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的 结合全诗,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作者&投稿:毕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①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

小题1: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 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小题1: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 以 “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 小题1: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小题1: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3分

小题1:(4分)①愁思起于眼前之景。诗人登楼见到的是辽远的荒漠,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不禁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只觉愁绪万端。②愁思起于人生际遇。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交代了作者被贬蛮荒之地,且“犹自音书滞一乡”,诗人与友人同被贬谪,远离故土,彼此隔离,音讯不通,难免产生感叹人生际遇、思念故人之愁。(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小题2:(4分)可从“象征”“双关”“借喻”“赋比兴”“借景抒情”“炼字”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①颔联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以自然景象托物言志——“芙蓉”与“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人高洁的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惊风”、“密雨”象征朝廷上那些猖狂肆虐地打击进步力量的反动势力。②这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示例2】颔联采用赋笔,竭力铺排描摹楼前近景,而且鲜明生动,借景抒情。“惊”“乱”“密”“斜”四字,用词贴切传神,透过这些字词,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暴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残酷无情;同时,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之中抒写了身世之感,这也正如沈德潜所说“言在此而意不在此”。【示例3】就颔联所描绘的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1:试题分析: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小题2:试题分析: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8.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
9.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
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3分)
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以上两句,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城楼,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禁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愁肠百结,异常贴切。这句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别致。这一句既照应了开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发下文的慨叹。
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寓意。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情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全诗用 “赋中之比” 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这首诗原谅是...
1、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唐代〕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2、译文 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急风胡乱地掀动水...

登楼远眺 愁思涌动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及赏析_百度知...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内容是怎样的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内容】: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他...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为柳宗元所作,充满悲凉哀怨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起来看看吧!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赏析】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原文及翻译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系列:唐诗三百首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柳宗元写柳州的诗有什么?
【作品名称】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柳宗元 【作品体裁】诗 登柳州①城楼寄漳汀②封连③四州刺史④ 城上高楼接⑤大荒⑥,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⑦乱飐⑧芙蓉⑨水,密雨斜侵薜荔⑩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⑾文身⑿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1、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2、注释 柳州:今属广西。漳州、汀州:今属福建。封州、连州:今属广东。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白话译文 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令人愁思无限。狂风四起,惊动了水中荷花;暴雨骤下,抽打着墙上的薜荔。想起同遭贬...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及赏析
总的来说,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了他对于人生、友情和世事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柳宗元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他内心世界的窗口。

洪江市13038053547: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表达的情感及诗人情感有什么变化 -
任嘉脑安:[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情感基调:“愁”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

洪江市13038053547: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全文
任嘉脑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

洪江市13038053547: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任嘉脑安:[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

洪江市1303805354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主题是什么 -
任嘉脑安:[答案] 这首诗就是作者被贬柳州时为一同遭贬的四位友人而写的.柳宗元到了柳州任职以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某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于是感物起兴,触景生情.朝廷的昏庸,友人的疏离,愁情思绪油然而生,于是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

洪江市13038053547: 登柳州城楼宬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译文 -
任嘉脑安:[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

洪江市1303805354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①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登柳州城... -
任嘉脑安:[答案]小题1:(4分)①愁思起于眼前之景.诗人登楼见到的是辽远的荒漠,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 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

洪江市1303805354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 -
任嘉脑安: 第二联中,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试题分析:首先指出描绘出了什么景,对照诗句,抓住意象描绘诗句中的景象;然后结合意象和画面特点,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点评:对于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考试的题型常见的为明考和暗考这两种题型.本题就是一种明考的题型.这种考查题型,往往是几种考查内容的综合.具体作答时,常常用文本对题目进行解说,分析印证题目就可以了.

洪江市13038053547: 柳宗元写柳州的诗有什么? -
任嘉脑安: 【作品名称】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创作年代】唐朝【作者姓名】柳宗元【作品体裁】诗 登柳州①城楼寄漳汀②封连③四州刺史④城上高楼接⑤大荒⑥,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⑦乱飐⑧芙蓉⑨水,密雨斜侵薜荔⑩墙. ...

洪江市1303805354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内容是怎样的 -
任嘉脑安: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内容】: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作者】: ...

洪江市1303805354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柳宗元 求诗…… -
任嘉脑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