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背景与早期基督教艺术 古埃及宗教观念与金字塔建筑的关系

作者&投稿:剑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字塔建筑与古埃及宗教观念之间的关系~

  早期基督教徒几乎一致同意这样一个观点:上帝的所在,绝对不可摆上雕像。雕像跟圣经里谴责过的那些木石偶像和异教偶像太相象了。


  在西方最早的基督教艺术发现于地下墓穴,在长长的通道——实际上是地下城的墙上,墓穴排成一层层,用刻有死者姓名的石板封闭。时而有一个凿成拱形的更为庄严的墓——名人或殉道者的安息处通道内有一个拱形的奠堂。奠堂常常饰以灰幔或壁画,壁画装饰的指导思想是基督教徒的灵魂在挣脱尘世桎梏后被召往未来世界。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作用下,他们对形式本身毫无兴趣,满足于从希腊造型习俗中借来的范例,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形式背后的思想。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基督教脱离秘密状态,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时为止,那时它以夸大的方式欢庆其胜利,为此,基督教帝国的艺术可称之为凯旋式艺术。

  这一胜利的最显著结果是创造了覆盖新宗教的建筑。希腊—罗马寺庙的不方便及其偶像崇拜的附属物,使新的迷信拒绝以它作为一种可能的形式。寺庙及其列柱门廊,作为神的住所—唯僧侣方能入内—是从其外观着想的,而教堂则是全体信徒的集会场所,他们一视同仁地被召来共享神恩。因此教堂必须具有宽大的空间。罗马的长方形教堂,被作为基督灵魂的象征,应该完全转向内在世界—的外表,是一座毫无装饰的建筑。其内部则相反,布满奢华的装饰,给信徒以一个超自然的地方之印象。


  再来看看建筑对造型有着怎样的影响。

  石棺是大理石巨作,从二世纪以来,异教徒用以安放尸体,当时在东方宗教—包括基督教的影响下,土葬代替了火葬。在早期基督徒的想象中,基督的形象是以为长头发的年轻人,在他们看来,那还不仅仅是几百年前在巴勒斯坦发生的一桩神妙奇迹而已,那是体现在基督教会中的基督的永恒力量的标志和表现。当时,艺术的真正创新是人物马赛克。马赛克,在希腊艺术中是以图画的形式装饰路面,现在则置于墙上,这一切似乎在现在看来有一点啼笑皆非,我们在室内装修中经常看到的状况竟出处与早期基督教的虔诚意念。

  马赛克的手法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陌生,就是用石块或玻璃块精心拼制而成的镶嵌画。而当时在教堂中使用的这一手法由于其手法的新颖,及所营造的场景却使教堂内部显得辉煌肃穆。

  宗教是对高于人类的力量的一种抚慰或调解,据信这些力量指引并控制着自然和人生的进程。”
  ——弗雷泽①

  一,灵魂不死论
  关于古埃及人对死亡的态度,《亡灵书》上有这样的记录:
  “-啊!阿图,为何我要去到那墓地,那沉寂之地,
  其中没有水和空气,又深又黑,什麽都没有,
  人只能静心生活,没有任何肉欲的享受?”②
  对死亡的深深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古埃及人不愿接受死亡。他们宁愿相信现世短暂,来世永恒。肉体的死亡只是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尼罗河西岸成为埋葬之地,那是每天太阳落下的地方,死者的灵魂也应在那里安息。
  希罗多德讲到了埃及人的“灵魂不死”时说:“……埃及人还第一个教给人们说,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而在肉体死去的时候,人的灵魂便进到当时正在生下来的其他生物里面去;而在经过陆海空三界的一切生物之后,这灵魂便再一次投生到人体里面来。”③
  可如何才能灵魂不死呢?古老的埃及人先把永恒的来世先赋予了神,再日夜祈祷天上的神也能使他们复活。象征尼罗河和肥沃土地的奥塞里斯神,就具有死后重生的能力,一如尼罗河从枯水期到洪水期,也如尼罗河谷地的植物从枯萎到茂盛。奥塞里斯在来世审判庭上通过称心,决定谁应复活,谁应永远死去。这反映了埃及人的 “今生”和“来世”的二元论的原始世界观。
  死者之灵有3种形式:卡,巴和阿克。“卡”是一个人形体的含糊的概念。”在铭文中,我们发现古埃及人对卡的定义是:‘力量,财富,养料,繁盛,效力,永恒,创造性,神秘力量。’也有人称之为‘身体之外的灵魂肉体’、‘物质与精神世界之间的桥梁。’④”卢克索神庙墙壁上,有一幅极其形象而逼真的描绘阿蒙荷太普三世出身的浮雕:神双手抱着王子,旁边还有一个形象完全相同的孩子。这后一个孩子叫做“卡”。⑤每一个人生来就有他的“卡”伴随,到他死后进入来世, “卡”才起作用。见人去世,古埃及人就说他去加入他的“卡”。因此,负责提供死者在来世所需物品的祭司,也叫“卡”的侍者.
  《亡灵书》中关于卡:
  “至於那位大人,他总是坐在食物后面(意即“他总是腔制人的生计”),
  依照他的“卡”的指示而行动,
  他会赏赐他所喜欢的人,
  “卡”使他的双手伸展,
  大人的赐予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人的供给是由神明的意旨所支配,
  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抱怨。”⑥
  这里的“卡”是被神话的意念,是一个人的思想精神。他将要做什么,是由他的卡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卡”也表现道德。
  灵魂“巴”的形状是长着人头、人手的鸟。人死后,“巴”可以自由飞离尸体。但尸体依然是“巴”依存的基础。每个人包括神在内都有自己的“巴“。天上的神要下到神庙,进入自己的神像,这种“下凡”就是通过伪装成鸟的神的活体的一部分“巴”来实现的。“巴”给予神庙里的神以活力。有时神的整个活体也用“巴”来表示。比如凤凰代表奥塞里斯,鳄鱼象征白索克。有一首献给阿蒙神的颂歌里明确地说,创世神的“巴”在天上。神同人一样,尸体在阴间,而他的“巴“和尸体每天晚上要在阴间相会。
  “巴”为什么离不开他的尸体呢?灵魂和肉体的永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没有了他的“巴”就只是一具死气沉沉的干尸,巴没有了依托的肉体,就只能做无影无形的幽灵。而埃及人的来世恰是今生的翻版,精神物质一个都不能少。
  “阿克”通常指美化的灵魂,是对死后的人们帮助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从古代干尸到木乃伊的精良制作,从宏伟的金字塔宫殿到衣食住行样样齐全的墓葬品,甚至还有365个“夏勃提”作佣“人,埃及人为自己的来世生活准备了一系列充足的准备。灵魂不死,肉体不腐,生命就象太阳一样从人间走到冥界,在生死间轮回不息。“通往冥世的旅途沿着太阳的轨迹,从日落后开始。当阳光渐渐消褪,太阳将世界留在自己的身后,把光线带到了看不见的深处;在穿过死亡之国后,它在每天早晨复出,重新充满活力。”――《亡灵书》。⑦我想,此时死亡已经变成一件甚至另人心平气和的事。一个民族若把死亡都可以想象得如此丰富生动,这该是怎样一种原始的、朴素的美。埃及人那种渴望和平、依恋生活的心态,是现代人永远无法感受的。

  二.来世观念世俗化
  古王国时期,只有法老有资格得到永生,死后才能变成奥塞里斯成为不死的神;可是后来渐渐每一个死去的人都可以是奥塞里斯。古国王时只有法老才能为自己建造金字塔,成为来世永久的居所;可到了新王国,原来只限于国王使用的小型金字塔成为官吏们的墓葬品之一。 他们以泥砖为原料建造了一部分金字塔,并在其上建造了石质的小金字塔。此次埃及国宝展上书吏普塔恩米亚的小金字塔即其中一件。从古王国法老的金字塔铭文到中王国贵族官员的石棺铭文,再到新王国不识字的穷人墓里的死者之书。穿越宗教思想的时空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埃及人来世观念的民众化。那种由上到下的扩散。
  追求永恒是所有埃及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也在一步步的被完善。为得到神的庇佑,人们尽智慧与力量为他们的王修建金字塔,“古埃及人承担这项工作是心悦诚服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为代表地上的神——法老进行一项神圣的义务”。⑧可是经历过第一中间期的社会大动荡,惊惶不安的埃及人开始扣问个体存在的意义。他们从前的王其实不能永远保佑他的子民。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促发了来世观念的更新。伦理道德开始倍受推崇。人死后的命运不是由他生前的地位与财产决定,而是取决于他的为人。在奥塞里斯的来世审判庭上,阿努比斯神将人心和真理女神玛奥特的羽毛一起称量。来世之路已经通向每一个平等的人。这种世俗化的来世观对平民阶层更加现实,更具吸引力。

  三,万能的巫术
  阿道夫·埃尔蒙(Adolf Erman)说:“巫术是宗教的大胆的分支。巫术旨在设法控制住那些设法左右人类命运的的力量。宗教这棵高尚的植物旁,生长着繁茂的巫术小草。”⑨古埃及人一方面把巫术说成是神赐予人类的礼物,使人类不受邪恶的侵扰,另一方面又认为巫术可以阻止神惩罚他们生前的罪行,甚至自称为神来吓唬讹诈那些神祗。金字塔铭文第1027条针对神的咒语:“不把国王引入天国的神,将不会得到他的‘巴’。” ⑩
  又如金字塔铭文第(四):“任何一个神,若不为这个美仁拉(国王)建造阶梯,当这个美仁拉升天时,他就不得享有面包,不得享有阴凉,不得在澡盆中洗澡,不得嗅肉香,不得尝肉腿,土地不得为他而开垦,献祭不得为他而设。这不是培比说来对付你的,啊,神啊,是魔法说来对付你的,啊,神啊!”⑾ 可见在某些领域,巫术与宗教相互制约。
  金字塔铭文、石棺铭文、亡灵书是在葬礼中所使用的各种咒语,目的在帮助死者顺利地进入那永生之境。此外,巫术还大量用于日常工作中。后期埃及的护身符多达已一百多种。有咒文的纸草卷几乎无所不能:治病,发财,升官,出名,法庭胜诉,寻找小偷,占卜,得到某人的爱,满足性欲,离间情人,报仇杀人等等,都可以办到。在信仰神的同时,巫术信仰也同样广泛存在。人们把生活中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实现的愿望寄托于向神的祈祷,再积极主动一些,便使用巫术。不追求理念和逻辑,只反映了人类幼年时期单纯的思维和天真的幻想。

  四.神庙与王权
  埃及神庙是古埃及人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祭祀仪式有两种,日常仪式和节日仪式。日常仪式由高级祭司每天早晨在黑暗中秘密进行的,只有在节日里神要同公众们“见面”。在神庙庭院里,立有雕像。那是管理入教者的书吏的雕像。立雕像的目的,就是为公众提供与神接触的条件。有一个雕像上写着:“你们,来自上下埃及的人们,从南北来到底比斯向神祈祷的人们,到我面前来吧。你们说的话,会传到阿蒙神那里。我是由神任命来倾听你们的请求的信使。我会把一切都向他(阿蒙神)呈报的。”祭神和与神见面成为一种全民习惯做法。宗教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神与人之间变得互有责任。献祭和期待是并存的。
  祭司在理论上代表神化了的国王,实际上也执行国王负有的职责。祭司阶层的发展,极大的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机构。拉美西斯一生赠给神庙的土地,占古埃及可耕地的十分之一。很多神庙里的祭司和僧侣都是土地和奴隶的所有者,成为富裕的贵族阶层,有些甚至参与政治。祭司也有等级之分,第一等级称“神的仆人”,第二等级称“净身者”。还有大量的俗人祭司,在信徒和神庙之间形成广泛的中间阶层,尤其是在小地方 ,这些人具有决定性力量。神庙与王权并立,相互利用,势力此消彼长。第二十王朝末,阿蒙神庙的僧侣与王权的斗争更加尖锐,最终还出现历史上二十一王朝的祭司政权。
  神庙势力的强大和对王权从不曾消失过的威胁,追其源头,还是埃及宗教信仰的根深蒂固。法老与神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使神庙与王权势力相生相克。


  古埃及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分不开的。埃及人眼中的整个世界都具有魔力和神性。宗教信仰丰满了古埃及人的生活。这种精神上的归属与慰藉,给人们一颗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灵。

督教在非洲大陆的传播,始於埃及。

据传说,埃及基督教的奠基者是彼得的弟子马克。这位来自罗马的传教者,在埃及犹太教徒中找到了自己的信徒①。犹太居民是在公元前就进入埃及的。公元初年,他们已经散布在昔兰尼加到努比亚之间的埃及广大地区,尤其在亚历山大城占有很大优势。因此,可以大致推测基督教传入埃及的时期,约在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早期,埃及出现了早期基督教文献,内容主要是反犹太教的。这说明,此时基督教与犹太教之分野已十分鲜明,争论已十分尖锐,基督教在埃及的势力已经相当可观。

公元180年,首次出现了关于亚历山大城基督教会组织的记载。此时亚历山大城的教会是由主教和12名长老所领导。公元189年,长老们选举了德米特里乌斯为主教。他在位长达43年①。

从一开始,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就对基督教抱有警惕与敌视的态度。基督教以它平等、博爱的朴素教义在普通埃及百姓中传播,无疑意味着对统治者与压迫者——罗马人——某种形式的抗议。所以,早在公元203年,埃及的神学家克里门特就遭到罗马当局的迫害,逃离亚历山大城。

对基督教的迫害不久就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行动。公元250年,罗马皇帝戴克犹斯全面迫害基督教。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基督教徒死的死、逃的逃。大批教徒在各种威胁之下被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公开申明效忠罗马帝国和皇帝。此时,基督教在埃及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亚历山大城。因而亚历山大基督教会的溃散,就意味着基督教在埃及的严重受挫。

然而,基督教很快便从这次打击中恢复过来。因为促使埃及人民皈依基督教的社会因素——罗马帝国的压迫——更加残酷了。正是在戴克犹斯时期,罗马帝国已在经历它走向衰败的各种矛盾与危机。罗马人在埃及的统治也同样走向衰微。作为埃及生存命脉的水利工程逐渐废弛。又偏逢自然灾害:尼罗河枯水周期。罗马统治者又加重其赋税,并逮捕、拷打那些逃避赋税的人,甚至没收他们的财产。这样,衰落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基督教的势力也从城市发展到农村。大批埃及百姓不堪赋税繁苛之苦,纷纷逃入荒原,基督教势力也随之深入荒原。公元257年,亚历山大城主教迪奥尼西乌斯面临迫害性审判。这一次,从挫折中复苏的亚历山大城基督教会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的宗教领袖。当迪奥尼西乌斯被放逐到卡夫拉绿洲时,他就乘此良机在当地居民中进行传教活动。戴克犹斯迫害的最终结果,却是基督教在埃及城乡的广泛传播,以及亚历山大城在埃及基督教会中无可争辩的中心地位。

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基督教遇到了一次空前的大迫害。为了克服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危机,戴克里先进行了改革。他将埃及划为三个省,每省派军事长官实行严厉统治,并增加军队与驻防军的人数。这样就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与此同时,加紧迫害基督教。对那些坚持自己信仰、拒不屈服的基督徒,动辄处死。公元311年,甚至处死了亚历山大城主教彼得。不过,这一次迫害尽管严厉,埃及的基督教会却没有溃散与屈服。许多基督教徒宁死不屈,从容就义。以至戴克里先迫害时期又被称为“殉教者的时代”①。正是在这一时期,基督教堂在埃及广大农村取代了旧时的神坛。

在罗马人的迫害下,埃及基督教徒纷纷逃入荒漠,进行清修,逐渐发展起一种新的、修道院清修形式。中世纪欧洲盛极一时的修道院体制,盖源于此。到了公元4世纪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南山区,在上埃及的塔本尼西,以及在尼罗河东岸荒原上,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清修组织②。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皇帝即位。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政策开始从敌视、迫害转变为利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亲自在尼卡雅召集宗教大会,讨论教内争辩不休的诸神学问题。埃及长老、神学家阿里乌斯的学说被宣布为“异端”。尼卡雅大会的一个成果,是由宗教法规宣布基督教三大主要的主教辖区:罗马、亚历山大城和安条克。承认这三个宗教中心指导其下属主教的权力。其中,亚历山大主教控制了从利比亚边界到努比亚边界大片地区的基督教会事务①。亚历山大城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宗教中心之一。由于亚历山大城是罗马帝国时代对红海印度洋贸易的起点,伴随着贸易活动,基督教也向南阿拉伯与埃塞俄比亚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公元4世纪,阿克苏姆古国采用基督教为国教,并奉亚历山大教长为自己的宗教最高首脑。

公元379年,西奥多昔乌斯一世即皇帝位。在他统治下,君士坦丁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跃而成为“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崛起,对于亚历山大城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与打击。从此,埃及的科普特基督教派(阿拉伯人征服以前,埃及人用希腊字母来拼写埃及语,这就是科普特语,科普特教派以此得名)同拜占庭正教之间不断进行教义之争,即科普特派奉一性论而正教奉两性论。这一斗争终于导致双方分裂。

科普特教派同正教的分裂,表面上看是教义之争,实质上却是由于亚历山大城所代表的埃及不甘受拜占庭帝国政治、经济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控制。科普特派基督教已是全埃及性的宗教,并控制着从昔兰尼加到努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大片地区的宗教事务。尽管如此,东罗马帝国仍然维持着自己在埃及的统治。

公元619年,波斯人入侵埃及。次年攻占亚历山大城。在波斯人短暂的征服期间,埃及科普特教会对波斯占领者采取敌视态度,但并不进行积极抗争。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641年占领亚历山大城。广大仇视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埃及人民和科普特教派,认为拜占庭在埃及统治的瓦解是罗马人罪恶统治的自然结果,因而不仅未对阿拉伯人实行抵抗,反而采取静观与合作态度①。

埃及以外受罗马统治的北非地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罗马很深的影响。不过,当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在北非当地居民的宗教生活中,尽管罗马诸神也受到祭祀,但当地原住民的宗教仍然根深蒂固。即使是罗马时代北非的浮雕,仍反映着对当地诸神如马库尔塔、维希纳等的崇奉②。特别是远离海滨的内地山区,罗马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基督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入埃及以外的北非地区的。

关于基督教传入北非地区的时间和路线,目前难以确定。大致说来,基督教可能主要是从埃及经过一些港口,特别是迦太基传入北非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世纪。公元197年,著名的非洲基督教神学家德尔图良已经指出,在罗马北非“基督教徒遍布四野、城堡以及岛屿”,“不同性别、不同年令乃至担任不同职务的人都转到”基督教一边。他在15年后又指出,基督教徒“在每一个城镇几乎都占多数③”。诚然,作为基督教的辩护人,德尔图良的话完全可能带有宣传的味道,难免夸大其词。但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情况。到了公元3世纪初,在迦太基举行的宗教领袖会议上,已经有以阿格里平主教为首的70名总督领行省与努米底亚的主教参加。在240年前后举行的另一次宗教会议有90名主教参加①。

不过,我们迄今并未能发现早期的基督教堂以及修道院等建筑。这大约是因为,早期北非基督教一般首先在犹太教徒当中活动,吸收教徒,直至利用犹太教堂作为自己的活动场所。本世纪初德国考古队在北非的发掘活动表明,甚至直到公元3世纪中叶之前,还无法找到带有鲜明标志或文字的基督教徒的坟墓。因此,对于北非地区早期基督教之影响,也不应有过分的估计。

从传入北非那天起,基督教就带有鲜明的被压迫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色彩。北非人民从基督教博爱、和平的教义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他们在热诚地信仰天堂和上帝的同时,就暗含着对世上统治着他们的罗马帝国的否认。因此,基督教从一开始就受到北非地区罗马统治当局的敌视。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80年,在西里城就审判了12名基督徒。公元203年,在总督领行省的土布尔波—米努斯市,又有6名基督徒被判投给野兽。其中有一位22岁的少妇佩尔佩图亚②。她的献身基督教的故事被写进一篇文献流传下来。

罗马当局早期对基督教的迫害,还带有某种自发和分散的性质。被审判的基督徒们的命运,往往还取决于某个总督或市政长官个人的态度和意志。进入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危机日益加深,即使是进行改革也无济于事。北非地区柏柏尔居民反抗罗马统治的活动也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从公元3世纪中叶开始,罗马人在北非开始推行对基督教进行大规模迫害的政策。

公元250年,罗马统治者戴克犹斯宣布敕令,要求臣民摒弃一切其他信仰,特别是放弃基督教。他还强迫帝国所有臣民公开表明自己忠于罗马帝国。在罗马北非,到处掀起捣毁教堂、没收财产、强迫基督徒叛教等活动。这一迫害活动,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又一次加剧起来。在罗马帝国迫害时期,更多的基督徒宁死不屈,成了殉教者。但也有不少教徒被迫叛教。特别是一些高级神职人员甚至同当局妥协。他们的妥协行为引起广大教徒不满。努米底亚地区的教徒拥立多那图斯为领袖,组成了多那图斯教派,坚持了反对罗马帝国的斗争。

公元4世纪初,迫於形势的发展,罗马帝国改变了它对基督教实行迫害的政策,转而承认教会。从此,基督教从一个“抗议的教会”转变成为一个压迫者的教会。罗马帝国在承认基督教的同时,却宣布多那图斯教派为“非法”。罗马统治当局同教会当局联手,共同残酷迫害多那图斯教派。

公元4世纪中叶,不甘受压迫的北非居民掀起了大规模的阿哥尼斯特运动。罗马当局迅速同基督教非洲教会组织联手镇压起义。这一形势促使阿哥尼斯特运动和多那图斯教派联合。后来,另一次柏柏尔人大起义——费尔姆起义也同多那图斯教派联合。罗马人的镇压,反而促进了多那图斯派的巨大发展。然而,教会当局在对多那图斯教派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领袖,这就是雄辩的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以他出色的辩才,精彩的神学著作和超人的组织能力为教会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奥古斯丁的成就并不能挽救罗马帝国的统治,因为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公元435年,汪达尔人入侵北非,占领了迦太基。在汪达尔人百年统治期间,信奉基督教的另一个教派阿里乌派的学说,对罗马天主教实行迫害①。公元533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命贝利萨留率军攻克迦太基。汪达尔人败亡。天主教会又一次抬头,修建教堂,同时迫害阿里乌派、多那图斯派和犹太人。在被压迫人民中又出现了与天主教会对立的聂斯托里教派。而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的无休止的辩论,使北非基督教会完全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①。

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北非,在摧毁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时,也摧毁了压迫北非人民的基督教。随着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北非地区基督教影响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若干教堂的废墟供人凭吊②。

本页面为铁血书库档案页,提供网友方便查阅,风格简洁,没有眩杂广告。希望带给您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欢迎常来! 军事、历史、玄幻、武侠、网游、言情等大量小说,尽在铁血文学!
[一统天下][一统天下]

1,基督教背景http://blog.donews.com/jinhongwei/archive/2005/12/18/662542.aspx
2,早期基督教艺术
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0/2002-10-9/72@101706.htm
3,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法老”的陵寝。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

3,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法老”的陵寝。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

http://202.121.48.88/fashang/fazhengshalong/zongjiao/10.htm
背景

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0/2002-10-9/72@101706.htm
早期基督教艺术

http://202.121.48.88/fashang/fazhengshalong/zongjiao/10.htm
背景

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0/2002-10-9/72@101706.htm
早期基督教艺术


凤凰在基督教里象征什么?
督的复活的象征。鉴于凤凰象征复活、不朽和战胜逆境,早期基.督徒很喜欢在坟墓上使用这个象征符号。在基.督教艺术中,凤凰作为基.督的一个象征符号,经常与棕树(复活的另一个象征)或者棕树枝(象征战胜死亡)一起入画,抑或被描绘为携带着一个橄榄枝(象征上帝所赋予人的和平)。

与英国历史和现实相关的“基督教”一词是什么意思?
包括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普世大公.教.会(大公的基.督.教)而产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随后又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更多宗.派。新.教又称“更正.教”、“抗罗.宗”。中.国常以“基.督.教”一词单指新.教。民间常称为耶.稣.教,因...

基督教是一神教吗
是的。世界三大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者都给予亚伯拉罕(易卜拉欣)崇高地位。三教都发源于西亚沙漠地区,来源于闪族人的原始宗.教。

基督教在世界传播的历史.
13.基督教在世界的传播 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向西方冲击之前,东方教会已大力从事传教活动。东方教会,特别是聂斯托利派教会在3、4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东方教会也向西扩展,迁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庭督教。在北方、东北方和西北...

佛教,道教基,督教有什么区别?
佛教主要是讲自觉觉他。到底觉了什么?这个很有意思。一旦觉了,悟了,人就会活得很明白,当然后面还有更高的修为,比如不光要看得开,还要能做得到。此时,儒家人看他是个已达不惑的谦谦君子,道家人看他是一位可为可不为的有道者,基督徒看他也会发现他脸上闪着天国的光辉...这样的人对万事...

初期教会面对什么异端?
基督教向帝国各地区的渗透,也使得有钱人和知识分子信徒增多,有些教会开始拥有较多的财富,教会上层的阶级成分因而发生变化。120 - 220年间,教会中出现了一些后被称为"护教士"(apologists)的知识分子和哲学家,他们从 *** 和谴责对其督教的迫害进而问皇帝和知识界申诉说明基督教信仰及礼仪的"...

基督教的引证解释基督教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公元一世纪产生于亚洲的西部地区,尊耶稣为救世主。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十一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公元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以后,又陆续从天主教分裂出许多新的教派,合称新教。我国所称基督教,多指新教。词性是:名词。拼音是:jīdūjiào。结构是:基(上下结构)督(上下结构)教(左右结构...

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居民主要信仰()教
这三个地方都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

不敬祖宗,是因为与信基本督教两者犯冲,是吗?
为的是纪念和研究祖宗的生活,从中获取有益的东西。敬拜的敬,是虚无的,是利己的。祭祖比如烧纸等,大都是一种迷信,希望得到祖宗的庇佑而做的形式。我赞成前一种对待祖先的态度,因为祖宗是人,死后也不可能成为神的,所以不能作为拜祭的对象。基督徒是除了神以外,不可拜祭任何的偶像或其他事物。

“基督”是什么意思?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来,出现了路德宗(亦称信义宗)、归正宗(亦称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亦称圣公宗)三大新教主流派;后又陆续分化出其他许多宗派。以后,基督教各派系逐渐传遍世界各大洲,对欧美各国历史、文化有深远影响。早期基督教 历史背景 公元前后,罗马皇帝奥古斯都...

福清市13699545225: 西方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的历史背景,与前期古希腊,罗马美术的差异,基督教美术的特点. -
陈没衫洛沃: 这个问题有点大,写两三篇论文都可以了,我就捡我知道的回答你.中世纪的西方还是以建筑为主的,那个时候的美术其实就是建筑的样式,最有名的拜占庭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拜占庭以前我一直以为是个“庭”,其实它是个地名,翻译的...

福清市13699545225: 欧洲中世纪设计艺术基督教的艺术特点 -
陈没衫洛沃: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并 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 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

福清市13699545225: 中世纪美术的五个时期 是哪几个? -
陈没衫洛沃: 有五个时期 早期基督教艺术(公元2世纪——公元5世纪) 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 蛮族艺术和加罗林文艺复兴(公元5世纪——公元11世纪) 罗马式美术(公元10世纪——12世纪) 哥特式美术(公元12世纪——15世纪)

福清市13699545225: 基督教美术的主要遗产和艺术总的特征是什么
陈没衫洛沃: 基督教美术总特征——所谓基督教美术,是指盛行于中世纪欧洲各地的一种官方美术样式.其思想内容是宣扬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崇拜封建帝王的观念,为巩固贵族和都会的统治服务.其风格特点是利用教堂建筑、雕刻、绘画和镶嵌画造成神秘...

福清市13699545225: 后来的基督教和早期的基督教相比有了什么变化
陈没衫洛沃: 我给个简洁的自己写的,非摘抄什么的: 1、早期基督教:如果你说早期基督教是指耶稣升天后的使徒时代.后来基督教:指大公教会时期、罗马天主教以及新教. 2早期基督教,最纯正的时代在于使徒教会时代,那时基督徒们守安息日,接受...

福清市13699545225: 简述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 --------------------------------------- -
陈没衫洛沃: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福清市13699545225: 简单的介绍一下基督教文学
陈没衫洛沃: 早期的基督教文学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叶,正是基督教在欧洲轰轰烈烈的斗争和发展的时期.基督教文化是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由矛盾、冲突到交流、融合而产生的新文化. 早期的基督教文学是用希腊文写的,从“新约”看,它的文体有四种:“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书”四种.

福清市13699545225: 为什么说中世纪艺术是多钟文化融合的基督教艺术 -
陈没衫洛沃: 中世纪艺术.一般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高度发展,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如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这些教学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雕刻、镶嵌画、壁画、插图画等也获得了繁荣.中世...

福清市13699545225: 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
陈没衫洛沃: 拜占庭艺术特点表现为抽象性和扭曲性,这是基督教宗教观念和东方神秘主义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重视从自然中得到创作的灵感,把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视为美的源泉,真实、和谐、合乎自然的比例、人的天赋情感都作为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