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的资料,谁告诉我啊?

作者&投稿:锻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仲马的资料谁有??~

大仲马

(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作者简介: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
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以十六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
《玛歌王后》(1845),一五七二~一五七四;
《蒙梭罗夫人》(1846),一五七八~一五七九;
《四十五卫士》(1848),一五八四~一五八五;
◎以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王朝为背景:
《三剑客》(1844),一六二五~一六二八;
《二十年后》(1845),一六四八~一六四九;
《布拉热洛纳子爵》(1848-1850),一六六○~一六七三;
◎以十八世纪路易十四王朝及大革命ss时期为背景:
《约瑟夫‧巴尔萨莫》(1846-1848),一七七五;
《王后的项链》(1849-1850),一七八四~一七八五;
《昂热‧皮都》(1853),一七八九;
《德‧夏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一七八九~一七九四;
《红屋骑士》(1846),一七九二。

仲马这个人一生只活了六十八岁,可是他的生活之多彩多姿,抵得过一般人的好几辈子。

他的祖父是一个浪荡贵族,在一七六○年时跑到圣多明哥岛去定居,在那裏和一个女黑奴生了大仲马的父亲(仲马是这黑祖母的姓)。

大仲马的父亲在一七八○年与其父回到法国,从大革命初期起便在军队中表现出色,升迁不断,后来娶了维列寇得黑当地一个小旅馆主人的女儿,生下了大仲马。

仲马将军是一个共和主义者,他在革命时期见人用断头台杀人,叹气之余闭窗不忍看,群众都聚在他家的窗台下,送他人道主义者的绰号讥讽他;拿破仑崛起了,到处征讨,仲马将军不同意他的帝国主义,被拿破仑看成了眼中钉,阴谋下狱,在义大利过了两年牢狱生涯,后来仅以身免。回到法国后,一个英雄将军,变成非民非军,连该得的退休金和薪水都分文得不到。过世的时候,大仲马才四岁。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孤儿大仲马,到了十三岁还没念过什麼书,当时的学校都教拉丁文,有一次,一个英国军官借宿在他的家中,想用拉丁文和他沟通,拉丁文一字不识的大仲马还以为那是英文。

大仲马的童年,很像他自己的作品《大野心家》裏的寂柏,除了没念过多少书外,还常常在森林裏游荡,一方面是家穷常饿肚子,森林裏有野鸟饱腹;另一方面是母亲不肯让他重蹈老子覆辙,逼他学小提琴。他在林中治游,到了日落才回家,不但免了练琴之苦,还省了练琴时点蜡烛照谱的花费。后来他的提琴老师见他实在志不在此,哭著请他的母亲不必再浪费心思,这才作罢。不过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母亲后来为他找了一个在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的差。

大仲马一生的转捩点,在於认识了一个叫阿道夫的朋友。这个朋友是瑞典贵族之子,父亲也是个英雄人物,因为同情革命,参与了谋杀国王的事件,被流放在法国。大仲马经由他的带领,初窥文学殿堂。阿道夫是个文艺青年,他带著大仲马认识戏剧,也将拉马丁等人的现代诗,介绍给对文学几乎一无所知的大仲马,使他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

二十岁时,大仲马拿了打弹子赢来的九十块法郎,到巴黎打天下。他父亲的旧日袍泽那时都已是高官将领,附从皇帝拿破仑,复辟后顺理成章变成了保王党,没有人要对这个共和将军的儿子一伸援手。幸好还有一个富华将军看在他父亲的面上,见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推荐他到奥尔
良公爵——也就是后来的路易‧菲利浦国王——府裏当文书,才算衣食无虑。

大仲马对莎士比亚、席勒、瓦特、史考脱很崇拜,最初以写剧本起家。第一出剧本《亨利三世与其宫廷》敲响浪漫主义剧场的第一飨胜利之钟,令他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后来他开始写小说,一八四四年的《基度山恩仇记》使得他家喻户晓,从此声名不坠。他最著名的还有三剑客三部曲、瓦洛朝三部曲(即《玛歌王后》系列)、大革命前后四部曲(即《大野心家》系列)。全部作品包括剧本二十五出,小说、游记、回忆录等等,总计二百七十余种。

大仲马不但写小说,写剧本,写游记,还办报纸。他办报纸是要挑衅当时的检查制度。人家禁他的文章,报纸不敢登,他就自己办一份;别人不敢执笔,他就一切自己来,就这样撑了好几年。他有一次询问拉马丁对他的报纸有什麼意见,拉马丁写信回答他说:「你问我对你的报纸有何意见,我只对人间的事物有意见,对奇迹却没有,我对你的意见是一个惊叹号……你永远出人意表。」

雨果则说:「……你宛如伏尔泰再世。在这受尽耻辱噤若寒蝉的法兰西,你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大仲马一生精力过人,作品源源不断,一直到死前几个月都还在写作,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丰富、慷慨、豪迈,充满了惊奇和趣味。

一本大仲马的传记这麼说:

「如果您只要读一本大仲马的小说,请读《三剑客》;如果您有时间读三本,那麼请加上《基督山恩仇记》和《玛歌王后》;如果您要读五本,再加上《二十年后》(《续侠隐记》)和《蒙梭罗夫人》;如果您选择十册大仲马的作品,那麼便再加上《大野心家》,《四十五卫士》,《我的回忆录》,《安东尼》和《波治伦子爵》。如果这十本书您都看过了,那麼您铁定已经上了瘾,毋需我们推荐您阅读其他的作品了……」

看看下面的文章,对你应该会有帮助的

仲马家族的传奇故事之——“基督山伯爵”与大仲马

1802年7月,在维墨尔——科特雷镇的洛尔麦雷街住宅里,玛丽 露易莎为仲马将军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亚历山大 仲马”,这就是在往后近半个世纪内驰名法国文坛的大仲马。不过,他似乎有些生不逢时,因为此时他那被黜的父亲——仲马将军正在贫病交加之中。仲马将军去世以后,小亚历山大在母亲的百般呵护和宠爱下,度过了自由闲暇、无悠无虑的童年时代,不过,那时他母亲带着他过的是贫穷生活。

1815年6月,发生了那次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坡仑的军队被反法联军打得一败涂地。之后,曾经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拿坡仑皇帝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个荒岛上。接着,国王路易十八则乘着异国征服者的马车回到了法国,开始了波旁王朝的复辟统治。制度的更替使年仅13岁的小亚历山大面临一次艰难的选择,那就是他是否应该接受德维 德 利亚 ;帕伊叶特里这个姓氏,如果接受的话,候爵这个封号他唾手可得。可是,小亚历山大骄傲地对母亲说:“我叫仲马,别的名字我不想要……我父亲会怎么想?如果我弃绝他,而用上那个我压根儿不知道的祖父的姓。”母亲对儿子这近乎勇敢的选择喜笑颜开。

青年时代的仲马浑身都洋溢着一种自发的力量和蓬勃的创造力,有人评论他是第二个狄德罗——一位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确,年轻的仲马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了超人的体力]宽宏大量的气度、丰富的想象力和虚荣心。不过,除此之外,年轻的时候他还是个着了迷的猎手,不学无术的饶舌者和狂热的戏剧迷,很早以来,他就被《哈姆雷特》中的大老鼠和《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一磅肉等传奇剧深深地感动了,他决定当一个剧作家。

19岁那年,仲马终于抵挡不住来自远方繁华巴黎的诱惑,他决定独闯巴黎。前往巴黎时,仲马所有的财富就是母亲给他的400法郎,而路费则是从公共马车卖票员卡尔季叶老爷子那里打台球赢来的。到巴黎后通过仲马将军的老朋友福阿将军的帮助,同时也因为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体,大仲马成了奥尔良公爵办公室里一名私人抄写员。这份工作的年薪是1200法郎,这样,他的生活就没有多大的后顾之忧了。在这期间,仲马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了大量的笔记,并开始了创作的尝试。

与此同时,仲马结识了社会地位同他一样卑微的逢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随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同居。1824年7月27日,他们有了一个胖小子,洗礼时取名为亚历山大,这是仲马这一系第三个叫亚历山大的人。就这样,这位22岁的小官吏当上了父亲。但是,由于大仲马与拉贝从未履行过结婚手续,他们的儿子自然就没有合法的身份,小仲马一直被人们视为私生子。

1827年,有个英国剧团来巴黎作巡回演出,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次演出使巴黎人改变了对于传奇剧的看法,人们对于英国演员精彩的表演投以热烈的掌声,自然,这群人中少不了一个疯狂的戏剧迷——大仲马。当看到舞台上的莎士比亚悲剧,仲马终于明白,他在创作中一直孜孜以求的是什么:自由而生动地描绘伟大的事件,把古典主义者隐藏在幕后的肉体上的暴力行为搬上舞台、用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观众惊异。英国人的这次演出,部分地改变了法国戏剧界古典悲剧占垄断地位的现状,并彻底地改变了热情的仲马。此后,大仲马正是根据这样一种风格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的剧作,从而成为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戏剧家。

1829年,仲马发表了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主要反映16世纪宗教战争时期封建国王与反动贵族之间狗咬狗的纷争、阴谋和残杀。仲马用他那双年轻、热情的手打开了一个时代,让它矗立在每一个观众面前。这部历史剧在法兰西喜剧院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浪漫注意戏剧运动的一个胜利。在法国,仲马第一个把传奇剧搬上严肃的剧院舞台,因此人们说,《亨利第三及其宫廷》的演出是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开端。

1831年,仲马又发表另一部成功的历史剧《安东尼》。如要了解《安东尼》的演出在戏剧生活中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事件,只消读读当时一些杂志的评论就够了。《两世界》杂志评论说:“……;此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的每一场都变成了不是一个,而至少是20个沙龙的议论中心……;所有的包厢都在进行着充满好奇新的争论,但这争论总摆脱不了《安东尼》的影响……;传奇剧重又在文艺界赢得了自己的地位。”与当年老仲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一样,在法国文坛,大仲马也纵横驰骋,并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就这样,一个前不久刚从维墨尔——科特雷来到巴黎的28岁的年轻人,一无地位,二无靠山,三无金钱,却一下子就变成了名人甚至要人。大仲马成了自己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剧作家,和雨果、德维尼并驾齐驱,成为浪漫主义戏剧的先驱。

剧作演出的不断成功不仅给仲马带来了崇高的饿声誉,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使他成为文艺界的饿一个大财主。这本来倒是件好事,但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风度翩翩,有天使一样明亮眼睛的大仲马开始出入上流社会,整日同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频繁地更换情人,过着挥金如土、风情万种的放浪生活。有一次,这位放荡的父亲非常庄重地对年轻的小仲马说:“我的儿子,你要配得上仲马这个名字,就必须生活得很阔绰,到巴黎饭店去吃饭,什么摆阔的事都别拒绝。”由此可见大仲马当时思想之一斑。

仲马的放荡给自己招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1841年,大仲马曾千方百计地想加入法国科学院,但是科学院的成员都避之唯恐不及。当时的仲马有一对私生儿女,有一群固执而任性的情妇,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闹出丑事来,科学家们不敢接受他。快活而不知检点的仲马注定永远也难以走进科学院神圣的大门,事实也是如此,仲马一直活到68岁也没有能实现自己的这一夙愿。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大仲马与人合作,开始撰写报章连载小说,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历史武侠小说。仲马想通过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饿文学形式再现法国乃至地中海的历史。所以,如果说,前半生的仲马是天生的剧作家,那么后半生的他则是一个杰出的传奇历史小说家。

1844年,大仲马发表他最出色的历史武侠小说《三个火枪手》(亦译《三剑客》)。这部小说情节惊险曲折,它不同于一般的“斗蓬加长剑”的庸俗小说,而是十分细致地描写了17世纪初期的社会生活,刻划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具有现实主义的内容与风格。小说显示了仲马成熟的写作技巧,并且同样给仲马带来了巨大的荣誉。1850年,人们说,如果在某个荒无人烟的岛上还住着鲁滨逊的话,那么,他这时候大概也在读着《三个火枪手》。

紧接着在1845年,大仲马一部长达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问世。小说精心编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主人公邓蒂斯被嫉妒他的人告密下狱,在囚牢里过了14年。他按一个临死狱友提供的线索,在一个偏远的海岛上找到了宝库,一举成为亿万富翁。从此,他改名“基督山伯爵”,回报了有恩于他的船主摩莱尔,也一一惩罚了他的仇人:马瑟夫伯爵、银行家邓格拉斯和法官维尔福。《基督山伯爵》的成就超过了仲马以前所有的作品,整个巴黎都为这部小说发了疯,不过,大仲马本人发疯的程度则更为厉害。他从未在自己的小说和私人生活之间划分过明确的界限。邓蒂斯过的那种豪富生活使他倾慕不已。仲马决定要拥有自己的基督山城堡。后来,仲马的愿望实现了,不过他为此花费了70万法郎。

城堡建成之后,仲马也像基督山伯爵一样大把大把地花钱,成了一个慈善家。当时,任何一个手头拮据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可以到“基督山”来住,这里常常住着许多食客,有些连仲马自己都不认识。每年花在这些人身上的钱以数十万计。除了这些人,这里还住着一些妇女,这些人大多数是仲马的情妇……;这支庞大的食客大军使仲马负债累累,逼得他不得不像机器一样接连不断地创作,以获得丰厚的稿酬。不过,尽管如此,仲马常常会陷入被债主们包围的窘竟之中而难以脱身。

有人评论说,在整个法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像1845~1855年这段时期的大仲马那样多产,他一个劲儿地往报纸和杂志上投寄长篇小说,每年达8~10卷之多。而且,这些数字惊人的作品很少有失败的。在那时,仲马是法国唯一一个赢得所有报纸赞赏的作家,他还笼络了整整一支匿名合作者的大军,有人称基督山城堡是“小说工厂”,这座工厂生产了大量的作品。全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在闲暇时刻都在捧着大仲马的长篇小说,但谁也不曾读完仲马的全部作品。有人则补充说,整个世界和法国人自己是通过仲马的长篇小说来熟悉法国历史的。

值得一提的是,仲马是个热忱的共和主义者。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仲马积极地参加了巴黎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战斗。在第二年,他又担任了炮兵连的副连长;在1848年革命时期,他曾带兵进入巴黎,编辑共和派报纸。1852年,路易 ;波拿巴称帝拿破仑三世,大仲马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之后在欧洲各地游历。在1860年意大利人民进行统一祖国的战争时,他又前往意大利筹备军火,协助加里波第征战。但是,与天生就是骁勇善战的其父仲马将军不同,大仲马几乎没有什么战绩,也许因为他天生是个剧作家、小说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不能创造历史,却只能重新把历史引进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一道耀眼的弧线和印迹。

在这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壮年时代的大仲马是法国文坛的一个奇迹,他是法国第一个把传奇剧搬上严肃舞台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他使全世界读者为他着迷。然而,奇迹总会过去。当创造奇迹的时代过去之后,衰老对于奇迹的创造者便显得非常残酷。

1867年,65岁的大仲马创办了一种新报纸《德 ;阿尔坦扬》,计划每周出三次,又请自己那帮朋友帮他做广告:“……;他,谢天谢地,使得人们都在谈论自己……;他复活了,重新拔出刺刀,保卫过去的原则。”但《德 ;阿尔坦扬》没有获得成功,仲马开始感觉力不从心,那把锐利的刺刀已经拔不出来了,也不再属于他了。终于来到了这么一天,这位曾经是那么敏捷、善辩的大仲马,思路变得不清晰了,讲述也混乱不堪。1870年秋,一场中风使大仲马变成了半瘫痪,他好不容易才来到小仲马家,对儿子说,:“我想死在你这儿。”其实,亚历山大;仲马并不害怕死亡,“死神对我很宽厚,”他说,“因为我能讲点故事给她听”。1870年12月5日晚间9点钟,大仲马悄悄地离开了人世,给人们留下的是不朽的艺术之作和深切的怀念。

临终前,大仲马对他的儿子讲述过一个这样的梦:“我梦见,我站在一个陡峻的悬崖顶上,那上面的每一块石头让我想起了我的每一本书来。”大仲马的梦在1880年变成了现实,这年,人们在马利泽尔勃广场为他建造了一座纪念碑。正像他所梦见的那样,在那巨大的花岗岩底座上面,青铜铸成的大仲马像,微笑着坐在那里,他的脚下是一组群像:大学生、工人、年轻姑娘,手执书本永远凝立在那里。碑的另一面,坐在基座上的德 ;阿尔坦扬在那里守卫着。在纪念碑的揭幕仪式上,主持人茹利;克拉列季说:“大仲马使三代甚至四代人变得快活,他做的更多,他安慰了他们……;”而大仲马的朋友爱德蒙;阿布则说:“这座雕像塑造出来的是一代伟大的狂人,他那无限的乐观,罕见的快乐使他拥有比我们所有人加在一起都更加健全的思想、更加完备的理智……;”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份快乐、乐观,也许因为他知道儿子小仲马将会为“仲马”这个家庭增添一道道更亮丽的色彩,大仲马溘然长辞时,脸上带着的是那永恒的、抹不去的、人们早已熟悉的微笑。

  大仲马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 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 《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旧译《基度山伯爵》、《基度山恩仇记》。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去年初,巴黎麦松纳沃•罗斯出版社的社长保尔•努瓦罗说,将在秋天举行一个大仲马国际研讨会。之后,龚古尔文学院院士、大仲马之友协会的会长迪迪耶•德古安倡议,在大仲马诞辰200周年之际,将大仲马的遗骨从其故乡维勒科特莱迁入葬有维克多•雨果的先贤祠。届时,法国历史学家阿兰•德果致辞申明:法国学界历来贬斥大仲马的做法是不公正的;而今,在先贤祠中立一个牌位,重塑大仲马形象,应是法兰西文坛的荣耀。但是,始终拒绝大仲马的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们则认为大仲马的作品“粗制滥造”,只适合庶民消遣,不能登大雅之堂,将其存于先贤祠更是荒唐之举。而大仲马故乡的居民对德古安的提议相当抵制。因为,他们每年因大仲马的墓所带来的旅游收益相当可观,在专门为此举行的投票中,公民一致反对。为平息这一争端,法国文化部承诺,出资复制一尊大仲马铜像,重新竖立在其家乡。至于原铜像,已于1942年被纳粹占领军捣毁熔化了。

  虽然对大仲马作品的文学性,法国文学界一向存有诸多质疑,但这位法国作家小说的魅力,是任何人均无法否认的。他的三部曲《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勃拉热洛纳子爵》和《基督山伯爵》,迄今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银幕和荧屏,为各国受众熟知,作为对历史的回顾,继续留在当代的文化与娱乐之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其中,尤以《基督山伯爵》作为流传极广的故事与《勃拉热洛纳子爵》——大仲马最动人的小说,双举其名。

  《基督山伯爵》创作于1844年,于1848年改编成剧本,被誉为法兰西的“奥德修纪”。这个引人入胜、情节跌宕的传奇故事,最早是由经济学教授蒋学模从英文转译成中文的,取名《基督山恩仇记》。尔后,又有几位译者从法文原著直译为《基督山伯爵》,总印数已逾百万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欧洲文学作品之一,至今畅销不衰。阿兰•德果回忆他11岁切除盲肠后,发现这部小说的情形:“我父亲送给我全书六卷,我每天吞咽一卷,终生留下深刻印象。”这部小说的情节主线取材于巴黎警察局档案保管员邦舍的《回忆录》,而作品中的“基督山伯爵”形象,早在与年轻的波拿巴亲王一同漫游意大利时,便浮现在大仲马脑海中了。后来,大仲马与马盖合作写成这部不朽之作。

  在邦舍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找到《基督山伯爵》的事实轮廓:巴黎1807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弗朗索瓦•比果的年轻鞋匠,穿着节日盛装前往其尼姆同乡——马蒂厄•卢比昂的咖啡馆,在那里遇见另外3个尼姆同乡。比果向其宣布,自己将要结婚,新娘叫玛格丽特•维戈鲁,是个有10万法郎的孤女。卢比昂对此心怀忌妒,为阻止比果的婚礼,他与其他3人商量,编造比果是英国间谍的谎言而告密当局。其中一个叫安东尼•阿吕的同乡,认为这是一场恶作剧;而其他两人,则要在嘉年华会上借此取乐,所以愿同卢比昂配合。此时,正值旺代保王党人暴动,拿破仑非常关注敌方活动。一位探长接到卢比昂的报案,觉得这是立功领赏的好机会,便立即报告了警察局总长萨瓦里,趁夜将比果逮捕。7年后的1814年,第一帝国崩溃,未老先衰的比果受尽折磨,从菲奈司特莱尔古堡出狱。在狱中,他倾心照顾一个因政治原因被囚禁的意大利教士,在其临死前将自己藏在米兰的伦巴第、威尼斯和英国造的大宗金币、法国金路易和西班牙铸币,均遗赠给了比果。比果脱离牢笼,寻到财宝,成为富豪。他化名约瑟夫•吕歇,返回巴黎,才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嫁给了卢比昂。邻居向他讲述了7年前那场恶作剧的全部过程,说安东尼•阿吕住在吕姆市。他乔装成巴尔迪尼神甫,用一颗钻石从阿吕处换取了另外几个恶作剧者的姓名,开始执行其复仇计划。

  几天后,卢比昂的咖啡馆里雇佣了一名侍者,他特别关注前来卢比昂咖啡店的尼姆老乡尚巴尔和索拉里,摸清其来踪去迹。一日,人们发现尚巴尔被人用匕首刺死在“艺术桥”,刀柄上写着“一号”两个大字。咖啡店老板卢比昂有一儿一女,女儿貌似天仙,16岁时被一个自称有百万家产的纨绔子弟诱奸怀孕。男方虽答应娶其为妻,但婚宴时却不见踪影。不久,传出他是个刑满释放犯。卢比昂一家万分惊愕。祸不单行,一个礼拜后,咖啡馆毁于一场神秘大火,彻底破产。同时,索拉里突然中毒身亡,棺材上钉着的纸片上,醒目地写着“二号”。卢比昂的儿子欧仁受一伙恶棍怂恿,撬锁盗窃,获罪被判处20年徒刑。接二连三的厄运使美丽的少妇玛格丽特•维戈鲁在痛苦中死去。此时,咖啡店新来的侍者普罗斯佩,以娶卢比昂的女儿黛莱丝为条件而从经济上帮助卢比昂。为了父亲,黛莱丝只得屈从这位不速之客,以身相许。卢比昂霎时失去了家产、荣誉和幸福。一天傍晚,一个蒙面人从土伊勒里花园一条黑暗的草径中蹿出,拦住卢比昂去路,当面揭穿了1807年的那桩陷害案后,将他杀死,并照例标出血腥大字“三号”。当复仇者走出土伊勒里花园时,安东尼•阿吕抓住他,将其扔进地窖并杀死。安东尼•阿吕犯案后,逃到英国躲藏,后于1828年病危时,向一名天主教士陈述了那段可怕的经历,要求在他死后,转告法国司法当局。

  大仲马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与马盖创作了《基督山伯爵》,但小说出版时未署马盖的名字,据艾米尔•德热拉丹解释:“一部长篇连载小说署名大仲马,其稿酬高达每行3法郎,但若与马盖联名,每行就会降低到30个苏。”马盖自1839年与大仲马合作,二人同游西班牙、阿尔及利亚,一起写出《阿赫芒塔尔骑士》、《希勒旺迪尔》、《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多部长篇小说,直至1851年两人分手。尔后,马盖声明放弃他应有的一切版权,并致函大仲马:“能当法国最杰出小说家的合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仲马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在圣日耳曼的玛尔里港买下一片坡地,请建筑师伊波利特•杜郎为他修筑《基督山伯爵》里梦想的“地上天堂”,小说里描绘的那座天方夜谭式的宫殿在此得以重现,这就是今天的“基督山古堡”。这组由一座奇特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和一幢哥特式楼阁组成的建筑,耗资20万法郎,费时18个月,竣工之日以“千人盛宴”庆祝。自此,大仲马乐居其中,了却其毕生宿愿。大仲马终日沉迷于醇酒美女,挥霍无度,1849年,在累累负债的无奈中,被迫以31000法郎的低价将古堡出卖。一个世纪后,一些房地产商拟将其全部拆毁,幸有阿兰•德果等著名人士强烈干预,古堡终得幸存。后,由大仲马之友协会出资赎回,修葺一新,其中的“摩尔沙龙”由崇拜“基督山楼主”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捐资整修,重放异彩,以供游客重温大仲马生前旧梦。

  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自称是“滔滔不绝的”作家,自诩为“有趣的逗趣者”。他确实文思泉涌,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是个罕见的多产作家,一生写了八十八个剧本,小说作品的数量多得惊人,有五百多卷。 大仲马先是作为剧作家登上文坛,而后又作为小说家活跃在文坛上。他的剧本主要有:《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1829)、《安东尼》(1831)、《查里七世》(1831)、《拿破仑•波拿巴》(1831)、《奈斯尔之塔》(1832)。他的小说主要有:《三剑客》(1844)、《二十年后》(1845)、《布拉日隆子爵》(1848—1850)、《玛尔戈王后》(1845)、《蒙梭罗夫人》(1846)、《四十五卫士》(1848)、《基督山伯爵》(1844—1845)、《黑郁金香》(1850)、《约瑟夫•巴尔萨摩》(1846—1848)、《王后的项链》(1849—1850)、《昂热•皮图》(1851)、《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等。

大仲马,法国作家。1802年7月24日生于巴黎附近的维莱科特雷县城。其父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继承父志,曾参加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的战斗。主要靠自学成才,1829年以浪漫主义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举成名。

话剧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影,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阴谋倾轧,借以影射复辟王朝的现实,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获极大成功,给伪古典主义戏剧一次猛烈的冲击。继而上演的《克里斯蒂娜》(1830)和《安东尼》(1831)等剧作,皆轰动一时。到30年代中期,他转而侧重历史小说的创作。《三个火枪手》(1844年,一译《三剑客》)故事曲折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1844-1845)为大仲马带来更高的声誉。此后,大仲马又写了数以百计的小说作品,较著名的有《三个火枪手》的续篇《二十年后》(1845)和《布拉日罗纳子爵》(1848-1850)、《玛尔戈王后》(1845)、《约瑟夫.巴尔萨莫》(1846)及其续篇《王后的项链》(1849)、《昂日·皮图》(1851)、《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等。大仲马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他人[最主要的合作者是奥古斯特·马凯(1813-1888)]合写的。大仲马1870年逝世。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 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 《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旧译《基度山伯爵》、《基度山恩仇记》。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去年初,巴黎麦松纳沃•罗斯出版社的社长保尔•努瓦罗说,将在秋天举行一个大仲马国际研讨会。之后,龚古尔文学院院士、大仲马之友协会的会长迪迪耶•德古安倡议,在大仲马诞辰200周年之际,将大仲马的遗骨从其故乡维勒科特莱迁入葬有维克多•雨果的先贤祠。届时,法国历史学家阿兰•德果致辞申明:法国学界历来贬斥大仲马的做法是不公正的;而今,在先贤祠中立一个牌位,重塑大仲马形象,应是法兰西文坛的荣耀。但是,始终拒绝大仲马的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们则认为大仲马的作品“粗制滥造”,只适合庶民消遣,不能登大雅之堂,将其存于先贤祠更是荒唐之举。而大仲马故乡的居民对德古安的提议相当抵制。因为,他们每年因大仲马的墓所带来的旅游收益相当可观,在专门为此举行的投票中,公民一致反对。为平息这一争端,法国文化部承诺,出资复制一尊大仲马铜像,重新竖立在其家乡。至于原铜像,已于1942年被纳粹占领军捣毁熔化了。

虽然对大仲马作品的文学性,法国文学界一向存有诸多质疑,但这位法国作家小说的魅力,是任何人均无法否认的。他的三部曲《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勃拉热洛纳子爵》和《基督山伯爵》,迄今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银幕和荧屏,为各国受众熟知,作为对历史的回顾,继续留在当代的文化与娱乐之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其中,尤以《基督山伯爵》作为流传极广的故事与《勃拉热洛纳子爵》——大仲马最动人的小说,双举其名。

《基督山伯爵》创作于1844年,于1848年改编成剧本,被誉为法兰西的“奥德修纪”。这个引人入胜、情节跌宕的传奇故事,最早是由经济学教授蒋学模从英文转译成中文的,取名《基督山恩仇记》。尔后,又有几位译者从法文原著直译为《基督山伯爵》,总印数已逾百万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欧洲文学作品之一,至今畅销不衰。阿兰•德果回忆他11岁切除盲肠后,发现这部小说的情形:“我父亲送给我全书六卷,我每天吞咽一卷,终生留下深刻印象。”这部小说的情节主线取材于巴黎警察局档案保管员邦舍的《回忆录》,而作品中的“基督山伯爵”形象,早在与年轻的波拿巴亲王一同漫游意大利时,便浮现在大仲马脑海中了。后来,大仲马与马盖合作写成这部不朽之作。

在邦舍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找到《基督山伯爵》的事实轮廓:巴黎1807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弗朗索瓦•比果的年轻鞋匠,穿着节日盛装前往其尼姆同乡——马蒂厄•卢比昂的咖啡馆,在那里遇见另外3个尼姆同乡。比果向其宣布,自己将要结婚,新娘叫玛格丽特•维戈鲁,是个有10万法郎的孤女。卢比昂对此心怀忌妒,为阻止比果的婚礼,他与其他3人商量,编造比果是英国间谍的谎言而告密当局。其中一个叫安东尼•阿吕的同乡,认为这是一场恶作剧;而其他两人,则要在嘉年华会上借此取乐,所以愿同卢比昂配合。此时,正值旺代保王党人暴动,拿破仑非常关注敌方活动。一位探长接到卢比昂的报案,觉得这是立功领赏的好机会,便立即报告了警察局总长萨瓦里,趁夜将比果逮捕。7年后的1814年,第一帝国崩溃,未老先衰的比果受尽折磨,从菲奈司特莱尔古堡出狱。在狱中,他倾心照顾一个因政治原因被囚禁的意大利教士,在其临死前将自己藏在米兰的伦巴第、威尼斯和英国造的大宗金币、法国金路易和西班牙铸币,均遗赠给了比果。比果脱离牢笼,寻到财宝,成为富豪。他化名约瑟夫•吕歇,返回巴黎,才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嫁给了卢比昂。邻居向他讲述了7年前那场恶作剧的全部过程,说安东尼•阿吕住在吕姆市。他乔装成巴尔迪尼神甫,用一颗钻石从阿吕处换取了另外几个恶作剧者的姓名,开始执行其复仇计划。

几天后,卢比昂的咖啡馆里雇佣了一名侍者,他特别关注前来卢比昂咖啡店的尼姆老乡尚巴尔和索拉里,摸清其来踪去迹。一日,人们发现尚巴尔被人用匕首刺死在“艺术桥”,刀柄上写着“一号”两个大字。咖啡店老板卢比昂有一儿一女,女儿貌似天仙,16岁时被一个自称有百万家产的纨绔子弟诱奸怀孕。男方虽答应娶其为妻,但婚宴时却不见踪影。不久,传出他是个刑满释放犯。卢比昂一家万分惊愕。祸不单行,一个礼拜后,咖啡馆毁于一场神秘大火,彻底破产。同时,索拉里突然中毒身亡,棺材上钉着的纸片上,醒目地写着“二号”。卢比昂的儿子欧仁受一伙恶棍怂恿,撬锁盗窃,获罪被判处20年徒刑。接二连三的厄运使美丽的少妇玛格丽特•维戈鲁在痛苦中死去。此时,咖啡店新来的侍者普罗斯佩,以娶卢比昂的女儿黛莱丝为条件而从经济上帮助卢比昂。为了父亲,黛莱丝只得屈从这位不速之客,以身相许。卢比昂霎时失去了家产、荣誉和幸福。一天傍晚,一个蒙面人从土伊勒里花园一条黑暗的草径中蹿出,拦住卢比昂去路,当面揭穿了1807年的那桩陷害案后,将他杀死,并照例标出血腥大字“三号”。当复仇者走出土伊勒里花园时,安东尼•阿吕抓住他,将其扔进地窖并杀死。安东尼•阿吕犯案后,逃到英国躲藏,后于1828年病危时,向一名天主教士陈述了那段可怕的经历,要求在他死后,转告法国司法当局。

大仲马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与马盖创作了《基督山伯爵》,但小说出版时未署马盖的名字,据艾米尔•德热拉丹解释:“一部长篇连载小说署名大仲马,其稿酬高达每行3法郎,但若与马盖联名,每行就会降低到30个苏。”马盖自1839年与大仲马合作,二人同游西班牙、阿尔及利亚,一起写出《阿赫芒塔尔骑士》、《希勒旺迪尔》、《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多部长篇小说,直至1851年两人分手。尔后,马盖声明放弃他应有的一切版权,并致函大仲马:“能当法国最杰出小说家的合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仲马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在圣日耳曼的玛尔里港买下一片坡地,请建筑师伊波利特•杜郎为他修筑《基督山伯爵》里梦想的“地上天堂”,小说里描绘的那座天方夜谭式的宫殿在此得以重现,这就是今天的“基督山古堡”。这组由一座奇特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和一幢哥特式楼阁组成的建筑,耗资20万法郎,费时18个月,竣工之日以“千人盛宴”庆祝。自此,大仲马乐居其中,了却其毕生宿愿。大仲马终日沉迷于醇酒美女,挥霍无度,1849年,在累累负债的无奈中,被迫以31000法郎的低价将古堡出卖。一个世纪后,一些房地产商拟将其全部拆毁,幸有阿兰•德果等著名人士强烈干预,古堡终得幸存。后,由大仲马之友协会出资赎回,修葺一新,其中的“摩尔沙龙”由崇拜“基督山楼主”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捐资整修,重放异彩,以供游客重温大仲马生前旧梦。

大仲马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 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 《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旧译《基度山伯爵》、《基度山恩仇记》。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去年初,巴黎麦松纳沃•罗斯出版社的社长保尔•努瓦罗说,将在秋天举行一个大仲马国际研讨会。之后,龚古尔文学院院士、大仲马之友协会的会长迪迪耶•德古安倡议,在大仲马诞辰200周年之际,将大仲马的遗骨从其故乡维勒科特莱迁入葬有维克多•雨果的先贤祠。届时,法国历史学家阿兰•德果致辞申明:法国学界历来贬斥大仲马的做法是不公正的;而今,在先贤祠中立一个牌位,重塑大仲马形象,应是法兰西文坛的荣耀。但是,始终拒绝大仲马的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们则认为大仲马的作品“粗制滥造”,只适合庶民消遣,不能登大雅之堂,将其存于先贤祠更是荒唐之举。而大仲马故乡的居民对德古安的提议相当抵制。因为,他们每年因大仲马的墓所带来的旅游收益相当可观,在专门为此举行的投票中,公民一致反对。为平息这一争端,法国文化部承诺,出资复制一尊大仲马铜像,重新竖立在其家乡。至于原铜像,已于1942年被纳粹占领军捣毁熔化了。

虽然对大仲马作品的文学性,法国文学界一向存有诸多质疑,但这位法国作家小说的魅力,是任何人均无法否认的。他的三部曲《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勃拉热洛纳子爵》和《基督山伯爵》,迄今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银幕和荧屏,为各国受众熟知,作为对历史的回顾,继续留在当代的文化与娱乐之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其中,尤以《基督山伯爵》作为流传极广的故事与《勃拉热洛纳子爵》——大仲马最动人的小说,双举其名。

《基督山伯爵》创作于1844年,于1848年改编成剧本,被誉为法兰西的“奥德修纪”。这个引人入胜、情节跌宕的传奇故事,最早是由经济学教授蒋学模从英文转译成中文的,取名《基督山恩仇记》。尔后,又有几位译者从法文原著直译为《基督山伯爵》,总印数已逾百万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欧洲文学作品之一,至今畅销不衰。阿兰•德果回忆他11岁切除盲肠后,发现这部小说的情形:“我父亲送给我全书六卷,我每天吞咽一卷,终生留下深刻印象。”这部小说的情节主线取材于巴黎警察局档案保管员邦舍的《回忆录》,而作品中的“基督山伯爵”形象,早在与年轻的波拿巴亲王一同漫游意大利时,便浮现在大仲马脑海中了。后来,大仲马与马盖合作写成这部不朽之作。

在邦舍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找到《基督山伯爵》的事实轮廓:巴黎1807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弗朗索瓦•比果的年轻鞋匠,穿着节日盛装前往其尼姆同乡——马蒂厄•卢比昂的咖啡馆,在那里遇见另外3个尼姆同乡。比果向其宣布,自己将要结婚,新娘叫玛格丽特•维戈鲁,是个有10万法郎的孤女。卢比昂对此心怀忌妒,为阻止比果的婚礼,他与其他3人商量,编造比果是英国间谍的谎言而告密当局。其中一个叫安东尼•阿吕的同乡,认为这是一场恶作剧;而其他两人,则要在嘉年华会上借此取乐,所以愿同卢比昂配合。此时,正值旺代保王党人暴动,拿破仑非常关注敌方活动。一位探长接到卢比昂的报案,觉得这是立功领赏的好机会,便立即报告了警察局总长萨瓦里,趁夜将比果逮捕。7年后的1814年,第一帝国崩溃,未老先衰的比果受尽折磨,从菲奈司特莱尔古堡出狱。在狱中,他倾心照顾一个因政治原因被囚禁的意大利教士,在其临死前将自己藏在米兰的伦巴第、威尼斯和英国造的大宗金币、法国金路易和西班牙铸币,均遗赠给了比果。比果脱离牢笼,寻到财宝,成为富豪。他化名约瑟夫•吕歇,返回巴黎,才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嫁给了卢比昂。邻居向他讲述了7年前那场恶作剧的全部过程,说安东尼•阿吕住在吕姆市。他乔装成巴尔迪尼神甫,用一颗钻石从阿吕处换取了另外几个恶作剧者的姓名,开始执行其复仇计划。

几天后,卢比昂的咖啡馆里雇佣了一名侍者,他特别关注前来卢比昂咖啡店的尼姆老乡尚巴尔和索拉里,摸清其来踪去迹。一日,人们发现尚巴尔被人用匕首刺死在“艺术桥”,刀柄上写着“一号”两个大字。咖啡店老板卢比昂有一儿一女,女儿貌似天仙,16岁时被一个自称有百万家产的纨绔子弟诱奸怀孕。男方虽答应娶其为妻,但婚宴时却不见踪影。不久,传出他是个刑满释放犯。卢比昂一家万分惊愕。祸不单行,一个礼拜后,咖啡馆毁于一场神秘大火,彻底破产。同时,索拉里突然中毒身亡,棺材上钉着的纸片上,醒目地写着“二号”。卢比昂的儿子欧仁受一伙恶棍怂恿,撬锁盗窃,获罪被判处20年徒刑。接二连三的厄运使美丽的少妇玛格丽特•维戈鲁在痛苦中死去。此时,咖啡店新来的侍者普罗斯佩,以娶卢比昂的女儿黛莱丝为条件而从经济上帮助卢比昂。为了父亲,黛莱丝只得屈从这位不速之客,以身相许。卢比昂霎时失去了家产、荣誉和幸福。一天傍晚,一个蒙面人从土伊勒里花园一条黑暗的草径中蹿出,拦住卢比昂去路,当面揭穿了1807年的那桩陷害案后,将他杀死,并照例标出血腥大字“三号”。当复仇者走出土伊勒里花园时,安东尼•阿吕抓住他,将其扔进地窖并杀死。安东尼•阿吕犯案后,逃到英国躲藏,后于1828年病危时,向一名天主教士陈述了那段可怕的经历,要求在他死后,转告法国司法当局。


大仲马 小仲马的资料
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家世与生平 其...

大仲马个人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

请问,大仲马&小仲马的全名分别叫什么?
1、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2、小仲马 亚历山大·小仲...

大仲马和小仲马相关资料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大仲马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传说曾经有人问大仲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马自豪地回答:...

大仲马的资料谁有??
大仲马 (Alexandre Dumas l802~1870)作者简介: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

亚历山大·仲马人物轶事
在奥尔良公爵府上,亚历山大·仲马的生活放荡不羁,与多位女性的关系复杂。他的儿子小仲马,以其真实经历创作的《茶花女》,不仅让小仲马名声大噪,更使亚历山大的作品与儿子的作品相比,显得更为现实与深刻。晚年的大仲马,与美国女演员阿达·孟肯的爱情,成为他生命中的亮点。然而,阿达的意外去世,让...

大仲马资料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年7月24日诞生于巴黎附近的维莱科特雷县城,其父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知名将领,他继承了父亲的革命精神,曾参与1830年七月革命,对抗复辟王朝。他的成功主要依赖自学,1829年,浪漫主义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的问世让他声名鹊起。该剧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统治...

大仲马资料
大仲马资料 大仲马,本名亚历山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和剧作家。他最为人们所知的是其历史小说和冒险小说的创作。一、生平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投身写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广大读...

大小仲马的资料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 中文是:亚历山大·仲马 大仲马的祖父戴维·佩莱苔利原本是圣多明哥岛上的一个充满激情而好色的贵族,家里有一大群黑人奴仆,其中一个名叫露易·仲马的女黑奴给他生了一个混血儿,这便是大仲马的父亲托马斯·亚历山大。托马斯成人后想去参加拿破仑的...

三个火枪手是谁的著作?
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2002年...

山东省15071072109: 大仲马的资料,一定要快哟!!! -
怀史缩合: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

山东省15071072109: 关于大仲马的资料及作品 -
怀史缩合: 大仲马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东北部埃纳省的维埃·科特莱,与母亲相依为命,到了十三岁还没念过什么书,后来在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的差.20岁时来到巴黎并开始文学生涯.1829年创作的剧本《享利三世及其宫廷》使他在文坛上崭...

山东省15071072109: 大仲马简介急!!!! -
怀史缩合: 大仲马只是一位大作家,不是文豪.他的作品一贯以情节取胜,多为一些凶险奇特的故事与曲折迷离的线索为内容.最著名的是【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他的作品思想性很浅薄,没有很深的人生理念,故事性太强.

山东省15071072109: 大仲马的代表作是什么小仲马的代表作是什么 -
怀史缩合: 一、大仲马的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二、小仲马的代表作有:《茶花女》、《私生子》等. 三、二人的是父子关系.小仲马是大仲马与一名女裁缝卡特琳...

山东省15071072109: 大仲马和小仲马相关资料
怀史缩合: 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 义“三一律”.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 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 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最著名的是 《三个火枪手 》旧译《三剑客》,《基督山伯爵》. 小仲马(1824—1895):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对他的儿子小仲马说的一句笑话.小仲马也是一位声蜚世界的作家.他是他父亲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

山东省15071072109: 关于大仲马的资料. -
怀史缩合: http://baike.baidu.com/view/31439.htm

山东省15071072109: ...有一天,他因为写《三个火枪手》太伤心而哭鼻子.他的好友去拜访他,等了四十五分钟.后来大仲马的仆人说,他已经哭了几个小时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 -
怀史缩合:[答案] B

山东省15071072109: 大仲马是哪国人?是谁的“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
怀史缩合: 法国人!马克思!

山东省15071072109: 有谁能告诉我大仲马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基督山伯爵》?很急!急急急~ -
怀史缩合: 1842年,欧仁·苏德社会风俗小说《巴黎的秘密》在报纸上连载一炮打响后,出版社约请大仲马也以巴黎为背景写一部当代题材的小说.大仲马接受约请后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搜集素材.他在巴黎警署退休的档案保管员珀歇写的回忆录里,发现了一份案情记录,它记述了拿破仑时代一个年轻鞋匠皮科的报仇故事.他根据这个素材,构思了一个复仇故事的轮廓.然后,他又听取了在创作上和他多年合作的助手马凯的一些很有见地的建议.为了写作这部小说,大众马去了马赛,重游了加泰罗尼亚渔村和伊夫堡.小说在报纸上断断续续 连载了136期,历时近一年半.《基督山伯爵》成了马赛人的骄傲.马赛城有了基督山街,爱德蒙·唐泰斯街;伊夫堡和基督山岛都成了旅游胜地.

山东省15071072109: 大仲马和小仲马分别是谁? -
怀史缩合: 大仲马是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一生风流多情,小仲马是其一私生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