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作者&投稿:职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历史上三次人口迁徙分别是什么?~

在过去2000多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移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政府组织的强制移民、官员携家眷宦游定居、由天灾人祸引起的自发迁徙等等,其中最后一种是比较普遍的。在历史上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最大规模的三次流民浪潮分别发生在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唐末和五代战乱、北宋靖康之变这些大动荡时期。

西晋建立后,武帝司马炎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甚至统领中央军队。继武帝位的晋惠帝是个白痴,皇后与皇太后展开争权斗争,并引起了长达16年(公元291-306)的八位诸侯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乂、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争夺皇位的混战,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是为“八王之乱”。这给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以可乘之机,到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但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同伙史思明发动叛乱,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少数民族驰骋中原,并趁唐朝边备空虚而大量内迁;唐末五代时期,少数民族与地方割据势力争权夺利,百姓生灵涂炭,家园被毁,只好背井离乡,到远离政治中心、相对安定的南方寻找安居之所。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根据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估计,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中国第二次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1127年北宋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使社会一直潜伏着“积贫积弱”的危机,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虎视眈眈。钦宗靖康二年(1127),在金军的强势攻击下,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靖康之变”。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宣布即位,建立南宋。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荆湖、两浙等地,归于南宋。“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以至于“建炎(1127-1130)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到这时,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总的来说,这三次人口南迁都是由战乱引起的;迁移的人数多,而且阶层广,从皇室贵族到僧尼农民;他们分散在湘浙、两广甚至海南等地。黄河流域本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正因此而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焦点。对于每一次南迁浪潮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虽怀恋故土,但一旦享受到了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后,便在南方安心创业,繁衍生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与团结,衍生出有品味兼活力的江南文化;甚至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北方人口的融合也改善了中国人的遗传基因,使中国很早就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非常著名五次人口大迁徙,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大部分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得不向外转移,想要寻找获得财富的机会!这五次著名的人口迁徙就是“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
  走西口,电视剧《乔家大院》主要就是表现了这么一个历史事迹,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闯关东,这个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人口大迁徙,也被翻拍成了一部电视剧。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蹚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 ,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这条古道上,历史上往来商人非常多,由于在近代,经济非常贫困,所以很多人都涌入这条古道。

  下南洋,其实下南洋,在中国明代以后的历史上一直都存在,但是真正能够形成大规模人口的迁徙,还是在明朝末期到民国时期,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中国几次大乱,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人去东南亚经商(海上丝绸之路)、打工、乃至迁徙到东南亚(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的荷兰当局来华南招工),规模巨大,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

  赴金山,清朝中后期,美国在旧金山发现了金矿,洋人就散发言论说到大海的那边去可以发财,哪里遍地都是黄金,骗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到美国去打工,赴他们眼中的“金山”挖金矿,到那里去安家落户。当然上了贼船才知道他们只是别人卖人头的产品。后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了金矿,被称着“新金山”,为区别所以圣弗朗西斯科就被称为“旧金山”。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是: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

一、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二、下南洋。

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直至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中国人移居东南亚。

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95%以上。这与自然、人文因素极有关系。闽、粤两省海岸曲折,人民与海相习,这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

据统计,印尼两亿人口中,约一千万是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六百万;泰国六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二千万,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三百多万人,华人多达90%,是海外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国家。

三、走西口。

走西口的时间,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那么截止时间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是最大。走西口有两种情况:

1、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

2、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

四、闯关东。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

1、因为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

2、还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2、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

民国时期历年进入关东地区的人数多寡不一,但至少也在20万人以上,而超过百万人的年份有4年。清代、民国时期累计各超过1,000万。可以说,今天东北超过8成人的祖先,都是那个时期的移民。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人口迁徙,它是由三大历史事件造成的:

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群众往西安等大后方逃亡。

二、国民政府“以水代兵”, 1938年扒开黄河花园口。一泻千里的的黄河水淹豫、皖、苏3省44县市,1250 万人受灾,死亡89万余人。

三、 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再一次激起了中原灾民大规模的西迁浪潮,1942年(民国31年)河南省发生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惨绝人寰的特大灾荒,米珠薪桂,饿殍载道。而当年的关中平原,则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

当时河南省有3000万人口,1942年——1943年因灾荒而死亡者,据官方统计竟达300万之多。多灾多难的中原人民辗转洛阳,或扒火车,或步行,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的。

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其中以河南人占绝大多数,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从中原到西北,漫延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即使到现在,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城镇,河南人都占了很大比例,渭南、西安、咸阳占三分之一,宝鸡、天水甚至超过二分之一,以致西宁、兰州都有很多河南人,新疆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河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史分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中原人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带;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

这三次大移民是民间的自发组织,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相反,一开始官方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如闯关东,就是因为东北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不许汉人居住的,怕是破坏了龙脉。所以山东河北的农民们就想方设法一闯而过,闯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在当时这也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

1、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历史上两地有紧密地缘人缘联系,一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闯关东”的流民,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进入民国时期,“闯关东”浪潮居高不下。1927、1928、1929连续三年超过百万。

2、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走西口》,久为人所熟知。“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一般指杀虎口,明时称杀胡口,张家口等则为东口)。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走过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

3、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都是一段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这种历史鲜见的移民现象被称为“闯关东”,是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活动。

移民,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鲜见的,几乎每次王朝更替的时候,都会随着战乱而涌现出大批的难民,不堪忍受战争的蹂躝而成群结队的,整个家族的,整个村子的,甚至是整个地区的大量外迁。如两晋时期的客家人南迁,北宋末年的中原人南迁,还有民国末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在大陆混不下去了,被赶到几个小岛上,这也是迁,是被动的迁。因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倍尝了流离失所的逃亡之苦。他们往往发出了“宁做太平犬,莫做乱离人”的感叹。

和在官方战争的压力下而四散奔逃的难民相比,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属于民间的自发运动,因为他们不是为了逃避战乱,所以也就没有那种逼不得已,象惊弓之鸟一样的哀怨情绪。没有那种失败、绝望,听天由命,跑到那里算那里的亡命天涯心态。在这三次的大迁徙中,人们都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出发的。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勇气,带着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而走上了漫漫的迁徙之路。

走西口(山西省居民迁到今内蒙古西部)、闯关东(山东省河北省居民迁到东北地区)、下南洋(东南沿海居民迁到东南亚一带)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第一次,第二次,以及第三次。


中国近代史最值得夸耀的事件是什么?
面对世界上最强大、武器装备最现代化的美军,中国敢不敢出兵、能不能同美国进行战争较量。这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摆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面前异常艰难的重大战略抉择问题。中国党和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

中国近代史最值得夸耀的事件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值得夸耀的事情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的斗争史,其中有丧权辱国的屈辱史,也有救亡图存的奋斗史,而五四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5月4号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

中国近代史的大事年表(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2、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和详细事件
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2、1840年:英军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3、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农民阶级,抗英但是不反封建。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4、1842年8月:《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有哪些
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出版有《严复全集》。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近代中西文学教育家第一人。近代中...

影响中国的100位人物
49:王莽,著名的改革家,被后世称为“社会主义皇帝”。48:夏启,家天下的创始人。47: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46: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国家功勋人物。45:商鞅,开启商鞅变法,使秦国强于列国。44:于敏,中国氢弹之父。43:蒋介石,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42:鬼谷子,他的学生们纵横于...

盘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流人物”
袁世凯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戊戌变法期间,曾经欺骗和出卖过光绪皇帝和维新派,间接致使戊戌变法失败。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迫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曾经去过法国留学?
2、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

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都是谁?他们都有哪些代表作?_百度...
我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分别是钱钟书,张爱玲,沈从文,余光中,梁实秋,林语堂,王朔,郁达夫,海子。我们国家的文学艺术发展一直非常的好,从古至今也出现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当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文笔非常好的作家,他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典型,非常著名的作品。不过每个人的喜好...

什么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
黄埔军校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的场所)一般指军事类院校,军事类院校,指军队所属的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学历教育院校和非学历教育院校,包括综合型院校、指挥院校、工程技术院校、军事医学院校、士官学校等。军校,是指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学生们在这里为以后...

南和县18031511426: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
乐正所济川:[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

南和县18031511426: 中国近代历史上三次人口迁徙分别是什么? -
乐正所济川:[答案] 走西口(山西省居民迁到今内蒙古西部)、闯关东(山东省河北省居民迁到东北地区)、下南洋(东南沿海居民迁到东南亚一带)

南和县18031511426: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移民潮.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 -
乐正所济川:[选项] A. “闯关东” B. “走西口” C. “客家人迁徙” D. “下南洋”

南和县18031511426: 走西口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 走西口、闯关东那个是什么
乐正所济川: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

南和县18031511426: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有哪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素质回答,不懂的别瞎粘贴复制 -
乐正所济川:[答案] 1,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 2,安史之乱 3,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至南宋末年 弄用你的问题搜一下,百度文库有

南和县18031511426: 中国人三大迁徙 -
乐正所济川: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南和县18031511426: 我国历史上3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希望详细一点 -
乐正所济川:[答案] 第一次是发生在东晋的士族南迁和五胡内迁:是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加快了民族融合. 第二次安史之乱:是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 第三次解放初期:一名戍边屯垦,开发北大荒.充实了边疆人口,加快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南和县18031511426: 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徙分别是什么? -
乐正所济川:[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

南和县18031511426: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之一.20世纪初,山西祁县“无平地沃土至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鱼米... -
乐正所济川:[答案] (1)根据位置分析阴影区的地形名称.此地区在汾河附近,所以是汾河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

南和县18031511426: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
乐正所济川: 有七次的人口大迁徙. 1、“永嘉丧乱”时期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