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潮剧,芗剧,黄梅戏,豫剧,越剧,川剧的特点

作者&投稿:马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川剧五大剧的代表人物~

1、京剧:谭鑫培、梅兰芳
京剧鼎盛期流派纷呈,人才济济。代表人物有:除杨派(杨小楼),以旦角划分的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筱翠花)及宋派(宋德珠)、张派(张君秋)等。
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豫剧:常香玉、王秀兰
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3、越剧:袁雪芬、徐玉兰
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傅全香(傅派)、徐玉兰(徐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张桂凤(张派)、陆锦花(陆派)、毕春芳(毕派)、张云霞(张派)、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竺派(竺水招)等。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4、黄梅戏:严凤英、韩再芬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潘璟琍、黄宗毅、黄新德、马兰、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韩再芬、周莉、李萍、汪菱花、汪静、李文、赵媛媛、孙娟、余顺、周源源、周珊等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5、川剧:贾培之、周慕莲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演员有:小生袁玉堃、曾荣华、姜尚峰、谢文新;旦角琼莲芳、阳友鹤、杨云凤、薛艳秋、胡漱芳、陈书舫、许倩云、竞华、杨淑英;正生陈淡然、司徒慧聪;丑角周企何、刘成基、周裕祥、陈金波、李文杰,武生彭海清。另外还有名鼓师王官福、苏鸣清等。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丑角、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戏曲

一家之言哈
京剧:音很高,用假嗓,发音比较接近普通话
昆曲:灰常慢,文辞非常之文雅,吴侬软语,北方的孩纸不看字幕估计听不懂
越剧:小清新,以江浙方言为主,速度比昆曲快
川剧:四方方言特点明显
豫剧:河南方言特点明显,个人感觉唱腔比较直
黄梅戏:小清新,比较接近普通话

其实你多听听自然也就知道了

最佳答案:京剧;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豫剧;豫剧是我国梆子腔剧种中重要的一支。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乾隆十年(1745年)编纂的《杞县志》卷七《风土风俗》篇,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 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川剧;川剧;川剧的名称,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但它包含的各种声腔,则早在明代即有戏班在省内各地演出。清朝中叶,一些入川戏班,已有川人演员,或川人组班,开始了本土化。清朝末叶,出现各种声腔同台演出的情况,或一演员能唱多种声腔,已具川剧的雏型。辛亥革命后,各声腔剧种实行联合,成立" 三庆会" ,至此,各声腔溶为一体的剧种形式达到成熟,川剧从此有大的发展 .民初,舞台林立,戏班众多,科班继起,是川剧兴盛的第一个高潮。川剧宗师天籁、康子林、萧楷成等皆起于此时。由于各声腔剧种的戏班入川的途径不同,在各地兴起的川剧科班各有声腔特长,大约川西坝长于高腔、胡琴(丝弦)称上坝;川南长于高腔,称资阳河;川北长于弹戏(秦腔演变)、灯戏,称川北河;川东一带则诸腔杂居,称为下川东;故有川剧" 四条河道"之说。而诸条" 河道" 之艺人,从30年代到40年代,自由流动,搭班演出,促进了艺术上的交流和融合,取众家之长而有所独创,涌现了许多名角,如张德成、贾培之、琼莲方,周慕莲、傅三乾等。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一些剧种入川,激发了川剧的进步意识。此时名角迭起,且有黄吉安这样写爱国主义题材的剧作家,川剧的时装戏也走上了舞台,这是川剧兴盛的第二个高潮。 越剧; 越剧表演既体现着中国戏曲表演的共同规律,如综合运用唱、做、念、舞(打)多种表现手段创造舞台形象,表演虚拟化、歌舞化、节奏化,运用程式和注重形式美等;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吸收了话剧、电影表演讲究内心体验,重视真实性的特点,以刻划人物性格为核心,把写实与写意、体验与表现、逼真与美化结合起来。表演与布景、灯光、音乐、服饰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有浓郁的抒情气息。与一些古老的戏曲剧种相比,越剧表演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限制,往往根据剧情需要而灵活地运用程式,被视为"有规范的自由行动",比较自由、灵活,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与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地方剧种相比,越剧表演更注重提炼,表现手段也更丰富。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落子”的称谓。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1910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评剧的唱腔属板腔体,是在莲花落、蹦蹦戏的音乐基础上,逐步吸收并借鉴梆子、京剧的唱法形成的。音乐曲调,流畅自然,它的板式结构分为尖板、搭调、大安板、慢板、小安板、三捶、倒板、垛板。流水板、并有反调。伴奏以板胡为主,打击乐器与京剧大体相同。河北梆子; 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解放前,它有许多名称,在河北本地叫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称之为京梆、笛棒子、反调等;此外,也有人称它为卫梆子或山西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统一称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越剧 毕派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

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

金派

金派由金采凤创立。金采凤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

陆派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她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他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

吕派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

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

王派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她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文娟博采众长,追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的风格。

徐派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小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形成了自己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的特点。

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她的表演朴实而不呆板,聪颖但不轻佻,潇洒而不漂浮,吐字清晰而别有风味。尹派的特点深沉隽永,缠绵柔和。

张派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

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

竺派
由竺水招创立。其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先施”。 代表剧目有:《三看御妹》、《柳毅传书》等。

张派
由越剧老生演员张桂凤创立。
金派

由金益培创立


中国有多少个戏曲剧种?分别来源于哪里?比如京剧,越剧,黄梅戏。。。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 闽剧、大腔戏、四平戏 梅林戏、闽西汉剧、北路戏 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 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 花朝戏、陆丰皮影戏 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台湾——歌仔戏 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 ...

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曲种,以及他们的曲名和角色
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

使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有哪些
使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有潮剧、芗剧、梨园戏等。1、潮剧 又名潮调、潮州戏、潮音戏、白字戏等,是用潮汕方言(漳州南部用闽南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潮剧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2、芗剧 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一般分生、旦、丑、...

剧的组词
1、剧组词:短剧、京剧、悲剧、戏剧、剧种、豫剧、连续剧、歌舞剧、曲剧、秧歌剧、吉剧、侗剧、谐剧、徽剧、潮剧、芗剧、悲喜剧、活报剧、歌剧、剧目、沪剧、剧院、惨剧、剧团、喜剧、剧场、剧变、急剧、闹剧、扬剧、汉剧、多幕剧、锡剧、湘剧、保留剧目、剧增、剧痛、吕剧、电影剧本、影剧院。2、剧[jù...

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1、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越剧: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在...

戏曲的种类和发源地
20.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芗剧 21.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 22. 台湾——歌仔戏 23. 海南——琼剧、海南人偶剧 24. 广西——桂剧、彩调、壮剧 25. 湖南——湘剧、祁剧、巴陵戏、湖南花鼓戏 26. 湖北——汉困世剧、楚剧、荆州花鼓戏 27....

我国各地的地方戏曲有哪些
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

中国的戏曲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来自哪些地方?
福建晋江、龙溪 赣剧:江西北部 采茶戏:江西 汉剧:湖北 湘剧:湖南 祁剧:湖南 湖南花鼓戏:湖南 粤剧:广东、香港、东南亚 潮剧:广东、福建、台湾 桂剧:广西、湖南 彩调:广西 壮剧:广西、云南 川剧:四川 黔剧:贵州 滇剧:云南、四川、贵州 傣剧:云南 藏剧:西藏、青海 皮影戏:歌仔戏:台湾 ...

剧的组词剧字读音及解释
1、短剧、京剧、悲剧、戏剧、剧种、豫剧、连续剧、歌舞剧、曲剧、秧歌剧、吉剧、侗剧、谐剧、徽剧、潮剧、芗剧、悲喜剧、活报剧、歌剧、剧目、沪剧、剧院、惨剧、剧团、喜剧、剧场、剧变、急剧、闹剧、扬剧、汉剧、多幕剧、锡剧、湘剧、保留剧目、剧增、剧痛、吕剧、电影剧本、影剧院。2、剧[jù]:(1...

中国戏曲的种类有哪些
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怎样分辨黄梅戏、京剧、越剧和豫剧 谢谢 -
法甘爱赛: 黄梅戏、京剧、越剧和豫剧区别: 在唱腔上: 1、黄梅戏:腔有三种形式:主腔、花腔、三腔;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京剧:“西皮”与“二黄”两大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3、越剧:其唱腔是在...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中国各地戏剧名称是什么? -
法甘爱赛: 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一天看一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 北京市:...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有关戏曲的知识 -
法甘爱赛:[答案] 戏曲(traditional opera)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释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说说中国的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 -
法甘爱赛: 中国戏曲剧种有300多个,最大的京剧、豫剧、越剧并称中国戏曲三鼎甲.其中,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中国戏曲三鼎甲之首(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锁麟囊》、《玉堂春》、《四郎探母》等. 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豫剧)《宇宙锋》、《梵王宫》、《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等. 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探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孟丽君》、《红楼梦》等.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评剧)《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中国各省的戏剧有哪些 -
法甘爱赛: 国粹京剧.地方戏有:吕剧、豫剧、北京曲剧、河南曲剧、黄梅戏、河北梆子、老调、秦腔、茂腔、吉剧、晋剧、淮剧、滇剧、越剧、粤剧、沪剧、川剧、高甲戏、藏戏、蒲剧……还有评剧、昆曲、湘剧、赣剧、黔剧、傣剧、雁剧、龙江剧、婺剧、绍剧、徽剧、闽剧、汉剧、壮剧、祁剧、潮剧、桂剧、彩调、河南坠子、湖南花鼓戏、莆仙戏、梨园戏、柳琴戏、采茶戏、二人台、山东梆子、上党梆子、山西梆子、滑稽戏、北路梆子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中国有哪些戏曲 -
法甘爱赛: 六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 北京:京剧(平剧),北京曲剧 河北:河北梆子,评剧,丝弦,唐剧 河南:豫剧(河南梆子),河南曲剧,越调,四平调,大平调,二夹弦,道情,柳琴调,罗卷戏,宛邦腔,淮邦腔,坠剧 ...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戏曲的剧种有多少种
法甘爱赛: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五大剧种之外还有哪些戏剧剧种? -
法甘爱赛: 山东地方戏除吕剧外,还有两夹弦、大品调、莱芜梆子、山东梆子等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戏曲种类
法甘爱赛: 戏曲(traditional opera) 戏曲中国六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等五十多个剧种.

岳阳楼区15742989805: 中国的戏曲分为几种? -
法甘爱赛: 全国现有戏曲360多种: 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