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外出打工对农村带来哪些好处

作者&投稿:蔺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的影响(利与弊)?~

利:1、 增加收入:务工收入一定大于务农收入2、 增加人力资本:学会了一门手艺,增加了一些知识等3、 增加社会资本:扩大了关系网络,增加了与人交往的技巧4、 提高对后代教育的支付能力:有钱给孩子交学费,买必要的学习辅助工具5、 提高赡养老人的支付能力:有钱给老人治病,买保健品等6、 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基本上都带回家里,用于修建新房,购买大宗家用电器等。7、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缓解了土地承载压力,也使得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经济作物成为规模经营的首选,这样就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8、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有些外出务工农民看准了农村本地市场的潜力,将积累的资本投入非农行业,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他们要么将外出务工学到的技能与当地资源结合,要么为外出务工家庭的消费提供市场,繁荣了农村市场,方便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甚至为他们带来新的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弊:1、 疏远了跟家乡亲友的关系,减少了原来具备的初级社会资本存量。2、 减弱了在子女人格塑造方面的教化功能,减少了对子女学习和成长的关注,导致子女的被遗弃感,从而增加了他们产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概率。3、 虚假示范效应:常年外出的父母出于对子女的愧疚,对他们常常出手大方,使子女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在外面挣钱很容易,导致他们厌学情绪的产生和蔓延。4、 弱化了对老人的赡养功能:尽管外出务工提高了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力度,但一方面老人本来就处于消费低谷期,另一方面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支持,因此,总的来说,对老人的赡养力度是下降了。5、 强化了祖孙互动的消极效应。本来儿孙绕膝是天伦之乐的体现,但如果老人膝下只有少不更事的孙辈,老人就不得不担负起照料他们学习、生活的重任。祖辈不得不收起慈祥的天性,摆出父辈才有的威严,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祖孙之间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有些自身还很弱小的孙辈不得不代替他们的父母照顾年老体弱的祖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果祖孙辈之间有了父辈的自然连接,那么这两辈人之间的互动将会是其乐熔融的两性互动,缺失了这一环,其消极效应就被放大了很多倍,以致于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重。6、 增强了农民被剥夺之感,增加了社会动荡的因素。在城市里,干同样的活,农民工拿得最少,而且各项社会保障也与他们无缘,还要遭受自己国人的歧视。一旦年老体弱,他们还是得回到农村。如果发生工伤事故或者得了职业病,往往会被提前打发回家乡。如果讨薪,还可能遭遇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会产生绝望感,而一个绝望的人是可能干出一些不理性的事情的,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7、 使农民快速“市场化”,加速了农民原子化的过程,削弱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农民没有领悟到市场经济的真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特定的游戏规则。只看到了其表明现象——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无可厚非的。在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下,他们的投机心理膨胀,在过度构建和利用社会资本的同时,抛弃了原有社区伦理的约束,坑蒙拐骗、横行乡里,不惜损人利己来达到致富的目的。村民的价值判断也出现了偏差,只要能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的人,他们就盲目崇拜,希望跟他们一起做事,以求分一杯羹,根本不追究他们行为的正当性。那些富起来的人,也失去了传统的“造福一方”的社会责任,不仅不回报乡里,反而投资于那些破坏环境,甚至毒害青少年的行业,如在城市里无从藏身的黑网吧正在农村肆意蔓延。结论:农民进城务工的利主要体现在经济收益上,而弊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上。从短期看,经济收益重于社会收益,因此进城务工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从长期看,则相反。因此,在制定农村政策时,要多加权衡。






从整体上说,农民工进城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其自身所带的农村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从有利方面看主要有:
1.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当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了商品的出口,使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代,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跻身世界十大外贸大国,并且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优势。
2.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许多城市居民在选择工作上“挑肥拣瘦”,对于有些工作甚至不屑一顾,如果不依赖外地的农民工,城市的基本生活秩序都难以维持。而进城打工的农民一般为临时工、合同工,他们对工资的期望值不高,对工作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报酬、社会地位没有太多的要求和考虑。他们有的从事一些城市居民不愿干的工作,例如:掏下水道、环保工人、建筑、搬运、家庭保姆等。这些农民工的到来,为当地的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拉动了商业、交通、邮电、金融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消费群体。随着人数的增加,他们对粮食、副食品以及日用消费品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多。据测算,大城市每增加10万名流动人口,每天需增加5万公斤蔬菜,10万千瓦时电力,2400万公斤水和730辆公共汽车。其中一些人从事地区之间的商品贩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平抑物价、活跃市场的作用。农民工每年季节性的外出集中在春耕生产、夏季双抢和春节前后,一年形成三个客运高峰期。另外,打工者经常与家人及朋友通过电话和通信联系,并把挣到的部分工资寄回家乡,这无形中促进了我国邮电、通讯和金融业的发展。
从消极方面看:
在繁荣的城市经济中,农民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对城市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由于农民工的进入,增加了城市工作寻求者的人数,在城市就业岗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就业与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矛盾。
2.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流动人口的增加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城市交通问题更为严峻,农民工在城市流动频率高,出行率高,出行量大,并且主要依赖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使得交通拥挤、乘车困难的问题更为严重。通过对上海、广州、武汉、北京等城市的调查表明,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率一般在90%以上,并且80%左右的出行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其中,依靠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量占60%以上。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武汉六大城市测算,工交车辆的平均速度每下降1公里/小时,相当于六大城市减少了1500辆公共汽车的运输能力。随着车速的下降,城市职工上下班候车、乘车时间延长,大城市职工上、下班乘、候车时间平均延长1小时左右,为此,每个职工一年要耗费相当于50个工作日的时间。
3.对城市的社会治安带来潜在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的违法犯罪率普遍上升,其重要特征就是流动人口作案率增加。一方面,很多不法分子混迹于“民工潮”的大军中,从事倒买倒卖、偷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由于他们采取种种不法手段诈取钱财,故容易引发打架斗殴的现象,有的甚至发展到了行凶抢劫、杀人越货的地步,这给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在民工中也有一部分人以到大城市“淘金”为目的,但是,有些人素质较低,只知赚钱,法律观念淡薄,有些人心存侥幸,明知故犯,在大城市从事无证经营、哄抬物价、偷税漏税等非法牟利的活动。此外,进城农民工特别是外来女工的婚恋生活像经不起摔打的玻璃花,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近些年来,广州市妇联受理的包“二奶”非法同居、第三者插足、重婚案件呈上升态势,其中女方当事人90%以上是外来打工妹。更有甚者从事卖淫嫖娼和吸毒、贩毒等丑恶活动。
4.增加了计划生育和城市环境管理的难度。关于农民工的生育问题也成为各地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广东省目前育龄流动人口超过1800万,其计划外生育率达20%以上,其中不少是属于家庭式流动,有的甚至是专门为逃避计划生育才外出的。广州市海珠区在对全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检查中发现,没有领取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占检查人数的80%,而这些人员中又有80%属于外省来广东打工的民工。同时,大量民工居住集中的城乡结合地带和城市中心区,由于管理跟不上,常会出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市容杂乱,人、畜发病率上升,传染病乘虚而入的现象。有些农民工把农村的一些陋习带到城市,如随地吐痰,乱丢乱扔,这不仅加剧了疾病的传播,而且对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位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测算,大城市每增加10万名流动人口,每天会产生10万公斤垃圾,排放2300万公斤污水和污染物,据不完全统计,为解决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上述环境问题,一个大型城市平均需要额外支出6000万元。

二、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疏导大量进城的农民工,提高正面效应,我们建议: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进城就业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措施既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维护农民与市民的平等,市场准入机会平等,公共用品共享共用。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依法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外来人口逐步融入城市。
2.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劳动力质量提高。将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使农民掌握必要的基本职业技术技能,以适应就业工作的需要。同时,注重对农民工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有序管理。
3.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当今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制定了政策,采取了措施,实现城乡户籍统一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非“国民待遇”现象。为此,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政府应取消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和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企业用工要打破户口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用工条件的农民,企业有权自主聘用,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为其办理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手续,并实行一条龙服务。从而为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4.建立农民工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农民工虽然进城创造了财富,但大量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很低,农民工群体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目前,应加快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主客观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不宜也不可能求大求全、齐头并进,而应坚持分类分层分阶段逐步推进的策略,依次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和生育保险制度,积极而有效地逐步维护和实现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并通过职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方式建立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制度。


增加经济收入,引进资金,信息,以及先进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从最初的“离土不离乡”,发展到“离土又离乡”,进入工厂、进入城市,分布在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创造着惠及全球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创造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用全局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农民工问题,越发使我们感到这个问题重要,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好。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这一群体的出现和形成,是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乡镇企业崛起之后,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农民工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从深层次看实质是如何立足中国国情,顺利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个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个大战略。一是关系解决“三农”问题。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农民外出打工,走一户“活”两户,改善了农村资源配置,缓解了人地矛盾。农民外出打工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其打工收入每年有5000亿元以上,这笔钱已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是目前任何投资都不能比拟和代替的。二是关系工业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员工的主体。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主要是农民工。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创造性,对于我国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三是关系城市化健康发展。让农民工合理有序地进城,逐步融入城市社会,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城市化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四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一亿多农民进城务工、流动就业,搞好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公平,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五是关系深化改革。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有利于打破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也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

总起来说,农民外出务工,为工业发展增强了竞争力,为城市繁荣增加了活力,为改革开放增添了动力,已经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系“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所以说农民工问题是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同时,农民工问题又是一个长期性问题,而不是一个短期问题。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出来,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是必然趋势。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农民多,又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因而这个转移的过程可能更长。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大量存在,农民工队伍还将继续壮大,在很长时期内农民工保持较大规模、并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将是一个必然现象。可以说,解决农民工问题将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始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及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将对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从一开始就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
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劳资纠纷明显增多。在城市和工厂里,企业主随意让农民工加班加点,劳动强度过大,用工管理不规范,生产生活无保障。
转移方式无序,存在较大盲目性。目前劳动力市场很不规范,中介组织很不健全,农民外出就业仍主要依托血缘、地缘、人缘等传统关系网络。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的只占10%—30%左右,大部分处于自发状态。
培训机制不健全,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农村外出就业民工初中和初中以下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为80%,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占70%左右。农村进城劳动力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差、职业声望低、工资收入低。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在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中已占相当比重,应明确农民工产业工人的主体地位,取消“农民工”的称谓,代之以从事职业的称谓,与城市职工同等身份,同等待遇,同等地位。参与城市所在地的政治社会生活,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新华网1月18日消息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19期刊登文章《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作者到四川、浙江等地进行“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经济利益需求和政治利益诉求”专题调研。文章指出,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数量约有2亿左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而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文章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4项建议。全文如下:

——以四川、浙江为例

两千多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得到极大改善,农民阶层迅速分化并向城市迁徙。最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现象是,农民工以乡镇企业为跳板异军突起,坚忍不拔地行走在城乡之间,实现了有史以来中国农民最彻底的一次解放,是中国产业工人划时代的整体性更新。正是在这种认识和感悟的驱使下,农民工问题成为我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

2005年7月中下旬,我作为中央党校学员调研组的成员,到四川、浙江等地进行了“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经济利益需求和政治利益诉求”专题调研。回来之后,又收集了一些相关材料,做了进一步的案头调研。总的感觉是,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

四川的一份资料表明,2004年全省有1490万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740万人;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达到200万户,占全省农户的10%;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对于这几组数据,可作三点分析:首先,1490万农民工大军,正巧与北京市总人口相等,意味着四川有30%以上(江西、福建高达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跃出农门”,这个数字相当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其次,200万个农户举家迁往城镇,说明了他们告别农村的决心和勇气,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劳动力转移,而是人口以户为单位的群体大迁徙。再次,576亿元的农民工劳务收入,大大超过了全省地方性财政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超过50%,这标志着农民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不仅如此,四川2005年上半年的情况更让我们关注。截止6月份,全省有1537.36万农民外出务工,同比增加333.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75.58亿元,同比增加61亿元。四川这种动态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民工潮发展的强劲势头,数量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都是历史上不多见的。

一般认为,决定农民工涌向城市有两大因素:一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二是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这两大因素具有鲜明的变量波动,如果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宽松,农民工的流量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那么,全国农民工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准确数字,在统计概念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一是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二是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就业人数。据有关统计,2004年前者为1.38亿,后者为1.02亿,两者相加为2.4亿。但这两个数据有交叉重合,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中有一些不是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人数又不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此外,有些乡镇企业改制后不再纳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但一线工人仍然以农民工为主体。除上面两个数据外,还有些相关的数据可以说明农民工群体之宏大。比如,2004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达18.9亿人次,比10年前增长6.7亿人次。农民工一般占春运客流的60%以上。综合各方面因素,保守地进行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大概超过1.8亿。当然,也有专家估计,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

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这些年来,农民工的阶层定位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人们都习惯于把农民工与农民相提并论,似乎农民工与农民没有什么区别。是的,尽管中国的农民工已经有多年的坎坷历史,但由于二元体制和二元社会的障碍,农民工一直作为农民的一部分,与农民、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必须看到,农民工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正在迅速从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

在浙江我们了解到,一些进城10多年的农民工,现在都成了企业的中层干部,名副其实的高级“白领”。他们在城里建功立业、娶妻生子,但其身份还是农民,家里还有1亩或者几分地。这些“白领”农民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回到农村了,家乡的地已经不知道谁在种。自己这一代改变不了农民的身份,下一代一定要改变!”调研中,我深感一些农民工无论是职业还是观念,都已经不是农民,甚至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了。他们不但是现代产业工人,其中优秀分子还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高级技工。据浙江抽样调查,在农民工中,技术人员占14.8%,中层管理人员占10.1%。这个比例说明,除了出身和名分之外,与“农民”这个概念相去甚远了。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当然,这种分离和融入还处于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渡期,由于打破城乡分割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工的农民“血统”还会延续下去。尽管如此,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

影视媒体不要歧视“农民工”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坦率地讲,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而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他们生存境况的主要问题是:

(一)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就业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而城镇工人年均收入15000元左右,相差近1倍。浙江一项调查显示,7.5%农民工的月工资在600元以下,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主直言不讳地抱怨,“如果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在其他行业也屡禁不止。去年以来,尽管清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据四川有关部门问卷调查,35.15%的农民工认为按月取得工资有点难,18.87%的农民工则认为很难。看来一些地方还有50%左右的农民工难以按月拿到应得的工资。

(二)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涉及工资和工时问题,农民工不得不跳进计件工资和加班加点的“陷阱”。比如,浙江79.7%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上,听起来不算太低。但是,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我们在浙江一个拥有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工作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就是在这个企业的食堂里,我看到一位年龄很小的农民工正在吃一碗稀饭和一盘土豆片。我问他,“花多少钱?”他说,“一元钱”。我接着问,“一月工资多少?”他说,“620元,但加班也完不成定额”。大企业如此,中小企业里农民工的高工时、超负荷问题就更为严重。比如,浙江海盐一个制衣公司的农民工向信访部门投诉,他们一天要工作12小时,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没有加班工资。平均月工作时间322小时,比有关规定超出155小时。公司为应付劳动部门检查,还特别制作两份工资表。四川省总工会的一个调研材料反映,某服装有限公司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高达13—17小时,一周5天,天天加班,超出了生理极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方的农民工因劳动强度大,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组织集体罢工抗争。南方某地级市一年就发生几十起农民工集体罢工事件。

(三)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四川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浙江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调查中我们感觉到,无论是输出地还是输入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都严重滞后,绝大部分农民工是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相当艰苦甚至高度危险的工作,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低。据四川有关部门调查,在县以上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仅有3.41%参加工伤保险,0.84%参加医疗保险,0.83%参加失业保险,2.99%参加养老保险。该省南充市南坪区的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39人,其中农民工寥寥无几。农民工参保率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相当多的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参保,以降低企业成本;农民工参保的“门坎”过高,多数农民工想参保但力不从心;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工流动性大,个人账户转移无法衔接。尤为严重的是,农民工是工伤工亡的高危人群。一些地方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有的企业设备陈旧,管理粗放,不投入基本的安全装备,农民工加班加点疲劳过度,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四川有问卷调查显示,62.2%的农民工没有劳动保护用品,57.75%的农民工没有经过安全生产培训,9.3%的农民工发生过一次工伤事故,4.23%的农民工发生过两次工伤事故。在浙江,我们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全省每年起码有1000名农民工的手指被机器断掉。有的小企业、小作坊,化学用品管理混乱,生产、生活、仓库“三合一”,农民工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职业病发病率很高。一方面农民工极易患职业病,工伤事故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后,很难得到合理的赔偿,农民工把伤、残、病带回家乡,社会矛盾由城市转嫁到了农村。这是一些农民工生存境况悲惨的一面。

200多民工4个月没发工资 讨薪不成惨遭暴打
中国开通农民工维权专业网站
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已经衍生为“四农”问题,那就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加上农民工问题。为什么把农民工问题单独列出来?可以从三个角度说明其重要性。

(一)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我国农村现在是一家一户承包土地经营,全国18.37亿亩耕地,人均1.41亩,2.49亿农户户均7.3亩,耕地块数5.8块。数以亿计农户的土地微小规模经营,汪洋大海的传统小农经济,要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非常困难。农民工现象与这种状况密切相关,他们外出打工是不得已不为之,是对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落后农村的“突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问题实际上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瓶颈。因为解决“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才能繁荣农村。如何减少农民?通过什么渠道减少农民?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及时转换农民工身份,无疑是一条最重要的渠道。目前,我国有4.9亿农村劳动力,除了已经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起码还有1.5亿有待转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破解“三农”问题就必须抓住农民工这个关键,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新的领域中实现新的突破。

(二)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农民工问题解决好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一些难点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换一个角度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绕不过农民工这道“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怎样反哺农业?城市怎样支持农村?其实还有一条捷径可走,就是以近2亿农民工为“反哺”与“支持”的桥梁和纽带,紧密工农关系,疏通城乡血脉。比如,四川省今年上半年农民工的劳务收入经银行和邮局汇回农村287.4亿元(不含卡汇等取到),净增134亿元,增长88%。这些劳务收入是农民工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反哺”和“支持”,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不需要政府投资和企业赞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实效最强。过去的岁月里,农民工为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非凡贡献;未来的年代中,农民工还将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

(三)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矛盾中,农民工问题最为复杂。特别是一些地方及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平等待遇,使农民工与企业主的劳资关系紧张,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融洽,与社会管理不和谐,有的地方农民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广大农民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在城市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尤其在就业环境差的地方和劳资矛盾尖锐的企业,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很强烈,农民工高伤亡率、高犯罪率等社会问题突出。比如,南方某地级市每年有1万名农民工因公致残,有近5000名农民工因交通事故伤亡;流动人口犯罪率占犯罪总数的97%,抢劫、偷盗等刑事治安案件主要是农民工所为。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农民工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我国的农民工现象持续多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农民工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仅是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还是一个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层面的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看来,有必要把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来加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突破“三农”问题的经济学求解
特刊:缩小城乡差距,走出三农困境
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特别是“两个趋向”重要判断的提出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方略的确立,使农民工的就业条件和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对农民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地方也创造出一些很有成效的经验。目前,无论是宏观的政策导向,还是微观的企业环境,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这里提出几条建议: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农民工问题实质是就业问题。要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彻底改变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念和相关政策,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和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国家就业计划,分类实施。近期的重点应该是,把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的突破口,制定政策法规,明确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权益保障缺失是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在全社会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着手组织起草关于农民工权益的法规。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是治本之策。

(三)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培训农民工,实际是造就新一代产业工人。农民工输出地要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措施是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贴标准,试行农民工“培训券”,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之前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农民工输入地要抓好转移后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要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城乡分割的作用。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假如简单地将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变为市民身份,弊大于利,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还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新的制度安排,一要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二要弱化农村人口迁徙的“寻租”动机,三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这些方面的工作都要注意节奏和配套,不能操之过急或单独行动。

户籍悬案:权利与权力的单选题
新华视点:实质性户籍改革离百姓还有多远?评
(五)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农民进城的“门坎”低了,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就更重了。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筹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部门,部门之间既有“各管一段”互不衔接的问题,又有“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的问题。应该从自上而下理顺农民工工作的关系,抓紧制定全国农民工就业规划、农民工工作政策措施。农民工较多的大中城市也要设立相应的农民工管理与服务机构,切实维护权益,具体指导就业,协调管理事务,提供社会服务

使中国的劳动力得到了增加,正因为如此,也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提高。

首先增加了收入,二是开阔了眼界。

首先增加了收入,二是开阔了眼界。

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村的政策,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农民外出打工热情减退,对哪些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这个情况会导致很多行业产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几年因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在一些人不再出去打工,而选择了回乡创业。毕竟过去他们都是靠天吃饭,现在种地靠地吃饭越来越难了,现在如果没有一个人种地没有人愿意去干农活。 对于农民工来说,农民工本身就会在很多行业间选择,同时也会尽可能的去做...

外出打工的农民为城市和乡村带来了那些变化?他们的劳动与我们的生活又...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付出过辛勤的劳动与汗水,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与 农民工朋友 的劳动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一座座高楼大厦怎么筑起?当我们看到城市的发展的时候,不能忘记背后的辛勤汗水啊

农民出去打工,土地撂荒,长此以往是好现象吗?
当下,农民因为在农村种地挣的钱太少,无法维持一家老少的生活开支,也就只好出门打工,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也很辛苦。不过,他们通过务工增加了经济收入,这才是最根本的。现在城市对农民工的优待政策越来越好,每天的工钱都是三四百元,上涨的幅度也挺大的,农民也有了相应的社会保障,生活也越来越好。在...

农民外出打工一天300,为何宁愿耽误也要返乡农忙?
而且现在好多农村的地处于闲置状态,可以去承包那些没人种的地,进行大规模的种植,这也不失为一天道路,而且综合起来,更能增加收入,也不必背井离乡去打工。2.有了土地才踏实 上了年纪的人,都清楚只有粮食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种地的同时也可以自己种一点水果蔬菜,减少了这一部分的开支。而且粮食在自己...

农民工外出打工和种地相比,哪个要更累一些?
每日每日辛勤工作。有时候还不分昼夜的繁忙,为了更好地迅速更强的达到目标。早日进行施工期。民工付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的成绩是不可磨灭的。民工是伟大的,民工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民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们是我们的兄妹。就是我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外出打工的人,对故乡与家庭全是很思念的。想...

对于一个农村出来打工的人,一个月有一万的工资算不算高的?
①农民工的智力状态,决定了挣钱多少。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需要智力,工作也需要智力,提高工效更需要智力。一个人有了聪明的大脑,挣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过于呆板,非常笨拙,工作干不好,还能挣到高工资吗?这是很难的。②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挣钱多少。农民工打工有技术和没有技术,挣钱多少...

农民在外打工,每月能挣多少钱,会比种地强吗?
其他地方,都让农民工朋友收到了理想的收获,说来真的是这样,几个月的打工,可能真的比种自家那几亩地挣得要多!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物价的状况下,一个正常的农民家庭一个月至少有1400元的花销。也就是说一个农民一个月有3400元的固定收入收入,才能够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基本上不用外出打工了。

农民外出打工有补助么
湖南隆回只要外出打工每个人补助四百元车费

理性看待农民工返乡的弊利
仔细分析一下,引起当前农民工返乡潮的原因绝不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使一些外出的农民工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希望,一些有志之士不甘心情愿永做打工者,他们有了在外打工多年所取得的卓识...

在外打工的农民,该不该为拿补贴再回农村种粮食?
那就是外出务工所带来的收入要远远比在家务农拿补贴要高很多。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他们肯定不会为了拿少数的粮食补贴而放弃在城市里面赚更多钱的机会,因为和外出务工收入相比,每年的粮食补贴的金额可谓是非常的低,并不足以吸引外出农民工回家种地。

衡南县13214363078: 农民工外出打工对农村带来哪些好处 -
斐音先捷: 农民工一般是中青年体力劳动者,一方面他们的外出致使耕地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外出打工有利于给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而且可以为城市带去建设,城市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农民工外出数量分配得当,当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如果倾巢而出的话,会对农业有很大的打击,从而给农村经济带来打击.这是我的见解

衡南县13214363078: 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好处只是增加经济收入吗? -
斐音先捷: 可以缓解人地矛盾 就是农村个人可耕地多了 其实也就是增加收入 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增加见识 回乡后 带回去新思想 新技术什么的 一些新东西 有利于农村进步 从而缩小农村和城镇的差距 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这点是最重要的

衡南县13214363078: 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对我国农村有何影响? -
斐音先捷: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发展,但有利必有弊,也有影响: 1、 疏远了跟家乡亲友的关系,减少了原来具备的初级社会资本存量. 2、 减弱了在子女人格塑造方面的教化功能,减少了对子女学习和成长的关注,导致...

衡南县13214363078: 分析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城市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
斐音先捷: 农民外出打工简称农民工,他们干着苦重脏累的活,挣着不高的工资却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农民工为城市建房修路,从事保洁环卫等等保证城市运转!另一面打工收入用来子女教育、父母养老、以及家乡建房等,所以打工是双赢!

衡南县13214363078: 农民外出打工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
斐音先捷: 1. 农民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劳动里减少.2. 但是,经验证明,他们可以在农忙时期回家收割,不会受到影响.

衡南县13214363078: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外出打工的农民为城市和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他 -
斐音先捷: 第一是住的,所有新建的房子都是农民工用汉水泪水血水和生命换来的!第二是城市建设,大街,小巷,围墙,立交桥,高架桥,花园,公园,游泳场,广场,绿化地,排水道,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工厂,学校,游乐场!第三,小区保安,商场售货员,饭店服务员,厨师,清洁工,搬运工,送货员,维修员,保姆,工厂下等工,三轮车,出租车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干的活!城里人的衣食住行处处都能感受到农民工的血汉!

衡南县13214363078: 农民工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好处只是增加经济收入吗?还有那些?
斐音先捷: 还可以增长很多见识. 而且带回家乡发展自己的家乡

衡南县13214363078: 农村外出务工与农民消费和收入的影响 -
斐音先捷: 农村外出务工提高的农民收入,消费也随之提高了.

衡南县13214363078: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的影响(利与弊)?rt,请详细列出利弊 -
斐音先捷:[答案] 丑恶活动. 4.增加了计划生育和城市环境管理的难度.关于农民工的生育问题也成为各地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广东省目前育龄流动人口超过1800万,其计划外生育率达20%以上,其中不少是属于家庭式流动,有的甚至是专门为...

衡南县13214363078: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 -
斐音先捷: 农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因此它们对于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是时代发展到现2113在,在农村里5261面守着自己的几亩田地已经不好赚钱.在农村里面要想挣钱,只能依靠土地种植一些农作物,但是农作物往往生长的周期比较长,并且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一年只4102有两次到三次耕种,农作物生长的速度也比较慢,这也导致了在农1653村里面种植庄稼已经不赚钱.年轻人在农村内里面浪费的时间,还不如进城务工,至少能够带来直接的收益.因此我容们往往会发现农村里面缺少青壮年,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的人口稀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