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您知道有哪些有划龙舟的活动吗? 您亲眼看到过划龙舟吗?

作者&投稿:无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班 端午节可以开展哪些 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1、故事录音。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 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吃粽子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去喂江里的鱼龙虾蟹;老医师还把雄黄酒倒进江里,想要麻醉江中的蛟龙水兽,以保全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用楝(liàn)树叶把米饭包起来,外面缠上彩丝,慢慢就演化成现在人们最喜欢吃的粽子啦。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用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来欢度端午节。
佩香囊(náng)
端午节里,大人们常常会给小孩子佩戴香囊,有避邪驱瘟(wēn)之意,实际上就是用于襟(jīn)头点缀(zhuì)的装饰。

香囊,就是以丝布缝制的包,里面一般放上朱砂、雄黄、香药,戴在身上能够清香四溢(yì)。当然,香囊还可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或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líng lóng)可爱。
吃五黄
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之为“五黄月”,因为这个时节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黄鱼、黄鳝(shàn)、黄瓜、咸蛋黄和黄酒)。在端午节的中午,江南人家都要吃“五黄餐”——人们把五种带“黄”音的食物混在一起,做成美味佳肴,特别有趣味。

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正好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这一天的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候吃“五黄餐”,可以聚集阳气,抑制(yì zhì)病气,提升精力。
悬(xuán)艾叶菖蒲(chāng pú)
有民谚(yàn)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的时候,插艾和插菖蒲是非常重要的节俗。家家都要打扫庭院,将菖蒲和艾条插在门眉上,或悬挂在厅堂中。还可以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等,制成人形或虎形的包包,称为“艾人”“艾虎”,或制成花环和佩饰(pèi shì)悬挂起来。

艾,又名家艾、艾蒿(hāo),它的茎和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出来的奇特芳香可驱(qū)蚊蝇、虫蚁,还能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qiào)、杀虫灭菌的好药材。

在端午节里,人们插艾和菖蒲的习俗其实是有实际功效的,就是防病驱虫。所以,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人们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叶落归根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简要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了,你们还了解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
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借划龙舟来驱散湖中的鱼。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越、楚三国。之后人们以端午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5、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这8个习俗你都知道吗
点雄黄酒: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特别说明:通过以上关于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这8个习俗你都知道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这8个习俗你都知道吗有个新的了解...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
赛龙舟则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1.划龙舟:划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2.采草药: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采集一些草药来驱邪避瘟。3.挂艾草和菖蒲:挂艾草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相信这些植物可以...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点雄黄酒: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端午节还有哪些民间风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早食,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呢?在评论区里留言吧。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除了吃粽子,赛龙舟。
每年进入芒种之后,气温不断升高,随着滚滚热浪翻涌而至,农忙时节来了,端午也带着浓浓的粽香随后而至。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也有吃煮鸡蛋和蒜的习俗。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习俗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1、吃鸡蛋和蒜 端午节吃大蒜煮鸡蛋是一种习俗,有的地方认为端午节...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
端午食粽 佩香囊 赛龙舟 悬钟馗像 悬艾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点雄黄酒 节日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

河北省13086697525: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柯贱甘霖: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赶药市、挂艾草与菖蒲、打午时水、洗草药水、贴午时符、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薰苍术、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河北省13086697525: 古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
柯贱甘霖: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 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

河北省13086697525: 端午节这天吃粽子(端午传统风俗)
柯贱甘霖: 一、端午节这天吃粽子1、端午节吃粽子,当然离不开端午节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屈原投江的这个故事,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又让我们看到了百姓对...

河北省13086697525: 端午节,你知道有哪些习俗吗? -
柯贱甘霖: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河北省13086697525: 端午节的习俗习惯和来历传说
柯贱甘霖: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带...

河北省13086697525: 端午的特色食俗有哪些?特色习俗有哪些? -
柯贱甘霖: 食俗有粽子,凉糕,鸡蛋(煮的) 习俗:撞鸡蛋,插艾蒿,门上挂葫芦,身上挂荷包手脚上绑彩绳但是记得端午后第一场雨就扔掉彩绳和荷包.还有最好玩的是早晨起早踩青草 叫踏青 当然有条件的可以去赛龙舟. 好像我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了.

河北省13086697525: 端午节有什么样的习俗? -
柯贱甘霖: 在我们那,端午节那天早上要去采艾蒿,然后回来挂到房檐下面,然后小时候是自己叠的纸葫芦,不过现在基本上都是买的现成的,比较好看,然后给它挂在屋子里,比如说灯管下面,窗户上面,再有就是吃茶鸡蛋和粽子了,这个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了.还有一点,小时候妈妈会在我还没有醒来的时候就在我手腕上和脚腕上系上五彩绳,可能是据说用来辟邪的吧,呵呵,就这些了,不知道你满意不!

河北省13086697525: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柯贱甘霖: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河北省13086697525: 谁知道端午节的习俗(短一点,概括)??????急………………… -
柯贱甘霖: 插艾草、蒲草 辟邪 吃“五红”去毒 吃鸭蛋 总之,各地风俗不一样的哇

河北省13086697525: 从《端午节的传说》中我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柯贱甘霖: 陕西老家有吃粽子、鸡蛋(水煮)、大蒜(蒸的),还有龙舟赛划船比赛的,还有跳舞耍龙.好热闹的.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