茶人士的欢迎.例如福建安溪盛产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故乡,随着茶文化...

安福县19146593514: 信阳毛尖你们听过吗 -
琴蝶希柏: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信阳县(现为平桥区),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外形细秀匀直,显峰苗,色泽翠绿,白毫遍布.内质汤色嫩绿、鲜亮,...

安福县19146593514: 信阳的特产是什么 -
琴蝶希柏: 土特产品,板栗、银杏、猕猴桃、小枣.当然还有淮南第一茶之称的信阳毛尖茶.毛尖,糍粑,还有热干面

安福县19146593514: 南湾湖都有啥特产? -
琴蝶希柏: 南湾湖上游的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等“五云”茶山和黑龙潭、白龙潭是信阳毛尖茶的正宗产地.信阳毛尖属名贵绿茶,早在唐代就已成为供奉朝廷的贡茶;被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誉为“淮南第一”;1915年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现在茶的生产更具规模,已形成产茶、采茶、制茶、销茶、茶艺表演一体化.来这里不仅可亲眼目睹制茶过程,还可随处买到正宗的信阳毛尖. 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区位优势,悠久的信阳茶文化,优良的南湾鱼文化,构成了南湾湖风景旅游区的丰富内涵. 南湾湖

安福县19146593514: 信阳毛尖始于什么时候
琴蝶希柏: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 ...

安福县19146593514: 信阳毛尖为什么可以成为十大名茶之一? -
琴蝶希柏: 信阳毛尖具有合很好的功效和作用,采摘标准也很高.1990年,信阳毛尖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但是它所获得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是建立在正宗信阳毛尖的基础上,所以选择正宗信阳毛尖是关键.

安福县19146593514: 信阳毛尖是茶叶珍品吗? -
琴蝶希柏: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