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犁《度春荒》的阅读习题及相配答案,急!!!!!!!

作者&投稿:希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完《度春荒》的感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你听过这首诗吗?它让我想起了刚刚学过的孙犁写的《度春荒》。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幼年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挖野菜,摘树叶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时经常会旱涝不收,那时很缺粮食,所以这是不得以才吃的,因为战争,因为异族的侵略,因为灾荒,一连很多年在书本上写着:“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这是多么可怕的年月呀!
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么的美好啊,每天我们餐桌上都是白白的馒头,香喷喷的米饭网 ,还有几个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可是我们还没知足,还要向父母要零花钱买小食品吃,家里饭菜的口味不爱吃了,就要到饭店“打牙祭”改善一下生活。
我们的童年,像蜜一样的甜,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因为粮食确实来之不易,希望每个人都成为节约粮食的小主人。

  追求意境之美是孙犁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孙犁非常强调散文作家的时代责任感,认为散文创作应当热切参与和推动现实生活前进。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美好境界。他的前期散文,如《织席记》、《采蒲台的苇》、《服装的故事》等,就是现实生活的美好意境的提炼和反映。对孙犁来说,冀中平原上的一片荷花,一根芦苇都深深地浸润着作者的情愫。《采蒲台的苇》写的是白洋淀人民同敌人一次斗争的故事,它把苇的“骨性”和人民的斗争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白洋淀里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因此,“在战争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时候。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经过作者的铺排描写,“采蒲台的苇”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境。在《服装的故事》中,作者记叙了一段他从延安到冀中途中的故事,他的任务是给女同志赶毛驴。“那些婴儿们,装在两个荆条筐里,挂在母亲们的两边。小毛驴一走一颠,母亲们的身体一摇一摆,孩子们象雏燕一样,从筐里探出头来,呼喊着,玩闹着,和母亲们爱抚的声音混在一起,震荡着漫长的欢乐的旅途。”在这种情景中赶路,虽有旅途的劳累,也自有悠然舒畅的乐趣。

  孙犁还从对往事的回忆中勾画出乡村风俗的隽永意境。《度春荒》一文,在写了家乡父老乡亲挖野草度春荒的艰难情景之后,又写下了充满生趣的美好情景:“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漫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春风吹来,大地苏醒,河水解冻,万物孽生,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他们仍然快乐地跑着,并不感到跋涉。” 这位经历过战争硝烟洗礼、经历过人生大悲大喜的老人,以一种返朴归真的深沉心境,把目光重新投向身边那些平凡的事物,那些记忆深处偏僻的角落,凝神思索,并从中发现某种朴实而永恒的意蕴。他写花、写果、写河、写自己曾有过的书的梦与画的梦,写钢笔的故事、牲口的故事、报纸的故事,写晚秋的白蜡树、故居的老屋,也写自己的病期经历、亡妻无比珍爱的一块包袱皮。他曾这样描写身旁一株普普通通的白菜花心:
  “……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膨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菜花》)


  杨朔本质上是一个诗人。早期的钻研古典诗词、酷爱诗歌创作,是他个性和气质最真实、最自然的流露与显现。他自己曾悦过:“我该是个诗人!”但革命战争把他推向了小说和通讯。他在他创作的前三个阶段里一直是交叉并进地写作着这两种文体,基本上抑制着他的“诗魂”。从《香山红叶》等文章的创作开始,他才找到了自己诗情的喷吐口,一发而不可收地酿制了一篇篇贮满诗意的散文,使作家和作品、为人和为文、气质和风格得到了比较的一致,相对的统一,使他的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杨朔散文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杨朔式的“诗体散文”。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诗为文”的艺术主张,这在散文写作上是独树一帜的。他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要象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这不啻是他在散文艺术王国里的勇敢宣言!散文,历来就是“直说”,所谓“直陈其事”,“直抒其情”,只是讲究“情文并茂”而已;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虽写出了不少情境交融的佳作,相当注重炼意和锤句,开始使散又贮满了诗意,但他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艺术主张,也没有把这种倾询贯彻于他的全部作品。杨朔则不同,他努力标新,大胆走自己的路,揭出了“以诗为文”的大旗,并以自己丰厚的艺术实践证明了它的可行与成功——这正是他比他的前辈们高明、出新的地方。

  杨朔散文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其境界优美、诗意盎然。

  他是造“境”的能手。场面、对话、景观、氛围,他只消精练的几笔白描就能使意境全出,神情毕肖。如在《海市》中,他写奇异的海上幻景,把个海市蜃楼写得影影绰绰、飘飘缈缈,使人读之大有仙风扑面之感;在《泰山极顶》中,他写山是“眉目分明”,写古松是颜色“浓得好象要流下来”,在他的笔下,天光山色,流水松涛,“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在《雪浪花》中,姑娘们嬉戏海边观赏浪花击打礁石、“老泰山”妙语解疑的场面,是那般欢快、奇警,富有境界;而在《荔枝蜜》中,“我”沉吟地望着远方,辛劳的农民们正在水田里俯身插秧,画面又是那般开阔、静谧,令人逻想,杨朔的散文,篇篇都有它独异的艺术天地,而且往往是开篇即能引人入胜,这是很不容易的。在当代散文家里,象他这样具有很强造“境”腕力的作者似难寻觅。

  由于他的散文是“当诗一样写”的,所以很自然地它们就诗意盎然。这个“诗意”,主要表现在作品的整体构思上。象《泰山极顶》里,以“倒展”开来的“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为贯穿线索,当它“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时,文势突然翻跌,点出“我们分明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的主题,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在思想升腾中溢满了浓郁的诗意;在《香山红叶》里,“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的双关写法,使香山“红叶”和“老向导”随着文章内容的渐次展开而逐步靠拢、贴近,终于相互沟通,融为一体,在象征的巧用中漾出了新清的诗意;《茶花赋》中,一句“童子面茶花开了”象诗眼一样,使画出“祖国”面貌特色的“难题”迎刃而解,全文诗意顿生;《樱花雨》中,君子“忍不住”悄声所说的“敢情是罢工吧”一句话,以及她柔和眼神中跳出来的”两点火花”,使“我”深感“错看”了她,“想不到在这个怯生生的心灵里,也隐藏着日本人民火一样的愿望”,在一“抑”一“扬”中使思想升华为动人的诗章。其它,象一只蜜蜂,一堆蚁山,一颗宝石,一盏小灯,一簇浪花,一弯夜月,一尊“鹤首”,一泓泉水,在杨朔笔下也都抹上了“诗”的色彩。他曾这样说过:“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杨朔总是这样在生活中寻觅“诗意”的:他一旦动情就苦苦思索内里的“底蕴”,并凭着他“自有诗心如火烈”的气质、意匠,把它“化”为作品的诗思、境界,这样,自然就“散文亦是好诗篇”了,”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杨朔的散文多写得往复三折,布局精巧。他的文章讲究“起笔”,一般总是先声夺人,起势不凡;然后就波澜跌宕,往复三折,极尽“转弯”之能事,以收“曲径通幽”之妙;最后,多是“卒章显志”,认识骤然升华,顺势翻出新意,从容“点睛”,含蓄止笔。他的这种严谨的结撰功夫,使他的散文作品酷似精心修剪的盆景艺术。

  另外,他的散文的语言是清新俊逸、雅俗共赏的。他写惯了小说,所以“口语”是其文章的底色;他又精通古典,擅长外语,因而又不时地糅入一些颇为雅致的书面词语。这样,就形成了他作品可读、耐读的特有语言风格。

  但杨朔散文也是有其明显缺点的。这个缺点我们可以从更高的美学的层次上来认识它。他的散文除了人们常常说到的具有“诗魂”之外,实际上,它还同时具有通讯性和小说化倾向。这是和他由写通讯、小说(而且写了那样长时间)走向写散文分不开的。艺术散文的题村多为往事回忆(或“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杨朔则不然,他的散文的题材都是相当“现实”的,不是“忆旧”而是“追新”,是未经沉淀的新生活的掠影。早先的《滇池边上的报春花》、《石油城》是这样,后来的《香山红叶》、《雪浪花》还是这样。这一方面固然增强了艺术散文的现实感,使它保持了和生活同步的“新”面貌(这是非常可贵的,是杨朔散文的一大优长);但另一方面却留下了报道气的痕迹。如《海市》,总感到它是报道长山列岛今昔巨变的。《雪浪花》,总感到它是记写“老泰山”遭际、性情的。这样,文章的客观性就会挤压主观性,“它”或“他”就势必会排斥“自我”。这种残存的通讯性,不能不影响艺术散文个性和感情的充分发挥。小说化倾向也是如此。《雪浪花》最典型,它发表后曹禺最早评论这篇作品,就说它是一篇“好小说”①。象这样刻画人物、讲究故事的文章还有《香山红叶》、《海天苍苍》、《百花山》、《黄海日出处》等。即使是象《茶花赋》、《荔枝蜜》这样的作品,那里面也有“普之仁”、“老梁”这样的人物(其实,他们是完全何以更加“淡化”、“虚化”的)。多出现人物,多使用对话,这几乎成了他散文的一个特点。这些,和诗化倾向结合起来,就较多、较重地偏离了艺术散文的内在轨迹。可以说:杨朔散文是独特的、新颖的、有创造的;但它并没有全面体现、充分发挥艺术散文的美学特质。表现“自我”的不足(他几乎没有一篇写“主体”,写“内宇宙”的作品),这是通讯性所造成的:作品人工气的存在,这是小说化的必然影响;文章雕凿痕迹较重、失之太“做”,这又是诗化主张带来的结果——看来,他在进行大胆艺术探索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昂贵的代价。

  散文虽然与诗毗邻,但它永远是散文而不是诗。把散文写成诗(杨朔散文实际上是以“诗”为主导的“多声部”大合唱,交响乐),并不是散文的坦途。但杨朔毕竟是大手笔,所以他还是大致把握住了作品的“火候”、“度量”,做到了独辟蹊径、自成一体;那些学步者也走此“途”(这本非“正道”),则“东施效颦”,了无成就,这是杨朔不能负责的。至于指斥杨朔“粉饰”,更加离谱,既乏“知人”,又未“论世”。评价这样一位有才华、有创新而又有勇气、有操守的优秀艺术家,是应该更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


  秦牧是一位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摇曳多姿,光彩照人。艺术特征鲜明,风格独具,与众不同。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的散文格调高昂,立意深刻,寓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于闲谈趣闻之中,赞美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用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格调统帅作品,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宣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充满了对一切腐朽、污秽、丑陋事物的憎恶之情。他的作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像的艺术手段,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在讲古论今中阐述主题。
  秦牧的作品取材广泛,大到大千世界,小到一粒种子,容量大,几乎无所不包,能够精心地运用材料,各个题材都充满诗情画意,艳丽缤纷,多种表达方式的巧妙运用,写景抒情,叙事议论巧妙融合,景中有情,景中生议,议中升华,叙中产议,叙中融情,秦牧的散文运用表达方式独具匠心。譬喻、警句精彩纷呈,许多内容知识性、趣味性十足,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求知欲望,获得新鲜的美感,他的散文给予读者的教育、影响是独树一帜的。


  刘白羽的散文创作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他曾说过:“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是一个最富有时代感的人”。①他正是一个热烈地追寻着“时代感”的作家。他常常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从中国革命的广阔背景之上,去观察生活、反映现实,力求节奏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革命的足迹。这样,祖国由“黑暗”而“黎明”,而“日升”,而“大放光明”的历史性巨变,就成了他全部作品的主旋律。他说:“从英雄的战争到沸腾的建设生活,我的心随同时代脉搏而跃动,我也就一直继续写下来。现在收集在这里的一些篇只是我写的一部分,不过从中还略微看得出中国血的战斗的一点历史脉络、火热建设的一点闪光。”②刘白羽是一个不倦的战士。他不仅亲眼目睹了“一个旧世界的崩溃,一个新世界的壮大”的过程,而且亲身投入了这场震撼大地的血与火的战斗。因此,他和这战斗的时代是声息相通、结为一体的。时代铸就了刘白羽的创作。他创作中的全部优长及缺憾,都是时代的准确反映和真实记录——了解这一点,是了解刘白羽创作“奥秘”的一把钥匙。

  他的散文的突出特色之一,是他总是以斗争的生活取材,善于表现生活的壮美。

  他喜欢我们这个充满了新与旧、美与丑、光明与黑暗、方生与垂死的尖锐斗争的“革命大时代”,认为只有“勇敢,搏斗,急流勇进才是我们的生活”(《怒海》)。因此,他在选取写作题材时,总是爱剪取那能以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大时代”的一角。这样,炽热的战斗,勇猛的进军,沸腾的工地,雄壮的欢歌,差不多成了他作品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于革命战争,他更是充满了难以抑止的亲近感情。他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革命战争的热情礼赞,《灯火》就是其中写得最浓烈的一篇。即使是写景,他最喜欢写的也是高山、大海,日出、黎明,不灭的灯光、奔泻的江河,以及那在风狂浪险中拚搏奋进的一叶扁舟。他之所以喜爱这种阳刚之美,雄壮之美,自然不是偶然的。他说:

  当我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潮影响,投入革命的激流,冲入战斗的搏斗,我有了崇高的理想与信仰,我受到血与火的锻炼,我的情感思想变了,美的观点也变了。自然,不是旧的一切都抛弃了,而是经过了扬弃,我所爱的,我所写的,就不同了。于是,我的经历、我的修养、我的人格、精神、气魄,熔而为一,成为我的风格。一道万里长江,古今诵咏者何止万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一境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一境界,我写长江自不敢跟人比,但我写长江激流勇进之美,这是我所得之长江,我所爱的长江,我的长江之美。①

  这段话不仅是对他力作《长江三日》的一个极好的说明,更是对他全部散文创作风格的一个最好的概括——赞颂“激流勇进之美。——这,就是他心中的人生,笔下的主题!

  他的散文的另一突出特色,是其作品里充溢着作者的革命激情。

  他认为:“如果作者不把血、感情流注到文章里,文章又怎能有燃烧的热情,有光彩呢?”①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创作体会。他的散文既不象杨朔的巧借人、事,“以诗为文”,也不象秦牧的谈天说地、“知识”密集,他看重的是感情与体验的倾吐。他的作品,一般以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亲闻亲历的事实的联想作为全文的内容,在纵横开阖之中流注以激情的议论,从而使其“燃烧”着一种哲理的光彩。就写法而言,刘白羽的散文是比较道地、比较纯正的。譬如他的《平明小札》中有一篇《急流》,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今天,当我静静的望着深远的夜空和灿烂的星群时,我理解到:那江流上有一条平安的道路,这道路是属于勇士的。勇士乘那奔腾澎湃之势,追风逐电,翱翔自如,转瞬千里;而懦夫还没有进入激流,早已为那显赫的声势所威慑,丢魂丧胆,低头徘徊,而结果也只能使自己和自己所驾驶的船只一道击沉撞碎。

  ……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生活在革命斗争浪涛中的人,应当作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能手,因为急流是永远奔腾前进的。

  这里有的只是激情、感受。其中的“热度”,读之可见。一些论者所说的他作品的“政论”色彩,其实,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种激情所引出的思想的光芒,是“血”和“感情”在注入事实叙述中的一种燃烧。象这样的激情议论,在他的作品中随处能见。他的文章,总是荡漾着这种“战士的豪情”。

  最后,和上述两点相适应,他为文的笔触粗放、雄健,善于以铺排的句式来造成磅礴的气势,长于以绚丽的词汇来显示文采的焕发。他在遣词造句时,往往是笔酣墨饱,任情挥洒,以求其能纵横恣肆、淋漓尽致。在他看来,这壮美的时代正应该配以这壮美的文风。

  作为“进军的号角”、“嘹亮的战歌”,刘白羽的散文自有它的价值、地位;但毋庸讳言,他的散文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取材的相近使文章的思想主旨较为单调、重复;激情的奔放使作品显得直露、散长;壮美的文风有时又带来了内容的空泛、虚夸。特别是这一切在当时严重“左”倾的整体氛围影响下,他因未能分清跟形势与跟时代、空洞的豪言壮语与科学的求实精神的区别而变得较为严重了。

《度春荒》是孙犁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散文,它告诉我们灾荒可以使人变成兽,是可怕的;荒年愁苦难熬,人们应当懂得珍惜丰年的好日子。

文章开头点明作者幼年时家乡经常闹饥荒。接着写“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苍凉动人的《早春剜菜图》:一群衣衫褴褛的乡村孩子,带着小刀,提着竹篮,成群结队地到野外去寻觅、剜取像铜钱大小的一种名叫老鸽锦的野菜。他们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活驱使,漫天漫地跑着,寻视着,欢快并打闹,追赶和竞争,赤着的双脚埋在春天松软的泥土里,依然欢乐而不感到跋涉……

这幅历史的画图,对今天的孩子来讲是陌生的,甚至是很难理解的,但生活在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孩子们,应该说大多数人都曾经从这幅画里走出来。所以说孙犁先生描绘的是许多人熟悉的、心中所有却又笔下所无的东西,这样的文章怎么会不打动人心而引起人们的共鸣呢?

“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只有童年。”这一句当是作者在经历了许多人生沧桑后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饱含着自己意味深长的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不大”二字说明了即使在愁苦面前,童年也是天真的、烂漫的。但并非童年感觉不到愁苦,饥饿的滋味是任何年龄都能感觉到的。“吃不饱就饿”是不用作任何诠释的最朴素的真理。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由自己的童年联想到家乡的过去:在历史上,人民的遭遇是异常悲惨的,因为灾荒,一连很多年都有“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的记录,指出战争是大灾荒、大瘟疫的根源。“饥饿可以使人疯狂,可以使人死亡,可以使人恢复兽性。”这个排比句子说明了灾荒是多么的可怕。继而以曾国藩的日记为佐证,感叹“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比噩梦还可怕的年月!”,行文至此,嘎然而止,使文章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作者的这些闪烁着哲理光辉的句子,在今天、在将来,都具有发人深省、让人惕厉再三的积极意义。笔者以为,这也正是名家名篇之所以是名家名篇的地方。

七、排比 当人们极度饥饿的时候,理智也会沦丧的。也说出了人的本性和本能。八、因为童年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根本就不知道愁苦

关于“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这句话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人吃人,人的骨头被用来烧火,交换自己的孩子来吃。
为什么说:“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只有童年”?
答案:因为他们把为衣食奔波当成了一种乐趣。


孙犁的什么等作品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白洋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度春荒》等

孙犁简介是什么?
第三: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 孙犁的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度春荒》,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春天的美文读书目录(10篇)只要题目就行
春底林野——许地山 窗外的春光——庐隐 春游——成仿吾 春夜的幽灵——静农 春雨——韦素园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清明——丰子恺 小城春色——吴祖光 度春荒——孙犁 岁交春——汪曾祺 蝉春——林斤澜 屋里的春天——艾芜 迟来的春天——黄秋耘 把窗子开向春天——罗大冈 桐子花开的时候——...

孙犁的资料
中国(河北安平)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 出生日期: 1913.4.6 逝世日期: 2002.7.11 职业: 创作、教学、编辑、抗战 毕业院校: 河北保定育德中学 信仰: 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开创抗战文学——“荷花淀派”代表作品: 《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度春荒》

...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主要有赵树里,孙犁,周立波的有哪些作品...
你好!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孙犁著有姊妹篇《荷花淀》《芦花荡》,另有《度春荒》等,周立波名篇《山乡巨变》《暴风骤雨》。这三位与《创业史》作者柳青并称中国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四杆铁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1945年后孙犁以什么为题材创作大量作品
孙犁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1945年回冀中农村 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度春荒》。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善于写:抗战题材 ...

读完《度春荒》的感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你听过这首诗吗?它让我想起了刚刚学过的孙犁写的《度春荒》。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幼年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挖野菜,摘树叶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时经常会旱涝不收,那时很缺粮食,所以这是不得以才吃的,因为战争,因为异族的...

孙犁是算是山药蛋派代表人吗?
不是啦,孙犁写过《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度春荒》,河北人,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呢。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

孙犁散文的意境特点是什么
孙犁还从对往事的回忆中勾画出乡村风俗的隽永意境。《度春荒》一文,在写了家乡父老乡亲挖野草度春荒的艰难情景之后,又写下了充满生趣的美好情景:“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漫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春风吹来,大地苏醒,河水解冻,万物孽生...

孙犁散文有什么特色
孙犁还从对往事的回忆中勾画出乡村风俗的隽永意境。《度春荒》一文,在写了家乡父老乡亲挖野草度春荒的艰难情景之后,又写下了充满生趣的美好情景:“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漫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春风吹来,大地苏醒,河水解冻,万物孽生...

庆安县19839172203: 层次分明的议论性抒情散文 -
祖畅盐酸: (三)下雨天,真好 雨是水的精魂,在绿树间呜咽地歌唱,在荷花中翕忽地蹦跳,在湖面上轻快地奏乐.这一切,似乎能涤尽尘世的浮华,讲演出千年的诗篇. 树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树在山上啜饮着雨后的露珠,扑腾着翅膀的鸟儿...

庆安县19839172203: 孙犁的度春荒中的灾荒可分两部分 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祖畅盐酸: 一部分生活 一部分爱情

庆安县19839172203: 《度春荒》是谁写的?
祖畅盐酸: 是孙犁

庆安县19839172203: 孙犁是算是山药蛋派代表人吗? -
祖畅盐酸: 不是啦,孙犁写过《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度春荒》,河北人,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呢.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庆安县19839172203: 度春荒里什么词是跋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的呢? -
祖畅盐酸: 偶影独游——以影为伴.舟车劳顿——形容旅途疲劳困顿,密密麻麻,劳累疲困.旧地重游——重新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有关旅途的词.同“东游西荡”.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信步漫游——随意走走逛逛,独自游览,四处游荡.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到处闲诳.云游四海——指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游目骋观——纵目观望、玩赏山水景物.游山玩水——游览.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胡走游飞——漫无目的:游兴未尽——比喻游玩的兴致还没有完全散尽,行踪不定.形容走远路的艰苦,趟水过河,尽览景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比喻孤单.形容旅途劳累

庆安县19839172203: 关于松的诗句 -
祖畅盐酸: 咏松 陈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

庆安县19839172203: 野蔷薇苔 阅读答案 -
祖畅盐酸: 1.蔷薇的命运很悲惨,尽管它不屈地向命运抗争,但还是惨遭采撷. 2.第一个“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表现了作者对蔷薇的怜爱,第二个“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表现了少年要采蔷薇时,情况的紧急. 第三个“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表现了作者对蔷薇的惋惜. 3.一个“小”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蔷薇的娇嫩,同时,也表现了蔷薇的弱小无法于少年抗衡. 4.蔷薇象征着那些弱小,但与命运抗衡的人. 5.蔷薇自然是受害者了.因为即使蔷薇刺了少年,最后也不幸被采. 6.语言生动、简练. 7.即使我们是弱者,也要与命运抗争,这样,我们一定会有不屈的灵魂.

庆安县19839172203: 关于重阳节的对联 重阳节对联大全 -
祖畅盐酸: 【重阳节祝福对联】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 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 下联:年年重九胜春光.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 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 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上联...

庆安县19839172203: 描写西湖冬天的诗句 -
祖畅盐酸: 有关春的诗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