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

作者&投稿:紫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典型故事40字以内~

 少年行——霍去病
  (未满十八岁)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率领着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骑兵则全身而返。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天可汗——李世民
  (十七岁)

  他自少年时便已是一代英雄,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十七岁便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十九岁便开设文学馆,文采风流。他是真正使得唐朝武功辉煌、文华灿烂的那个人。由于他是中华帝王,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才是盛世唐朝的第一勇将、第一智囊、第一才子。
  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存勖--乱世英雄,立马起沙陀
  (十五岁)

  公元 880年冬季,转战大半个中国的黄巢农民军踏着一条尸骨纵横血流成河的漫漫征途攻入唐都长安,就在公卿贵族们哀叹“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食齑”的时候,有人却在千里塞外为这天赐良机而弹冠相庆。这个人,就是乱世英雄李克用。

  本姓朱邪氏的李克用是唐代沙陀族人,做为西突厥旁支的沙陀族从唐太宗时就开始效忠唐朝,世代守土拓边,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而被赐名为李国昌。骁勇善战的李克用十五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一箭双雕的骑射功夫连鞑靼人都为之折服,在军中被誉为“飞虎子”。公元 876年,哗变的云州士卒杀死克扣军粮、用法严峻的云州防御使段文楚,拥立副将李克用为统帅。当乱兵被前来征讨的唐军击溃之后,李克用与他甘愿陪着儿子断送仕途的父亲李国昌一起率领残部北逃鞑靼避难。

  一炷心香祭英魂——怀夏完淳
  (十四岁)

  夏完淳,这是一个极让人缅怀的少年爱国作家。夏完淳之于明末文坛的意义,不仅在于给日益衰落的文坛带来阳刚之气,更重要的是他能以身作则,用十七岁的青春热血谱写生命的华章。阅读夏完淳的诗文,总感觉那股英雄气,在字句中驰骋纵横,或让人潸然泪下,或让人血脉喷张。
  夏完淳(1631—1647)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他生而早慧,七八岁即能赋诗,十一二岁“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夏完淳的早慧得益于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贤母慈,重视教育。
  明亡后,十四岁的夏完淳“揭竿报国,束发从军”,与他的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等参加了抗清活动。从此,这颗热血沸腾的心投入了国难家仇的艰难奋战中。



1、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曹冲称象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3、秦国名臣甘罗出使赵国

甘罗虽然小小年纪,但却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  ,由此受到秦始皇的封官赏地  ,并让自己名垂后世。甘罗回到秦国后,秦始皇封赏甘罗担任上卿(相当于丞相)之职,并将甘茂原来的田地、房宅赐给甘罗。

4、康熙设计擒鳌拜

康熙设计擒鳌拜是一个故事,当时康熙皇帝继位时年仅8岁,鳌拜作为四辅臣之一,企图把持朝政,控制皇帝。康熙帝亲政以后以惊人的魄力和才智战胜了鳌拜集团,从此开始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

5、王勃13岁写《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冲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甘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康熙设计擒鳌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
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一个正字参朋比。)(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
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
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
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
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二十七岁的霍去病早就少壮魁伟,英威高雄,提兵十万横边朔,北击匈奴王庭,封锁狼居胥了;比尔盖茨已经投笔从商,开始为信息时代的微软帝国奠基;雄姿英发的三国周郎赤壁,青春儒钢,谈笑间樯橹与百万雄师灰飞烟灭。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所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霍去病 19岁封骠骑将军
晏殊7岁中进士
王勃13岁写《滕王阁序》

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张也点头赞许,有感而发道:“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明显、就应了他所求之事吧!可惜!可惜!我膝下无子,要得你这样一子刘秀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东汉颖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这八条记录,除了《德行》之10的内容(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为空泛评价的话以外,其余的七条,都是七个精彩的瞬间,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要说陈元方,得先说他的父亲陈太丘。“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实(音为“实”,字为宝盖头下面一个“是”)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应宰府招见的时候,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宰府,主人设宴招待他们,当时的八大名士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可见陈家父子所得到的礼遇是非常非常高的(见《德行》之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陈老爷子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应该是生了陈元方和陈季方这么两个才学见识都非常高明的儿子,并且这两个儿子又给他生了很出色的孙子,陈家可谓满门俊才。某天,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争吵,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的功业德品高,吵了好久争不出胜负,这两个娃娃跑到爷爷陈太丘那里,要老爷子下结论。没想到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见《德行》之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不知道小兄弟两个听到爷爷的决断会不会满意,但是爷爷的发自内心的得意和赞赏,以及后来长文孝文的才学出众,却不由得后世为父母的人生出些嫉妒来———生子孙若此,夫复何求!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泛,并成了个成语叫“难兄难弟”。“难” 字读阴平(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一声”),本来是“各有长处,难以分出高下”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将“难”解释成了“苦难”的“难”,“难”的读音也成了去声(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四声”),成了“一起患难的人,共处同一个困难境地的人”的意思。如今偶尔在一些生僻的文章里,也还是将“难”字读阴平,意思是“讥讽同样的坏”,取其原意的反意。不过后来无论哪种解释,都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陈元方自幼就非常出色,《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他小时候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陈元方七岁的时候,某天父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后来那人来了,陈元方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个好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顿时感到尴尬加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却不想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见《方正》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作者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陈元方小小年纪,说话行事镇静沉着,面对咄咄逼人的成年人针锋相对,指出对方不但“无信”,而且“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并以拂袖进门表明自己的态度,七岁的时候就有如此见识作为,真是叫人叹服。

故事二:陈太丘家简贫无仆役,有客人来了,陈老爷子和他们作彻夜畅谈,命大儿子元方二儿子季方去给客人煮饭。小兄弟两个把米放到锅里,就去听大人们谈讲,听到入神,竟忘记了继续捞米蒸饭,将本来要作的干米饭煮成了稀粥。陈老爷子来问,就老老实实地回答,只顾着听大人们谈讲了。陈老爷子于是问他们:“那你们说说,都听到什么了?”两兄弟很快讲所得到的感受全部复述了一回,要点中心全都记得清清楚楚,陈老爷子听了非常满意,就说:“稀粥就稀粥吧,何必非得是蒸饭呢。”(《夙慧》之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陈老爷子是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看到儿子们这么爱学习,内心非常欣慰,对于一些因勤学导致的细小疏漏并不责纠。相信那天的宾客,既然都是能和陈老爷子彻夜畅谈的人,水准应该也是非常高的,也断不会因为两个孩子没煮好饭而感到陈家待客失礼,他们没准还在吃饭的时候,将两个孩子都喊过来一起吃,一边吃一边继续谈论学问品行的话题。这个故事是《世说新语》的《夙慧》门的第一条,可见作者的推崇程度。陈元方兄弟后来均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这和他们从小所具有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及他们自身勤学苦练积极学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故事三:陈元方出身大家世族,父亲又是政府官员,对人情世故官场狡诈自小就看得非常清楚。曾经有人千方百计用言语诱导他评论当朝和自己的父亲,陈元方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会在对方用心险恶的情况下说出来,而是改评论古人,既不违心,又使对方抓不住什么把柄(见《言语》之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其机智应变可见一斑。他11岁那年,某天袁公要他评论他父亲陈老爷子在太丘的政绩,陈元方以非常骄傲自豪的语气评论父亲的功绩,认为父亲很了不起。不想袁公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以前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情的呀,是你父亲学了我的做法了,还是我效仿了你父亲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不想小小的陈元方脱口而出:“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为官方式的做法一样可以理解,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见《政事》之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点耐人寻味的地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小孩子,但是所归属的门类既不是在专门说早慧儿童故事的《夙惠》门,也不是在一般言论记载的《言语》门,而是在专门记载官员施政方式的《政事》门,可见后人对此事评价是如何的高了。



二十七岁的霍去病早就少壮魁伟,英威高雄,提兵十万横边朔,北击匈奴王庭,封锁狼居胥了;比尔盖茨已经投笔从商,开始为信息时代的微软帝国奠基;雄姿英发的三国周郎赤壁,青春儒钢,谈笑间樯橹与百万雄师灰飞烟灭。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所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自古英雄出什么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典故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意思:从古至今的英雄,都出自年少之人,告诫人们要尽早而立,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本身为一句俗语,后来被改编成:“自古英雄出少年,似水红颜惹人怜。今生情尽空悲切,来生再续未了缘”。这首诗改编自电视剧《仙剑奇侠传》。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典故 霍去病,17岁封冠军侯,19岁封狼...

“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春秋时少年张良为老翁桥下拾鞋,尊敬老人又不失信约 ,受到老翁赞许,老翁赠给他一部《太公兵法》。张良刻苦攻读后,为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做出了很大贡献。(1)出处:《咏情》东南双飞千万年, 天各一方心相连。今生情尽空悲切, 来生再续未了缘。自古英雄出少年,似水红颜惹人怜;今生情尽空悲切, ...

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哪些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例子有赵云、李牧、甘罗等。一、赵云 赵云是一位典型的少年英雄。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技巧。赵云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他在很多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不仅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忠诚。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后人,成为了许多...

“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什么典故吗?它的出处是哪
1.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年轻时期就展现出非凡才能和英勇事迹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西汉时期的少年将军霍去病。霍去病在年仅十七岁时就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表现出色,成为汉武帝赏识的将领,后来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2. 另一与这句成语相关的著名故...

自古英雄出少年剧情简介
途经青龙山结交清风寨寨主马小虎,马小虎情系秀云,又受楚大刀所托保护孩子,最后与众人结下深厚感情。最后坏人得到了惩罚,天地会遗孤由陈近南带往福建,秀云与邵扬决定返回京城读书日后考取功名,铁彪也回去重建灵隐寺。剧集评价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简单却不庸俗,看似是一群孩子在不断的逃亡和打...

自古英雄出少年内容简介
从古至今,英雄的故事常常源于年少。《自古英雄出少年》这部作品,深入挖掘了古今中外历史的广阔宝库,精心挑选了一百位少年英雄的卓越事迹。它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塑造了一大批富有中国特质的英雄形象,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少年英雄的独特风采,颂扬了他们对祖国、人民、科学的热爱,以及无畏...

“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1)“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历史现象,即许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胆识。(2)这个典故源远流长,有许多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例证。例如,汉代缇萦救父、三国时期的周处改过自新、清末女兵红灯照的英勇事迹等,都是“英雄出少年”的生动体现。(3)这些故事不仅...

自古英雄出少年出自哪首诗?
自古英雄出少年出自咏情这首诗。东南双飞千万年天各一方心相连,今生情尽空悲切,来生再续未了缘,自古英雄出少年似水红颜惹人怜,今生情尽空悲切来世再续未了缘,向不同方向飞了千万年,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不在一处,但是我们心是连在一起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典故 典故是霍去病的故事,元朔六年公元前...

"自古英雄出少年",能举几个例子吗?
回答: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 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一个正字参朋比。)(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 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

古代英雄少年的故事
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端州区19150272686: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事例 -
薄冒孚悦:[答案] 那可就多了哦.比如勤学苦练的少年孔子,从母亲的断杼顿悟明志的孟子,情暖母心的孝子闵子骞,刻苦学习的屈原和神医华陀;有唐朝智勇斗贼的少年区寄,明代的识鬼少年王海日,西晋勇于改过的周处;有兄弟民族的少年成吉思汗...

端州区19150272686: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典型故事40字以内 -
薄冒孚悦:[答案]少年行——霍去病 (未满十八岁)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

端州区19150272686: 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列举三个早慧少年,讲讲他们的故事 -
薄冒孚悦:[答案] 甘罗,中国历史上著名神童,历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十岁为秦国左丞相,十二岁出使. 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封冠军侯.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杀到匈奴胆寒,甚至影响西亚历史进程,年仅21岁就身居大司...

端州区19150272686: 有关英雄出少年的故事 -
薄冒孚悦: 秦朝的一个少年 当了好几届宰相 有一次秦王让他爷爷找出能下蛋的公鸡 显然在难为人 可后来这个问题被孙子解决了

端州区19150272686: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简短的典故
薄冒孚悦: 花木兰

端州区19150272686: 自古英雄出少年是谁要小学语文十二册学过的一些课文中的主人公有关的 -
薄冒孚悦:[答案] 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 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张也点头赞许,有感而发道:“有道是自古 英雄出少年,明显、就应了他所求之事吧!可惜!可惜!我膝下无子,要得你这样 一子 刘秀

端州区19150272686: 关于自古英雄出少年和大器晚成 有哪些例子可证明啊?最好是现代的例子,古代也行 最好有故事的. -
薄冒孚悦:[答案] 在世界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18岁佐其父腓力普统一希腊,20岁时继承王位,22岁远征亚洲,32岁完成他的征服;汉尼崐... 歌德25岁发表《少年维特之烦崐恼》;伏尼契也于同样年龄写成《牛虻》;果戈里26岁写成《钦差大臣》,32岁完成《死魂...

端州区19150272686: 求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古代现代皆可“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 -
薄冒孚悦:[答案] 甘罗十二拜相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必获喜报.汝必兴...

端州区19150272686: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和评价 -
薄冒孚悦: 故事70词左右

端州区19150272686: 求"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的出处和全文 -
薄冒孚悦: 自古英雄出少年 从小遇事多磨难 立下冲天凌云志 万水千山只等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