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性格,著作,经历过的大事

作者&投稿:圣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生活经历,性格精神,创作成就,名言~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清醒的现实主义

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形成于本世纪初他在日本留学的时期。这是有它的时代和社会的原因的。经历了家境破落和接受了如《朝花夕拾•琐记》中所写的那种晚清学堂教育的青年,怀着爱国主义的深厚感情,来到了东方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热忱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那里大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吸收了丰富的近代思想文化的养料。他接触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最早向中国介绍了镭的发现、进化论和生命发展学说,同时也接触和考察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又从广泛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了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情绪和愿望;更重要的是但是日本是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活动的中心,鲁迅十分关心地注释和思考了正在热烈展开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斗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鲁迅确立了他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献身于社会变革与民族解放事业的志向。但与此同时也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从各种各样的思想体系中,寻找出对改造中国社会最有实效的思想武器。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明确提出,一方面,必须“洞达世界之大势”,“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广泛吸收各种有用的外来思想,努力促进思想的现代化,反对固步自封的国粹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另一方面,又必须深求中国之国情,“弗失固有之血脉”,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对外来思想加以选择与改造,实现外来思想的民族化,反对生吞活剥的教条主义。正是在这个“如何对待外来思潮”的严峻问题上,鲁迅开始形成了他的注重中古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考察问题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这样,如同一切向西方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一样,他也接受了外国思想文化的广泛影响;但不同的是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他从为全面地无条件地肯定任何一种外来西乡是中国应该遵循的真理,他对各种外来思想都采取了一种有所取舍的批判态度,面对这种取舍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其是否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刘半农在五四时期曾赠过鲁迅一副联语,是“脱尼学说,魏晋文章”。“当时的有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对”。确实,鲁迅在日本时期接触了尼采哲学与托尔斯泰的叙说,并且从那里汲取了“重新固定价值”、“偶像破坏”的思想,因为这是中国人民挣脱封建主义罗网的伟大斗争所需要的。但是,鲁迅早在《摩罗诗力说》中就将拜沦与尼采作了对比,批判尼采“欲自强面并颂强者”的思想;在《随感录六十一》里他又强调“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反对托尔斯泰式的“布施”、恩赐“的人道主义”、因为这些有害于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斗争。鲁迅对待许多外来思想都是这样,他总是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将多元的庞杂的外来思想有选择地巧妙地服务于显示斗争,使之在现实斗争中经过改造和扬弃,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思想。我们很难用外来的某一思想体系来概括这样新的思想,只能如实地把它叫做“鲁迅思想”。正因为鲁迅思想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所以尽管鲁迅前期还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在对社会考察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基本正确的结论。毛泽东同志在评价孙中山时曾经指出,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宇宙观不同但是,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中也对孙中山“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洋进步的严肃的思想家尽管从世界观、从对宇宙整体的认识上并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的水平,但重要尊重客观现实,从世界出发加以分析,在句问题上,完全可以达到基本正确的结论。鲁迅正是这样,由于他严肃考察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使他对一些问题的观察异常深刻与正确,在局部范围内可以说已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如他对妇女解放的认识,对“费厄泼赖”的批判等等。因此鲁迅前期的著作同样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较之同时期的民主主义者深刻得多,而比一些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则更为成熟。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马克思主义液化司一种外来思想。鲁迅早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无疑对鲁迅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但鲁迅并没有立刻接受马克思主义。正像他自己后来所说的那样:“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新的’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后,我才知道这‘新的’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但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宣传,对于十月革命有些冷淡,并且怀疑。“鲁迅这里所讲的“怀疑”,表明他还没有把握来确认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检验是否适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学要。在未经过他自己确信的事实的检验和得出明确的结论之前,鲁迅宁愿采取谨慎的态度。但是鲁迅又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绝不是“凝固的东西”因而他也绝不愿把自己的思想(包括自己的“怀疑”)凝固化。他总是爱不断地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思想,纠正那些不符合革命发展需要、已被事实证明是偏颇或错误的东西。鲁迅正是积极投身于变革现实的活动,深入剖析中国社会,用中国社会实际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外来思想加以认真地检验,并无情地揭破自己的思想。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求,他终于在二十年代后期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宣布马克思主义为最切合中国社会与革命需要的真理,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极直捷可靠爽快的,有许多暧昧难解的问题,都可说明”。鲁迅的这一结论既不是赶时髦,也不是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推演的结果,而是他从现实出发自觉努力的积累,是他总结近百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论断,也是他前期思想在新形式下必然导致的逻辑发展。如果没有他一贯坚持的事实为根据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就不会有他后来的思想发展;所以他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特别是与他自己在文化战线上的战斗实践紧密结合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是“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尽管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当他一旦接受了以后就十分坚决,从不动摇,并且表现出极大的成熟性。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能够准确地运用它来指导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革命实践;他的全部活动说明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伟大奠基者。
鲁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仍然坚持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能够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凝固化。他反对头脑像“阴沉木做的”思想僵化,认为“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他既反对国粹主义的老八股和崇洋媚外的“西崽相”式的洋教条,也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公式化、八股化的教条主义。例如他提出过著名的“拿来主义”,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有用的东西。在1934年抗日高潮中,他甚至提出了要向自己的敌人日本学习;关键在于自己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对于真正的崇洋媚外的洋教条,鲁迅的打击也是不遗余力的。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鲁迅一针见血得指出了当时某些倡导者的教条主义的错误:“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未曾加以细蜜的分析,便将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才能运用的方法,来机械得运用了。”1933年又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教条主义倾向进行了批评,他说:“例如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而不肯具体地其实的运用可许所求的的公式,去解释每天的新的事实,新的现象,而只抄一遍公式,往一切事物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这种“新八股”的基本特征就是理论与实际分离,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鲁迅后期针对教条主义的批评的实质,就是要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革命实践的结合,探求创造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新道路。在探求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的战斗传统——鲁迅就是这一传统的一个伟大开创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3、《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

鲁迅先生的资料
《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

鲁滨迅生平的资料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一生的主要活动是经商,同时还从事政治活动。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中,他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并向政府提出夺取和开发殖民地的办法。他先后两次破产,因言论关系被判枷示三次,还曾三次被捕。 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

《社戏》中迅儿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社戏》中迅儿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2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社戏 中迅 性格特点 搜索资料 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 匿名 回答自动保存中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

关于成长的故事.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传》。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

向《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每个提50个问题,并...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琐记》)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

孙悟空性格特点
孙悟空性格中的优点 1、有责任心,敢作敢当 这是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在唐僧师徒四人中,我们看到,猪八戒并非真心想要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完全是因为被人强行赶着走,当然这不是孙悟空强迫他。在各种为难关头,总是有孙悟空站出来,唐僧被妖怪抓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是孙悟空跑到玉帝那里...

帮我找找名著简介
在狱中,保尔经受住了拷打,坚强不屈,为迎接白菲头子彼得留拉来小城视察,一个二级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放了出来。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冬妮娅的花园门前,纵身跳进了花园。由于上次钓鱼时,保尔解救过冬妮娅,加上她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他的到来让她很高兴。保尔也觉得冬妮...

怎样评价老舍作品
著作的出版和版本 老舍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700万至800万。除了前面提到的,生前出版的作品主要还有长篇小说《文博士》(又名《选民》,1936~1937)、《火葬》(1943~1944),短篇小说集《火车集》(1939)、《贫血集》(1944)等;戏剧《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大地龙蛇...

竹林七贤之一
重要著作 :《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释私论》核心思想 :1,自然名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针对司马氏集团用以篡权的名教工具,尖锐地指出儒家经典所宣扬的礼法名教,司马氏所提倡的「以孝治天下」,本身就是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甚至是社会上一切伪善,欺诈等种种恶浊现象的根源.故不应为名教所拘,而求...

桃江县19294697580: 简洁语言概括鲁迅的生平.作品.主要事迹 -
毕淑龙胆: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桃江县19294697580: 鲁迅的性格特点请问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毕淑龙胆: 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是爱憎分明.鲁迅的性格是千百年来受压迫、被奴役的中国人觉醒后的反抗性格.对敌人,他横眉冷对,他的杂文象匕首,象投枪,犀利无情;待人民,他甘为孺子牛,任其驱策.他的爱憎是如此的鲜明,他的性格是如此的刚直,他的文笔是如此的冷峻.

桃江县19294697580: 鲁迅先生的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
毕淑龙胆: 生活中鲁迅是一个直率的、随和、善解人意、不死板、脾气好、有涵养、知识面广、勇敢,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跟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思想家的鲁迅是严谨、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

桃江县19294697580: 简洁语言概括鲁迅的生平.作品.主要事迹.简洁语言概括鲁迅的生平.作品.主要事迹 -
毕淑龙胆:[答案]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桃江县19294697580: 鲁迅先生生平大事年表 -
毕淑龙胆: 鲁迅先生生平大事年表 (一)本年表主要包括鲁迅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和有关教育的文章、书信、在教育部门的演讲等,与教育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也酌量编入.(二)表内各条,尽可能注...

桃江县19294697580: 鲁迅的主要事迹 -
毕淑龙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