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持戒 修订 发慧

作者&投稿:暨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持戒的神奇力量~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由此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著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 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持戒的用心处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涂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则学佛主义亦尽。故三归五戒,是导世之良津,拔苦与乐之妙法。欲脱生死黏,去烦恼缚,非五戒不为功。故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绝。”夫 “戒”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圣之工具。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觉。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

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佛遗教经》
-----------------------------------------------------------------------------------------------------
在经典中我们是可以了解持戒的重要性的,简单说,持戒乃是守护福德功德的金刚铠甲!以戒为师!
下面提供部分摘录:
1.若人求大善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
何以故?
譬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
——《大智度论~卷第十三~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

2.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大方广佛华严经》(佛驮跋陀罗译本)

3.不持戒人,虽有利智,以营世务,种种欲求生业之事,慧根渐钝;
譬如利刀以割泥土,遂成钝器。
——《大智度论~卷第十四~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之余》

4.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5.佛言布施持戒。现世得福。——《犍陀国王经》
6.一切皆由业  布施得财富
  持戒生天上  若无布施缘
  威德都损减  定慧得解脱
  此三所获报  十力之所说
  此种皆是因  不应扰乱我
  是故应修业  以求诸吉果 
——《大庄严论经》

7.天复请曰:谁为最安乐?谁为大富贵?谁为恒端严?谁为常丑陋?世尊告曰: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天请问经》

8.勿自恃持戒,轻毁犯戒者;
恃戒凌于人,是名真破戒。
——《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五~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一~开化长者品第一》

9.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10.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优婆塞戒经》


11.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说四十二章经>


12.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菩萨璎珞本业经》


13.佛告药上:“善男子,法聚者,名曰净行。净行者,能离一切不善之法。善男子,汝见如此少众生不?”药上白佛:“唯然,已见。”佛告药上:“此诸众生离邪淫故,必得诸陀罗尼,必得具足一切诸法。”
——《僧伽吒经》

14.世尊。行梵行者甚为希有。何以故。世尊。如来行难得。佛告一切勇。如是善男子。梵行难得。若行梵行。若昼若夜常见如来。若见如来则见佛国。若见佛国则见法藏。临命终时其心不怖。不受胎生无复忧恼。不为爱河之所漂没。——《僧伽吒经》


15.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大般涅盘经》

16.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戒。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何以故。依因净戒根本力故。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菩萨摩诃萨住于持戒。能与一切天人作大福田。复能满足施者功德。——《法集经》

17.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长阿含经》

18.如依大地一切药谷卉木丛林皆得生长。如是依止极善护持四根本戒。一切善法皆得生长。如依大地一切诸山小轮围山大轮围山妙高山王皆得安住。如是依止极善护持四根本戒。——《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19.信佛禁戒法, 修习于智慧,
   以净戒具足, 速疾成菩提。
   精进为第一, 生净佛国土,
   宣说善法要, 摄护诸众生。
   具足慈悲心, 修行净梵行,
   具解脱知见, 成如来善名。
   世间之父母, 菩提心第一,
   说此法门者, 第一善知识。
   听此法门者, 必作无上尊,
   具世尊十号, 寂灭心相应。”——《僧伽吒经》


20.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
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
——《优婆塞戒经~五戒品》


21.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淫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
——《佛说骂意经》


22.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有慧则有戒,有戒则有慧;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婆罗门名)——《佛说长阿含经》


23.若人持戒当得见佛。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持戒得名闻。持戒获安乐——《佛说大乘戒经》

戒定慧是佛教三学,可以概括小乘修学的全部内容。
所谓执戒,就是遵守佛教的戒律,作为比丘与比丘尼应当执具足戒。如果是居士,执五戒即可。
所谓定,本意是使得精神专注于一境。小乘修习禅定,就是所谓的灭尽定,它可以断除一切烦恼,最后取无余涅盘而解脱生死轮回。
所谓慧,指的是佛教智慧。主要指的是修习禅定的过程中产生的智慧,也就是三明六通中的“三明”:天耳智通、宿命智通、漏尽智通。其中的漏尽智通为佛教专有,唯阿罗汉所能证。
对于戒定慧三学的关系,佛教的说法就是:由戒得定,因定发慧。

戒,定,慧是三无漏学,也就是成佛的三个台阶,三个门,学佛弟子通过三个门其中任何一个门,可以进入佛门,小乘有这样修行的,比如修行禅定的,不过按照大乘修行原则,首先修戒,佛学裏面的戒,其实戒就是我们说的法,戒的全称叫戒律,戒律有很多很多,有在家居士戒,有出家人的戒等等。受戒是大法师给修行人按照佛法戒律规定的条件,告诉修行者不得违犯的条件,例如五戒的杀是杀生,盗是偷盗,淫是邪淫,妄是说大话假话,酒是不喝酒,这些东西一旦学佛者认可,就不能违犯,这就叫持戒,持戒者可以持一项,或者多项,由在家修行者自由选择,出家人有的基本戒律是必需持,有的是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持高层次的戒,比如菩萨戒,就是这样。犯戒就是犯罪,应该受到处分的。由於持戒才能修行好定,定是定力,所谓定就是对世上所有的形形色色,一切活动行为,物质等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贪欲,就是心定,没有一切妄念。所以戒修行不好,修行定是无从谈起。至於修行慧,只要戒和定修行成功,慧就自然的园满了,这可不是我们人理解的聪慧,这是佛家的慧,一个佛学修行者,能够达到这个层次,他就不是一般的修行人了,他能对这个世界裏面方方面面的事和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明心见性,返朴归真了。差不多是佛了。修行很难啊,不过看看近百年还是有成就的修行人。讲解的粗浅,漏洞百出,切磋交流,请指正,祝你早成就,仅供参考,阿弥陀佛。


兰西县13158541239: 佛教修戒定慧的目的是什么戒定慧有什么作用 -
陈没滢阿端: 戒定慧可以理解为佛教的修行过程和不同的修行境界,是佛陀教导我们的自我培育.修戒,能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能致力于内心平静;修慧,能培育智慧,它们也是次第的关系,修行者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

兰西县13158541239: 佛法的三学是什么? -
陈没滢阿端: “三学”是指佛教修持的戒学、定学和慧学,“三学”包括了佛教思想的全部内容. 戒学,即戒律之学,泛指佛教为出家僧尼和居家信徒所制定的一切戒律仪规.按内容可以分为止持戒和作持戒两种.止持戒是指“止非防恶”一类的戒律,包括...

兰西县13158541239: 戒定而慧生 什么意思 -
陈没滢阿端: 持戒,就能慢慢得定,有了定力,真实的智慧就会自然流露出来.持戒,得定,开智慧,这是修行的不二法门.南无阿弥陀佛

兰西县13158541239: 佛教中的三学 -
陈没滢阿端: 佛教中的三学 ,指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专门对治众生贪嗔痴习气的.《楞严经》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兰西县13158541239: 什么是 戒 定 慧 -
陈没滢阿端: 三个字 '闻思修' 闻是听闻佛所说的法语 思是学来了这些个道理后,要思维他,要活用到生活中 修是在生活彻底的落实 你没得着这个道理硬戒是非常痛苦的,你若学到了佛所说的大法,得佛助力,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要学习啊,看些入门经典...

兰西县13158541239: 修行之人都是如何修行的? -
陈没滢阿端: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

兰西县13158541239: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陈没滢阿端: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兰西县13158541239: 持戒是什么 - ---
陈没滢阿端: 持戒是六波罗密之一,释迦牟尼在涅槃前告诫弟子:以戒为师.就是要佛家弟子用神圣的戒律来规范行者的行、坐、住、卧.来达到走向彼岸的目的.“维摩诘经/佛国品”中提到:“持戒是菩萨净土.”清净的持戒,当下进入灵性的清净,能够...

兰西县13158541239: 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陈没滢阿端: 持戒律,修禅定,悟智慧.

兰西县13158541239: 如何禅定? -
陈没滢阿端: 因戒生定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