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在中国古代的表现

作者&投稿:除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知道以和为贵是中国古代哪个思想家提出来的吗~

和为贵,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重要弟子有若提出的。
有若,也称有子,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重要弟子,因其少“孔子四十三岁”,推断其公元前518年出生在鲁国。据《孟子》、《史记》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慕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群起推举其为师,并以师礼事之。
有若主张以和为贵,认为这是儒家通义。和为贵,语出《论语》。在《论语·学而》中记载了有子“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其意在要求人们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作到和谐。

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唐代,唐代与吐蕃、突厥、日本、波斯等等都建立了以和为贵的外交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中。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达到和谐统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以和为贵与中庸保守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与西方文化形成强烈反差。中西文化这一重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不同特性。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

这从孔子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到孟子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可得到明确印证。在中国古代,中庸之道可以说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

扩展资料:

以和为贵,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重要弟子有若提出的。

有若,也称有子,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重要弟子,因其少“孔子四十三岁”,推断其公元前518年出生在鲁国。据《孟子》、《史记》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慕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群起推举其为师,并以师礼事之。

有若主张以和为贵,认为这是儒家通义。和为贵,语出《论语》。在《论语·学而》中记载了有子“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其意在要求人们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作到和谐。



和为贵——文成公主入藏和蕃

中国古代有许多“和亲”的故事,朝廷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以改善民族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的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嫁松赞干布,就是古代“和亲”的典范之已一。
唐代的吐番,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吐番和内地没有来往,非常闭塞落后。唐太宗贞观12年,吐番王松赞干布率军攻打大唐边城松州,即现在的四川松潘县,杀人抢劫,犯下罪行。唐太宗治理下的中国,正值大唐盛世,国富兵强。唐军大败吐番于松州城下,擒获不少作恶歹徒。松赞干布俯首称臣,并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深谋远虑,以攻心为上,赦免其罪行,释放被俘人员,答应其求婚请求。唐太宗选定一位远亲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积极准备着送她入藏和蕃。

贞观15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郡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番,松赞干布时年25岁。这支送亲队伍里,有文成公主的陪嫁侍婢,还有一批文人和乐师以及农技人员,他们携带着大量的书籍,乐器,粮食种子等。他们是去干什么的呢?原来,此时吐番已击败了吐谷浑(今青海一带),成了西南的霸主。唐太宗认为,只有对吐番加强笼络,搞好关系,才能保证大唐边陲的稳定,因此要从经济和文化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使吐番归顺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任务而远嫁的。
松赞干布欢天喜地与文成公主成亲,夫妻恩爱,并在拉萨布达拉山为她修建宫殿。松赞干布下令臣民拜汉族的文士为师,学习汉族的文化和农技,种植谷物,学习演奏乐器,还派了一批又一批贵族子弟远赴长安学习。文成公主协助松赞干布推行改革,吐番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整整30年,边疆无事,藏汉和睦相处。
贞观23年,唐太宗驾崩,太子嗣位为高宗。松赞干布去世后,吐番与吐谷浑关系恶化,双方均上书唐朝请求裁决,可唐高宗迟迟不予办理。吐番起兵击溃吐谷浑,不料触怒唐高宗。唐朝派薛仁贵督师讨伐,被吐番打得一败涂地,损兵折将,从此,吐番不服大唐,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永无宁日。文成公主和蕃,不仅巩固了西南边防,更把汉民族文化传布到西域,促进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友谊,这是唐太宗的英雄业绩。唐高宗不能善加利用,决策错误,轻易挑起战争,使得文成公主苦心孤诣所营造的和睦局势,毁之一旦,岂不可惜!
古代的“和亲”又岂止文成公主,昭君出塞说的是公元前54年,汉元帝送宫女王昭君远嫁蒙古呼韩邪单于的故事。古之匈奴,即今之蒙古族,这个骑马的民族,进犯中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历史上曾长期为汉族人的大患,筑万里长城挡也挡不住。可是,昭君出塞和亲,换来了汉蒙两族人民60多年的和睦相处。内蒙许多地方修建有昭君墓,王昭君永远活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同样,文成公主死后,吐番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至今藏族人仍把她视为神。这些祠庙和坟墓,成了汉蒙汉藏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对古代的和亲政策虽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其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今虽不搞“和亲”,但“和为贵”仍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对拉萨极少数作恶分子是须要依法惩处的,但对绝大多数藏民要以攻心为上,以教育为主,以宽大为怀,消除民族仇恨,促成民族和解,以维系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万古长存,西南边陲安定无事。

廉颇与蔺相如。


以和为贵名言警句
“和为贵”意味着和平、和睦、和谐是非常珍贵的。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句名言表达了一种价值观,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和谐,追求和谐。二、名言警句的来源 “和为贵”这一理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的意思
4、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5、斯:这,此。作者简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

急~~!!!中国古今以和为贵的事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蔺相如担任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不高兴了,想要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避开与廉颇会面。蔺相如对别人解释秦王不敢加兵来打赵国的原因:“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

用兵止战的内涵
用兵止战的内涵:以和为贵,争而不破,为上之策。出处及释义:以战止战,以和为贵,争而不破,为上之策”是一句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的《孙子兵法》。这句话的释义是指在冲突或争斗中采取合适的策略,通过战争来终止战争,以和平为尊重,争斗而不破坏对方,这才是最高明的策略。赏析:1、以...

“和”思想文化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
“和”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墨子。孔子提出了“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认为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墨子则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反对战争和暴力。在中国历史的后续发展中,“和”思想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

如何践行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平等和尊重。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下是一些践行“以和为贵”的方法:1. **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要始终保持尊重。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经历,不轻视他人,...

儒家中“和”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和”以和为贵的“和”
“和为贵”出处为《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

中国古代以和为贵的名言
中国古代以和为贵的名言如下:1、《伦理学》亚里士多德:我们之所以忙忙碌碌,正因为为了能够有闲暇,从事战争正是为了要和平度日。2、《神的国度》奥古斯丁:地球上的国家,并非是为了信仰而生存的,他们生存的目标,乃在追求世界的和平。3、《俗人的宗教》德莱顿:天下太平是全人类的希望。4、《堂吉诃德...

求文!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在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管理思想都是深深地植根于这个国家民族的生活生存环境和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都无一例外地会带有这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印痕。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也带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和传统文化的烙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 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

孔子说过和为贵的意思
那N「和为贵」是否就是「以礼节之」了?要再说「而又要『以礼节之』」这句话,不就明摆著是根本不知「和为贵」和「以礼节之」两组词句到底是说些什N内容了吗?中国的古籍里也有很多书籍是由类似现代所称的冬哄先生写的,糊涂无知自是当然。可现代的人要是不知其所以然,一样糊里糊涂地在文字上...

同德县19347884089: 古代和谐的例子古人以和为贵的例子,关于"和"的都可以 -
冉谦重组:[答案] 在古代,著名的都江堰一定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最好标志.瞻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

同德县19347884089: 中国以和为贵的典故 -
冉谦重组: 中国以和为贵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 将相和:战国时期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对此表示很不满,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介书生.蔺相如知道此事后却主动的避让不见,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考虑的是国家大局,深感惭愧,于是...

同德县19347884089: 中国讲究以和为贵,关于这方面的古诗词有哪些? -
冉谦重组: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

同德县19347884089: 什么叫和为贵.......
冉谦重组: 礼之用,和为贵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同德县19347884089: 和为贵是什么意思 -
冉谦重组: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

同德县19347884089: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 -
冉谦重组: D

同德县19347884089: 中国为什么已和为贵? -
冉谦重组: 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自然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或是世界一切因素都与人有和谐自然的关系,各种关系之间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道法自然,一切自然和谐.

同德县19347884089: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 -
冉谦重组: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同德县19347884089: 和为贵,的语源? -
冉谦重组: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原句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就是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全段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这是儒家“和合”思想的表现. 至于你前面说的“天地人和”原句中没有.或者说他们其实不在一个句子里.天地人和当然也是“和”的思想了,是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德县19347884089: 中国人崇尚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理 -
冉谦重组: “和为贵”还具体集中在“天圆内方”的理念.中国古人以“天圆内方”的思维理念,在制造古老货币的时候,就体现出了这一思想,李嘉诚作为一个商人,以他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将“天圆内方”概括为“圆是做人,方是做事”.所谓“圆”就是宽厚仁慈,这种宽厚仁慈既是爱人,又是爱己,体现出了与人为善的基本理念,圆既是压力的最小,圆又是张力的最大.而“内方”则是遵循法则和规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天圆内方”将我们常讲的那种刚柔并进的君子风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