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手法的应用

作者&投稿:钭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感手法是怎么运用于写作中的?~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耳中见色,眼里闻声 自从钱钟书的著名论文发表以来,通感已经成了人们熟知的术语.在文学中的通感手法随处可见,最脍炙人口的当数自居易的"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于声息乐止之后突然爆发的最后一缕琵琶声,如同银瓶乍破般清脆,如水浆之冲激声,铁骑刀枪之铿锵高亢,这样的声音,无法让不在现场的人听到,所以用文字来描绘视觉形象,勾起人的听觉联想,以此作为弥补.这种音如流珠的"目听式"作法古人久已有之.所谓目听,就是不从听觉感受上描写声音,而是由听觉转化为视觉构图,耳中见色、眼里闻声,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目听的心理基础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通感功能.钱钟书在中也指出,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以耳识幻感补益眼识实感."说:"耳目内通而外于心智",这种耳目内通而心无挂碍的心理状态,即是指的通感心理功能.也就是中说的"以声比心","以响比辩"和"以容比物"的审美方式的恰当例证.新闻写作深深地植根于古典文学的沃壤,对古典文学的吸收、借鉴也应该包括对通感手法的自觉运用.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
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ae2bc88fbd1bb051f819ec3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ae2bc88fbd1bb051f819ec3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ae2bc88fbd1bb051f819ec3e"/>
扩展资料: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同样也可以用声音和色彩等等手段去表达人类的感情,它成为了写作实践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琵琶声本来只能通过听觉来描绘,这里却以触觉(滑)来展示,因此叫通感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详细解释如下:
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可见,通感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就象你看着满园的春色,会哼起“春之歌”一样。现实生活的文字的印记也不可避免地打下了“通感”的印记。例如,“摇曳的音调”、“表情冷漠”、“一弯寒月”等词语中,视觉、听觉、触觉构成了通感。人们常用“甜美”形容歌声,“甜”本属于味觉印象,“美”属于视觉印象,“歌声”则属于听觉感受。人的五种感官,“通”得最普遍的,是视觉与听觉。运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通感哲学基础就是自然界普遍相通的原则,客观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感同样也可以用声音和色彩等等手段去表达人类的感情,它成为了写作实践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有关通感的句子,一般人只是注意到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两句。这两句,历来被奉为近代文学应用通感的典范。第一句中,感官对“清香”的嗅觉和“歌声”的听觉构成了通感。由比喻构成的通感,要有相似点,那就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因为是“缕缕”和“渺茫”。作者在描写时打破了常规,把“声”、“香”联系起来,使嗅觉与听觉沟通。这样,就会调动起读者的生活经验,使之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作者用“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体验,来品味微风送来的时有时无、如丝如缕的荷花散发的“清香”,唤起人内心微妙地情感,使两种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在心理反应上得到了自然地沟通。第二句中,视觉的“光和影”与听觉的“的旋律”、“名曲”构成了通感。用“旋律”、“名曲”喻指光和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作者的艺术感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勾画而诉之于听觉,因为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其相通之处。不能把通感简单理解为感官的转移,这种理解没有什么意思,更不足于说明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美感。“塘中的月色”的光和影的和谐,本来就是在满足现有的视觉体验之外,同时还满足着审美主体的听觉体验,这两种审美体验是同时交互着进行,而不是由一端到另一端的静止不动。
实际上在《荷塘月色》中还有几处通感的句子。比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个句子的本体应该是在分号之前的那个分句。“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视觉,和朦胧的梦境构成通感。联系前边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朦胧的月光、薄薄的青雾,使月下荷塘如同世外梦幻的仙境,作者的心才能够暂时得到宁静,才能排遣内心的彷徨和苦闷,从而透露出淡淡的喜悦。还有,“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满月”的“朗照”是“酣眠”,痛快淋漓;“淡淡的云”遮月,是别有风味的小睡。在这里,视觉和妙不可言的生理感受构了通感。在这奇妙的意境里,作者表达了暂得“宁静”的心理体验,既表现得委婉含蓄,又表现得淋漓尽致。夜游荷塘、观赏月色本身就是作者“小睡”时的解脱。生活中有了景致,才会有了情思;有了满怀的情思,才会有如此的妙笔。《荷塘月色》及其神妙的通感手法,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早已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也就是说,作者能调动读者长期积累起来的各个生活方面的经验,让我们去揣度、体会那难于直接描述的事物,达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共鸣,让我们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香、如聆其声的真切、深刻的艺术感受。《荷塘月色》多处通感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型范例,它有着的深厚的心理学和美学理论的基础。人的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虽有分工,但是它们感受能够相通,人类的形象思维是一个整体,同时也离不开抽象思维。文学艺术是间接造型的语言艺术,我们的感官去感知它塑造的艺术形象时,理当可以彼此相通。朱自清先生在感受“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的美景时,调动了自己的诸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独处”的心灵感受和现实与内心构成的独特意境之中,当直觉到一种感官不够用时,就自然地借助于其他感官的帮助和补充。
作者把嗅觉感受的"清香"和视觉感受的“和谐的光与影”都移之于听觉,把朦胧的月色和透着薄纱的景物的奇特视觉,移之于梦境,而这种梦境又如此的依稀和酣畅……。可见,朱自清先生对生活与艺术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但他并没有把个人的观点、趣味强加于读者身上,而是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凭借读者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去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以通感的多处独特的运用,给人以奇丽的心灵感受,美哉!
然而,我们更深一步的探讨,文艺作品的“通感”手法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它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的基础是什么?有人把不太懂音乐的人戏称“乐盲”,音乐是用来听的,怎么不叫“乐聋”呢?看来,这里强调了听觉和视觉是相同的,并且强调了视觉的形象在理解音乐的上重要性。张爱玲在《谈音乐》中说:“气味总是暂时,偶尔的,长久嗅着,既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气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和气味的愉快也许和这有关系。不像音乐,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音乐的记忆和理解需要靠视觉形象的记忆。人的感官,人的感觉和知觉,在形成表象时,就是一个互相感应的相通过程。“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就说明了各个感觉器官,如果不能“通感”,就不能对一个事物作出正确的全面地反映。而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就是把这种“通感”有意识的自觉地运用,从而使各种感官着达到全面的心理感受,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实际上,人的审美体验,也必须调动各种感官并且要使他们相通,否则就不能产生美感。有人常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现实的景物不美,而是我们缺少领悟“美”的“通感”。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突出地强调“通感”。所以,研究艺术,人们往往喜欢让感官们弥漫一气,探究起色、味、音,眼、鼻,耳的“通感”关系来。讨论大都离不开对“通感”的阐释。许多时候,我们把通感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譬如我们上文分析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感往往和比喻相连结,一个“像”字就是一座桥,使听觉、视觉、嗅觉和梦境之间得以自然而自如的转化,转化的基础在我们的智力结构。爱伦·坡说,光谱中的橙色光线和蚊蚋的嘈嘈之声,给他的感觉几乎相同,只因我们的感官就是一个共鸣腔。由此可见,“通感”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而且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本然的规律,以至于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万能钥匙。实际上,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都具有 “通感”情结,在强烈的摄人魂魄的审美形式外,其作品的形式美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联觉通感,可以使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完成观念变革的洗礼——这是一种在艺术欣赏中完成的哲学顿悟升华。这种思维范式首先要求艺术创作者进入忘我的凝神静思状态,然后,以意象思维的方式在审美心理时空再造一个理想化的意义世界。所以,所谓意象思维,就是一种“通感”思维。
总之,先有人类认识事物的感官相通,才有人们心理感知的“通感”,然后有修辞手法的“通感”,“通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活动和心理现象。

所谓通感,就是不同感官之间的跨越,比如用视觉效果来形容听觉的内容。

作者听到琵琶声由大变小,主旋律里还夹杂着一两声突起,其艺术效果就像是小鸟在寂静的花丛偶尔鸣叫一样。

听觉和视觉的通用
视觉强化了听觉


用感官修辞手法的写一篇植物的作文?
我的身边有很多美丽的花,比如:玫瑰、郁金香、桂花、康乃馨……但我今天想写一写荷花。我走近了荷花,荷花真美啊!用鼻子闻一闻,挺香,香气里还弥漫着一丝薄荷香味。一阵阵微风吹过,我赶紧竖起了耳朵。一朵荷花摆摆身子,向其它荷花弯弯腰,唱唱歌,跳跳舞,还说起了悄悄话。咦,不光是它一朵,一...

操作时要有反弹感的手法是
一些常见的反弹感手法包括按下并释放、点击并拖动以及反复按压等。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和设备选择合适的反弹感手法,以确保准确性和效率。

象征主义中的交感手法具体是什么意思
交感手法是将人与自然的感觉互相转换交融,是形象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统一性,打破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界限,使诗歌、音乐,绘画混在一起。作用是使诗歌的意象生动而鲜活,富于浪漫色彩,极具感染力

“五感观”手法运用,让文章出彩
所谓五感观,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用自己的眼、耳、口、鼻、手,对所观察的对象来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对所观察的对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进行感知,从而对事物的全貌精准把握。于观察生活中,可以避免瞎子摸象的错误,于写文过程中,可以使文章饱满而有浓...

通感手法有哪些作用?
1、修辞手法是语言文字表达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修辞手法的应用,可以让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思。2、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技巧,它通过修饰和调整语言文字的音、形、义等元素,以达到更加生动、...

通感手法是怎么运用于写作中的?
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以耳识幻感补益眼识实感."<庄子·人间世>说:"耳目内通而外于心智",这种耳目内通而心无挂碍的心理状态,即是指的通感心理功能.也就是<文心雕龙·比兴>中说的"以声比心","以响比辩"和"以容比物"的审美方式的恰当例证.新闻写作深深地植根于古典文学的沃壤,对古典文学的...

通感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举几个例子呗
通感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它巧妙地通过语言的转移,将不同感官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新颖且生动的意象。这种技巧的关键在于,它将原本用于表达一种感觉的词语挪用到另一种感觉中,打破常规的感知界限。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他描绘微风带来的清香,用“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比喻,...

请运用“六感”的写景技法描写公园的一处美景。题目自是不少于三百字...
有一片牡丹园。牡丹花开的时候,我们会熏香二去。牡丹有各种颜色。有不同的花瓣。一读的话尊贵的开在枝头。。还有一地方。是一片腊梅园。在冬末春初的时候。腊梅花在寒风中盛开。有白色的,粉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有单层的,双层的,复层的散发着阵阵幽香。使寒冷的天气多了一次韵味。

诗歌抒发情感的常见手法
3、情景交融:诗人将情感与景物紧密结合,借景抒情,如马致远的《秋思》,通过描绘秋日景象,传达出作者浓烈的乡愁。4、寓情于景:诗人将情感寄托于具体景物之中,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所见所感,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5、触景生情:诗人因观览景物而触发内心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在...

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下:1、比喻: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事物变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形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或记忆。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2、比拟: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的方式来描绘或形容该事物。比拟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使描述更加生动...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通感修辞手法的作用 -
赧昆环吡:[答案]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古诗词中运用通感的句子 -
赧昆环吡:[答案] 利用通感的诗句: 1、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附录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鉴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通感的作用是什么
赧昆环吡: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语文通感类造句请写几句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
赧昆环吡:[答案] 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通感手法是怎么运用于写作中的? -
赧昆环吡: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什么是通感?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 -
赧昆环吡: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手法的两个句子 -
赧昆环吡:[答案] 《荷塘月色》中的两例:第一例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通感的修辞手法怎么用?
赧昆环吡: 就像瑜伽一样,让身体部位出现在他不该出现的地方. 比如说揭奚斯《寒夜》“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通感说的是感觉,如《食神》中“为什麽让我吃到一碗这麽好吃的叉烧,如果我以后吃不到怎麽办?!这是怎麽了?我怎麽会流泪呢?有一种哀伤感……” 如下两句也是运用了通感 而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弹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 只是脚步声一项,已够教你感到像《红楼梦》里的赵姨娘,有人在踹你的头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用博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造句 各三个 -
赧昆环吡: 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如: ①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青山湖区19792566972: 通感与移就在教学中的应用 -
赧昆环吡: 移就与通感是难度较大的修辞格. 所谓“移就”(也叫“移用”),就是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乙事物;所谓“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沟通起来.这两种修辞格既有区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